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冬至做什么事情怎么画(冬至做什么事情)

冬至做什么事情怎么画(冬至做什么事情)

冬至已到,养生做好5件事,帮你健康过一冬!

北京时间12月22日,5时48分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时候,从这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专家提醒,冬至是养生的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更适合养生。

那么,冬至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就详细给大伙说一说。

饮食养生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可以吃羊肉、牛肉等,其有燥热温补的效果,能帮助抵御“三九严寒”,但是注意量不能太多,过量食用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冬至还有可以吃些花生、核桃、栗子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但进入寒冬,天气较冷,适当吃些坚果有御寒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吃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起居养生

冬至养生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晚起,最好待阳光出现后再出来活动为宜。

并且在起床的时候,尤其是老年人起床要慢,应静躺养神5分钟,待“醒透”后再缓慢下床活动。这是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容易引发血管疾病。

另,若是在冬至时节前后能睡好午觉 , 在养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养神气 , 也劳逸结合,达到养生的目的。

运动养生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活动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发生冻伤。

情绪养生

进入冬季,在情绪调节上也要做出变化,冬季情志要温和,既不过分地拘控,也不要放纵。凡事有度,过之必受伤害。特别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免去参与是非,更要避免因情绪激动而诱发疾病发作。

房事养生

冬季养生的原则是“藏而不泄”,通俗的说就是,进入冬季,天地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房事则会消耗人体较多的能量,所以冬季要根据自身健康情况合理安排房事,节欲保精,以免劳倦内伤,损伤肾气。

总之,进入冬至天寒地冻,大家一定要注意勤通风,做好保暖工作,科学养生,给身体打好基础。

特别提醒:本期内容经专业医生审核。以上科普内容仅限经验交流,考虑到个体差异,如您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上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请立即前往线下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金敏. 冬至养生的注意事项[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10):24-25. DOI:10.3969/j.issn.1671-0223.2019.10.025.

[2] 飞扬. 冬至的饮食与起居养生攻略[J]. 青春期健康,2017(24):36-37. DOI:10.3969/j.issn.1672-6502.2017.24.016.

12月22日冬至,提醒大家:“吃3样,忌2事”,顺顺利利过寒冬

#冬至美食#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流传下来很多传统节日,冬至就是其中一个。在民间,大家对冬至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新年。

从饮食文化到习俗讲究,虽然地域不同各有千秋,但也大同小异,明日冬至,提醒大家:“吃3样,忌2事”,顺顺利利过寒冬。

吃3样:

“北饺子南汤圆”——是纪念更是团圆

冬至吃饺子的来源已久。

传说当年张仲景在回家乡路上,见路边有人冻烂了耳朵,于是搭起灶棚,将面饼擀成圆形薄片,然后再包入一些可以驱寒生暖的食材,最后再捏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即可食用。

后人为感其功德,每到冬至这天就会煮饺子来食用,不过以北方居多,南方则以寓意团团圆圆,甜蜜暖和的汤圆来食用。

红稀饭——红红火火过来年

冬至吃红稀饭的习俗也以北方为主。在一些农村地区,到了冬至这天早上,家里会将提前一天浸泡好的赤豆、小米、糯米、芸豆、花生米等多种豆子倒入锅中,小火慢熬,煮至软烂深红色。

到了早饭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上一碗,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冬至酒——长长久久,暖和过寒冬

酒与“久”同音,尝酒同为“长久”。另外,从气候来说,从冬至以后,开始进入所谓的“数九寒天”,气温更是下降到冰点,因此,喝酒取暖身之意。

既为暖身,那就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注意适量,少量饮用为宜;

二是要喝优质纯粮酒,瓶身带有等级,纯粮食酿造的酒,才是“粮食的精华”。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多加注意,建议可以多多考虑酱香酒,口感更为柔顺,香气也更加醇厚丰富,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可以看下这款君中元私藏酒。

它是一款6年陈的酱香型白酒,产地在贵州仁怀,酒厂与茅台厂相邻,共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且屹立于赤水河畔,拥有天然的水源优势。

酿制全程皆用古法传承的12987工艺制作,将产自高山的红樱子高粱经过大曲坤沙,高温反复蒸煮、发酵、取酒,随后在窖藏6年熟化酒体。

6年以后,酒中各种物质已经自然熟化,但想要出厂,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勾调师将其进行勾兑调味,此酒勾调请的就是曾传政老先生,曾为茅台原副厂长李兴发门下弟子。

多年茅台厂的学艺背景,曾老善于勾调茅系酱酒,经他调制出的酒茅香明显,香气馥郁浓厚,入口却是出乎意料的绵柔细腻,咽下后,香气悠悠绽放于舌尖,空杯隔天仍有余香,因此又有“小茅台”之称。

忌2事

拌嘴:冬至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从吃食上的讲究,就不难看出,在老百姓心理,对冬至的重视程度非同寻常。既然是过节,大家都讲究一个吉祥如意,拌嘴更是能免则免。

晚上乱跑:

从科学上来说,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此在民间也有不少相关的传说,晚上不出门等各种忌讳不少。

不过,这都是在过去,各种照明条件不是很发达,才有相关说法,现在即便是深夜也到处灯火通明,很多说法也就不必太在意了。

中华传统节日思维导图l今日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冬至来临,记得“吃5样做3事”,尊重老传统,为家人祈福安康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二字虽简单其中所包含的内涵却不简单,它有三层含义在其中,一是阴极之至,天气到极寒的时节,大地也已经寒彻了;二是阳气始至,阴气到了极点逐渐转向阳,阳气上升、阴消阳长;三是日行南直至,此时的太阳公转已经至地球的最南端,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晚是一年中最长的,既饱含了人文内涵又饱含了自然变化,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首。

古人认为从冬至起,白昼逐渐变长、黑夜变短,天地之间的阴气开始收敛,而阳气开始回升,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开始,是一个大吉之日。在古时候,冬至这一日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可与春节相提并论,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冬至已经退出了我国官方传统佳节的行列,但现今很多地区还保留了很多冬至的习俗。明天冬至,记得“吃5样做3事”,尊重老传统,为家人祈福安康

【这5样食物要记得吃】

1、吃饺子

相传东汉时期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看到当地很多老百姓忍饥受寒不说,甚至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便决定为民除疾,在空地上建医棚并制成了一种名为娇耳的食物给百姓们食用。人们吃下去后全身暖洋洋的,人们便从冬至一直吃娇耳吃到除夕,帮助老百姓抵御了寒冷,还治好了冻伤的耳朵。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古时候,人们认为冬至这一天阴气已到了全年的最高峰,否极泰来,阳气开始生发,预示着这是一个新循环的开始,是值得庆祝的日子,“饺子”又有“交子”同音,有新旧交替之意,所以从此之后我国很多地区便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2、吃汤圆

冬至,北方吃饺子而南方地区则流行吃汤圆,尤其在江南地区盛行。正所谓“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认为汤圆有阖家团圆、圆满的美好寓意,而且制成汤圆的糯米性温味甘,能补养人体的正气,因此冬至时节吃汤圆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寓意吉祥。

3、吃番薯汤果

在浙江宁波一带,有在冬至这一天吃番薯汤果的食俗。番薯中的“番”字与翻身、翻篇中的“翻”同音,取过去一年中霉运都“翻”了过去的寓意,期盼新的一年能万事顺遂、健康吉祥。其实汤果外形与汤圆相似,但个头比较小且没有馅,也常被称为圆子,与汤圆一样有团圆、圆满的寓意。

4、吃羊肉

关于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有一个传说,相传在汉高祖时期,有一位大臣给当时的皇帝汉高祖进献了烹饪好的羊肉,汉高祖品尝过羊肉之后对其赞赏有加,之后冬至吃羊肉的习惯就被流传了下来。冬至之后,天气慢慢转向寒极,人们需要多进补一些营养,羊肉性温、富含营养、肉质细腻,常吃能为身体补充能量,增强身体抵抗力。

5、吃馄饨

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到了夏至日要吃面条,而到了冬至日则要吃馄饨。相传汉朝时期,边境疆土被匈奴侵扰,搅得百姓不得安宁,老百姓对匈奴恨之入骨,人们便将猪肉剁碎包成“角儿”,并用匈奴首领“浑氏”和“屯式”的谐音,将这种角儿取名为“馄饨”,恨意食之,人们希望能过上太平安定的生活。

【这三件事要记得做,寓意吉祥如意】

1、祭天祭祖

据考古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冬至祭天的习俗,兴盛于唐宋时期。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两气相互转化的时节,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在这一天古人便会祭祀上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而祭祖就是要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来年能福泰安康、好运连连。

2、敬献鞋袜

在祭天祭祖之后,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候在冬至这一天流行向老人献敬鞋袜的习俗,表示对老人长辈的尊重和爱戴,这个习俗至今在很多地区还非常流行。甚至在闽台地区的俗谚中还有“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的说法,冬至这一天远游在外的游子,也会赶回家乡过年,寓意年终有归宿的意思。

3、画九

在民间,又把冬至称为“数九”,意为从冬至往后数九个“九天”,是从寒冬向暖春过渡的阶段。人们为了计算春暖的日期,便发明了九九消寒图,每过一天就在上面画上一笔,期盼寒冬早些过去,春天快点到来。

——老井说——

虽说冬至之后体内阴气转向阳气,但此时节也处于“三九天”,天气比较寒冷,而且阳气也是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在生活中还是需要注意,养生时要注重调节体内平衡、顺应自然,因此要注意驱寒保暖、做适当的运动以及早睡早起,养护体内刚刚生发的阳气,以便春天勃发。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明日是冬至,3要吃,3要做,3不做,老传统别丢,冬至大如年

“十一月中。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明日(12.22),将迎来今年的第22个节气,冬至。

和其它节气不同的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古人称其为“冬节”、“亚岁”,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过后,白昼将开始变长,黑夜将开始变短,数九寒天也可以开始数了。

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自然少不了各种规矩和讲究,当中就包括:3要吃,3要做,3不做。尊重老传统的背后,也是人们对祖先怀有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明日冬至,记得提醒家人,顺应节气,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冬至“3要吃”

1、吃鸡肉

逢年过节,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阖家团聚”。在传统文化里,冬至的重要性和传统佳节不相上下,人们有条件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冬至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鸡肉。冬至吃鸡肉,还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推荐食谱:虫草花炖鸡汤】

①鸡肉洗净斩小块,冷水下锅,放几片生姜,煮出浮沫后,捞出来洗净;

②将鸡肉倒入锅中,放几颗红枣、加适量热水,再放几片生姜,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

③虫草花提前用清水浸泡10分钟,放入鸡肉中,接着炖30分钟即可,出锅前5分钟加适量食盐调味。

2、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外形像元宝,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吃饺子象征吃进福气。此外,冬至吃饺子,还有“消除寒冷”的寓意,对此,民间还有歌谣道,“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推荐食谱:芹菜猪肉饺子馅】

①猪肉剁成肉末,分多次加入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至上劲;

②往猪肉中加适量生抽、老抽、蚝油、十三香、香油,不断搅拌均匀;

③芹菜摘洗干净,控干水分后切碎,倒入猪肉中,混合均匀即可。

3、吃红豆粥

冬至吃红豆粥的习俗,自古时起就有了。人们在熬红豆粥时,还会放入鸡头米和糯米,煮出来软糯香甜,营养又暖胃。冬至吃红豆粥,还有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祝福。

【推荐食谱:红豆鸡头米糖水】

①红豆淘洗干净,提前放入清水中浸泡3个小时,也可以放入冰箱中冷藏浸泡过夜;

②将浸泡好的红豆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个小时,至豆子变软烂,再放入适量冰糖;

③鸡头米洗净后,沸水下锅,煮2分钟左右,至膨胀变大后关火;

④将鸡头米倒入煮好的红豆中,搅拌几下,即可开吃。

二、冬至“3要做”

1、腌肉

民间有句谚语道,未曾过年,先肥屋檐,形容的是年前家家户户晒腊肉的场景。冬至距离春节已经很近了,加上数九寒天到来,非常适合腌制各种肉制品,一来方便风干、不容易变质,二来刚好可以为过年做准备。

【推荐食谱:腌腊肉】

①准备5斤左右的猪肉,切成5厘米左右宽的长条状,肉的表面用高度白酒涂抹一遍;

②将50克食盐和5克花椒倒入锅中,炒出香味后,倒在猪肉上,再放50克生抽、20克白糖、10克五香粉,倒入1小碗41度以上的白酒,不断揉搓均匀,使猪肉完全软化;

③用保鲜膜封口,将猪肉放入冰箱中冷藏腌制1晚,第二天从冰箱中取出来,悬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7-10天左右;

④晒至猪肉摸起来有点硬、有8成干的样子,就是晒好了,如果短时间内吃不完,可以抽真空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晒菜干

除了腌肉外,冬至前后,也非常适合晒菜干。过去天气寒冷时,蔬菜供给较少,于是人们学会了通过晒制的方式来延长蔬菜的保质期,并将这个习俗延续到了现在。冬至晒菜干,刚好过年时可以用来炖肉吃。

【推荐食谱:晒黄瓜干】

①黄瓜洗净,切成薄片状,跟硬币厚度差不多即可;

②往黄瓜中加2勺食盐,抓匀腌制2个小时,再冲洗干净,攥干水分;

③将黄瓜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3天左右,至表面水分脱干;

④将黄瓜干收纳入食品密封袋中,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晒下去湿。

3、备年货

冬至到来,意味着来到了年底,要进入新年倒计时了,距离春节也不远了。老传统里,采购年货要提早做准备,不少人家会在冬至开始,就将采购年货提上日程,会列好清单,陆续开始采办,做好准备工作。

三、冬至“3不做”

1、不宜贪凉

人们常说,冬至养好,开春打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贪凉。像爱喝冰水、爱吃寒凉食物、爱吹冷风等习惯,到了冬至,就得收敛了。冬至贪凉,容易导致寒气入侵,引起各种不适。

2、不宜争吵

在老传统里,冬至是个重要的日子,古人还称其为“冬节”。人们认为,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宜和和气气,不宜争吵,不然会坏了来年的好运气。

3、不要过度进补

天气一冷,少不了吃各种高热量的大鱼大肉来进补。虽说补充热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御寒能力,但进补得遵循“合理适度”原则。如果过度进补,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引起发胖,得不偿失。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冬至美食##冬日生活打卡季#

冬至已到,养生做好5件事,帮你健康过一冬!

北京时间12月22日,5时48分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时候,从这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专家提醒,冬至是养生的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更适合养生。

那么,冬至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就详细给大伙说一说。

饮食养生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可以吃羊肉、牛肉等,其有燥热温补的效果,能帮助抵御“三九严寒”,但是注意量不能太多,过量食用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冬至还有可以吃些花生、核桃、栗子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但进入寒冬,天气较冷,适当吃些坚果有御寒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吃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起居养生

冬至养生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晚起,最好待阳光出现后再出来活动为宜。

并且在起床的时候,尤其是老年人起床要慢,应静躺养神5分钟,待“醒透”后再缓慢下床活动。这是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容易引发血管疾病。

另,若是在冬至时节前后能睡好午觉 , 在养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养神气 , 也劳逸结合,达到养生的目的。

运动养生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活动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发生冻伤。

情绪养生

进入冬季,在情绪调节上也要做出变化,冬季情志要温和,既不过分地拘控,也不要放纵。凡事有度,过之必受伤害。特别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免去参与是非,更要避免因情绪激动而诱发疾病发作。

房事养生

冬季养生的原则是“藏而不泄”,通俗的说就是,进入冬季,天地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房事则会消耗人体较多的能量,所以冬季要根据自身健康情况合理安排房事,节欲保精,以免劳倦内伤,损伤肾气。

总之,进入冬至天寒地冻,大家一定要注意勤通风,做好保暖工作,科学养生,给身体打好基础。

特别提醒:本期内容经专业医生审核。以上科普内容仅限经验交流,考虑到个体差异,如您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上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请立即前往线下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金敏. 冬至养生的注意事项[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10):24-25. DOI:10.3969/j.issn.1671-0223.2019.10.025.

[2] 飞扬. 冬至的饮食与起居养生攻略[J]. 青春期健康,2017(24):36-37. DOI:10.3969/j.issn.1672-6502.2017.2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