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乙水氹(乙水)

乙水氹(乙水)

航天员每人每天消耗4.4L水,3名航天员执勤180天,水从哪来的?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喝再生水多少有些膈应”,还表示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开玩笑地说:上面有我们好多再生水,给你们留下了,你们好好品一品。

多说一句,航天员所说的再生水,其实就是尿液,汗液等,经过层层过滤之后,最终变成的饮用水。

其实,再生水虽然听起来让人有些膈应,但再生水可是航天员能够在空间站长期停留的根本,如果没有再生水,我国空间站将花费更高的代价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那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国空间站

我国空间站位于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这里空气稀薄,几乎呈真空状态,没有氧气,没有淡水,处于微重力、高辐射环境。

如此恶劣的环境,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人类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度,可以修建一座飞船或者空间站来抵挡高辐射环境,再将货物和人类送往空间站。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地球是有引力的,想要克服地球引力到达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至少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每秒。

神舟十三号飞船重约8吨,天舟货运飞船重达13.5吨,想要将如此重的飞船达到7.9千米每秒的速度,需要一定功率的火箭助推。

目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天舟货运飞船使用的火箭是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

火箭发射成本非常高,以我国长征三号乙火箭为例,载荷12吨,单次发射价格7000万美元,每公斤载荷的发射费用达到了5833美元。

不同的火箭发射成本不同,从成本上来看,将重约500克的水送入空间站的成本在9100美元到27000美元之间。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但是人体对水的利用效率非常低,我们所喝的水,绝大多数都会通过尿液,汗液,呼吸,粪便等方式被排出体外,以至于人类对淡水需求量大,每名航天员每天需要4.4升水,而航天员在空间站常态化驻留时间是180天,如果3名航天员所需要的水,全部从地面上运输,这将会是一笔天文数字。

国际空间站曾经算过一笔账,一名航天员平均每天要用4.4升水,如果全部从地球上运输,至少需要48400美元。

更加重要的是,人类在空间站使用后的废水,无法排到空间站外部,只能留在空间站里面,如果这些废水无法处理,空间站上的废水将会越来越多,难以处理。

一边是无法处理的废水,一边是人们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高,很明显的是,如果能够将废水净化成淡水,不仅节约了一大笔发射费用,还能有效解决空间站废水问题。

再生水

据研究发现,每个人每天会排尿1.6公斤,汗液1.7公斤,大便中也有微量的水分,这些水分都不会浪费,而是会被“榨干”。

我国空间站有一个尿处理子系统,该系统能够从6升尿液中,提取出5升蒸馏水,而5升蒸馏水的发射成本,高达5万美元(以每公斤1万美元发射成本计算)。

可以说,有了尿处理子系统之后,我国将会大大节约发射成本,只不过这些水就是“再生水”,听起来是用尿液,汗液回收重新利用的“再生水”,可能你和我一样,或多或少都有些介意,那再生水可靠吗?

事实上,我国空间站的尿液处理系统,会先采取蒸汽压缩技术,将尿液进行旋转蒸馏,蒸馏后的水蒸气冷凝后形成蒸馏水。

蒸馏水并不是全部,接下来还会对蒸馏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要求处理后的水,水质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航天员饮用水卫生标准》。而我国空间站净化后的再生水,水质已经超过了这两个标准。净化完成后的水,会被用于饮用,制氧,清洁等功能。

叶光富表示,早期喝再生水心理多少有些膈应,但是后面就好了,这些水都是通过层层过滤把关,最终检测合格的水。而且这些水都是达到饮用水标准,甚至是远远优于饮用水标准。

如果未来这项技术能够在缺水地区推广开,或许我们在地面上也能喝到航天员同款再生水了,如果真的有再生水,你会喝吗?

#航天员##空间站##叶光富##科普##科学#

湖湘自然历丨清凉一夏㉔瀑布冲下来形成的凼,是读「hán」吗?

湖湘自然历丨清凉一夏㉔瀑布冲下来形成的凼,是读[hán]吗?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处暑第2天

初次看到“凼”字,因形似“函”,不少人会以为它读[hán]。

在永州,一提到“凼”,不少人会想到皂水凼瀑布。“凼”,意如其形,是指水坑,读[dàng]。

作为永州的知名景点,皂水凼瀑布在湘南边陲东安县西北部。其所在的黄金洞森林公园,青山绵延,碧水不绝。从金江水库出发溯源而上,沿皂水溪走,可到牛头寨。这里绝壁耸立,在溪左的一面峭壁岩石上,凹进去一条细细的石槽,形若中药店里的碾槽,恰如天工有意凿刻而成。

站在这峡谷合围之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其下的地层,亦有几亿年的历史,被称为是研究古地层的书页。峡谷僻静,但鸟叫虫鸣聒噪,还有不知从哪里来传来的震天流水冲击声,在峡谷中一遍一遍地回响。

循声而上,行走200余米路程,一条白练从天而降,挂在葱绿幽暗的峡谷峭壁上,如同仙女的长袖飘飞,轻盈、灵动、飘逸。走近了,抬头看,万千细雨飞花扑面而来,笔直的峭壁顿立眼前,震天巨响回荡耳边,人不免产生眩晕感。定睛细看,瀑布的上面如同青龙吐珠,中间像是流金撒玉,下面则是水烟飘逸。如果运气好,阳光投入这深谷之中,一道道彩虹腾空架起,给你不一样的浪漫与惊喜。

低头看,亦有惊喜。百米高的瀑布,在地下冲出一个数米深的天然水凼。不知多少年的洗刷,瀑布水流把水凼洗得一层不染,水碧透如玉、清澈见底,底下干净圆润的石头清晰可见。赤脚站在水中,洗去了尘浊,却染了一身凉意。

【小名片】

东安皂水凼瀑布,位于东安县西北部的黄金洞森林公园内,是黄金洞森林公园的标志性景点。瀑布由两级组成,位于下方的一级瀑布,落差达70米,宽3至5米,坡度在80度以上。往上攀登百米左右,即来到皂水凼二级瀑布。此瀑布与一级瀑布大体相似,落差约60米,上部最窄处2至3米,下部最宽处达10米以上,坡度在70度以上,由于流水的作用,岩壁被冲刷得光滑如镜。

文/胡盼盼 图/黄金洞森林公园 设计袁向群/ 智库/魏万里 综合协调/张慧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一审:周月桂;二审:李伟锋;三审:金中基)

桂林八个地名用字标准化处理浅谈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的地名进行审音定字,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简称二普)标准化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次二普工作中,笔者发现桂林申报了几个地名用字。这几个地名用字有的确需进行正形、正音、正义,而有的则因当地群众不明其音、形、义的演变过程而被误认为是地名中的 “异类 ”。因此,弄清这几个地名用字的音、形、义及其演变的过程,对其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法应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想就此谈些管见。

此字在雁山区读音为tɔg33(平声),意为山间盆地,折合为普通话读dǎn。《玉篇》:“嵅,古暗切。桂林八个地名用字标准化处理浅谈陈日芳又音缄,音咸,岚嵅,山名。”《汉语大字典》:“嵅,hán,见岚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嵅dǎnɡ,用于地名:~村(在广西)。另见510页hán。”据覃远雄老师《说“嵅”》一文考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说的“嵅村”在广西东北部灵川县大圩镇。这个嵅村原称“陂村”,“陂”实际是“挡陂”,指一堵挡住洪水冲击的砖石墙。该村因村旁河流水势斜冲着村口而来,村里人为求吉利便砌了一堵砖石墙挡住河水的煞气,故得名陂。后来四清工作组将其改为“嵅村”,去掉了“陂”字,“”改作“嵅”。由此可见,“嵅”普通话书面语的音义跟当地的音义完全不合。“嵅”实际是当地百姓借用汉字来描述四周高(山脉或其他山地隆起地带)、中间低(平原和丘陵)的盆状地形。它与河池、百色一带表示山间平地的地名用字“㟖”的构型相似,用“山”作为义符来揭示地名所包含的地理环境信息,用“咸”作为声符提示读音。因桂林一带为喀斯特地貌,山多平地少,群众常常在山中的一小块平地上建房,这种典型的居住环境和地貌特征被当地群众用“嵅”这个符号记录了下来,并保存在地名当中。“嵅”作为地名用字在桂林一带使用广泛,现象山区、临桂区、阳朔县、灵川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荔浦县等均有“嵅”字地名。“嵅”在有的地方写作“胆”,反映在地名上有平乐县牛练胆、冬瓜胆、牛胆、栽培胆、麻地胆、岸山胆,荔浦县有寺村胆、门牌胆。《说文解字》:“胆,都敢切。连肝之府。”音合义不合。其他现代辞书也未见“胆”有表示“山间盆地”之意的。“胆”“嵅”在地名中同音同义,用哪个更合理?笔者认为用“嵅”更合理。理由有四:首先,“胆”只是单纯译音并无实际含义,简单的以常用字替代生僻字,势必不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胆”字形上不如“嵅”形象生动,未能让人直观读取“dǎn”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特征。再次,“嵅”作为地名用字分布的区域比“胆”要广。第四,“胆”的使用时间不如“嵅”长。“嵅”至少在清乾隆年间已使用,《四库全书•广西通志•桂林府》载有:“犀牛井在县西十里犀牛嵅山下有岩古传内有犀牛天将······青岩嵅上下有塘颇深,秋冬不涸,名为青潭流出。白藤嵅转至烂桥堡漫散秦村白竹堡老虎冲等”。而“胆”则是20世纪80年代替代“嵅”开始使用。相较而言,“嵅”作为地名用字在桂林一带使用的时间较长。

此字在灵川县读为ling33(平声),意为山间的小水流,折合普通话读音为līng。这是一个会意字,“氵”为水,“岺”为山,组合在一起便为山中有水。这是当地人根据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利用汉字部件自造的一个字,普通话书面语中没有该字,常用的输入法也没有该字,因此,日常生活中“”也被写作“岺”“澪”或“涔”。《集韵》:“岺,同岭。”“岺”是“岭”的异写,指山岭,与水没有任何的关系,若使用该字代替“”,易混淆词义,让人误以为该地名指的是山岭。《汉语大词典》:“澪líng,同泠。滴落”《广韵》:“泠,郎丁切,清凉,水也。又水名,出丹阳。又姓。”可见,澪与水有关,但与山无关,且音也不合。“涔”是的形近字。《广韵》:“涔,锄针切。”音不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涔,积水;雨水多。”义也不合。地名的特定含义是它的灵魂,虽然“岺”“澪”“涔”是正体字,但是它们任何一个替换“”,都使该地名产生歧义甚至改变地名的原有含义。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像“”这样极具区域特色的地名用字,我们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找相近的简单的汉字来替代,而是努力使它们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争取一个被广泛接纳的地位,因此,建议将其收录至现代辞书或者计算机字库中。

此字在资源县当地读音为bao53(阴平),意为山体突出的部分,常与“山”连用。如黄泥凸村,因建村在黄土山凸上而得名。该地名用字在灌阳、兴安、全州等县亦存在。然而,同样的读音和含义,资源另外一个村子却用“包”字,如田包头村,因建村在劈有田地的山包上而得名。类似的用法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兴安县等县亦存在。换言之,表示“山体突出的部分”这一含义,资源县用“凸”和“包”两个汉字来记录,常说山凸或山包。笔者查历代字书、韵书均未见凸、包有表示“山体突出的部分”含义的。实际上,“凸”是群众自造的一个象形字,用来描摹山体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而“包”则是一个假借字,借用汉字“包”的音来记录当地的义。纵观全国,这两个字共存在地名中的现象不独桂林一带有,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云南等省亦有,如陕西省镇坪县松树包、镇安县兰家凸,浙江省安吉县青山包、庆元县馒头凸。尽管历代字书、韵书未收入方言字“凸”“包”的含义,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已把方言词“山包”收入,意为小山。既然现存汉语辞书已收录有相应的词义,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再另外收入“凸”字增加汉字认读的负担。因此,当地可以考虑用“包”字代替“凸”字。

此字在资源县读音为t∫an45(去声),折合为普通话读zhàn,意为水从高处流经岩石形成的坎窝。《说文解字》:“堑,坑也。”《汉语大词典》:“堑坎,深坑”。由此可知,资源县地名用字“堑”的含义与普通话书面语“堑”字含义相合。“堑”中古的音韵地位为:咸摄清母盐韵开口三等去声字。咸摄开口三等字如渐、粘、沾、占、瞻、陕等在资源县读an;清母三等字如签、秋、侵等在资源县读t∫h。由此可知,资源县咸摄清母开口三等字与普通话有着规则的对应关系,依据这个规则,我们可以推出“堑”声母读t∫h,但在资源它却读t∫,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堑”资源读t∫是受了谐声偏旁“斩”的影响。由于同谐声偏旁的字一般都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生僻字时往往会向偏旁字或同一谐声偏旁中最常见的字靠拢,读成这个常用字的音。“堑”的声母成为清母字中的例外正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县“堑”的音与普通话有普遍的对应关系。资源县今清母字读“t∫”是古音留存的表现。换而言之,资源县“堑”与普通话的“堑”只是古今音的区别,不存在与普通话不相合的情况。既然“堑”的音义与普通话有明确对应关系,使用普通话并不改变地名的含义,笔者认为可以直接标注普通话的音,不需再做审音定字。

此字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读音为ʨia53(上声),意指水流流到河流中的沙洲处要分叉,折合普通话读音为jiǎ。由于普通话书面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字,所以当地百姓用汉字部件自造了一个形声字,用“土”来表义,指与土有关的地理实体;用“叚”来表声旁,类如假、葭、徦、瘕、嘏、婽等。这个字反映了当地的地理风貌,笔者建议保留。

此字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读音为tuei33(阴平),折合普通话读音为duī,意思是:堆积起来的很多土。《广韵》:“垚,五聊切。土高貌。”《广韵》:“堆,都回切。聚土也。”由上可知,恭城所用的“垚”字,无论音还是义都跟普通话的“垚yáo”不同而跟普通话的“堆duī”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造字的方法。普通话的“堆”是形声字,而恭城的“垚”是会意字。既然普通话有音义都相应的“堆”,建议当地取消“垚”,使用“堆”。与恭城同音同义的地貌特征,荔浦县使用“堆”字,如龙珠堆、双堆岭。

此字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读音为wa24(去声),意为水坑,折合为普通话读音为wà。“氹”是个会意字,“乙”表示凹处,整字合起来表示“有水的洼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氹dànɡ,同凼(多用于地名):~仔岛(在澳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凼dànɡ〈方〉水坑。”“氹、凼”在普通话中读音为dàng,跟本地的音译完全不符。为了对上当地的音译,恭城有的地方选用了音近的“洼”,如恭城龙头洼。《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洼wā,低洼、低洼的地方。”洼在普通话是平声,恭城当地是去声,音不合;义也有差别。因此,笔者建议保留“氹”的字形,在现代辞书中增加注音。

此字在恭城读音为ɣ21(阳平),折合普通话读为é,意思是山坳。此字未见辞书收录,计算机字库也没有。既是个形声字,也是个会意字。说它是形声字,是因为其用“山”表义,指与山有关的事物;用“厄”表音,厄在中古是个入声字,入声字在西南官话的演变跟普通话不同,一律归入阳平,因此“厄”在恭城官话读阳平是符合其语音发展规律的。说它是会意字,是因为此字可以理解为“山”“厄套在牲口颈背上的曲木”会意,表示山坳形象套在牲口颈背上的曲木。“厄”的本义指困厄,遭遇困境,除了这个义项,也有“套在牲口颈背上的曲木”之意,如《诗经•大雅•韩奕》:“鞹鞃浅幭,鞗革金厄”,此处的“金厄”便指以金为饰的车轭。应该说,这个字还是很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的地形特征,山坳一般为“U”形,与套在牲口颈背上的曲木相似。这种地形特征在恭城及广西其他地方又被记作“厄”或“轭”,如恭城车头厄、临桂步厄、龙胜羊厄、资源大厄底、昭平岭厄、浦北竹枝厄、灵山麓轭田等。既然有正体字“厄”“轭”,那是否有必要收录“”?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首先,“厄”“轭”普通话读为去声的è,音义都跟当地不合。其次,“”的义项单一,不会产生歧义,“厄”“轭”除了“套在牲口颈背上的曲木”这个义项外,还有困苦、灾难、束缚其他义项。第三,“”作为地名用字的指位性比“厄”“轭”都强。因此,笔者建议保留字。

来源:《中国地名研究》2018年 第01期

作者:陈日芳

选稿:甄艺涵

编辑:邹怡思

校对:徐省之

责编:张纯瑜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中草药薅田藨

薅田藨

拼音Hāo Tián Pāo

别名藨(《尔雅》),蛇泡竻、黑龙骨(《生草药性备要》),三月泡(《辰溪县志》),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植物名实图考》),薅秧泡(《分类草药性》),牙鹰竻(《广州植物志》),倒生根、毛叶仙桥(《贵州民间方药集》),虎波草、布田菠草、播田花(《福建民间草药》),乳痈泡、鹰爪竻,种田蒲(《广西中兽医药植》),天青地白草(《江苏植药志》),细蛇凼、小还魂(《南宁市药物志》),五月藨刺、龙船藨、红花脬竻(《江西民间草药》),栽秧泡(《重庆草药》),蛇泡果(《中华内科杂志》8(4):359,1960

出处《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全草。7~8月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

原形态茅莓(《本草拾遗》)

落叶小灌木,高约1米。枝呈拱形弯曲,具短柔毛和倒生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通常3枚,有时5枚,顶生小叶菱状卵形至阔倒卵形,侧生小叶常为宽倒卵圆形,较小,具浅裂,先端钝,基部阔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短绒毛;托叶针状。花数朵成伞房花序或短总状花序;萼片5,绿色,具绒毛;花瓣5,直立,阔倒卵形,较花萼长,粉红色或紫色:雄蕊多数;雌蕊多数,花柱宿存。聚合果球形,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向阳的山坡或山沟的两侧以及山路旁。分布几遍全国。产江苏、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性状干燥花枝长约30厘米,叶片多少脱落,枝的表面红棕色或枯黄色,散生有短刺;质地坚实,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叶片表面黄绿色,背面灰白色,具柔毛,常破碎不全,大多皱缩卷曲;花穗多数枯萎,花瓣多萎落不存。气微弱,味微苦而涩。以干燥、叶片多、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甘酸,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酸。\"

②《本草求原》:\"酸涩,平。\"

③《岭南采药录》:\"味苦,微寒。\"

④《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治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除螆疥,杀虫,出汗斑,洗疳痔;浸酒治瘰疬;十蒸九晒治吐血,止牙痛。\"

②《本草求原》:\"薳:止刀伤血。\"

③《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止痛,化痰。治跌打,咳嗽,产后瘀痛,赤痢,热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创伤出血:薅田藨叶晒燥,研细末,敷伤口,洁布条扎护。(《江西民间草药》)

②治瘰疬:蛇泡竻叶捣烂敷。(《岭南采药录》)

③治汗斑及白泡疮:蛇泡竻茎叶,烧灰,和茶油涂。(《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薅田藨

拼音Hāo Tián Pāo

英文名Japanese Raspberry

别名藨、蛇泡竻、黑龙骨、三月泡、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薅秧泡、牙鹰竻、倒生根、毛叶仙桥、虎波草、布田菠草、播田花、乳痈泡、鹰爪竻、种田蒲、天青地白草、细蛇(乙水)、小还魂、五月藨刺、龙船藨、红花脬竻、两头粘、五月红、陈刺波、草杨梅、仙人搭桥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策科植物茅莓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parvifolius L.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

原形态茅莓 小灌木,高约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有时5,先端小叶菱状圆形到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小,宽倒卵形至楔状圆形,长2-5cm,宽1.5-5cm,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叶柄长5-12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与叶轴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条形。伞房花序有花3-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花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6-9mm;雄蕊花丝白色,稍短于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热,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于冬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在老树的株丛旁边挖取带有侧根的枝条,分成单株,剪去顶端部分枝条,用黄泥浆水浆根,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定植,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及压实,淋透水。

田间管理 栽后1-2年,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粪水1次。

性状本品长短不一,枝和叶柄具小钩刺,枝表面红棕色或枯黄色;质坚,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髓。叶多皱缩破碎,上面黄绿色,下面灰白色,被柔毛。枝上部往往附枯萎的花序,花瓣多已掉落,萼片黄绿色,外卷,两面被长柔毛。气微弱,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果实含赤霉素A32(gibberellin A32)及其他赤霉素。此外,该植物还含有: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维生素(vitamin)C,L-去氢抗坏血酸(L-dehydroascorbic acid)鞣质(tannin),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和a-生育酚(a-tocopherol)。

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茅莓水提醇沉法所得提取物(以下简称水提取物)10g/kg,20g/kg,40g/kg分别给小鼠灌胃,连续3d,可使出血时间缩短25%-37%,凝血时间也明显缩短,有加速止血的作用。

2.抗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试验表明,水提取物2g/kg灌胃,连续3d,可使其血栓形成明显抑制,并明显缩短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提示茅莓能提高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

3.抗心肌缺血 茅莓水提物6g(生药)/kg给大鼠灌胃,连续3d,最后1次给药后1h处死动物,摘取心脏,作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结果表明茅莓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按上法给药也可明显对抗由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此外,小鼠常压和低压缺氧耐力试验表明,茅莓水提物灌胃可使动物耐缺氧能力明显增强。

4.毒性 以茅莓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剂量达80g/kg,除稍有厌食,偶见稀便外,无其他明显中毒症状。故其最大耐受量(小鼠口服)大于80g/kg,该剂量已相当于人用量133倍。

性味苦、涩;凉;无毒

归经肝;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杀虫疗疮。主感冒发热,咳嗽痰血,痢疾,跌打损伤,产后腹痛,疥疮,疖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未撒。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除疥,杀虫,出汗斑,洗疳痔:浸酒治瘰疠;十蒸九晒治吐血,止牙痛。

2.《本草求原》:止刀伤血。

3.《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止痛,化痰。治跌打,咳嗽,产后瘀痛,赤痢,热眼。

摘录《中华本草》

由“沬邑”说“沬”的用词和读音

一、“沬邑” 的“沬” 字音义。:1.mèi(不同于“沫”,mò).。其含义如下:

1.古地名。春秋时卫国沬邑、沬城、沬邦、沬乡,在今河南省淇县南。《广韵•泰韵》:“沬,沬城。”《诗经·鄘风·桑中》:“沬之乡矣。”〔唐〕李泰《括地志》说:“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二里朝歌城是也。本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沬”在作卫邑名时,同“妹”,《尚书·酒诰》:“明大命(国家命运)于妹邦(古代诸侯的封国为邦)。”〔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注《史记·周本纪》云:“纣都朝歌……本妹(通‘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2.沬水(河),在今河南省淇县境内。但《现代汉语词典》称,在今河南汤阴县南。《广韵•泰韵》:“沬,水名。”

3.人名,如:《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鲁人曹沬读,就读“cáo mèi”。

4.星名,斗之辅星,即北斗七星第六颗星,古籍称“开阳”的伴星(大熊座第80 号星)。

5.古同“昧 ”,微暗不明。《集韵•队韵》:“沬,微晦也。”《周易·丰卦》:“日中见沬。”

6.表示终。周宣王时代的史官名颂者所作《颂鼎》,曰:“万年沬寿”。夏渌《评康殷古文字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称:“金文里‘沬寿’即终寿、满寿之意”。又作“眉寿”“麋寿”“牟寿”。《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代的《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二、“沬”的音义有多项

1.《康熙字典》称:“沬,wèi,古水名”。此说不宜采信。理由很简单,古沬水在古朝歌,即今天的河南淇县。其所有带“沬”的各类古名称均读“mèì”;故今天的辞书全舍弃了“沬”之“wèi”音。注意:“沬水”不作“沫水(出蜀西徼外东南入长江,即今四川省大渡河)”。

2.《现代汉语词典》等词书,对“沬”只注“mèì”音。而古籍“沬”还注音有“huì”,解释为“洗脸”。古籍称,“沬”通湏(1.huì,洗脸。2.mǐn,古同“潣”,水流动的样子。3.xū,古同“须”)、颒(huì,洗脸)、靧(huì。〔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洗脸倩女之靧面。”)。《说文•水部》:“沬,洒面也。从水未声。湏,古文沬从页。”段玉裁注:“颒,古沬字。”又云:“从两手匊水而洒其面,会意也。”郭沫若考究后说,“金文象倾盆浴洒之形,表示洗面。”古语里有:靧盥(guàn,洗脸和洗手)、靧粱(用粱米的汤汁洗脸)、沬面(脸)、沬盘(即洗脸用的盘)、沬泣(以泪水洗脸,形容泪流满面)、靧浴(洗澡)等词。可见,与“沬”字与“洗”义相关的词组本读“huì”。

3.特别是“沬血”一词。〔南朝·梁〕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曰:“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嚮争死敌者。”李善对此注道:“孟康曰:‘沬音頮。’頮,古沬字,言流血在面如盥頮也。”但是,同性词“沬血(以血洗脸,形容血流满面)”,在现代汉语里要读“mèì xuè”。正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观点,邓启铜《易错易误的词》(第51页),称:“‘沬(mèì)血’容易错写成‘huì 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字体相似,读音相近,要注意误写误读。蔡文藩《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广西科技版)称,“沬(mèì,右边是‘未来’的‘未’)血”,容易误作“沫(mò,右边是‘末尾’的‘末’)血”。2)例说法正确。

互联网时代的粤语传承

00后员工面对老板的责骂说道:“那就巴比Q了。”

“你得罪了客户,还想去barbecue(英文单词,释义为烧烤)?”老板听完火冒三丈。

一旁的90后同事为两人打圆场:“不是,barbecue是‘完了,很严重’的意思。”

“你说话就好好说,真是生虫拐杖。”老板用广州话批评起00后员工。

听90后同事解释完“生虫拐杖——靠不住”之后,00后员工回应道:“老板你这么说也太下头了。”

另一位同事告诉老板“下头”的意思是“很讨厌”。

对话来回重复了几轮,老板身边的人翻着《广州话俗语词典》解释“七个铜钱分两份——不三不四”“亚崩叫狗——越叫越走”等俗语,而00后员工身边的人则刷着手机疯狂搜索“nbcs”(nobody cares,没有人在乎)、“ssfd”(瑟瑟发抖)等网络流行语。

场景来自粤知一二,简介“一档看了会上瘾的粤语脱口秀”。这个不到一分半钟的视频以代际交流为锚,幽默化呈现出新旧两代的表达区别。

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推广粤语文化。图为广州超级文和友2020年8月主办的粤语文化展。 (视觉中国/图)

“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传递信息、记录文化的载体,只能跟随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才有可能最充分地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如今已经跨过鲐背之年的语言学家詹伯慧认为,网络语言轻松活泼、传播迅速,符合年轻人口味,也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并不是需要提防的洪水猛兽。

但作为研究方言近七十载,主编过《广东粤方言概要》《广州话正音字典》的语言学家,詹伯慧同样认可方言的重要性:“我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课本里总是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还要加一句‘语言丰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都是以当地语言作为载体的。”

粤语,既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据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考察认为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雅言是我国古代先秦到两汉时期的民族共同语,而如今粤语是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方言。雅言本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民族共同语,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及之后的几次大移民潮中渗透到岭南地区,融入当地人的语言中,成为现代粤语的起源之一。

广州地处中国的南大门,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广州人长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少排他性,而富有灵活变通、开放兼容的精神。体现在语言里,这种开放包容是古代在当地方言中的融入雅言,近现代与西方通商后出现的“士多啤梨”等粤语音英文词汇,以及当代的粤、普词汇互相影响。

然而,作为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汉语的粤语,已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衰落。根据2018年发布的《语言竞争中广州人粤语传播调查研究》,在78.28%受访者的母语为单一粤语背景下,家庭内部“仅使用粤语”的比例逐代降低。受访者和他们的父母辈交流仅使用粤语的占比是82%,而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仅使用粤语的占比仅为57%。在《广州人语言态度与粤语认同传承》一文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单韵鸣参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对少数民族语言的6个分类等级,综合调查数据,将粤语活力定级为介乎第2级与第3级之间——“有活力,但受到冲击,活力出现下降苗头”。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以粤语作为视频内容主要语言的羊城网总编劳震宇告诉南方周末,“我们应该人人会讲普通话而不是人人只讲普通话,君子和而不同,国家的凝聚力也不仅仅在于只讲一种语言。”

从“俗”到“雅”

广东人民出版社古籍文献分社编辑张贤明是一名粤语母语者,编辑过《广州话词典(第2版)》及《广州话俗语词典》,目前正在做《广州音字典(第4版)》《广州话俗语、谚语、歇后语词典》的编辑工作。

小学阶段,老师规定“《新华字典》和《广州音字典》两本中必须要有一本”,于是张贤明当时就拥有了《广州音字典》。一直到高中,张贤明的老师在课堂上都是用粤语教学,这让本科读师范大学的他不得不在大学阶段苦练普通话——要考教师资格证,必须达到普通话考试二乙或以上等级。张贤明考了几次才达到普通话考试二乙等级,那时他“很瞧不起家乡话,觉得土不啦叽的”。

执教一年后,张贤明意识到自己志不在此,回到校园读了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工作至今,并编辑了多本包括广州话、潮汕话、客家话在内的方言词典。词典编辑的工作非常繁杂,张贤明笑称业内的共识是“如果你讨厌谁就让他去编辑词典”,但他面对一沓沓的词典初稿从未退缩,也在编辑的过程中体会了方言的“雅”。

“以前很多没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都会说‘怪之哉’这样的话,小时候觉得很土,但现在发现其实它来源于文言文,是一种很雅的说法。”张贤明告诉南方周末。

曾经同样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广州音字典》,如今对张贤明来说也有了新的含义。据张贤明介绍,虽然这本字典定位并不只是帮助外省人学习广州话,但是在第3版修订时增加了《北方人学习广州话应注意的问题》,是不少广州话入门者的首选字典。《广州音字典》在一系列广州话工具书里销量也是最好,从1983年出版至今销售了上千万册,而其他字典每年稳定的销量在几万册到几十万册。

目前广东人民出版社打算整合出一整套“广东方言工具书”,而张贤明正在编辑《广州音字典》的第4版。据张贤明介绍,新版字典的改变主要在于新外观、板式设计和粤方言字的扩大收录。新版外观将按照“广东方言工具书”系列风格设计;版式上,则充分考虑“广州音”特色,凸显广州方言的注音、释义、用例。

这位北京小伙的短视频曾让《广州话正音词典》成为网络热搜词,视频中,他在地道的京片子和粤语之间无缝切换,自称后天学习广州话的教材就是方言正音词典。 (资料图/图)

实际上,粤方言用字目前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早在2000年澳门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指出粤方言用字混乱的问题,并提出有必要规范一下粤方言的用字,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助理教授董思聪、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方言文化研究室主任侯兴泉等人在2021年的一篇论文中明确指出,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一向缺乏对方言字的关注,在汉字规范工作中对方言字“暂且不论”。这种忽略使方言字在创制和使用上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统一词语在不同地区、行业、人群中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写法,造成了阅读困难与交际不便。进一步分析,信息化时代下,没有得到规范的方言字出现无字符编码、不能实现录入的情况,而使用者则只能对通用字加以扭曲借用来临时充数。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间接导致学界对方言字认识不足,错失某些研究价值。饶秉才先生在与欧阳觉亚、周无忌等先生在多年合编写各类工具书和研究的基础上,在方言字的确认上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成果也反映在第4版的《广州音字典》上。

“在字头及收字上,新版《广州音字典》根据语言的实际情况,收录了更多粤方言字,收录后数量近1000字。此前字典中用方框表示的有音无字的方言字,也通过专业的考量加以明确。”张贤明告诉南方周末。

某种程度上,方言字可以说是区别于普通话的精髓所在,劳震宇便认为普通话很难表达出一些非常细腻的东西:“比如现在年轻人只会说‘关门’‘关电脑’,而在粤语里其实是应该是‘闩(saan1)门’‘熄(sik1)电脑’,涉及能源的东西用‘熄’,而涉及物理的东西用‘闩’。”

不愿“本地捞”成为常见现象的劳震宇牵头联系了广东填词人梁天山、作曲家陈辉权两人,出版了《粤韵唐诗》,“让小朋友学粤语”。书本中精选能体现出粤语入声特点、普通话不押韵而粤语押韵、包含粤语常用词汇的36首诗篇,配有诗篇解读与粤语朗读音频。书本出版后,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告诉劳震宇这是他们出版社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一个月就卖了九千多本,翻印了三次。

趣味化传播

时任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的陈绍康曾通报,截至2013年年底,广州登记在册流动人口686.7万人,按照一定的漏登率计算,广州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为837万人左右,比常住人口832万人多出5万人。

劳震宇的回忆与该数据相符,在2010年代之前,“在广州不会粤语很难生活”,而外来人口超过粤语母语的本地人口的现在,“不会普通话的比较难在广州生活”。有时候去市政厅办事,接待人员也只说普通话。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粤语传承,劳震宇曾做过深入思考。在他看来,粤语文化不能被当作政绩或者生意来做表面工夫,但是也不能避免谈钱,陷入画饼充饥的怪圈。

“就像李小龙最厉害之处不是他的功夫,而是他能够利用电影这种当时最流行的媒介传播形式来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功夫文化。”劳震宇曾经在文章中写过,“粤语文化本身是存在于生活之中、在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学术性的研究当然重要,但不应将之存放在象牙塔之中,限于枯燥的说教,而是要用更多创新思维,让大家能喜闻乐见地去传承和传播,这样才能存在强大的生命力。”

2015年春节期间,为了推广羊城网的公众号,劳震宇团队做了一款以粤语俗语为主题的利是封(即红包袋),利是封封面上是经过设计的粤语俗语,包括“四萬咁口”(形容笑得很开心)、“掂過碌蔗”(寓意事业成功,飞黄腾达)等常用祝福语。购买者可以扫描利是封背后的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来了解每个俗语的典故。

羊城网设计的粤语利是封。 (受访者供图/图)

利是封推出后意外爆红,团队进行了复盘。劳震宇认为“卖得好是因为别人没做过同类题材”,但“内容还比较幼稚”,要想让这一产品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在设计上再下工夫。

2020年,羊城网在最新款利是封中融合了广东醒狮主题,获得了2020年第五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的铜奖。舞狮源于丝绸之路,中国人将西域进贡的狮子视为祥瑞之兽,每当喜庆时节就有表演者装扮成狮子,驱邪避害。广东的南狮以三国蜀汉英杰为造型,根据不同英杰赋以仁厚、义气、生猛、智慧、敬老、孝道等不同寓意,雅号“醒狮”。根据不同角色醒狮的寓意,利是封配上了不同的祝福语。当利是交接完成,空出来的利是封可以折叠成为醒狮头样的装饰品。

这样的创意化传播也体现在羊城网旗下的粤语脱口秀栏目“今日讲呢啲”中。最早的“今日讲呢啲”以粤语歇后语为讲解内容,每期视频一分钟。一个系列的视频全部发布后,传播效果难如人意,于是改变了“说教”的方式,内容上也更加生活化,从不常用歇后语变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

在播放量相对高的一期视频中,主持人李欣借着年轻人的咖啡文化指出了两个粤语中经常被读错的字:冷萃咖啡的“萃”和瑞幸咖啡的“瑞”。不少当地会说粤语的咖啡店员会按照普通话的习惯将前者读成ceoi3(“翠”的发音),把后者读成jeoi6(“锐”的发音)。但这样的发音在老广耳里是非常违和的。比照著名影视女星邓萃雯,以及大家小时候经常吃的瑞士糖,这两个字的正确粤语读音就很清楚了,两字同音都读seoi6(接近“睡”的发音)。视频评论区中,有人承认自己“冷萃”一直读错,也有人觉得“瑞”字读错的对不起看过的《72家房客》。(剧中裁缝佬叫梁金瑞,他的老婆叫莫爱兰。两公婆相处得不错,但广东歇后语却有“阿兰嫁阿瑞——累斗累”的说法。)

“今日讲呢啲”内容转型后,原先做过的俗语/歇后语系列也没有被完全抛弃。劳震宇将最初的内容整合,配上插图出了一本书,并且将漫画做成卡牌,打造了一套粤语歇后语的桌游。

此外,也有不少俗语源于粤语,已经传用到全国各地。书中也对这些词进行了溯源,比如现在泛指吹牛的“吹水”原意是指不法商人将水或气体的混合物注入家禽牲畜体内的行为,而如今形容谈恋爱的“拍拖”最初形容的则是一种没有动力设备的船被其他船拖动进出港口的方式,两船由麻绳相连并排而行的形态引申成为了热恋中的男女牵手。

短视频里的“粤语新流行”

粤知一二栏目创始人之一、主持人郭嘉峰是一名粤语母语人士,从小看粤语配音的动画片。他算是最早一批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广州本地人,自认在学校算是普通话比较好的一批。而他的父母则是根深蒂固的粤语使用者,不得不学习说的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粤语口音,是“很地道的广普”:“有时候我会看到我妈在对智能音箱反复说一些它识别不出的话,比如‘播放谭咏棱(粤语里谭咏麟的‘麟’发音为leon4,接近‘棱’)。”

大学期间,郭嘉峰的专业为“粤语播音主持”,一个目前只有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开设的专业。本科期间,郭嘉峰系统学习了粤语拼音与读音,与蓝皮的《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方言词典》等工具书几乎形影不离。根据《广州话正音字典》的粤语注音音标表,粤语光是声调就有9个,而声母、韵母则分别达到了20个与53个之多。

与正音需要共同掌握的还有正字,郭嘉峰自认了解的正字比一般人更多,在打字聊天用到某些常用语也会喜欢打正字:“我每换一部手机,在拿到时都会进行一个仪式,在输入法翻很多页找到‘係唔係’(是不是)的‘係’,然后一直打这个字把它推到最上面。推上去之后再找‘喺度’(在这里)的‘喺’,重复之前的操作。做完这几步我才觉得这个手机可用。”

这些亲身经历都为以“创造粤语新流行”为口号的粤知一二提供了基础和灵感来源。出于对正字的擅长和喜欢,郭嘉峰在粤知一二推出了粤语正字系列视频,为大家讲解平时会说但不会写的字。在以广东降温为主题的一期粤语正字里,郭嘉峰为观看者讲解了“凉浸浸”(loeng dazm3 dazm3),“笠(lap7)件毛衣”等当地常用字词的正确写法。

“授课”的正字视频中,郭嘉峰也保持着一贯的搞笑风格,或玩梗或无厘头,比如“穿外套,有点热,不穿,凉浸浸,没想到已经2021年了,广东人还实现不了穿衣自由”,“你们是不是以为我要讲×字?No啦,之前的粤语正字已经讲过了……说了多少次上课前要复习,你们是为我学吗?”

“粤知一二”用夸张的手法呈现端午节里的粤语词汇。 (受访者供图/图)

对于这个系列的视频,郭嘉峰本人非常喜欢,“感觉像一部有标准开头结尾的类型片”“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但他也觉得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正字正音,日常生活中粤语听得懂、够用就行。虽然已经在尽力搞笑,评论也都是正面声音,但这个系列的视频的数据依然是“叫好不叫座”。

公众号上第一篇突破10W+阅读量的节目是吐槽《王者荣耀》垃圾队友的《你那么喜欢蹲草丛,怎么不玩宠物小精灵》。这期节目的突破得益于《王者荣耀》游戏本身处于爆发期的热度以及郭嘉峰自己的游戏感受。除去当下热门话题,地域特色节目也是容易爆火的选题之一,包括《直男如何用粤语骂倒矫情女生》《广东的蟑螂有多可怕》等。

“数据真的是很冷冰冰的事实,但我们有看到评论说粤语内容越来越少的,团队内部也决定要保证每个礼拜有一到两期的脱口秀或情景喜剧,毕竟这是我们的根。”郭嘉峰说道。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陆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