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加藤一彦的“怪盗”世界!聊一聊二次元中的怪盗们!
日本著名漫画家加藤一彦(笔名“Monkey Punch”)因肺炎不幸离开人世,我们表示深深的哀思。他于1967年创作的漫画《鲁邦三世》,曾通过动画、电影、舞台剧、歌剧、游戏等内容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人气,被誉为日本动漫界的“不死鸟”。
在两年前《鲁邦三世》迎来50周年纪念时,加藤一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关于他的这部作品为什么能够一直获得大家的喜爱这个问题,他唯一能够说出来的一点,就是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特别“好懂”——怪盗们利用自己的技巧试图获得宝物,但到最后始终又会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逆转。
是的,依靠五位角色不同的设定,《鲁邦三世》总是能呈现出各种有趣的故事展开。而对于广大的动漫爱好者来说,这些怪盗身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正是我们热爱着这部动漫作品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二次元中的怪盗们!
怪盗:日本ACG作品的常客
在二次元文化中,“怪盗”(亦可称为:神偷、义贼、侠盗)是一种存在于ACG作品的角色职业,也是一种萌属性。
与一般的窃贼不同,怪盗偷窃东西主要是以劫富济贫为主要目的,他们通常都会有非凡的变装或战斗技能,会在犯罪之前进行预告或者在事后留下个人标记,而且都会将一位侦探或者警察作为主要的对手。
比如鲁邦三世,他就是一位特别擅长射击和变装,IQ高达300的天才,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基本上都能得手。但这位怪盗唯一的致命缺点,就是过于贪求美色——这与他的创作原型,《007》系列的特工詹姆斯·邦德几乎完全一样。
而对于许多女性ACG爱好者来说,相信最有人气的怪盗,就是青山刚昌笔下的怪盗基德了。
这位最初作为主角出现在《魔术快斗》里的高中生怪盗,后又因为在《名侦探柯南》中的客串,以及超高的颜值圈粉无数。经常出没于黑夜、身着白色礼服、佩戴单片眼镜的怪盗基德,在作案前一定会先寄出预告函,总是会运用华丽的魔术手法和超强的易容技能作案,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寻找杀害父亲的真凶。
当然,怪盗这个职业并没有性别限制,女性怪盗同样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人物魅力。
先后由金成阳三郎、天树征丸担任原作,佐藤文也绘制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其中就出现了一位名叫怪盗绅士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个专偷名画、特别擅长易容术、身着紧身衣和丝巾的怪盗,始终坚持不杀人的行事原则。
此外,北条司1981年创作的漫画《猫眼三姐妹》,来生泪、来生瞳、来生爱这三位主角,同样是女性怪盗的经典代表。与其他怪盗一样,她们偷窃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金钱的欲望,而是为了通过这些艺术品找到失散多年父亲的下落。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外,ATLUS公司于2016年9月发售的游戏《女神异闻录5》的主角来栖晓,立川惠于1994年创作的漫画《怪盗圣少女》的主角羽丘芽美,赤松中学于2008年发表的轻小说《绯弹的亚里亚》的登场角色峰理子,都是活跃于ACG作品中的知名怪盗。可以说,怪盗这种个性鲜明的角色职业,已经成为许多ACG作品的常客。
从内容创作的角度上看,这些有着反派角色特点,但却散发着英雄气质的怪盗,其实就是典型的“反英雄”。虽然他们是使用充满争议的手段来达成目标,但一面是英雄、一面是反派的角色设定,反而让这些怪盗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英雄气质,让整个角色变得更有独特的魅力。
基于推理小说发展而来的“怪盗文化”
《鲁邦三世》是为数不多在中国没有火起来的日本“国民级”动漫作品之一。在知乎“为什么《鲁邦三世》在中国火不起来?”这个问题下,有很多动漫爱好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虽然CCTV6曾引进过《鲁邦三世》的特别篇,但其TV版动画在电视屏幕上的缺席,直接避开了1980-1990年代日本动画输入中国的高峰,才直接导致了这部动漫作品在中国人气的低迷;
也有人说,即便是已经进入了大家自由选择内容的互联网时代,《鲁邦三世》人设方面的不讨喜,尤其是男主角猴子脸竹竿身的造型,其实也是一个很难推广出去的劣势;
当然还有人提出,缺乏“怪盗文化”的社会基础,才是《鲁邦三世》在中国很难引起市场关注的最重要原因。
“怪盗文化”的兴起,要追溯到1900年代的法国
在那时,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红遍了大江南北,隔海相望的法国人从中嗅到商机,决心也要创作出一名法国版的神探。在《我什么都知道》杂志的编辑皮埃尔·拉菲特的百般邀稿下,小说家莫理斯·卢布朗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发表了一部名为《亚森·罗宾被捕记》的小说,让闻名遐迩的怪盗亚森·罗宾(法文:Arsène Lupin)一出场就被送进了监狱。
亚森·罗宾是一位充满谜团的怪盗。在他留下的每张字条中,都会留下“Ars·L”或者“A·L”的署名。精通易容术的他,能够轻而易举化身为任何人,也因此,几乎没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
在《亚森·罗宾被捕记》中,亚森·罗宾是为了心爱的女子,自愿被葛尼玛探长逮捕的。在狱中,这位怪盗先是指挥其手下犯案,公然预告自己逃狱,后又逃狱成功。
这部以怪盗为主角的小说,凭借与“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内容差异性,获得了空前的市场成功。在名利双收后,莫理斯·卢布朗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又陆续创作了21部有关亚森·罗宾的系列小说。
于是,这股“怪盗文化”以法国为起点,逐渐随着侦探小说掀起的市场热潮,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就包括了远在东亚的日本。
侦探小说,在日本被称为推理小说。与许多文化舶来品一样,日本的推理小说在创作的初期,都是以模仿为主。比如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江户川乱步笔下的经典怪盗角色“怪人二十面相”,就是按照亚森·罗宾的模板来打造的。
不过,日本的推理小说却能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日本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到来,许多日本推理小说家开始尝试利用自己的故事创作,来揭示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使得日本的推理小说逐渐变得不单纯追求破案情节,反而更着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追究犯罪发生的深层社会动机。
正是在这样的一系列内容创作模式变化下,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坛积累起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构建起了庞大的市场——这也让“怪盗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奠定了特别深厚的群众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鲁邦三世》的主角鲁邦,在设定上其实就是亚森·罗宾的孙子,这既是所谓“三世”的由来。之所以他们一个叫“鲁邦”一个叫“罗宾”,其实只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中文翻译所造成的差别而已。
存在于武侠作品中的“中国怪盗”
与日本推理小说不同,中国虽然在1920-1930年代出现过一次侦探小说创作的爆发期,但由于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几乎都是以“模仿”和“借鉴”为主,加之后续社会大环境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导致中国的侦探小说直到现在,依然处于发展不足的境地。
那么,难道中国就真的不存在“怪盗文化”么?答案是否定的。
1968年,中国台湾的武侠小说界诞生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血海飘香》,其主角正是现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盗帅”楚留香。
在这部作品诞生之前,中国的武侠小说更侧重于从小人物不断成长的一系列传奇故事,让其背负家国、血脉的重任,对抗一波又一波的恶人。而古龙笔下的楚留香则不同,他虽然是一名盗贼,但行事风格却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从不杀人,且时时刻刻都能保持绝佳的风度,唯一的弱点,主要还是在女人身上——这样的人物设定,与来自法国的怪盗亚森·罗宾相比,简直如出一辙。
是的,虽然中国并没有如同日本、欧美那样发达的推理/侦探小说市场,但“怪盗文化”却在武侠作品中,与“侠盗”的概念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人对侠盗的喜爱和崇拜其实由来已久。清代小说家石玉昆所著的《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斗御猫、盗三宝的“锦毛鼠”白玉堂,其实就是一位典型的侠盗;而民间传说中善于飞檐走壁的神偷“燕子李三”,也曾在许多小说、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了一位行侠仗义的角色。他们与楚留香一样,都凭借自己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人格魅力,依靠着武侠作品的创作和传承,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德、鲁邦三世这些活跃于ACG世界里的怪盗,实际上就是二次元版的楚留香。而对于中国广大的ACG创作者而言,倘若我们想要在作品中引入怪盗这个令人痴迷的职业,从武侠作品中汲取灵感,或者直接将这些侠盗作为人物创作原型,恐怕才是“中国怪盗”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