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学】一成语 : 葛屦履霜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字】: 葛屦履霜
【成语拼音】: gé jù lǚ shuāng
【成语注音】: ㄍㄜˊ ㄐㄨˋ ㄌㄩˇ ㄕㄨㄤ
【成语释义】: 意思是指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成语出处】: 《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一毛不拔、 爱财如命
【反义词】: 博施济众、乐善好施
【成语造句】:
1、夏天没有春天的温柔,早晨也没有秋天的金枝玉叶,更没有冬天的葛屦履霜,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美丽。
2、老李一辈子生活葛屦履霜,节衣缩食。
【成语故事】:
全诗二章,一章六句,一章五句。为先秦时代魏国华夏族民歌。这是先秦时期的一首四言诗,此诗虽然题为《葛屦》,实际上却是写了一个缝衣女奴为主人家缝制衣服所体现出的贫富不均。缝衣女因受女主人的虐待而生不满,故作此诗而加讽刺。前章先着力描写缝衣女之穷困:天气已转寒冷,但她脚上仍然穿着夏天的凉鞋;因平时女主人对她的虐待和吝啬,故她不仅受冻,而且挨饿,双手纤细,瘦弱无力。尽管如此,她还是必须为女主人缝制新衣。自己受冻,所做新衣非但不能穿身,还要服侍他人试穿,这非常凄惨。
【成语接龙】:
葛屦履霜→霜露之感→感激不尽→尽如人意→意懒心灰→灰心短气→气冲霄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凿圆枘→枘凿方圆→圆凿方枘→枘圆凿方→方寸已乱→乱世英雄→雄辩高谈→谈过其实→实繁有徒→徒劳往返→返本还元→元方季方→方面大耳→耳食之谈→谈吐风生→生花妙语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
被称为20世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居延木简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汉语中量词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早期文献保存着丰富的量词材料,其中,书籍量词材料颇为值得关注。《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国早期书籍量词的产生,伴随着简帛时代文献的流传和整理。考察书籍量词是如何诞生并发展成体系的,不仅对汉语量词发展史有所补充,对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书籍发展史、学术史也大有裨益。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最早集中体现在《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中。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籍分类目录,《汉志》比西方同类目录的产生早了一千多年,且首次运用“章”“篇、卷”“家、种”三个层级的书籍量词来著录天下图书。《汉志》不仅是对中国早期图书整理、留存、流传情况的全面总结、量化,而且直观且客观地展现了传世经典文本的定型过程、传统学术成果的累积及中国早期书籍载体、著录形式的演变。
从音乐之“章”到文本之“章”
书籍量词“章”来源于音乐文辞的段落。周代演奏礼乐,一段乐曲演奏完毕叫“章”,全部乐曲演奏完毕叫“竟”。乐曲由若干段组成,即分为若干章。乐曲配有文辞,也相应称“章”。随着文辞的音乐性消失,“章”逐渐演变为文本单位。后来泛指诗歌、文章、书籍的文本段落。清人王筠《句读》云:“《风》《雅》每篇分数章,无论入乐不入乐皆然。”由此,“章”引申为表示文本的一个部分。
春秋时期,诸侯会盟,通过吟诵《诗经》某章,彼此沟通。如《左传·文公十三年》云:“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描写的正是郑鲁会盟,子家吟诵《载驰》第四章“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的情景,表达了小国求援大国、请人来帮忙的焦急心情。
先秦时期,文本处在独立分散、动态流传之中,篇幅短小的“章”便成为这个时期书籍的常用量词。如《十二诸侯年表》就记载了铎椒为给楚威王传道授业,特别将春秋的诸侯事迹制成容易掌握理解的短章教材的故事。但这也导致一个问题,汉代整理先秦文献时,文本的版本众多、章节混乱、内容参差。一方面,由于时代久远,简牍散乱、错序;另一方面,由于文本处在动态发展中,内容重复、讹误多。
西汉时期,刘向等人校书,按照“中外皆有”“义理可法”“除其繁惑”等标准,进行校雠、合并,确定章数、章节内容,这才使得书籍有了固定的文本。《汉志》著录“《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今文《孝经》一篇,十八章”。所以《汉志》一边将拥有众多章的文本,确定为一部书籍,一边将“章”看成是构成“篇”的固定量词,使得书籍呈现出从章到篇的层级结构。如此著录方式,结束了先秦古籍变动不居、极不稳定的状态,书籍从此进入到定本流传的发展阶段。
从简牍之“篇”到量书之“篇”
书籍量词“篇”来源于竹书。简牍,是除甲骨、金石以外,最早的普遍使用的文献载体。人们把文字刻写在简牍之上,编连起来就叫作“篇”。《说文·竹部》“篇,书也”。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可见,“篇”本义指写在简牍上的书籍。先秦传世文献,多有关于此用法的记载。《墨子·非命下》“从十简之篇以尚”中的“十简之篇”代指商、周、虞、夏的上古史料;《文子·上义》“握篇籍,守文法”中的“篇籍”代指先辈的治世典籍。这些文献中的“篇”都是表示书籍。
从什么时候起,“篇”演变为量词了呢?从现有材料看,先秦时期,量词“篇”的用法就已经出现。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孙子兵法》有“【十】扁(篇)所明道言功也”的记载。虽然《孙子兵法》出土于汉代墓葬,但其成书年代远在春秋时期。用“篇”来计量文章的数量,往往指文章之一部。
迄至汉代,“篇”作为量词的用法逐渐增多并且得以确定。以《史记》为例,书籍量词“篇”出现24次之多,远远超过其作为“竹书”代称名词的用法。刘向等人校理图书时,为了使书籍著录规范与统一,更是以量词“篇”统筹全书的著录标准。《汉志》规定:第一,著录的图书以书名+作者+篇卷数为标准,明确记录每部书籍的篇数或卷数。第二,书籍长短有别,短书可以是一篇,长书可以是若干篇,形成以“篇”裁书的范式。第三,厘定每部书的篇名、篇数、篇次等。“篇”在全书共计出现451次,占全书量词出现率的70%以上,成为确定书籍内容、厘定书籍样式的重要元素。量词“篇”的用法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客观上推动了简帛时代古籍向现代意义书籍的过渡。可见,“篇”由名词演变为量词,代表书籍内容的起讫,推动书籍定本流传,使书籍发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便于更大范围的保存与流传。
从帛书之“卷”到量书之“卷”
书籍量词“卷”来源于帛书。“卷”本身是贵重的丝织品,《汉书》中常有以绢帛作为国礼赠予外族的记载。后来,人们将文字写在绢帛之上,称为“帛书”。帛书较为贵重,也可以泛指书籍。现代汉语成语“开卷有益”仍保留着“卷”作为书籍的含义。
从时间上看,书籍量词“卷”的形成要晚于“篇”。西汉末年扬雄《法言·学行》:“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卷之书,必立之师。”这是关于书籍量词“卷”最早的记载。“卷”是个多音多义字,上声还可以指动词义“卷起”。帛书可以卷起来,竹书也可以卷起来,而且这样存储更方便。尹湾汉简出土的竹书《列女传》《六甲阴阳》等,都称多少“卷”。所以,汉代出现“篇”“卷”并用的情况。“篇”着眼于内容,“卷”着眼于形制。
以往观点认为,汉代“篇”“卷”混用。如《尔雅》三卷二十篇;《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但通过考察《汉志》以“卷”计量的书籍,笔者发现以下规律:一是《六艺略》著录的古文经,如《尚书古文经》《礼古经》《春秋》类以及全部《诗》类书籍皆称“卷”。《风俗通义校注》曰:“(刘向整理群书)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汉人视此类文献为经典,缮写于尺素。二是图类文献,用绢帛较为容易绘制,亦称“卷”。三是著书于竹简亦称“卷”。从出土文献看,这类书籍大抵属于篇数和卷数一致,所以统一称“卷”,便于按照固定规格上架庋藏。
因此,“卷”突破了书籍载体形制的限制,广泛用来计量能够成卷收藏的书籍,表示某部著作相对完整的组成部分,客观上推动了现代意义上“书籍”概念的形成。随着纸张的出现,后人越来越多用“卷”计量图书。《隋书·经籍志》中,“卷”就基本上取代了“篇”。
群书性质的量词“种”与“家”
《汉志》将图书划分为38种、603家。“种”和“家”表示对书籍的分类,具有群书性质。
首先,“种”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汉志》“序六艺为九种”“序诗赋为五种”,意思是说《六艺略》包括九大类书籍,《诗赋略》包括五大类书籍。属于同一大类的书籍在选题、体裁、体例、风格上有近似元素,逐渐演变为文学、艺术、科学等学科门类,对现代学科分类仍有启发。
其次,“家”从表示“家庭”的集合名词,引申为表示不同学术流派的量词。《庄子·天下》:“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从范围看,“家”往往指一大类学科下的不同门派,比如《诗》类文献里,典型代表就有齐、鲁、韩、毛四家。每家思想都以传世书籍得以保存。刘向等人校书就要根据不同家的学术思想,对书籍加以归类。一家代表一个学术流派,厘清各个流派的学术传承,就弄清楚了先秦学术发展史。汉代正是通过整理书籍,建构起整个先秦经典的学术脉络。这些定本流传的先秦经典,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肇端于先秦典籍,成熟、完善于汉代文献整理。有学者认为,“先秦两汉是汉语量词产生、发展的源头,对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颇具重要意义。”其实,这一时期书籍量词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更体现出汉语量词发展史融合书籍史与学术史的特色。特别是《汉志》中著录书籍使用的“章”“篇、卷”“家、种”三个层级书籍量词,兼顾了文本构成与篇章容量、书籍载体与著录样式、学科分类与学术溯源,推动了汉语量词发展史溯源与演变研究。
(作者:郎松雪,系黑龙江大学博士、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
《中华成语故事》 一字开头成语 “一衣带水”典故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南史·陈后主纪》。水:指江、河、湖、海、洋等水域。
东晋之后,我国曾出现过一个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史称南北朝。
到公元581年的时候,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的北方,面对着长江彼岸的陈国,隋文帝曾对臣子们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意思是说:我是南北两方全国的父母,难道我能因为有一根衣带那般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去拯救他们吗?
随文帝
当时南朝的陈国,是后主陈叔宝执政。陈后主是一个极端荒淫残暴的君王,搞得全国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经过了七年的准备。到公元588 年,杨坚便派出了五十多万大军,向陈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次年一月,隋军渡过长江,迅速攻占了陈国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陈后主被俘,陈国灭亡。从此,中国又重新成为统一的国家。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就引出“一衣带水”这个成语,原指一水之隔,水面狭窄,两岸离得很近;现多用来比喻两国交往,双方虽有河海之隔,但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障碍。
广州一幼儿园通知看直播,科普却变推销?老师:遭遇诈骗
谁能想到
学校发的通知也可能有问题呢……
罗女士的孩子
就读于广州天河某幼儿园小班
10月9日晚
她突然收到幼儿园家长群通知
晚上七点将会有
《预防秋季流感等卫生安全》活动直播
罗女士按时收看
但直播开头只讲了一丁半点的健康卫生知识
直播画风突变
主播开始谈论家长教育问题
推销起了阅读课程……
“我觉得有点奇怪,
怎么有老师主动推销课程呢?
正常来说不应该有这种推销。”
罗女士称直播时长大约一小时
在线大约有一万人
互动栏里不断有助教老师
叫家长签到,扫码领福利
而扫码进去的却是购买阅读课程的链接
罗女士说
当时她见主播推荐的课程不错
9.9元的课程内包含四节课
她心动地下单了
“想着这个听说读写才9.9也不贵,
还是老师推荐的,我们就都买了,
一个班二十七八个家长,
起码有二十个都买了。”
下单半小时后
家长们陆续收到了幼儿园发来的停止观看通知:
“有人冒充天河区疾控的工作人员布置幼儿园观看秋季流感防控直播,天河区妇幼人员未能甄别活动的主题,请各位立即停止观看。”
10月10日
DV现场记者来到天河某幼儿园核实情况
老师表示,确有其事
天河区妇幼工作人员遭遇骗子
转发虚假直播给天河各幼儿园
该老师透露
在发现直播不对劲后
他们马上打电话、微信通知各家长停止观看
目前,他们幼儿园
暂时没有家长反映购买了阅读课程
但是据了解
其他幼儿园购买了课程的家长不在少数
“因为那个工作人员是真实的,
工作了很多年的,一直跟我们对接,
我们也认他,
发通知来看流感预防我们就转发给家长了,
谁知道这次被人骗了。”
DV现场记者查询到,家长购买课程的收款方为“成都书声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该公司于2018年成立,有8项自身风险提醒,背负53件司法案件。
今天早上十点
记者联系天河区妇幼工作人员
但对方一直没有回复
记者已将此事反馈给广州市教育局
据悉,目前
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已经报警
后续由公安机关处理
家长罗女士表示
因为很信任学校
所以学校推荐什么都愿意相信
学校应在最初把好关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