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一个自然周是什么意思(自然周是什么意思)

一个自然周是什么意思(自然周是什么意思)

猪场管理 | 规模化猪场的批次化生产管理

一、批次化生产的相关说明

1、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概念

母猪批次化生产以母猪的生理周期为依据,主要通过生产管理的调节和生殖激素的合理应用,做到批次配种、批次产仔和批次断奶。母猪批次化生产同时依据母猪群的规模和猪场的生产条件,按不同类型的模式计划组织母猪分群生产来实现处于同一生长水平的生猪进行集中饲养,使得生猪能在同一段时间内依次完成配种、妊娠、分娩、断奶、疫苗接种,同步转群和出栏,并进行集中肥猪销售,实现“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从而实现提高猪场生产水平这一最终目标。

2、批次化生产的不同类型模式

不同设计规模和建设生产条件的猪场的猪群可以分批次集中饲养在各个单元内,采取常用的1周、3周、4周或5周为一个批次生产(2周,18天,36天为特殊批次化),一个批次集中配种一次,而不是时间段内每天配种。同一个批次配种越集中越好,集中配种是同期分娩,批次断奶的重要保障。

二、批次化生产的常规优势

我国传统的猪场饲养模式因疫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及生产不均衡等因素越来越难以适应畜牧业的高水平发展。猪场批次化生产最初是国外通过生产实践将工业批次化生产模式转变为畜牧业的批次化生产模式。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中国现代养猪的必经之路,是猪场对繁育母猪进行高效管理的手段,也是实现全进全出制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以下分析批次生产的常规优势:

1、批次化对疾病防控的影响

1.1、批次化生产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有效防止疫病在群体内传播,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1.2、批次化生产能够做到猪场固定区域饲养一批母猪,一批母猪在同一个物理空间的产房分娩,减少了人员和物资的交叉,比较有效的防止疾病的传播。

1.3、批次化生产集中配种,同期分娩后能够做到批次固定时间统一断奶,仔猪的日龄和免疫水平相近,有利于生长育肥猪的批次化管理,减少不同批次间的混群,导致猪群疾病不稳定。

1.4、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生猪固定的出栏时间,可减少出栏频率,从而降低了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机会。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控制车辆次数,猪只转移频率,较低转群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人员和物资的接触,从而减少与猪场外疫病(特别是非瘟)的接触。

1.5、批次化生产能够做到产房“全进全出”,产房彻底的冲栏,消毒,干燥对切断病源微生物最有利。批次生产管理注重冲产房空栏时间,有利于腹泻、蓝耳、细菌病等健康管理,发生腹泻等疫情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缩短发病时间。

1.6、批次化生产实行更加严格的全进全出管理,同一批次的生猪生长速率、体质和体重等身体状况基本一致,所以能作出相同的免疫应答,能达到较高的免疫合格率,整体提升猪群免疫的整齐度,对抗体、抗原的检测更有效。

2、批次化生产对生产管理效率的影响

2.1、批次化生产能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批次化管理最终要实现的是满负荷均衡生产,实现产能最大化,采用批次化管理能够实现每周,每月,每年的满负荷率完成统计,有效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2.2、批次化生产才能合理地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指定的周工作计划才有可复制性,猪场的各个环节基本是在批次周期内固定的时间去做,提高工作效率。

2.3、批次化生产有利于问题分析、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猪场管理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的综合效益,真正将生猪养殖升级到工业化模式。

2.4、批次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指定猪场的生产计划,批次化指定配种方案,规律性的指定上床,分娩,断奶等工作,同时在市场行情出现波动可有计划调整生产策略,优化生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整齐度猪苗,对提高商品猪育成率、上市正品率效果显著。

2.5、批次化生产管理由于可以做到集中配种,从而实现同期分娩,有利于产房的交叉寄养,减少跨栋舍寄养,同时母猪处于相同的哺乳日龄有利于母猪的饲养管理,也可以做到生产成绩批次化分析,从而提升生产指标。

三、不同模式批次化类型的对比

猪场在选择批次化生产的时候,在栏舍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现有的产房栋数和定位栏数量,选择适宜猪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当然在建设猪舍时还可以根据批次化生产目标,设计相应的产房栋数、产床数和定位栏数量。每个批次化生化模式所需要的产床和定位栏的数量都略有不同,每种批次化生产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猪场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1、

繁殖周期=妊娠期+哺乳期+断配间隔

2、

生产母猪批次数=繁殖周期/批次间隔

3、不同模式批次化生产节律表(由建群开始):

1周批(哺乳21天)

哺乳28天比哺乳21天晚断奶一周,每周生产节律一致,由于多哺乳一周需要增加一个产房组次,也有的猪场从21天改为28天哺乳的时候,没有增加产房组次,这样缩短一周空栏时间。

2

3

4

4、通过上表能够给予猪场批次母猪的准备方案,同时不同的批次化生产对于猪舍条件要求,生产人员素质,母猪生产效率以及仔猪断奶指标等有着不同的对比优缺点,在选择不同的批次化生产模式中要综合考虑。

四、批次化生产实施中的问题

与关键技术

在实施大规模批次化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

1、没有充足的后备猪,无法保证后备猪同期发情的数量,对于后备猪的驯化,诱情要求较高,后备猪有情期后才能参与同期同期发情。

2、要控制母猪发情配种数量,断奶母猪需要做好断配间隔,断奶后4-6天完成配种,对于调整成大周批模式的猪场,前期断奶母猪需要激素压制发情,按照配种计划配种。

3、根据产房数量和分娩率制定配种目标,均衡生产关系到不同批次母猪之间产房的周转,配种数量多导致母猪无法分娩,配种数量少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4、合理利用公猪,提供优良的公猪品种,采用深部输精技术,可大大提高公猪的利用率,大规模批次生产中,配种周需要工作一周2次,非配种周公猪闲置。

5、批次化生产可以分析周,月或者批次数据,但是最好运用生产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管理,提高数据统计的效率,这样才能做好批次化生产计划。

在调整生产母猪批次化或者实施批次化生产过程用到的饲养管理技术:

1、集中配种:为了保证批次全进全出,一般单周批3天(28日龄断奶模式可放宽5天),3周批一周,4周批3-5天(实践较为困难,建议断奶周一周两次断奶,配种一周完成,5周批3-5天(实践中往往会采用断奶周一周两次断奶,或者调整哺乳日龄到24天,每4批推迟3-4天断奶)。

2、同期分娩:一个批次待产母猪为了保证预产期集中分娩,且将预产期靠后母猪提前1-2天分娩,使整个批次母猪达到同期分娩效果,在生产中在预产期前1-2天外阴注射氯前列烯醇。

3、满负荷均衡生产的猪群数量和栏位准备,以1周批(21日龄断奶为例):

猪群与栏位计算:

举例:猪场5间产房(21日龄断奶,空栏大于10天),每间36个栏位,设定指标分娩率90%,受胎率93%,断奶后7天断配率86%,进群后备猪发情配种率90%

批次配种目标=36/90%=40;

妊娠前期(1-4周):40*4=160;

妊娠中期(5-12周):40*93%*8=297;

妊娠后期(13-16周):36*4=144;

17周上床猪或者断奶猪:36;

问题母猪(空怀)不超猪群5%:约36头;

产房哺乳3周:36*3=108;

每批次需要入群后备猪:40-36*86%-空返流(2)=7

配怀舍至少准备的后备猪栏位数:7*4/90%=31

猪群规模:160+297+144+36+36*3+36=781头(约800头规模)

配怀舍栏位=妊娠16周+17周上床猪或者断奶猪+配种栏位+后备猪栏位+问题猪栏位=744个

备注:

(1)若单独设计后备猪诱情舍与配怀舍相同,相应栏位可以省掉。

(2)现有猪场需要计算产房和配怀栏位的制约因素,产房为主要条件。

说明:28天断奶需要设计6批次产房数,如果只有5批次产房数,需要缩短一周空栏时间。

(3)批次化生产一般习惯按照自然周组织生产,把自然周周一定为配种的起始第一天,但是对于规模较大,场线较多,需要充分利用断奶车辆的公司,可以使用自定的“生产周”(例如周四--下周三)。不论如何定义生产周,最主要的是要有批次化概念,每批母猪相对集中配种完成一个配种批。

4、20周生产计划:此计划包含上床计划,断奶计划,生产母猪再利用计划,后备猪准备计划。

5、配种计划中的配种猪只组成及关注点:

6、激素运用: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列腺素。每种激素的作用,使用剂量,方法以及在同期发情,同期分娩,诱导发情的使用方法上各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商品名和使用方案,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合理的运用到批次化生产中在此不多赘述。主要讲明一点就是做批次化生产可使用定时输精技术也可在停用希丙孕素后采用人工查情方法进行输精。

【声明】

若其他平台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经过我方同意,且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我方保留追究侵权方法论责任的权利。

感谢您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国际·一周看天下

巴基斯坦地标建筑点亮“中国红”

这是10月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拍摄的点亮“中国红”的巴基斯坦纪念碑。

10月1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地标建筑点亮“中国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卡迈勒摄)

美众议院投票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

这是10月3日拍摄的美国华盛顿国会众议院投票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直播画面。

美国国会众议院10月3日投票通过了一项撤换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决议,将近日来围绕拨款案的共和党“内斗”推向高潮。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马特·盖茨2日晚在众议院提出撤换动议,指责麦卡锡违背年初当选议长时与党内极端保守派谈妥的条件。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印尼总统佐科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印尼总统佐科(前)在雅万高铁启用仪式上按下启用键。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2日上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旅美大熊猫举办欢送活动

这是9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拍摄的游客背包上的大熊猫玩偶。

近日,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为“美香”“添添”和“小奇迹”三只旅美大熊猫举办为期九天的欢送活动,内容包括制作大熊猫主题手工艺品、放映电影《功夫熊猫》、学写汉字、品尝中式美食等。旅居美国的大熊猫“美香”“添添”和“小奇迹”将于今年年底按期回国。2000年底,“美香”和“添添”赴美,“美香”旅美期间先后诞下4只健康大熊猫幼崽,包括2020年出生的“小奇迹”。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雅万高铁

这是9月30日在印度尼西亚普哇加达拍摄的一列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美国车企工人罢工规模进一步扩大

9月29日,在美国芝加哥南郊的福特汽车装配厂,工人参与罢工示威活动。

因未能就新劳资合约达成协议,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9月14日深夜宣布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的工人开始罢工。目前,罢工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新华社发(文森特·约翰逊摄)

埃及一警察局突发大火已致38人受伤

10月2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亚,消防员在警察局大楼灭火。

据埃及卫生和人口部2日消息,埃及东北部城市伊斯梅利亚一警察局大楼2日凌晨突发大火,已造成至少38人受伤。

新华社发(艾哈迈德·穆罕默德摄)

中国品牌渡诺(NuNu&NoNo)亮相中法时装周

10月2日,模特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法时装周上展示中国品牌渡诺(NuNu&NoNo)的当季新品时装。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首届中法时装周于9月27日至10月8日举行。

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首尔夜空的无人机灯光秀

10月1日,人们在韩国首尔纛岛汉江公园观看无人机灯光秀。

当日,1000架无人机在韩国首尔纛岛汉江公园上演一场以“秋天”为主题的灯光秀,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前来观赏。

新华社记者 王益亮 摄

马来西亚:花灯庆中秋

9月29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人们提着花灯庆祝中秋节。

当日是中秋节,吉隆坡的华侨华人打灯笼、赏花灯,欢度节日。

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走近伊瓜苏大瀑布

这是10月1日在巴西巴拉那州拍摄的伊瓜苏大瀑布(无人机照片)。

伊瓜苏大瀑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由275道大小各异的瀑布组成,总跨度约为2700米,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群。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汉服游园会庆“双节”

9月30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春华园”中观看中国舞表演。

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际,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式园林“春华园”于9月30日举办汉服游园会,汉服展示、舞蹈表演、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等多种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加。

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黎巴嫩:鸽子岩日落

9月30日,人们在黎巴嫩贝鲁特著名景点鸽子岩观赏日落并拍照。

新华社记者 刘宗亚 摄

埃及达哈布:蓝洞里的“珊瑚世界”

10月2日,人们在埃及西奈半岛达哈布蓝洞内的珊瑚旁深潜。

埃及西奈半岛的达哈布蓝洞内拥有大片珊瑚礁和种类繁多的水下生物,每年吸引众多来自全球的潜水爱好者。

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科威特:圆月当空

这是9月29日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拍摄的月亮。

新华社发(阿萨德摄)

猪场管理 | 规模化猪场的批次化生产管理

一、批次化生产的相关说明

1、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概念

母猪批次化生产以母猪的生理周期为依据,主要通过生产管理的调节和生殖激素的合理应用,做到批次配种、批次产仔和批次断奶。母猪批次化生产同时依据母猪群的规模和猪场的生产条件,按不同类型的模式计划组织母猪分群生产来实现处于同一生长水平的生猪进行集中饲养,使得生猪能在同一段时间内依次完成配种、妊娠、分娩、断奶、疫苗接种,同步转群和出栏,并进行集中肥猪销售,实现“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从而实现提高猪场生产水平这一最终目标。

2、批次化生产的不同类型模式

不同设计规模和建设生产条件的猪场的猪群可以分批次集中饲养在各个单元内,采取常用的1周、3周、4周或5周为一个批次生产(2周,18天,36天为特殊批次化),一个批次集中配种一次,而不是时间段内每天配种。同一个批次配种越集中越好,集中配种是同期分娩,批次断奶的重要保障。

二、批次化生产的常规优势

我国传统的猪场饲养模式因疫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及生产不均衡等因素越来越难以适应畜牧业的高水平发展。猪场批次化生产最初是国外通过生产实践将工业批次化生产模式转变为畜牧业的批次化生产模式。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中国现代养猪的必经之路,是猪场对繁育母猪进行高效管理的手段,也是实现全进全出制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以下分析批次生产的常规优势:

1、批次化对疾病防控的影响

1.1、批次化生产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有效防止疫病在群体内传播,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1.2、批次化生产能够做到猪场固定区域饲养一批母猪,一批母猪在同一个物理空间的产房分娩,减少了人员和物资的交叉,比较有效的防止疾病的传播。

1.3、批次化生产集中配种,同期分娩后能够做到批次固定时间统一断奶,仔猪的日龄和免疫水平相近,有利于生长育肥猪的批次化管理,减少不同批次间的混群,导致猪群疾病不稳定。

1.4、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生猪固定的出栏时间,可减少出栏频率,从而降低了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机会。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控制车辆次数,猪只转移频率,较低转群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人员和物资的接触,从而减少与猪场外疫病(特别是非瘟)的接触。

1.5、批次化生产能够做到产房“全进全出”,产房彻底的冲栏,消毒,干燥对切断病源微生物最有利。批次生产管理注重冲产房空栏时间,有利于腹泻、蓝耳、细菌病等健康管理,发生腹泻等疫情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缩短发病时间。

1.6、批次化生产实行更加严格的全进全出管理,同一批次的生猪生长速率、体质和体重等身体状况基本一致,所以能作出相同的免疫应答,能达到较高的免疫合格率,整体提升猪群免疫的整齐度,对抗体、抗原的检测更有效。

2、批次化生产对生产管理效率的影响

2.1、批次化生产能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批次化管理最终要实现的是满负荷均衡生产,实现产能最大化,采用批次化管理能够实现每周,每月,每年的满负荷率完成统计,有效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2.2、批次化生产才能合理地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指定的周工作计划才有可复制性,猪场的各个环节基本是在批次周期内固定的时间去做,提高工作效率。

2.3、批次化生产有利于问题分析、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猪场管理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的综合效益,真正将生猪养殖升级到工业化模式。

2.4、批次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指定猪场的生产计划,批次化指定配种方案,规律性的指定上床,分娩,断奶等工作,同时在市场行情出现波动可有计划调整生产策略,优化生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整齐度猪苗,对提高商品猪育成率、上市正品率效果显著。

2.5、批次化生产管理由于可以做到集中配种,从而实现同期分娩,有利于产房的交叉寄养,减少跨栋舍寄养,同时母猪处于相同的哺乳日龄有利于母猪的饲养管理,也可以做到生产成绩批次化分析,从而提升生产指标。

三、不同模式批次化类型的对比

猪场在选择批次化生产的时候,在栏舍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现有的产房栋数和定位栏数量,选择适宜猪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当然在建设猪舍时还可以根据批次化生产目标,设计相应的产房栋数、产床数和定位栏数量。每个批次化生化模式所需要的产床和定位栏的数量都略有不同,每种批次化生产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猪场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1、

繁殖周期=妊娠期+哺乳期+断配间隔

2、

生产母猪批次数=繁殖周期/批次间隔

3、不同模式批次化生产节律表(由建群开始):

1周批(哺乳21天)

哺乳28天比哺乳21天晚断奶一周,每周生产节律一致,由于多哺乳一周需要增加一个产房组次,也有的猪场从21天改为28天哺乳的时候,没有增加产房组次,这样缩短一周空栏时间。

2

3

4

4、通过上表能够给予猪场批次母猪的准备方案,同时不同的批次化生产对于猪舍条件要求,生产人员素质,母猪生产效率以及仔猪断奶指标等有着不同的对比优缺点,在选择不同的批次化生产模式中要综合考虑。

四、批次化生产实施中的问题

与关键技术

在实施大规模批次化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

1、没有充足的后备猪,无法保证后备猪同期发情的数量,对于后备猪的驯化,诱情要求较高,后备猪有情期后才能参与同期同期发情。

2、要控制母猪发情配种数量,断奶母猪需要做好断配间隔,断奶后4-6天完成配种,对于调整成大周批模式的猪场,前期断奶母猪需要激素压制发情,按照配种计划配种。

3、根据产房数量和分娩率制定配种目标,均衡生产关系到不同批次母猪之间产房的周转,配种数量多导致母猪无法分娩,配种数量少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4、合理利用公猪,提供优良的公猪品种,采用深部输精技术,可大大提高公猪的利用率,大规模批次生产中,配种周需要工作一周2次,非配种周公猪闲置。

5、批次化生产可以分析周,月或者批次数据,但是最好运用生产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管理,提高数据统计的效率,这样才能做好批次化生产计划。

在调整生产母猪批次化或者实施批次化生产过程用到的饲养管理技术:

1、集中配种:为了保证批次全进全出,一般单周批3天(28日龄断奶模式可放宽5天),3周批一周,4周批3-5天(实践较为困难,建议断奶周一周两次断奶,配种一周完成,5周批3-5天(实践中往往会采用断奶周一周两次断奶,或者调整哺乳日龄到24天,每4批推迟3-4天断奶)。

2、同期分娩:一个批次待产母猪为了保证预产期集中分娩,且将预产期靠后母猪提前1-2天分娩,使整个批次母猪达到同期分娩效果,在生产中在预产期前1-2天外阴注射氯前列烯醇。

3、满负荷均衡生产的猪群数量和栏位准备,以1周批(21日龄断奶为例):

猪群与栏位计算:

举例:猪场5间产房(21日龄断奶,空栏大于10天),每间36个栏位,设定指标分娩率90%,受胎率93%,断奶后7天断配率86%,进群后备猪发情配种率90%

批次配种目标=36/90%=40;

妊娠前期(1-4周):40*4=160;

妊娠中期(5-12周):40*93%*8=297;

妊娠后期(13-16周):36*4=144;

17周上床猪或者断奶猪:36;

问题母猪(空怀)不超猪群5%:约36头;

产房哺乳3周:36*3=108;

每批次需要入群后备猪:40-36*86%-空返流(2)=7

配怀舍至少准备的后备猪栏位数:7*4/90%=31

猪群规模:160+297+144+36+36*3+36=781头(约800头规模)

配怀舍栏位=妊娠16周+17周上床猪或者断奶猪+配种栏位+后备猪栏位+问题猪栏位=744个

备注:

(1)若单独设计后备猪诱情舍与配怀舍相同,相应栏位可以省掉。

(2)现有猪场需要计算产房和配怀栏位的制约因素,产房为主要条件。

说明:28天断奶需要设计6批次产房数,如果只有5批次产房数,需要缩短一周空栏时间。

(3)批次化生产一般习惯按照自然周组织生产,把自然周周一定为配种的起始第一天,但是对于规模较大,场线较多,需要充分利用断奶车辆的公司,可以使用自定的“生产周”(例如周四--下周三)。不论如何定义生产周,最主要的是要有批次化概念,每批母猪相对集中配种完成一个配种批。

4、20周生产计划:此计划包含上床计划,断奶计划,生产母猪再利用计划,后备猪准备计划。

5、配种计划中的配种猪只组成及关注点:

6、激素运用: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列腺素。每种激素的作用,使用剂量,方法以及在同期发情,同期分娩,诱导发情的使用方法上各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商品名和使用方案,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合理的运用到批次化生产中在此不多赘述。主要讲明一点就是做批次化生产可使用定时输精技术也可在停用希丙孕素后采用人工查情方法进行输精。

【声明】

若其他平台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经过我方同意,且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否则我方保留追究侵权方法论责任的权利。

感谢您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周易》题名中的整全性哲学意涵

作者:白宗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

关于《周易》一书题名中二字的含义,历代已有多种解释。本文在简要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整全性哲学”意涵。

关于“周”的解释

在历代对《周易》之“周”的解释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唐代孔颖达主编的《周易正义》。此书主要对王弼、韩康伯的注释进行了疏解和补正,定稿后即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正义·卷首·论三代易名》中引汉代郑玄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但孔氏弃此说不用,转而以“周”为地名或者朝代名。地名即殷商时期周族聚居地陕西岐山一带,朝代名指“以别余代”之周朝。南宋朱熹《周易本义》亦持“代名”说。《正义》对“周”字没有深究,顾名思义过于独断。唐代贾公彦即指出:“《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 ”(《周礼·大卜》疏)“三易”作为一个体系,命名规则当有一致性。再者,文王在世时周朝尚未建立,何来朝代命名一说?孔论又以神农为连山(烈山)氏,黄帝为归藏氏,强行为其朝代说张目,恐是无稽之谈。这些远古人物连司马迁都搞不清楚。“三易”对应的年代一般采用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神农、黄帝等人物的年代显然不符合。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说明“周”字在用作书名的时候,应该取“周普”的含义,与郑玄的理解相同。当代易学家刘大钧先生也持此说。

郑玄认为《连山》《归藏》的命名都具性质含义:“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正义·卷首》引)同样,“周易”也当指向某种哲理内涵,即“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孔论之周地、周代说均不具哲学性。贾公彦曰:“《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周礼·大卜》疏)“周匝”与“周普”分别指时间性质上的首尾相连与空间性质上的无所不包,此二说均具整全性哲学意涵,贴合《系辞上》对《周易》一书性质之界定:“《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在古人心目中,“天地”代表一切万有,以天地为原型的《周易》可以“弥纶天地之道”,可以囊括幽明、始终、死生、鬼神等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存在;在这些二元范畴中,常人只能看到事物明显的一面,而看不到隐蔽的一面。《周易》本质上不是神学,而属于“探赜索隐”类的哲学反思,通过整全的观念将未知与神秘领域纳入视野,并保留了某种敬畏感。《周易》具有某种神秘性,《系辞上》讲“退藏于密”,但不是黑箱操作,更不是神学,而是某种特殊的、以理性为主,同时包含神秘主义的整全性哲学。“知周乎万物”,才能“道济天下”。这里的“知”显然超出了传统的知识论,而代表一种“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通乎昼夜之道”的整全性认知。“不过(周正)”“不遗(周密)”不仅包括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整全,而且已经达到了形而上之“不谬性”,超越了凡俗智慧或者庸俗道德。

“无方”“无体”指《周易》本体之神妙不测;不局限于方体,才可能与万物互通,应变无穷。《管子·枢言》曰:“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以“龙蛇”喻“周”,即变化莫测。龙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庄子·山木》)。“周”之善“化”与《周易》推崇“化”的性质相通。《周易》描述天地互感而“万物化生”(《彖·咸》),久行周道而“天下化成”(《彖·恒》)。这一点上,“周”与“易”(变化)趋于同义。

“周”是所有人类精神传统共同追求的一种性质,宗教家强调造物主的全知全在,思想家提出某种哲学理论时首先要考虑其普适性。庄子以“周、遍、咸”三者为“至道”之“大言”(《知北游》)。当代书法家林鹏在解释《周易》题名之“周”时说:“周也者,周正、周到、周密、周详、周游、周流、周边、周围、周而复始也。周之义大矣,不可不识也。周而复始正是《周易》的根本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周”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旧约》认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中国文化不这样认为。贾公彦“周匝于四时”类似“周期”说或“周环”说,但天道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往,而是不断生生演进的。《周易》六十四卦内含两极辩证法则,但总体上是一个新新不已、永无止境的动态开放体系。万事万物在遵循否极泰来、剥极而复、损益互转等内在规律的同时,最后都走向既充满希望又对未知怀有忧患意识的《未济》卦,这一点不同于《新约·启示录》式的万有终结论。

关于“易”的解释

“易”字很古老,甲骨文中已有此字;另据学者考释,距今4000多年前陶寺出土的朱书扁壶上就有“易”字,绝不是《周易》之后才出现的字。“易”在古代指占筮之书(《周礼·太卜》)或者官名(《礼记·祭义》郑玄注)。关于《周易》之“易”的解释亦有多种,从郑玄的“易三义”(《正义·卷首·第一论易之三名》引)到清代毛奇龄“易五义”(《仲氏易》),此处不再赘述。朱熹以“易”为书名(《本义·第一卷》),弃其哲学含义于不顾;《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又嫌哲学延伸太泛。本文仅讨论书名含义,拟从汉字象形本质到《周易》象思维一路展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说文》以“易”为某种动物,此义和书名的关系比较模糊;其后引《祕书》“日月为易”则大有深意。《祕书》的解释更古老,认为“易”字来自“日月”,取象于阴阳。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曰:“日月为易,刚柔相当。”三国虞翻注云“字从日下月,象阴阳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从字形上看,“易”上边是“日”,下边是否为“月”,文字学上还存疑(《说文》:一曰从勿);从义理上讲,“日”单独就可以代指天道从而包含“月”;从《易传》对作为书名之“易”的阐释来看,明显就是日月的组合。汉字的象形本质奠定了中国古人的具象思维,《周易》一书正是象思维的结晶。“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辞下》)指明“周易”之“易”来自“象”。古人观察到自然万象中最显著的就是日月,“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辞上》),所以用日月来代表易象。

日月运行有什么特征呢?《系辞下》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周天普照,交替通行于昼夜,二者结合即在时空上具有了整全性质。《易纬·乾坤凿度》曰:“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相衔”即没有缺口的圆周运动,代表着周密不失。由之,“易”也具有了“周”的含义,“周”和“易”几乎是同义词,都内含整全性哲学之义。

日月与阴阳观念的起源很密切,而且阴阳二字在字形上都和日月相关。《系辞上》曰:“阴阳之义配日月”,从自然观象之“日月”中遂发展出“阴阳”。阴阳观念正是《易》体系从符号到思维一以贯之的构建基础。易道即阴阳之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说明“易”和“阴阳”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道阴阳”“象阴阳”使作为书名的“易”具备了哲学内涵,阴阳哲理正是《周易》一书的标签。《正义》卷首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以“易”为“变化”是流传最为广泛的解释,《周易》英文译名也据此而来,但此义不足以说明变化背后的哲理。“日月为易”既涵盖变化之义,又说明变化的哲理是阴阳互易。将阴阳二元辩证推演到万事万物就是《周易》“探赜索隐”之哲学认知途径。“三易”(连山、归藏、周易)都以阴阳爻来占筮,阴阳才是“易”之深层含义。孔子所向往的“周文”中也包含“周易”;“文”字的本义为纹理错杂,“物相杂,故曰文”(《系辞下》);周文“监于二代”(《论语·八佾》),“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正是阴阳和谐的表征,所以引发了孔子的赞叹。周朝晚期出现了“质不胜其文”(《礼记·表记》)的弊病,此乃“文不当,故吉凶生焉”(《系辞下》),内在原因是阴阳(文质)失衡。

整全性哲学追求及其价值

《易传》准确理解了《周易》题名二字中的整全性哲学意涵,其对《周易》一书性质的界定中反复申明此义:

《系辞上》:《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系辞上》: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

《系辞下》:原始要终。

《系辞下》: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周易》的整全性质,既体现于时间层面(“始终”“往来”),也体现于空间层面(“远迩”“广大悉备”“百物不废”)。相较于空间,《周易》更重视时间层面的整全;《周易》以《乾》卦为首,乾为天,“时乘六龙以御天”(《彖·乾》)相当于一种全时之知。此外,“易”背后的阴阳观念决定了《周易》哲学的整全性不是通过统计学意义上的包罗万有来实现的,而是从事物的性质来进入的。“兼三才而两之”(《系辞下》)意味着阴阳两极思维贯穿一切万有(天地人)。《周易》以此两极辩证智慧为枢纽实现了周密不失的整全性,此即“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在此观念影响之下,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流派皆以整全性为追求目标,意图将所有存在都纳入视野并加以照顾,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周易》两极辩证思维与原始儒家之“中庸”有很大关系。据清华简《保训》,舜所传承之“中”来自“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礼记·中庸》曰:“(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篇的哲学理想就是整全性。

原始道家哲学之“道”也具有普遍性与整全性,《老子》二十五章讲“道”的本体属性为“周行而不殆”,“周行”即动态之“周普”;因此“强为之名曰大”,“大”即能涵盖所有。《韩非子·解老》曰:“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庄子·天下》篇认为,“一曲之士”只得“道”之一偏,而“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感叹说明整全性之珍贵。

启蒙以来,人类社会在精神与物质两方面都获得了巨大进步;但启蒙三百年后,又发现人类陷入了种种新的困境,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等,这些始料未及的负面后果已经不可能在启蒙价值观内部找到解决方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是整全性思维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生态、资本与民生、人与自然、自我与他者等关系中,只以技术、资本、人类中心、自我价值至上,没有顾及其他方面的利益,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也不可能实现全人类可持续的共同繁荣。这些问题有两大特征:一是问题已经超出了一国所能独自解决的范围,需要全人类合作;二是拒绝某一种文化或价值观的独裁,需要文明对话与理解。在这些问题面前,理性原则由于二律背反的问题显得过于单薄,需要引入一种厚重而整全的价值观来照顾更加广泛的各方利益。

现代学术分科过细,造成价值与知识的割裂。牟宗三曾说现代科学只研究部分与片段,而《周易》的视野是整体大全。借用牟先生的说法,《周易》整全性哲学相当于“圆教”(holo-consummation)(《圆善论》)。美国科学家玻姆(David Bohm,1917—1992)认为总体经历着一种全运动(holomovement),是显析序现象与隐缠序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持传统观念的政治家、思想家、学问家们所代表的总是破碎性的人类意识(或出于只代表部分群体的利益,或出于对于所持哲学信念的迷恋,而对于事物深层整体性线索的无知或不敏感),在试图解决业已表面化的种种冲突(包括人与自然的冲突)面前,老是不能吸取碰壁的教训,屡屡在更大范围内犯着同样性质(即试图由破碎性的观念去解决带整体性的问题)的更大错误,恶性循环地把人类步步引向深渊”。《周易》阴阳两极整全和谐的观念应用到幽明、体用、隐显,就能同时照顾到玻姆所言之“显析序”与“隐缠序”。我们期待《周易》哲学的整全性价值不但能给当前人类困境的解决带来启示,而且能够为全人类未来的价值观之建构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