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太极点

太极点

太极拳拳势中的“发力点”

武术的每个势子都是有设计目的的,一般分攻与防,或者兼攻带防,或者兼防带攻,即所谓连消带打。太极拳的势子也不例外,每个势子都有其用法。

武术的“四技”:踢、打、摔、拿,在不同势子中,有不同的侧重,每种技术也分出不同的技巧。比如“踢”,在杨式太极拳中分出踢、蹬、踩、点等,在陈式太极拳里,则分勾、挂、蹬、踏、管、套等,流派不同,技法也各异。

无论太极拳什么流派,拳势都有其目的性,都是围绕攻防目的而展开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表演性、娱乐性、养生性逐渐占据主要空间,但太极拳原有的技击性始终保留在拳势里,只是有许多变的面目全非,难辨原貌了。

对于传统太极拳而言,对于技击目的的保留,可谓是衡量其拳路是否属于传统传承的一个主要标准。太极拳的每个势子都有相对固定的攻防目的,即俗称的“用法”。有些太极拳流派的用法是显性的,一目了然,如陈式太极拳的“金刚捣碓”;有些流派则相对隐形,一搭眼不易看出其用意何在?比如杨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或“提手上式”。

无论太极拳什么流派,也不管流派传承的个性差异,太极拳势子的“用法”都是通过蓄劲和发劲体现出来的,发劲是攻的主要体现,发力点是用法的关键,弄清势子的发力点,说明你对拳势的用法了然于胸了。

通常情况下,一个势子的开始,是其防的部分,中国武术多数拳种的技击原则遵循“先礼后兵”的礼仪,即先防后攻,多数势子都是防在前,攻在后。太极拳的多数拳势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防后攻,虽然后发,但求先至。所以拳势的后半程就是攻的技术,该拳势的发力点,就是该拳势结束前的那个动作,多数在手上,有时在腿或其他部位上。有些拳势名称,直接指明发力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