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剧场重张开放!时隔20年护国寺街再传皮黄声,从下周起即将好戏连台
今天,深藏于护国寺街,已有近70年历史的北京人民剧场迎来重张开放的喜讯。国家京剧院宣布将于10月16日在此启动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参演剧目展演活动。
工作人员在即将迎来重张演出的剧场前合影。本报记者 方非 摄外立面以砖红色为主的人民剧场,始建于1953年,1955年1月正式开放。它外观古雅,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现代化戏曲表演场所,梅兰芳等艺术大师、戏曲和曲艺名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虽然是仿古建筑,人民剧场既有古意又融合了当代审美。比如歇山屋顶上的脊兽,走近看其实是精雕细琢的鸽子。这既呼应了上世纪50年代的世界和平大会,也蕴含了北京古城的意趣。
步入剧场,只见传统吉祥纹样装饰的舞台扑面而来。如电影院座席一般的观众席直伸到舞台跟前不足3米的位置,可以想见观演时所获的震撼。18米宽、7米高、22米纵深的舞台,能满足绝大多数戏曲、曲艺演出的需要。
如此古朴幽雅的北京人民剧场,于2007年底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北京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名录,并于2018年列为中国20世纪第三批建筑遗产。201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该剧场为“北京市历史建筑”。
2003年,剧场因技术改造升级等原因,暂停对外演出功能。
此次重张开放前,北京人民剧场作为数字摄影基地和中宣部确定的“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北京拍摄基地”,为戏曲艺术传承传播和相关电影拍摄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剧场内有可容纳550位观众的可收缩座椅,大中小化妆间可同时满足近50位演员化妆,还有多功能会议室和多功能前厅和京剧艺术展陈馆,满足演出、拍摄录制、展览展陈、艺术培训、文创展示等需求。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北京人民剧场焕新重张后,剧场将重点展示在党领导下新型剧院(团)的艺术成就,通过一院(国家京剧院)、一场(北京人民剧场)、一馆(京剧艺术展陈馆)、一街(护国寺街)的整体布局,形成一个京剧展示传播基地,带动一个文旅融合示范带(护国寺街人民剧场—梅兰芳纪念馆—什刹海地区),充分发挥央地合作优势,推进区域性文旅经济发展。剧场还将成立“国家京剧院少儿京剧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
精彩剧目
10月16日在此亮相的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展演为期一个月,届时,国家京剧院《张协状元》、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王者俄狄》、武汉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一丈青》、中国戏曲学院《纸鸢泪》、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图兰朵·心》等15台剧目、13场演出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原标题:北京人民剧场重张开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洋
流程编辑:U022
护国寺中医院周边的护国寺小吃街,老北京人的回忆
在护国寺中医院看完病已经12点多了,交完费把药单交给中草药取药处,告之下午两点半才能取中草药,我突发奇想今天正好中午饭点了去护国寺小吃街逛逛,顺便找点顺口的吃食,护国寺小吃街因为这里的护国寺而得名,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了,护国寺小吃街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当时这里是北京非常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还有每年的庙会,各种小吃和门店热闹非凡,这条街全长有六百米,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在此居住,这里不仅有北京小吃,还有各地方特色餐管小吃,看了看全国各地来旅游的中老年团还是挺多的,中午饭点有进饭店吃饭的,也有买点小吃在街边随便吃的,有的饭馆
很火爆,门口还有排队等坐位的,反正这里的小吃肯定有一款适合您的,烤羊肉串和老北京酸奶是我的最爱,我就吃了几串羊肉串喝了瓶酸奶,有一家专门卖老北京传统小吃的,进去看了看人太多了,好几个队都排的长长的,我嫌乱没有排队,下次我躲开中午的饭点,一定买点吃,因为这些小吃看着太诱惑人了,拍了这家小吃店的目录表,回来研究一下下次去了直接买!
大师故居、皇室旧宅、传统小吃、民居气息浓厚的护国寺大街
上回说到护国寺金刚殿,此次就走走护国寺街,该街地处西城02区的西南部,东西走向,东起德胜门内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因护国寺得名。这里曾是北京人向往的护国寺小吃的发源地,曾今说起来就让人流口水。
现今这条街干净整洁又不失北京胡同的风貌,街西部以小吃、购物、宾馆、剧院为主。
街东部主要是名人故居和四合院。街东口9号是“梅兰芳纪念馆”,梅先生1951年回国居住此地,直至1961年去世,1986年建成纪念馆,匾额由邓小平亲自题写。
院落不大,为一进四合院。一进院子,外面的坐南朝北的到坐以前是会客厅和剧装库,现在成为照片展;正房为起居和工作室,保持原样;西厢房是小儿子住;东厢房是女儿住。
大家可能纳闷,故居在大街口怎么不见1、3、5、7号?以前在街口临街为大杂院,南北依次为四个门牌号,在扩充德内大街时拆迁了,这样故居就成为街口第一家了。
梅先生在京剧界的影响、造诣和气节就无需多说了,这是中国戏剧演变的标志。先生之风,高山仰止!致敬一代大师!
向西行走,树荫下几座北京标志性四合院坐落在路边,充满京城气息,路南的后房也一样吸引人;19号、21号为保护院落。
这就到了护国寺街52号溥杰故居,是一座小四合院。还真不好找,从外观上看,临街的门楼很一般,大门紧闭,只能从小窗口看到院内一角。小院西面挂着许多牌子,是个敞开的大院,可以看到溥杰故居的西厢房。
这是清醇亲王载沣的产业,后作为遗产分到了溥杰名下。溥杰1960年得到特赦,从抚顺回到北京。不久,其妻嵯峨浩从日本回到中国,相隔16年后家人团聚,并住进了护国寺街52号。1961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溥仪、溥杰及其亲属,鼓励他们为祖国作出贡献。晚年的溥杰先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他在护国寺家居小院的南房(会客室)里接待来访的中外客人,在小院的北房(卧室及书房)中著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