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为何康熙也获得这个称号?网友:专家在拍马屁
千古一帝,这个名词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两千多年来已经被世人所公认。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外,还有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等。
这些帝王,往往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出色的建树。然而,笔者发现近些年来,有人给康熙戴上了“千古一帝”的头衔,这着实让人震惊。如果康熙能获得这个尊崇无比的头衔,那么拥有这个头衔的皇帝数不胜数。至于把“千古一帝”这个头衔给康熙,有两个代表事件。
一是、在广受好评的《康熙王朝》电视剧结尾处,对康熙有这样一句评价,“后人称之千古一帝!”二是、明清史专家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上说,“千年一帝,首推康熙。”阎崇年进一步解释自己的看法,“康熙帝之所以成为千年一帝,比较重视民心,尤其重视士心,争取名士之心,是一历史经验。”
在很多网友看来,将康熙称为“千古一帝”,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以及拍马屁。笔者认为康熙是一个比较平庸的人物,只能说他的运气比较好。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大乱之后往往就是大治,只要皇帝稍微有点脑子,社会经济往往都能得以恢复,毕竟战乱距离他们太近了,教训也无比深刻。
在康熙做皇帝的61年中,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扳倒鳌拜和平定“三藩之乱”,尤其是是“三藩之乱”这件事,被崇拜康熙的人经常拿来称赞。如果大家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康熙进行撤藩的时机并不成熟,他完全可以等几年再撤藩,到时吴三桂早已年迈奄奄一息。
果不其然,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让清朝元气大伤。由于吴三桂过于强悍,到了战争后期,康熙深感无力感,为此他把怒气都撒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清史稿》是清朝官方史书,里面就记载了清军在四川的暴行,“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疮痍。自荡平后,休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四川向来有着“天府之国”之称,老百姓在三藩之乱时遭到屠杀,结果幸存人口只有1.8万人。试想,如果不是康熙同意,清军有胆量如此屠杀无辜老百姓。因此,很多人认为康熙实则残暴无比。
无独有偶,康熙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恐怖政策。读书人的文学作品中任何影射、暗示,以及牵强附会的文字,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比如《明史》案、《南山集》案等等,都是有名的文字狱,无数人因此被诛杀。
参考资料:《康熙王朝》、《清史稿》、《三藩之乱》
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是什么关系?为何说他们关系极为复杂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可以说是个很开放的朝代,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更体现在婚姻上,就连皇室的婚姻关系也极为混乱。原本,唐太宗李世民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关系本也谈不上复杂,两人乃是曾祖父与曾孙的关系,两人关系之所以复杂,可以说完全是因武则天造成的。
如上图所示,唐高宗李治乃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睿宗李旦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子,而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曾祖父,李隆基是李世民的曾孙。然而,由于由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有悖伦理的婚姻,结果导致原本并不复杂的关系,开始变得极为复杂。
要理清这个事件,还得从武则天入宫说起。
武则天也算是出身名门,其父武士彟因曾资助唐高祖李渊起兵,得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后又随李世民平定长安,因而在唐朝立国后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因在荆州为官,因而携家眷长期居于荆州。
武士彟最终于贞观九年(635年)去世,武则天作为其次女,这一年才十二岁。其父去世后,因其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人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武则天不得不跟母亲从荆州搬至长安居住。
唐太宗李世民与武则天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不过,入宫后的武则天并未获得太宗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也始终没有提高,且基本没有受到宠幸。
唐太宗晚年,在其重病卧床期间,太子李治时常入宫探望,因而得以与武则天接触,结果唐太宗的病情没有好转,太子李治倒是和武则天眉来眼去间生出了一丝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按照惯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太宗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但其与唐高宗李治之间却一直藕断丝连。
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入感业寺进香时,再度与武则天相遇,结果两人感情重燃,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而这一切皆被无子失宠的王皇后看在了眼里,为了打击与自己争宠的萧淑妃,王皇后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这自然正中李治下怀。
次年五月,李治服丧期满之后,便将武则天接入了宫中,而武则天在入宫后不久,便生下儿子李弘(可见武则天入宫前便已经怀有了身孕)。令王皇后没有想到的是,武则天入宫之后虽然迅速打败了萧淑妃,但本就失宠的自己更是只能靠边站。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
永徽六年(655年),历经长期的博弈,”废王立武“事件爆发,武则天于该年十一月取代王皇后,成为大唐皇后。此事之后,不仅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下场极为凄惨,关陇集团势力也大受打击,这为此后武则天的干政提供了一定基础。
唐太宗年间,武则天入宫长达十二年,却始终未能诞下一子,而二度入宫的武则天,却与唐高宗李治接连诞下了四子二女,其中两人的幼子,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父、唐睿宗李旦。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
因此,如果从唐高宗李治这里论起来,唐高宗李治为李世民之子,唐睿宗李旦则是唐高宗李治之子,而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刚睿宗李旦之子,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曾祖父。
如果从武则天这里算,由于唐睿宗李旦是武则天之子,因此武则天应该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祖母,而唐太宗李世民又是武则天的前夫,如此一来唐太宗李世民又成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祖父辈,至于怎么称呼就不知道了,总不能叫前祖父吧。
李隆基之母被武则天处死
与此同时,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窦德妃,在长寿二年(693年)时,因户婢团儿诬告其与皇嗣妃刘氏同谋,施行法术咒诅武则天,结果导致两人在正月初二在嘉豫殿朝见武则天之后就被秘密处死,就连窦德妃的家人也遭到牵连。
如果从这里算的话,武则天又成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杀母仇人,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岂不又成了李隆基杀母仇人的前夫?或者说杀母仇人的公公?
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是出自武川镇的皇帝?541年7月21日杨坚出生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出自武川的皇帝?541年7月21日:隋文帝杨坚出生。
并不是如此。
著名的武川镇,是北魏六镇之一。
在南北朝期间,中国分为南朝和北朝。
在很长一段时间,北朝的主要敌人并不是南朝,而是北方强大游牧民族,柔然、高车、匈奴等。
以柔然为例,对北魏的威胁非常大: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得知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领6万骑兵攻入北魏云中(今和林格尔西北),杀掠吏民,攻陷故都盛乐。柔然军力强大,竟然将赶来迎战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所部团团包围。
这些民族凶悍善战,北朝统治者为了对付这些敌人,只得在北方大量驻军。
北魏沿着长城一线,共设置了大量的战略军事防御单位,最有名的是六个地方,就是北魏六镇了。
它们分别是是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沃野镇(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旗)、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县)。
六镇主要是在内蒙古和河北,采用攻势防御战略抵抗柔然,不让敌人攻入长城内。
北魏自己就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游牧民族出生,只是很大程度已经汉化。
北魏六镇虽不是唐朝的节度使,却也相差不大。这是一个独特的半游牧半农耕的军事组织,同时掌握着地方军事和行政,就是土皇帝。
六镇的统治阶层是世袭军人,基本都是鲜卑的中低级贵族、其他少数民族的部落酋长、汉族豪强子弟等等。
这些军人的战斗力比较强,终生都是进行军事训练,是类似于古代斯巴达城邦那种职业军人。
六镇每时每刻都在打仗和备战,是用命混饭吃的。作为回报,北魏政府给他们很多特权。
六镇的职业军人拥有世袭的仕宦(升迁做官)、复除(免除赋役)等特权,在北魏的社会地位较高。
六镇的经济则比较薄弱,主要依靠控制的大量依附人口(类似于农奴)为生,必须同时依赖中央政府拨款。
六镇是中国全境内,赫赫有名的重要军事集团,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六镇虽然后来废除,但军事集团和分支任务,从南北朝一直持续到隋唐时代。
而南北朝的北朝,又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武将篡权。
在北魏后期,六镇对现有的待遇不满,出现大面积叛乱。
借助镇压叛乱的机会,高欢和武川镇出身的宇文泰分别控制国家一部分,最终将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
宇文泰主要割据关陇地区,他的儿子则建立了北周。
由于宇文家族来自于六镇的武川镇,导致整个北周皇帝(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阐)都是武川的后裔。
那么,北周就有8个皇帝是武川人。
北周虽然只有24年历史,对中国却有着一定的影响。北周后来吞并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大权,建立赫赫有名的隋朝,接着南征统一全国,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时期。
很多人认为杨坚也是武川镇的人,这是错误的。
根据《隋书》,隋文帝杨坚出身弘农杨氏,为杨震后代陕西省华阴人。
还有人认为唐朝皇帝先祖李虎是武川镇人,其实他是甘肃省天水市人。
以往有历史学家强行将他们算作武川镇人,只是为了凑人数而已,是一种曲解历史。
在北魏时期,六镇叛乱失败后遭到毁灭性打击。由北魏六镇演变的所谓关陇集团,也只维持到隋代初期而已。隋炀帝时代,他将军事中心从北方南移到中原,关陇集团名存实亡。
到了唐代,关陇集团就彻底消亡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