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腊八节禁忌什么(腊八节宜忌)

腊八节禁忌什么(腊八节宜忌)

腊八节将至,老人常说:“腊八节,禁忌多”,尤其这3件事要注意

进入腊月以后,迎接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就是腊八节,腊八节即每月的十二月初八,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节的到来,也拉开了新年的序幕,预示着春节进入倒计时。

腊八节的主要习俗,有喝粥、腌腊八蒜、吃腊八面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忙着灌腊肠、腌腊肉,留着过年的时候,款待亲朋好友,腊月跟“腊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月份最适合风干腊肉,因此有“腊月”之称。

腊八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传统朱元璋在遭受牢狱之灾的时候,从老鼠洞中挖出了五谷杂粮,以及几颗大红枣,于是把这些粮食煮到一起,美美的享受了一顿,恰好这一点就是腊月初八,于是便有了关于腊八节的记载,朱元璋称帝之后,便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教,又称为“法宝节”、“成道会”等,传统腊月初八这一天,是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僧人会熬煮一锅粥,用来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习俗,并且延续多年。

三、秦始皇修建长城时,工人都食不果腹,常年不能回家,有一年腊月初八,工人把仅存的一些杂粮都拿出来,用锅煮了一起喝,但最终还是饿死了,家人为了纪念亲人,每年腊月初八,都会熬粥,以资纪念。

在早些年前的时候,人们对于腊八节格外重视,那时候又不流行打工, 进入腊月之后,基本就没什么工作了,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的说法,买肉买新衣,置办年货,特别热闹。

12月30号腊八节,老人交代:3个禁忌要早知道,为新年讨一个好彩头

①、腊八喝粥不过午

腊八节,当然要喝一碗传统的腊八粥,腊八粥没有具体的讲究,没有指定的食材,把大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桂圆、花生,混合到一起,火候到位,就是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了,趁热喝滋补又营养。

民间有说法“早喝粥、来年大丰收”,就是说腊八粥要赶在中午之前喝,还记得小时候煮粥,大人都是提前一天晚上,把食材泡入水中,凌晨五点就起来熬粥,等家人都醒了,早餐就是喝粥,祈求丰收和吉祥。

更有甚者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熬粥,家人们醒来就可以直接喝,早晨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间段,喝粥有助于暖身,粥中汇集了各种杂粮的营养,还可以滋补身体。

②、腊八节不回娘家

民间有一句俗语“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过去的人们,都有一种老思想“重男轻女”,嫁出去的女儿,意味着泼出去的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老人不希望女儿回来。

女儿回来一次,拖家带口,又要吃掉不少粮食,于是才有了这样的说法,当然,这都老传统了,毕竟那个时候缺吃缺喝。

后来又有说法,说女儿腊八节回娘家,回娘家人不好,反正理由种种如此吧,就是回娘家不好,有的地方不重视,有的地方比较重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还有“初八回家,吃穷娘家”的说法,虽然没什么依据,但老人就是有这个说法,过完腊八就恢复正常了。

③、腊八节不宜搬家

腊八节不宜动土搬家,腊月本身寒气就比较重,腊月初八又是传统的日子,贸然搬入新宅,寒冷的气氛,会阻碍兴旺的气氛。

还有两天的时间,就是腊八节了,腊八节如何增运呢?您不妨试一试这几个办法。

一、煮好的腊八粥,先敬神祭祖,让神灵们先饮用,虔诚的跪拜,以祈求庇护和福气满满。

二、腊八粥不宜第一顿就吃完,可以留上一两碗,留到下一顿饭吃,这叫“年年有余”。

三、把煮好的腊八粥,赠与穷苦人喝,为自己积德,风水好运常相伴。

除了喝粥,腊八节还有这些习俗

新华社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 本文图片 中新网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资料图:腊八粥制作现场。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制作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记者 上官云)

本期编辑 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