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初十吃莜面的寓意(初十吃莜面)

初十吃莜面的寓意(初十吃莜面)

大年初十“地日”,牢记“吃3样,忌3事”,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天南地北大拜年#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从腊月中旬到正月开始有很多民俗活动需要去做。这些传统节日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是传统节日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月初九是玉帝的生日,也称“天日”,有天也要有地,那么大年初十就是“地日”,也就是大地的生日。

老祖宗们认为,天主宰世间万物,地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所以,大年初十“地日”,风俗讲究也是必须要有的。牢记“吃3样,忌3事”,寓意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吃3样一,馍饼

初十这天要吃馍饼,馍饼在各地的做法是不同的,最出名的是山西的馍饼,馍饼是用石头烙出来的,所以又叫“石头饼”。

挑选一些光滑圆润的石头子,清洗干净,涂上一层植物油,用火烧热,将做好的生面饼放在上边烙个两分钟,这样就做出来凹凸有致的石头饼了。味道吃起来酥脆有嚼劲,越嚼越好吃。

二,棒子粥

棒子粥就是玉米棒子粥,把玉米扣下来熬成的粥。玉米颜色是金黄色,大年初十地日又叫“石头节”,这天吃寓意点石成金,纳财纳福。

推荐做法:【三鲜玉米羹】

1,准备玉米一根,先把玉米粒分开,装入小盆中备用,火腿肠一根切成薄片,装入盆中。香菇一个去掉根部,切成香菇粒,和火腿放在一起,取一个小盆,放入几粒枸杞,加入清水浸泡3分钟。

2,起锅烧水,凉水倒入玉米粒,用勺子翻动几下,使玉米粒受热均匀,等水烧开后,下入火腿和香菇,焯水两分钟倒出控水,再过一下凉水备用。

3,另起锅烧油,加入半勺面粉,连续搅拌,开小火把面粉炒香,炒至金黄色时,添入适量清水,搅拌化开,倒入配菜,搅拌均匀,加入食盐3克,胡椒粉1克,搅拌化开,开中火煮两分钟,勾入少许吉士粉,加入吉士粉有增香增色的作用。

4,再勾入少许水淀粉,使汤汁浓郁粘稠,煮开后,淋入少许香油,即可关火盛出,再放入泡好的枸杞,撒上少许葱花点缀,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三,吃莜面

民间传说正月初十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这一天有吃“莜面”的习俗。莜面是由莜麦加工制作而成的面粉,可以制作各种糕点。莜面的形状酷似猫耳朵,大年初十吃莜面有和和睦睦的象征。

忌3事一,烧火撒灰

在民间正月初十的晚上会烧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火取暖,一遍每个人轮着添一次柴,柴的谐音“财”,寓意“添财”。最后再把燃烧的灰,撒在路两旁,表示家里的毒虫都被送走了,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不再被毒虫咬伤。

忌打老鼠

民间传说,初十这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不管老鼠是吃了你家的粮食,还是啃了你家过年没吃完的肉,又或者是吃了你家的馍馍,切记都不要打它。我们要为老鼠娶亲提供方便,这天晚上要早早的熄灯。

传说这天老鼠如果没能顺利结婚,就会惹怒鼠神,它们会留在你家打扰你家一整年,闹得家中满鼠为患,粮食也会被糟蹋的不能吃。

(小郑)

正月初十“地日”,记住吃3样忌2样,寓意新年吃喝不愁,生活富足

春节是民俗大节,从腊月到正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一系列围绕春节开展的民俗活动,正月初十是民俗传统中的“地日”,也称为“石头节”,相传是“石头神”的生日,是古时候人们对山石大地的敬畏,有很多关于石头制品的有趣民俗,如这天不准搬动石头磨、石臼等器物,俗信这样做会伤了庄稼,让新的一年粮食减产歉收。

除了关于石头的民俗,还有一些和大地之间生灵的民俗活动,比如这天还是民间传说中的“老鼠娶亲日”,家鼠寄居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千百年来和人类“共生”,偷吃粮食惹人嫌,但老辈人在正月初十,这天对老鼠的态度可就不一样了,还要早早的上床休息避免打扰到“老鼠娶亲”。中国的民俗活动传承有序,看看正月初十这天都有什么吧。

正月初十要吃3样

1、吃馍饼:“石头节”又称“石磨日”,这天人们要供奉石头神,古时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这天人们为了表示对石头神的尊重,会在石磨上贴上福字,让辛苦一年的石磨好好休息一下。而到了初十的中午也不吃别的,专吃用石磨磨粉做成的馍饼,来恭敬石头神,祈求新的一年吃喝不愁、粮食丰收,谷仓满满。

2、吃莜面:莜面中国北方正月初十的传统美食,正月初十的晚上要吃清水煮莜面。莜面由莜麦面制成,做法极具特色,经历“三熟”才能被端上餐桌。莜麦收割后要先在无油无水的锅里炒熟,取出磨粉后吃的时候要用热水和面,这是第二次熟,和好的面切细条搓成卷放锅里蒸熟,这是第三次熟,莜面才能制作好。古时人们睡觉之前,会将千辛万苦制作好的莜面,放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来供奉鼠神,希望来年五谷丰登。

3、炒豆子:民间还有传说初十是“老鼠娶亲日”,很多人会纳闷老鼠在我们生活中是很不受待见的,怎么还专门定一天它的节日呢?其实这天是在庆祝母老鼠的出嫁,早日把老鼠嫁走,不要回家偷吃粮食了,祈求新的一年不再出现鼠灾。

炒豆子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古时人们把这看作老鼠嫁女的鞭炮声,希望老鼠赶快把女儿嫁出去,让家里的粮食不再遭受祸害。这天可以炒些花生豆或者去超市买些炒好的咸味黄豌豆吃,让老鼠能顺顺利利地成亲。

正月初十忌2样

1、忌搬动石头、推石磨:过去的农耕时代,石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石磨、石舂、石棒都是吃粮的重要工具。“石头节”这天,辛苦了一年的石磨需要休息,石磨、石碾等工具在这天都不能搬动,否则对庄稼的收成不好,所以这天也叫“石不动”,家里如果想用石磨或者石臼处理食材的可以先用刀代替,出去游玩也最好不要搬动石头。

2、忌打老鼠:民间传统“老鼠娶亲日”这天不管人们多讨厌老鼠,为让老鼠顺利成亲,都会早点熄灯休息为它们成亲提供便利,相传这天如果老鼠没能顺利结婚,就会惹恼了鼠神,它们会留在家中打扰你一整年,闹得家中满鼠为患,粮食也会遭殃。

——老井说——

中国古代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社会,能吃得饱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正月初十这天不管是关于石磨还是老鼠的民俗,都能看出来古时人们对粮食的看重,这些有趣的民俗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有些还是值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年味儿#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正月初十吃莜面

农历正月初十被称为“十指节”,是传说中老鼠娶亲的日子,讲究吃莜面,以示庆祝。

在内蒙古一些地方,吃莜面的同时,人们还会根据这一天蒸莜面时落到专门捏制的莜面壳壳里的“禾水”,来预测一年当中哪个月雨水多,哪个月雨水少,以求种地心中有数。这个做法虽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期,也给人们带来过很多丰收的希望。

40多年前的某一个十指节,我姥姥盘着一双金莲小脚,坐在我爷爷给盖起的大正房的炕头上,给我们一帮爱听故事的娃娃,讲正月初十老鼠娶亲的事儿。

说从前到了这一天,吃过黑夜饭,大人会早早儿安顿娃娃们睡下,并嘱咐说都悄悄儿的,不要说话啊,如果吵恼了鼠爷爷,他就会祸害咱们一整年。

那时我很小,很无知,好奇心却大得无边无际。等姥姥讲完拉了灯,我就趴在黑灯瞎火的热炕上,支棱起两只耳朵,等着听水瓮后面传出老鼠娶亲的花轿经过时,那敲锣打鼓的热闹声。

我也曾两眼放光地问我姥姥,到底有没有看到过老鼠娶亲是个啥场面?我姥姥说,她也是听她妈或她姥姥、她奶奶说的,具体是个啥场面,也是从来没见过。

后来翻看民俗方面的书,上面说,要想亲眼看到老鼠娶亲,那得按传说,在嘴里含上驴粪蛋蛋,在耳朵里填上羊粪蛋蛋,在眼皮子上夹上鸡屎片片,在星宿满天的时候,趴到磨眼儿上,才能看见。

于是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个条件真的太苛刻,所以姥姥她们始终没能看到,我们也同样无法看到。

传说再神秘再美好,总归是传说,但正月初十吃莜面的传统却沿袭多年,现如今依然被人们传承着。

老房子没有拆迁的时候,正月初十来我们高家大院吃过莜面的人真是不计其数。除了自家亲戚朋友,还有姐姐、妹妹单位里的人。来的趟数最多的是我爸的那些同事。

那些年,每到初十,为了迎接吃莜面的大部队,我们真是天一亮就忙乎开了。

削山药、拣豆芽、切萝卜、拌咸菜、炝葱花、炸辣椒、兑盐汤……有时候来吃莜面的人太多,我妈就叫后院的五嫂过来帮忙。

在我们出出进进叮叮咣咣的忙乱中,我妈和五嫂每人一块案板,边聊天儿,边悠闲地搓着鱼鱼。我最爱看她们推窝窝,双手飞快地忙碌,像蜜蜂采蜜一样,极富音乐感和节奏感。那周而复始的一揪、一揉、一推、一卷、一立,圆圆的蒸笼里,便集结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大蜂窝。

在正月初十来我家吃莜面的人里头,从天亮吃到天黑的,永远是父亲的那些同事。

他们中午吃过莜面喝过酒,有的打扑克,有的喝茶聊天,有的还要歪在热炕上打个盹儿。直到晚上吃过酱牛肉、烧猪肉、馏糕馏馍馍,并喝完一大锅小米稀粥,再挺着圆鼓鼓的肚子,伸几个舒服满意的懒腰,还得晾过汗,才张罗着撤退。临出挂着红灯笼的大门,也不忘回头和我爸我妈约定,说明年十指,我们继续组团来吃莜面啊!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平常肥油大肉不缺,时不时要求家里的老人给做顿莜面换换口味。到了初十,图省心的或赶时髦的,还会把全家老小都招呼到专门经营莜面的大饭店小饭馆儿去吃喝一番。

但我觉得,就像年夜饭一样,非得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做,敞开肚子松开裤带使劲儿吃,又是辣椒又是醋,直吃的红光满面汗流不止,那才是吃莜面的感觉。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吃出真情趣和真味道。

现在冬天也有鲜菜供应,热汤自不必说,就那冷调的调货,简直齐全的令人眼花缭乱。茄子、豆角、黄瓜、香菜、尖椒、萝卜、芹菜、蒜苗、心儿里美……如果再蒸上一笼金瓜、红薯或紫薯,辣了就上一口,那就更绝了。

俗话说,莜面吃个半饱,喝点儿开水正好,但真正吃开,谁还顾得了那么多。尤其是吃了十来天腻人的鸡鱼肉蛋,看着一桌子花丝丝儿的清爽,在胃口的指挥下,由不住调了一碗又一碗,不到肚鼓腰圆沟满壕平,谁也停不住。

关于作者:

高雁萍,专栏作家,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百万字作品见《中国诗歌》《散文诗》《草原》《散文选刊》《西部散文家》《中国文学》《人民日报》《大公报》《人民日报 · 海外版》《工人日报》《羊城晚报》《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旅游报》等。

关注鄂尔多斯新闻网

©鄂尔多斯新闻网

来源:高雁萍公众号,作者: 高雁萍

编辑:杨阳、李荣

校对:白倩、王淑琪

草原往事 | 正月初十吃莜面

正月初十,是晋蒙地区传说中的老鼠娶亲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吃莜面。相传,正月初十晚上会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而为了不打扰老鼠娶媳妇的好事,人们在晚上都会早早吃过莜面,熄灯休息,并且在家中的厨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莜面等食物与老鼠共庆新婚。意思是把害人的老鼠早点嫁出去,再也别回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庄家有个好收成。

说起莜面,还有不少故事呢!我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出生长大的。19岁以前,孤陋寡闻的我压根不知道莜面为何物。

1999年,我考入内蒙古人民警察学校,第一次踏上青城这方热土。犹记得,到警校报到后不久,我走进食堂,猛然发现玻璃墙的另一侧,摆着很多大碗,里面盛着黄褐色的食物。许多同学争相刷卡付钱,就为了买上一碗。我一打听才知道,那碗里的美食叫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

平素习惯于“以貌取食”的我,内心有些犹豫。这种颜色的东西,能当主食来填饱肚皮?也许是好奇心作祟,我还是买了一碗,然后拌上热气腾腾的羊肉蘑菇汤。我夹了一筷子莜面送入口中,发觉味道还不错!这是我与莜面的初次邂逅,那种疏离感很快荡然无存。

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体能训练是家常便饭,身体难免有些透支。那段难挨的时光,正赶上我最能吃的人生季节。我的饭量很大,却又饿得极快。食堂的阿姨每次给我们打饭,总爱笑呵呵地说,多吃点莜面,吃饱了不想家。果然,品尝了几次,我发现莜面确实很耐饿,“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名不虚传。因为有了莜面,那份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便得到了有效缓解。

第二学期临近尾声时,家住“北魏重镇”武川县的同学邀请大家去他家做客。我对“阴山莜面甲天下”有所耳闻,早就盼着大快朵颐一番。这次机会来了,岂能错过。于是,欣然结伴前往。

武川地处阴山北麓,享有“莜面之乡”的美誉,这里的人们最喜欢吃莜面。我们坐着班车来到县政府所在地,同学的父母远远地走出来迎接我们。同学的母亲李阿姨说,一定要让我们尝尝正宗的莜面。终于开饭了,莜面窝窝伴着羊肉热汤,浓香扑鼻,沁人心脾。我吃了一碗又来一碗,直到最后眼馋肚饱。我在心底感慨,这莜面窝窝既包含着同学一家的热情好客,也蕴藏着武川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啊!

结婚后,我购置了压面器,学会了莜面的主要做法。隔三差五,我就会给家人露一手。虽然我笨手笨脚,做出来的莜面也不受看,但好在味道还不错,征服了家人的胃。我喜欢一边和家人享受莜面的醇香美味,一边给他们讲述关于莜面的前世今生。

时光不居,而今我已步入中年。与莜面相守了近20载,现在啊,隔几天不吃上口莜面还真觉得不习惯了。 文/张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