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心理变态测试免费(心理变态测试)

心理变态测试免费(心理变态测试)

心理变态者和正常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极少有人愿意不厌其烦地跟心理变态者打交道,为了这么做而反复打电话给监狱的人更是罕见。但经过一年多的会面和协商后,来自耶鲁大学的阿丽尔·巴斯金-萨默斯(Arielle Baskin-Sommers)终于说服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安全级别最高的监狱,让她可以接触里面的囚犯,研究那些有心理变态倾向的人。

顾名思义,心理变态者难以理解其他人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如此自私、麻木,对他人的福祉无动于衷,为什么暴力犯罪率是其他人的三倍。但奇怪的是,他们理解其他人的想法、期望或者信念似乎并无障碍,这种能力被称为换位思考、心智化或者心智理论。

“他们的行为似乎表明,他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萨默斯说,但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却不是这样。当他们听了一个故事,被要求明确说出故事人物的想法时,他们能做到这一点。

从表面上来看,这在情理之中:他们能理解受害者的想法,可他们不在乎,所以他们做出了犯罪行为。但萨默斯发现,他们的思维并非看起来这么简单。

大多数人会无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婴儿时期开始,其他人的想法会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我们自己的思维。显然,同样的事情在心理变态者身上却不那么强烈。通过研究康涅狄格州的囚犯,萨默斯和同事林赛·德雷顿(Lindsey Drayton)及劳丽·桑托斯(Laurie Santos)发现,这些人能有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但通常来说,他们不会像大多数其他人那样无意识地进行。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心理变态者不具备这种无意识能力的证据,”萨默斯说。

大约十年前,她开始研究心理变态者。她说:“在电视节目使用‘心理变态者’这个词语之前,我就对他们的复杂思维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很少会出现完全失去理智的情况,只是存在一些很有意思的细微差别。有时,他们似乎表现出良好的认知能力,有时又没有。有时,他们会进行换位思考,有时又不会。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谜题。”

美国监狱系统在收押囚犯时,不会评估他们是否是心理变态者。因此,萨默斯亲自对康涅狄格州那所监狱里的106名男性囚犯进行了标准测试。其中,22人被证实是心理变态者,28人不是,其余的人处于灰色地带。萨默斯跟所有囚犯的面谈都是在监狱中的临时心理学实验室里进行的。那是一个简单布置的房间,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台电脑,没有栅栏。

“有狱警,但在门外,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是保密的,”她说,“我们进行了很多训练,总是坐在更靠近房门的地方。但我们从未遇到任何变故,囚犯也没有靠近过我们。对那些囚犯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请他们讲一讲他们的生i活。”她接着说道:

“心理变态者口齿伶俐,非常自恋,诡计多端。他们会变得极具攻击性,还喜欢跟别人说谋杀的那些可怕细节,我觉得这是为了吓唬我们。但并不是一直都这样。他们很在意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评估了106名志愿者后,萨默斯让他们看电脑上的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中,有一个身穿囚服的人站在一个房间里,面朝右边或左边。那个人对面的墙壁上有两个红点,或者是面前的墙壁上有一个点,背后的墙壁上又有一个点。他们的任务就是判断他们或者那个人可以看见多少个点。

通常来说,人们能准确地说出图中那人可以看见多少个点,但如果那个人背后的墙壁上有点,他们作出判断的速度就会更慢。这是因为他们看见的东西(两个点)干扰了他们透过那人眼睛观察环境(一个点)的能力。这被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干扰”。但在回答他们能看见多少个点时,如果这个数量与图中那人看见的数量不同,他们的反应也会更慢。这表明了人们进行换位思考的速度:志愿者不自觉地受到了图中那人的视角影响,即使这有损他们自己的表现。这被称为“以异我为中心的干扰”。

萨默斯发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干扰方面,心理变态囚犯受到的此类干扰(也就是他们自己的视角侵入图中那人的视角)属于正常水平。但在以异我为中心的干扰方面,他们受到的此类干扰比其他囚犯要少得多,图中那人的视角没有干涉他们自己的视角,而大多数其他人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并非所有的心理变态者都是一样的,他们的行事作风存在很大差异。但萨默斯发现,他们在心理变态评估测试中得分越高,他们受到图中那人影响的程度就越低。他们受到的影响越小,他们档案记录上的袭击指控就越多。

心理变态者也许诡计多端,但他们不可能有意识地玩弄这项测试,故意编排测试结果。“这项测试进行得太快了,我们没有发现他们和正常人在准确性上有什么差异。”

在她看来,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变态者(至少是男性心理变态者)不会无意识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换位思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意识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却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可以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主动进行换位思考,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会无视。这有助于解释他们的行为为什么如此无情、残忍甚至暴力。

但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家乌塔·弗里思(Uta Frith)指出,这项图片测试存在一些争议。该测试也被用于其他的研究。“它真正衡量的是什么?”她说。也许,图中那人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箭头,一个引导注意力的视觉线索。这项测试衡量的可能是人们如何自发地转移注意力,而不是换位思考。

萨默斯认为,这项测试既是关于注意力,也是关于换位思考,“对于心理变态研究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她和其他人发现,心理变态者格外关注与其目标有关的事物,但基本上会忽视外围信息。“他们在多任务处理方面的表现最糟糕,”萨默斯说,“所有人都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他们尤其不擅长。”因此,他们缺乏无意识的换位思考能力,可能只是这种注意力差异的一个表现。二者是相关的。

其他群体也在换位思考方面表现出不同之处。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弗里思让人们预测女孩可能会去哪里寻找一颗被悄悄拿走的弹珠。旁观者知道弹珠的位置,但他们是否能无视这一点,站在女孩的角度去思考?眼球追踪软件显示,正常成年人寻找的地方和女孩寻找的地方一样,而亚斯伯格症候群患者这么做的可能性更低。他们似乎没有自发地预测他人的行为。“如果我们以前用来解释自闭症沟通障碍的深层机制,被(萨默斯及其同事)用来解释心理变态者的冷酷无情,这有点不妥,哪怕是基于一项不同的测试,”弗里思说,“毕竟,环境条件大为不同。”

但萨默斯说,这两项研究之间存在细微却重要的差异。弗里思的研究没有着眼于他人的视角是否影响你自己的视角,而这正是心理变态者的不同之处。他们能站在别人的视角去思考,但别人的视角不是自发地影响他们自己的视角。“这不是换位思考能力缺陷的典型模式,”她说。

这些新发现没有“解释”心理变态的原因,没有哪一项研究可以做到。如同大多数的精神病问题一样,心理变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作用于我们最复杂(可能也是我们了解最少)的器官——大脑。心理变态者可能缺乏无意识换位思考能力,但“令人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伦敦大学学院的埃希·维丁(Essi Viding)说,“是什么基因和成长环境使一个人变成那样?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研究)来解答这些问题,研究这些过程对人有多大的影响力。”

萨默斯说,有几个办法可以利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我们在考虑训练狱警如何跟心理变态的囚犯谈话,促使他们进行更加有意识地换位思考,”她说。监狱里发生冲突后,“狱警通常会说‘你做错事了’,或者问‘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的研究表明,心理变态者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除非你促使他们站在其他囚犯的角度去思考发生了什么,否则他们不会明白。”

翻译:于波

校对:其奇

编辑:漫倩

来源:The Atlantic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点击蓝字“了解更多”,获取更多「造就」精彩内容。

如果一个人具有这四种表现,那么他可能是潜在的心理变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只要一提起变态这个词语,人们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害怕和惊恐。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变态都是一种心理上面的疾病,

要是一个人是变态的,那么他就会对周围的人或者是这个社会造成一些威胁和伤害。

一、精神方面的变态最可怕

那么,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变态,其实指的是那些生物,他们在各地的发育过程当中发生了形态过程构造上面的变化。

当然了,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外部,也可以体现在我们的精神方面。

通过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可以知道,变态的数量其实并不少,

或许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生理上或者是精神上的变态。

对于变态,其实并不是只有那些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或者社会行为的人,

才能称得上是变态,要是有的人在言行方面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其实也是属于变态的一种。

我们的身边不可避免的总会有一些变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区分身边的人是不是一个变态呢?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具体的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变态。

二、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变态

在心理学的领域当中,有一个支流叫做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的专家认为,但凡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处于不正常的情况之下,那么都是属于变态的一种,其中,对自我极度的自恋就是一个常见的表现形式。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那些非常对自己感觉到自恋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那些对自我比较自恋的人,他们都会有一种巨婴的心理。

这也就是说在心理上面极度的不成熟,他们往往只会在乎自己的感受,

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是要围着自己来转,

一旦身边的人做出了一些不符合他们期待的行为,他们就会陷入消极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但我们和这种人交朋友,其实是感觉到非常劳累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需求。

这种人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一点都不会在乎他人是否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感受,所以要是遇上这样的人就不要和他们交朋友了。

还有一种是那些情绪波动非常大的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情绪,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情绪藏在心里面,不表达出来,

但是也有的人总是会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在外面。这种人其实非常的不成熟,甚至他们的性格会比较暴戾。

那些被别人随意指使和呼来喝去的人。

这一类人其实和上面的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通常以自己为中心,认为其他人就是给自己做陪衬的。

三、不要沦为别人的工具人

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对方是多么重要的朋友,我们也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而又特别的存在,

就算是自己的如今的生活非常地不堪,也要对未来有信心,不要妄自菲薄。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朋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可以为我们提供资源或者是情绪价值的人,

无论你们的交情有多深,又或者是说对方曾经给你多大的帮助,

你们的关系仅仅只停留在朋友的关系上面,你不是对方的附属。

尽管我们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利益和资源互相交换的过程,

我们需要在朋友的身上获得我们想要的资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是双方共同付出的,才会有彼此的互相交换资源。所以需要注意不要成为了对方的工具人。

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你们大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好友,

要是他们存在着以上所说的特征,那就需要注意了,对方可能并不值得你付出和深交。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如何辨别和远离心理变态等极端人士?

从生活角度来说,要辨别和远离心理变态等极端人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如果发现你身边的人经常有这样的行为,就要留意他的心理是否有异常表现。

1、认知歪曲以及偏执的想法。心理异常的群体,大部分认知上是有问题的,而且这种认知还不仅仅指不讲道理的层面,而是一个人长期存在的歪曲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和生活。

打个比方。

你和伴侣在进行交往,平时在生活中经常会受到对方的质疑,明明你在加班工作,跟他打电话说明情况,也通过视频、语音进行沟通了,回到家以后他还是会觉得你在撒谎,觉得你是在外面出轨了,认识新的对象要把他抛弃。

或者是无中生有捏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例如你跟他聊天,对他说“今天天气好热啊,想要脱了衣服去洗个澡”,然后他朝你生气,跟你讲“在家里怎么能脱衣服,还有大人呢,在异性面前脱衣服还有什么廉耻?”

这种认知歪曲、偏执且不具有合理性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疑似存在精神障碍的现象。

因为他这种已经脱离于现实了,许多认知的感受会由他主观来进行判断,明明你说的是脱衣服洗澡的事情,对方往往会臆想你要去做别的事情,夸大和存在妄想的念头。

要是个体经常在生活中存在这样的行为,三番两次在亲密关系中制造事端,心理大概率会有异常的可能。

2、情绪化较为严重,常有阴晴不定的感受。早上还跟你开开心心的,下午就要和你吵架,每天的日子过得如过山车一样。这样的状态,可能会存在双相情感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症状的过程。在某些画面里,他们是比较难以接触、无法靠近的群体。

有时候跟他们相处,周围的人都会觉得战战兢兢,深怕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动作,可能都会引起对方的愤怒和不满。

情绪的控制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正常的基础。要是个体情绪经常反复,三天两头就会有过激和不合理的情绪表现,这样的人尽量要保持一定距离。

此时此刻需要留意在他们身上会不会有什么极端的表现出现。

3、缺乏同理心,遇到事情只会从自己角度出发去认识问题。相比前面两条,缺乏同理心的行为比较难判断,但是这个也可以在现实中观察出来。在公交车上,会不会让座?或者说生活中遇到冲突时能够从别人角度考虑,适当做一些妥协和沟通的想法。

如果一个人能够表现出温文尔雅、做事情较为平稳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善良和同理心状态,这样的人是可以接触的。

相反,要是个体缺少同理心,做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指出他有问题,他还会公开报复、争吵,这种人就要小心警惕。

不说人有多大的障碍,但是至少心理层面是不健康的,以后要是进行亲密关系的相处,十有八九会闹矛盾,他们也无法跟任何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4、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功能。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观察他的朋友圈和生活质量,多问一下他工作、人际朋友相处时的状态。通常来讲,心理健康良好的人,人际关系都较为稳定,不管是亲戚、朋友、同事还是伴侣,都会有长期持久的状态。

要是你观察对象,他的工作一直稳定,人际关系也能保持五年、十年的过程,生活事业都很棒,大家对他的口碑也很好,那么这个人就可以交往了,大概率不会有太大问题。

假如人际关系一直不稳定,交往几个月就会破裂,不管和谁都无法长期来往,这种人心理大概率也是会存在问题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会有一定的边界感,发现不合适的人都不会频繁接触,即使接触一段时间,觉得不对劲就会马上离开。

人际关系的状态,很能考察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过程,这是比较好的辨别方法。

5、生活细节上的善良。心理健康的人会比较善良,体现在许多方面,会有包容、理解的心态,对于他人的遭遇也会客观中立,不会说存在非黑即白的情绪操作。遇到困难,也不会很极端的去看待问题,也会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丈夫加班回来晚了,一定很辛苦,家务活我来干吧,让他多休息一下;妻子怀孕不容易,带孩子也很累,我回来以后也得帮她一下,不能让她受苦受累。这种善良,会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也是装不出来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不善良,心理也会存在问题,大概率人格或者性格上也会比较偏执,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多,不排除自恋型人格障碍等现象发生。

心理科普丨五个不可思议的心理学测试,探查你的内心

了解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有时候我们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他人的指点甚至痛苦的经历才能看清自己,但有些小测验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五个有趣的小测验,快来试试吧!

一、测测近期女性对男性的态度

闭上眼睛,想象你在一片草地上,看到有一些蜜蜂,你想得到一些蜜蜂,你会怎么做?先想象,不要选择。

A:可以在长木棍上安装一个网,去抓蜜蜂。

B:可以在木板或纸上放点蜜,黏住蜜蜂。

C:不敢抓蜜蜂,害怕被蛰。

从中,可以看出对异性的态度:A过于主动,B过于粘人,C对男性有点恐惧。

二、测测你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急性子的人,做事风风火火,慢性子的人,做事则慢条斯理,你更偏向于哪种人呢?

可以做这样一个测试,拿出你的手机,打开计时功能,然后不要看计时器,心里去估计60秒钟的时间长度,当你觉得差不多有60秒的时候,再停下来去看计时器,如果计时器显示的时间还没到60s,那就是急性子,如果计时器 已经过去1分多钟了,那就是慢性子。

三、测测你是内向还是外向

准备一颗柠檬切成两半,然后把柠檬汁挤挤到杯子里,不要加任何的水喝下去。

喝下去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看你到底流出来多少口水。口水流得特别多的人算是内向的人,口水流得特别少的人算是外向的人。

如果用那种卷筒纸去测量的话,一个特别内向的人,口水沾湿的卷筒纸大概能有七八米长,而如果是一个外向的人,可能他的口水大概就只能沾湿大概七八十厘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生物学的流派解释,如果一个人比较内向的话,他对于外界的刺激会比较敏感,他的感受性会比较高,相应的他的反应性也会更强。这是有相应的生理基础的。

放到日常的环境当中,你也可以很容易观察到,内向的人到了某种环境当中之后,他手脚会出汗,他会很不自在,因为他的感受性很敏感,他会感受到环境当中很多的他认为的危险信号。

四、测测你是否具有防御心理

如果你观察到一个人在陌生的情境中、公开的情境中或者是与人交谈时,总是习惯于双手抱胸,类似于下面这个样子:

那么这个人的防御心很可能比较强,这个情境让他感觉到不安全,不自然,不愿意与人吐露心声。

五、测测你的竞争和冒险意识

有的人特别不喜欢竞争,比较佛系;而有的人特别喜欢竞争,喜欢和人分个高下。有的人平时表现不错关键时刻就拉胯;而有的人却能在压力下超水平发挥。你是哪一种呢?

伸直你的手,左右手都可以,然后看一下你的食指和无名指哪个更长?

如果无名指比食指更短,那么你就属于第一种人;

如果无名指比食指更长,那么你就属于第二种人。

你一定会觉得“这也太扯了吧!”

其实,很多证据显示,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或冒险,是由一种激素——睾酮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睾酮水平不够,在竞争时就很难进入兴奋状态。而一个人的基础睾酮水平可以反映在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对比上,睾酮水平相对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

因此,想要了解一个人适不适合参加竞争,可以去看看他食指和无名指的相对长度。

关注公众号【圣安米悦心理咨询】【米悦树洞】

每日干货、免费倾听、到店体验等着你!

如果有心理咨询需求,欢迎来找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