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三年两头闰是什么意思多出来几天(三年两头闰是什么意思)

三年两头闰是什么意思多出来几天(三年两头闰是什么意思)

“三年闰两头”,怎么今年多了一个月,小谈闰月的那些知识点

在中国有个特殊的历法现象,在通用的回归年公历之外,我们还有一套汉历(通常称之为农历),而农历上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闰月,现在就来说下这个闰月的知识。

常用历法有三类:

1)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 阴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月;

3) 阴阳历,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月,同时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相等,中国的汉历(农历)即属于此类。

阴阳历按照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来设置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06天,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时间跨度为29.5306×12=354.3672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0.88天(即接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如此一年相差11天,经过17年后(17*11=187天,寒暑颠倒),阴阳历日期就会与季节发生倒置,比如,今年新年是在冬天,则17年后,新年就会转换到了夏天。

若按照13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则时间为29.5306×13=383.8978天,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中国的智慧先辈们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闰月”的办法:在农历中增加一个月,从而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腊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新年在冬末春初。

闰月的计算方法

找到回归年天数与朔望月的天数的最小公倍数:即29.5306天的农历与365.2422天的公历如何配对,最终计算得出19年7闰法,即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从而把回归年与农历年配对起来。

闰月的设置

解决了闰月的问题后,接下来是如何在19年时间里,把这7个闰月穿插进去,比如有的年份闰5月,有的年份闰6月。

这就又涉及到另一项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

在农历中,如果一个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么就规定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17年闰6月为例,若没有设置闰月,在农历丁酉年七月份就会出现只有节气“立秋”,而接下来的中气处暑落在了下个月,因此就将本该定义为农历七月的该月命名为闰6月。

以上就是关于闰月的一些小知识,限于个人知识有限,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予以补充。

关于农历,我们需要了解的事

每次看到元旦之后各大商场宣扬已进入下一个属相,真的是如鲠在喉,浑身不自在。我们传统文化真的遇到了很大的传承危机。

对农历的初步认识

我们中国人对农历都不会陌生,毕竟每个人都要过年,也就是农历年。

即使对农历再不了解的人,也都知道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是月亮最圆的一天。而公历就跟月相不匹配,所以总感觉公历少点意思。

既然说到农历,一定与二十四节气分不开。小时候《自然》课,背二十四节气,感觉每个节气的名字都取得非常美,很有诗意。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后来学《地理》课,对古人的智慧更是顶礼膜拜。每年的春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点,此时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逐渐昼长夜短);夏至则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点,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秋分也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点,昼夜等长,此后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天气渐凉。而冬至日则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点,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学到这里,深深惊叹,我们甚至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把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计算得如此精确!农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骄傲。

我们常称农历为阴历,其实农历是阴阳合历。所谓阳历就是根据日相的变化周期(地球公转)为一年,不参考月亮的运行规律(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所谓阴历就是以月亮的阴晴圆缺的运行周期为1个月,不参考太阳的运行规律。而我们的农历则是既参考月相的变化周期,又参考日相的变化规律,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以使平均历年与日相相适应。体现了农历的科学性,也显示了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

农历是非常意思的,每个月的天数是以月圆月缺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不固定。我有个邻居,是大年三十晚上出生的,所以如果某一年腊月只有29天的话,实际上那一年他是没有生日的(其他月份最后出生的其实也一样)。

农历的简要历程

农历在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它来指导农业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凝集了农耕文明的高度智慧。

根据《史记》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是在尧时期由掌管天文的官员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推算制定出来的。更有其他文献说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

到了汉代,通过立杆测影的方式确定各个节气的日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所以,汉代基本奠定了农历的基本法则和模型。从而也带动了农历新年习俗的发展和农耕文明的传承。

而我们国家推行公历,是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之后才开始的,其实也仅有百年的时间。

写在最后

在农耕文明简单逐步被工业文明替代的今天,虽然我们对农历怀着很崇高的敬意,农历本身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但不得不说,农历的计算规则、设置闰月等非常深奥,小时候听大人说“三年两不闰三年两头闰”等等规则,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即使以后我们国力昌盛,我们的民族文化再次成为世界主流,回到使用农历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为公历的优势就是简单和通用。但我们坚信因自身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农历也将经久不衰,甚至有被发扬光大的一天。#头条创作挑战赛#

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三年两不闰,三年两头闰是什么?

突然发现今天已经是3月1号了,2月份已经过完了,像兔子的尾巴一扫而过。2月为什么有28天或者29天?闰日和闰月是什么?怎么计算闰年和闰月?“三年两不闰,三年两头闰”听过吗?看完这一篇,绝对涨知识!

一、纪年

所谓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例如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今年是公元2021年。

其实,在“公历纪元”没有流行之前,各国采用各种各样的历法纪年。在中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在古代的中国还有其他主要的纪年法:帝王纪年、王公年次纪年等。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所以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因为我国现在是实行两套纪年法,所以才有平年、闰年、闰日、闰月的叫法。

二、2月份为什么有28天或者29天

为解释这一问题,要从它的年、月、日的形成说起。公历就是太阳历,也叫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作为一年,再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而地球运转一次则算一天,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这叫回归年)是365.2422天,比平时说的一年365天(这叫做历年)多了将近四分之一天,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回归年和历年就越差越远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儒略.凯撒对历法做了改革,他规定在历年的基础上,每四年设一个闰年,闰年为366天,这样,历年就更接近回归年了。传说在公元46年,罗马皇帝恺撒(JuliusCaesar)依天文家索西琴Sosigenes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十、十二为大月,每月31天;其他月份定为小月,每月30天,这样,大小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记住,应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不是365天了,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扣去一天,扣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死,所以人们都希望二月这个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这样,二月就只剩下29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特(AugustusCaesar)的名字,叫做August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恺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前一位皇帝有同样尊严,就荒唐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31天,而八月多出的这一天仍然从二月份扣除,这样,二月只剩下28天了。

由于回归年比历年,每四年就多出一天,所以每四年的前三年,二月是28天,年份即为平年;第四年二月才是29天,这一天叫闰日,这一年即为闰年。这就是二月份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的来历。

三、闰月

中国的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因为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5306天,12个月共354.3672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22天少10.875天,所以农历每月的天数只能在29和30中选择,但还要保证每月十五那天晚上的月亮是最圆的,这就需要天文计算来定;就是这样算还没有解决问题,因为农历的12个月加起来才354天多一点,离真正的一年还差近11天,所以3年左右就加一个月,这个月叫闰月。因此农历日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位置并不准确对应,例如代表地球离太阳最远的那个时间冬至这一天,公历都是在都是在12月22日这一天,有时差一天,但农历相差就大了,去年是十一月初三,今年是十一月十三,差了10天,所以农历不如公历准确。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四、计算公历闰年的方法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

所以公历规定:(1)年份不是整百数时,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

(2)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公历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1)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且不是100的倍数,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

(2)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且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中国农历的“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注意闰年(公历中名词)和闰月(农历中名词)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公历中只分闰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而闰年有366天(2月中多一天);平年中也可能有闰月。

五、三年两不闰,三年两头闰

就是阴历有的三年中有中间一年是闰年,前一年和其后一年不是闰年;有的三年中只有中间一年不是闰年,前面一年和后面一年都是闰年。

农历历法中闰月按19年一个周期设置,称为一个闰周。在一个闰周内设7个闰月,这就是19年7闰。因为每三年设一个闰月,只有18年,所以需要在某一个三年中设两个闰月,这就是三年两不闰,三两头闰的来历。而闰年中多出来的那个月就是闰月。闰月的位置取决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根据阳历设立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是360度,平均分成24份,每份15度,规定地球每公转15度,就是一个节气。实际上,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月首叫节气,通常用来确定季节,月中叫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

阴阳合历时,24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如此继续,必将有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农历月的最后一天,这时就会出现下个月没有中气的情况。根据阴阳历每个月的时间差得知,一般每过两年左右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农历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内牛满面…

癸卯兔年农历二月共59天 今年为何会有闰二月?

2月20日,是癸卯兔年二月初一,而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二月。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因“闰二月”的缘故,全年共有384天,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至2024年2月9日结束。那么,闰月是什么意思?今年为何会有闰二月呢?闰月是如何确定的?“双春年”多少年一次?一文为你解答。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不同历法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 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农历为什么要设置闰月?

“历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三种类型。公历属于阳历,它是靠观测太阳的运动规律来制定的,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此一年是固定的365天。而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它是由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共同决定的历法规则。”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表示。

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在太阳的方向,它的黑暗面朝向地球,这叫作“朔”;当地球绕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好对着地球,这叫作“望”。

“一望一朔也就是一个朔望月,它的平均长度是29.5天,全年12个月,共354天或355天,极少数为353天。”齐锐说,阳历年的长度是365天多一点,这样一来,农历年就比阳历年短了大约11天,因此每隔几年就要在农历年中多加一个月,这样可以使农历年与阳历年二者的长度尽量接近,这个多出来的一个农历月,就称作“闰月”。

而癸卯兔年的农历二月始于公历2月20日止于公历3月21日,为期30天,属大月。

闰月是如何确定的?

农历中闰月的制定规则是比较复杂的,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曾多次改变农历历法规则。

按照现行的农历规则,置闰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的。齐锐说,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历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阳历,它与月亮的运动毫无关系。在这24个节气中,从立春开始,单数位置的节气称为“节气”,双数位置的节气称为“中气”。例如,立春、惊蛰等是节气,而雨水、春分则是中气。

“假如某个农历月中不含有‘中气’,则这个农历月就要算作闰月。”齐锐进一步解释说,癸卯兔年中,恰好农历二月没有“中气”,因此就是“闰二月”。此外,不仅这个兔年是“加长版”,闰二月出生的孩子也将等待“加长版”的农历生日,因为下一次闰二月可就是19年后了。

癸卯兔年的闰二月就是上一个月即二月的闰月,闰二月中只有节气清明,而中气谷雨则在农历的三月初一。这个闰二月从公历3月22日开始至4月19日结束,共计29天,是小月。

“双春年”多少年一次?

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还使得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

所谓“双春年”,指的是在一个农历年中包含有两个立春节气,分别为农历年初的正月十四和农历年末的腊月二十五。

“由于农历历法的规则和计算比较复杂,并需要观测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因此‘双春年’的出现周期并不固定。”齐锐说,但“双春年”并非罕见,在整个20世纪中,“双春年”有35年。

既然有双春年,当然也有“无春年”。由于2023癸卯兔年把次年的立春也包含进来了,因此一般来说,下一个农历年就没有立春这个节气,农历2024甲辰龙年就是这样,但农历2025年又是“双春年”了。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科技日报

编辑:杨雁琳

责编:张松涛

审核:冯飞

闰年是咋来的?为什么闰年的2月份会多出一天?

在儒略历中每隔四年在2月份就会多出一天,也就是2月29日,这一天也被称为闰日,而这一年就是闰年。有关闰日的历史起源和说法都非常有趣,但之所以会有闰日,是因为地日系统的物理机制。

地球自转一周并不是24小时

地球在绕轴旋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公转。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日出、日落、月出、月落、科里奥利效应(我们常说的南半球顺时针漩涡和北半球逆时针漩涡)以及夜空中所有星星绕两极旋转。另一方面,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当你所处的半球远离太阳时,就是寒风刺骨的冬天,白天时间最短;当你所处的半球朝向太阳时,就是夏天,白天时间最长。

而且我们还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一天是24小时,而公转一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那么多出来的这一天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上图可以看到地球自转一周不需用24小时,更精确地说是23小时56分4.09秒,地球就能从起始点转一圈然后回到起始点,但是由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公转,每天会挪小于1°的位置,为了时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太阳还出现在我们头顶,地球就需要多自转额外的角度,因此将24小时定为一天的时间。

如果我们坚持使用23:56:04.09这个数字作为我们的一整天,也没啥大事!就是太阳不会准时的出现在天空中的同一位置,假如今天的太阳在12点准时到了头顶,那么明天的太阳到头顶就会推迟3分56秒,如此下去误差会持续累积,总有一天你看时间的时候,明明应该是晚上了,但太阳还在天空,依然是白天!为了修正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我们需要额外的3分56秒来正确定位太阳,让太阳准时出现在天空的同一位置。这就是一天24小时的来历,但是一年呢?

天文年和回归年之间的区别

我们认为的一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从起始点再回到起始点,这在天文学上确实是地球完成了一次公转,我们称为恒星年或者天文年,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不是地球上一年的定义。而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今年的春分点到来年的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我们称为一年,采用的是回归年或者称为太阳年,这是啥意思呢?

我们在地球上会根据季节来标记日历,也就是说从冬至点到来年的冬至点就是一年!在我们北半球的冬至点,地球的北极会最大限度地远离太阳,而太阳此时正在直射南回归线,然后太阳慢慢的向赤道方向移动,等直射赤道的时候,就是我们北半球的春分点,然后太阳一路北上,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我们北半球的夏至点,接着太阳又会回到赤道,预示着北半球到了秋分点,等太阳再次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我们北半球又进入了冬至点,这就是一年!这种测量年份的方法,就是回归年。

而回归年比天文方法测量的年份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要短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地轴的进动导致了回归年比天文年短了约20分钟

因为地球的地轴在持续缓慢的进动,地轴发生变化,那么黄道面也会发生变化,黄道面的变化地球在轨道上的春分点也会发生变化,事实上地球只需绕太阳公转不到360度就能完整度过一个回归年。差别很小,一个回归年是359.986度而不是360度,但这足以使回归年相对于恒星年(天文年)缩短20分钟。这种差异也被称为岁差。地轴进动一周的时间为26000年,因此我们认为的北极星也在发生改变。

为什么会有闰日,格里高利历对闰日的规定

将这三种效应自转、公转和岁差结合起来,我们计算出的回归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193天,如果我们每年有365天,那么每个世纪我们就会少24天将近一个月。如果每隔四年放一个闰年(多一天)会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回归年,那么平均一年就有365.25天,还是多出了那么一点点。这种罗马儒略历的方式,我们使用了1600年之久!

尽管如此,这种微小的差异还是会累积,到了1582年,我们已经多放加了10天。由于这个原因,1582年的10月5日到10月14日这10天在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未存在过,其他国家也跳过了10天。

1582年3月1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这样,就把从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

二、为避免以后再发生春分飘离的现象,改闰年方法为: 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

所以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2100年也不会是,2400年就是闰年。

格里高利历(公历)的采用给我们带来了一年365.2425天的日历。与平均回归年365.242193天的实际数字相比,我们需要3200多年才能误差一天,这种历法已经相当准确了。

但是如果我们从长远来考虑,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改变,在时间足够长,我们对“一天”的定义将会发生改变!现在我们知道有两件事可以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的减速,未来我们将不再需要闰日

每次地球发生地震的时候,地球内部的质量都会重新排列,趋向于更加紧密的状态,通过角动量守恒,这意味着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加快一点。另一方面,在太阳系有两个天体对地球有着巨大的引力效应!

太阳和月球都对地球施加引力,而地球本身在自转。如果地球只是空间中的一个质点,这就无关紧要了;地球会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月球会绕着地球这个质心公转,什么也不会改变。但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和月亮对离它们较近的地球一侧施加的引力比离它们较远的那一侧要大。

除了会产生潮汐以外,由于地球在自转,会产生一种潮汐制动效应,也就是潮汐摩擦,这将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这种减速虽小,但相当稳定,平均每年14微秒,比地震造成的加速效应要大得多。随着地质年代的推移,这种变化也会持续累积!通过在土壤中留下的潮汐节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周期的变化。

6.2亿年前的地球,我们发现当时的一天不到22个小时!如果我们把这种潮汐摩擦效应推回到地球最初形成的时期,45亿年前,我们会发现那时的一天只有23,000秒或六个半小时!

地球在持续减速!在1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会在时钟上增加了1个闰秒。等到大约4万年左右,一天就会延长56秒,这足以让我们不再需要闰年;一年正好有365个地球日!

这就是闰日、闰年的来历,让地球的季节每一年在同一时期保持不变,但我们地球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无论多么微小,我们以后也将不在需要润日,也不再需要2月29号。

2022农历闰月是几月份?

有些年大家一定听说闰几月,其实这个闰月是指农历一年中多一个月,今年是2022年,那么2022农历闰月是几月份?有闰月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2022农历闰月是几月份?

2022年是平年,共365天,这一年并没有闰月,所以在这一年也是没有闰几月的说法。下一次闰月将在2023年闰二月,于是明年的除夕也会提前10天,1月21号除夕,1月22号春节。

闰月是怎么算的?

农历实际上是阴历,是按照月亮公转时间而定的日历,因为月亮即属“阴”,太阳即属“阳”,平常用的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转动而定的日历,自转1周约30.5天,就是阳历的一个月(分月大31天,月小30天),公转一周约365天又1/4天,于是每4年后的二月多一天,刚好补充这个1/4天,于是这一年就有366天。

阴历则是闰一个月(29天或30天),也就是月亮公转(公转和自转的周期一样)1周的时间约为29.5天,所以阴历的一个月也有小月29天和大月30天,这样的话,每年的阴历年总时间就会比阳历年少10~12天左右,所以,为了与阳历年同步,阴历年总会过三两年后多出一个月时间。一般都是以这样的规律计算闰月的,“三年两不闰,三年两头闰”,即间隔三年一次闰月,连着三次或两次以后,那么,接下来就只能间隔两年后又要来一次闰月了,这个推算也是根据月亮的公转时间而推算的。

闰月有什么讲究?

1、妇女喝闰月茶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

在台湾地区,闰月有这样的习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3、忌迁坟

局部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以上就是关于2022农历闰月的介绍了,今年是没有闰月的,很多年轻人对于这些事都不怎么了解,但作为熟悉的闰月,还是要知道它的由来为好。

(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侵删)

今年闰二月,俗话说“三年两头闰”啥意思?2025年还会闰月吗

今年闰二月,也就是说2023年在农历上有两个二月份。其实,‬闰‬月‬并不奇怪,这是由于我国一直沿用阴阳历‬两‬种‬历‬法‬,为了平衡日期,协调农历年与回归年之间的差距,防止农历年与四季及二十四节气脱节的一种方法。

俗话说“三年两头闰”,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三年两不闰”,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年二闰”。有的朋友说,明年好像也是闰年,闰几月?答案是,明年闰年不闰月。闰月是闰月,闰年是闰年,这是有区别的,闰月是一年中农历上增加一个月,闰年是一年中公历上加一天。

大家知道,平常来说,一年365天,但精确推算一年的时间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个回归年。按公历的平年365天算下来,余下的时间四年就累计一天的时间,为了协调大的差距,就在公历的2月份加一天,也就成了366天,这一年就为闰年。

农历是按月亮绕地球一周的运行来‬计算的,而公历是按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来‬计算的。如果公历和农历各自以自己的时日算下去,三年大‬约‬就会‬相差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节气又‬是反映农时及气候特点的,在公历上是固定的,而农耕人们多选用农历。于是,‬人们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以达到阴阳历一致而又‬不至于二十四节错乱,所以就‬引‬用‬了‬一个‬闰月制度。‬

由此可见,农历每二至三年就要增加一个月也就是闰月,三年里置一闰也是必须的事。因此也就有了“三年两头闰,三年两不闰”的说法。正确地说法应该是十九年七闰,也就是说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不闰月的年份,为十二个月,有七个闰月的年份,为十三个月。

但闰月也不是随便在‬每个月‬都‬可‬以‬增加的,它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与中气的说法来增加‬闰月的。大家知道,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二十四节气溶入其中,每月对应两个节气,前一个叫“节”,后一个叫“气”。“节”为每个月的起始,“气”在这个月的月中,也称“中气”。

比如、今年二月结束之后,中气不足,所以就要闰一个二月,才能补齐中气,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致于错乱,因此便把二月之后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称,叫做“‬闰‬二‬月‬”‬。‬

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要闰月和该闰哪个月了,民间一些人所说的闰几月好、闰几月不好显然纯属是无稽之谈,闰月好与不好,可以说就是某些商家的运营炒作方法。到了2025年,同样会闰月,按照二十四节气与中气的算法,2025年的农历闰六月,也许到时候又会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其实闰月不存在好不好,只‬不过是‬‬为了平衡日期,协调农历与阳历的差距,防止农历年与四季及二十四节气脱节的一种方法,我们能够真正了解闰月也就行了。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只使用公历不使用农历不行吗?

毕竟我国古代使用的是农历,华夏虽然一统,但处于以前农耕时代各个部落的生活习惯不同,所沿用下来的生活习惯也不同。采用阴阳两种历法,就是为了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来考虑,这不但有利于各个部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有了整体大团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