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健康五行健身操30分钟:!(健康五行健身操30分钟)

健康五行健身操30分钟:!(健康五行健身操30分钟)

(五行健康操.锻炼日记1)

自从又开始做上这套五行健康操,才感到整个人又活了过来。父亲去世后的这一两个月,算不上自暴自弃,但就是懒懒地懈怠地停止了这套操。身体状况自感越来越差,尤其右手臂和右脚,竟然时有麻麻的感觉。

我一向把四肢是否麻木和脑血管是否正常连在一起的。当有一天清晨,起床明显感到右手臂胀痛感巨增,才意识到又不得不排除脑袋问题了,又不得不将五行健康操重提上议事日程,让它告诉我,身体内血液循环的舒畅流畅依旧,我还好好的。

长期低头看手机,颈椎引起的头晕时有发生。但平时只要每日做着这套操,头晕现象基本不存在。这次停操一两个月,眩晕感时不时地袭来。每晚仰头刚一碰床,便感天在旋地在转。而我也常把头晕不晕作为自己低压正常与否的标志,必须排除颈椎引起的头晕,尚可验证自己的头晕是不是又低压上升了?靠自律维持的血压正常与否,也不得不把五行健康操放在重中之重,让自己重新跳起来。

拉拉杂杂啰嗦这两大段,说明人都是属于被迫型的。不过两三天,上午下午工间操各一次,手臂肿胀感消了不少,做完操,整个颈椎后背热络络的,依稀感到血脉像河流样在身体里流动。好的是,即使一两个月未做,最后收尾整体运动部分,呼气吸气之间,手臂到指尖的血液缓缓回流依在,那是感到自己还活得很好的明显的象征啊!

这套操,它对我的意义,简直就像我的恋人。你懈怠不做,负气不做,最后不舒服的始终是自己。恋人是每天每天必须互相陪伴的,走丢了一天、两天,时间越长,到最后,就怀疑自己像是患了绝症似的,不可救药。而一旦重新拾取,才觉得自己又活回来了!

广场舞失宠!大妈大爷开始组团哈哈大笑,场面太魔性……

近日

辽宁省盘锦市中兴公园内

数十人仰天哈哈大笑的视频

引发网友关注

截至10月12日晚8时许

一段十几秒钟的大笑视频

获得网友近20万次转发和8万条评论

果然,笑是会感染的

看完这个视频

小坊也没忍住笑

视频显示

在辽宁省盘锦市中兴公园凉亭处

有几十人

张开双臂,弯腰仰天大笑

参与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但团队中也不乏少量年轻人

在活动场地,还拉着写有“笑一笑,健康到”的横幅,横幅落款为中兴公园笑笑队。视频内容显示,截至10月12日,这已经是中兴公园大笑打卡的第169天。

10月12日晚,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了中兴公园笑笑队组织者曹女士,据曹女士介绍,笑笑队组建于2021年4月24日,团队规模已经达到40多人。每天在中兴公园集合做运动,整套运动名为五行健身操,时长约70分钟,大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占15到20分钟。

团队成员遍布各个年龄段,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到80多岁的老爷子、老太太。

每天清晨的5点30分,秋冬季清晨5点50分,在公园集合后开始锻炼。夏季,除了清晨做一整套动作之外,晚上还有一个单独的大笑环节。

在大妈组团大笑

引发网友关注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争议

有部分网友认为

笑一笑十年少,大笑有利健康

另有部分网友则持反对意见

更有附近市民留言称

大妈们大笑是噪音扰民

曹女士告诉记者

最开始团队还曾被人举报

派出所民警一度出面调解

“团队从最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人指指点点,有人说我们精神有问题,有人说我们的笑声像鹅叫,像鸭叫。”曹女士说,旁人之所以对队员有误解,那是因为对他们不了解,大笑对祛病效果特别好,不但能治疗便秘、颈椎病、腰椎病等,还能治疗抑郁症。

那么,大笑真能健身吗?

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金劲松表示,情绪的调节对疾病的治疗确有一定作用,但大笑不适合所有人群,如对患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大笑会给人体器官带来过分刺激,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说起大爷大妈健身

不少人都会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健身这一块

“你大妈永远不是你想象中的大妈

而你大爷也都真是你大爷”

长春,有一支陀螺“男团”

由陀螺爱好者孙树有组建

陀螺队有40多人

年纪最大的队员有80岁高龄

大爷们纷纷表示

玩陀螺让他们收获了快乐和健康

“多年的颈椎病和肩周炎都好了”

家住四川成都青羊区

今年60岁的黄保全

利用石锁来锻炼已经45年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练坏了20多副石锁

黄保全家中放有数个石锁

其中最轻的44斤,最重的108斤

还有的大爷大妈

总能在健身的“常规武器”中

开发又新又怪的用法

你见过哪些“另类”的老年健身方式吗?

END

综合:极目新闻、龙视新闻在线、中国新闻网

来源: 新闻坊

让韩国人沉沦的MBTI,已经快统治中文互联网了

当你自我介绍、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或是跟曾经不太熟的老同学再度重逢时。

据说,为了快速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有个百试不爽的小技巧——那就是开口说一下自己是 E 人还是 I 人。

比如我们前两天刚入职的这位同事。

为了避免误会,先给岁数大的差友们解释一波,这个 E 人、I 人是啥意思。

首先,这是 MBTI 16 型人格测试(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 )中的两类测试结果。

而测试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回答 100 多道心理向题目,最终确定自己的人格偏好。在目前,MBTI 也是所有人格测试中,相对来说最大众化、综合接受度最高的。

其中的 E,代表了 Extraversion,I 代表了 Introversion。

如果你不太懂这些,那就简单理解成 E 人通常比较外向,而 I 人通常是那种内向、社恐的性格,也行。

测试尝试分配四个类别:内向( Introversion )或外向( Extroversion )、实感( Sensing )或直觉( Intuition )、思考( Thinking )或情感( Feeling )、判断( Judging )或感知( Perceiving )。取各类别的首字母来组成测试结果之类别名称,如 “INFJ” 或 “ENFP” 。

wikipedia

但要是你从来没测过,甚至没听过 MBTI,那可能跟年轻人群体多少有点脱节了。

毕竟现在甭管是各路社交媒体,还是朋友圈里,到处都有 ENTP、INTJ 这种字母组合出现。

前阵子,我们一位同事,就因为随便发了条相关朋友圈,便炸出了十几年从未联系的小学同学,那位同学还表示,虽然逃过了星座,却没能逃得过 MBTI。

网友对这个话题也足够感同身受,甚至不久前一条谐音梗微博,就因为玩了 MBTI 的梗,还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而得益于大数据推送,你只要刷到一条,就可能收到越来越多的 MBTI 帖子。

远在韩国,MBTI 更是早已成为了现象级的存在。大街小巷里,遍布着相关元素。

总之,作为一个新时代话题,MBTI 就火得挺离谱的。

图片来源微博:过度表演鉴赏——韩国人就差把 MBTI 写身份证上了

韩国男团 MBTI 主打歌

其实 MBTI 人格测试,几乎每年都会火一次。

去年我们曾写过,前年也写过,但今年,MBTI 似乎已经彻底成了一种在“ 流行文化层面 ”上,取代星座的存在,傲视群雄。

不仅在互联网上人尽皆知,甚至开始渗透进大伙的日常生活里。

比如出去相亲,都不再是提前复习一遍水相、土相星座的适配关系,而是直接试探一下对方是哪种人格。

不知道哪种性格和自己相配也没关系,网上一找一大堆。

平日里的种种行为,都会从社牛、社恐,被重新总结成 E 人行为,I 人行为。

在初级 MBTI 爱好者看来,E 人敢于表达,人生字典里就没有“ 尴尬 ”这俩字。

而 I 人,则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与人接触、怕麻烦的性格代表。

不过,只要稍微多了解 MBTI 一些,就会知道这里面一共有 16 个人格属性,每种都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即便这些字母组合看起来比 12 个星座还要复杂难记,但懂了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后,其实就能快速推断出性格类型了。

那些关于 E 人和 I 人的梗图,也潜移默化地帮大伙加深了对某个群体的印象。

当然,还有一些不成文的总结规律,比如:

J 型人格都比较会做饭;

NT 性格的人理科能力强;

又或是 ISFP 人里游戏宅很多,等等等等。

反正你要是肯刷社交媒体,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肯定能时不时 Get 新知识。

现在回过头来看,MBTI 之所以能在 2023 翻红,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类梗图的爆发。

因为有很多人,本来是一点也不信这玩意的,感觉 MBTI 就跟闹着玩一样。

可一看相关梗图时,还是忍不住大呼一声:卧槽,这不就是我么!

他们里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测过 MBTI,但已经能从各类梗图中得知自己的人格。

从某种程度来说,看梗图分析人格,可能还比测试的结果更准。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没有什么不妥,连世超这个对 MBTI 不感冒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一件事火了,难免出现魔怔人。

比如,有人不喜欢心理学测试,只是喜欢 MBTI 人设。

喜欢哪个性格,自己要是没测到,就会多测几遍往上硬靠。

这种偏饭圈化的想法,还催生了 MBTI 虚拟主播这种新门路。

说白了就是什么东西一旦火了,就总有人想从中搞点米恰恰。

如果说以上行径,还算不上魔怔,那下面这种可就有点邪乎了。

比如,某些人会给每种人格加上刻板印象,煽动对立。

这种刻板还会和其他领域的刻板印象相结合,突出一个抽象。

甚至,还有人会给 16 种性格划分三六九等。

这类人认为自己的人格比泰森都牛逼,其他性格皆是凡夫俗子。

尤其在 INTP 贴吧,简介里直接自称神的孩子。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在开玩笑,但耐不住真有人信。感觉这帮人只是在微信小程序做了个测试,彷佛就实现了阶级跃迁一样。

很难不怀疑他们是来反串的

除了这种魔怔人以外,还有更超前的。

那就是,他们已经从不同人格之间互相抵制,演变成了同一种人格间的对立。

因为现在每种人格里,根据成分浓度不同,还会分为“ 高阶、中阶、低阶 ”。。。而高阶的,自然可以鄙视低阶的。

反正,由于这些魔怔人的加入,让 MBTI 这个测试,越发魔幻了。

这部分极端的人,都期待自己是天选之子,但又不想努力,而 MBTI 给了他们十六分之一几率陷入天才的幻觉,或是一个失败和甩锅的借口。

看上去,这类人不屑于跟星座、塔罗牌这种玄学为伍,毕竟 MBTI 有科学论据作为支撑。

但事实表现,却又和狂热的星座粉没什么区别,常常陷入自我感动。

其实在世超看来,只要不魔怔,MBTI 本就是个不错的社交工具。

不说科学与否,只因为它的出现和火爆,精准狙击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毕竟在当下这个纷乱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大家的爱好已经被细分成了头发丝。

爱打游戏的分手游、主机;爱看小说的也分科幻和耽美;更别提听歌了,别人的歌单通常都是垃圾桶。

所以,对于有频繁社交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如今若是还用爱好当话题,未免有点 old school,想找个共同爱好也费大劲。

但 MBTI 不同,它看似复杂,却又比星座和生辰八字直观得多,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互相获得认同感,既没有社交负担,又省脑子。

你说年轻人群体里,还有比它更有效的社交手段么? 世超反正一时半会想不出来。

尤其是在相亲这种急需话题的场合,MBTI 也算是个聊天小窍门。

对方恰好也感兴趣时,那你们可以顺水推舟多聊点;

而如果对方觉得这玩意扯淡,那你也大可一起吐槽,总比俩人干瞪眼强。

往大了说,MBTI 方便了当代所有年轻人的社交。

往小了说,性格测试这种东西,也确实让一些人能重新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生活。

已经有太多 I 人,开始时苦于自己的封闭,而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学会了打开心扉。

总之,MBTI 已经是一种圈子足够大的亚文化。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每天测来测去的没意义。

但当你偶尔要用到它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发现,这玩意真好用。

毕竟,社交通常都是人们互相寻找认同的过程,可 MBTI 能帮你省掉那些繁文缛节,直接进入正题。

当然了,前提是别把这玩意当做人生信条,认为它坚定不可动摇。

而抛开背后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世超觉得,人们总需要这么个类似的东西存在。

从五行八字到属相,再到星座塔罗占卜,有多少人真玩懂了?又为啥有这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呢?

说白了,我们只是想找一个懂自己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