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袁世凯有17子15女,后代成就如何?有一位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
窃国大盗袁世凯过世107年了,他的后人有多少成就怎样?袁世凯除了原配夫人于氏外,仍有9妾,他们一共为袁生了17子15女;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共79人。
20世纪初,袁世凯与自己的子孙合影
袁世凯家妻妾合影,中间为原配于氏
原配于氏育有长袁克定。
大姨太沈氏,无子女。
二姨太吴氏朝鲜人,生子:五子克权、七子克齐、十子克坚、十二子克度;生女:长女伯祯、六女篆祯。
三姨太金氏朝鲜人,生子:次子克文、三子克良;生女:三女叔祯(又名袁静雪)、八女夭折、十女思祯。(其中金氏为朝鲜王妃之妹,吴氏、闵氏均为金氏陪嫁丫鬟)
四姨太闵氏都是朝鲜人。生子:四子克端;生女:次女仲祯、四女夭折、七女复祯。
五姨太杨氏,是袁府的管家,很受袁世凯宠爱。生子: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生女:五女季祯、十五女夭折。
五姨太杨氏,端庄大方,一身衾绸,华彩艳丽
六姨太叶氏,原是南京钓鱼巷的一名妓女和袁二公子袁克文早已私定终身。巧合之下才嫁袁世凯。他生子:十四子克捷(袁巨勋)、十七子克有;生女: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
六姨太叶蓁
七姨太张氏,河南人,不受袁宠爱,无子女。张氏原是大姨太身边的侍女,后来被送给袁世凯当小妾。张氏没有子女,因病早亡。
八姨太郭氏,原是苏州名妓,在袁做军机大臣时所纳生子: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生女:十四女怙祯。
九姨太刘氏,原为五姨太丫鬟,袁50多岁时所纳生子:十六子克藩(夭折)生女:十三女仪祯。
袁世凯驭家有术。袁世凯管理妻妾的另一点就是根据每人的爱好与特点,使得每个人都有事做。按照袁家家规:袁世凯让大姨太场面上出风头,二姨太管钱,三姨太唱歌跳舞,五姨太管家,六七八九年纪轻精力旺盛就白天学文化、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等。
从袁世凯的父辈到孙辈,世系辈分依次为:保、世、克、家。如今,在世的后人已至启、文、绍辈。他的后代除主要集中居住在天津外,广州、上海、美国、台湾、港澳也比比皆是。
袁家人曾这样评点袁世凯的儿子们:长子克定最有权,次子克文最有才,五子克权最超脱,六子克桓最有钱。袁世凯后人多从事教育、科学、艺术,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华人物理学家袁家骝;从政的、做生意挣大钱的很少。
长子袁克定袁克定
长子袁克定是袁世凯原配于氏所生。袁世凯与她唯一的“爱情结晶”是长子袁克定。比起自己的兄弟姐妹来,袁克定的岁数都要大上好多岁。袁克定在1948年后,投奔表弟张伯驹。1949年后,由张伯驹引荐曾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58年病逝,终年81岁。有一子二女:子家融,女家锦、家第。
袁家融像
袁家融毕毕业于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地质学后拿到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娶了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女儿。50年代初在白云鄂博、大青山发现铁矿矿苗以及后来包头钢铁公司的建立,都有他的功劳。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书,最后袁家融到贵阳工学院当教授,1964年退休,定居北京。1996年他以92岁高龄辞世。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工程技术突出贡献奖”。1同年袁家融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
袁家融长子长子袁缉燕(1941-),后改名袁始,画家,现在加拿大。
袁家融长孙袁仿吾(1968-),现在美国。
次子袁克文袁克文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系天津青帮帮主,民国时期昆曲名家。袁克文除原配妻子刘梅真外,他还娶了5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情妇那就更多了,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袁克文位居“近代四公子”之首,是梨园名票。他的一生,也像一场放诞的“玩票”。平生最擅长的,一出是昆曲《惨睹》,一出是京戏《刺汤》。1931年4月某天袁克文死在天津两宜里。猩红热刚退烧,他就跑到长期包住的民国饭店四号房间,召了个妓女小阿五来,回家后又发起高烧,两天后死了,当年41岁。
袁克文有4子3女,并在34岁时就当了爷爷。4个儿子家嘏、家彰、家骝、家楫;3个女儿家宜、家祉、家华。七位子女都饱读诗书,其中袁家彰,袁家骝都曾前往美国进行深造。袁家骝一直在美国加州学习,于1945入美国籍,并在美国与有着“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妻子吴健雄相识,相知,相爱,在1942年结婚。
袁家骝的母亲薛丽清,本是南部小班名伶,据说皮肤细腻白皙、气质高雅,袁克文一见倾心,纳为姨太太。袁家骝出生在安阳,他3岁时,薛丽清离开大总统家,寻自由去了。袁家骝从小由别房照料,无缘锦衣玉食,惟有补丁衣服、粗茶淡饭。
他13岁进天津南开中学念书,在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司徒雷登帮助下获得赴美深造的奖学金。青少年时期就对物理学有兴趣,常摆弄无线电;另一大爱好是拉京胡,拜的是著名琴师杨宝中。当年袁克相(袁世凯十三子)、程砚秋、余叔岩等人常在昆明湖上泛舟唱和,伴奏的便是袁家骝。
25岁赴美留学前,袁家骝找到父亲的老友方地山,才知自己的母亲是谁。苦苦寻到上海,才知母亲已在两年前过世,十分伤心。
袁家骝和夫人吴健雄大概是20世纪华人中最知名的一对伉俪。二人都是国际一流的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吴健雄是全美物理学会会长,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勋章”,国际编号275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
1973年周总理与袁家骝夫妇
袁家骝的导师密立根,吴健雄的两位导师、“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塞格瑞都是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独子袁纬承出生那天,袁家骝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爱因斯坦专程前往祝贺。
袁家骝育有一子袁伟成,为美籍华裔,物理博士。
三子袁克良袁克良在1892年春生于朝鲜,乳名祥儿。其母为朝鲜人金氏,为袁克文之胞弟。据袁克文所说,他天性聪慧,但“喜驰马弄剑而不近文史”。据说袁世凯不喜此子,常称他为“土匪”,认为他成不了大器,即使他已成年也经常打骂他。
但是现在网传绿化荒山的袁克良并非是袁世凯第三子,只是同名同姓罢了。
袁克良有一妻张氏(张百熙之女)一妾室:孙宜卿(出身髦儿戏子)。子女均为妾生子:袁家增(过世)、袁家霖(过世)其子女均居美国;女:袁家潜(过世)、袁家佶(移居台湾)、袁家芷(移居美国)。
四子袁克瑞四子袁克瑞,是四姨太闵氏所生。他是一位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还认不清自己的能力,心比天高。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私刻“皇四子”印章,老爹复辟还没站稳脚跟,他已经准备好和众兄弟夺嫡了,袁复辟失败后,袁克瑞一朝梦醒,不愿相信事实,精神错乱了。
袁克瑞曾经做过张作霖大元帅府的参议,但是每天都不去上班,只负责领钱。后面袁克瑞又在开旻矿务局做挂名董事,每个月有300银元酬劳。这300银元,基本上都被袁克瑞用来逛勾栏、抽大烟。于1951年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袁克瑞之女袁家倜,袁家倜全家在1965年开始被下放农村改造长达10几年。
1973年,袁家倜堂哥,即获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受周总理邀请回国后,袁世凯第三代陆续恢复了人身自由。
1978年,袁家倜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家:位于天津成都道40号的小洋楼。1987年,已步入老年的袁家倜来到了深圳。她将目光放在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度假村建设项目上:她成了深圳第一批创业者。6年后,年70岁的袁家倜靠创业、投资赚了70多万。回天津后,袁家倜在开苏易士西餐厅的同时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和扶贫救灾。
五子袁克权五儿子袁克权出生于1898年,袁克权不热衷于政治,反而对诗词比较感兴趣,袁世凯死后他的生活很艰难,依靠典当家产度日,不过他留下了不少诗篇,于1941年去世。
六子袁克桓袁克桓出生于1898年,主要走的是商业路线,曾经在英国留过学,新中国成立后他已经是北方比较出名的实业家了,于1956年去世。
七子袁克齐袁克齐生于1900年,早年曾经在英国留学,之后的生平不详。
八子袁克轸八儿子袁克轸娶了周馥之女周瑞珠为妻,生下两个女儿。但不久后妻子病逝,他也在小女儿一岁的时候去世。
八子袁克玖袁克玖出生于1903年,年轻的时候在美国留过学,1930年才回国,之后娶了黎元洪的女儿黎绍芳为妻,但妻子是个精神病,之后在精神病院病故了,后来他又娶了个妻子,无儿无女,1973年病逝。
十子袁克坚袁克坚出生于1904年,袁世凯去世几年后,他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回国后曾在宋哲元领导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任英文秘书,1960年于天津病逝。
十一子袁克安袁克安生平不详,后来娶了天津盐商李士铭的女儿李宝慧为妻。
十二子袁克度袁克度出生不详,娶的第一个妻子是天津富商罗云章的女儿,后来又娶了个姨太太,娶进门后不久,第一个妻子罗氏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袁克度和姨太太继续生活过,死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
十三子袁克相袁克相,毕业于燕京大学,后来在天津第41中学教英语,那十年时期被批而死。
十四子袁克捷袁克捷,跟袁世凯长得很像,不过比较沉默寡言,生卒年不详。
十五子袁克和袁克和出生于1914年,袁世凯死后他住在英租界的一栋三层英式别墅里,1934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大学,1964年在天津病逝。
十六儿子袁克藩早夭十七儿子袁克友袁克友出生于1917年,是袁世凯的遗腹子,于1953年病逝。
袁克良:一句承诺 一生坚守
47年前,那时的袁克良还在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他被任命为单位绿化小分队队长,前往慕云山三道梁、两道沟绿化荒山,从此便与种树结下一生的缘分。“没有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我没脸下山。我不图什么,但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信任。”当年袁克良老人朴实的话语,成了一生的信念。
三十余载的漫漫岁月,一万多个日日夜夜,袁克良独守在慕云山深处栽植树木。当他再也干不动的时候,他的儿子袁兵元扛起父亲肩上的担子,两代人“接力”种树,染绿5000亩荒坡,植树40余万株,硬是把一座光秃秃、白花花的石头荒山,变为如今郁郁葱葱的“花果山”,兑现了当年上山时的承诺。
不到10平方米,一个小窗户,窗户下边是土炕,土炕前摆了一台电视机,这就是袁克良当年种树时住了30多年的窑洞。1974年,原市二轻局五金公司绿化小分队接到党组织交给的慕云山3000亩荒山的造林任务,袁克良担任队长,那年他49岁。
那时的慕云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晚上偶尔还有野狼出没。两年不到,不少队员忍受不了山里的艰苦,纷纷借故下山,最后只剩下袁克良一人。在荒山植树,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袁克良在半山腰挖了一孔窑洞。白天,他上山挖坑种树。晚上,为防狼群出没,他就把镰刀放在枕边,和衣而眠。
没有水喝,袁克良就用瓮缸接雨水。时间一长,积攒的雨水里有了小虫子,过滤一下再喝;没有路,他搬石填土,硬生生凿出了一条羊肠小道。缺水是慕云山植树造林的最大障碍,为了给树浇水,袁克良下山背水,来回一趟得走10多公里的山路。
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他研究山上的气象和水土,一段时间后发现,晚上植树有助于保持水分,提高成活率。多次验证后,他把晚上植树的方法命名为“月下植树法”。针对本地秋季土壤浸润、光照较弱的特点,他还揣摩出一套因地适宜的“秋季植树法”。
尽管山上植树护林不易,但他一干就是30多年,植树10万余株。退休后,袁克良没有下山,而是继续留在山上植树。秋天果实丰收了,他出售一些,换了钱再买树苗。凡是遇到进山的游客和植树志愿者,他都要端出水果,让大家品尝,他说这是胜利的果实。袁克良的老伴儿把仅有的退休金补贴到种树上,主动住进土窑帮他护林;5个子女出钱出力,在山前山后建起6个蓄水池,让他收集雨水浇树,并出资修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路。
90岁之前,痴迷大山的袁克良还在山上剪枝条、种树苗、灭虫害,种下梨树、枣树、柿子树……袁兵元说:“父亲说过,活着种树、死后看山,父亲和慕云山是永远分不开了。”
袁兵元是袁克良的三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热衷于绿化事业,常年跟着父亲奋斗在慕云山。现在,山上吃的水由山下的水车送,还雇了果农帮忙种树,柏油路一直通到了袁克良当年住的小院。山上还盖起了一排砖窑,布置成客房,接待来度假的人们。山上的树更多了,参观的人更多了,来义务植树的人也更多了。
经过袁家父子的努力,如今的慕云山早已满目翠绿,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小气候的生态园林。据统计,慕云山现有树木5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袁克良当年种植的松树、榆树等早已成林,筑起一道绿色屏障。省林业生态专家到此考察,认为慕云山的植被保护得很好,属于目前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林区之一。
在他们父子“愚公精神”的感召下,许多学校、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前来慕云山参加义务植树,慕云山已成为全省、全市多家部门的义务植树基地。袁兵元说:“平时每到节假日,总有一些人要来这里,帮我们做一些守护林区的活儿,一些院校还把这里作为社会实践基地。”
昔日荒芜的慕云山,如今已是满山花果。袁克良曾表示,有生之年,他还要栽种6万株柿树、杏树及黑枣树,把慕云山建成一座集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区,让慕云山成为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采摘,冬天滑雪的好去处,让人们在休闲中享受生活的美好。为了实现父亲的这一愿望,袁兵元仍在“接力”奋斗。
来源:太原日报 记者 王勇
民国第一名伶:一生迷倒5位总统的她,最终怎么样了
1921年的天津,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引得全国注目。
新娘是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坤伶刘喜奎,她坐着非常华美的轿子,敲锣打鼓,大肆宣扬。
刘喜奎何许人也?
她与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齐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戏女演员,有五位总统追过她。
那新郎又是谁呢?
她为何会有如此大魅力呢?
人生的华丽逆袭
刘喜奎,原名刘志浩,后改桂缘。祖籍是河北省南皮县的黑龙村。
民国初年,刘喜奎艺名远播,在京津两地,她的戏场场爆满。
连伶界大王谭鑫培看了都感慨万千,自愧不如:“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吾其休矣!”
当时的报刊记载:
每一登台,彩声雷动,天津戏园,卑词厚币聘之,唯恐落后,亦足见其声价矣。
刘喜奎未出场,满台都是莺莺燕燕,个个美如西子,她一出场,六宫粉黛无颜色。
她身材曼妙,五官精致立体,眉目如画,气质高雅,清丽脱俗,如天女下凡。
她不仅是偶像派,更是实力派,唱腔清丽独特,表演生动传神。
在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刘喜奎的名字很快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便成了誊满全国的明星。
面对社会的各种褒奖,刘喜奎虚心接受,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场演出。
她的执着,源于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
1894年,刘喜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
父亲刘贻文曾在邓世昌的“致远”舰上修理轮机。
中日甲午海战时“致远”舰被日舰击沉后,刘贻文跳海生还。战后在旅顺居住,生活十分清贫。
刘喜奎5岁那年,日俄战争在旅顺爆发,他们一家不得不返回老家,途中,父亲病死于营口。
母亲带着孤女刘喜奎,在营口靠洗衣做针线活勉强度日。
生活的艰辛,让小小的刘喜奎明白了“薄技可以立身”的道理。
为了赚钱贴补家用,她去李海的童伶班拜师学戏。
师傅见她是祖师爷赏的戏饭碗,心里喜欢,收她为徒。
母亲却强烈反对,在当时,戏曲艺人这种职业被视为贱业。
刘喜奎对母亲说:“谁说唱戏的就一定被人轻贱?”这句话成了她一生的行为准则。
刘喜奎说服母亲,八岁在营口正式参加科班演出。
之后,走南闯北,天赋加后天的勤学苦练,终成大器。
精彩的人生,需要自立自强,坚持不懈,更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才能守住底线。
不近权贵,坚守自我
古人云:“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现代社会,很多人成也名,败也名,一失足成千古恨。何况在那个军阀战乱的年代,一个弱女子,如何做到坚守自我,洁身自好呢?
刘喜奎的美艳,惹得权贵们垂涎三尺,追求者争风吃醋,大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盛况。
追求者里面,有五位总统,他们是袁世凯、徐世昌、曹锟、黎元洪、冯国璋,其中,袁世凯和曹锟的追求最为强烈与无耻。
袁世凯利用总统的身份,请刘喜奎去中南海唱堂会,利用刘喜奎在后台梳妆时间,叫人找来刘喜奎。
刘喜奎深知他不怀好意,不卑不亢地问正在和幕僚打牌的袁世凯:“大总统找我有什么事?”
袁世凯说没事,就是聊聊天。
刘喜奎冷脸说:“我还要梳妆,没事就要先走了。”
说完,刘喜奎快步离开了。
袁世凯讨了个没趣,只好感叹,这个女戏子不好惹呀!
这时一个幕僚出主意,让袁世凯娶刘喜奎为十姨太。袁世凯立刻让副总统黎元洪、相国徐世昌和清史馆馆长赵尔巽去当说客,以三千两黄金为聘礼。
面对三人,刘喜奎斩钉截铁地说:“不要说三千两黄金,就是三万两我也不会出卖自己!”三个人灰溜溜地走了。
老子死了心,儿子不罢休,二公子袁克文,三公子袁克良依然想霸占刘喜奎。面对他们的野蛮,刘喜奎守住内心的底线,不卑不亢。
而曹锟,曾经对刘喜奎百般骚扰,迫使刘喜奎两年没有上台。直到曹锟用六十大寿的名义,让刘喜奎不得不上台。
演唱完后,曹锟还想行苟且之事,手下崔承炽把此事告诉曹锟的老婆,她非常生气,放走了刘喜奎,这件事情才算结束。
刘喜奎身处复杂环境中,始终牢记学戏之处答应母亲的话,堂堂正正做人,大大方方演戏。
自尊自爱,出污泥而不染。
情断梅兰芳
1915年,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陆征祥办堂会,几乎邀请了北京所有名角,刘喜奎与梅兰芳初次同台演出。
两人一见,似曾相识,相互钦敬,欣赏,乃至深爱,情定艺术舞台。
刘喜奎比梅兰芳小一岁,他们是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对金童玉女。天赐良缘,情有独钟,定能开花结果吗?
刘喜奎和其她少女一样,有一个美丽而绚烂的梦,和自己爱慕钦佩的人,彼此看着、听着、唱着,就这样一直唱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但梦终究只是梦,即便再舍不得,也不能再继续假装睡下去。
刘喜奎心里明白,在这乱世中,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如果和心爱的人结婚,梅兰芳必定会遭到报复,断送他的艺术生涯。
个人幸福是小事,京剧艺术传承是大事。
痛定思痛后,深明大义的刘喜奎与梅兰芳断绝一切来往。
其实,有的时候,放弃是深爱,无情是深情,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
刘喜奎下一步该怎么办?
民国时期,戏子的身份很卑贱。许多坤伶迫于淫威,最终都沦落为军阀政客们手中的玩物。
刘喜奎不愿意丧失自己的尊严,又摆脱不了政客军阀的无尽骚扰。于是,她意识到只有嫁人,才能落得个平安。
受骗错嫁,终身守寡
终身大事,刘喜奎是有原则的。
她要嫁的男人,不需要功成名就,不需要高官厚禄,更不需要家财万贯。
她想嫁的人,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就一定是心中有家国,有民生的人。
有一次,武清县崔承炽在报纸上公开发文,揭发上司陆锦贪污克扣军饷的丑闻,引起不小的社会轰动,是大快人心之举。
从那慷慨激昂的文笔、字字珠玑的语言中,刘喜奎感受到了这位中年男人的正直与大义。
在这个男人的文笔下,她看到了值得托付的影子。
刘喜奎派人前去说亲,崔承炽受宠若惊,怕自已太丑刘喜奎反悔,就派了一个年轻的勤务兵冒充自己。
刘喜奎见此人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就定了这门亲事。
二十七岁的她,做了崔承炽的新娘。并特意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让那些追求她的京津政要和纨绔子弟彻底断了念想。
一时间,刘喜奎结婚的消息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也成了报纸娱乐版的头条,人们大惑不解?
洞房花烛夜,刘喜奎揭开盖头的一刹那,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崔承炽的颜值和健康值都相当感人,又高又瘦,还患有肺病,虽然只有四十岁,但看起来像六十多岁的老头。
刘喜奎心如死灰,反悔不得,只能认命。
刘喜奎再一次畅想未来美好的日子,以后,她不再登台,在家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妻子。
虽然没有爱情,但丈夫的人品、才华俱佳,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也是一种不错的婚姻状态。
但世事的走向从来不会如她所愿。
曹锟听说崔承炽娶了刘喜奎,气急败坏,不但免去崔承炽所有职权,还联合陆锦施计加害崔承炽。
结婚第四天就将崔承炽调离,加重公务,使他常年奔波于江西,福建,河南等地,与刘喜奎聚少离多。
1925年,崔承炽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这一年,刘喜奎刚三十岁,终身守寡,足不出户,退出演艺舞台。
正如她自己后来说的:“不肯牺牲身体,就得牺牲艺术。”
爱国忧民,无私奉献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国家支离破碎,风雨飘摇,人民饱受苦难。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与那些苟且偷生的女子相比,刘喜奎则是女中君子,深明大义。
当日本人重金请刘喜奎登台演出,来粉饰太平,刘喜奎想都没想,一口回绝。
她连夜逃离日占区,转到抗战后防,登台义演,筹集资金支援抗日。
听说安徽遭遇水灾,她立即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里抠出两千大洋,赈济灾区。
她没读过书,她的人生哲学都是从唱过的戏文里得来的。
她说:“大道理我不懂,但什么叫‘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懂。”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总理的亲自邀请下,刘喜奎再次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刘喜奎积极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的义演,在炮火连天中,一次次为志愿军战士演出。
一名真正的爱国京剧大师,不贪富贵,不图享受,被周恩来总理赞扬为“中国戏剧界的明珠”。
当中国戏曲学校成立后,她开始在这里授课,将毕生所学亳无保留倾囊相授,把自己热爱的戏曲发扬传承下去,让千千万万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兜兜转转一大圈,份已散,缘未尽,她最终给自己的戏曲之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64年,七十岁的刘喜奎病故于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她的一生,传奇跌宕,波澜起伏,半生动荡,一朝安定,虽然爱情和婚姻不曾如意,但好在,戏曲的光和热一直照亮着她暗淡的生命。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活得有尊严就要不卑不亢,
活得有骨气就要自尊自爱,
活出精彩人生就要自立自强,坚持不懈。
人生不完美,但一定要守住底线!
作者 | 王渤,自由撰稿人,传递正能量,书写亮丽人生。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袁世凯17个儿子的结局,九子袁克玖是民国总统黎元洪女婿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儿孙总和达79人。
袁世凯与儿孙合影
长子袁克定,一个差点当上皇帝的“皇太子”。只可惜袁世凯的皇帝只做了83天,就在全国的强烈声讨中病重而死。一心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称“坑爹”。
袁克定晚年生活潦倒,靠表弟张伯驹接济。但是,他很有气节,宁可吃窝窝头也不当日本的走狗汉奸。
据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彩口述回忆:晚年的袁克定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厉害,一个脾气有点怪的老头……有人向父亲问及袁克定的事情,父亲才说起来:抗战时期,袁克定的家境日渐败落,他原来还想找关系,求蒋介石返还被没收的袁氏在河南的家产,但被拒绝,袁克定只好以典当为生。
华北沦陷后,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还想笼络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些影响。那时他经济已经很困顿了,他掂量再三,说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汉奸。据说袁克定还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
据说,袁克定三十年代初,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靠一个老仆人到街上捡白菜帮子、蒸窝窝头充腹。吃饭时,他仍习惯戴好餐巾,用西洋刀叉将窝窝头切成片,佐以咸菜进餐。
次子袁克文,大名鼎鼎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他是个不涉政治的翩翩公子,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昆曲名家,热爱收藏书画、古玩等。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加入青帮,后生计窘迫变卖字画为生,42岁病逝。
三子袁克良,解放后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
四子袁克端,纨绔子弟一枚,袁世凯当皇帝时,他偷偷刻了“皇四子”之印,自比雍正。袁世凯去世时,他大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
五子袁克权,性情沉默内向,一生以文墨自娱,清高孤僻。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权生活艰难,常以典当家产度日,在天津过着“隐于市”的生活。
六子袁克桓,又名袁心武,遵循其母遗训“不要从政”,曾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考虑他做天津市的副市长,他牢记母亲遗训没有答应。
七子袁克齐,生平不详。
八子袁克轸,生平不详。
九子袁克玖,民国总统黎元洪女婿,生平不详。
十子袁克坚,早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5年学成回国。1960年病故于天津。
十一子袁克安生平不详。
十二子袁克度生平不详。
十三子袁克相,死于文革揪斗。
十四子袁克捷,1958年病逝。
十五子袁克和,一生没怎么工作,50年代曾到河北省曲周县中学教书一年。晚年好喝酒、吸烟。1964年病逝天津。
十六子袁克藩,早亡。
十七子袁克友,袁世凯的遗腹子。1953年病逝天津。
被假消息恶搞的“晋魂”,山西植树老人袁克良:我和袁世凯没关系
网络上的虚假新闻
山西植树绿化老人袁克良每到一年的国际植树节,袁克良的名字总会出现在网络,很多都是捆绑袁世凯三儿子的名字在宣传。现代新媒体时代,似乎假消息比真消息流传的更快,时间长了,假消息也变成真事,小编只想说,袁克良老人在山西植树绿化的事迹是真实的,但是袁克良是袁世凯的三儿子则是无良的媒体骗点击量而写的假新闻,或者是以讹传讹的信息传播贩子。
被晒黑农民脸的身份其实是干部
山西人吃苦和坚韧的精神\"没完成任务,我没脸下山\"
那时的慕云山,杂草丛生,荒芜死寂,整座山不见水源,晚上还有狼群出没,同来的队员们在随后几个月纷纷借故下山,只有袁克良一人留了下来,而且一直干到了退休。\"没有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我没脸下山。\"袁克良说,\"我不图什么,但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信任。\"
图片中的袁克良老人84岁,看着照片像一名地道的农民老人,但是袁克良老人的身份却是国家干部。1974年他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被任命为单位绿化小分队队长,前往慕云山三道梁、两道沟近千亩的荒山进行绿化。
愚公精神源自山西
现代山西的愚公精神当时,为了解决住的问题,袁克良在半山腰上挖了一孔窑洞,白天上山挖坑种树,晚上在油灯下准备第二天的干粮;睡觉时为防狼群袭扰,他就把镰刀放在枕边和衣而眠;没有水喝,就用瓮缸接雨水。时间一长,积的雨水长了小虫子,过滤一下再喝;没有路,袁克良搬石填土,硬生生凿出了一条羊肠小道。缺水是慕云山植树造林的最大障碍,\"没电可以点油灯来照明,但没水,树就种不活\"。为了给树浇水,袁克良下山背水,来回一趟得走十多公里山路。
退休后,袁克良没有下山,而是留在山上,自己掏钱买树苗继续植树。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出钱出力在山前山后建起6个蓄水池,收集雨水浇树,还为他出资修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路,打了7孔窑洞,安装了一个铁皮房。\"没有家人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慕云山也不会这么绿。\"袁克良对记者说,言语中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歉意,歉意中又饱含着骄傲。
壮美山西
\"人活心,树活根\"的山西“晋魂”不到10平方米,靠南有一个小窗户,窗户下边是土炕,土炕前摆了一个十几英寸的电视机,这就是袁克良35年来住的窑洞。记者看到,窑洞外的院子里有几口水窖,用来收集雨水,过滤后用来做饭。袁克良说,\"人活心,树活根\"。每栽下一棵树、每撒下一粒种,他都精心照顾。有一次,袁克良辛辛苦苦培育的100亩家槐和洋槐树苗被羊群啃了个精光,整齐的育苗基地一片狼藉,期待的喜悦转瞬化为乌有,一向坚强的他病倒了。然而,从病榻上刚爬起来,他又开始起早贪黑,采籽、育苗、种树……在采访中,袁克良不时向记者念着他的植树经,\"要植树先育苗\",\"治山就得治水\",\"一年种树十年有\",\"春种发芽,秋种先铺根\"等。
两位浙江人的山西生涯
经济转型不要喊口号小编在全国各地游荡的经历,在外地的山西人都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唯一的缺点就是保守的传统封建思想比较重,如果说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来山西就对了,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华夏之根的洪洞大槐树,全国70%以上的历史文物,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壮美山河,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尽山西的壮美,一群煤老板和山西近代的煤炭经济让山西变成黑脸包公,壮美的额山川被过度的煤炭开采变得水土流失,勤劳善良坚韧的三晋儿女们只能无声的哭泣,现在的山西似乎已经被全国人民所遗忘,山西省成为落后的代名词,殊不知,如果山西把几十年几乎无偿支援国家建设的煤炭资金全部收回,那么山西会是全国最富有的省份,小编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痛恨山西地下的黑色宝藏,没有开采前的山西水土保持良好,传统的山西人民都很勤劳,现代的煤炭经济,挖断了山西省的风水,把山西人勤劳的传统也挖没了,靠着单一的煤炭经济,现代的山西人变得慵懒。
家的诱惑,恋家的三晋儿女
小编作为在外地漂泊的三晋儿女,期盼着山西可以真正做到转型,也希望两位浙江人不要把山西当成跳板,可以真心实意地为山西多办实事,经济转型不要再是口号,单一的煤炭经济让很多优秀的山西儿女不得不漂泊外地,其实保守传统恋家的山西人,他们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