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舞狮的由来和传说50字(舞狮的由来和传说)

舞狮的由来和传说50字(舞狮的由来和传说)

狮子属于“外来物”!那我国春节的舞狮文化是怎么来的?

撰文/江激扬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年夜饭、放鞭炮、舞狮子,每年新春都少不了这些热热闹闹的喜庆事。年夜饭的习俗想必随着历法的出现就形成了;点燃竹节发出噼啪声来驱邪的传统自先秦就有,用火药制作爆竹的历史也近千年;至于舞狮子——咦?从古至今中国都没有狮子,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创造舞狮文化呢?

狮子:两千年前的贡品

舞狮,自然是人去模拟狮子外表、神态、姿势的舞蹈。古人必定见过狮子,通过仔细观察狮子的习性,再由艺人推演出舞狮艺术。可如果我们去问中国大地有没有过狮子,想必答案会是十分确凿的否定。只有当我们去问动物学家,他会铺开地图,然后大手一挥说:“非洲欧洲西亚中亚都有过狮子。”看来,中国的狮子最有可能来自古代的西亚或中亚地区。

诚然,几千年前全世界的地貌结构和生态环境与今天可能截然不同。从前的非洲、欧洲和中亚西亚都有大片平原,就像今天的东非平原一样,有很多草原动物居住。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弋地暑热莽平……有狮子(乌弋这里很热,地势平缓,高草丛生……狮子在这里生活)”,说明狮子曾生活在西域,最早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西汉时就已经踏上中华大地。同一时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带来了日后的佛狮文化。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贡品一直被呈献给皇帝。少数见过狮子真身的宫廷艺人凭着一点点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的附会,制造出狮子石雕、狮头服饰,甚至狮子的神话。狮子文化在几百年间逐渐积累,至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其中就包括舞狮艺术。舞狮的传统从真狮来到中原后不久就出现了,至今风靡近两千年。要知道,作为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利用火药做成的鞭炮也是在宋代才出现,相比舞狮可能晚了几百年。

征服东方:以狮之名

无论是曾经存在过的欧洲狮、亚洲狮,还是现在的非洲狮,它们的秉性一如既往的暴躁、残忍。西亚人和欧洲人十分崇尚狮子的这种血腥气质,因此经常借用狮子来标榜强势的人,例如波斯人在代表自己的旗帜上画上狮子,英格兰的理查一世以“狮心王”称号而闻名(Richard the Lionheart)。

来到中国后,狮子的气焰也压制着其他动物,比如老虎。除了极少特殊场合,世界上绝大多数狮子和老虎是永无相见可能的,但是人类总想让狮子和老虎来一场“关公战秦琼”。古罗马就曾搜罗来老虎狮子让其同场竞技,据说狮子要更胜一筹。汉代辞书《尔雅》记载“狻猊,食虎豹”,就是说狮子能够杀死虎豹为食。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笔记《洛阳伽蓝记》还描述过一次狮虎豹相见的场景:虎豹见到狮子,紧闭双眼,连头都不敢抬。狮子的强势,很大程度上让皇帝感受到了强权的满足感,让他觉得西方猛兽也须臣服于自己。

当然,也有帝王不喜狮子的残暴,北魏孝明帝就嫌狮子太凶残,而且狮子住在中原也不得自在,于是这位皇帝在狮子到来 6 年后将其遣回,这只狮子正欢天喜地地坐在回家的车上,没想到押运者不耐长途之烦,一怒之下竟将狮子杀掉了。

狮文化在民间的演绎也借助了老虎的一点帮助。其实狮子老虎都是一样凶猛的动物,但老虎可是切切实实称霸野外,威胁人民安定生活的,而皇宫里的狮子再威武它也不能伤人体肤。而且当时民间也极少有人亲眼见到过真狮子,口口相传的误导让狮子逐渐脱离了“动物凶猛”的境地,进一步成为中华文明中老百姓臆想里权威、庄严、正义、祥和的代表。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盛世不再,中国与西域交流减少,崇狮色彩趋淡,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狮子从深邃沉重的皇宫中走出来,系上铃铛和丝带,像一只大猫一样端坐在宅门口,象征着求吉避祸、家和岁昌。

北京故宫石狮子

长此以往,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从简单的喜爱变成了崇拜,把想象中的祥瑞加之其身,帮助狮子最终成为中华瑞兽,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府门前。从成语和俗语中我们也能发现,带“狮”字的词语多有美好、崇敬的含义,如“狮子搏兔”“人中狮子”等,可我们的本土动物老虎却没有此待遇,有“虎”字的成语反而不少都含贬义,如“为虎作伥”“为虎傅翼”等。就这样,大家都害怕的猛虎成为众矢之第,而谁都没见过的狮子在中华文化里逐渐占据了一方天地。

落地生根,萌在中国

中国皇帝喜狮嗜狮也是有目的的,试想中华数千年的龙文化,游走皇室的龙岂能入户民宅?中国自古地大物博,但是以信仰龙图腾为主,西域来的狮子正好能填补信仰单一导致的崇拜不足。狮子是皇家下放的吉物,赐予老百姓镇宅、玩乐之功,既区分开帝王的尊贵,又显出皇上与民同乐的景象。东汉时期,传承已久的“龙生九子”一说基本定型,九子之一的“狻猊”原型其实就是狮子。石台上的狻猊安静、温顺,既没有真狮的狂野,又不敢觊觎龙的王位,这种特征很快被民间认同,可怜的雄狮也就再无翻身之力。

儒家文化在汉代独尊也引导狮文化变得乖巧祥和,简直成为儒家思想的象征。君不见门口那两尊大石狮子,雄狮爪下玩弄着绣球,寓意圣德滚滚,雌狮抚弄幼狮,代表子孙延绵。佛教文化也在唐朝达到鼎盛,佛文化里有不少对狮子的描写,可除了把它们描述得像温柔的小猫一样,就是表现群狮互敬互爱,庄重老成。民间艺术家大量借鉴佛、儒看待狮子的态度,因此同样是在唐朝定型的舞狮艺术也就保留了中国狮子的威武、顽皮、乖巧、伶俐,而这已经和西方的“猛狮精神”相去甚远。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舶来品狮子在西方代表着权力和威严,但是中国绝不会出现“狮心国王”,中国狮其实和西方狮并无关联,中国狮子是中国原创的文化标志,是中国人渴望平和、追求吉祥的美好憧憬。所以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融合、改造,并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中华狮魂早已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成为“中国创造”的文化精品。无论是美国唐人街前的大石狮子,还是全球跃动的舞狮队,谁看见了都会意识到:这是中国的文化。对于西方狮子东方创造,我们不必再去纠结于文化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我们只需要牢记,狮文化,是西方具象与东方精神的归一。

中国人逢年过节必不可缺的舞狮,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小时候,年味儿很浓,整整一个正月,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天天都有鞭炮声响。特别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狂欢节:赶大集,闹社火,赏花灯,猜灯谜,放焰火,吃元宵,一夜狮龙舞,好不热闹快活。

舞狮子

在儿时的这些狂欢记忆中,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耍狮子了。

在震天的锣鼓声乐中,两只狮子脸对脸,肩并肩,扑跌,腾挪,翻滚,跳跃,“上楼台” “叠罗汉”“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惊险动作一个接一个,看得人“噗通噗通”心直跳。

舞狮子

但是细细想来,这摇头摆尾的舞狮子也是好生奇怪,怎么就跟动物园笼子里关着的真狮子长得一点也不像呢?再者说了,中国本来就没有狮子,可逢年过节喜庆日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喜欢舞狮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狮子是怎么进入中国的

据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狮子起源于约12.4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开始走出非洲,最远抵达亚洲的印度等地。

著名史学家蔡鸿生教授在《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一文中也这样说:“现存的古代文献,找不到中国产狮的确切记载,历代学者都肯定狮从西域来。”

非洲狮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是没有狮子的。在最初,狮子是作为西域贡品被引进到中国的。

从史籍记载来看,最早一次进贡狮子始于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事见《后汉书·章帝纪》:“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莎车国又称作渠沙,国都为莎车城(今新疆莎车附近),西南有路通往月氏国。月氏,亦称“月支” “大月氏”。月氏国的“月”字,一般读作ròu(音同“肉”),这是破音字。

丝绸之路地图

《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就在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扶拔”,典籍上解释说“似麟而无角”,有人据此推断说是羚羊,也有人说是条纹鬣狗,到底是一种什么野兽,至今也没个定论。但“师子”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狮子”,这一点历朝历代学者均无异议。

唐代石狮,上海博物馆藏

据考证,“师子”这一名称,源自外来语。一个是由梵文“僧伽”(simha,狮子)转译而来,另一个是借用了古波斯语的Sēr。因其是禽兽,到了后来便加“犬”旁为“狮”字。

但是,也有史料显示,狮子进入中国,似乎比这次贡狮要早差不多200年。

《汉书·西域传》:“乌弋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乌弋,是汉时西域国名,有学者考证大致范围在今亚洲西部、伊朗高原东部一带,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狮子的最早记录。

狮子

《汉书·西域传赞》描写文景之治时的繁盛景象时说:“遭值文、景玄默……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这些文献都明确记录了“师子”,可能是在西汉时期,随着出使西域的官员和往来东西方的商人逐渐增多,狮子作为异闻奇兽,在中土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也有可能作为实物被引进中土。

从考古发现来看,西汉时已有了狮子工艺品。1966年,陕西省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狮形有翼的玉辟邪,突胸呈蹲姿,昂首前视,张口露齿,四足掌部均琢出肉垫。

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的狮形有翼的玉辟邪

另外,也有最新考古资料表明,狮子作为实物贡品进入中国,可能早在西汉后期就开始了。

1990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一枚木简,长7.5,宽1.8,厚0.2厘米。木简上下残断,三行书写,简牍文字残泐,但内容基本清楚:“其一只以食折垣王一人师使者,□只以食钩盾使者迎师子,□以食使者弋君。”

简中的“折垣”之国,在史籍中未有记载,应该是汉时西域国名。“师子”即“狮子”。“师使者”可能指折垣王遣送师子的使者;“钩盾”是汉朝少府属官。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木简,及其解读

这段简文是说,西域折垣王派出使者向汉朝贡献狮子,汉朝派钩盾使者前往迎接。

甘肃敦煌考古人员综合研究推测,此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8~前13年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由西域进贡的真狮子,只是局限于皇宫内院,供皇帝和达官贵族赏玩,并不能普及民间,一般人只闻其名,未见其实。

中国舞狮是如何形成的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均有贡狮记录,直到清康熙十七年(1678),葡萄牙使臣本都进贡非洲狮为止,期间一共持续了1600多年。

狮形有翼的玉辟邪

这一千多年的贡狮历史,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和发展的过程。随着狮子舞的兴起,狮子这一面目可憎的猛兽,也从仅供皇家和少数达官贵人欣赏,到逐渐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和接纳,转而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甚至可与中国传说中的龙、凤、麒麟等神物相提并论,共居庙堂,足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影响力之大,不为一般。

关于我国舞狮的起源,有各种说法,至今尚未有明确定论。

一般来说,学界普遍认为,狮子舞本是波斯(今伊朗)的民间舞蹈,在西汉时代经西域传入我国。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泥舞俑

《汉书·礼乐志》记载,宫廷舞蹈“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

倡,即倡优,是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象人”又是什么?三国时代吴国人韦昭说是戴假面的人,魏国的孟康认为“象人,若今戏虾、鱼、狮子者也”,即戴着绘有鱼、虾、狮子等假面具跳舞的人。

由此,在汉代可能已经有狮子舞,是一种著假面具的舞蹈表演艺术。

考之典籍,真正的“舞狮”记述,似为《宋书·宗悫传》:“悫以为外国有师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此溃乱,遂克林邑。”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泥舞俑

南北朝时宁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南朝刘宋将军宗悫率大军讨伐林邑国(今越南中部的一个古代小国),为对付林邑王骑大象的军队,就让士兵们制作假狮子出战,把对方的大象吓得惊慌逃窜,从而大获全胜。

另据东魏《洛阳伽蓝记》卷一的记载,北魏时期洛阳的长秋寺有“六牙白象负释迦”的佛像,在每年的四月四日都要请出此像,作“行像”仪式。在行像队伍的最前面,就有“辟邪狮子”开路做导引。有学者考证,这可能就是由人扮演的,似为舞狮子的萌芽。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泥舞俑

到了隋朝,就有了舞狮的明确记载。据《隋书·音乐志》,隋朝的“旧元会,有黄龙变、文鹿、狮子之类。”是说元宵晚会上,有舞龙、舞狮等表演。

隋代诗人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亦云:“抑扬百兽舞,盘跚五禽戏,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诗中的“狻猊”,读作suān ní(音同“酸你”),就是狮子。“弄斑足”,是说舞狮子的人脚上绑有条纹或花纹的带子,形似狮子的皮毛。

清代狻猊香炉

唐代时,我国舞狮已风行一时。1960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乐舞杂技泥俑中,有一件狮子舞俑。狮身的外壳上刻划长毛,背部有带条的披饰,壳下前后有两人的腿,作舞狮状。

唐代诗人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狮子舞俑

白居易也有一首《西凉伎》,对舞狮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

在唐代文献中,“狮子舞”属于“西凉伎”,而“西凉伎”又被称为“龟兹伎”。龟兹读作qiū cí(音同“球词”),是中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大国,国都延城(今新疆库车附近)。

在唐代,最大规模的舞狮叫做“五方狮子舞”。《旧唐书·音乐志》中有记载:“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等国。缀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

舞狮子

唐代的五方狮子舞,依东、南、西、北、中五方,五方的狮子的颜色不同,在声势浩大的太平乐声中,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狮子翩翩起舞,场面非常壮观。

我们现在看到的舞狮及造型,均成形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等历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文化、艺术、建筑,甚至地名山名方面都有狮子的印记。尤其是在清代,狮子在中国绘画和雕刻,以及舞狮造型上,都已完全定型,同时还出现了相应的理论概括和营造规格。

狮子是如何走进老百姓生活中的

现实中的真狮子,凶猛,威严,攻击性强,是一种不怎么让人待见的动物。

怒吼的狮子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洛阳伽蓝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普泰元年(531),广陵王即位,诏曰:‘禽兽囚之,则违其性,宜放还山林。’狮子亦令送还本国。送狮子者以波斯道远,不可送达,遂在路上杀狮子而返。”这头狮子历经千难万险到达洛阳,却被新即位的皇帝遣返,最终被送狮子者以路途遥远、无法送返为由所杀。

朝廷拒绝接受贡物,并做退返处理,或将其使者送出边关等,这在历史上称之为“却贡”。

遣还狮子这一“却贡”事件,不但在北魏发生过,在唐朝、北宋、明代也都曾多次发生。

《旧唐书》记载,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武则天接受宰相姚璹建议,停大石国(其国在于阗、疏勒以西)来使献狮。

桥头上的石狮子

《宋史》明确记载的遣还狮子事件有两次,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九月,于阗“遣使入贡,使者为神宗饭僧追福,赐钱百万,还其所贡师子。”

第二次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吐蕃阿里骨“以师子来献,帝虑非其土性,厚赐而还之。”

明代的时候,每逢西域献狮,经常会有朝臣上书劝谏:“狰狞之兽,狎玩非宜,且骚扰道路,供费不赀,不可受”,是说狮子长相狰狞,不讨人喜欢,养着不好玩又太费钱,还没有什么实用性,所以在弘治二年(1489)、三年(1490),朝廷先后两次却贡。

明代胡人戏狮 漆盒雕刻

虽然“圣人不贵异物、不宝远物”的提法,在明中期朝臣劝谏言辞中很普遍,但从总体来看,各朝对贡狮基本上持积极态度,皇帝厚赏使者,并诏群臣为贡狮做诗赋。

只不过狮子进入中原以后,一般都是直接豢养在皇家园林供皇帝和王公大臣观赏,平民百姓难得一见,对狮子的真面目不甚了了。

西夏鎏金文殊菩萨骑狮像 宁夏博物馆藏

但是,也有一些见多识广的人,道听途说地了解到狮子的一些情况。特别是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典中有关狮子的说法非常多,人们从中加深了对狮子的印象。

比如《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载:“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

《大智度论》曰:“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

唐顺陵天禄

《传灯录》记载:“释迦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在佛教的瑞兽形象的影响下,狮子逐步具有了人文象征品格。于是,古人便把狮子与传说中的“神兽”——貔貅、狻猊、麒麟等联系起来,对狮子进行了“去西域化”的神化,并称之为“天禄” “辟邪”。

貔貅

一角者为天禄,二角者为辟邪。辟邪,为印度梵文的音译,译意为“大狮子”,是一种有翼翅的神兽,所以中国的辟邪的造型也就以狮子为蓝本,似狮但肩生两翼。这种造型形体雄壮、勇猛威武、悍烈强健、气势凌厉,很受人的青睐。

麒麟

这样一来,外来的真狮子便被“中国化”、神异化了,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加之又附会了不少神话传说,人们更是把其作为吉祥物、守护神、镇墓神等偶像顶礼膜拜,成为了一种完全神异化了神兽、瑞兽、精灵。

石狮子

今天,我们不管在哪里,寺庙、石窟、陵墓、祠堂、桥梁、官衙、府邸,甚至村中小巷口上,随处都可见一对对威而不怒、憨态可掬的狮子蹲在那里,冲着你微微地歪着脑袋,庇佑我们安居乐业、吉祥如意。(张文平)

舞狮的传说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表演者一人舞头,一人舞尾,锣鼓声中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既增加节日的热闹气氛,又有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优、祈求合境安宁、五谷丰收的意思。

舞狮表演

关于舞狮的起源,常有远古起源,汉代起源,北魏起源,唐代起源几种说法。

傩戏

远古的时候人们会在腊月举行一种称之为傩戏的驱疫逐鬼仪式,这种古老神秘的原始祭礼上的巫舞,经过发展成为一种舞蹈,在节日里跳驱傩的舞蹈能驱除疫鬼,送福、祈福。说舞狮起源于远古便由这种说法演变而来。

非洲雄狮

狮子这种动物,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我们国家是没有的。汉代起源说相传汉代的时候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很多西域国家通过丝绸之路有了友好往来。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风靡流行。

柔然武士

舞狮起源于北魏的说法有点像中国版的木马计,北魏时期北部游牧民族柔然时常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只不过与希腊木马计不同的是,柔然刺客的奸计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但是北魏皇帝却喜欢上舞狮这种热闹喜庆的活动,命令仿制,因此得以流传后世。甚至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都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描述,足见舞狮之风已盛于当时。

也有故事说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但它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舞狮从此便流入民间。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这也就是唐代起源说的由来。

年兽

除此之外,还有舞狮起源于广东佛山的说法,起源时期不详,讲的是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有一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为消灭\"年兽\",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

舞狮起源的说法这么多,具体哪一种是真实正确的无人知晓。但作为咱中国的老百姓节日里能观看的精彩的舞狮表演,图个热闹和乐呵,也要感谢咱老祖宗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五千年文明,留给后人如此精彩的文化遗产,真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是一种幸福。

醒狮T恤

醒狮卫衣

用英语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双语版)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新年的第一次月圆。在此,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值此良辰美景,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元宵的英语表达,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的时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元宵节的到来也标志着春节的结束。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which is on the 15th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festival marks the end of the celebrations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元宵节的习俗在元宵节的白天里,会有很多表演节目,例如,舞龙灯、舞狮、采莲船、扭秧歌、踩高跷和打鼓。到了晚上,除了华丽的灯笼,烟火也是另一道美丽的风景。很多家庭从春节开始就在放烟火,并且延续到了元宵节。一些本地政府还会组织烟火晚会。在晚上,当新年的第一轮满月出来后,人们就会被天空中华丽的烟火和明月所陶醉。In the daytime of the Festival, performances such as a dragon lantern dance, a lion dance, a land boat dance, a yangge dance, walking on stilts and beating drums while dancing will be staged. On the night, except for magnificent lanterns, fireworks form a beautiful scene. Most families spare some fireworks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let them off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Some local governments will even organize a fireworks party. On the night when the first full moon enters the New Year, people become really intoxicated by the imposing fireworks and bright moon in the sky.

01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灯笼的所有者将谜语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打对的话,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这个活动起源于宋朝(960——1279)。猜灯谜活动极富情趣和智慧,因此在全社会广受欢迎。"Guessing lantern riddles"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estival. Lantern owners write riddle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ost them on the lanterns. If visitors have solutions to the riddles, they can pull the paper out and go to the lantern owners to check their answer. If they are right, they will get a little gift. The activity emerged during people's enjoyment of lantern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s riddle guessing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wisdom, it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

02 Lion Dance 舞狮子

根据古代习俗,狮子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可以保护人们,因此,通过舞狮,每个人都祈求吉祥和幸福的生活。According to ancient custom, the lion is a symbol of boldness and strength that can protect people, so by performing the lion dance, everyone prays for an auspicious and happy life.

03Walking on Stilts 踩高跷

踩高跷是另一种民间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476)。表演者们不仅要把高跷绑在脚上走,还会做一些极其高难度的动作。由于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僧侣、小丑和渔民,并表演生动和幽默的行为,这种艺术使许多人感到有趣。Walking on stilts, another folk art, traces its origins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BC - 476BC). Performers not only walk on stilts by binding them to their feet, but also do some breathtakingly difficult moves. As actors impersonate different characters like monks, clowns, and fishermen and perform vivid and humorous acts, the art amuses many people.

04Eating Yuanxiao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的特色食品,其名称和“团圆”的发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Yuanxiao is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which has a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tuanyuan" in Chinese, meaning reunion, harmony and happiness for the family.

元宵小知识

赏花灯 Flower Lantern Viewing

放花灯 Flower Lantern Release

舞龙 Dragon Dance

观灯 Lantern watching

走百病 Walking the hundred diseases

热火朝天 Hot and enthusiastic

张灯结彩 decorated with lanterns

灯火通明 Bright lights

阖家团圆 The whole family is reunited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Only the state officials are allowed to set fire, but not the people are allowed to light the lamps.

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醒狮的来历

据考,狮子是与佛教同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佛经上说: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

在东汉章帝(76年)时。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国(今伊朗),每年都派使者送狮子给汉朝。从此,中国出现狮子舞,有了关于舞狮的记载。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这样描绘西域胡人舞狮的动人场面:“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跳梁前致辞……”

狮,为“百兽之王”,它雄健,威武,勇敢,人们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又被视为守护,劈邪,吉祥的神物。

狮子并非产于我国。它的故乡远在非洲,南欧,南美和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