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宝宝起名:融合姓氏,给顾姓宝宝起个不肥不瘦、恰到好处的好名字
“十部小说,九部姓顾。”由此可知,顾姓是一个经由实践证明的美好姓氏。一般而言,任意搭配,即为中上之姿。关于顾姓名字的泛小说化问题,私以为只要避免当下流行的文字即可,不必过分追求普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列举几个顾姓宝宝名字,你喜欢吗?
顾横波
顾横波,此名的话,在于对横字的运用。鲍泉《南苑看游者诗》有云,“浮云无处所,何用转横波。”通常横字是很少出现在名字中的,因为不好搭配,但是如果运用得好,则别有一番风味,顾横波这一名字就是如此。
顾长宜
顾长宜,此名的话,是一个糅合诗词,姓名合一的名字。顾,观望之意。其出处,那个他,“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其中,风物长宜放眼量,顾长宜,正是“放眼量”的化用。
顾望舟
顾望舟,此名的话,主要在于诗词意象的运用。《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有云,“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舟在古诗词中常引申为志向、人生方向。故而,此名寓意着人生要规划,才能乘风破浪。
顾意钧
顾意钧,此名的话,意为心愿、思想、料想、推测之意;钧为古代重量单位,引申为重要。其意思是说,强调内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将自己的思想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此外,钧字,尚有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和敬词。
顾君慎
顾君慎,此名的话,是出自于古书典籍的考虑。《孙子兵法》有云,“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古时,有博学有才能且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配称得上君子。君慎,即君子谨慎有分寸。
顾明怀
顾明怀,此名的话,主要是两层含义。第一层便是光明磊落,明,敞亮、公开;怀,心意,心存。简单说,就是不遮遮掩掩,而堂堂正正。第二层便是诗词意境,明怀明怀,明月入我怀。
顾形影
顾形影,此名的话,主要是想表达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即两个不落窠臼的单字名。顾形——顾影,即任何姓氏,在字形字音协调的基础上都可以应用。显而易见,此二字搭配应用,极为少见,故十分推荐。形,形为心役;影,暗香疏影。形影,形影不离;顾形影,形影相顾。
顾长右
顾长右,此名的话,是一个借助谐音的名字。《山海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长右,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常与水一起出现。水,代表着润泽、能量和包容。同时“右”与“佑”同音,长右,即长佑。
最具有古风的姓氏“顾”,起什么名字都好听!
网友分享“顾”姓的名字,
每一个都很好听。
@你有什么相关说的,欢迎留言。
寓意向阳而生的宝宝名,个个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听着就温暖
我们知道世界上不是没有丑陋和险恶,可是我们要相信,向往善良和光明,才能令我们不惧黑暗。所以在给宝宝出生后,作为家长可以给孩子起一个向阳而生的名字,向者,既是面向,强调心态;也是迈向,落在行动。以此来助力孩子可以拥有更加美好好未来。
鸣玉
鸣玉,就是玉撞击后发出的声音,古时候的贵公子都会在腰间佩戴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而且鸣玉也有出仕为官之意。所以给男孩起名“鸣玉”,会给人一种翩翩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听名字就让人难忘,这个名字适合与苏姓等进行搭配。
繁音
繁音,出自《说诗晬语》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繁音就是繁密的音调,就像是一种警醒绕与耳边,所以给女孩起名“繁音”既是一种嘱托,同时也能体现孩子的多才多艺,这个名字适合与孔姓等进行搭配。
向晨
向晨,这个名字主要是出于寓意上的追求。所谓向晨有三重含义,一为报晓,二为黎明,三为天色将明。所以给男孩起名“向晨”可以体现出孩子向阳而生,乐观豁达的性格,同时向晨也有寻找光明之意,所以又给名字增添了浪漫,这名字适合与余姓等进行搭配。
流深
流深,这是一个成语系列的名字,流深,静水流深之意。所谓静水流深,就是说表面上不声不响的人,却蕴藏着莫大的智慧。流深二字用来起名,在于音、形、貌等各个方面都和谐有致,让人听过就很难再忘怀,这个名字适合与江姓进行搭配。
亭川
亭川,这个名字主要是画面铺展,由小见大,亭是长亭,山是山川,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层次渐进。给男孩起名“亭川”颇具诗意,而且还能赋予男孩沉稳可靠的气质,非常值得被人信赖,这个名字适合与顾姓等进行搭配。
语慈
语慈,就是语说慈祥,这个名字中慈是一个寓意非常好的字,用来取名可以体现女孩的端庄典雅,所以给女孩起名“语慈”非常合适,尤其是搭配严姓,这种对照的手法,可以让名字更加独特。
鹤音
鹤音,鹤的意象比较鲜明,昂昂之鹤,比喻德行高洁的人。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音字,则是轻盈灵动之感。所以给女孩起名“鹤音”,既体现了孩子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希望孩子在世俗中脱颖而出,这个名字适合与叶姓进行搭配。
慕远
慕远,出自张衡的《思玄赋》愁鬱鬱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游遨。所谓慕远,便是向往远方,一般向往远方的人都拥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给男孩起名“慕远”,寄托了家人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助力孩子可以有所成就,这个名字适合与苏姓进行搭配。
洗冤录: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没有杀害贺邵的犯罪动机
——贺邵死因之谜分析
原创作者:余世亮
阎王最近有点烦,原本想趁中秋节到人间走走,现在不仅不能外出旅游,反而还得加班。因为被打入第十七层石磨地狱①的老信访户孙皓,隔三岔五就到阎王殿击鼓鸣冤!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其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孟婆、地公、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人死后,灵魂就来到阴间接受阎王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阎王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行善的会被送上天堂;作恶的会被打入地狱,分别接受各类不同的惩罚。
阎王就质问前来击鼓鸣冤的孙皓,你的灵魂刚来阴间,就在阎王殿接受本王的审判,因你滥杀无辜,当场被判处下地狱的惩罚,而当时你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说明你是服判的。
一、孙皓向阎王申诉:自己没有杀害贺邵
(一)孙皓的申诉:本小鬼在阳间名叫孙皓,字元宗,小名彭祖,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公元242年,死于公元284年。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中国东吴末代皇帝(264年9月10日—280年5月1日在位)。当时刚死时,灵魂来到奈何桥时,因喝了孟婆的忘怀汤,记忆被抹去。当时大王审问时,自己什么也不记得了。由于害怕,你问什么,我都点头,就这样被你判处下地狱的刑罚。
孙皓接着说:原来我在位期间,有人骂我统治的东吴是人间地狱。我在阴间第十七层“石磨地狱”,先是被磨成肉酱,之后重塑人身再磨,如此循环,这才知道了阴间地狱的可怕,现在就想离开地狱!
(二)孙皓向阎王陈述申诉理由。阎王问孙皓说:既然你什么都不记得,为何现在又知道了申诉?
孙皓回答道:有一天,大王部下黑白无常来到第十七层地狱找我,让我陪他找,原先被我“杀害”的贺邵灵魂。在望乡台附近,我无意抚摸了一块奇妙的“三生石”。所谓三生,指的就是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这块奇石瞬间帮助我恢复了记忆。由于黑白无常是让我找贺邵,这让我想起,贺邵根本不是我杀死的,为此我要申诉。
孙皓不断信访,阎王为了让孙皓死了申诉这份心,就同意孙皓要求,阎王决定开庭复审孙皓杀害贺邵案。
阎王让牛头、马面分别通知检察员陈寿、司马光出庭支持公诉,又通知孙皓辩护人张三、贺邵委托代理人李四准时出庭参与诉讼;同时又向申诉人孙皓、被害人贺邵发出传票,要求他们准时到庭。
在此,对庭审过程有部分省略,主要记录控方、辩方及被害人三方的辩论意见。
二、陈寿和司马光指控:孙皓残忍杀害了贺邵
(一)检察员陈寿指控申诉人孙皓的犯罪事实②。被害人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系后将军贺齐之孙,灭贼校尉贺景之子。孙休登帝位后,由中郎升为散骑中常侍,调出朝廷担任吴郡太守。孙晧登上帝位后,贺邵调回京城任左典军,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
申诉人孙晧凶残暴虐,骄横自负,朝廷政治日益败坏。为此,被害人贺邵向申诉人孙皓呈递奏章,向其劝谏:一是选贤任能,放逐小人;二是虚心纳谏,节欲克制;三是勤于政事,警惕边敌。被害人贺邵的谏书奏知申诉人孙皓,孙晧深深痛恨贺邵。
谏书奏知皇上,孙晧深深痛恨贺邵。贺邵奉公正直,宠臣佞臣都害怕他。于是合伙诬告贺邵与楼玄诽谤国家政务,二人都遭审问。楼玄被发送广州,贺邵被原谅赦罪复职。
后来贺邵中风,口不能说话,离职数月,孙晧疑心他是假托生病,就拘捕交付管理酒务的官署,关押在藏酒库房里拷打上千次,贺邵始终没有讲出一句话来,最终被杀害,家属被流放到临海郡。同时发出诏令,诛杀楼玄的子孙,这年是天册元年(275年),贺邵四十九岁。
(二)检察员司马光补充孙皓的犯罪事实③。吴中书令贺邵得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便离职几个月。吴主孙皓怀疑他装病,把他拘捕起来,押送到储藏酒的仓库里拷打,打了他上千次,他最后也没有说一句话,孙皓就叫人将锯烧红,再锯断贺邵头颅,把他的家属放逐到临海。孙皓又诛杀了楼玄的儿子和孙子。
另注,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楼玄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务。
为证实孙皓的犯罪事实,两检察员提供了《三国志·贺邵传》《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元年》两份书证予以证实。
三、辩护意见:本案事实不清、无法证明孙皓有杀人动机
(一)陈寿和司马光指控孙皓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第一,陈寿的两个推论不能成立。陈寿推论一:贺邵的谏书奏知皇上孙皓,为此孙皓深深痛恨贺邵。因为孙皓痛恨贺邵,所以贺邵才会被孙皓所杀。陈寿的推论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孙皓对贺邵的上谏书是痛恨的,但有人借机状告贺邵与楼玄妄言朝政时,孙皓还是原谅了贺邵,而另一当事人楼玄则是被孙皓定罪并流放到广州。足以说明,孙皓并不会因为贺邵向孙皓呈送谏书而杀害贺邵。
陈寿推论二:贺邵因中风辞职后,孙皓怀疑贺邵装病,为此就决定杀害贺邵。这一推论也不能成立。贺邵是否中风?根本不用拷打审问,只要找太医来望闻问切,就水落石出。相反证明,孙皓将贺邵“关押”在酒库房,而没有将贺邵交给廷尉审问,足以说明孙皓没有杀害贺邵的意图。
第二,司马光的补充指控意见,更能说明本案基本事实不清。司马光指控,吴主孙皓怀疑贺邵装病,把他拘捕起来,押送到储藏酒的仓库里拷打,打了他上千次,他最后也没有说一句话,孙皓就叫人烧红锯割断了贺邵的头颅。也就是说,孙皓在贺邵死前还增加一项酷刑,将锯烧红,再锯断贺邵头颅。
陈寿和司马光两位检察员,对于贺邵死因都没有查清,足以说明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二)孙皓没有杀害贺邵的犯罪动机。杀人动机是指引起杀人犯进行杀人犯罪行为,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识动因。一般来说,杀人动机具体可分为以下七种:
第一种,谋财型杀人。指杀人者为非法获取公私财物而实施杀人,这类案件包括抢劫杀人、盗窃杀人、谋财害命等。
第二种,复仇型杀人。指杀人者为了发泄内心的积怨而实施杀人,包括私仇报复杀人、报复社会杀人等。
第三种,情欲型杀人。指杀人者为了满足个人性欲或感情纠葛引发矛盾而实施杀人。包括强奸杀人、奸情杀人、恋爱婚姻纠纷杀人、性变态杀人等。
第四种,遗弃型杀人。指因各种原因负有某种业务的人员,为了推卸责任、减轻负担,杀害义务对象的。包括将子女遗弃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导致饿死等。
第五种,迷信型杀人。指杀人者基于封建迷信思想,为治病求寿、得道升天而采用各种手段致人死亡的。
第六种,寻衅斗殴型杀人。指违法犯罪团伙成员为了逞凶称霸或为了各种利益,在寻衅滋事或互相斗殴过程中致人死亡。
第七种,其他类型杀人,比如,有精神病杀人、激情杀人等原因导致受害人死亡等。
辩护人张三认为,细细对照上述七种杀人动机,作为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虽然为人残暴,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糊涂人,他除了厌恶贺邵的劝谏外,对被害人贺邵才能总体来说,还是很欣赏的。
正因为如此,在楼玄、贺邵妄言朝政案的处理中,孙皓原谅贺邵的罪责且官复原职,之后贺邵并没有其他行动惹怒孙皓,孙皓没有必要杀害贺邵,也就是说,上述七种杀人动机孙皓都没有。
既然申诉人孙皓没有杀人动机,那么就能排除孙皓要杀害贺邵的嫌疑。
四、谁有杀人动机:吴郡豪门成员、何定的亲朋好友、与贺邵存在仕途竞争关系的同僚都有嫌疑
辩护人张三提出了上述两方面的辩护意见,阎王觉得很有新意。而阎王突然想起被害人贺邵就在庭上,为何不直接问一问到底是谁杀害了他,不就没事了吗?
阎王问贺邵:“为了你的案子本王操碎了心,你还不快快说出,到底是谁杀害你的?”贺邵回话道:“大王,我刚到阴间就喝了孟婆的忘怀汤,什么事也想不起来了。”
阎王让黑白无常带着贺邵去抚摸“三生石”,于是贺邵就回忆起,他死的那天晚上的事。他被关在东吴皇宫酒库,晚饭后就来了一帮皇宫的同僚:其中有吴郡籍官员,以及何定的亲朋好友等人。不知咋的,房间里的灯灭了。就有人责问我:你在吴郡害死了我的家人,这仇不得不报。又有人骂道:何定与你前世无怨后世无仇,为什么要皇上贬了他。又有人埋怨道,我的武功比你好,原本皇上是让我做太子太傅的,就是因为你祖上做了大官,这个位子就给你争去了!
阎王急着问:“那你是怎么死的?”
贺邵答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房间里的许多人开始骂我,一会儿就有人打我,之后大家一哄而上都来打我,我就昏死过去了。过了不久,我的灵魂就到了大王您这里了。
阎王见询问贺邵说不出实质内容,就让他的委托代理人李四发表代理意见。代理人李四认为,以下三种人或许有杀害贺邵的动机:
(一)妒忌心,触发贺邵同僚的杀人动机。贺邵受祖辈荫庇而快速升迁,妨碍了贺邵同僚升迁利益。东吴第二任皇帝、孙权第七子孙亮在位期间,贺邵走上仕途,担任郎中。中郎,名义上仍职宿卫,实际上后备官员。
太平三年(258年)少帝孙亮被权臣孙綝所废,孙权第六子孙休登帝位,成为东吴第三任皇帝,大赦全国,改元永安,是为吴景帝。之后,贺邵由中郎升为散骑中常侍,成为皇帝备选顾问。再后来,贺邵调出朝廷担任吴郡太守。
贺邵在担任吴郡太守期间得罪了吴郡的豪族,但孙皓将贺邵从吴郡回到朝廷的贺邵,并给贺邵加官,升其为中书令。建衡元年(269年)春正月,孙皓立长子孙瑾为太子,兼任太子太傅。太子太傅,简要来说,是太子的老师,地位崇高。
俗话说,朝里没人莫做官。可是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只能在做官这根独木桥上挤。如果社会是公平的,那么狭路相逢勇者胜,让勇者升职还是令人信服的,然而动乱的三国时期能否当官,能否当上大官,关键还是靠“关系”,比如,靠祖辈的荫庇。贺邵步步高升,多多少少影响到了贺邵同僚的升迁。这些人虽然不会主动攻击被害人贺邵,但是在吴郡名士、佞臣同伙的鼓动下,他们自然也会参与所谓的“痛打落水狗”的。
(二)报复心,决定了吴郡豪门成员的杀人动机。这是因为贺邵担任吴郡太守时,追究了吴郡高门大族成员违法犯罪行为。吴郡是江东六郡之首。贺邵能成为吴郡太守,说明吴景帝孙休对贺邵重视与信任。
贺邵作为吴郡太守,对郡内之事无所不管。比如,一是对本府官吏有绝对控制权。二是对于属县行政有绝对控制权。三是对于郡境吏民有向中央察举之特权。四是对于刑狱有近乎绝对之决断权。五是对于地方财政有近乎绝对之支配权。六是对于地方军队有相当的支配权。
吴郡有顾、陆、朱、张等四大家族,世代通婚、同气连枝。从孙权掌权起就对他们从利益上笼络、从政治上防范,可四大家族的势力还是一天天膨胀,子弟、门生遍布朝堂。吴郡的高门大族对这位来自隔壁会稽郡的贺邵太守并不欢迎,甚至还有看不起他的意思。
贺邵到吴郡担任太守之初,足不出户。吴郡的豪门士族都很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把贺邵太守视为怕事的“母鸡”,这对贺邵来说,是奇耻大辱。为此,贺邵借故外出,走出官府大门,回过头来看了看大门上嘲讽他的字,就要来毛笔,在“会稽鸡,不能啼”句下补上“不可啼,杀吴儿”的句子。
接下来,贺邵太守有了大动作。他指派郡府的官员到吴郡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朝廷,就是顾氏、陆氏家族获罪的人非常多。
贺邵在吴郡打击顾、陆、朱、张四大家族,陆抗是陆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考虑到贺邵太守是吴景帝孙休任命的,为此他没有请求吴景帝赦免其过错,而是到孙皓刚登基后,陆抗就前往建业请求新皇帝赦免吴郡豪门大族的罪责。此时孙皓刚登帝位,他也需要笼络一些大臣,陆抗主动向孙皓靠拢,孙皓自然满足了陆抗的请求:赦免其罪过。
从贺邵在吴郡主动打击吴郡的高门大族,原本就是公报私仇之嫌疑,虽然吴景帝孙休支持他,但是得罪吴郡四大家族意味着他也不可能在吴郡长期主政,更为重要的是,贺邵断了吴郡豪门的财路,他们在适当的时机自然是要报复的。
现在贺邵得不孙皓的宠信,吴郡高门大族成员就有了欲除之而后快的犯罪动机。
(三)虎狼心,促使佞臣何定同伙有了杀人动机。贺邵明确提出佞臣何定不能重用,贺邵与何定等人之间就是你死活我的斗争。贺邵希望他的君主孙皓,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然而在贺邵眼里孙皓却是一位暴君,贺邵就有了劝谏的冲动。贺邵就向孙皓呈递奏章劝谏。
贺邵建议,希望陛下孙皓整顿澄清朝中的官位,表彰论赏俊杰的功用,放逐驱退奸佞何定等小臣,抑制剥夺邪恶者权势,前述小人,一律不再任用,广泛延请滞留埋没在下不得升进的人才,容纳接受直率劝谏的言辞,谨慎地承受上天的旨意,恭敬地奉守先人的基业,如是则宏大教化如阳光普照,上天和下民的怨望就会止息。还有,希望陛下宽缓赋税除去烦苛,赈济抚恤穷困贫乏之人,减省那些不急需的劳役,简约消除法律禁令,如此则全国人民能乐业安居,宏大教化能推广普及。
谏书奏知皇上,孙晧深深痛恨贺邵。贺邵奉公正直,宠臣佞臣都害怕他,如此结局只能说明贺邵向皇帝孙皓的劝谏是失败的。
更为重要的是,贺邵的奏章已在一定范围被人知晓,这让皇帝孙皓很没面子。原本孙皓是让贺邵来教育太子孙瑾的,现在却没事找事,竟然开始妄言朝政;而被贺邵点名的佞臣何定,他不可能公开与贺邵叫板,可是只要贺邵有点过错,何定及其同伙自然会穷追猛打。
另注,何定(? —272年),三国时孙吴人物。何定为人邪僻善于献媚,孙皓即位时,上表称自己是先帝的旧人,请求回到宫中侍奉君主。孙皓任命为楼下都尉,管理酤籴(即酒、粮草的买卖事宜的事务)。何定在任上作威作福,凭借着谗言媚上的本事获得了孙皓的信任,委托众事,一时春风得意。孙皓认为他忠诚殷勤,赐予他列侯的爵位。凤皇元年(272年)何定奸邪污秽的事迹败露被上报,处斩刑。
五、孙皓不仅没有杀害贺邵的想法,反而是想重新起用他
阎王听了贺邵的陈述,又听取他的委托代理人李四的代理意见,觉得贺邵之死案件很蹊跷,为此他还想听听辩护人张三新的辩护意见,张三在阎王的暗示下,他提出了自己的推论:孙皓不仅没有杀害贺邵的想法,反而是想重新起用他。
(一)贺邵逃过首劫,是孙皓原谅他的罪过。楼玄由九卿的大司农,变为皇帝身边的持刀的侍卫。然而,楼玄借侍奉皇帝的机会越俎代庖做起了谏官,他多次向皇帝孙皓劝谏,为此孙皓多次怒斥楼玄。楼玄的同事见他被孙皓责怪,借机诬陷诽谤楼玄:有次楼玄与贺邵相遇,他们在路上停下来,贴着耳朵说悄悄话,说了又哈哈大笑,诽谤讥评政事。经过审理楼玄被发送广州,贺邵被孙皓原谅赦罪复职。
(二)贺邵再劫能逃,是贺邵得罪人太多了。简要地说,贺邵担任吴郡太守时,得罪了吴郡顾、陆、朱、张等四大家族成员;在给孙皓谏书中,贺邵又明确指证何定为佞臣,这又得罪了何定的亲朋好友;贺邵受祖辈荫庇步步高升,又让原本有机会升迁的同事而不能正常升职,这些存在竞争的同事就心生嫉妒。两类仇人,再加上竞争对手,三类人都在想方设法除掉贺邵。
第一,孙皓为何怀疑贺邵装病?贺邵自称,中风不能说话。如果贺邵陈述属实,那么孙皓及其他朝臣都能看得出来。因为中风导致口不能言的症状太容易辨认了,所以我认为,大概率的事是,贺邵想辞官,恰好有脑动脉硬化症状,就向孙皓提出辞职。或许怕孙皓不同意,就夸大了病症,并说自己已经不能说话了,没有继续工作能力。然而,孙皓身边的人且对贺邵有矛盾的人,发现贺邵的中风并没有他说得那么重,就向孙皓报告。孙皓以此认定贺邵有“欺君”之罪,但这并不意味着孙皓要杀死贺邵。
第二,孙皓为何未将贺邵案交廷尉审理,而是将他关押在酒库里?虽然孙皓是暴君,但他不糊涂。他虽然怨恨贺邵劝谏让自己下不了台,但是贺邵出于好心,孙皓还是能明白的。而这次贺邵以病重提出辞职,虽有不实的成分,但这种“欺君”行为还是可以原谅的,为此,孙皓没有认为贺邵已犯重罪,需要交给廷尉审理,而是让贴身侍卫传唤了贺邵,并将他关押在自己存放美酒的库房里。孙皓喜欢喝酒,酒库也是他经常要去的地方,因此孙皓在酒库里关押贺邵,是想让他在关押期间过得舒服一些。由于没有走正式的司法途径,审问清楚后孙皓释放贺邵也更方便,这进一步说明孙皓没有杀死贺邵的想法。
第三,是谁实施了私刑打死贺邵?然而,孙皓没有想到,他身边的许多人,比如吴郡顾、陆、朱、张等四大家族成员、佞臣何定的亲朋好友、贺邵的曾经同事原本就对贺邵有意见,甚至欲除之而后快。正式的监狱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人管理,还有人监督,而关进皇宫酒库里的贺邵或许只能听天由命了。
比如,被贺邵定性为佞臣何定的同伙,因为何定生前就是管理酤籴(即酒、粮草的买卖事宜的事务)的。《三国志》记载,“收付酒藏,掠考千所。”〔把他拘捕关押在酒库里,毒打上千次〕说明贺邵被关进皇宫的酒库,他犹如就进了地狱。假如贺邵“掠考千所”属实,拷打贺邵的人就是多人。也就是说,贺邵是被活活打死的。这种拷打,明显属于“私刑”。
如果一定要问谁打死的,答案只有一个,关在酒库里的贺邵被上述三种人打死的,他死时,孙皓应该还不知道。从贺邵被拷打至死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贺邵的仇人(吴郡四大家族成员、佞臣何定亲朋好友)、竞争对手(原先朝廷同事)出于报复杀人之动机。
第四,杀害贺邵后,为何还要株连楼玄子孙?这个问题特别值得研究,这是因为如果把贺邵与楼玄曾被人陷害妄言朝廷案件联系起来,我们就能猜出陷害贺邵、楼玄的人,就是现在拷打贺邵的人。
首先,拷打致死贺邵的人,有伪造口供的嫌疑。孙皓是因为贺邵装病而关押他,这种事原本就没有什么好审问的。现在竟然有人把贺邵拷打至死,这些人为了推卸责任,唯一的做法,就是伪造贺邵口供,并将已死的楼玄联系在一起,反正现在这两个人都死了,死无对证。正因为如此,孙皓只看到贺邵的“口供”,但意外获得楼玄及其子孙的“新罪证”,孙皓自然就下诏诛杀楼玄的子孙。这或许就是楼玄子孙悲剧之真相。
其实,请注意贺邵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假如是孙皓下诏杀死贺邵,那么贺邵死了就此结案,怎么会株连到楼玄子孙呢?而从株连楼玄的子孙案件,就能得出贺邵之死绝不是孙皓决定的。因为要嫁祸于楼玄的人,只能是拷打贺邵的人。
再者,孙皓不可能因为不喜欢贺邵而杀害贺邵。通说认为,贺邵是东吴刚正不阿大臣,历代敬重仰慕他。贺邵又是一位行为端庄、注重仪表、慈祥可亲、拘于礼节的官员,这些方面孙皓是不喜欢,但不至于孙皓要害死他。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一通说或许不能成立!
六、历史悖论:道理显而易见却又无法拿出确证来证明事实真相
经过控辩双方及其代理人的辩论,阎王询问检察员陈寿和司马光,对辩护人张三的辩护意见和李四的代理意见有何反驳?
陈寿说:本检察员搜集了三国吴国的所有史料,我认为孙皓是个暴君,他应该对贺邵之死负责。
司马光说:本检察员研究了十六个朝代、共计1362年的中国历史,孙皓是暴君中的暴君,贺邵的死他应负全责。
庭审到了申诉人孙皓做最后陈述,孙皓请求:本小鬼在阳间罪大恶极,只不过贺邵之死真不是我做的。
阎王说:申诉人孙皓有没有决定杀害贺邵与孙皓是否应对贺邵之死负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点请控诉方明白。由于本案复杂疑难,庭审后,本王会综合控辩双方的意见再作为决定。
现在宣布休庭!
公方彬先生说过,如果不是社会的缘故,死就是死,无从议论④。正因为一个人的死,或许具有相应的社会意义,就有人去研究这个人的生、这个人的死。本文借阎王判案就三国东吴官员贺邵死因进行探究,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二〇二三年十月八日星期日写于丽水)
注:
①十八层地狱,或称十八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等,是中国神话中的地狱名称。传说是用于惩罚各种鬼怪的阴间场所,环境恐怖阴森,比人间处刑犯人的监狱还要可怕万分。具体分以下十八种处罚:拔舌地狱、剪刀地狱、铁树地狱、孽镜地狱、蒸笼地狱、铜柱地狱、刀山地狱、冰山地狱、油锅地狱、牛坑地狱、石压地狱、舂臼地狱、血池地狱、枉死地狱、磔刑地狱、火山地狱、石磨地狱、刀锯地狱。
②【《三国志·贺邵传》原文】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晧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晧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原文略),书奏,晧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晧疑其托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③【《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元年》原文】吴中书令贺邵,中风不能言,去职数月。吴主疑其诈,收付酒藏,掠考千数,卒无一言;乃烧锯断其头,徙其家属于临海。又诛楼玄子孙。
④公方彬著《人世的启悟》,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6,第230页
⑤除奈何桥、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