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考古志|从中原到江南:解密南宋六陵
宋六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埋葬着宋朝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在内的七位皇帝,以及北宋哲宗元祐皇后孟后陵在内的七座皇后陵。作为江南地区现存最大的帝后陵园,每一座陵都是一座历史博物馆,神秘的地宫引无数人遐想。日前国家文物局刚刚公布,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江南考古志”栏目本期聚焦宋六陵。“历代帝王陵墓,或多或少都有损毁,但彻底毁坏如宋六陵者,则不多见。”本文从中原与江南不同的堪舆风水观念揭秘宋六陵的布局营建。从南宋皇陵的变迁,可见南宋的政治文化在江南长期而复杂的发展中,又逐渐演变并形成新的有别于北宋的范式。
宋徽宗
一.宋六陵概况
宋六陵,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约18公里富盛镇赵家岙的宝山南麓;南宋时期,其地属两浙东路绍兴府会稽县上亭乡上许里上皋村。
上皋村地方,北有宝山(雾连山),南有上皇山(新妇尖),两山草木葱茏,遥遥相望,略呈合抱之势。两山之间,是相对平旷的谷地,今为碧绿而弥望的茶园,一派江南风光(图1、2)。
图1 南宋六陵鸟瞰
图2 南宋皇陵地理形势图(采自刘未《宋代皇陵布局与五音姓利说》)
南宋有国百余年,这片茶园却是皇家禁地,先后建起七位皇帝、七位皇后(宋哲宗孟皇后、宋徽宗郑皇后、宋徽宗韦皇后、宋高宗前室邢皇后、宋高宗吴皇后、宋孝宗谢皇后、宋宁宗杨皇后)共14座“攒宫”。他们的灵柩埋葬于此,陵区总面积约在2.5万平方米,规模可观。这七座皇帝攒宫,依年代顺序,依次为宋徽宗永祐陵、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和度宗永绍陵攒宫。不知何故,后人将“七帝七后”陵地俗称为“南宋六陵”,至今通行。
“七帝七后”坟墓,既有陵号,为何又自称“攒宫”?故事要从头说起,绍兴元年(1131)宋金战事方酣,宋哲宗遗孀孟皇后,在流亡过程中,病故于绍兴,无法归葬中原故土,只好就近安厝于会稽山余脉的上皇山下,这是宋六陵营建之始。
“攒宫”之名,是戎马倥偬之际的权宜说法,据王明清《挥麈录》载,由于孟皇后在重新确立南宋政权正统性中的关键作用,朝廷本来想为她建造正式的“山陵”,但修奉官曾纡说:“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北宋祖宗陵寝既然在河南洛阳巩县,将来恢复中原,应该迁葬回老家,不宜径称“园陵”,宜以“攒宫”为名,意为“临时葬地”。曾纡的提议,获得众人认同。即使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后,金人归还宋徽宗等人梓宫(棺木),入葬绍兴,正式上永祐陵号,依然加有“攒宫”的后缀。这与南宋临安城始终只称“行在所”,而不称“京师”的情形相仿。
上世纪六十年代兴建的平(水)陶(堰)公路,在谷地之间穿过,将陵区分为南、北两区,今人常以南陵、北陵称之。南、北陵的区分,不见于宋人记载,但符合皇陵分布的实际状况。这种说法可能出现得比较早,至少浙江图书馆藏“宋孝宗陵碑刻”民国拓本档案中已有“南林”之名。
这片茶园谷地,屡经平整,依然呈现出“东南仰高、西北低垂”的地势,南陵区的南高北低的地势尤其明显。东南高山,西北流水,据说是赵姓“角音”所利之地,即堪舆术士所谓“大利向”。但在其西北部,越靠近宝山,地势转为北高南低,则与“大利向”相违。这段话有点突兀!没有关系,我将在后文详细阐述,理解这段话,便是解锁宋六陵的密码。
南宋时期的陵园,松柏参天,殿宇连绵,是庄严肃穆的禁地。宋元鼎革之初,“番僧”杨琏真迦盗发六陵,地面建筑和地下石藏毁坏殆尽。明代屡经重修,但是陵位淆乱,制度改观,其规模仅如《万历会稽县志》所载“诸陵仅存封树,唯孝、理二陵献殿三间,缭以周垣,理宗陵有顶骨碑亭。宰牲房一所,斋宿房一所,其右为义士祠”而已(图3)。
图3 康熙《会稽县志》卷首《宋六陵图》
1949年后,因为农场、茶场的建设和破坏,明清重建的享堂、封土也尽数毁去,唯余数丛古松树,散布于谷地之间,作为众攒宫所在的唯一标识。经测年,树龄约在距今120至180年之间(图4)。
图4 南宋六陵远眺,唯有三二松树丛,标示着皇陵的存在
“自古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历代帝王陵墓,或多或少都有损毁,但彻底毁坏如宋六陵者,则不多见。
二.五音墓地与形法墓地
第一次来宝山的人,一定会纳闷:宋六陵南北皆山,而南宋的帝后,竟然放弃眼前的自然高地,将墓穴埋葬在两山之间的谷地,为什么?
当我们这样设问,其实就已开启了打开宋六陵之谜的钥匙。
江南卑湿。墓择高阜是自古以来的常识和惯例,史前时期太湖流域的崧泽、良渚文化,人们堆筑高大的土墩,用以埋墓;汉六朝唐宋墓葬,均选择埋葬在山麓至半山腰地带。唯独宋六陵一反常态,要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须从河南巩义北宋皇陵说起。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原名巩县)的西南部,诸陵南依嵩山北麓,北傍伊洛河水的黄土岗地上,共有七座皇陵(宋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以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并祔葬有22个皇后,以及上千座皇室成员的陪葬墓,习称“七帝八陵”(图5)。
图5 北宋皇陵分布图
北宋皇陵的自然地势,就呈现“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状,这是宋金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五音姓利”堪舆术的择地要求。据北宋王洙等编撰《地理新书》,人们把姓氏分成宫、商、角、徵、羽五音,再将五音与五行(土、金、木、火、水)四方相联系,推断与其姓氏对应的阳宅、阴宅方位的吉凶,即所谓“大利向”“小利向”。
“五音”是北宋官方的堪舆术,为皇室、士大夫及富裕平民阶层所遵循。自明清以来,该系统的堪舆术逐渐失传。宋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流行以五音姓利原则指导墓地的选址和规划,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五音墓地”,例如北宋河南新郑吕夷简家族墓地、安阳韩琦家族墓地、巩县北宋皇陵,均属其例,而且是延续多代人、多房派、规划有序的家族墓地。
按照五音的分法,皇室赵姓,属于“角音”(也称“国音”)。角音与木行对应,木主东方,阳气在东,所利地形为“东南仰高、西北低垂”,这就是角音墓地的“大利向”。葬师将风水择址与丧家的贫富贵贱、愚贤寿夭乃至与国运联系起来,今天的读者受过现代科学的洗礼,知道这是胡乱联系的巫术,只要知其然而无需知其所以然,明白北宋中原地区的家族墓地通常遵循五音姓利就够了。
绍兴元年为孟皇后选定上皇山葬地,就因为太史局官员(职掌堪舆风水的技术官僚)认为其地势与巩县相仿,符合赵家人的“大利向”。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得明白:“永安诸陵(即北宋皇陵),皆东南地穹,西北地垂,东南有山,西北无山,角音所利如此。七陵皆在嵩少之北,洛水之南,虽有冈阜,不甚髙,互为形势。……今绍兴攒宫朝向,正与永安诸陵相似,盖取其协于音利。有上皇山新妇尖,隆祐(孟皇后)攒宫正在其下。”
坐北朝南的坟墓,却选址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方,背后无高地可倚,在南方人和现代人看来不免奇怪。这是因为现代人受了后世主流的“形势派”堪舆风水观念的影响,此与“五音姓利”属于不同的风水体系,我们将以“形势派”原则指导选址的墓地称为“形法墓地”。
南方典型的形法墓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地理模式:墓葬坐北朝南,位于藏风纳气的“怀抱之地”,墓穴在高处,后景开阔,自前而后,犹如我们前往南京瞻仰中山陵,拾阶而上,逐级抬升,陵园气势摄人。而宋代皇陵坐落于平地上,非但不足以壮观瞻,沿着神道向前,往献殿、陵台(封土)方向瞻礼,地势反而越走越低。这种“反常”的布局,就是宋陵拘忌于角音的缘故。
河南中原大地,一马平川,地下水位深,将墓穴埋于平地,无论是土洞墓,还是平面呈多边形、仿木构的穹窿顶砖室墓,均采用深埋的形式。“五音”择地术与其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平地埋墓犹如在白纸上谋划,较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更能规划出长幼尊卑有序的家族墓地,故而为皇家和上层士大夫、富裕平民家族所乐意采纳。这么说吧,像北宋皇陵、韩琦家族这种“五音墓地”,在观念上,都是堪舆风水的祸福观念与聚族而葬的儒家伦理观念的混合体。
而在多雨、多水、多山的江南,自然条件、人文传统与中原迥异。五音姓利堪舆术并不适用于江南,南方地区流行江西、福建流派的风水术。明代义乌人王祎《青岩丛录》说:“择地以葬,其术则本于晋郭璞所著《葬书》二十篇……后世之为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宗庙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闽传之,而今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世南之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沙、水之相配,而他拘忌,在所不论。其学盛行于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
福建“理气派”和江西“形势派”(或称“形法派”“峦头派”),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二者同出于风水先生的“祖师爷”郭璞《葬书》,其中以“形势派”为择地的主流。
葬必择地,郭璞《葬书》倡导“遗体受荫”说,死者的遗骸若得“地气”,则会福荫子孙。如何使遗骸得气?《葬书》认为“葬者,乘生气”,墓穴应卜址于“生气之地”。生气在地下流动,在某些地点,汇聚起来。“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一吹,气就散了,遇水则气聚而不流失。所以,形势派风水,讲求“龙、砂、水、穴”四大要素。墓穴所在,后有靠山,是为“来龙”;左右有山峦回护,远处有案山照应——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案,是为“砂”;墓地像一把安稳的太师椅,而前方又有河水蜿蜒流过,是为长流之“水”(图6)。
图6 云和正屏山南宋墓,就是典型的形法墓地
在江南的堪舆家看来,背风、向阳、面水、藏风、纳气的“怀抱之地”,最宜建墓。江南“形法墓地”与中原“五音墓地”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墓地形态。
简单来说,在墓地形态上的差异,“五音墓地”择址于平野,可与多代人聚葬的家族墓地兼容;而“形法墓地”各自寻求独立、封闭的怀抱地形,则与家族墓地不能兼容,元末明初大儒宋濂《赵氏族葬兆域碑铭》说:“盖大江以南拘泥于堪舆家,谓其水土浅薄,无有族葬之者”。以朱熹为例,朱熹的祖父朱森,墓在福建政和县莲花峰下,祖母程氏墓在政和溪铁炉岭;父亲朱松,初葬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五夫里,后改葬崇安上梅里,生母祝氏墓,在建阳县天湖之阳;朱熹夫妇墓,在建阳九峰山;朱熹长子朱塾,葬于建阳县另一个地方;次子朱埜,又埋在建阳别的地方;三子朱在,墓在建安县永安寺后。更有甚者,朱熹的祖父母、父母,居然均未完成夫妻合葬。
朱熹家族墓地如此分散,就因为他们遵循南方术数“多占风水”之故。绍熙五年(1194)因为绍兴陵地的地势卑下,五音墓地不适应南方的实际,宋孝宗永阜陵的择址引发争议,朱熹奏上《山陵议状》说“臣窃见近年地理之学,出于江西、福建者为尤盛”,就是建议以南方的“形法墓地”以取代两宋皇陵固有的“五音墓地”。
朱熹的建议,未为朝廷采纳,因为对南宋皇陵而言,“国音”是皇室承袭了两百多年的传统,即便身处江南,也必须照搬祖制,毕竟这关乎国运,甚至象征着南渡政权皇统的正统性。北宋皇陵的传统,对南渡的继承者而言,就是“祖宗故事”,除非万不得已,不可变更。尽管在朱熹等南方人看来,这种做法,悖理殊甚。
三.角姓“昭穆葬”与祖宗故事
我们说“五音墓地”是风水观念与儒家族葬观念的复合体,那么,除了术数的原则,就必然涉及不同身份成员墓穴位次的排列问题。
王洙《重校正地理新书》卷一三“步地取吉穴”条:“凡葬有八法,步地亦有八焉。八曰昭穆,亦名贯鱼。入先茔内葬者,即左昭右穆,如贯鱼之形。……唯河南、河北、关中、陇外并用此法。”
昭穆葬法,是五音墓地中流行的一种与家族墓地相适应的取穴方法,通过以墓穴在墓地中不同的位次排列来标识、规范不同家族成员之间的长幼之别,从而维护墓地的长幼尊卑秩序(图7)。关于“角音昭穆贯鱼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未先生《宋代皇陵布局与五音姓利说》一文有深入研究,以下就是我对刘未研究的通俗化解读。
图7 宿白《白沙宋墓》昭穆贯鱼葬图解
五音墓地的排布,以“墓园”为基本单位,同一墓园内按不同姓氏所利的特定方位排列不同墓穴的位次,而先后不同的墓园,又按照各姓所利方位进行斜向排列——就“角音”姓氏而言,自先而后,墓园由东南至西北方向,依次斜行排列。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五音墓地中的“墓园”概念。
在堪舆术士看来,一块平整的墓地,分成正方形或近正方形的七七四十九个方格,即49个穴位,以八干、四维、十二辰共24个汉字,标识四边的24个方位。“四维”乾坤艮巽,“艮”指东北,“巽”指东南,“乾”指西北,“坤”指西南,这是许多人熟悉的,例如宋徽宗建造的艮岳就位于开封城的东北;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子、午代表北南,卯、酉代表东西;八干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其实这些都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文字,风水罗盘也就是这个模样。由此可知,角音的大利向为“坐丙向壬”,即“坐东南、向西北”。
七七四十九穴,理论上均可埋墓,但事实并不如此,风水先生认为只有甲、丙、庚、壬四穴为四阳干,可以安穴。其余诸穴,均不可用;正中位置的穴位,名叫“地心”,也称明堂,所谓“天子葬明堂”,只有皇帝才可安穴,臣庶尤其不可僭用。这就是五音墓地的一个完整单位——墓园。
在现实中,上述规定可以稍加变通,逐一说来,会很复杂。我们既然不想改行看风水,只要足够说明宋六陵的规划原则即可。简单说吧,这49个穴位,与姓利相关的最适宜埋墓的穴位只有丙、壬、甲三穴;同一墓园内也强调位次的长幼尊卑,所以也称尊、次、卑三穴。
待用完尊、次、卑三穴,剩下的46穴皆不可用,就在已经“饱和”的墓园(最早设立的墓园,即“祖坟”所在)以外,斜向开辟一个新墓园;在新辟的墓园,同样的法则,再次上演,待填满尊、次、卑三穴,又在新墓园之外,斜向再开辟一个更新的墓园。
在角音墓地中,旧墓园趋于饱和,便在其西北方向,但不能低于旧墓园的东西轴线(“再向正西偏北辛地作一坟,不得过酉地”)新辟一墓园。这就是《地理新书》的“昭穆葬”所谓“角姓祖坟下丙、壬、甲三穴葬毕,再向正西偏北辛地作一坟,谓之昭穆葬,不得过酉地,分位仿此”的确切含义(图8)。
图8 《重校正地理新书》“墓园”及“昭穆葬”图解(采自刘未《宋代皇陵布局与五音姓利说》)
如此这般,子子孙孙,周而复始,越是晚辈家族成员的墓园距离祖坟越远,晚起的墓园,便一路向西北斜向排布过去。当然,在实际的丧葬活动中,不可能有广阔的土地可供无限排布。所以,大家族的墓地都有分区,巩义北宋皇陵更分为规模宏大的四个陵区。
需要指出的是,五音墓地以墓园作为规划单位,正中心的明堂位,是开辟墓园时用来埋藏买地券的地方,所谓“斩草立劵”,作为向山神、土地神购买坟地的凭证,普通臣僚和平民绝不能用以安穴埋墓。唯独位居“九五至尊”的天子,可以不循常规,即元张景文《大汉原陵秘葬经》所谓“天子葬明堂”。
宋代皇陵,安穴于明堂,与常人不同,除此则遵循角音墓地的一般原则。一座皇陵的上宫围墙,就是一个独立墓园,陵台(封土、玄宫)居于墓园的正中,正是明堂之位,也就是说,帝陵与普通人不同,在明堂安穴,无需像常人那样按照丙、壬、甲三穴来规划。后起的帝陵,位于前一帝陵的西偏北,则与“角姓昭穆葬”普遍原则一致。
明乎此,我们再来考察北宋皇陵。巩义北宋皇陵,分为四大陵区:西村陵区,有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蔡庄陵区,仅有真宗永定陵;孝义陵区,有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八陵陵区,有神宗永裕陵和哲宗永泰陵。以年代最接近南宋的八陵陵区的宋神宗、哲宗陵为例,具体说明北宋制度(图9)。
图9 北宋皇陵八陵陵区宋神宗、哲宗陵分布图
宋神宗永裕陵,由上宫和下宫,以及钦圣宪肃向皇后、钦慈陈皇后、钦成朱皇后、显恭王皇后等4座皇后陵组成。此外,还有若干皇室成员的陪葬墓。陵区南北长约2200米、东西宽约500米。永裕陵上宫前有神道,神道上设有望柱和52件石雕像;上宫围墙呈正方形(即前述的“墓园”,围墙边长约240米),覆斗状的陵台位于上宫正中,底部边长约48米(即墓园之“明堂”位);下宫,位于上宫的西北方向(即所谓“坐丙向壬”),是供奉大行帝后御容之所,经勘探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30米。在上、下宫之间,祔葬有4座后陵。所有的陪葬墓,一律分布于下宫的西北。
宋哲宗永泰陵,位于永裕陵上宫的西北方向,即前文所分析的当旧墓园(祖坟)趋于饱和,便在祖坟西北方向新辟一墓园。
永泰陵制度与永裕陵完全相同,亦由上、下宫和祔葬于上下宫之间的昭怀刘皇后陵,以及下宫西北的陪葬墓组成。陵区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70米,就形制而言,犹如永裕陵在其西北方向,复制、粘贴了一遍。
要之,北宋皇陵的制度高度定型,概括如下:
一、皇陵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均由上宫、上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帝、后上宫,平面呈方形,以陵台为中心,覆斗状的陵台下方,就是玄宫(皇堂、墓室);陵台前方,建有献殿,为举办上陵祭祀礼仪之所。
二、上、下宫分离,下宫位于上宫的西北,显然与角音“坐丙向壬”的大利向有关。非惟下宫如此,皇后陵、陪葬墓等,均位于帝陵上宫的西北方向。
三、同一陵区内,后起的帝陵,位于前一帝陵的西北方向;同一帝陵兆域内,后起的皇后陵,均位于前一皇后陵的西北,同样由东南(丙地)向西北(壬地)斜向依次排列。从各陵的相对位置看,尊长居东南,卑幼在西北,角音墓地所利地势为“东南仰高,西北低垂”,愈往西北,地势愈低。
四、帝后采用“同茔异封”的合葬形式,即“同茔不同穴”,合葬于同一帝陵兆域,但皇后另起陵园和陵台,并祔葬于上、下宫之间。
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讨论“角音昭穆葬”与北宋皇陵制度,因为这是南宋的皇位继任者必须遵循的“祖宗制度”,是认识南宋皇陵制度的基础。尽管宋六陵攒宫在设置上多有减省,例如不设陵台和石像生,规模也大为缩小,但在基本制度层面,在南宋中期以前,可以用全面照搬祖宗制度来形容(图10)。
图10 北宋皇陵布局与昭穆贯魚葬关系图解(采自刘未《宋代皇陵布局与五音姓利说》)
一言以蔽之,南宋六陵就是北宋皇陵在江南的翻版。正所谓不晓中原就无以晓江南,不知北宋便无以知南宋。
四.陵区的形成和布局
说完制度,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同样的历史,历史学家看重制度及其运行,普通读者关注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人是制度下的人,不敢说人是制度的奴隶,至少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与其生活时代的制度和文化密切相关。严肃的历史本该如此,不是我故意想把故事讲得枯燥一点。
靖康二年(1127),金人俘掠徽钦二帝、皇后、嫔妃、皇太子、亲王、公主、宗室和其他在京大臣北返,皇室成员中唯有宋哲宗孟皇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稍后登基的宋高宗)等个别人侥幸逃脱。
绍兴元年(1131)四月孟皇后崩于越州(绍兴府),六月攒于上皇山新妇尖下,并以泰宁寺为下宫。这是最先入葬宋六陵的成员,也是陵区规划的基准点。泰宁寺本为陆游祖父陆佃的功德坟寺,后来成为南宋前期众攒宫的陵寺,《嘉泰会稽志》载:“永祐、永思、永阜、永崇四陵修奉皆在其地,故泰宁寺益加崇葺云。”
宋代典籍《宋会要辑稿》和《中兴礼书》,对宋宁宗永茂陵以前的攒宫的营建和位次有详细记载,可以据此推测并大致复原“七帝七后”攒宫的位次和平面布局。
绍兴元年,孟皇后(昭慈圣献)攒宫下葬于会稽县上皇村,其地东南高山,西北流水,乃角姓大利之地,“神园方百步”,以泰宁寺为下宫,专奉香火。
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成,金人归还宋徽宗、郑皇后(显肃)、宋高宗邢皇后(宪节)梓宫,并遣送当时仍在世的宋高宗生母韦皇后南返。宋徽宗等人梓宫原拟在临安府或会稽县龙瑞宫安葬,然未果行。最后,徽宗永祐陵落址于孟后攒宫“西北地段”顺次择穴,即孟后神园“近北偏西”的五十步稍外。依角音昭穆次序,郑皇后、邢皇后攒宫在徽宗攒宫北或正北偏西。孟后、徽宗、郑后、邢后四攒宫的神园、禁地合计用地“二百一十七亩五十七步”。
绍兴二十九年(1159)韦皇后崩,安穴在“永祐陵篱寨内显肃皇后神围正西约一十九步”。
淳熙十四年(1187)宋高宗(永思陵)崩,次年三月下葬。永思陵上宫在永祐陵西北,在韦皇后攒宫“正西向南”。永思陵上宫方位,及其与永祐、宪节诸陵距离的数据,在《中兴礼书续编》卷四二中有详细记载。
宋高宗吴皇后(宪圣慈烈)晚十年卒,袝攒于“永思陵正北偏西”,应在永思陵上、下宫之间。
绍熙五年(1194)六月九日宋孝宗(永阜陵)崩,葬地的选择曾引起朝廷上下的激烈争论,最终上宫定在“在永祐陵下宫之西南,永思陵下宫之东南那趱向南石板路上”修建。若依角姓昭穆次序,后起攒宫应该位于前一攒宫的西北,自东南向西北顺次排列,永阜陵上宫应该选址在永思陵西北,但因为那里“土肉浅薄”,最终落地于永思陵下宫与永祐陵下宫之间,已经突破了角音墓地的昭穆次序。
庆元六年(1200)八月八日,宋光宗(永崇陵)崩,次年三月,安穴在“永阜陵西,永思陵下空闲地段”(图11)。
图11 “南陵区”诸攒宫位次复原示意图(采自刘未《宋代皇陵布局与五音姓利说》)
嘉定十七年(1224)宋宁宗(永茂陵)崩,因永崇陵西北,地势卑下,“相视迫溪”,实在无地可择。永茂陵上宫决定转移至泰宁寺山,并拆迁泰宁寺,据以为陵。事实上,永茂陵已经离开了新妇尖的南陵区,新辟的宝山北陵区,既未遵循角音墓地昭穆次序,甚至已突破角音墓地的大利向,开始向形法墓地转变。
绍定五年(1232)杨皇后(恭圣)崩,次年四月袝葬永茂陵之西北。
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二陵的位次,文献无载,据宋六陵遗址现场判断,应在北陵区的永茂陵之西北(图12)。
图12 南宋六陵攒宫位次复原示意图(据刘毅《南宋绍兴攒宫位次研究》)
综上所述,南宋六陵分为南、北二陵:南陵区,即新妇尖陵区;北陵区,即宝山陵区。
南陵区,以孟皇后攒宫为基准点,其西北为宋徽宗永祐陵,永祐陵北偏西为显肃郑皇后、宪节邢皇后、显仁韦皇后三座攒宫;永祐陵西北为宋高宗永思陵,永思陵上宫北偏西为宪圣慈烈吴皇后攒宫;宋孝宗永阜陵上宫,在“永祐陵下宫之西南,永思陵下宫之东南”的位置;而宋光宗永崇陵,则葬于永思陵上宫的西北位置。诸帝陵上宫方35步,下宫方55步,哲宗孟皇后、高宗吴皇后攒宫方36步,其余祔葬的皇后攒宫,均方25步,可见孟、吴二皇后的地位之特殊。
而北陵区,与南陵区分离,另以宋宁宗永茂陵为新基准点,其西北依次为恭圣仁烈杨皇后、宋理宗、度宗三座攒宫(图13)。
图13 南宋六陵诸攒宫的上宫位次复原示意图
南、北陵区的形成,先后两个主要节点,一是宋孝宗永阜陵局部突破了角音墓地的昭穆序次,二是宋宁宗永茂陵则整体性地突破了角音墓地的择址模式。
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陵区发掘的“一号陵园”上宫遗址,揭示了某座皇陵的上宫垣墙、门殿、享殿(献殿)、享殿后龟头屋石藏等遗迹;古建筑学者结合文献初步复原了上宫的建筑形态,并推测一号陵遗址应为宋徽宗、孝宗或光宗三位皇帝攒宫中的某座上宫。这是南宋六陵考古的突破性成果(图14、15、16、17)。
图14 宋六陵“一号陵”遗址发掘场景航拍图
图15 宋六陵“一号陵”遗址平剖面图
图16 宋六陵“一号陵”遗址总平面复原示意图
图17 宋六陵“一号陵”陵园遗址整体复原鸟瞰图
五.从“五音墓地”到“形法墓地”
绍熙五年(1194)六月九日,太上皇帝宋孝宗驾崩于重华宫。围绕其葬礼和山陵选址所引发的轩然大波,是“庆元党禁”前夕的大事件。
宋孝宗病重期间,宋光宗拒绝过宫问疾。在孝宗驾崩后,光宗拒绝主持丧礼,一时人情汹汹、政局动荡。
七月三日,在孝宗“大祥”前夕,左丞相留正称疾遁去。七月五日,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联合知閤门事韩侂胄、工部尚书赵彦逾,经太皇太后吴氏默许,扶立嘉王登基,是为宋宁宗,史称“绍熙内禅”。八月十八日,有定策功的枢密使赵汝愚升为右丞相。
与此同时,永阜陵在宝山择址工作在紧张进行中。七月十六日,“按行使副孙逢吉、吴回言:荆大声等相视大行至尊皇圣帝神穴,在永祐陵下宫之西南,永思陵下宫之东南,那趱向南石板路上,乞差官覆按施行。诏,权工部侍郎兼侍讲黄艾充覆按使,入内内侍省押班续康伯副之”。因为太史局的风水先生选定的位次,与角音昭穆序次相违,孝宗玄宫本该定于永思陵上宫之西北,但其地“土肉浅薄”,遂改卜至永思陵西南。然而,朝廷又未以为然,又经过反复讨论,改就昭慈、永祐下宫修建,位置比荆大声所定“高六尺三寸”,又经孙逢吉等人复勘,最终确定了该位置。
尽管经过反复调整,地下水位依然较高,营建玄宫石藏子(墓室)格外坚固,《宋会要辑稿》载其玄宫“于箱壁石藏外五尺,别置石壁一重,中间用胶土打筑,与石藏一平”,致使“工力倍增”(图18)。
图18 宋六陵石藏子平剖面复原想象图(采自郭黛姮《南宋建筑史》
自永思陵以西,地势愈卑,水位愈高,不宜建陵,这是在江南地区照搬“五音墓地”模式所无法克服的矛盾。
赵汝愚明确反对该选址方案,他认为巩县皇陵“制度崇深”,皇堂下深五十七尺。南渡后,攒宫“实居浅土,蔽以上宫”。东南地区,所至皆山,地势局促,自然环境与中原不同,不能照搬五音模式。而恢复中原遥遥无期,不如趁早放弃绍兴陵地,另觅地势高亢的地方。
但留正、刘德秀等人则主张依例权攒于绍兴。据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赵汝愚、叶适、詹体仁等主张放弃绍兴陵地,并建议让朱熹门生、著名的风水术士蔡元定重新选址,而刘德秀坚持认为“山水之修,无如越地,盖甲于天下者也,宅梓宫为甚宜。且迁易山陵,大事也”,支持葬于绍兴。
改迁山陵的主张遇阻后,赵汝愚未再坚持己。但在十月,朱熹来到临安后,上《山陵议状》,再次挑起争议。后来,朱熹曾多次抱怨赵汝愚不坚持原则。
七月十一日,赵汝愚召时任知潭州的朱熹赴京论事。八月五日,任命朱熹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次日,朱熹离开潭州,启程前往临安。
九月十四日,朱熹行至衢州,致书蔡元定,招其同往临安,一起讨论改卜山陵之事。《四朝闻见录》明确指出朱熹“信用蔡说,上书建议乞以武林山为孝宗皇堂,且谓会稽之穴浅粗而不利,愿博访草泽以决大议”。
蔡元定,一介布衣,人称西山先生,精通风水术数,庆元党禁期间,以“妖人”罪名,坐谪道州而死。朱熹本人在建阳的坟墓,即为蔡元定所卜。朱熹就改卜山陵之堪舆问题请教蔡元定,更拟将其召至朝廷,这就是朱熹《山陵议状》中“博访草泽”之意。庆元二年(1196)党禁日酷,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其中一大罪名,就是朱熹“不顾祖宗之典礼,不恤国家之利害”招引“妖人”蔡元定妄议山陵。
十月初二日,朱熹至临安城;初五日,履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十月十日,在朝供职第一事,便上洋洋数千言的《山陵议状》,可见其对改卜山陵的深思熟虑和急迫心情。
在《山陵议状》中,朱熹明确反对五音,认为“国音坐丙向壬之穴”不合常理,朝廷世守其法,非但无福报,反而招致靖康国难这样的祸灾,可见其为无稽之谈。在江南照搬国音,等同于将宋孝宗的梓宫和遗骸置于水中而不顾,不如趁早广招术士,博访名山,寻求可葬之处,“若欲求之,则臣窃见近年地理之学出于江西、福建者为尤盛,政使未必皆精,然亦岂无一人粗知梗概,大略平稳,优于一二台史者?”——《山陵议状》的实质,其实就是以江南形法墓地替代中原五音墓地。朱熹建议由江西、福建民间术士(即蔡元定)负责选址,是以南方民间术数替代官方地理系统的五音姓利。
朱熹言辞激烈,毫不顾忌“五音”是承袭已久的祖制,也不考虑迁徙山陵必将延长葬期并滋生纷扰,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并无可能采纳朱熹的意见。后来,蔡元定窜死于贬所,沈继祖攻击朱熹“不顾祖宗之典礼,不恤国家之利害”,固然有上纲上线之嫌,但就事实本身而言,相差不远。
十月二十三日,朱熹在经筵留身时,又向宋宁宗面陈四事,批评宋宁宗滥用内批和韩侂胄干政弄权,重申《山陵议状》的主张,认为改迁山陵是“今日最急之务”,原来的选址“既不为寿皇(宋孝宗)体魄安宁之虑,又不为宗社血食久远之图”。朱熹的所言所行,注定了他被驱逐的命运。
如果说,永阜陵在昭穆位次上的突破,只是因应江南实际状况的局部调整;那么,后来宋宁宗永茂陵在“北陵”另辟新区,则是陵园规划原则的大转折。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三日宋宁宗崩,按角音昭穆序次,本应选址于光宗永崇陵之西北。但永崇陵上宫以西,地势更低,并“相视迫溪”,确实已经无地可择。
据《宋会要辑稿》载,闰八月二十六日,诏以参知政事宣缯为攒宫总护使,礼部侍郎杨烨为按行使;二十九日,按行使杨烨等人选定陵址:
判太史局周奕等相视得泰宁山形势起伏,龙虎掩抱,依经书于此创建大行皇帝神穴亦随合,乞差官覆按施行。……先是,太史局周奕等于永崇陵之下相视,迫溪无地可择。继至泰宁寺山标建,故命使副覆按。既而,聂子述等言,恭惟大行皇帝迁驭上宾,神宫定卜,而有泰宁寺者,素擅形势之区,名为绝胜之境。冈峦怀抱,气脉隐藏,朝揖分明,落势特达。是乃天造地设,储之百年,以俟今日之用。非大臣阅历之久,主张之力,上以闻陈两宫,下以镇压群议,则僧徒宁保其不为动摇哉!今此神穴,坐壬向丙,亦与国音为利。益伏望明饬有司,早严修奉。上谓使副曰:泰宁与昭慈相去多少?使副奏曰:昭慈陵侧仅一里许,往来最便。上曰:甚善。乃从之。
南陵区无地可选,永茂陵遂改卜至泰宁寺所在的泰宁寺山,此处“形势起伏,龙虎掩抱,……冈峦怀抱,气脉隐藏,朝揖分明,落势特达”,俨然已为形法派术士的描述性语言。由“非大臣阅历之久,主张之力,上以闻陈两宫,下以镇压群议,则僧徒宁保其不为动摇哉”句判断,选址过程也曾引发巨大争议,毕竟“五音之术”承袭已久,改变必有阻力。
永茂陵系拆迁泰宁寺而建,宋理宗曾向覆按使使副聂子述等人询问:“泰宁与昭慈相去多少”?当使副回答“昭慈陵侧仅一里许,往来最便”。泰宁寺不在南陵区,而依宝山而建,故有“泰宁寺山”之说。
永茂陵改卜至宝山,新辟北陵区,既未遵循昭穆序次,甚至已突破五音墓地模式,向形法墓地转变。《宋会要辑稿》说永茂陵“今此神穴坐壬向丙”,一改国音的大利向“坐丙向壬”,实由“大利向”转变为“小利向”,所以覆按使辩称“亦与国音为利”。
由于南陵区无穴可择,永茂陵新辟北陵区,其选址标准,形法墓地因素可能已占据主导,而角音降至从属地位。据周必大《思陵录》记载,早在永思陵选址时,人们就注意到泰宁寺有山陵气象,因为泰宁寺僧人贿赂太史局才得以幸免。南渡以来,在太史局的技术传统中,五音并非绝对刚性的规定,只是祖制因循已久,变革不易,直到永茂陵选址,实在因为无地可择,遂改弦更张。
行文至此,回顾当年围绕永阜陵择址的争议,南方背景的朱熹、赵汝愚、叶适、詹体仁等人主张因地制宜,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必须考虑“祖宗故事”与南渡政权的特殊性,一般士庶并无政治包袱,南渡之后,大可入乡随俗,而“国音”术数关乎皇室子嗣兴旺、政权合法性和国运兴衰,岂可轻易变更!朱熹激烈而不妥协的抗争,效果适得其反,教训可谓深刻。而《山陵议状》“泛求壮厚高平可葬之处”的主张,三十年后,在永茂陵方才得以部分实施。
从永阜陵到永茂陵,从五音墓地向形法墓地的过渡,可见南渡政权在中原与江南的传统和现实、在坚守祖制与“在地化”之间的摇摆和选择。南宋的政治文化,多承袭北宋而来,但在江南长期而复杂的发展中,又逐渐演变并形成新的范式,南宋皇陵的变迁,是为一例。
民间风水理气派大致分类
理气派别甚多,现今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八宅派:以生山配派游星论吉凶。讲宅命相配,即东四命配东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
2.八派卦:以八个方位五行配合颜色,摆设等。
3.奇门派:以一定的方式排八门及指定的显分布于九宫,来论断吉凶。
4.三合派:将二十四山配合山论生克,配水以十二长生来论吉凶。
5.三元派:以先后天来去水论吉凶等。
6.五行派:以宅坐配合八卦的五行生克论吉凶。
7.飞星派将:山向配合元运挨排山,向,天盘飞星,从而看出山水配室内布局论。
8.九宫飞泊:从坐方的元旦盘紫百入中顺飞,配元旦盘及三元九运论吉凶。
9紫薇斗数风水:以宅之生,向,门等配合而排布呈盘断吉凶,其飞布公式与推命的紫薇斗数有别。
10.命理派:以八字的五行喜忌来配合方位五行来断吉凶。
11.过路阴阳派:即金锁玉关派。
12.玄空大卦派:以八卦方位论当元运,失运以推吉凶。
13.和成卦派:以六十四卦配零正神黄百论吉凶。
风水的两大基本宗派,形势宗与理气宗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及科技进步不断充实完善,由于认识偏重之差,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两大宗派:
一种是形势宗,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
另一种是理气宗,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即以峦头为重,诸如:晋人郭璞《葬经》;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诸如:邵雍“卦气运会”之说盛极。
在风水中:
1) “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
2) “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
3) 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
4) “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又分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家的择址布置。
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
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
中国风水学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枣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
风水之王:古代十大经典堪舆著作
古代先贤编撰的堪舆著作恒河沙数,每本洋洋大观。
一、中国阳宅风水第一书——《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强调修建住宅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
二、中国风水开源第一书——《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该书首次提出“风水”的概念,教人们慎重选择阴宅以便荫及子孙。
三、形法派(峦头法)风水鼻祖代表——《撼龙经》,唐代杨筠松撰。该书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与运用龙脉风水、快速振兴家业的最佳典籍。
四、理气派风水鼻祖代表——《催官篇》,宋代赖布衣撰。该书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该书强调以风水助官贵,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五、唐代形法派风水代表作——《雪心赋》,唐代卜则巍著。该书详论五行生克、吉凶互易,是中国堪舆学中的名篇名著。
六、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博山篇》,唐代黄妙应著。该书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
七、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葬经翼》,明代缪希雍著。该书把中医里的望、闻、问、切诊断流程移植到风水理论中。
八、明代专论水法的代表作——《水龙经》,明末清初蒋大鸿著。该书专论水龙各种形态以及吉凶取舍,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是研究水龙风水的必读之本。
九、阳宅风水八宅派代表作——《八宅明镜》(亦称“八宅法”),明代顾吾序著。该书汇集阳宅理气派主要理论框架,深入阐述阳宅屋形与周围环境关系,是八宅派的扛鼎之作。
十、明代阳宅理论集大成的代表作——《阳宅十书》,明代王君荣著。该书精选当时最盛行的堪舆著述,汇总而成,是明代一部专论阳宅内形和宅外形各种吉凶情况的典范之作,
以这十部风水经典为代表的风水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集大成实用化表现,细心研读就可以基本把握中国风水的精髓义理,掌握中国风水的流脉真传。
风水基本知识讲解——玄学风水学常见术语解释(喜欢请转发收藏)
一、玄学常见术语
玄学:
玄学在古代也称为\"五术\",专指以阳阴五行理论发展出来的一系列预测及实用技术。其中五个重要分支简称为\"山、医、命、卜、相\"。山代表可以让人开发潜能的修炼系统;医代表包括中医在内的各种医术;命代表以人出生的时间预测命运经历的系统;卜代表针对一件事情预测出一个结果的系统;相代表通过肉眼对人体、大地或天空观察来预测事物发展的系统。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阳往往代表刚性、外在和动态,阴往往代表柔性、内在和静态。最基本的对立反应在日月,昼夜,明暗,晴雨,水火,冷热,虚实,精神和物质等概念。
五行:
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符号代表五种性质,对宇宙万物进行分类和整合,同时用阴阳论中对立的生和克使五行各自发生关系,以此来模拟解释宇宙万物的存在。
五行的特性:
\"木\"具有成长性和延伸性;\"火\"具有温热、上升和扩张,以及不可捉摸的特性;\"土\"有包容性和稳定性;\"金\"有收敛性和控制性;\"水\"有粘合性和向下的流动性。
五行关系:
最基本的五行关系以\"相生\"和\"相克\"来表达,每一个五行都会参与其中。\"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正常情况下认为五行相生对人有利,五行相克对人有害。但是以阴阳论为基础,玄学同时认为生和克在不断变换着力量,生和克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逆转。
八卦:
在五行的基础上,对宇宙间的事物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八个分类,八个卦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系统通过卦象之间的重叠和互换,解释了世界存在的形式和本质,既可以自行推演占卜,也可以运用在玄学中的各个学科。
天干地支:
起源于天象的一种记数方式,天干地支和宇宙万物一样被赋予阴阳五行八卦等性质,在记数功能上同时具备了通过生克等各种关系预测推演事物发展的作用,是玄学中重要的细节推演元素。十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风水:
风水是以人的生存质量为最终目标,以选择环境和创造环境为手段的实践型学科。正如阴和阳的对立,好的风水环境可以让人得到心灵和物质上的富足,坏的风水可以使人从精神状态到物质生活都处于弱势和劣势。
风水两大系统:
风水中有两个重要组成系统,分别称为峦头和理气。峦头本意为山头,重视以自然地理为判断吉凶的依据,发扬于江西,也称为形势风水,或称形派。理气以五行八卦和飞星翻布定吉凶,重视以年运坐向推算,发扬于福建,也称为闽派。在明朝之后,风水师不再拘泥于门派之分,两派各取所长渐渐融合,达到峦头为体,理气为用的风水新境界。
风水中的气:
\"气\"的概念出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在风水中\"气\"代表来自自然界的力量,而风水的本质就是运用这种力量,并使其达到为人造福的效果。
二、形势风水常用术语
风水中的阴阳:
阳往往指隆起的地形,动态明显的水流,日照充足的地方,干燥的环境,坚硬的地质;阴往往指下陷的地形,静态的水流,日照不足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松软的地质。
山和水:
风水中的山除了代表山岭,在城市风水中同时代表建筑物,在概念上有时还代表后方靠山;风水中的水除了代表江河湖海,在建筑风水中同时代表道路,在概念上有时也代表前方明堂。在本文出现的山水概念,都可以理解为建筑物和道路。
风水中的五行:
风水最重视物质的形态,山和水,建筑和物件都被赋予五行特性。在山形中,高直为木性,尖刻为火性,低平为土性,圆满为金性,波形为水性;这五种形态归纳同时适用于河流的前进路线,也适用于现代城市建筑,比如大片连体住宅楼往往呈现出土形,高层单栋写字楼经常呈现出木形。
五行的正体和变体:
当山和水形成简单完整对称的五行形态称为正体,正体山水可以发出强烈的左右吉凶的力量,例如埃及金字塔和北京的水立方,都是典型的正体;当山水形态复杂到不能用单一五行归类和表达,风水中称为变体,变体最终会被多种五行综合表达出来,可是其吉凶的力量则不一定强烈,有时会发挥得很好,有时则一无是处。在城市建筑中变体最多,比如有着方形裙楼的三十层圆形写字楼,就可能会呈现出木土混合变体形格。
龙脉:
龙脉是风水中对巨大的主要山脉的称呼,但按形态和地理分了很多类型,也各有不同的吉凶力量。
干龙和支龙:
龙脉大多从高向低走,从内陆向海边运行,最高的发源处称为太祖山,也叫做尊星。比如中国自古便认为高崇入云的昆仓山是中国三大干龙的太祖山。和巨大的太祖山相连,同样拥有跨州过省大规模的山脉称为干龙,从干龙分枝出来较小型的山脉称为支龙。干龙的尽头往往会发源出大城市,支龙的尽头往往会造就中小城乡。
龙脉三大类型:
高山龙:典型的山地,比如四川云南一带的地形最多高山龙;
高岗龙:丘陵地带,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高度在百米以下的矮山脉,常见于华中地区;
平洋龙:平原地带,多见于沿海地区,在寻龙的时候有特别的龙法,往往按水流来寻找龙脉的踪迹。
龙脉的常见形态:
行龙:山脉不规则地各自延伸,一般来说是支脉向后延伸,象龙正在向前运动,这种地理还没有达到结穴的条件;
止龙:支脉延伸时出现互相影响,最明显的特征是支脉向前延伸,象龙爪向前按地,刹停前进的去势,这种地理往往会发现有龙穴结在其中;
肥龙:山脉宽厚呈半圆形,泥土很厚树木不多,是会使人发富,利于从商的吉龙;
福龙:山脉不算宽厚,但是泥土很厚,树木不多却排列均匀有序,没有尖利顽石曝露,是会使人发贵,利于做管理工作的吉龙;
生龙:山脉形态奔腾起伏,曲折动感充满活力,有利于健康,使人在发挥个人能力的行业里成功,也对政府部门的工作很有帮助;
瘦龙:山脉上有树木,可是山形高而狭长,山顶特别瘦窄,会产生诱导向贫穷的不良效果;
病龙:无论山脉形态如何,在山上有植被的情况下,不时会见到树木凋零,容易流失的泥土和松散外露的石块,这种像得了皮肤病一样的龙脉不利婚姻财运,也会使人长期得病;
恶龙:植物稀少,树木枯萎,大块山石嶙峋外露,甚至像刀剑一样锋利相交,会诱发分家反叛的恶果,也会使当地人容易产生难以治愈的重病。
以上的龙脉形态并不是全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风水的重点在于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机勃勃有树有泥的山脉,才利于人类居住生活。
真龙脉:
在众多龙脉里,除了有吉凶的区别,还有真假的区别。真龙脉在群山之中必然形态奇特,常见的是昂然高立,特别雄峻有如鹤立鸡群;也有另一种是众山皆高耸,独它低矮灵秀从下方隐隐而过。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两旁一定有对称的山脉护卫着前进,也有主要河溪山泉一路伴行,而且前行的方向曲折灵动,有如活物,这样的山脉才称为真龙脉。从真龙脉发挥出来的龙气最为吉祥有力,发福最快也最绵长。比如北京市北面的天寿山,广州市北面的白云山,就是两种典型的真龙脉。
开帐:
真龙脉在向前运行时气势流转,磅礴向前,可是当前进到山脉横向展开,山脉前又出现大片空旷的空间(明堂),这个地方就具体了结龙穴的可能性,这种地势的突然变化称为开帐。
束咽:
真龙脉在开帐之前,山体有一个收窄缩矮的位置,随后产生一座形态端庄的主山,这座主山又可以成为开帐的中心、龙穴的靠山,那个收窄缩矮的位置就称为束咽,其原理就像一条胶水管被手捏紧一下再放开,水的冲力会突然加强。束咽的出现是开帐结穴的重要信号。
龙穴:
在地球上最聚集风水之气的地点,多出现在龙脉运行停止的地方。风水师最重要的工作是选址和修造,选址就是\"寻龙点穴\"的过程,要从群山中分辨出真龙脉,最终找出由真龙脉结出来的真龙穴地点。就算在现代城市建筑里,同样可以找出每条街,每栋大厦的龙穴,也就是最利于生活和经营的地方。
穴场:
龙穴只是一个地点,穴场却是围绕在龙穴四周,构成龙穴格局的各种元素组成的完美模式,这个模式构成包括四神、龙虎、明堂、朝案、四兽。
四神:
中国文化自古就以四神来代表天象和方向,分别是东青龙,西*,南朱雀,北玄武(玄武的形态是背上缠着蛇的龟)。在风水中的四神成为了力量的象征,而且方向意义更为灵活,以龙穴为中心四神分布为左青龙,右*,前朱雀,后玄武。如果在四方得到吉山吉水和龙穴相呼应,理气卦象上也得到五行与四神的相生,这是风水中的最优秀格局之一。比如北京故宫的设计就是暗合了四神相应的布局。
龙虎:
从龙穴左右包围向中线,有如沙发上两道扶手的延伸山岭称为龙虎砂手,一般青龙*也多指左右砂手,同样是左为青龙右为*。上等格局的穴场会有多重龙虎砂手,古藉中形容为\"犬牙交错\",护穴的龙虎山岭以圆满包围,对称均匀,不高于龙穴也不低得无力保护龙穴为最好。青龙方代表男性、权力、学历,精神等概念,*方代表女性、财富、物质等概念,有经验的风水师可以直接从龙虎的形态吉凶看出对人有哪方面的影响。
明堂:
站在龙穴上向前看去,视力可见的范围称为明堂。明堂适宜开宽明亮,生机盎然,水土肥沃;在城市风水中必须宁静整洁,建筑物和摆设和谐协调。随着明堂内的地理变化,从距离分成内明堂,中明堂和大明堂。内明堂指龙穴前面龙虎合抱的范围;中明堂指龙虎外的远景;外明堂指从龙穴看出去极目的远山。一般来说内明堂可推算二十年内的吉凶,中明堂可推算二十到四十年范围的事件,外明堂可推测六十年后发生的事情。在古代还有一种测量时间的方法,就是由风水师从龙穴走出去,每四步半为一年,比如在青龙方(左方)九步的位置出现尖利恶形的大石,那么两年后这一家人的年青男性就有重病、诉讼、破财的可能。
朝案:
朝案指龙穴正前方的山,分别称为案山和朝山。
案山:
案山是在龙虎包围内,位于龙穴正前方的山丘或山峰,案山如果远在中明堂或以外,会添加龙穴的福力,可是直接的作用并不大,只有位于龙虎内的案山才发力最强最快。但是有案山并不代表必然是好事,案山会加速龙穴的发力,可是凶形案山只会让灾祸来得更快。风水师最希望见到的案山是由龙虎延伸至龙穴前方,形态清秀低平,不会隐而不见又不会掩挡远方视线,这种案山称为\"触手案\",从左方延伸而来称为\"青龙卷案\",从右方延伸而来称为\"*卷案\"。
朝山:
龙穴的方向并不会随意定立,往往会选择一座形状吉祥有力的山峰来指向,这座山峰称为朝山。朝山代表着未来的长远发展情况,朝山的好坏对龙穴具有长期隐性的影响。一般风水师在选择朝山时会考虑用者的需要:高大凸起形态完整的朝山利于人脉发展,在城市风水中如果可以朝向形状吉祥的远方大厦,这栋大厦的五行又可以和用地本身五行相生,那么对家庭成员或是客户的增加、工作上的晋升都会有帮助;山顶有U形凹陷的山窝称为坳峰,如果朝向坳峰的话则有利于财运,特别适合从商或金融业的人使用。
四兽:
除了四神相应的主要山峦之外,分布在穴场的其他山体称为四兽,也统称为\"砂\",随位置形态变化分别称为:官、鬼、禽、曜。
官星:
在龙虎合抱的内明堂范围内,又在龙穴合水以外的山体或小丘称为官星,主宰着人际关系,古时认为和官运有关。
鬼星:
在龙穴后面,又没有退到靠山之后的山体或小丘称为鬼星,主宰着健康和生活和谐。
禽星:
在龙虎环抱之外,位于中明堂和外明堂的山体或小丘,以及在水中的小丘巨石都称禽星,禽星主宰着财富和健康。古代风水师认为穴场里有官星会先贵后富,有禽星会先富后贵。
曜星:
在朝山之外突然跳出的山头称为曜星,曜星虽然远在穴场以外,可是突入穴场视线的活力像太阳星辰从远方照亮龙穴,代表着长期的繁荣兴旺。
水:
水是风水中的庞大概念,水法的变化和功能和龙脉具有同等意义。水是指江河湖海、溪泉瀑池,也是指城市中的道路和人车流动的方向,大体上说水代表着财富和智慧。对真水的要求是清洁平静源远流长,不枯不断路线迂回,温和地缠绕在龙穴四周。水是穴场中真正流动运动的物质,水的来去和路线都对龙穴吉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平静聚水的地方往往可以财富兴旺;水流太急,水量太少或太大都会使财富急剧地失去。
三、理气风水常用术语(以飞星风水为例)
罗经:
罗经也称为罗庚或罗盘,是风水师专用的指南针。罗经的中心是一个精细的指南针,针盘外面刻有几十层风水师常用的数据,罗经方形的外盘套着可以转动的圆形内盘,加上外盘上的经纬线,风水师可以轻松读出穴场中每个元素的方向刻度,并利用这些刻度计算吉凶。
立极:
风水师选择好地点后,就会开始用罗经在穴场测量提取各种数据,无论测量什么都要有一个原点,也就是说应该在哪里下罗经,这个下罗经的位置就称为立极。随着理气门派和功能目的不同,立极点会有些出入,比如在室内立极一般会在室内面积的中心点,要测量建筑物和外界的关系时,立极点会定在大门,或是主要的阳台窗户。
阴阳二十四山:
在罗经上最重要的数据就是阴阳二十四山,这是由二十四个天干地支和卦象,把平面360度划分为二十四等分角度。
子午线:
在阴阳二十四山里,最著名的中轴线就是子午线。因为阴阳二十四山镶入了十二地支,这十二支中的子位于正北方,午位于正南方,子午线所指的就是南北正中轴线。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无穷的意义,我们最熟悉的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在风水中十二地支成为了方向的名称,风水师会直接用地支读出方向,比如测量一座住宅时会说这个住宅是\"子山午向\",其意思是座正北向正南。
太岁:
在风水中太岁指当年生肖所在的地支方位,详细的每年太岁方位是:子鼠年在正北方,丑午年在东北偏北,寅虎年在东北偏东,卯兔年在正东方,辰龙年在东南偏东,巳蛇年在东南偏南,午马年在正南方,未羊年在西南偏南,申猴年在西南偏西,酉鸡年在正西方,戌狗年在西北偏西,亥猪年在西北偏北。
犯太岁:
当年的太岁方出现过多的变化和震动都会触动太岁,发作出不利的风水力量,犯太岁会使人在财运晋升家庭健康等各方面都受到不良影响。一般引起犯太岁的情况有:在太岁位动土,拆墙,装修,放置了大功率的音响,经常运动的器材,甚至有时在墙上钉钉子都会有问题。犯太岁也会由外因引起,比如:太岁方在建房修路,太岁方有形态凶恶的山或污水,甚至有高压电箱和强光射灯出现在太岁方,都会出现犯太岁的问题。总而言之,保持每一年的太岁方平静整洁是最好避免方法。
三煞方:
三煞方本质上是和太岁对冲的方向,幸好三煞方并不是很多变化。猴鼠龙年的三煞方在正南方,猪兔羊年的三煞方在正西方,虎马狗年的三煞方在正北方,蛇鸡牛的三煞方在正东方。和犯太岁一样,犯三煞也是很常见的风水问题,我们可以参考犯太岁的内容来避免。
紫白飞星:
紫白飞星是理气风水中常用的一套计算系统,紫白飞星可以计算时间和事件,比较易学易用。九个不同五行不同性质的元素像星辰一样在各个方位按顺序流转,也造成了风水格局中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事件,甚至会完全逆转一个格局,充分表现了\"风水轮流转\"这句老话。但是紫白飞星并非居无定所转个不停,每一个星都有属于自己的原位。
九宫飞泊:
罗经上八个大方向加上中点构成了九宫,九个飞星分别从属:一白贪狼星位于正北,属水;二黑病符星位于西南,属土;三碧禄存星位于正东,属木;四绿文曲星位于东南,属木;五黄廉贞星位于正中,属土;六白武曲星位于西北,属金;七赤破军星位于正西,属金;八白左辅星位于东北,属土;九紫右弼星位于正南,属火。九星从原宫位出发,随着时间不停向其他宫位运动,被称为九宫飞泊。
九星年命:
每一年都有一个飞星流转而来,代表当年的气数,在这一年出生的人,也就带有这一年的星命。风水是为人服务的技术,所以在选择风水地的时候,风水师会以人为本先算出使用者的八字,命卦,如果是使用飞星风水术布局的话,就要先算出使用者的九星年命。比如一个一白生年的人,在同样的风水条件下,更适合居住在大厅或主窗户向北的房间,因为北方是一白贪狼星的原宫位,用自己的生年星和方向对应可以得到更好的运气。
星运:
九星飞泊可以代表大跨度的时间,比如180年推进一次的元运。现在正处于三碧元运之中,也就是以东方气运为最强。它也可以代表中跨度的时间,比如二十年推进一次的星运。现在正处于八白星运中,东北之气最盛。它还可代表小跨度的年份,月份,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九星就是这样无穷无尽地流转着,不断变化着每个方向的吉凶强弱,风水师正是利用这种星运系统计算出事物的过去和发展。
得运失运:
在飞星法中,最重视坐向的得运和失运。得运是指在目前这个星运中最旺的方向可以为我所用,最衰败的方向可以得到避免、控制,甚至通过更高层次的飞星布局法逆转吉凶;失运则与之相反。比如2004年至2023年是八白星当运,东北方就是最旺的方向,如果可以朝向东北,得运的机会就非常大。
四、风水运用
煞:
风水中的煞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但是也可以简单地说一切让风水变坏的条件都称之为煞。煞的产生原理只有一个,就是阴阳严重失衡,当一个方位,或者一件事特强烈倾向阴性或阳性的时候,就产生了煞气。比如在长期阴暗的环境却没有长期照明,在光线过强的地方却没有阳棚或窗帘遮挡,都会成生煞的诱因,一旦时机成熟,有活力的飞星或旺气流转到这些带煞的环境,煞气就会突然爆发出来,对人产生伤害。
形煞和理气煞:
风水中的煞气分成形煞和理气煞两大类。形煞是物质形态产生的直接破坏,比如太尖,太利,太亮,太响,太粗砾,视觉和身体感觉非常不良都会产生形煞。理气煞由星运卦理推算出来,肉眼看不见的五行过激或过于衰落,五行相克而不是相生,相生却生旺了带有败气的卦象或飞星,都会产生理气煞。不过两者间并不孤立存在,只有形煞和理气煞互相作用的时候,才会伤害使用者。比如犯太岁就是最基本的理气煞,如果在太岁方出现尖锐锋利的物质直指住宅,这种称为\"飞刃煞\"的形煞就会和太岁重叠发生作用,发事尤其迅猛。风水师发现形煞的存在,马上会运用理气风水推算出灾祸的时间和事件;计算出理气煞的存在,也会马上观察带煞的方向有没有形煞对其激活,然后就会采用相对应的风水技术进行化煞。
化煞:
化煞是风水师的重要工作与技术,化煞好比医生断症后的对症下药,只有化煞后才可以挽救风水局达到趋吉避凶。一切化煞的最终目的都是回复五行平衡,这个过程中风水师会动用相应的五行物质和日常用品,有喻意的法器或工艺品,在五行严重失衡无法化煞的时候,风水师还会建议停止使用这个方位或离开这个不良的风水环境。
催旺:
当风水环境具备良性发展的条件,风水师会把旺气进一步提升,使人的生活更幸福,事业更进一步。在形势风水中可以通过人工修造优化环境,例如明堂中没有水流,可以用'引水归堂'的方法从有水的地方把水引进来;在理气中发现有旺气存在,会使用有生气的植物或者不停运动的生活用品激活其作用。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把旺气位用于重要功能,例如用作床位,办公桌或是设立财务部。
立向五法:
当一个建筑物(住宅)落成后,都必然会有一个向,这个向如一个张开的口,把所面对的方向的五行性质大口吸入,从而使住宅带有这种五行属性。
定向在风水里也称为立向,立向是对一个建筑物的定性,是展开风水工作的第一步。对风水师而言,只有定了向才可以立局、和进行之后的一系列计算和内部设计。无论花多少心思去研究室内风水,冰箱电视水晶灯这样那样摆放,如果立向错误即刻满盘皆输。
以门立向:
在古代,以门立向是最常见的方法。古代的住宅和各种建筑物大都只有一两层高,通常大门着向大街、空地、池塘等地形,整个建筑物以大门为中轴线,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门立向。在现代社会,城市住宅越建越高,在密集住宅里,房间出入的大门都是在一条走廊里,这种情况,以门立向慢慢从城市的住宅消失。但是在很多别墅、农家,大厦和工厂,仍是以门为主要的立向。甚至在一些有牌坊的村镇,在适当的环境下也可以以整个地区的出入口牌坊为向。
以空立向:
一个设计良好的街区,会有大片的空地供居民活动;一个完善的住宅小区,会有花园和运动场所在小区的中间;以上的这些空地,风水学里称为明堂,是藏风聚气又聚财旺运的好地方,如果您的住宅的客厅,阳台,和多数的窗户都面向明堂的话,您的住宅就应该以明堂为方向,这种方法称为空立法。住在五层以下的住宅往往可以面向明堂,以空立向;而我们最近十年看到很多大型而完善的楼盘,楼高二三十层,但因为占地面积宽广,小区中间有巨大的明堂,明堂里有儿童乐园、草地、游泳池等生活设施,使二十层楼左右的住宅一样可以面向小区中间明堂,风景还很不错。
以阳立向:
阳立法是风水师在家居堪察中使用得最多的立向法。当住宅位于城市的高楼,住在五层以上又没有面对明堂空地,不能适用空立法的话,很可能适用阳立法。这里的\"阳\"字的确有阳光的意思,但并不是哪个方向可以透入最强的光线,哪边就可以定为向;更重要的是入气口的大小,窗户的数量。因为风水的气是物质性,开窗开门才可以真正地迎入。一个设计良好的现代套间,往往有两到三面的采光,这时以光线定向不实际,正式的方法应该以整个住宅里,窗户最多的那一面墙来定向。
以水立向:
当一个住宅建在河流的旁边,或是面对湖泊、水塘、游泳池等,没有其他定向条件加入其中,就可以考虑以水的一面为定向。比如池塘紧邻住宅的东面,就可以说这个住宅向东。在城市风水里,以楼为山,以路为水,气运行到马路边时,一样会停下来。也就是说,如果住宅有一面向着马路,在没有其他定向条件的情况下,风水师会用水立法确定这个住宅的方向。
以虚立向:
当一个村落或是居民区的楼房过于密集时,楼与楼之间、房与房之间都会相邻很近,以至向下看不到地面,向上向不到天空,开窗四顾全是邻居的窗子,开门就是窄巷和走廊。好不容易有一两扇窗有一点远景,也是高楼之间一道垂直的窄缝。问题是这道窄缝并不能用于定向,因为这种楼与楼之间的垂直窄缝是风水里的一种煞气,称为天斩煞,是对人的健康有坏影响的形态,不能采用立向。以上的情形下,风水师就要用虚立法来定向。虚立法就是以住宅所处在的村落、小区、屋村的方向为定向,比如出入村落的主要道路的方向,小区的大门方向,屋村所对的主要空旷地方向,离住宅附近区域最近的大街,都可以作为虚立向的定向。
以上五种立向法不是全部方法,这五法也不一定单一应用,风水师面对的地理环境千变万化,完全有可能将几种方法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