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石分三面和树分四岐
石头和树木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画好石头和树木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山水画的画法。
古画论有言:“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又有:“石有三面,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高下,称量厚薄,以及矾头菱面,负土胎泉,此虽石之势也,熟此则气亦随之而生矣,秘法无多,一字曰活"。
在具体的作画过程中,“石分三面”就是要在平面中表现出石块的高,宽,深三维空间,使之具有立体感,不流于呆板(如下图)。
石分三面
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分析一下:
墨竹坡石图(局部)元代 高克恭
这块石头笔墨苍润,前边为石头的正面,着墨不多,侧面墨色加重,表现出石块的深度。
花石草虫图 南宋 佚名
石头的向阳面墨色较少,侧面和顶部墨色渐重,表现出石头的厚重感。
“石分三面”的观念在宋代花鸟小品等比较写实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宋元之后文人画兴起,绘画作品成为画家人格精神的写照,在创作时也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技法。
水仙梅石图 明代 陆治
这幅画还算是比较写实的作品。
猫石图(局部)清代 朱耷
画家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块巨石,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将客观的意象与主观的意识作了巧妙而含蓄的结合,表达了自己不与清朝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境。
《芥子园·树谱》有言: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下手数笔最难,各审阴阳向背,左右顾盼,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当熟四岐,后观诸法。四岐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曰面而曰歧者,以见此法参伍变幻真若路之分歧。熟之则四歧之中面面有眼,四歧之外头头是道,千头万绪,皆由此出。
“四岐”即四方,“树分四岐”的意思是在画树的时候,树枝要有左右横出,也要有前后出枝。在平面中画树,左右出枝易,前后出枝难,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
树分四岐
看一下下面几幅画。
枯树图册 元代 倪瓒
画家以一前一后,一浓一淡两棵树营造出画面的深远感,笔简意远,水墨极淡,皴擦细腻,大面积留白,表现出山水旷逸之美。
冬景山水图(局部)南宋 李公年
此图树枝用郭熙“蟹爪”画法,树与树之间相互呼应,营造出北方冬日山水萧瑟之景。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技法都是前人得经验总结,我们在创作时,不能拘泥于某种技法,从而生搬硬套,表情达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