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配”骗了我们,董永其实没有爱情
《天仙配》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勤劳朴实、注重承诺的董永与美丽善良、乐于助人的七仙女结合,寄托了平民百姓对美好婚姻及生活的普遍期待。
但是——很多时候就怕但是,一个“卖身葬父”、一无所有的穷小子,竟然得到天帝女儿七仙女的垂青,并且还是七仙女主动追求董永,跟他一起去打工,帮他赎身还债,这样的爱情故事会发生么?难道野百合真的也会有春天?
拉倒吧,这纯粹是象我一样没钱没车没房的穷小子们的意淫,自我安慰而已。
实际上,董永不仅没有爱情,而且也根本不认识七仙女。
《太平御览》卷411引刘向《孝子图》讲的本故事
董永故事最初的模样,记录在了西汉刘向的《孝子图》中:
(原文已佚,转引自《太平御览》卷411)
西汉时有个叫董永的人,是千乘(地名)人,年纪很小就死了母亲,独自奉养父亲。
后来父亲去世了,没钱埋葬,就向别人借了一万钱。董永对债主说:“以后我如果没有钱还您,就到你家里做奴仆。”债主很怜悯他,把钱借给了他。
董永得到钱埋葬父亲后,便动身到债主家去做奴仆。
在路上忽然遇见一个妇人,死乞白赖的要做董永的妻子。
董永说:“我穷得这个样子,自身还要给人做奴仆,怎敢委屈夫人您做我的妻子呢?”
妇人说:“我真心愿做你的妻子,不以贫贱为耻。”
董永于是带着妇人来到债主家。
债主问:“本来说好一个人,怎么来了两个啊?”
董永:“说一个您得到两个,不违理啊,对您岂不是更好?”
债主:“好吧,好吧。”转头问董永妻子:“你能做啥?”
织女回答:“我能织布。”
债主:“给我织一千匹绢,就放你夫妻回家。”
董永妻子要来细丝,不过十天,就把千匹绢织成了。债主很震惊,便放夫妻二人回去了。
走到他们原来相遇的地方,妇人对董永说:“我本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非常孝顺,天帝派我来帮助你偿还债务。如今你的事已经了结,我也不能久留了。”
说完,云雾从四面垂下来,妇人忽然飞走了。
看到没?嫁给董永的,是织女,没七仙女什么事儿。
而且,织女下凡嫁给董永,只是完成天帝委派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就飞回天庭了,而且一丝犹豫都没有。
原文结尾:“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
“云雾四垂”,古文用语及营造的意境多么优美!但再优美,也掩饰不住织女飞走时的冷漠,和董永眼巴巴不知所措地看着到嘴的天鹅又飞走时的绝望。
董永当时心里一定会喊:“闹呢?婚姻是公共厕所啊,想来就来,说走就走?”
或者望着天象怨妇一样絮叨着:“700多年后,人家杨贵妃和唐明皇,还‘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呢?你却没有殷勤没有词也没给我一个对未来的期许。
还是吟一句1000年后晏殊的词来表达一下心情吧:‘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这里面,哪来半点爱情?最后吟的晏殊的词稍带一点情,还是我实在不忍心,代他加上去的单相思。
你一定会有疑问了:怎么又是织女?织女不是嫁给牛郎了么?怎么中间还接个活下凡嫁给董永10天啊?
而且,在我写的本系列故事《颠覆你的三观,织女并不爱牛郎,还出轨了》一文中,提到《荆楚岁时记》交待过,织女是天帝的女儿。但《史记·天官书》中又说:“织女,天女孙也。”意思是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还有传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又传说是外孙女。
乱不乱?织女到底嫁给了谁?到底是天帝的女儿还是孙女?其实专家们也头疼。
神仙们的事儿,我们就别瞎琢磨了。其实“织女”应该是一个总称,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很多人。其中当然有天帝的女儿,也有孙女,有王母娘娘的女儿,也有外孙女。有嫁给牛郎的,也有嫁给董永的,互不影响。
文中有两处,让我对董永很是鄙视:
一处是,路上遇到织女,第一次见,又不认识,你叫人家“夫人”,叫“小姐姐”多甜,真不会说话。
另一处是,董永借一万钱葬父,你都穷得卖身了,还要跟人家比厚葬。埋个人,需要一万钱这么奢侈么?真是死爱面子活受罪。
所以董永就是一个没钱没车爱面子又不会说话的穷屌丝啊!
其实,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思维。你应该看出来了,这整篇故事,都是在宣扬“孝道”,根本就没想搭理爱情。
站在宣扬“孝”的角度,“卖身葬父”,借一万钱厚葬父亲,就都可以理解了。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汉“独尊儒术”后,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并大加宣扬。体现“孝”思想的集大成著作《孝经》,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
《孝经》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意思是,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就可以通神,神明可以感应到。所以董永的至孝,天帝感应到了,派织女来帮他偿还了债务。
除让神明可以感应到外,《孝经》还说了:“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意思是,用哪哪灵!
还真有人试图用《孝经》退敌,这事儿正儿八经地记录在了正史《后汉书》的“独行列传”中:
张角领导黄巾军作乱时,向栩向皇帝进言,国家不必出兵镇压,只要派遣一个将领去黄河边,向着北面大声诵读《孝经》,叛军自然就被消灭了。
中常侍张让借机进谗言,向栩不让国家出兵,一定跟张角是一伙的,想做内应。
于是,把向栩给杀了。
这故事,被嘲笑了1800多年了。
董永因为至孝,元朝的郭居业编写《二十四孝》时,将他列入其中,成为后世孝顺的典范。
孝感市董永公园 二十四孝文化长廊中的“董永卖身葬父”故事
董永的故事,历代都在不断修改充实,有变文,有话本,有传奇,有戏曲,有小说,但宣扬“孝”这一核心内容,从产生到20世纪之前近2000年的演变史上,基本没有改变过。
织女变成七仙女,由“孝感动天”为主题改为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反抗”为主题,这都是后话了。
鸳鸯成双 莲开并蒂 君子之花 美满吉祥
世上的花儿,有千万种,自然也有千种风采,万种风情,
而一枝茎,两朵花的并蒂莲,
除了她的美,她的清丽,优雅,芬芳,
更因为花开并蒂的美好寓意,
象征着亲密,恩爱,吉祥,美满的含义,
从而深受很多国人的喜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一直以来,都有“好事成双”的说法,
黄梅戏《天仙配》中,就有这样的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
……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鸳鸯成双对,恩恩爱爱,双宿双飞,
并蒂莲盛开,亲密无间,美轮美奂。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
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
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
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
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
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
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寓意夫妻恩爱,
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
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并蒂莲的花语,是充满了爱意的。缠绵爱情,永结同心。
它寓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
象征爱情的美好和缠绵。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极品,
有着“花中君子”的美称。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几率仅十万分之一,
是十载难逢的植物中的“双胞胎”。
其遗传机制尚在研究中,目前还不能复制。
荷花专家曾分别用并蒂莲花的藕种,
和并蒂莲蓬里的莲子,反复进行培植试验,
结果都不能生成并蒂莲花,
证实其不可遗传,只能天然生成。
可见其珍贵。
一丛花·咏并蒂莲作者:纳兰性德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夜行船·碧甃清漪方镜小[宋] 吴文英
碧甃清漪方镜小。绮疏净、半尘不到。
古鬲香深,宫壶花换,留取四时春好。
楼上眉山云窈窕。香衾梦、镇疏清晓。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玉漏又催朝早。
再见双头莲[宋] 吴芾
我来才见月初圆,两度池开并蒂莲。
嘉瑞还来非偶尔,悬知连岁有丰年。
鹧鸪天作者不详
烟雨江南五月天,远山泼墨水如蓝。
秦淮两岸临池柳,袅袅依依挽画船。
波似霰,醉红颜,棹摇慵影倚阑干。
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
青房并蒂莲宋代:詹玉
醉凝眸。是楚天秋晓,湘岸云收。
草绿兰红,浅浅小汀洲。
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
望去帆,一片孤光,棹声伊轧橹声柔。
愁窥汴堤翠柳,曾舞送当时,锦缆龙舟。
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迷楼。
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
正朗吟,不觉回桡,水花枫叶两悠悠。
自苦近代:汪精卫
恰一似这鸳鸯分散那同时伴,恰一似这比目鱼捅残了一只眼,
恰一似那大风卷走了同心扇,恰一似那冰雹打碎了并蒂莲。
前本不着村,后本不着店,直揣就情字匆匆急路上赶。
花开并蒂,鸳鸯成双。
君子之花,幸福吉祥。
文:汉字之美值得钟爱
图:东方IC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仙配
#七夕表达爱#
七夕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节,中国自古以来民间有很多传说,这些传说中的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说说咱们老百姓常说民间传说故事《天仙配》。故事要从古老的中国明朝说起,那时候是明朝朱家王朝时代。有一些文人墨客和老百姓们把那些事感动人心的民间故事,著作成为书籍流传今日。《天仙配》其中一些文人把故事变成戏剧性生活至今流传,如果大家今天看到黄梅戏就是来自明朝时期的事情。
董永,健壮青年,勤奋好学,忠厚纯朴、正直善良,一表人才,内敛谦逊,知书达理,因为孝道、仁义和英俊而获得七仙女的爱情。在七公主离去后,清明为官,收到了皇帝的重视,以德报怨,是典型的好人形象。
董永别名董郎所属作品天仙配,一位年龄25岁性别男身高178cm,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董永为十年寒窗苦读的书生,因家境贫寒父亲重病不治身亡,董永卖身葬父其孝道感天动地受到了天庭玉帝的女儿七公主的青睐。
民间相传七仙女,聪明伶俐,美丽善良,纯真可爱,性格叛逆,爱恨分明,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姓名:七仙女
性别:女
年龄:面貌约19岁,实际年龄未知。
身份: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天庭七公主。
父亲:玉皇大帝
母亲:王母娘娘
义父:槐树精
丈夫:董永
儿子:董天生
义姐:张巧嘴
姐夫:傅官保
侄子:小石头
姐妹: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
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天性善良、活泼,单纯,因与六位姐姐偷偷拨开云雾偷看人间而产生了思凡之心。
七公主不顾天庭的规条偷偷下凡,借槐树精冒充其父正式嫁给董永为妻,随丈夫在傅员外家作丫鬟,后因织布提前结束卖身契约,董永携七公主的手在瀑布遍建起茅草屋。在天庭,玉帝得知七女与凡人成婚,并怀有身孕违反天条派李靖等天兵将七公主捉拿回天庭。
随着时间过去,董永因此得了疯病,见年轻貌美女子都喊娘子,在邻居解说后纷纷无事生非。张巧嘴趁虚而入,幸得赤脚大仙施法恢复神志,董永因献给人间皇帝金簪有功被封为献宝状元,并入住状元府期间,董永责任心救济老百姓们内的一批小叫花回府邸读书。后来,因为当朝宰相谋反失败进而封董永为宰相,玉帝找回在成仙之前作为人的感受法外施恩将七公主和在天上刚产下的孩子放回人间与董永再次团聚,董永将孩子取名为董天生,意谕他在天上降生,天上才是他的根,七公主为了董永甘心让王母娘娘剔除仙骨作回凡人,小石头也与大公主母子相认,最后玉帝和王母以及六位公主回到天上剩下董永和七公主、董天生、小石头留在人间。
根据史书记载,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故事是玉帝第七个女儿被“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打动,向往人间幸福生活,私自下凡与之结合。后玉帝派天兵天将把她追回天廷。董永行孝的动人故事被编入很多戏曲中,较早的为明代传奇剧《织锦记》,最有名的是黄梅戏《天仙配》。
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将黄梅戏《天仙配》剧本进行了改编。戏中塑造了老实憨厚的董永、善良美丽的七仙女、相互帮助的仙女姐妹、刁钻刻薄的傅员外、无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动形象,再加上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黄梅调,无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特别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出色表演,让“董永遇仙”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七仙女”艺术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娱评大赏##娱乐我来评##影视我来评#
中国九大戏曲剧种:有你的家乡戏吗?
1.昆曲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名家:1.俞振飞,卓越的昆曲艺术家,以富有“书卷气”驰誉剧坛。2.周传瑛,以主演《十五贯》驰名。3.张娴,昆曲当家花旦,后任教师。如今全国各大昆剧团里所有演杨贵妃的闺门旦都是她的学生。
2.京剧
京剧是“国粹”,中国第一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整理修改,好多优秀的京剧优秀剧目被保留下来。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京剧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最著名的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谭鑫培,马连良等。
3.越剧
中国第二大剧种,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它发源于浙江上海,繁荣全国,流传世界。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傅全香(傅派)、徐玉兰(徐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张桂凤(张派)、陆锦花(陆派)、毕春芳(毕派)、张云霞(张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竺派(竺水招)等
4.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评剧演员,中国评剧院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花月仙、李忆兰、赵丽蓉、魏荣元、马泰、张德福、陈少舫、席宝坤、刘萍、谷文月等;沈阳评剧院著名演员有筱俊亭、花淑兰、韩少云、鑫艳玲等;天津评剧院著名演员有鲜灵霞、刘翠霞、六岁红、莲小君、李福安等;哈尔滨评剧院著名演员有喜彩苓、刘小楼等。
5.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1949年以来,以改编传统、移植改编的豫剧有《红娘》、《花木兰》、《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五世请缨》、《七品芝麻官》、《打金枝》、《三哭殿》、《大祭桩》、《刘墉下南京》(即《刘公案》)、《五女拜寿》、《冥梦泪》、《大登殿》、《白蛇传》、《程婴救孤》、《清风亭》、(《玉簪记》又名《必正与妙常》)等。
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
豫剧也有流派的,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
6.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艺术工作者们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吴琼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
7.秦腔
秦腔,中国西北地区传统的戏剧。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备受观众喜爱的秦腔曲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惠凤扇》、《玉虎坠》、《麟骨床》、《鸳鸯被》、《射九阳》、《哭长城》、《伐董卓》、《白蛇传》、《梵王宫》、《法门寺》、《铁公鸡》、《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斩单通》、《取洛阳》、《三娘教子》、《柜中缘》、《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献西川》等。《火焰驹》、《三滴血》等拍成了电影。
秦腔名家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任哲中,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华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和家彦、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
8.川剧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川剧演员有小生袁玉堃、曾荣华、姜尚峰、谢文新;旦角琼莲芳、阳友鹤、杨云凤、薛艳秋、胡漱芳、陈书舫、许倩云、竞华、杨淑英;正生陈淡然、司徒慧聪;丑角周企何、刘成基、周裕祥、陈金波、李文杰,武生彭海清。另外还有名鼓师王官福、苏鸣清等
9.粤剧
粤剧,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操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
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很多著名粤剧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话剧。例如任白戏宝《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花田八喜》《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红楼梦》《三笑姻缘》《白兔会》《桂枝告状》《窦娥冤》(又名《六月飞霜》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编剧的《凤阁恩仇未了情》和《无情宝剑有情天》、源于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书》,源自晋剧著名传统作品《醉打金枝》(编剧:苏翁),《秦香莲》、来自神魔小说的《镜花缘》、《花蕊夫人》,还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祝》。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此外还有龙剑笙、梅雪诗、郭凤女、罗家宝等。
电视剧《天仙配》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拍摄的
电视剧《天仙配》的拍摄基地,被称小西湖,有个孝子的故事
安徽黄山唐模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东至村东水口,西与邻村坤沙交接,南有天马山,北倚灵金山。 唐模村是电视剧《天仙配》的拍摄基地,
唐模景区是一个集水口园林、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古村落风景区,景区旅游线路全长约750米,贯穿整个唐模村。
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该村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
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
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间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
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
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所以有“小西湖”的美称。
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映入眼帘的还有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的倩影,以及声声入耳的捣衣槌声和她们相互用当地方言交谈的喁喁细语。
“千门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于今已十分难寻,闻之真如置身明清街市之中,顿惑古韵悠悠,乡情淳浓。
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