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八大仙人朱耷(八大仙人)

八大仙人朱耷(八大仙人)

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你还能完整念出他们的名字吗?

历史上,这些声名显赫的文人团体曾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艺术瑰宝。但有一位古人,却因为这样的称呼常常被误解,每次别人念到他的名字都会疑惑:

八大山人,谁?是八个山人吗?!

画届“表情包”,非他莫属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

“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他也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怪异的画家之一,跟传统的文人画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里,你能看见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鸟、翻着白眼的鱼、粗犷洒脱的山石花草……如果放大它们的细节,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朱耷芦雁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杨柳浴禽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猫石图卷》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无论孔雀、寒鸦还是小猫,他笔下的动物要么瞪着大大的眼白,要么眯着眼睛,甚至弓着背、缩着脖子,似乎是含着几分愤怒、几分嘲笑,还有一股“爱谁谁”的气势。

有人评价说,看他的画,“天地间为之一寒”。

他为啥要这样画?

八大山人的画有点儿怪,但看过一遍以后就很难再忘记。如果你好奇八大山人为啥会这样画画,先来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

身为王孙贵族,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早年参加功名考试就在同辈当中脱颖而出,连当地年高德硕者均对他称赞有加。

清朝历史学家陈鼎的《八大山人传》写道,朱耷少年时“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那时的意气风发可见一般。

然而,他作为王公贵族的好生活没享受了多长时间,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明宗室上下如惊弓之鸟,“改姓易氏、匿迹销声、东奔西走,各逃性命”,此时的朱耷也选择隐居避祸。

在这几年间,他的父亲、妻子、孩子几年之内相继去世,恐惧与心灰意冷中,他选择剃度为僧,从此在青灯古佛中度过了三十年的岁月。

苦痛的人生经历让朱耷时常癫症发作,史料记载,他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大笑、时而痛哭、时而正常,五十多岁时,朱耷因癫症还俗,独自走回了南昌。

公元1684年,朱耷还俗后为自己取名“八大山人”,从59岁一直用到去世,他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的画,常把“八大山人”四字竖着连写在一起,这样又似“哭”字,又似“笑”字。

《朱耷枯木寒鸦图轴》局部。现存故宫博物院

哭之、笑之,也像是八大山人一生的写照,他用一个表情包,与坎坷的命运对抗。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是郑板桥为八大画卷题的诗,刘鄂《老残游记》序亦言:“《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特殊的身世与阅历,加上极高的绘画才华,成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艺术境界。

他的画,全都是孤独吗?

西方的梵高曾以浓烈而扭曲的笔触让人泪流满面,八大山人的画也如此,他山水花鸟皆精,亦擅书法,诗文也幽涩古雅,虽然风格独特,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粉丝。

后世的“扬州八怪”、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师都被他折服, 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其中,青藤是徐渭的号,缶老指的是吴昌硕,雪个正是朱耷的号。

同梵高痛苦的创作一样,人们也经常会把八大山人的“变形”创作与他悲戚的身世相勾连。

但也有人认为,但如果把这些艺术价值全部都归为他的身世,似乎并不妥当,学者朱良志曾说,生命的尊严凛然不可犯,这是八大晚年的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晚年的八大山人以“驴”为号,有“驴屋人屋”、“驴屋驴”、“人屋”的印章,而这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那时他穷苦不已,过着连驴都不如的艰难生活,几乎要失去了人的尊严。

但在他的画里,常常只有一条小鱼,或者一只孤独的猫,一只侧身站立表情孤傲的小鸟,一棵树心中空、旁支却有花朵盛开的梅花枝,各有各的尊严,看似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

有一副现存于江苏泰州博物馆的《秋花危石图轴》,画中巨大的石头摇摇欲坠,山人用浓墨重笔,涂出了石头力压千钧的力道,但在巨石之下,却用淡墨画了一朵小花,长着一片叶子,巨石与花朵,构成了相当大的反差,但花儿依然从容地绽放。

八大山人还喜欢画荷花,他留下的荷花作品有很多种类,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荷花独开放,但荷花在他的笔下从来不是清秀淡雅,他的荷柄常常比其他画家的高大的多,姿态也常常呈现随意任性之势。

八大山人的一生,曾有一幅画像《个山小像》传世,上面的老人头戴一顶帽子、身穿宽大无比的长袍,看上去干瘦也其貌不扬,但就是这位一生坎坷的画师,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富冲击力的、充满着强烈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任思雨 制图:雷宇竺

吉林日报全媒体 编辑:董淑杰

「古人有瘾」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7日电 题: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作者:任思雨

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你还能完整念出他们的名字吗?

历史上,这些声名显赫的文人团体曾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艺术瑰宝。但有一位古人,却因为这样的称呼常常被误解,每次别人念到他的名字都会疑惑:

八大山人,谁?是八个山人吗?!

制图:雷宇竺

画届“表情包”,非他莫属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

“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他也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怪异的画家之一,跟传统的文人画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里,你能看见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鸟、翻着白眼的鱼、粗犷洒脱的山石花草……而放大画作的细节,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朱耷芦雁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杨柳浴禽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猫石图卷》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无论孔雀、寒鸦还是小猫,他笔下的动物要么瞪着大大的眼白,要么眯着眼睛,甚至弓着背、缩着脖子,似乎是含着几分愤怒、几分嘲笑,还有一股“爱谁谁”的气势。

制图:雷宇竺

有人评价说,看他的画,“天地间为之一寒”。

他为啥要这样画?

八大山人的画有点儿怪,但看过一遍以后就很难再忘记。如果你好奇八大山人为啥会这样画画,先来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

身为王孙贵族,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早年参加功名考试就在同辈当中脱颖而出,连当地年高德硕者均对他称赞有加。

清朝历史学家陈鼎的《八大山人传》写道,朱耷少年时“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那时的意气风发可见一般。

然而,他作为王公贵族的好生活没享受了多长时间,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明宗室上下如惊弓之鸟,“改姓易氏、匿迹销声、东奔西走,各逃性命”,此时的朱耷也选择隐居避祸。

在这几年间,他的父亲、妻子、孩子几年之内相继去世,恐惧与心灰意冷中,他选择剃度为僧,从此在青灯古佛中度过了三十年的岁月。

制图:雷宇竺

苦痛的人生经历让朱耷时常癫症发作,史料记载,他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大笑、时而痛哭、时而正常,五十多岁时,朱耷因癫症还俗,独自走回了南昌。

公元1684年,朱耷还俗后为自己取名“八大山人”,从59岁一直用到去世,他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的画,常把“八大山人”四字竖着连写在一起,这样又似“哭”字,又似“笑”字。

《朱耷枯木寒鸦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哭之、笑之,也像是八大山人一生的写照,他用一个表情包,与坎坷的命运对抗。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是郑板桥为八大画卷题的诗,刘鄂《老残游记》序亦言:“《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制图:雷宇竺

特殊的身世与阅历,加上极高的绘画才华,成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艺术境界。

他的画,全都是孤独吗?

西方的梵高曾以浓烈而扭曲的笔触让人泪流满面,八大山人的画也如此,他山水花鸟皆精,亦擅书法,诗文也幽涩古雅,虽然风格独特,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粉丝。

后世的“扬州八怪”、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师都被他折服, 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其中,青藤是徐渭的号,缶老是指吴昌硕,雪个正是朱耷的号。

同梵高痛苦的创作一样,人们也经常会把八大山人的“变形”创作与他悲戚的身世相勾连。

但也有人认为,但如果把这些艺术价值全部都归为他的身世,似乎并不妥当,学者朱良志曾说,生命的尊严凛然不可犯,这是八大晚年的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晚年的八大山人以“驴”为号,有“驴屋人屋”、”“驴屋驴”、“人屋”等印章,而这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那时他穷苦不已,过着连驴都不如的艰难生活,几乎要失去了人的尊严。

制图:雷宇竺

但在他的画里,常常只有一条小鱼,或者一只孤独的猫,一只侧身站立表情孤傲的小鸟,一棵树心中空、旁支却有花朵盛开的梅花枝,各有各的尊严,看似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

有一副现存于江苏泰州博物馆的《秋花危石图轴》,画中巨大的石头摇摇欲坠,山人用浓墨重笔,涂出了石头力压千钧的力道,但在巨石之下,却用淡墨画了一朵小花,长着一片叶子,巨石与花朵,构成了相当大的反差,但花儿依然从容地绽放。

制图:雷宇竺

八大山人还喜欢画荷花,他留下的荷花作品有很多种类,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荷花独开放,但荷花在他的笔下从来不是清秀淡雅,他的荷柄常常比其他画家的高大的多,姿态也常常呈现随意任性之势。

八大山人的一生,曾有一幅画像《个山小像》传世,上面的老人头戴一顶帽子、身穿宽大无比的长袍,看上去干瘦也其貌不扬,但就是这位一生坎坷的画师,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富冲击力的、充满着强烈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完)

朱耷《书法合辑》

朱耷(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中国画一代宗师。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 ,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享年八十一岁。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八大山人 临《兴福寺半截碑》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像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亦是崇祯帝忌日), 一生以明遗民自居。

▲八大山人 临兰亭集序

▲草书五言排律镜心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行书唐孙逖诗

唐耿湋题清源寺诗

朱耷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艺韫帖

临兰亭序

图书山斗联

八大山人57岁以前所有书画作品上的题画诗文,总体特征和倾向是借书画抒发自己的遗民思想、人品气节,往往将禅家遏语和历史典故杂糅在诗文之中,因而诗文隐晦曲涩。如《传綮写生册》中的《题画湖石》:击碎需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鬼神。又如52岁作的《梅花图册》中的《题折枝梅》:三十年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抖。断桥荒藓无人间,颜色于今似杏花。这首诗,几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诗人的人品和气节。而八大57岁还俗后,其诗文的风格特点则呈现出以“无惧为胜”,大胆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这一时期八大有许多真知灼见的诗文涌现,如《书法山水册》的题识之中,就有“画法兼之画法”两节题文,而“书法兼之画法”的明确提出,则是前无古人的。可以认为八大山人晚年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后期诗文风格特点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正如八大在《书法山水册》中一节题识反问:“文章非人间世之书画也耶?”八大晚年诗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建立在其艺术观与人生观相互统一的基础上,这也正是八大晚年诗文的精髓。

杂画册

书法册

行书桃花源记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 [1] 。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2] 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 [16] 。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概述内图片来源:清·黄安平为八大山人写照《个山小像》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1] )

别 名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字刃庵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日期1626年(天启六年) [4]逝世日期约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 [4]主要成就将中国水墨写意画艺术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主要作品《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松石图》等本 名朱耷外文名Zhu Da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籍 贯江西南昌(今属江西)职 业画家信 仰佛教 [4]民 系江右民系享 年80岁谱 名朱统

“八大山人”是八个人?书画冠绝一时,是明确清时期著名的书画家

相信不少的书友见过“八大山人”这个名,但是很多的书友可能不知道这“八大山人”到底是指哪“八个人”?或者说“八大山人”就是一个人,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其书法如何?

其实这“八大山人”并非指八个人,而是指一个人,此人名为朱耷。朱耷出生于明末,即1626年,于1705年逝世,享年80岁。朱耷还是朱元璋的后代,在明朝灭亡之后就出家为僧了,成为清朝时期四大僧人画家之一,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

朱耷以绘画著称于世,但是其书法的名声倒不是很大,那么其书法如何呢?

由于朱耷的绘画太过于光芒,完全掩盖了他的书法,所以历史上关于朱耷的书法记载不多,今日我们就来拜读一下朱耷的书法作品。

朱耷的书法我们所看到的是以行书、行草书居多,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朱耷最为擅长的还是行草书法。我们在文章之中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到,朱耷的书法从总体上来看很是独特,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在运笔方面,一看即使以中锋运笔为主,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其书法笔画萧条,大小变化很少,力度足,圆润不多变,转折也是圆转,有种用马克笔书写出来的效果感觉。

对于朱耷的书法,很多的书友应该是欣赏不过来的,但是我们依然是能看出,朱耷的书法功底不俗。其书法运笔娴熟,虽有呆滞之感,但也有灵动之作。

比如上边这幅作品,就是比较飘逸灵动的作品,字与字之间有连笔,而不是简单的呼应,如此看来,这幅作品,更能受人青睐。

此外,还有一些朱耷的书法真迹,也是非常不错的,供大家欣赏!

写在文末

您的每一次爱心参与都是远方诗书阁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敬请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