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不争,不理,不解释
插画来源 |《2020十点读书日历》
插画作者 | Lost7
「这是十点君第135次跟你说晚安」
大千世界,世事繁杂,诸多烦扰
唯有做到这三点,方能自在前行
不争,是一种格局
《老子》曾说: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争,不是因为不思进取
而是审时度势的大格局
世上并没有那么多是非对错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
守住目标,忍受孤独
属于你的终究会来到
不理,是一种智慧
明一法师曾说:
“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
不理,不是因为胆怯心虚
而是不与烂人纠缠的大智慧
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做到内心无愧就行
有些人,有些事,根本不重要
你越纠缠,越容易被卷旋涡之中
养好心态,莫管他人
自然能享受自己的云淡风轻
不解释,是一种成熟
有人说:
成长就是渐渐学会沉默
不动声色地过自己的生活
不解释,不是因为懦弱无能
而是懂你的,不用解释;
不懂你的,解释也没用。
把时间留给自己
把其它留给时间
是非对错,人情冷暖
最终交由岁月来告诉你答案
插画来源 |《2020十点读书日历》
插画作者 | Lost7
正如禅学典故中,那一经典问答
昔日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
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困于心,不乱于情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学会不争不理,不去解释
学会放下放宽,提放自在
愿你不争不抢,却有岁月打赏
愿你有诗有梦,有坦荡荡的远方
# 晚 安 话 题 #
“以上三点你都做到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给十点君留言哦
— GOOD NIGHT —
用英语讲汉语成语 289.不即不离(bu4ji2bu4li2)
289.不即不离(bu4ji2bu4li2)
即:接近;
离:远离,疏远。
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
Ji:be close to;
Li:far away,distant.
It is not too close and not too distant with others.
【讯驰外语】版权所有。可乐老师 编辑。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点赞】、【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参考《有道词典》)(拼音后数字表示声调)
第一稿,今后会修订,集合。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您的支持!
My email:ilikework_cz@126.com
《人体各部位成语大全》妙极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成语,今天整理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成语,很全很有用,记得收藏哦~
“头”的成语头头是道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头晕目眩 头重脚轻 头昏脑涨白头偕老 绣花枕头 抱头痛哭抱头鼠窜 千头万绪 垂头丧气回头是岸 交头接耳 迎头赶上肥头胖耳 三头六臂 当头棒喝摇头摆尾 评头品足 浪子回头源头活水 焦头烂额 头面人物空头支票 狗头军师 街头巷尾掐头去尾 晕头转向 百尺竿头改头换面 露尾藏头 蝇头微利披头散发 迎头痛击 埋头苦干心头撞鹿 品头论足 牛头马面呆头呆脑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出头露面 藏头露尾 彻头彻尾虎头蛇尾 独占鳌头 生死关头鬼头鬼脑 探头探脑 没头没脑油头滑脑 出人头地 崭露头角“发”的成语发愤图强 发号施令 发人深省意气风发 发扬光大 百发百中大发雷霆 奋发有为 鹤发童颜后发制人 结发夫妻 怒发冲冠先发制人 一发千钧 朝发夕至擢发难数 被发缨冠 被发文身鹤发鸡皮 白发苍髯 令人发指披头散发 容光焕发 千钧一发“眼”的成语眼高手低 眼花缭乱 眼高一切眼明心亮 眼明手快 过眼烟云冷眼旁观 另眼相看 睡眼惺松望眼欲穿 有眼无珠 三眼一板见钱眼开 眉高眼低 眉开眼笑眉来眼去 手急眼快 心明眼亮挤眉弄眼 愁眉锁眼 白眉赤眼“目”的成语目不交睫 目不识丁 目不暇接目不转睛 慈眉善目 目光炯炯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空一切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历历在目目无余子 目眦尽裂 闭目塞听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掩人耳目 过目不忘过目成诵 举目无亲 眉目如画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明目张胆 怒目而视 鼠目寸光拭目以待 金刚怒目 一目了然一目十行 有目共睹 琳琅满目鱼目混杂 众目昭彰 耳聪目明死不瞑目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刚举目张 眉清目秀 疮痍满目“口”的成语口碑载道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口是心非 口说无凭 口诛笔伐百口莫辩 出口成章 虎口余生缄口结舌 交口称誉 苦口婆心钳口不言 守口如瓶 脱口而出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血口喷人异口同声 有口皆碑 有口难分有口无心 张口结舌 众口纷纭众口一词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 脍炙人口三缄其口 血盆大口 羊入虎口口口相传 一口咬定 口口声声交口称赞 矢口否认 众口难调贻人口实 反咬一口 拖家带口赞不绝口 异口同声 出口不逊养家糊口 良药苦口 目瞪口呆心口如一 众口铄金 哑口无言“面”的成语面不改色 面红耳赤 面黄肌瘦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面目可憎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面如土色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反面无情两面三刀 满面春风 人面兽心青面獠牙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敌铁面无私 唾面自干 一面之词一面之交 白面书生 本来面目耳提面命 别开生面 出头露面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蓬头垢面 千人一面 洗心革面春风满面 牛头马面 笑容满面“手”的成语手不释卷 手忙脚乱 手无寸铁手足之情 手足无措 白手起家拱手让人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戏拍手称快 七手八脚 束手就擒顺手牵羊 缩手缩脚 唾手可得信手拈来 袖手旁观 一手包办游手好闲 指手画脚 炙手可热不择手段 情同手足 人多手杂眼高手低 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得心应手 高抬贵手 鹿死谁手大显身手 一手遮天 握手言欢棋逢对手 束手无策 蹑手蹑脚心狠手辣 措手不及 手舞足蹈“脚”的成语比手画脚 绊手绊脚 拳打脚踢笨手笨脚 动手动脚 有脚书厨指手划脚 支手舞脚 三拳两脚轻手轻脚 脚不点地 毛手毛脚蹑手蹑脚 指手顿脚 大手大脚脚踏实地 手忙脚乱 四脚朝天捶胸顿脚 挤手捏脚 脚不沾地评头论脚 七手八脚 三拳二脚慌手慌脚 手脚无措 束手束脚头重脚轻 碍手碍脚 七手八脚“身”的成语身败名裂 身不由己 身经百战身后萧条 身怀六甲 身体力行立身处世 设身处地 束身自好摇身一变 葬身鱼腹 安身立命大显身手 言传身教 仅以身免引火烧身 孑然一身 明哲保身身临其境 奋不顾身 赤身裸体惹火烧身 著作等身 身先士卒“心”的成语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心胆俱裂 心恶面善心烦意乱 心服口服 心腹之患心甘情愿 心宽体胖 心狠手辣心花怒放 心怀叵测 心慌意乱心灰意冷 心急如焚 心坚石穿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心口如一心力交瘁 一见倾心 一片冰心心领神会 心乱如麻 心满意足心明眼亮 心平气和 心如刀割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 心照不宣心直口快 心中有数 有口无心诚心诚意 称心如意 痴心妄想处心积虑 粗心大意 得心应手腹心之患 勾心斗角 攻心为上归心如箭 回心转意 一片丹心匠心独具 匠心独运 尽心竭力惊心动魄 居心不良 居心叵测苦心孤诣 苦心经营 狼心狗肺离心离德 瞒心昧己 扪心自问呕心沥血 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齐心协力 全心全意 人心不古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人心向背三心二意 丧心病狂 赏心悦目死心塌地 随心所欲 贪心不足提心吊胆 同心同德 痛心疾首推心置腹 违心而论 雄心壮志问心无愧 洗心革面 心心相印虚心下气 野心勃勃 一心一意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真心实意忠心耿耿 专心致志 鬼迷心窍别出心裁 动人心弦 费尽心机枉费心机 言为心声 用尽心机语重心长 胆颤心惊 包藏祸心别具匠心 别有用心 不得人心恻隐之心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触目惊心 促膝谈心 掉以轻心独具匠心 蛊惑人心 刻骨铭心苦口婆心 狼子野心 力不从心笼络人心 万众一心 无所用心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 人面兽心煞费苦心 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脑”的成语探头探脑 肝脑涂地 绞尽脑汁头疼脑热 贼头贼脑 蔫头耷脑置之脑后 脑满肠肥 有头没脑套头裹脑 针头线脑 鹰头雀脑斜头歪脑 枯脑焦心 兔头獐脑榆木脑袋 愣头磕脑 狗头鼠脑撞头搕脑 劈头劈脑 头昏脑闷藏头亢脑 缩头缩脑 虎头虎脑磕头碰脑 傲头傲脑 猴头猴脑披头盖脑 痛心拔脑 鼓脑争头“耳”的成语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 交头接耳耳濡目染 俯首帖耳 如雷贯耳掩人耳目 肥头大耳 隔墙有耳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忠言逆耳不堪入耳 三耳秀才 佯打耳睁耳不离腮 逆耳忠言 过耳之言废耳任目 发明耳目 苦口逆耳惹人耳目 倾耳戴目 瞽旷之耳口耳并重 耳目股肱 垂首帖耳耳听八方 耳软心活 舌敝耳聋耳热眼花 耳口相传 褎如充耳感心动耳 洗耳投渊 洋洋盈耳妥首帖耳 顺耳悦目 接耳交头墙风壁耳 眩目震耳 耳热眼跳袖手充耳 属垣有耳 附耳低语耳顺之年 伏首帖耳 隔窗有耳过耳秋风 耳聋眼黑 言犹在耳双珠填耳 耳提面命 一人耳目眼花耳热 倾耳注目 挝耳挠腮眼瞎耳聋 方面大耳 赁耳佣目赖有此耳 酒酣耳热 挖耳当招“胸”的成语胸有成竹 昂首挺胸 胸无城府直抒胸臆 袒胸露臂 胸无大志袒胸露背 胸怀大志 胸无成竹摧胸破肝 鸡胸龟背 自出胸臆胸中之颖 心胸开阔 槌胸蹋地胸无宿物 直吐胸怀 怒气填胸全局在胸 胸有城府 抚胸呼天成竹在胸 将胸比肚 胸有甲兵挺胸凸肚 心胸狭隘 胸中磊块捶胸顿足 挺胸突肚 胸有悬镜胸中柴棘 胸罗锦绣 点胸洗眼胸中无数 成竹于胸 胸次开阔了然于胸 胸中万卷 胸无点墨胸中垒块 铺胸纳地 胸有丘壑“背”的成语背水一战 背道而驰 腹背受敌汗流浃背 芒刺在背 人心向背袒胸露背 倒背如流 背信弃义背井离乡 如芒在背 虎背熊腰背紫腰金 背本趋末 阴山背后背约负盟 腹背夹攻 违信背约义不背亲 鸡胸龟背 膝痒搔背腹背相亲 拊背扼喉 背水为阵曝背食芹 蜂腰猿背 牍背千金背前面后 背山起楼 项背相望背惠食言 鲽离鹣背 拱肩缩背刮毛龟背 鲐背苍耈 背曲腰躬力透纸背 背盟败约 黄发骀背腹背之毛 骀背鹤发 正点背画向声背实 水过鸭背 鹤背扬州不相违背 人心背向 望其项背死记硬背 望其肩背 背若芒刺背碑覆局 弃好背盟 扼喉抚背无背无侧 面从背违 肩背难望面从背言 背城借一 背公循私挨肩搭背 压肩迭背 相背而行“肚”的成语牵肠挂肚 小肚鸡肠 萦肠惹肚跑肚拉稀 抠心挖肚 倾肠倒肚眼馋肚饱 肚里泪下 鸡肠小肚鸡肠狗肚 将胸比肚 挺胸凸肚翻肠搅肚 兜肚连肠 肚里蛔虫挺胸突肚 眼饱肚饥 熬肠刮肚满肚疑团 搜肠刮肚 心知肚明“颈”的成语伸头缩颈 引颈受戮 兵在其颈刎颈至交 燕颔虎颈 洗颈就戮鸢肩鹄颈 延颈鹤望 兵已在颈延颈就缚 龙眉豹颈 耸肩缩颈长颈鸟喙 系颈牵羊 刎颈之交71岁上班,96岁失恋,100岁获奖,忙到没有时间去死,她的人生有多高级……老人跌倒“着陆姿势”一定要学会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编辑:雪娇
商务合作:13329518266、17597366160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读史|悲欣交集 ——王铎的人设突围和笔墨狂欢(下)
四
“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这是启功先生对王铎的评价。启功先生书法秀美流丽,却对王铎的雄强粗野顶礼膜拜。
《中国书法简史》作者、学者汤大民治学严谨,却在专文中用充满激情的文学性语言赞誉王铎:“无论是手卷还是六尺长条,都是飞腾跳掷,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他的书法是忽正忽斜、忽雅忽野、大整大乱、既丑且美的多元矛盾统一的审美组合,是乱世之象,末世之征,当哭的长歌,绝哀的欢叫。”
……
当歌的长哭,绝哀的欢叫。尽管极力为自己辩白,也有诸多仕清遗老互相粉饰、洗白,但儒学修养深厚的王铎当然明白,自己的变节,无论如何都会被历史清算和鞭挞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他身后一百多年,乾隆皇帝将他列入《贰臣传》乙编——甲编收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者,乙编为对明清都不尽忠且无建树的降官。
王铎洞见了自己的未来,有计划地重新规划自己的余生:传世名臣做不成了,那就做文艺盟主、书法大家——
“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
这是王铎说于48岁时的话,当时他对明朝廷还抱有希望,只是自己的抱负暂时没有实现,话里有抱怨和自嘲的味道。但这句话精准地注解了他仕清后生命中最后七年“人书俱老”的炼狱荣光和笔墨狂欢。
王铎 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轴 作于1634年 纵172cm 横53.5cm 美国纽约杨思胜私人收藏
苟活人世,悲欣交集。就这样,文艺成了贰臣王铎余生中唯一的光亮。降清之后的七年,王铎担任过一些闲职,但他基本上都不理政事,成天写写画画,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朝廷也懒得管他,招安前朝旧臣本就是一种装点门楣、显示新王朝气度的面子工程,你不上班,两不相碍,大家都爽朗轻松。但王铎并不轻松,或者可以说,仕清的七年是王铎一生中最痛苦、最绝望、最分裂、最疯狂的一段时光,他奉为圭臬却最终为他抛弃的儒家文化价值观无时不刻地挞伐着他,作为贰臣,他时时处于对新朝、对国家、对官职、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中,更处于对时人、特别是后人的评价恐慌之中,进而产生了对人世的厌倦,所以面对这样一段“偷”来的余生,他是不珍惜的,是自暴自弃甚至恣肆放浪的,是恨不能立即将自己归还天地的,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让自己绝症一般的幻灭感稍稍减轻。
果然,仅仅在降清7年以后,他就在61岁的壮年病逝。同为贰臣的前辈学者钱谦益在他墓志铭上写道:
“既入北廷,颓然自放,粉黛横陈,二八递代。按旧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欢间作。为叔孙昭子耶?为魏公子无忌耶?公心口自知之,即子弟不敢以间请也。”
这番叙述,既是对晚年王铎的生活画像,也是对他们“苟活于世”的自我辩解。他们以为不为新王朝效命,就是为旧王朝挂孝,他们以为放浪形骸、自我作贱,就是对自己的救赎,就能让自己的犯罪感有所减弱。这当然是他们认识的局限性。几百年后,我们依然不认同王铎们的抉择,更不会为王铎的事实上的卖身求荣翻案,但当我们回望这一段历史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腐败、软弱、残暴、昏庸的晚明王朝之革鼎易帜,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满清执政两三百年间,出现过康乾盛世等黄金岁月,科技进步,民生改善,满族给一度孱弱的中华民族,灌注了雄强孔武之力,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明清易帜,彻底分裂了王铎——好在,王铎在声色犬马之外,一门心思遁进了他的书画世界,他的绝代苦闷,终于鞭挞、孕育、煎熬、裂变出其惊世骇俗的书法艺术。这是王铎一生中最大的悲剧,这也是王铎成其为书法史上最大的悲剧人物的根本所在,但是,这却是王铎对中国书法史的最大贡献。
王铎《临王献之愿馀帖》轴 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绢本,草书 197.5×50.5cm,青岛市博物馆藏
时至今日,在王铎出生400多年以后,当我们展读或者临摹王铎书法作品的时候,依然忍不住目瞪口呆、心涛澎湃,那些天风海涛般不可端倪、劲弩铁戟般狂飙突进的黑色线条,无论怎么看,它都在劲舞;你把法帖合上,线条甚至会窜出封面,在你眼前狂热扭动。它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它的存在感是如此磊落,它的穿透性是如此精进,没有办法,这就是王铎的魅力。贰臣也挡不住他的光辉。中国历来讲究“字如其人”“以人论字(文)”,但王铎依然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成为万千书法家最热衷的临摹宝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然王铎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意思的时代,我必须得正一正衣襟,很严肃地谈一谈“王铎的意义”。当然,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王铎的意义,首在他一扫流美、清丽之风,开创了一种以“粗”“野”“奇”“怪”为主要特征的“书法暴力美学”。王铎的字,粗看并不好看,这也是我刚接触王铎作品时,认为吾师建霞的临帖比法帖更好的原因,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没有书学素养的人认为王铎是“丑书”代表人物。清丽、典雅、蕴藉、俊逸固然是美,但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这样一种风格,则让人沉闷促狭。王铎一扫晚明风行的董其昌式流美之风,以“粗”“野”“奇”“怪”的磅礴之势,形成“暴力美学”,让书法审美大异其趣,继而大放异彩。
在我的认识中,所谓“粗”,就是笔画粗重、墨气淋漓。他主张“尽黜幽细而存粗猛”。以此粗猛,回应董其昌的清秀。“野”则是在临帖师古的框架下,“不规规摹拟”,勇破陈规,任性表达。王铎自幼时习书开始,终身将“二王”作为临摹范本,并响亮地提出了“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的口号。但王铎临帖,多是意临和创临,很多时候都是借法帖模本而书自家胸臆,其势狂野,其字粗野。“奇”则是奇崛摇荡,连绵纵贯。王铎连绵纵贯的“一笔书”字数超过七字的非常多,接近十字的也不少,最多一例竟然达到惊人的十五字!足可以见书写时风驰电掣、笔走龙蛇的骇人气场!一气呵成的纵贯连绵之外,更不可思议的是字字结体饱满清新,上承下接,左冲右突,俯仰有致,纵放得意,犹如万丈高瀑,浩浩荡荡倾泻奔流。“怪”则是貌似狰狞、冲撞常规,王铎用他那飞腾激越的狂草粉碎常规的视觉平衡,让人获得“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的神魂震撼。很显然,王铎刻意为“怪”,就是要构成对平衡、和谐、秀美的冲突,追求一种异常、寥廓、雄浑、险峻的阔大气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书家自身扭曲压抑的理想人格在尺牍间的精神突围,就是在“不美”和“奇怪”中刻画“完美”和“正气”的道德角力,就是在张牙舞爪、万劫不复的精神向度上重塑人格理想、字字呐喊“不服!不服!”的心迹公示——
总之,王铎的书法创作,不光体现出艺术审美,更多的是艺术冒险,很多时候体现出极限运动的特质,而这些仅仅是表面现象。王铎书法的真正内涵是一口深井,他的悲剧人生,才是活水之源。
同样因为他的悲剧人生(仕清之后实为自我放弃),王铎刻意地,同时也是创造性地将字写大,以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变传统书法欣赏“案上观”为“壁上观”,拓展了书法的审美场域和格局,从现实意义上让书法艺术“站”了起来。
明代以前,除了庙宇殿堂等处的楹联以外,巨幅书法作品比较少见,传世经典作品的尺幅多为几十厘米大小。自明代中后期起,随着高大建筑物的增多,以艺术增美生活的审美思潮兴起,巨帧长轴的书法作品开始涌现,书法作品动辄几米长,当时的名家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都参与其中,一时之间鸿篇巨制佳作迭出,夺目惊心。审美方式也由以把玩、凝视为特征的“案上观”,变成了以眺望、仰视为特征的“壁上观”。
王铎是巨帧长轴创作的执牛耳者。他的很多作品都有一丈多高,最高的《五言古诗轴》,纵高竟然达到惊人的4.22米!如此顶天立地的书法艺术,自然具有让人血脉贲张的视觉震撼力。我曾在书店购买过王铎巨幅长卷的高清影印帖,尺幅之高,层高3米的陋室不能悬挂,只能让它委屈地躺在地上,供我瞻仰。即便它躺在地上,其字字威武、横扫三军的霸道神气还是让我屏声息气,不敢动弹。读王铎的字是需要勇气的,而读王铎的巨幅长卷,则需要穿上救生衣,坐上救生艇——
那是在惊涛骇浪中的行进和搏击,那是人力与自然力的相互叩击和呼应,那是神示的诗篇和魔性的心迹之间的角力——神仙打架,作为观众,我们很容易受伤。
王铎的气宇襟抱和他的擘画神功,显示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壮阔气象。可以说,王铎不是把字写大了,而是把“人”写大了;不是把个人写大了,而是把自我的意识写大了——人生如蚍蜉,事事不如意,想做名臣,却做成了贰臣,想做武将,却做了跪迎降将,想流芳百世,偏偏遗臭万年,错错错,生之卑微以字放大!莫莫莫,臣之忠良以笔扛鼎!
王铎写的不是字,是生不逢时的肝肠寸断,是人鬼附体的魂飞魄散,是遗臭万年的名垂宇宙,是失败人生的倔强战书。
如果说颜真卿的“名垂宇宙”是其忠义肝胆的自然成全,那么王铎的“名垂宇宙”则是其在忠义尽丧之后的绝地突围,他有意识地将其书法和诗文作品编辑成册,勒石刻拓,体现出相当强烈的审美自信和文化自觉,为其作品的传播和流传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王铎留存于世间的诗文集很多,为后人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固然是因为年岁不久,诸多文本文献还没有在岁月流逝中遗失和消灭,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因为王铎本人生前的自觉集纳和“抢救性保存”。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除了“编书”以外,王铎非常注重勒石刻帖,也就是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请人刻在石碑上,供人观瞻和拓印。比如《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日涉园帖》《论诗文歌》《二十帖》等,都是由自己的儿子或姻亲主持刻写完成的,所刻作品,除了来自于王铎先前的馈赠,更有王铎听闻刻帖之事后的“专项支持”。他去世前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
这充分说明,王铎的刻帖,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工程”。于他本人而言,他的功名意识从来都是以流芳百世为旨归的,当然他是想借墨迹舞日月、承天地以不朽,而于中国书法史而言,恰是因为他的审美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些珍贵而有价值的墨宝,能于纸帙法帖之外,与自然界的碑石风云交会,在广袤的天地间和历史空间里,生发出叮叮当当的共鸣之声。
当然,这叮叮当当的共鸣之声,一定包蕴着王铎质疑经典、重组经典的砥砺之音。王铎有意识地对经典法帖中的错谬进行了“勘误”性临摹,对历代经典法帖中的不同字体进行了“组装展陈”,起到了现代“书法字典”的部分功能,而个性化的“博美性临摹”,又为自己的作品成为新的经典提供了可能。
王铎是一个对临帖极端重视的书家,“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但跟其他单纯以学习为要义的临帖者不一样,王铎的临帖,其实质是一种有意识的复古式创作:现场是古代,写的是古人的文本,但灌注了当代王铎的思想、气息和学养。比如在临帖过程中,王铎经常性地将不同时代书家不同字体的作品进行选择性“组装展陈”,并置于一个册页之中,在与其临摹的多个范本比较后我们还可以发现,其摹写出的字体竟然不同于原来的字体。这是临帖吗?如果不是临帖又是什么?博采众家之美而进行个性化演绎,王铎总是以我们意料不到的做法为我们提供审美上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不仅如此,在临摹古人作品时,王铎还经常基于自己的学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法帖中的部分地方进行“纠偏”和“勘误”,比如在临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就将褚遂良摹本和薛绍彭摹本中的“暎”改为“映”、“領”改为“嶺”、“弦”改为“絃”、“由”改为“繇”。对此,王铎专门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王羲之和王献之所使用的是俗字,而不是正体。几乎每一件古人的作品到了他手中,他一定会将他所认为的“讹字”“俗字”全部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一次修订。这确实又体现了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没有相当高的文字水平是不敢这样轻举妄动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王铎希望通过对经典法帖有计划的临创和改写,自身也能跻身经典,传之久远。对于一个有着重大自我期许的书家而言,这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自创“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创作法,以“物理定量”使自身始终不离宗法,而卓成大家,这是王铎基于自我成就给后世留下的公告牌和康庄路。质疑经典、重组经典,源于本来、开创未来,以自身之临创垂范,匡正后学之“任性创作”,则是王铎于后世书法的重大学术贡献。
王铎曾说:“书学以师古为第一义”,将师法古人放到“第一义”的位置,这是因为有感于当时书家“无法度”而“野道兴”,更是痛心于部分书家没有由来胡涂乱抹,或者本来有一定的书法传习基础,但稍有名气后就背离传承,“我体”横行。所以王铎要反复重提临帖,“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书不宗晋、必入野道”。“不学古法者,无稽之谈也”,“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
更重要的是,王铎终生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生不易”。王铎成名甚早,请索者众多,往往一字难求,他的江湖地位之高,可以说是审美风格的确认者和艺术鉴赏的首席专家,他就是用脚趾头握笔写出的字,时人也会如获至宝。但是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就是规矩制定者,并没有得意忘形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真正的大师还是古人,所以王铎主张一定要终身师古。他的杰出贡献是给“师古”作出定量要求:一天放飞自我,一天重回古人身边,以保持自身高古之气。这个法则对晚明当时甚至当今时代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前面也已经说过了,王铎书、诗、文、画并举,诗赋心声,字达情意,文注渊源,书写本我、书写“我本”,为书法增添历史价值,为历史提供个性化美学旁批。王铎仅留存于世的诗作将近万首,而相当一部分诗作都附有跋文和题记,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真实历史提供了依据,这也正是王铎不同于或者卓绝于其他书家的最大特点。王铎所有的艺术技艺,书法、诗歌、绘画、文章等交相辉映、互相渗透,在其特别而悲情的宦海人生中,最终汇聚于书法艺术,形成了“有明以来第一人。”
这是王铎对中国书法史的最大贡献。
(原载于《北京文学》2023年第三期,本刊转载时有删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千古成语今日析之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恐怕很难说是什么
马克思总结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他揭示了人类最基本的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就是人们后来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合我们的这个成语:万变不离其宗。
中学时学这篇文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觉得这么伟大的人物怎么能用简短的话语(仅有寥寥1200言)来概括呢?而且这吃穿和思想,说的是什么呀!后来慢慢才知道经典选入课本可不是凑数的。
想起了别人说的让小孩子背诵经典,不一定当时能理解,但慢慢会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的。经典的就是经典,他们都有一个“宗”在牵着,在经典的背诵中孩子们就慢慢的体会到“宗”的含义,所以我把这句话做为座右铭:勤学如春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许多人也曾怀疑世间只有那么些字,却可以组合成那么多美妙的文字,想想英文字母只有26个,计算机只认“0和1”,就构成了这么斑斓的世界,排列组合的高手不是白吃饭的,不过一般人难以求其“宗”,我就想起我的《抄喷学》来,我发觉这“宗”就是这样来的,但知道怎样来,不等于自己会,于是苦恼的很。
“触类旁通”其实是个办法,世界的东西,其实都是一脉相承,可能有相同的“宗”,连爱因斯坦也致力于“统一场”的研究三十年,虽然最后遗憾的去了,而且当时及现在也很少有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不过一个作家说的好:它推动了理论物理学把相对论概念和量子概念综合起来,统一场的原理甚至广为哲学、艺术、历史、道德、心理等门类利用。尤其是今天,各学科正处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多元交叉的门坎上,这种“统一”的原理更具有超时空的真理性。
世界如此完美,但牛顿说:这个运动来自于上帝的第一次推动。现在的科学家更相信,宇宙开始于一个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上,不知怎么的,突然爆炸了,那还不是上帝的第一次推动。又回到了牛顿的结论,越来越不明白了。近来看据说是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霍金的文章,里面充满神秘,他甚至更推崇《圣经》,就让人不可“理解”了。
想到了中华的武术,经过金庸等人的发扬,使人相信我们真有那么大的能耐,中国武术注重变化,讲究不变应万变,穷则思变变则通,但万变不离其宗。
想起了服装,女人永远缺一件衣服,使这一行业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世间顶级的大师们每天就绞尽脑汁想怎样往女孩身上穿衣服,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穿在身上的,你怎样设计都中。
想起了那些骗子,总是为了钱,说着说着就到了钱上,这是真的,不过,说句很不客气的话,上当的人哪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呢?
想到了股市,要说股价的支撑在公司的业绩,可我们往往看到这其实和企业经营没有太大的联系,有时甚至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当一个企业主说自己上千人的工厂辛苦一年的利润抵不上老婆几个月炒几套房子的利润时,谁还去干实业,想起来网上一个带色的哲理故事:猪、伟哥、少妇。
据说这位少妇搬到了中国。我不是经济学家,无意去评论谁是谁非,还是那句话,我们今天可以对古代的无论那一次经济改革评头论足,却对我们面临的危机束手无策。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太好了,我知道,GDP、财政收入、物价水平不切实际的猛涨是不正常的。一个企业正常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就不简单了,财政收入怎么能有30%多甚至百分之50%的增长呢?而这是官方的权威数字:2011年9月全国地方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平均增长33.3%。
万变不离其宗,如果离了宗,这个“宗”的回击将是致命的,资本主义不只一次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依然没有记性,那在于行人熙熙,皆为利来,行人往往,皆为利往,无利不起早,马克思早就说过,这是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决定的。
所以不管“宗”是什么,在那里,我们都要活的好好的罢了。
118个耳熟能详的八字成语,句句是智慧,你都读过吗
118个八字成语【附注释】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
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
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
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
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
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
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
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
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
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作。
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
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牛后,牛肛门。
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
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里。
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加以。
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
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
后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5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
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
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
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
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克,攻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文采。行,流传。
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即不一条心)。
原指对异族的疑忌。
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
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7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
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
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8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8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
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8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弃它。
89、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9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9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打塌,滑落下来。
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9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
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9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9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9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9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0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
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10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10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指借口。
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他人。
103、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旧时多指恋爱事。)
10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聪明人在许多次考虑中,总有一次会想错的。
105、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遗,指遗失的东西。
把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捡去据为己有,夜晚不关门也没人来偷盗。
10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即魔罗。破坏善行的恶鬼,有时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即所谓“迷障”。
原来是我佛用以警告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也比喻取得一定成果后的障碍更大。
10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草生长在乱麻田中,而不用扶助,自然长得挺直。
比喻人生活在坏人中,也能成为好人。
108、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笨人多次考虑总有一点收获。
后来用做所见很小的客套话。
10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形容见义勇为、积极援助被欺负者的行动。
110、窥测方向、以求一逞
逞,快意、如愿。
偷偷地探测方向,妄图达到反动的目的。
11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形容未行动时象旧时未出嫁的闺女那样端庄持重,不动声色;一旦行动起来就象脱逃的兔子那样敏捷。
112、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鸟在嘤嘤地叫唤,这是它寻找朋友的声音。
比喻需要意气志趣相投的朋友。
113、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对行动忧郁不决就不会有成就,对事情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
1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锐气,斗志旺盛的士气。惰,懈怠、疲劳。归,撤回。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敌人疲劳退缩时,狠狠地加以打击。
11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其人,那个与自己心意相投的人。
把著作收藏在名山中,留着给志同道合的人。
1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谨慎地弯着腰。
不辞劳苦地辛勤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方休。
1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捉到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着捕食自己。
比喻目光短浅到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着自己。
11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