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寿则辱,人生晚年,愿你多寿却没有这几种“辱”
人生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太多的时候我们不过是“苦中作乐”,甚至是痛苦多于快乐的。
杨绛先生曾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安顿的居住。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曾经圣人尧在华地巡视。守护华地的封疆大吏对尧说:圣人啊!我祝愿您:多男子,多富有,多长寿!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诸,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这就是《庄子·外篇》“寿则多辱”的典故:儿子多了,不但负担多了,顾虑惧怕的事情也就多了;财富多了,表面风光,乌七八糟的事情也就多了;寿命多了,有时候并不是福气,带给自己更多的是屈辱。
尽管这是一个追求长寿的时代,但是多寿则辱,人生晚年,愿你多寿却无“辱”。
01
“老”辱。
南环瑾先生曾说:人生所有的不如意,就是苦难,就是屈辱。
每个人都会无奈地老去,年轻时这个蹦蹦跳跳的身体,曾经充满了生机活力,想干什么,想吃什么,想到哪里去,都可以随心所欲,世界这么大,我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到我们老了,变得两眼昏花,腿脚不便,甚至头脑糊涂,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走在高楼林立的大街上,手足无措,人生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生活变得非常不方便,这就是“衰老”带给我们的“辱”。
佛说: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苦、空、无我”,人生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就像我们的生命和青春,一切都像昨夜的梦,就像花儿开过又枯萎。
这世间最无常的就是时间,岁月是把杀猪刀,一个人从天真烂漫的孩童,到成为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再到激情四射的青涩青春,经历了人事,一晃就到了中年,而后背负着家庭和责任,历经沧桑,风霜满面,然后很快就要面对自己的老年。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命是把握不住的,年轻时无论你多帅,你多美,到了人生的晚年,都要变成老头老太太,都会成为年轻人眼中的“老东西”,甚至是“废物”,这就是生命的衰老带给我们的变化和屈辱。
当生命老去,到了人生的晚年,我们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会消耗殆尽,希望你老了的时候,还能够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灵便,最好能够青春永驻,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02
“病”辱。
人生晚年,伴随着衰老的一定是疾病,能够无病无灾过一生,甚至无疾而终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报有福气的人生。
诗圣杜甫有诗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晚年最怕又老又病又孤独,一旦生病,人生也就失去了乐趣,整日面对着身体上的病疼,艰难度日,这个身体成了人生的累赘,起居坐卧,无有宁日,对于生活的一切都无能为力,都需要麻烦别人,这就是“病”辱。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壮汉如果生病了,慢慢调理也许就会好起来,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上的顽疾,犹如附骨之疽,让生命失去了快乐也没有了活着的质量,“生不如死”的滋味何尝不是许多老年人的屈辱。
这个时代,许多老人都是“带病生存”,靠医药维持生命,需要儿女在家庭医院之间奔波,既拖累了自己也苦了儿女,这样的“病”辱,就是双重的,不值得的。
哲学家康德说过:“年老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人生晚年,能够无病无灾,才会有活着一天的高兴快乐,才会有晚年的幸福。
03
“穷”辱。
人生最怕老来贫,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病交加”,又贫又病,才是人生的双重打击,才是老年人的最难以接受的“耻辱。”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年轻时的贫穷困苦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年轻有资本,人生有无限可能,人生晚年,穷途末路,身无分文,就无能为力了,只能眼巴巴被别人瞧不起,接受屈辱。
久病床前无孝子,只因没有皇位与金钱;人生晚年,你过得太穷,不但别人瞧不起,甚至儿女也会拿你不当人,因为你不能为别人带来什么,还要拖累别人,受辱也只好“忍气吞声。”
孔子:《论语·宪问》曰:老而不死是为贼,一个人老了,既无道德又无善行,既不能创造价值,还要靠别人穿衣吃饭,靠别人养活,不是盗贼又是什么?
人生晚年,愿你手中有自己的钱,最好是富翁富婆,才会活得有自己的尊严,否则如果只能接受“嗟来之食”,也就只能接受自己的耻辱。
04
“不如意”辱。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不二三;人生晚年,因为一切都变得无能为力,甚至一切都做不了自己的主,事事变得不如自己的意,这就是“不如意”的辱。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生的晚年,最怕生活的意外和不可测的明天,有许多老人面对儿女生活的变故,婚姻的解体,家庭的离散,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出不上力帮不上忙,甚至无法开口过问,只能长吁短叹,闷闷不乐,活得很不如意。
人生晚年,有许多事只能独自叹息,已经相爱不敢爱,想说不能说,只能“欲说还休”,比如说感情问题,有许多老人也还想为自己找个伴,但是到了儿女那里就会变成“不正经”,已经没有了自己做主的权利。
人生晚年,有许多事只能将就,特别是和儿女之间,有许多事只能装聋作哑,忍气吞声,儿女即使不孝,也不能和外人道,心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这就是屈辱,谁让我们老得只能依靠别人生活呢?
人生晚年,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没有生活的不如意,愿你能够健康长寿,无病无灾过一生,愿你能够富有不贫穷,活得有尊严有底气!
从容地老去,也是一种福气
魏晋时期的陆机,曾作《百年歌》,以人生十年为一段,60岁前,一路平步青云,都以“清酒将炙奈乐何”作结,等到了70岁,则“临乐对酒转无欢。揽形修发独长叹。”,暮年的凄怆跃然纸上。
“涛山阻绝秦帝船,汉宫彻夜捧金盘”,秦皇汉武对长生的追求终究空梦一场。
老,乃是佛教的八苦之一,也是多数人不愿面对的事物,“不可爱”、“不光泽”、“不可念”、“不称意”。
谁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但多数人在年轻时,都是不以为意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暮年悄然而至,关于青春岁月的一切都从手中失落时,才哀叹着大好年华就这样过去,满是不甘地看着镜中的白发。
从容地老去,不失尊严,不带遗憾,已是一份大幸运。
有些人,即使老去,也可以做到气度不失,就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要做到从容老去,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别仗着年轻,就不吝惜身体,不然,等老去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疾病就会敲门拜访了。当你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时候,也就谈不上什么尊严了。
《庄子》曾言“寿则多辱”,也是这个道理,活得长未必就幸福,假使老病缠身,整日连床榻都离不开,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呢?
其次,别把想要做的事情一直延后,太多人在年轻时看不清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大把的岁月被挥霍掉,等白了头,又悔之晚矣。
有些事情,错过了,就再难找寻,时移世易,过去很常见的事物,可能不知不觉就“在人的洪流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做到这两点,暮年的到来就不足为惧了。
平稳地迈入老年,其实本就是一件幸事,“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都说不准,有机会活到含饴弄孙啊的年纪,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面对终将到来的暮年,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失朝气,坦然看待眼睑的皱纹、鬓间的白发,以从容之姿,迎来人生的终曲,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
英敢果决如李世民,到了晚年,却也像大多数帝王一样,寻求起长生的妙药,终因“金丹”而死。
平静地看待老去及终将到来的死亡,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我们都将不复年轻,与其活在来日无多的惶恐之中,不妨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