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什么最灵验
白云观后院为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它是由 3个庭院连接而成,游廊迂回,假山环绕,花木葱郁,绿树成荫。东有友鹤亭、云华仙馆,西有妙香亭、退居楼。
花园的中心为戒台和云集山房。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授“三坛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戒)的坛场,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
古老的白云观,如今已成为首都北京的一大名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香客游人。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白云观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
白云观过去每年春节举办的民俗庙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新年的拜太岁活动,更是游人如鲫,热闹非凡。
“拜太岁”是社会老百姓传统的民俗信仰,就是参拜六十甲子所属的“太岁神”。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位“太岁星君”主管一生,称为“本命太岁”;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岁”(又称“流年太岁”)主管人们当年的一切(如人们的健康、工作、事业、婚姻等各方面)。“拜太岁”主要是拜自己的“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
人们常说:“太岁当头坐,无灾也有祸”,便是指的“犯太岁”。 所谓“犯太岁”,即是指自己“本命太岁”星君(即自己出生年的本命属相)与当年的“值年太岁”星君(流年中的当年属相)相临(主伤害、易破财、防盗贼、感情挫)、相冲(主凶险、运势乖、易损财、意外伤)和相害(主疾病、财物慎、犯小人、事业顿)。
自古以来通常认为:犯太岁的人都会流年不利、凡事不顺、事业困顿、身体多病。故而“犯太岁”的人一般都要在每一年的年初之时,到庙里来“拜太岁”,参加道教的法事(道场)。
通过高功(法师)进行诵经、步斗、上表、请愿等专用科仪的仪式,可以得到与神灵的沟通,神灵便会赐福于参加法事(道场)的信众,得到神灵(“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的感应与保佑,以冀得到一年的全家平安、身体健康、百事顺利、所愿遂心。
北京这些地儿的奇葩野史,真相笑死人
颐和园:历史讲成宫斗戏
在仁寿殿的外月台上,南侧和北侧各有一对铜龙凤,可以燃香,铜凤的基座上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记。
野史:这个印章是咸丰皇帝赐给慈禧的。当年咸丰皇帝趁着慈禧怀孕的时候,从江南找来了春、夏、秋、冬四位美女来陪他,慈禧当时还是贵妃,得知此事伤心不已。
看到慈禧哭得梨花带雨,咸丰皇帝很心痛,就赐给慈禧一块印章,上面写着“天地一家春”,意思是不管皇帝身边有谁,你慈禧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慈禧老佛爷非常自豪地在这个地方刻上了这个“天地一家春”的印章。
正史:“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时期的居所名称,至于“皇帝从江南找来春、夏、秋、冬四位美女陪伴”之类的传说,更是没有任何史料依据的。
簋街:饿鬼进城吃饭
簋街的由来有很多版本,它的名字通常也会被人写作鬼街。
野史:“簋街”的“簋”不是“鬼”,这是图文雅后改的。住在东直门的老人都知道,几十年前,从城门楼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坟场,城门里的棺材铺子倒是不少,平时也没什么人。
这门过去就是抬死人用的,不过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早市,天没亮就开张,卖的都是小东西,小煤灯忽闪忽闪的,还真有点像鬼火。这些都是解放前的传说。
真正的餐饮一条街的形成是在1997年,当时还没有一条通宵营业的饮食街,簋街也就几个商家,人气不旺,“鬼”名气也就不胫而走了。即便后来红火了,也有人说夜里城外的鬼都进来吃饭,要不怎么白天没有夜里热闹呢。
正史:过去,东直门属于城乡结合部,城门内自然形成了最初的早市。小贩们以煤油灯取光,远处看上灯光朦胧,加上周围随处可见的棺材铺和杠房,很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故此地被人称为“鬼市”。
奇怪的是市场大潮开始后,东直门大街两侧的很多商家店铺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生意,但是几乎都赔上了店老板的棺材本,只有开饭馆的生意能成功。而且这里的饭馆白天几乎没有人光顾,但是到了晚上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另有一番繁荣景象。
夜市逐渐形成后,由于“鬼”字终究不雅,于是东城区委的工作人员们就开始冥思苦想的要为鬼街易名,但是在这里经营的老板们大都不同意,说害怕改了名就坏了风水,今后在这里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就在这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了字典里有这个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这个字还能和吃沾上边,于是开始大肆宣传,并且还在东直门立交桥鬼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的大铜塑像,于是就有了这个文明的“簋街”。
佛香阁:万寿山上镇鬼魂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野史:当年皇帝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最早是乾隆皇帝,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号称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
乾隆听了,说怕什么,当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惊吓至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
正史:清乾隆时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咸丰十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在原址依样重建,供奉佛像。
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阁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
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名 “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钟楼: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
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
野史: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可是3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的太监,并限令80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
负责铸钟的师傅名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造这口大钟,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眼看铸钟的最后期限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华严的女儿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
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终于铸成了。从此,每到定更,就能听到那“邪!(鞋)邪!(鞋)邪!(鞋)”的钟声,老妈妈们就会伤心地说:“铸钟娘娘又要那只绣花鞋啦。”
正史:在古代,钟楼撞钟报时极有规律。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即现代的两个小时。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过去,钟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
钟楼在鼓楼以北约100多米处,原是元代万宁寺的中心阁,始建于至元九年,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与鼓楼一起重建,成为钟楼,但不久后就再次被毁。清乾隆十年,奉旨重建,两年后竣工。这次为了防止火灾,建筑全部采用了砖石结构。
朝内大街81号:北京最有名的“凶宅”
是美国圣言会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90年代末开始闲置。
野史:这两幢楼大约修建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据说是皇帝给英国人建的教堂,但由于战争的爆发,所以没有修建完成就停工了。曾经有一位国民党军官住在里面,在国民党落败后他抛下家眷,独自一人逃往了台湾,他的姨太太就在里面的一间屋子里上吊自杀了。60年代以后这两栋楼再无人问津。
中央电视台的某个频道曾经做过一期有关于朝内81号的节目,据说当时工作人员进去后对讲机和手机的信号全无,节目也没有播出。前几年政府曾经打算拆除这座房子,可是在拆除过程中有些民工无缘无故的失去踪影,后来就再也不敢动工了。
之后,这楼里边出现了许多许多奇怪的事情,每当到了风雨交加的夜晚或者月圆的晚上......房间里就会传出哭声,摔玻璃瓶的声音。
正史:朝内大街81号不是“凶宅”,而是古迹。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的原址,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1930年,当传教士停止对学校财政支持后,学校改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商人和其他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楼一直被政府的一些行政部门征用,到了八十年代还是市民政局下属一个单位的办公楼。在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将81号院的产权移交给天主教北京总教区。
移交之后,经过房屋管理部门的评估,发现两栋小楼年久失修,已经不具备使用条件。
同时,小楼作为《北京优秀建筑名录》中的一个建筑,不能拆除,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造。而改造需要一大笔费用,教会希望把小楼出租给第三方进行装修,但由于改造成本过高,很多租户觉得不划算,所以十年之间一直搁置。
由于81号院多年无人使用,最初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在其中过夜,一些灯火造成了所谓鬼火的谣言。随着81号院在网上被热炒,探险者们经常翻墙而入,制造一些声响和光亮,其实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
故宫:深宫魅影
野史: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群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谁还用宫灯呢?这个人想走近看,却怎么也追不上,最后那些穿着清宫服的女子消失在眼前。
1992年的一个雷雨天,游客们匆匆忙忙寻找躲雨的地方,突然一阵电闪雷鸣,大家在故宫红墙旁边发现了行走的宫女。因为是白天,有不少游客纷纷拿出照相机拍摄下来。
正史:因为故宫墙壁上涂的朱红色漆,专家的解释是其中的化学成分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种类似摄像机的原理,相当于存影现象。
作为元明清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所在地,故宫一直是最神秘的地方,不乏各种野史、灵异事件。除了深宫魅影,还有奇怪的珍妃井。
珍妃井:一口奇怪的枯井
珍妃井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原为宫中普通水井。
野史:清朝光绪十三年,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威慑下无奈地“选”了隆裕皇后和瑾妃、珍妃之后,他与慈禧太后的亲侄女隆裕皇后的感情始终疏远,却渐渐地爱上了为人善良、聪颖、伶俐的珍妃。
由于珍妃在政治上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行动,因此她在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的同时,也遭到了西太后的极度仇视。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太后以阴谋使得戊戌变法失败,再度大权独揽。此后,慈禧太后因不喜欢珍妃而把珍妃禁闭在景棋阁后面的小院里。
禁闭珍妃的冷宫在皇宫东南角花园的一个小院里,完全与外人隔绝,吃喝拉撒都在太监监视之下,珍妃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她姐姐瑾妃有时偷偷送几件衣服或捎几句话,珍妃才感到有点温暖。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挟持也曾被单独软禁的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不忘对珍妃下毒手。她命二总管把珍妃从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放出来,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珍妃投井。
二总管来到小院,向珍妃传下了慈禧太后的旨意。珍妃不服,到慈禧太后那里哭闹。慈禧太后恼羞成怒,说:“把她给我扔下去!”“催命鬼”把珍妃夹在腰间,来到八宝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栏杆,没办法,只好把她架到秃井边,使足力气,头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贵怕珍妃上来,又找了块石头扔了下去。办完珍妃的事,慈禧太后出了贞顺门,奔了西安。
珍妃死后,尸体在井里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回銮后,慈禧太后未免理亏,将珍妃死因归结于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进井里,自己只不过当时在气头上。并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上来,安厝于西郊田,后葬西陵之崇陵妃园。瑾妃在井北怀远堂东间立牌以示哀悼。后称此井曰珍妃井,沿称至今。井上有井口石,中有铁棍锁之,禁用。现仍完好。
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正史:对于珍妃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一说珍妃并非投井而死,因为井口过窄。一说珍妃是殉情而死,主动投井,并非是被推下去。除了珍妃井,夜盗珍妃墓也是传的怪诞诡奇。最后证实是珍妃姐姐瑾妃的墓。
北新桥古井:北京的海眼
北新桥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与雍和宫大街的交汇处,名字叫桥,可实际上原来没有桥,更没有桥翅。后来为配合地名,在平地修建一个微型的桥叫北新桥。
野史:北新桥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是说起这里的一口古井,那可是众人皆知。这口古井据说是北京的海眼,上面有一个叫做“江猪”的神兽镇着,一旦谁动了这口古井,北京则可能被涌出来的海水淹没。
后来,北新桥的海眼被动过两回。一回是日军进北京,顺大铁链子往上拉,拉了一两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黄汤,还隐隐的有海风的声音,伴着腥味,日军慌了,赶紧把链子又顺了回去。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也把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跟日军一样,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
2003年的6月17日,有新闻报道,城建集团在挖掘地铁五号线北新桥站基坑的时候,挖出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直径约1.2米,距地面约2米,半面已经坍塌,位于北新桥路口的东北侧。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古井,因为各种原因,规划中的地铁五号线特意绕开了这口古井,绕了约有几公里远。
正史:据东城区文物局的有关专家介绍,这口古井位于原大华商场的中心位置,与人们传说中所指的那口古井只差十几米的距离。专家明确表示,这口古井用民国时期的大青砖砌成,年代不太久远,不是传说中的古井。
真正的北新桥古井在哪里?我们今天在北新桥寻访,有人说是在大华商厦的后边,即现在北新桥的商场里,已经被用石头封起来了。也有人说是在北新桥的某个角落,但是没有确切答案。
浴德堂:香妃沐浴之所
浴德堂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院内西北平台上。
野史:有关浴德堂的几种用途之说,有人最初提说此处为乾隆帝香妃沐浴之所。有人说此处为明代皇帝死后暂时停灵处。因为在明代,武英殿北为白虎殿,是为皇帝死后大臣斋戒之所,而浴德堂的后身儿有一地下室,此处阴暗,光照条件温度条件都适合暂时停灵。
此外也有人说此处为薰书处。因为清代武英殿成为皇家内府修书之所,浴德堂位于武英殿旁,当为蒸熏纸张之处。
正史:对于香妃沐浴之所,此说太过荒谬,与实际情况太不符。因为按明清皇宫的规矩,外朝宫殿均属处理朝政之地,后宫妃嫔是不许涉足的。
公主坟:葬着哪位公主
主坟位于复兴门外,现有公主坟立交桥和北京地铁公主坟站。历史上称王佐村,清末改称苑家村,日伪时期改称公主坟。
野史:一说是民女格格凄凉而死。乾隆爷下江南时,认了一个民间的干女儿。干女儿死后,乾隆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另一说是清代惟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明末降清,顺治初年封为定南王,后来成为清政府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将。
孔有德战死后,顺治皇帝感其诚,把孔四贞送入宫内由太后抚养,并封为和硕格格。死后被葬在京西即现称为公主坟的地方。
正史:根据考证,这里埋葬了清朝嘉庆皇帝的两位格格。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嘉庆十六年卒,年三十一岁。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嘉庆十六年卒,年二十八岁。因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
西畴旧事:白云观求卦记
十几年前,迷恋中医那段时间,也非常着迷于易经。经常背六十四卦不说,还经常打卦射覆。但是,没有师傅带,总是缺少自信,就特别想找个师傅。自从去了白云观中医院拜访过那个道士以后,我相信白云观里有高人。因为中医院有个大夫说,道观里有高人,打卦很灵,某著名人物每次出国前都找他算一卦。她的话坚定了我认为白云观卧虎藏龙的信念。
一个周末,我去了白云观,找到一个道士,问他们有没有算卦的,那道士领我去了一个房间,有两个道士,说要一百元。我毫不犹豫地掏出来,给了他们。然后问我算什么,我说算财运吧。他们给我打卦,然后拿出一本厚厚的黄页书翻着查对,查对后对我说下年有财运。卦算完了,我怅然若失,这么算?不是掐指一算吗?不是张口就来吗?还要查书?没有梅花易数中的各种神奇,我充满失望地回了家。
后来,慢慢想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靠算卦是没有用的。人要相信自己,要有冲劲,有魄力,世事我必抗争,成败不必在我。人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交给不一定准的算卦。
北京人喜欢的“四”和“八”,您知道多少?
对于北京人来说,有两个数字是最喜欢的,一个是四,一个是八。您比如四九城、四合院……八大楼、八大春……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北京的“四”和“八”。
现在,中国人普遍不喜欢数字四,有人说四谐音“死”,不吉利。选车号、手机号、选楼层等等都避免带四,再看看6(六六大顺)和8(发财)都是抢手货。
然而在过去,四在对于北京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字形上看,四由口和八组成,喻浩瀚、深邃
是中国人喜欢的字,再者它在道家思想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到如今却因为谐音而被人们嫌弃。
然而,全中国都在忌讳四,咱们大北京也依旧喜欢它。因为北京城也叫四九城,生活方式也是四合院,四与北京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
内九外七皇城四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皇城四。皇城有四个城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如果当时皇权忌讳四,那么就不会有如今的紫禁城了。
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北京的四合院也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它是北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北京四合院与文字发音无关,主要忌讳在风水上,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是东南方向。也就是说大门开在东南方向,财源滚滚,同时四合院的建筑格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
东四、西四
除了城门和四合院,四已经融进了北京的地名儿中,就拿咱们都熟悉的东四和西四来说吧
当初这里还有牌楼呢,如今已经成为繁华的商圈。
四九城的街道
大四环几乎包裹了京城最繁华的区域,还有离宇宙中心很近的四道口,繁华的长途客运中心四惠,紧邻着北京最大火车站的四路通,位于热闹海淀的四季青,真要忌讳四,这些地儿都可以送到太空了。
四九城的胡同里
北京的胡同名儿千奇百怪,带四的也不少。四道湾胡同、四井胡同、四环胡同、四根柏胡同、
四平巷、四平园胡同、四胜胡同、四槐居、四眼井胡同、四员厅、四川营胡同等等,听着没毛病!
四九城的铸币厂
北京人要是忌讳四,您连钱都没得花,清代宝泉局所属的四大铸币厂,东四四条的东厂,千佛寺胡同的西厂,北新桥三条的北厂,钱粮胡同的南厂。
还有东四牌楼的“四大恒”四大钱庄,恒兴号、恒利号、恒和号、恒源号。老北京有句顺口溜:“斗戴马聚源,身披瑞福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四大钱庄曾是京城著名了几百年的连锁钱庄,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生活中从来不缺四
看看您身边,从来都少不了四的存在。
四大玩儿
老北京的四大玩儿就是花鸟鱼虫,过去皇宫里面专门雇佣,养花的、养鱼的、养虫的
。专门有这样的人叫把式,花把式、鱼把式、虫把式。
游玩胜地“四大园”
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
老北京消夏有“四胜”
什刹海、葡萄园、菱角坑、二闸
四大兴
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
地安门“四大饭庄”
隆丰堂、庆和堂、德丰堂、庆云楼
四大斋
月盛斋、正明斋、天福斋、九龙斋
四大茶庄
张一元、吴裕泰、庆林春、元长厚
喝酒有“四大茂”
和茂、勤茂、同茂、盛乾茂
四大药铺
同仁堂、鹤年堂、庆颐堂、千芝堂
四大徽班
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四大戏园
广和楼、华乐楼、广德楼、第一舞台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四小名旦
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四大须生
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天桥四绝
老云里飞、百鸟张、人人乐、胡半仙
四大庙会
隆福寺、厂甸、东岳庙、白云观
咱们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四,如果忌讳四,生活真的要过不下去了,所以别再说四不吉利了,
在咱四九城就是最吉祥的。
咱们再来说说北京人喜欢的八,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坊、八大祥、八大胡同、八大处、八大怪,甚至吃食都有八,比如咱们点心的京八件,宴席里的八大碗。不光这些,连亲王都是八大,八大铁帽子亲王都如雷贯耳吧,是不是都是八?
也许因为八这个数字既是双数,含义也很吉利,所以八这个数字曝光率可是超高啊。但是,这里面子丑寅卯的学问可大了,您不信,那么就听小编给您盘盘吧。
八大楼
说到吃了,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么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八大楼了,这里可是鲁菜的天下,这八大楼都是以鲁菜为主,集中在前门一带。
虽说都是八大楼,但是暗地里,这八大楼,可是有个排序,从状元东兴楼开始依次是,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安福楼和春华楼,您该说了,这排名出自哪?说句实话,无从考证了。
但是八大楼的盛名却有据可查,比如梁实秋先生在《锅烧鸡》一文中记载:“(致美斋)因生意鼎盛,在对面一个非常细窄的尽头开辟出一个致美楼,楼上楼下全是雅座。但厨房还是路东的致美斋老厨房,做好了菜,由小力巴儿提着盒子送过街。”
而东兴楼的兴盛,从梁实秋的话语里可以读出失望,“胜利后,我返回故都。据闻东兴楼移帅府园营业,访问之后大失所望。盖已名存实亡,无复当年手艺。”
八大居
八大居是在清代,老北京城颇为著名的八家风味餐馆,居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餐馆,只办宴席,一般官员或秀才进京赶考多会选择在此落脚。这八大居分别是:砂锅居、天兴居、鼎和居、广和居、义盛居、同和居、天然居、会仙居。
目前仅存的还有就是砂锅居和天兴居,砂锅居的砂锅白肉,肉的肥瘦层次感鲜明,入嘴软烂爽口,粉条软糯而不失筋道,汤汁浓郁但又不腻,好吃到连砂锅里的最后一滴汤汁都喝干净了……很多牙口不好的爷爷奶奶依然能吃,配得上百年老字号的名号。
天兴居则是以炒肝、包子著名,他们的炒肝颜色会更为红润,芡汁透亮,仿佛闪着贼光,用“饱盏含晶”形容丝毫不过。端起来,蒜香扑鼻、肥而不腻、这才是吃的最高境界。
八大春
八大春是在西长安街一带的八家风味餐馆,分别是:即芳湖春、东亚春、庆林春、淮阳春、新陆春、大陆春、春园、同春园。但是风味却不尽相同,东亚春为广东风味;新陆春、大陆春、大陆春、庆林春为四川风味;淮阳春为淮阳风味;春园、芳湖春、同春园为江苏风味。
现存的只有同春园了,同春园擅做鱼肴,如清蒸鲥鱼、双鼠黄鱼、清蒸鳜鱼、炒鳝丝、炒鳝段等。而点心以小笼包子最为有名。
京八件
聊完馆子,还得聊吃食,咱们老北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这点心匣子是比不可少,就连结婚拜亲家,这点心匣子都得成双。那么,到底京八件是什么呢?
京八件这里面,可有讲究,分为大八件和小八件。大八件是以八块不同品种糕点,搭配一组,重量为一斤,里面有翻毛饼,大卷酥,大油糕,蝴蝶卷子,幅儿酥,鸡油饼,状元饼,七星典子等。
而小八件顾名思义,也是八个品种,但是要比大八件小一号,是以十六小块凑一个匣子,重量也是一斤,主要有果馅饼、小卷酥、小桃酥、小鸡油饼、小螺丝酥、咸典子、枣花、坑面子。
八大碗
八大碗是咱老北京人办红白喜事的“流水席”中的必不可少的八道主菜,且听小编给您细数:大碗三黄鸡、大碗黄鱼、大碗肘子、大碗丸子、大碗米粉肉、大碗扣肉、大碗松肉、大碗排骨。
这一趟细数下来,小编可真是口水四流啊。
八大祥
话说吃穿住用行,哪样都不能少,咱们说完了吃的,也得聊聊穿的,咱老北京人体现的就是讲究,吃不马虎,穿也丝毫马虎不得。
咱们有句老话讲,“买布八大祥,吃饭八大楼”可见八大祥的名气。八大祥是指老北京位于前门和大栅栏一带,有八家带“祥”字的绸布点。分别是:瑞蚨祥、瑞生祥、瑞增祥、瑞林祥、益和祥、广盛祥、谦祥益、祥义号。
经营至今,“八大祥”只剩下瑞蚨祥和谦祥益(北京丝绸商店)两家百年老店了。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的久负盛名,可谓是“老太太的被窝——盖有年矣”,它是旧北京城的一景,虽然并不是光彩的一页,但是让我们感知了老北京的背面和犄角旮旯,这才是最为真实的。
八大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西南至天桥那一片,通常是指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老名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棕树斜街(老名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和小力胡同(老名李纱帽胡同)。
可实际不止八条,从这个顺口溜里就能看出来,“王皮菜留,朱矛燕家。大小李纱,石头韩家。”
八大王
说了这么多八大,咱们再来细数点有趣的八大,现在这各种清宫戏里,可少不了这八大的影子,要不戏份都不足了,那说得就是咱们大清朝的八大王。
八大王就是在大清的开国史上,对清朝建立有赫赫战功的王爷,而这些王爷的身份都是皇帝的嫡系子孙,最特别的是,这八位亲王的爵位永远不会降,又被称为铁帽子亲王。
那咱们来认识清宫戏里,戏份最多的八位王爷:礼亲王代善(太祖子)、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豫亲王多铎(太祖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庄亲王硕塞(太宗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顺承郡王萨哈廉(代善子)。
爱看清宫戏的您,这回知道了八大亲王,下回可别露怯。
很多时候,念想儿会变成一顿饭、一个故事,老北京城里这么些个“四”和“八”,就是我们对逝去的四九城的想念,让我们能够肆意怀旧。不会站在四九城中,觉得恍惚,不会再让我们觉得熟悉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