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鸡打鸣是什么意思(鸡打鸣)

鸡打鸣是什么意思(鸡打鸣)

为何公鸡打鸣正常,母鸡打鸣就要被宰?老人的话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赵本山的一句金典名言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这句话红遍了大江南北。似乎在大众眼中,母鸡打鸣,公鸡下蛋是违反生物进化论的。家鸡的祖先是野生原鸡,它是驯化的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当有了公鸡和母鸡后,彼此的分工协作任务就出现了不同,公鸡负责打鸣,母鸡负责下蛋。在农村中,几乎家家都喜欢养母鸡,因为母鸡不仅能够下蛋,还能够孵化小鸡,这是维持一个家庭生存的根本。

公鸡和母鸡最大的区别是:染色体‍

鸡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有很多人说鸡的祖先有可能是霸王龙,美国科研人员在对6800万年前的恐龙骨骼化石中提取出了与鸡体内某种蛋白相似的蛋白类物质,它能够间接证明鸡和恐龙在某种基因中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史料记载,在公元5300年左右,中国古代先人就开始养鸡了。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有雌雄之分,染色体是性别区别的最显著特征。同样公鸡和母鸡的染色体也有很大差别。公鸡的染色体为ZZ,母鸡的染色体为ZW,从外形上看,公鸡的体积要明显大于母鸡,而且公鸡的毛色泽鲜亮,同时它还长有鸡冠,和长长的坠子。母鸡体积小,毛色没有公鸡鲜亮,鸡冠也特别小。

中国自古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说。所谓“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犬、鸡。鸡作为六畜之一,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饲养、驯化野鸡成为家鸡。在驯化鸡的过程中,人们更习惯于把鸡圈子笼子里饲养,因为鸡喜欢于自由,它们喜欢在天高地广的草地上寻找昆虫,尤其是一些野鸡在吃饱喝足后,会归属于山林中。如果想驯服鸡,防止它们跑出来,就必须要人为插手,这也是为何在筛选驯化后家鸡最终要关进笼子里的原因。经过长期的驯化,母鸡的产蛋量大幅提高,公鸡相比而言它的食用价值较少,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公鸡的冠子越来越硕大健壮,羽毛越来越鲜亮。

公鸡打鸣:是对光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公鸡打鸣是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每天天不亮,就会听到公鸡不断的打鸣声音。在卵生动物中,鸡的视力是最差的,即使有一道强光射来,它们的眼前也不过是一片白茫茫的。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人类最常见的“青盲眼”。尤其是在夜晚,鸡的是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所以对于狼、狐狸等等大型危险性动物,鸡无时无刻都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每个深夜对它们来说都是难熬的,所以当清晨快亮天的时候,公鸡就会很兴奋,它们会打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这也是公鸡对于看到光亮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动物学家曾经还做过一项实验,把两组公鸡放到不同的环境中,一组公鸡放在灯光如昼的房间中,另外一组公鸡放在漆黑的房间中,然后分别对两个房间的光线进行调试。如果把灯光如昼的房间中的光线调到犹如拂晓一样强度时,这个空间中的公鸡会出现持续的鸣叫,由此可见公鸡打鸣是与拂晓光线强度有关。此外,公鸡打鸣也分很多种,有是报晓呼唤主人起床的,还有求偶时,为了吸引母鸡的注意。在农村中,很多人喜欢在院子里散养鸡,如果公鸡在鸡群中打鸣,意味着它在树威,显示自己的地位,其它母鸡都要听它指挥!

母鸡打鸣的下场惨不忍睹:在农村是最大的忌讳‍

如果说母鸡的专利是“下蛋”,那么公鸡的专利就是“打鸣”,每到清晨快亮天的时候,公鸡就会接二连三的打鸣,可谓是非常热闹,主人听到公鸡打鸣就知道已经亮天了,然后早早起床耕作。然而并不是所有打鸣的都是公鸡,有时候母鸡也会打鸣的。在农村,要是谁听到母鸡打鸣或者看到母鸡在学公鸡的叫声,都会把这只母鸡杀掉,并且这样做法流传了几百年,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

1、迷信说法:预测祸灾

古人对鸡甚至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神灵崇拜。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们赋予鸡各种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关于日出鸡鸣,最早在《玄中记》有记载:“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巅常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乌应之;阳乌鸣,则天下之鸡皆鸣。”此外,古人认为鸡为百禽之长,具有镇妖伏魔的作用。战国时代民间就有杀鸡悬户,驱鬼辟邪的习俗。比如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用鸡和鸡血祭祀的活动。在《风俗通义》中记载:“鲁郊祀常以丹鸡祀日,以其朝音赤羽,去鲁侯之咎。”总之,在中国很多地方,都会用鸡作为祭祀贡品,而且这种习俗流行至今。

农村老一辈人认为,要是谁家里的母鸡打鸣了,就意味着这个家里会有祸事发生,这是一种不祥征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把这只母鸡杀掉,然后用鸡血洒在院子里进行辟邪。其实关于母鸡打鸣的情况早在古代就有记载。

《牝鸡司晨》指母鸡报晓,对于历朝历代的皇上来说,如果出现了母鸡报晓打鸣的情况,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会有战争。早在商朝,周武王讽刺纣王重用妇人,于是说“牝鸡司晨,唯家之索”,大致意思讲的是母鸡报晓是妖孽作祟,是灾难。纣王整日沉迷于美色,宠爱妲己,让她祸乱朝政,放纵不管,“牝鸡司晨”这个成语便由此诞生。

此外,当唐太宗遇到困难时,不得不向长孙皇后咨询政事,长孙皇后马上跪下来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很明显长孙皇后言外之意是是一个妇人,不适合提出意见。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牝鸡司晨”也代表了对妇女参政的一种排斥,是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一种表现。放眼于现代,母鸡打鸣预测祸灾,具有迷信色彩,毫无科学依据。

2、母鸡打鸣与生理结构有关

在前面我们跟大家讲到母鸡和公鸡最大的区别是染色体不同,公鸡的染色体是ZZ,母鸡的染色体是ZW,在公鸡和母鸡中出现了一种"性反转",比如母鸡的体内会有大量的雄性激素,之所以母鸡会打鸣,也是受到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引起"性反转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理状态,环境影响以及激素的处理等等,让母鸡出现了性反转。

相关动物专家表示,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过母鸡打鸣的现象,不管是母鸡还是公鸡,都是有卵巢和精巢的。由于成年的母鸡体内左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刺激下,比如吃了过多的含有雄性激素的东西,那么它的体内就会发生病变,无法产生足够的激素,一旦受到惊吓,母鸡就会产生性腺发育,右侧未分化的生殖系统无法受到体内激素的控制就会出现"精巢",所有公鸡的特征都会显现出来,比如停止下蛋,鸡冠逐渐变大,导致“牝鸡司晨”的情况发生。

在动物界中,除了鸡会出现“性反转的情况”,还有一些鱼类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黄鳝,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会自发地出现性反转,衍生出雌雄同体的个体具有两个类型的性器官,此外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鬃狮蜥的胚胎能在高温环境下改变性别,由雄性摇身一变成为雌性。

图为鬃狮蜥

3、母鸡打鸣,下蛋产量变低,“好斗”扰乱鸡群,容易被杀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大量的饲养母鸡就是为了提高蛋产量,增加家庭收入,如果母鸡学会了打鸣,它下蛋的产量就会减少,逐渐向公鸡的特征发展,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再继续饲养它毫无意义。此外,如果母鸡出现打鸣后,它的生理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容易“好斗”。对于公鸡来说,好斗是它的显著特征,公鸡会通过打鸣来告诫其它的公鸡,“不要到我的领地来,否则我就不客气了。”母鸡学会了打鸣就会扰乱鸡群,让其它母鸡不得安生,在这种情况下,主人留它也没有什么大用,只能将其屠宰杀掉消除隐患。

对于地球生物而言,出现性反转现象虽然不存在明显的坏处,但这种基因一旦保留在生物体内,就会改变自然发展规律。在我们看来,母鸡和公鸡应该各司其职,所以在一些养殖大户中,不要"拔苗助长",用激素或者是催化剂改变母鸡原有的基因,提高蛋产量,降低饲养成本,改变了母鸡体内的激素分泌!大自然赋予每一个动植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愿所有生命都被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

为什么“母鸡打鸣”就要把它处理掉?母鸡打鸣真的不吉利吗?

鸡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一种动物

早在8000年前

历史上就有饲养鸡的记录

雌雄鸡的任务也分工明确

公鸡负责打鸣

而母鸡则负责下蛋

但是偶尔也出现母鸡打鸣

不过这个时候

养鸡的人就会把母鸡S掉

这是为什么?

其实恐龙没有完全灭绝,一小部分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存续至今,而且如今恐龙的后代,你们肯定也非常的熟悉,那就是我们平常所吃到的鸡。

如今在世界上,鸡的数量可以说是相当多的,截至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鸡总共有273亿只活鸡,如果将这些鸡平均分,我们每个人可以分得近四只鸡。

鸡的数量如此之庞大,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因为鸡可以频繁地下蛋,而且鸡蛋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同时鸡肉也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用鸡肉当作原材料做出来的名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叫花鸡,八宝鸡,荷叶鸡等等。

同时鸡毛也能做成鸡毛掸子等日常用品,可以说鸡身上下全是宝。

因为鸡适合放养,且养殖难度低。基本上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一笼鸡。但是也正是因为和鸡生活得很近,所以有时候就会看到“母鸡打鸣”的现象,而往往这个时候,家里人就会抓住这只母鸡将其宰S。

要知道在我们日常认知里面,打鸣一直是公鸡的职责,自古以来就有公鸡打鸣可以驱除邪祟的说法,一户人家公鸡打鸣打得越响,这户人家的日子就会更兴旺。

但是母鸡打鸣却被视为一种不祥的征兆,所以要立即处理,以免带来厄运。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为什么母鸡会打鸣呢?打鸣的母鸡真的要被杀掉吗?

母鸡打鸣和公鸡打鸣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它不像公鸡打鸣声那般洪亮,而是像有点窒息的感觉,拖的尾音也没有那么长,而是非常简短的“喔喔”啼。

尽管民间流传着各种说法,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鸡的成熟周期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在这段时间里面,鸡的生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大,直到半年过后,鸡完全发育成型,生长速度就会变慢,到一年之后完全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母鸡因为可以下蛋的本领便会免于一死,而公鸡基本上在年末的时候就会被宰S掉,因为他们不会再长肉了,继续养着只会消耗更多的粮食。

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家里年年都要杀只公鸡作为年鸡的原因。

而细心的人可能就会发现,打鸣的母鸡往往就会出现在那群没有公鸡的鸡群里面,这其实就是母鸡打鸣的一个原因。

鸡和我们一样都属于群居动物,而且在它们中也有着相应的“社交规则”,那就是地位顺序,在一个鸡群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两只公鸡炸开脖子处的毛,缠斗在一起,这就是它们在争夺鸡群中老大地位的对决。

获胜的公鸡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并且在自己啄食的时候不允许别的鸡靠近自己,一旦发现有鸡凑过来,它就会疯狂啄它把它赶走。

并且有相关研究表示:公鸡的打鸣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鸡群中的老大第一个打鸣,其次,别的公鸡才能相应地打鸣。

这种地位顺序从鸡群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而且在鸡群中,往往是以鸡群中的公鸡为首领。

但是,当散养的鸡群中并没有公鸡的时候,这种地位顺序就会重新开始编排。

这个时候,地位中年龄最高的母鸡就会为了掌控鸡群里的地位,开始学习公鸡的行为,这其中就包括打鸣。

母鸡打鸣的作用和公鸡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实现自己对于其他鸡的统治,并且享受同公鸡一样的地位。

但是有的时候,就算鸡群中养了公鸡,也会出现母鸡打鸣的现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已经养了公鸡的鸡群中,仍然会出现母鸡打鸣的现象,难道是母鸡决定公鸡不行了?想篡位?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这时候的母鸡在“变成“公鸡,所以才会出现打鸣的情况。

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母鸡的“雄性化“。

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母鸡开始慢慢地出现一些公鸡的特征,它们会长出和公鸡类似的鸡冠和鲜艳的羽毛。这是因为这些母鸡可能在出生的时候,身体里的雄性激素分泌旺盛,超过了一般母鸡的水平,这才导致母鸡长得越来越像公鸡。

当然,后天因素也会导致母鸡打鸣。

母鸡身体里面一直有两个卵巢,分别是左右两个卵巢,左卵巢就负责排卵,催化,到最后鸡蛋的产生并排出体外,而这也是释放雌性激素重要的器官,但是右卵巢却始终处于休眠模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工作,甚至不会发育成型。

如果左卵巢一旦受到某种影响导致其受损之后,母鸡的下蛋频率就会减少,甚至是停止下蛋,这时候,母鸡体内的雌性激素也会减少分泌。与此同时,为了维持体内激素的平衡,平常不工作的右卵巢开始逐渐打开,并且开始分泌雄性激素,这时候母鸡便会逐渐地变成一只公鸡。

但这时候,母鸡仅仅只是会打鸣而已,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一只公鸡,但是当右卵巢完全打开,并且发育成型,它就会形成一个全新雄性的器官:卵睾,而且还有公鸡器官同样的作用,能够生产精子,因此,这些“母鸡“就会想跟其他的母鸡交配。

其实这种情况就跟赵本山以前演过的小品“公鸡下蛋“差不多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原本的器官受损,导致雌雄激素停止分泌,转而分泌相反的激素,这也就有了母鸡打鸣和公鸡下蛋的现象了。所以,母鸡打鸣其实并不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厄运。

但是性转后的母鸡却不能在为人类带来鸡蛋,而且脾气会变得暴躁,经常欺负鸡群里的其他鸡,而且吃的会很多,你说吃得多,又不下蛋还不长肉,留着也只是消耗粮食而已,所以将其宰杀可能是一件利益最大化的举动。

公鸡怎么知道时间,为何每天都能准时打鸣?直到2013年才被破解

除了狗狗和猫咪的叫声外,公鸡的打鸣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容易辨认的动物声音之一,无论是哪里人,只要听到“喔喔啼”基本都知道那是公鸡在打鸣。

其实,关于公鸡的打鸣声有许多有趣的事实,比如它们的打鸣声音可以超过130分贝,这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在距离我们耳朵15米的地方飞行所发出的声音。

作为对比,目前人类最大声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只有129分贝,而普通人只能发出100分贝左右的声音。

有趣的是,它们并不会因为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而影响自己的耳朵和声带。当然原因就是它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耳朵,以及它们根本没有声带。

除此之外,在闹钟还没有发明前,公鸡的打鸣声对我们而言有着闹钟的功能,因为它总是能准时在天亮之前叫起来。

相较于鸡的解剖学结构,这种奇怪的、准时打鸣的行为更加引人注目,一直都被人津津乐道,但直到2013年,人们才真正了解到其中的奥秘。

公鸡如何做到准时打鸣?

由于鸟类的许多行为都受到光照水平的影响,所以在2013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公鸡的打鸣也受此影响,人们认为黎明的阳光是一种信号,刺激了公鸡打鸣。

但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只公鸡开始打鸣的时候,阳光还没有出现,它一般在黎明前的2个小时左右就已经打鸣了。

2013年的时候,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带着这些疑问,对公鸡进行了分组观察研究[1]。他们把实验公鸡分成几组,每组4只,进行两部分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他们将其中几组放在一个昏暗灯光的房间中,尽管公鸡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偶尔啼叫,但它们的大多数啼叫都依然像是有时钟一样,每隔大约24小时达到频率峰值。

这意味着刺激公鸡打鸣的因素可能并不是阳光(实验房间光线不变),而是它们有自己的一个打鸣节律。

这种打鸣节律一直持续了2周,然后逐渐消失,这部分实验总共持续了4周,公鸡在后面的两周里,每天的任何时间点打鸣的频率都有所下降,同时变得没有规律。

这意味着阳光虽然没有刺激公鸡打鸣,但对公鸡的打鸣节律会有所影响。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人员将另外几组公鸡放置在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交替周期的房间中,结果是公鸡的打鸣会在12小时周期中的“黎明”前打鸣频率增加。

这进一步表面,潜在的昼夜节律周期对公鸡的打鸣起作用。

所以,日本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就是,公鸡的打鸣并不是在阳光刺激下发生的,而是有规律的昼夜节律在它们体内形成了一个生物钟,这个生物钟告诉它们在黎明前要打鸣。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黎明之前,公鸡体内就会开始释放大量的睾酮(雄性激素),这是它们打鸣的原因。

你可能还想知道生物钟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其实就是地球昼夜交替在生物进化中起到的作用,它其实是一种本能,生物通过基因控制在体内形成一个天然“计时装置”,以帮助它们生存,包括人类在内所有能够感受昼夜交替的生物都会有这种情况。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公鸡要在黎明前打鸣呢?这样响亮的打鸣声不是会暴露自己,吸引捕食者过来吗?

图:雄性红原鸡,家鸡正是野生的红原鸡驯化而来

公鸡为什么打鸣?

在被人类驯化之前,公鸡普遍存在于整个东南亚的丛林中,茂密的植被给它们提供了保护,但也让公鸡难以看清彼此。

所以,公鸡打鸣的原因是它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交流。同时由于鸡是群居动物,它们有着非常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所以公鸡打鸣会表示许多种不同的信号。

在黎明前的打鸣被认为是它们在宣示领地主权,所以你会发现公鸡很喜欢跑到高处去打鸣。

如果在一个群体中有多只公鸡的话,第一领袖会第一个打鸣,然后其它公鸡跟着依次打鸣,打鸣顺序就是它们社会地位的体现。

当第一领袖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它公鸡也是首先通过不按顺序打鸣来发起挑战的。

另外,这种宣示领地主权的打鸣声也是在向其它鸡群发起警告信号,告诉附近的公鸡和鸡群快离开,不要靠近,这里是它的地盘。

鸡的听力很好,它们会根据打鸣的声音来判断其它公鸡的情况,以确定自己该离开还是前进,或者是发起挑战,还是跟着按顺序打鸣。

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公鸡的打鸣有点像我们的吵架,吵架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肢体冲突的发生,从而避免伤害出现,毕竟一方觉得另一方更强大的话就不会进一步行动。

除了在黎明时分打鸣之外,公鸡打鸣还有几个特点,比如它们习惯在交配和母鸡下蛋之后打鸣,还有就是碰到入侵者的时候也很容易打鸣。

根据公鸡在不同场合的打鸣,我们可以推断出公鸡打鸣的意义,总结起来就是它们在告诉同类自己的健康状态、所在位置,以及危险情况。

当然,大喊大叫对于野外生存来说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很明显公鸡从它们响亮的打鸣声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所以即便冒着暴露自己的风险也会去打鸣。

最后:为什么母鸡也会打鸣?

我们前面提到过公鸡之所以在黎明前打鸣,是因为它的身体在这个时段会突然睾酮增加,其实公鸡大多时候打鸣都和睾酮分泌情况密切相关,而且睾酮分泌水平越高,打鸣声就会响亮。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母鸡有时候也会打鸣,还有一个专门的成语——“牝鸡司晨”,由于一些历史典故,母鸡打鸣经常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

但其实,母鸡打鸣是比较正常的事,因为母鸡有着非常有趣的生理结构。

母鸡有两个卵巢,但只有左卵巢会随着母鸡的生长而发育,也只有左卵巢会分泌雌性激素,而右卵巢处于休眠的状态。

当左卵巢出于某些原因受损时,母鸡将无法分泌雌性激素,取而代之睾酮水平飙升,右卵巢打开。

这时候母鸡就会出现许多雄性特征,其中就包括打鸣。

参考资料:

[1]http://dx.doi.org/10.1016/j.cub.2013.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