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陈俊哲 奥体中心(陈俊哲)

陈俊哲 奥体中心(陈俊哲)

著名书法家陈俊哲:宝鸡是第二故乡,愿“她”大提升大繁荣

人生若除过懵懂青少年时期而从大学算起的话,那著名书法家陈俊哲的人生和事业的起步就是在宝鸡。1985年9月,陈俊哲以优异成绩考入宝鸡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92年2月。因此他常说,宝鸡是他的第二故乡。

感悟“知白守黑”的智慧

说到书法,陈俊哲对楷、隶、行、草、篆五体均有临习,但最让他引以为自豪和获得书坛名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广泛认同、称赞的则是他的草书。老子说 “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

陈俊哲的行草,对黑白之间的关系调配得很到位,拿捏得也非常好:不太黑,所以不见墨气一团,气不闷;亦不太白,所以不显凋疏空旷,气不懈而没有松散感。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陈俊哲的行草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他的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

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的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

陈俊哲的草书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他的书法作品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宣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陈俊哲的草书,从不忸怩作态,因为心无挂碍,所以一任自然。他起笔陡峻,行笔充实,转笔畅达,气势通篇贯通,落笔大胆而果断,诸法兼备,刚柔互济,自然生韵;方圆顿挫恰到好处,收笔时更是一种力量的表现。他更在意意境的构建,所以耐读耐品。并不是看一眼就能看穿的,你必须仔仔细细揣摩一番,你会忽然顿悟他在细节处理上的妙处。欣赏陈俊哲的书法作品,似在午后,在一安静角落,几个人围座,品一泡大红袍茶,泡至第三、四泡时,茶的精华才释放出来,口颊生香,回味无穷。

加强品学修养的书卷气

陈俊哲的书法很有书卷气,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的品学修养的支撑。书法的形式技巧表现固然重要,但凭此并不能走得太远。自古及今,流芳千古的名作,更重要的还是书法家内在的修养,所以他特别注重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境界。许多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书法理论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书法须能“整”、能“活”、能“逆”。陈俊哲说,“用笔能‘尽一身之力’,形成‘整劲’,乃取得高质量点画的前提,‘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笔力潺弱的原因多是不得‘尽一身之力’,立志学书者不可不察”“活的前提是松,包括意念放松和肢体放松,首先是意念松。‘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惟身心俱松,上下协调,意在笔先,笔随意走,随势赋形,翰逸神飞,方能使笔力无所不在”“用笔之‘逆’,如同车之下坡挂档,有齿轮咬合,在车子向下前行的‘顺劲’中,又有向后的‘逆劲’相对抗,不致使车子虚飘甚至失控。写字也一样,没有纸咬住笔毫的‘逆劲’,一掠而过,留不住笔,就会直率、飘浮和油滑。即使笔道粗如椽,蘸墨如水注,也难入纸,终究线条质量不高”“整、活、逆三者,‘整’是笔力之前提,用笔未‘尽一身之力’,则力怯;‘活’是得笔力之关键,身心僵滞,则力死;‘逆’是笔力的核心内容,没有逆势阻力,则失力。

笔力的形成是用笔‘整’‘活’‘逆’三者的统一。学习太极拳入门须得三劲:整劲、活劲和逆劲;拳道与书道本出一辙,书中自有太极”。他还自作诗《砚边绝句》一首,云:悟得活松弹抖劲,方能顺势拨千斤。书中太极何人晓,手滞心昏枉用勤。

难改第二故乡的情怀

近年来,陈俊哲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美文》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词等数十余万字。他的《临帖的哲学思考》《取法、悟道和表情》等多篇书法学术论文在专业报刊上发表。

陈俊哲虽然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宝鸡,但他对第二故乡宝鸡的情怀始终如一,未曾稍改。他也一直关心着宝鸡的发展,他说,宝鸡是炎帝故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宝鸡充分利用好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培养和造就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水平文化人才,促进宝鸡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大提升,推动宝鸡社会、经济、文化大繁荣。(通讯员 支荣慧 宝鸡新闻网记者 张帆)

陈俊哲艺术名片

陈俊哲,1963年7月生,陕西丹凤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清风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曾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书法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曾在《中国书画》《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法报》《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书法论文及书法作品百余篇,多次给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陕西省行政学院等高等院校讲授书法选修课。

编辑:王可

著名书法家陈俊哲:宝鸡是第二故乡,愿“她”大提升大繁荣

人生若除过懵懂青少年时期而从大学算起的话,那著名书法家陈俊哲的人生和事业的起步就是在宝鸡。1985年9月,陈俊哲以优异成绩考入宝鸡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92年2月。因此他常说,宝鸡是他的第二故乡。

感悟“知白守黑”的智慧

说到书法,陈俊哲对楷、隶、行、草、篆五体均有临习,但最让他引以为自豪和获得书坛名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广泛认同、称赞的则是他的草书。老子说 “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

陈俊哲的行草,对黑白之间的关系调配得很到位,拿捏得也非常好:不太黑,所以不见墨气一团,气不闷;亦不太白,所以不显凋疏空旷,气不懈而没有松散感。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陈俊哲的行草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他的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

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的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

陈俊哲的草书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他的书法作品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宣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陈俊哲的草书,从不忸怩作态,因为心无挂碍,所以一任自然。他起笔陡峻,行笔充实,转笔畅达,气势通篇贯通,落笔大胆而果断,诸法兼备,刚柔互济,自然生韵;方圆顿挫恰到好处,收笔时更是一种力量的表现。他更在意意境的构建,所以耐读耐品。并不是看一眼就能看穿的,你必须仔仔细细揣摩一番,你会忽然顿悟他在细节处理上的妙处。欣赏陈俊哲的书法作品,似在午后,在一安静角落,几个人围座,品一泡大红袍茶,泡至第三、四泡时,茶的精华才释放出来,口颊生香,回味无穷。

加强品学修养的书卷气

陈俊哲的书法很有书卷气,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的品学修养的支撑。书法的形式技巧表现固然重要,但凭此并不能走得太远。自古及今,流芳千古的名作,更重要的还是书法家内在的修养,所以他特别注重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境界。许多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书法理论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书法须能“整”、能“活”、能“逆”。陈俊哲说,“用笔能‘尽一身之力’,形成‘整劲’,乃取得高质量点画的前提,‘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笔力潺弱的原因多是不得‘尽一身之力’,立志学书者不可不察”“活的前提是松,包括意念放松和肢体放松,首先是意念松。‘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惟身心俱松,上下协调,意在笔先,笔随意走,随势赋形,翰逸神飞,方能使笔力无所不在”“用笔之‘逆’,如同车之下坡挂档,有齿轮咬合,在车子向下前行的‘顺劲’中,又有向后的‘逆劲’相对抗,不致使车子虚飘甚至失控。写字也一样,没有纸咬住笔毫的‘逆劲’,一掠而过,留不住笔,就会直率、飘浮和油滑。即使笔道粗如椽,蘸墨如水注,也难入纸,终究线条质量不高”“整、活、逆三者,‘整’是笔力之前提,用笔未‘尽一身之力’,则力怯;‘活’是得笔力之关键,身心僵滞,则力死;‘逆’是笔力的核心内容,没有逆势阻力,则失力。

笔力的形成是用笔‘整’‘活’‘逆’三者的统一。学习太极拳入门须得三劲:整劲、活劲和逆劲;拳道与书道本出一辙,书中自有太极”。他还自作诗《砚边绝句》一首,云:悟得活松弹抖劲,方能顺势拨千斤。书中太极何人晓,手滞心昏枉用勤。

难改第二故乡的情怀

近年来,陈俊哲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美文》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词等数十余万字。他的《临帖的哲学思考》《取法、悟道和表情》等多篇书法学术论文在专业报刊上发表。

陈俊哲虽然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宝鸡,但他对第二故乡宝鸡的情怀始终如一,未曾稍改。他也一直关心着宝鸡的发展,他说,宝鸡是炎帝故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宝鸡充分利用好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培养和造就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水平文化人才,促进宝鸡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大提升,推动宝鸡社会、经济、文化大繁荣。(通讯员 支荣慧 宝鸡新闻网记者 张帆)

陈俊哲艺术名片

陈俊哲,1963年7月生,陕西丹凤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清风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曾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书法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曾在《中国书画》《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法报》《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书法论文及书法作品百余篇,多次给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陕西省行政学院等高等院校讲授书法选修课。

编辑:王可

陈俊哲|水墨一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个人简介】

陈俊哲,陕西丹凤人,现居西安。哲学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