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下元节是指哪一天(上元节是指哪一天)

下元节是指哪一天(上元节是指哪一天)

上元节 中元节 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除了中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本篇文章就一起了解一下。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综合媒体报道)

来源:中国小康网

下元节到了,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11月8日,为农历十月十五,被称为“下元日”“下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除了下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中元节,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元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呢?

文史作家侯印国告诉记者,上元节是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在南方,也被称为“鬼节”;传说地府在该日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同样要进行重大的纪念活动。

据侯印国介绍,“三元”的来历与道教有关。根据道教的说法:这三个日子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对天、地、水的崇拜,在道教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并在先秦时就形成相应的祭祀制度。《仪礼》中说“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意思就是:祭天用焚烧薪柴的方法;祭山和丘陵,是到山上悬挂祭物或埋藏祭物;祭河流是把祭物投到水中,任其或浮或沉;祭地,就是祭后把祭物掩埋起来。道教产生后,形成了“三官信仰”,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太上三官经》中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有各自的执掌,天官主管赐福,地官主管赦罪,水官主管解厄。早期道教中有治病禳灾的仪式就叫“三官手书”,也就是把信众的姓名以及祈祷诉求一式三份,写在纸上或刻在金属片上,分别投入山上、地下以及水中,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天、地、水的祈祷。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提出了“三元”的概念,把三官祭祀的时间固定下来,也就是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下元(农历十月十五),这三天被认为分别是天、地、水三官的生辰。在下元节,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在这一天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代时,下元节还有三天官方假期。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后代。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

古人在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清心示诚,称为斋戒。以前,人们会在空旷的原野放孔明灯,在河面上放河灯;或者焚烧“金银包”、纸钱等,来祭拜祖先亡灵;同时,也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让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祛除水患、农作物平安过冬。也愿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古代民间也有将水官视为“道德天君”,也就是“太上老君”的说法。民间故事中,“老君”最有代表性的法宝是炼丹炉,因此也被视为“炉神”,与炉相关的行业,比如铁匠等,也将太上老君尊为祖师爷,并在下元节这一天祭祀炉神。

现在,人们可在家中纪念祖先,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在这一天,对一些身患疾病或者遭受不幸的亲朋好友,大家可以一起为其祷告、解厄,希望其缓解病苦、放松身心,早日康复。

作为节日,自然都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身影。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苏轼在下元节所作的诗《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农历十月十五,又逢一个月圆之夜,苏轼与同僚好友一起登上徐州黄楼。黄楼,是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楼成之时,苏轼心情极为畅快,作此诗以记之。

比起中秋时节的好天气,下元日的天气也并没什么不同;无需用红纱灯照着座位的旁边。“不用红纱”是反衬“明月皎洁”。远远望去,高山之下,白云冉冉,就像横铺的一条白色丝绢;俯瞰楼下,水中倒映一轮明月,就宛如横卧的一幅浮图画卷。这是写“下元之佳景”。

扁舟短棹尚未备妥,归去三峡尚待时日;然泛舟五湖之上,已经有约。这是写“下元之志趣”,有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高洁志向。值得一提的是,这句并不是虚写。不久,秦少游也来徐州,同登黄楼,并写下《黄楼赋》,且与苏轼相约一同前往江浙游玩。

借问诸位,今日登临风景绝佳;可是,明年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位太守呢?这是写“下元之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能预料明年今日会怎样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正月十五为嘛又叫上元节?

来源:北方网

2021网络中国节·元宵节

天津北方网讯: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也叫“灯节”“元宵节”,这是为嘛呢?

十五月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相传这是三位神官的诞辰。是哪三位神官呢?有主赐福的天官,有主赦罪的地官,有主解厄的水官。所以人间要举办“天官会”,敬奉各位天官,祈盼神仙保佑赐福。清朝同治年的《续天津县志》就有“上元节诸寺观作天官会”的记载。

过去天津过灯节,各寺院都作“天官会”,最热闹的就是金刚桥头的大悲院。各大商号都在门前挂上烟火盒子,白天请戏班子唱大戏,晚上燃放花筒,好家伙,有八仙上寿,有游龙戏珠,花团锦簇,浮现空中,观看者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老年间腊月,天津老城厢内外到处出售彩灯,各家商号也请能工巧匠制作各式各样的彩灯。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沿街商号挂起彩灯,一连三天,每天晚上,火树银花,普天同乐。很多灯笼上还有谜语,更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什样杂耍,令人目不暇接。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正月十五一定要吃元宵,元宵也叫汤圆,所以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到了正月十六晚上,各家各户的妇女、小孩都要到大街小巷中行走,老例儿叫“走百病”,或者叫“遛百病”“祛百病”,意思是说经过这样到处一遛跶,就能去除一年所有的疾病。实际上,灯节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举办三天,这走百病跟游街观灯本来是一码事。那为什么要单指妇女和小孩“走百病”呢?这也是对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妇女们的人性关怀。让我说,目的就是消食去病,您想想,吃了这半个月好东西,遛一晚上,还真能消化不少呢,哈哈。

正月十六过后,这一春的年、节就基本上结束了。(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传统节日之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分别是哪天?

今天是传统节日下元节,那么大家了解上中下元节分别是哪一天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意思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3、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亦称“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二、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习俗

1、上元节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

观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2、中元节

祭祖: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3、下元节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