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名贯四海起名测名软件下载安装(名贯四海)

名贯四海起名测名软件下载安装(名贯四海)

《西游记》怎么考?请看各地中考题汇编

01

江苏南通中考真题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3分)

(节选文字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二)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三)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形象特点):

【答案】

石猴:活泼好动、机灵可爱。

齐天大圣: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

孙行者:忠诚不二、有情有义。

02

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①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②有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孙悟空的电影,想借用这段对话,为此向你征求意见。本着尊重原著内容的原则,你会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A.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之后

B.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官职的真相之后

C.孙悟空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后

D.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

【答案】

①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准备决一死战的大无畏精神。(1分)

②D(2分)

03

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节选自《西游记》)

1.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

1. 花果山;黄袍怪

2. 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3. 孙悟空:(1)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2)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1)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2)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04

重庆B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1.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____________的心理。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3分)

【答案】

(1)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分,答出“借芭蕉扇”或“过火焰山”即可);不走西边(或不往西天取经了)(1分)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1分,答出“散伙”即可)

(2)示例一: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答出一点即可)

示例二: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吝啬。

示例三:无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为义父,是找靠山。

示例四: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

示例五:黄袍怪痴情于公主,如凡人一般动心动情。

示例六: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

示例七: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3分。例子符合原著1分,围绕“有人情”或“通世故”分析1分,语言通顺1分)

05

青海统考真题

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答案】D

06

浙江宁波中考真题

阅读《西游记》目录,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 → →流沙河收沙悟净

(2)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6分)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①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2分)

②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4分)

【答案】

(1)鹰愁涧收白龙马 云栈洞收猪八戒

(2)①示例1: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示例2: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咕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②示例1: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示例2: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孙悟空离队时的表现2分,能与第一次离队比较说明成长变化2分,言之成理即可)

07

陕西省中考真题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熟悉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小说《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1)小说中的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1分)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1分)

A.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答案】

(1)忠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

(2)B

08

河南中考真题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从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唐僧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四圣试禅心

婴儿戏化禅心乱

【参考答案】

(1)示例一:在“四圣试禅心”的过程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另一方面,当那妇人发怒,要求必须留下一人做女婿时,他又唯唯诺诺,问徒弟三人谁愿意留下来,由此看出他的软弱、无主见。

示例二:在“四圣试禅心”的过程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另一方面,在猪八戒犯错被吊在树上时,他能原谅八戒的过错,让徒弟去救八戒,由此看出他的宽容。示例:唐僧对于孙悟空反复说有妖怪并多次让自己下马上马这些事感到很生气,而对红孩儿的哭诉信以为真,表明他不辨真假;唐僧一听见孩童的呼救声,就想搭救,表明他很慈悲、心地善良。

09

河北中考真题

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示例:以唐僧为核心的取经团队经历了众多苦难的考验却矢志不移西天取经的志向,一路靠团队的力量降魔伏怪,最后取得成功。

10

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填空。

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的①《_______》,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前七回讲述主要人物的身世和②_______的故事。作品中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③________,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遇到困难就嚷嚷散伙等,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答案】

①. 西游记 ②. 大闹天宫 ③. 猪八戒

11

浙江宁波中考真题

团队往往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请结合《西游记》内容,作出阐释。

【参考答案】

【示例一】《西游记》中,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怒逐悟空。后来唐僧遭难,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徒弟们合力救下师傅,唐僧和悟空也重归于好。

12

四川巴中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1.此情节中的“妖魔”是指 ,分别变为 、 、 ,三戏唐僧。(2分)

2.选段体现了孙悟空什么性格特点?中外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点的形象,请以“作品——形象——情节”的方式举一例。(4分)

【答案】

1.白骨精;年轻女子、老婆婆、老头

2.爱憎分明的性格、过人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示例:《水浒传》;鲁智深具有爱憎分明的性格,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情节是拳打镇关西。

13

四川乐山中考真题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围绕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线,讲述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1.小说中下面角色出场的顺序,依次是(3 分)

A.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B.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龙马——沙僧

C.唐僧——孙悟空——白龙马——沙僧——猪八戒

D.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白龙马

2.请根据文段提示回答。(3 分)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 ,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选自 60 回)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的原因是。

【答案】

1.D 2. 二,罗刹女与孙悟空有夺子之仇。

14

广西梧州中考真题

下面语段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文中的“他”所指的人物是

“他”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一口宝剑,递与“他”。“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像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猪八戒口里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他’果然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果然就刮风!”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们再莫与我说话,只管护持师父。等我干事去来。”

A.羊力大仙 B.鹿力大仙 C.虎力大仙 D.牛力大仙

【答案】C

15

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13-16题。(11分)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2分)

3.按要求赏折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你看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2分)

(2)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2分)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3分)

【答案】

1.(2分)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2.(2分)菩提祖师。“猢狲”的“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孙”。(答出“猢狲”的“狲”去掉兽旁即可)

3. (4分)

(1)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

(2)“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4.(3分)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16

海南中考真题

某校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答案示例】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来源|中学生读写

来源: 语文学习

李大钊七度来沪 结识孙中山促成国共合作

1914年2月,青年李大钊在东京留影

1923年,李大钊三赴上海大学发表演讲

李大钊自述稿。其中提到他亲赴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讨论改组国大党的问题

  1923年4月15日,坐落于闸北青云路青云坊(今青云路323号附近)的上海大学迎来了一位贵客。只见此人身着长衫,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两撇八字胡既浓又密,炯炯目光之中透着睿智与坚毅。他正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他七度来沪,从事革命活动,在黄浦江畔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反对独裁复辟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若要追溯李大钊与上海的不解之缘,还须从他在东瀛留学期间参与反袁活动说起。因为他最初两次到访上海即是为声讨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而来。

  1913年冬,年轻的李大钊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由汤化龙资助东渡日本留学。经过半年的努力,他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深造。象牙塔内的生活原本应该是简单而宁静的,但国内政局的风云变幻,却让课堂里的李大钊坐立不安。

  1915年1月18日,日本大隈内阁向袁世凯政府秘密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这桩卑劣的政治交易内幕一经披露,引起留日中国学生的极大震动,李大钊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迅速联络留日学生,于2月11日成立留日学生总会,并任该会文牍干事。救国心切的他挥笔写下《警告全国父老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要求中国政府秉国民公意,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不料,5月9日,袁世凯在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诱下几乎全盘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闻听此讯,李大钊迅即编印《国耻纪念录》一书,以示强烈愤慨。

  1916年1月底,为了声援云南护国军讨袁,李大钊从横滨搭乘法轮赴上海,开展爱国宣传。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对于青年李大钊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谓之熟悉,上海早在晚清年间即是“江海通津,东南都会”,名贯四海,谁人不知?可他从未踏足沪滨,难免人地生疏。不过,他却对此行依然是踌躇满志。当轮船劈波斩浪朝向东海之滨驶去,李大钊倚扶着船舷,远眺波涛翻滚的大海,心潮澎湃,欣然赋诗《太平洋舟中咏感》。诗中写道:“逆贼稽征讨,机势今已熟。……相期吾少年,匡时宜努力;男儿尚雄飞,机失不可得。”其救国图强的雄心壮志可见一斑。在沪期间,他顾不得游览申江名胜,更无闲情逸致游逛于十里洋场间,而是四处奔走,为声讨袁世凯窃国复辟而大声疾呼。只可惜资料阙如,李大钊这次的沪江行迹已不可考,但从他抵沪后写给远在东京的挚友霍侣白的一首诗中,略能体会其当时的心境。“一轮舟共一轮月,万里人怀万里愁。正是黯然回首处,春申江上独登楼。”字里行间浸润着一个爱国青年忧国忧民的情怀。逗留两周之后,李大钊便返回东京。

  首次上海之行令李大钊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然而,正当李大钊在上海积极联络讨袁之事时,早稻田大学竟以“长期欠席”为由,将他除名。当时的早稻田是一所政治倾向十分保守的学校。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就是该校创始人大隈重信在第二次出任首相期间提出的。李大钊作为留日学生总会的骨干成员,其激烈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言行自然不会为校方所宽容。因此李大钊被开除学籍,“欠席”不过是个借口。

  对于早稻田大学的这一决定,李大钊并未感突然,他索性就此中断学业,全力投身于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行径的活动之中。1916年5月中旬,他由东瀛归国,暂留上海。此间,李大钊仍时刻筹划着反袁大计。他在给好友霍例白的信中说:“传闻袁氏备战甚急,此则雌雄之决,仍非出于一战不可也。”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消息传来,李大钊欣喜至极。7月11日,他应邀北上,担任北京《晨钟报》主编,大力宣传民主主义思想。

  袁世凯政府虽已倒台,但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华夏大地依旧暗无天日。1917年6月,张勋借“调停”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争端为名,率“辫子军”进京。未几,张勋撵走黎元洪,宣布拥立前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一时间,黄龙旗取代了五色旗,前清的王公贵族、遗老遗少们拖着真真假假的大辫子招摇过市。就在张勋复辟的当日,李大钊仓促离京,避走上海。

  与前两次莅沪时的心情有所不同,第三次来到上海以后,李大钊完全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虽说食宿无忧,但回想起自己辛亥革命以来的所言所行,身处浦江之畔的李大钊百感交集。他一心为国为民不辞劳苦,却不想到头来落得个“国变日……仓黄出京”的结果。“南来栖迟沪,渎日无聊赖。幸有投止之所,不至漂泊旅馆,惟以读书自用,尚足告慰耳。返至于发表言论,今已全非其时,即有所欲言,亦无正当之言论机关供吾发表。”在致信北京友人李泰棻时,李大钊发出如此感慨。

  “长夜漫漫何时旦?”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但不曾想由于革命的不彻底,却令中国掉入军阀混战的泥淖,中华民族仍然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呻吟。这一次李大钊居沪数月,大部分时间都在思索、总结过去革命“流产胎殇”的经验与教训。其间,他还两度前往南京,会晤好友白坚武,并在白的引荐下,同江苏督军李纯会面多次。双方还商妥赴日考察事宜,后因故取消。11月初,李大钊返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李大钊和他同时代的那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苦苦探求再造中华的新途径时,西方传来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振聋发聩,使得正处惆怅之中的李大钊为之振奋。他从苏俄革命的成功范例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曙光,“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他连续发表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及其意义,并大胆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由此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20年,他在北京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被传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结识孙中山 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中共中央指导党在北方的工作。1922年夏到1924年初,他四度南下上海,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巨大贡献。这其中,李大钊第四次来沪时,与孙中山的数次会面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1922年8月上旬,李大钊离京去往杭州。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特别会议(即西湖会议)。在转赴杭州之前,李大钊专程来到环龙路老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2号,同陈独秀讨论了关于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式方法问题。

  是年8月底9月初的某一天,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叩响了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寓所的大门。守门人问明来者身份后,进屋回禀孙中山。闻听是李大钊一行来访,中山先生喜出望外,赶紧命人将贵客请至书房茗谈。原来,西湖会议作出了中共少数负责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同国民党的合作形式上发生重大转变,即由“党外联合”转变为“党内合作”。西湖会议闭幕后,李大钊受中共中央的委托,折回申城。他在林伯渠的陪同下,多次拜访孙中山。

  行文至此,还须对李大钊首次拜会孙中山的日期作一说明。诸多资料对此的叙述可谓众说纷纭,既有称8月底的,也有称9月的,更有精确地指出是8月23日,让人莫衷一是。但西湖会议是8月30日结束的,李大钊会后才由杭返沪。整个8月份满打满算也仅剩下不足48小时,可供他用来与孙中山会谈的时间似乎并不充裕。或许从《申报》里可以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9月2日的《申报》报道了1日午后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代表到莫利爱路谒见孙中山一事。这是一篇极其寻常的新闻稿,但它结尾的那句话倒是令人浮想联翩,其谓:“叙谈约三刻,因有他客过访,遂与辞而出。”难道此处的“他客”莫非就是李大钊?这仅仅是一种推论,笔者尚不敢妄下断言。

  孙、李虽初次晤面,可两人却神交已久。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意识到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都不足依靠。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他带来了启发和希望,他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五四运动期间,孙中山不仅十分关注《每周评论》的言论,还派戴季陶、沈玄庐创办《建设》和《星期评论》,共同致力于新文化运动,而戴、沈等人皆与李大钊相熟识。由此可见,孙中山早已对李大钊这位新文化运动巨子、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积极宣传者相当熟悉。李大钊对孙中山及其革命思想的了解,自更不必说。

  因此,两人照面后,略微寒暄几句便切入正题,就“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展开热烈探讨。畅聊之下,彼此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次交谈尚不尽兴,李大钊接连数度出入莫利爱路孙宅。有一回,二人竟长谈数小时,以至到了吃饭的钟点都欲罢不能。他们每次见面时,宋庆龄都陪在一边。后来每当提起这段往事,她仍记忆犹新:“中山先生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

  李大钊的儒雅风度与广博学识令孙中山对其赏识有加。在孙中山的心目中,李大钊已是帮助他改组国民党的不二人选。经过几次接触后,他遂直截了当地提出希望李大钊加入国民党的想法。李大钊直言相告:“我是第三国际党员⑴,是不能脱离第三国际的。”孙中山听后,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见中山先生如此恳切,加之中共中央在西湖会议上已有相应的规定,李大钊便欣然应允。当即由张继为介绍人,孙中山亲自主盟,吸收李大钊为国民党党员。此后,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等中共负责人,也陆续加入国民党。宋庆龄曾就此问过孙中山为何要如此行事,孙中山的回答是,他认为这些人是他真正的革命同志,他知道在斗争中,能依靠他们明确的思想和无畏的勇气。

  1923年1月16日,苏俄特使越飞自北京抵沪,经由李大钊、林伯渠的联络介绍,与孙中山会晤。李大钊与林伯渠也全程参加。谈判整整持续了6天,双方着重商讨了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1月26日,联合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通过这一番活动,李大钊与孙中山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事务上也更加倚重李大钊。

  1923年“二七”惨案后,为免遭军阀吴佩孚的迫害,正在武汉讲学的李大钊避至上海。起先他匿居在同乡孙洪伊家里,张国焘还曾到孙宅看望过李大钊。但孙与直系军阀关系密切,李大钊担心长居于孙府会引起外界的无端猜忌,所以仅住了几天就搬到别处去了。幸而没过多久,李接到北京友人的来信,告知他在京不会有被捕的危险,旋悄然回到了燕京园。

  即便身处危难境遇,李大钊仍不忘促成国共合作。是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登载了他撰写的《普遍全国的国民党》一文。文章既强调了革新国民党发挥其作用,又批评了国民党的以往错误。李大钊指出,国民党过去的一大弱点,就是没有看重群众运动的力量。在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帮助下,孙中山下定了改组国民党、联合中国共产党共同进行民主革命的决心。故而,李大钊被称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楷模”。

  诲人不倦 宣传革命思想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提起李大钊时,将他视作“真正的好老师”。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也称:“李大钊先生不是说教式的人物……由于李大钊先生的启发,认定一切问题须从了解马克思主义着手,我才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作较有系统的研究。”的确,李大钊时刻都以向青年学子传播革命思想为己任。纵观李大钊后四次在上海的行踪,可以发现他每次都会抽出时间,到校园里倾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2年9月3日,他应邀在中华职业学校召开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国家少年日纪念会上发表关于青年问题的演讲,号召青年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翌年4月,他又于复旦大学演说《史学与哲学》。

  当然,李大钊去往最多的还是上海大学。这与他曾参与创建上大不无关系。在上大创始期间,他向于右任推荐邓中夏和瞿秋白到校任教。作为上大的常客,从1923年4月到11月,短短半年时间里,李大钊先后3次为上大师生演讲。从《演化与进步》鼓励年轻人确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并以此为指导,“快快乐乐地创造未来的黄金时代”,到《社会主义释疑》阐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再及《史学概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李大钊的讲演总是那样深入浅出,热情洋溢,极受学生的欢迎,而且《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将他的演说内容都整理刊登出来,更是扩大了其社会影响。

  1923年10月25日,北大注册部贴出布告,内称:“李大钊先生因事请假两星期,所授功课,假满时补授。”当北大学子看到这张告示之时,李大钊已然坐在了开往上海的列车里。他这次前来申城,主要是为了出席中共第三届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当然,他并未忘记自己除了担任党内的领导职务外,更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园丁、一个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斗士。

  11月7日,上海大学举行十月革命胜利六周年纪念大会,并庆祝该校“社会问题研究会”成立。是日,李大钊欣然与会,作了题为《社会主义释疑》的著名讲演。通篇讲稿不过千余字,却微言大义。演讲中,他一语道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质:“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社会主义是使生产成为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社会主义制度下做工是愉快的……我们的工作是要免除工作上的痛苦。”字字句句有力地回击了当时社会上所弥漫的反社会主义思潮。

  1924年1月6日的《京报》刊发了这样一则短讯:“国民党北京支部之民治社,与某社近因接广州孙文来密电,请派代表六人赴广州接洽党务。特于昨日(四日)在某大学第三院大礼堂开全体党员大会,到会者约千余人,主席为某大学教授李某。”

  《京报》上所称的“李某”便是李大钊。所谓“赴广州接洽党务”即是参加即将在羊城开幕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的国民党北京支部有6个代表名额,李大钊是孙中山亲自指定的代表,其他5位则由选举产生。《京报》所描绘的就是国民党北京支部选举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时的场景。经过选举,张国焘等5人当选。

  1月5日,李大钊与张国焘等众代表乘特别快车南下。赴穗途中,李、张二人在沪稍作停留,参加中共中央会议,参与讨论并确定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一大”上应取的态度。会上,李大钊报告了国民党组织在北方发展的经过,并称北京的中共同志之间团结一致,在对待与国民党合作问题上不存在任何分歧。主持会议的陈独秀听后甚是欣慰,随即提议由李大钊、张国焘会同已在广州的谭平山、瞿秋白等组织一个指导小组,用以协调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中共党员的行动,李大钊为该小组的负责人。

  中央会议结束后,李大钊等继续行程,搭乘火车直奔羊城。列车驶离上海北火车站后,缓缓加速,喧嚣的不夜城渐行渐远。透过车窗,李大钊朝着这座留下他青春岁月与革命历程印记的城市瞥去了最后一眼。(作者:张姚俊)

转自:共产党员网

来源:上海档案信息网

(了解更多反邪教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太白剑”、微博“宝鸡反邪教”、网站秦岭雪“http://qinling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