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粮的成语(籽的成语)

粮的成语(籽的成语)

85个八字成语,你都知道吗?

在生活中会用这些八字的成语,到哪都有人夸你有学问: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

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

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

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这种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是事物的一种辨证发展规律。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

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

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

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

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

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

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作。

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

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牛后,牛肛门。

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

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里。

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加以。

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

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约一寸长,全身三十多个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

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5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

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

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

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

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克,攻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文采。行,流传。

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即不一条心)。

原指对异族的疑忌。

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

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7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

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

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图文均来自网络

30个励志成语及典故整理,赶紧收藏,为你的文采锦上添花

01

牛角挂书

【释义】牛角上挂着书,形容勤奋苦读。也形客悠闲自在地读书。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02

买臣负薪

【释义】形容未遇时劳力贫居的生活。

出自《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故事】汉代人朱买臣靠砍柴卖柴维持生活,爱好学习,经常背负柴薪,讴歌道中,一边走一边背书。终于在五十岁拜为会稽太守。

03

带经而锄

【释义】指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

【出处】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故事】倪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04

挟策读书

【释义】比喻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出处】《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故事】臧和谷两人一起去放羊,羊都丢失了。有人问臧:你在干什么?臧说:我在读书简。问谷在干干什么,谷说:我在玩博寒游戏。“挟策读书”意为专心致志地读书。

05

高凤流麦

【释义】古人高凤因读书专注让麦子被雨水冲走,后人于是以“高凤流麦”来形容专心读书。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06

温舒编蒲

【释义】西汉人温舒将蒲草编成册子抄书学习,温舒编蒲意为刻苦学习。

【出处】《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07

凿壁偷光

【释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08

映月读书

【释义】南北朝人江泌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出处】《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成语故事】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09

囊萤映雪

【释义】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以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出处】“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10

悬梁刺股

【释义】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出处】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

韦编三绝

【释义】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出处】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12

董生下帷

【释义】董仲舒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授诵读。借指专心读书或写作。

【出处】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13

三余读书

【释义】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依旧坚持读书。指抓紧一切闲余时间读书。

【出处】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4

焚膏继晷

【释义】焚:点燃;膏:灯油或蜡烛;继:接续;晷:日影、日光。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出处】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

十年窗下

【释义】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

学富五车

【释义】五车:五车子书,喻书多。指读书很多,学问渊博。

【出处】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17

三十乘书

【释义】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

【出处】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

枕中鸿宝

【释义】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出处】《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

开卷有益

【释义】读书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受益。

【出处】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20

读书种子

【释义】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

束之高阁

【释义】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本义是把东西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弃之不用或置之不理。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

三坟五典

【释义】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书籍。

【出处】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

寻章摘句

【释义】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指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后泛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处】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孙权)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

断章取义

【释义】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卢蒲癸)曰:“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

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  

25

梦笔生花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26

文不加点

【释义】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27

著述等身

【释义】意思是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28

一字千金

【释义】原义是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29

洛阳纸贵

【释义】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30

藏之名山

【释义】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给孩子收藏:“兔”子成语全跳来过年!

“兔”年要来啦!

“兔”子成语全来了——

“兔”字所带的自然特性

象形独体文,象兔踞的样子。

后尾形其字象兔之蹲,后露其尾之形。

兔头与㲋头同。

兔-小篆

兔-甲骨文

兔-甲骨文

兔-金文

俗作菟。

㲋(chuò)

一种像兔而比兔大的青色的兽。

㲋-小篆

象形独体文,

“㲋,兽也,似兔,青色而大。

头与兔同,足与鹿同。”

兔的特性: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

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形状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简称兔。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称。

兔子的动作迅捷,“兔”字常带有迅捷的意思。

“脱兔”比喻非常迅捷。

“兔起凫举”,意谓像兔子那样奔腾,像野鸭那样飞起,行动非常迅速。

神话中的嫦娥住在月中,身边有玉兔,

因此兔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成为月之精灵。

成语“乌飞兔走”,实际是说太阳和月亮的起落运行。

“兔月”“兔魄”都指月亮。

“兔”子捷,动如“脱兔”——

动如脱兔,惊猿脱兔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

出自《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势若脱兔

势:攻势。脱:脱逃。

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出自唐·陆龟蒙《杂讽》:

“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

形容迅速奔逃出,行动迅速。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狼奔兔脱

如狼奔逃,如兔子脱逃。

形容仓皇逃窜。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四回:

“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例子:

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出其不备”的妙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形容行动有章法

出自孙武《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例如:

在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中,有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兔”起,“兔”走,是说其月兔,指月亮

乌飞兔走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

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过得很快。

出自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

“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例子:

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

近义词:日月如梭

兔走乌飞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

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自唐·韩琮《春愁》诗: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唐·韦庄《秋日早行》诗: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

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

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自宋·吴潜《瑞鹤仙》:

“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兔缺乌沉

犹兔走乌飞。

出自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

“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指月出日落。

 出自唐·韩琮《春愁》:

“金乌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

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出自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

“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

多借指时间。

出自唐·白居易《劝酒》诗: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坠兔收光

兔:月亮。

落月将光收回去了。

指月亮落下。

出自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

“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见“兔”目“兔”,得放鹰,得顾犬

见兔放鹰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

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例子:

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见兔放鹰,谁肯结交穷秀才。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见兔顾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

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近义词:亡羊补牢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

比喻及时补救。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兔”狡,欲免其死,得有三窟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例子: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近义词: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义词: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含贬义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待“兔”欲逮,能守着株?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韩非子·五蠹》记载: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待兔守株

dài tù shǒu zhū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兔”死啦,犬狗也该“烹”啦

兔死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近义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反义词: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讽刺用语

狡兔死,良犬烹

同“狡兔死,良狗烹”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

“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狡兔死,良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获兔烹狗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自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

“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近义词:过河拆桥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自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

“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犬兔俱毙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兔”起,“兔”走,是说其很敏捷

兔起鹘落

(tù qǐ hú luò)

也作“兔走鹘落”。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近义词:兔起凫举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兔起凫举tǔ qǐ fú jǔ

凫:野鸭。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吕氏春秋·论威》:

“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近义词:兔起鹘落

兔死凫举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吕氏春秋·论威》:

“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

“兔”悲,泣,死,与狐一起,

物也伤其类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自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

“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例如,在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中,有句:

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将兴狐兔之悲矣。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

“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

“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例子: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近义词:物伤其类

反义词:幸灾乐祸

含贬义

“兔”名“兔丝”“兔葵”,那是草

兔丝燕麦tù sī yàn mài

兔丝:菟丝子。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

比喻有名无实。

出自《魏书·李崇传》: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近义词:有名无实

含贬义

菟丝子: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常缠绕在豆科植物上,对农作物有害。

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出自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序:

“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有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例如,宋·周邦彦《夜飞鹊》词中有: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近义词:燕麦兔葵

兔葵

植物名。也作“菟葵”。

似葵,古以为蔬。

【本草】菟葵,苗如石龙芮而叶光泽,花白似梅。

“兔”名“兔角”,没有的事,有名无实

龟毛兔角

比喻有名无实的东西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

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六卷:

“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例子:

龟毛兔角,岂是有邪?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兔角龟毛

兔生角,龟长毛。

都是没有的事。

比喻有名无实。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

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搏“兔”,不容易,狮象都得用全力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亦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出自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

“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意思是通过陈述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得“兔”,可不要太得意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筌。

蹄:兔罝(jū 捕捉兔子的网)。

出自《庄子·外物》: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战国·庄周《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

“得鱼忘筌”,“得兔忘蹄”。

“兔”的头,“獐”的脑,那会啥样子——

兔头麞脑

tù tóu zhāng nǎo

麞,同“獐”。

兔子的头,獐的脑袋。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出自《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兔”双,有“雕”在——

一雕双兔

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自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

逐“兔”,难道可得?

东门逐兔

同“东门黄犬”。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载: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例如,在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二中,有句:

“南海骑麟真漫浪,东门逐兔枉悲酸。”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