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肆无忌惮的意思(惮的意思)

肆无忌惮的意思(惮的意思)

佛说第六章:惮

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

惮,意为惧怕,畏惧,敬畏,也指心中对某种事物感到畏惧和不安。在佛法中,惮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于修行者来说,惮指的是对于烦恼和生死的恐惧,是修行者不断努力去超越的一种情绪;二是对于佛法的教诲和修行者的行为来说,惮是指对于佛法的敬畏和谨慎,是修行者不断精进的一种心态。在修行过程中,要学会如何克服惮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是修行的关键。在佛法中,惮的两种含义都需要修行者去面对和克服。一方面,惮可以成为修行者超越烦恼和生死的动力和目标,帮助修行者更好地专注于修行过程,提升修行的效果。另一方面,惮也可能会成为修行者的障碍,让修行者产生焦虑、担忧和不安,影响修行的进展和成果。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修行者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避免被惮所困扰。修行者可以通过观照内心的起伏和变化,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修行方式,让自己保持清明、自在的状态。

同时,修行者也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修行,增强自己的内在力量和稳定性。只有不断修行、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惮的情绪和困扰,走向更加光明的修行之路。

除了要学会如何克服惮的情绪,修行者还需要正确理解和面对惮所代表的意义。在佛法中,惮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提醒修行者警觉、谨慎的力量。它让修行者意识到自己的无明和烦恼,提醒修行者不断修行、精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智慧。

然而,修行者也需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惮的力量,否则就会陷入执着和迷失。修行者应该把惮作为一种引导和指引,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而不是被惮所束缚和支配。

此外,修行者还需要注意惮的表现形式和来源。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担忧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清明,避免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些情绪和烦恼并非来自于外部的因素,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内心,是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所导致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内心,去除贪嗔痴的执着,让自己更加平静、自在、清明。

南北东西总是禅,十二首有关禅心的诗词,看古诗词里的禅意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世间的起起落落。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开心生活。

南北东西总是禅,十二首有关禅心的诗词,看古诗词里的禅意!

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送坚上人归杭州天竺寺

唐-清江

十年劳负笈,经论化中朝。

流水知乡近,和风惜别遥。

云山零夜雨,花岸上春潮。

归卧南天竺,禅心更寂寥。

六言诗

宋-苏辙

故人远在江汉,万里时寄声音。

闻道禅心寂寞,未废诗人苦吟。

送潜老赴东禅

宋-王十朋

驻锡清源十五年,月明台静忽飘然。

禅心莫为东禅起,南北东西总是禅。

送中岩立上人还皋亭山

宋-李龏

少年如玉在缁林,此去皋亭落叶深。

寺近海门潮上处,水中孤月是禅心。

和人

宋-李洪

庭前槐树绿阴阴,静听玄蝉尽日吟。

枕簟虚凉清梦境,了无俗物动禅心。

残夜清坐

宋-释文珦

壶更犹未彻,起坐看萤流。

夜气清如水,禅心淡似秋。

月沉西岭树,钟动上方楼。

可有昏冥者,知吾所得优。

指柏轩

明-王行

古柏昼阴阴,当轩岁月深。

山僧常笑指,应解识禅心。

观音阁

清-彭孙贻

江水东西流,山云朝暮改。

惟有住山僧,禅心长自在。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

清-释敬安

一瓶一钵一诗囊,十里荷花两袖香。

只为多情寻故旧,禅心本不在炎凉。

忆阿育王寺方丈山茶

清-陈曾寿

四围山色霭庭花,石磴争棋至日斜。

最是禅心沾惹处,当窗一树白山茶。

题笠公禅房

清-释敬安

阶下绿痕绿,庭前草色青。

禅心自清静,世事付苍冥。

入定猿知护,谈经鹤解听。

蒲团人坐久,问法欲忘形。

什么是禅?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 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什么是禅?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 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虞世南的《蝉》一诗,托物寓意,语虽简而意不简

\r\r\r\r\r 虞世南《蝉》\r \r\r\r 虞世南《蝉》\r\r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r\r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r

虞世南的《蝉》一诗,托物寓意,语虽简而意不简。

\r\r

诗作写蝉,抓住最能表现的特征来体现它的内质,一是体态,二是饮食,三是声音。写体态,抓住“垂緌”二字。所谓“垂緌”,本来指官帽打结下垂的帽缨子,这里则指从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吸嘴。如此形容,突出蝉高贵的身份,显然带有喜爱之情。写饮食,主要是“饮清露”,清洁的露水,突出其生性的高洁。写声音,突出其洪亮清越,显示其非凡的质素。流响,是指蝉连续的发声;疏桐,大桐,指高大的梧桐。梧桐在古代视为清洁之木,上栖凤凰;又因为质轻耐腐,常作器乐之用。有如此梧桐作体腔扩震,那么,蝉所发的声音清亮如乐音,且能够传播得很远。这些,正是君子形态和风范的写照。

\r\r

以上是前两句的内容,简笔勾勒了一个清雅高贵的蝉的形象。这是叙述的部分,为以下的议论蓄势和张本。

\r\r

三、四两句是议论,凸显蝉卓尔不凡的品性。诗人通过议论告诉人们,蝉声远传,并非因为它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而皆由其自身不断上进和追求所致:“居高”自能致远。从而与世俗的所有庸见撇清了,比如依靠外在的权势、地位等方面的凭借或助力而成就所谓的声名与功业。这种凭独立和自身的品节而成人成事,自然也表达了一份自信和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

\r\r

综合起来说,蝉的声名远扬,并非简单的“顺风闻彰”,或附着于某个习见(所谓“秋风”的传带),而是仰赖于内外条件的完美结合。看似简单,其实极为苛刻。首先得有美的内质和美的环境(所谓“饮清露”而依“疏桐”),其次当然是有“居高”的条件(所谓高度,自然意味着高屋建瓴,是宽度和覆盖度),如此,一个清朗俊秀、高洁傲世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诗作借蝉,巧妙地告诉了读者一个为人所不知的秘密——所有看起来能传达某种高标逸韵的所在,都不简单,都有赖于天地内外诸种完美因素的组合。唯有完美的内质和一定的可凭依的平台(居高,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自行达到的某一个高度),一个人才能发挥其人品和才智的影响力。而那些仅仅得了风候,或者某种时运,便以为可以“拉大旗,作虎皮”,来吓唬蒙骗人,或傍权势以抬高和粉饰自己,不显得很荒唐吗?

\r\r

清人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事实上,这首咏蝉诗完全可以视为诗人的清介自陈或立言自警。

\r\r 【作者简介】\r\r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人。书法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兄和叔父均名重一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太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有诗文集10卷。今存《虞秘监集》4卷。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