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佛弟子视频网慧律法师楞严经(佛弟子视频网)

佛弟子视频网慧律法师楞严经(佛弟子视频网)

传记连载(一)

18年11月20,初冬的清早,开启了写这篇文章的序幕,落笔之前,用了20多天的时间,把慧律法师的《楞严经讲义》视频讲解拜学了一遍,对本文后期的佛法内容也有理有据,深感自己佛学文化太匮乏,以我所了解的佛学知识尽量书写,有些地方会与大多数的生活相对冲,但也说明了佛法的深奥之处,很多人有着辉煌的成就,用来写自传,以激励物质文化与精神追求过度失衡现状,我没有动人的故事,有的只是绵延不绝的悲哀经历,也算是一番别样的人生吧,没什么写作的经验,就以时间顺序记叙的方式,故事也谈不上精彩,但取材于自身经历,所以有必要把时间拉长!保护个人隐私,文中皆以化名记录,事件属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记录过去18年的点点往事,最终定个概论:我得到的,远胜于我所付出的!

直至今日,都觉得我是一个不太会恋爱的人,缺少主动和厚脸皮,那个年代的18岁,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非常青涩的,初中毕业后,由于偏科严重(理强文弱),再加上也想把户口带出来,所以选择上了中专,到了离家一百公里外的潍坊商校上学,从初中一起来到商校上学的还有另外两名女同学,秦珊和刘敏,乡镇有两个初中,另一学校的胡娜也在潍坊商校,但一开始我跟她并不认识,秦、刘和她熟,商校有两个校区,2000年春节开学后从新校区搬到了老校,胡娜就在老校区。

一个周末,小广东(胡娜同班)到我宿舍,叫我名字说三楼(女生宿舍)有人找我,心想:谁会找我呢?带着疑问下楼,在楼梯口处(男女宿舍同楼,但不可以互串)她在等着我,跟我说:“臧通,管军(这俩是我初中同学),胡雯(胡娜大伯家姐姐,他们三人在贸易学校)叫咱们去玩啊!”

信息量有点大,我得先捋捋:眼前这个大嫚,长的还挺漂亮,眼睛耳朵都不小,扎个独马尾,仔细稍稍一打量,哟呵,身材也挺好。一个情窦初开的烂漫时代,突然有个漂亮女孩子约自己出去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啊?什么待遇啊这是?短暂思维过后,不过,这是谁呀?在校运动会上见过她跑步,有印象,跑步的小身影还非常好看、标准,没承想现在就在眼前。

在经过了简短的交谈后确认了身份,之前听秦,刘二人说起过,名字早闻,对不上号而已!愉快的开启了相识的阶段。我回宿舍准备了一下,约在楼下见面,那时出行,近的一般靠走路,远的也是凑几个人打个摩托三轮,一人一块钱,当时中专花费相对是比较贵的,下来要两三万,这钱大部分也是借的,条件所限,老爸一个月就给150块的生活费,一顿饭一块,一个月下来90,剩下60,还得吸烟(打从初中一毕业就有这品格了),洗涮用品,学习用品等等,还包括来回路费,反正全在这150里了,去的时候坐了辆摩托三轮,三块钱,我抢先付了车费。

操场边,草坪间,一坐可以坐半天,中午在同学学校食堂吃的饭,那时候的校园生活:简单,但值得怀念,一份大锅菜五毛钱,馒头两毛钱一个。下午回校,同学们相送,在贸易学校门口等车,来了一辆天津大发,黄色崭新出租车,潇洒一挥手,穷装逼的性格正式开始显露了!哇,第一次坐车租车,新车的味道都是那么好闻,可是心里蹦蹦跳啊,不知道回学校得多少钱,记得好像是7块,我坐前面,胡娜坐后面,到校后我准备付钱,她先把钱准备好付了,估计也是一直盯着计价器,下车后和我说了一句平实却很让人感动的话:“以后不管去哪里花钱,我和你一人一半!”这回她多花了四块!

虽然同在一个学校,能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确是每次都泛着快乐,她学电子商务,计算机有基础,一起去过网吧,心想:呦来?这位女士还有QQ?我听都没听说过,跟她QQ上的一个朋友五分钟聊了三句话,字都不会打...逛海化超市...压马路...她早一批实习,去了富华,一起去面试过,酒店要求外形要过关,我没通过,遗憾漫天!

不像现在有手机,联系方便。想联系,只有书信,可也得有个详细地址才行,尽管是在同一个城市,要取得联系也是非常困难的。2000年12月,学校和劳动局又组织了一次应届毕业生的面试,我和同班另外两名同学被录取,去广东深圳工作的一个机会,有些欣喜,也有些失落。深圳,多少人的缤纷南洋梦?可是也意味着要分隔两地!

回来和父母商议,去的话要准备1500块钱,没有和家人提起过在谈对象的事,毕竟那个年代那个年龄尤其还在上学,觉得这些是不敢对父母说起的,父母和亲戚同意我去!一个周末,舍友们提前为我送行,请我大吃了一顿,喝了好多酒,当时,同学李海比较洋气,腰上别了个传呼机,万分大度,给我用着,方便我和胡娜联系,席间我接到了她的传呼,出来给她回电话,已经飘起了茫茫雪花,约好了一会去跟她见个面。喝了不少酒,同学苏章和张亮陪同我一起,打车来到了富华,她在丽景轩门口等着,积雪差不多有五公分厚了,还在洋洋洒洒的落,一起在雪中走着,此时无话,只听到呼吸声和鞋与雪的交触涩仄声,每一声都基本相同,但却略有不同。

两个同学在我们后面基本保持50米的距离,青春有时候就是傻愣傻愣的,我俩走,他俩就在后边跟着,我们停下,他俩驻足,也不怕冷,酒精给了很大的勇气,我愣头愣脑的搂过了她的身体:完了,胳膊顿时感觉像木了一样,不会动了,她本能的往后躲避着,木讷地说出了生平第一句:“我喜欢你。”条件反射很快,她脸红了,隔着有十几二十公分,都能感觉到她脸上的温度。

“安阳,这样就叫我跟着你了喊?我还有很多想法呢!”“我还没做好准备......”

话语比我多了不少,再往下我竟然不会接话了,坏了,这是被拒绝了吗?整个人像被点了穴,茫然四顾:路灯昏黄,是那个年代的特色,雪,依然在下,无风,所以落的很柔和,那俩同学正好站在一盏路灯下,双手插兜,冻的佝偻着身子,连晃加蹦,呼出的白气清晰可见,我是一点体会不到冷,反而热得后背有点麻痒。就是不知道怎么打破尴尬局面了,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却又说不出口,也怕那俩同学听到,这个回忆的跨度整整18年,记忆再深的画面也很难浮现,只记得那天晚上雪夜中漫步加伫立总共两个多小时。第二天晚上胡娜到学校找我,我们去了海化超市,给我买了七八十块钱吃的,让我在路上带着吃,要知道,这可是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有多少种零食是我从来没吃过我都不记得了。

到了深圳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部传呼机,那会手机属于极端奢侈品,想都不敢想,写信告诉她,算是有了联系方式。其实说白了,传呼机也仅仅是她的专属,每个人的恋爱观都会不同,再加上那个相对闭瑟的年代,虽说始终没有挑明,但彼此心照不宣,有时候一通电话三四个小时,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情啊爱的只字没提过,简单的话语,直白的述说,就很开心。但恋爱是要支出成本和体力的,工作需要两个礼拜白班,两个礼拜夜班的倒,下了夜班,白天是不容易睡的,午后,好不容易睡着,传呼声音从梦中拉醒,一看,美滋滋的赶紧起来穿衣服出去找电话亭,可深圳打工仔太多了,电话亭数量严重不足,有几次跑几公里路都不见一个空电话亭,直到找到电话亭了,拔过去,已经无人接听,这样的情形连着出现了三四次,晚上上夜班总是心力交瘁,无精打采,这中间,我有尝试着多次拔打她经常呼叫我的电话,偶尔会有人接,但毕竟是个路边公用电话亭。

后来单位宿舍装了电话,一天,一个890开头的电话显示在了传呼上,潍城区的号码,署名赵小姐,我以为是在华侨幼师的初中同学赵妮,宿舍有电话,方便多了,201电话卡都可以绑定卡号了,输完密码就可以电打话,分分钟的事,第一句就是:“我用胡小姐给你打电话,你不回,我换个电话,用赵小姐你就回了?......”依然是相隔18年,太多的记忆已经失去,这是最短的一次电话,10分钟左右吧,而我几乎是愣了十分钟......尴尬的挂断了,明显是非常生气!

这是比较僵化的一通电话,也是最后一次通话!我的委屈都没来得及说,也是我不想说,吃穿我都不舍得,买了传呼,把工资的一大部分比例用来购买电话卡,一小时通话的费用就得三四十块钱,基本上每通电话就是一张50或是100块钱的电话卡,是以卡为计量单位的,白天睡不好,也坚持着打完这张电话卡,说实话,都不舍得挂电话,上班是流水线作业,开始是一点都没得休息,也和她说晚上可以打个盹。南方的天,四季如春,可北方就不一样了,有几次的电话都是一两个小时才找到空余电话亭,伫立在冷风中等电话,也能感觉她是一种无奈的悲恸,记得有次打了三个多小时的电话,到了深夜十二点多,而她一直站在雪中!

其实后来想想,谁都不怨,毕竟仅仅是有过一个雪夜木讷的拥抱,手都没有牵过,再深处的情感,都难逃岁月的变迁,距离的疏远,当然,令其主导的,还是彼此性格的使然!

一年后,单位放了十天假,我回来看家,在家家乐超市收银台又偶遇了她,心情带点欣喜又有些紧张,毕竟这一年的尴尬中,她还不知道想了我些啥,开始的不明不白,结束的稀里糊涂,约半个小时的尴尬对话,她基本都在数一打五毛钱的钞票,厚度由一厘米数成了两厘米,她在上着班,不好打扰太久...问她点下班,说四点,我说四点后再找你吧...出了超市门口,我就徘徊一个念头:跟她解释清楚,挂了那通电话之后,我就知道这里面满满的全是误会,还是非常喜欢她的,可是我们之间没有情感基础啊,再加上要分隔两地,我在家只能有五六天时间,还得回深圳。12月的天,冷的让人发抖,站在大街上吸了好多烟,矛盾重重,同学李朋骑摩托车载我去的城里,恰巧他又有事,急着回家,这一次,我爽约了!之后回到了深圳,整整三年,没能回家!这算是青涩的初恋,以此告终。

情感,是最难以捉摸的东西,时隔一年,再突然一面之缘,倍加思念,可是,我爽约在先,已自感无脸,挣扎过好多回,毕竟异地带来的只有无尽的思念,直到今天,已过去18年,都没有个时间消除这些误会的当年!

回到深圳的日子,跟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样,单调而又乏味地重复着单位与宿舍之间,生活中根本没什么趣味可谈,一点小事都可以搅得车间人声鼎沸的,班组54人,只有三个男的,小女人们的心思就是好奇,有次一个同事借我的电话卡用,告诉她密码82****,就这点小事,都在整个部门炸开了锅,知道不是我生日,那肯定是有情况,头顶满满的尴尬!一直用着她的生日做密码,没改过来。

年底,公司组织了一场才艺演出,公司4000多人,每个部门选几个人,我上去唱了首歌,同事们配合的都挺默契,有几个送花的,有戴帽子的,不负众望,得了个二等奖,也算是给部门争了个小光,稍稍的轰动了一下我们的班组,当了一段时间她们心中的名人,哈哈!

还保留着当时同事给拍的相片,挑两张上来怀怀旧,哈哈!青春已去不复在,感念旧照空慷慨!

一首歌唱熟了,又能有那么一点点韵味的时候,往往是可以侵入女人心扉的,一个平时在一起工作的库管:湖南女孩张玲,精心准备了一束花,唱完下台之后说要请我吃麻辣烫,庆祝庆祝,忘了是谁请的谁了,以示礼貌,吃完送她回宿舍,性格非常开朗的一个女孩子,有着如水般的头发,我想,这符合多数男人的审美标准吧,我也不例外,就是走路的步伐有点快,平行的时候,我走两部,她差不多三步,哈哈,就这样,此起彼浮的步伐溜达到了回宿舍必经的笔架山下。天刚刚黑,冬天的夜,很长,但天却很温暖,走累了就在山下草坪的排椅上坐了下来,已记不清曾经的交谈...情感中,我不属于太主动的,但也不木讷,毕竟都值青涩年少,心思一览无余,情窦初开,暧昧夜下,欲望的牵引,这个时候的青年男女,大都没有高谈阔论的,自然而然的有了亲吻...思念的牵引,一个类似浊恶的念头涌了出来,我把她居然幻想成了胡娜,处世稍嫩,经验不足,亲吻并没什么欣悦的感觉,而且我也探及到了一个现象,这丫头嘴里有点味道,纯粹的寂寞,并没有什么情感,后来仅仅是有过几次约会,止于亲吻,毫无幸福可言,不能这样下去,跟一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是种煎熬,是种伤害,启动了渐渐疏远的模式,冷落是种无情的宣判,但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她告诉我的老乡给我传话,说非常恨我,没有办法,只能任其所恨。

于晓非:如是我闻《金刚经》系列导读之十八

于晓非,1985-2015年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现任净名文化教育公益促进会(筹)名誉会长,喜马拉雅FM2017年度历史人文类十大节目“于晓非《金刚经》导读”主播。

现在开始逐字逐句学习《金刚经》经文。《金刚经》现存六个汉译本,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流通最广;我们尊重习惯,以鸠摩罗什大师译本为基础,重要的段落、词句,参看梵文原本和玄奘大师、义净大师的译本。

三十二部分

坊间流通的鸠摩罗什《金刚经》译本,分为32个部分,32个“分”,每一分还都有个名字,比如说“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祈请分第二”。但是原本的鸠摩罗什译本是没有这些名字的,这是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后来所加的内容。自从昭明太子加上32个名字后,佛教界始终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加得好,能够帮助学习领会《金刚经》的法义;有人说不好,佛陀的经不能随便加东西。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

对照梵文原本可以看到,《金刚经》分成32个部分,不是昭明太子所为。现存《金刚经》梵文原本就把《金刚经》分成了32段,昭明太子的32段与现存梵本32段的划分,基本吻合,所以把《金刚经》分成32段不是昭明太子的发明,他应该是见过《金刚经》梵文原本。但是《金刚经》梵文原本只是把《金刚经》分成了32段,每一段并没有名字,“法会因由分”、“善现祈请分”这些名字,确实是昭明太子后加的。我个人的看法是,昭明太子加的这些名字,也许对学习《金刚经》有所帮助,有所提示,但经中毕竟原本没有这些名字,所以只能作为参考。佛教徒诵持《金刚经》时,这些名字是不应诵持的,它们确实不属于经的内容。所以这次共同学习《金刚经》,这些名字都是略过去的。

如是我闻

看《金刚经》第一句话:

“如是我闻:”

一部完整的佛经都是这句话开头。当然这部经得完整,比如大家经常念诵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不是“如是我闻”开头,一上来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什么?因为现在经常念诵的《心经》译本,是节本不是全本,全本依然还是“如是我闻”开始。为什么?这是佛陀的教诲。

当年弟子阿难问佛陀说:老师啊,您涅槃以后,我们这些追随着您、亲耳聆听您教诲的弟子,将坐到一起,把您老人家一生的教诲,共同回忆一下,共同唱诵一下,叫“samgīti”——坐在一起共同唱诵。这个词后来汉传佛教译为“结集”——我们将把您老人家一生的教诲结集一下,那么您老人家的每一次课,就算作一部经;阿难问老师:我们结集时,每一部经开头,这话可怎么说呢?老师就阿难的这个问题做了回答。释迦牟尼老师回答的话用梵文来表达就是“evaṃmayāśrutam”,三个词组成,“evaṃ”意为“如此这般的”、“就是这个样子的”,“mayā”是“被我如何如何的”,“śrutam”的动词词根是“śru”,“听”的意思,“śrutam”,“被曾经听”。三个词串起来,如果用现代汉语做个翻译,就是“被我如此这般地听说过的”,古人翻得很雅:“如是我闻”。多数都是译成这四个字,译得非常好。

金刚经正解.清龚穊彩注.扈正智校.光绪9年.铜活字版

重要的是,“如是我闻”这句话表达什么法义、传达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呢?要设想一下这个场景,是学生阿难问老师说:老师啊,您涅槃以后,我们这些弟子们将把您老人家的教诲结集一下,每部经开头,这话怎么说呢?这是阿难提的问题。老师是针对阿难的这个问题告诉阿难说:你们以后结集我经时,先说“evaṃmayāśrutam”,“被我如此这般地听说过的”。一定要认真设想这个场景。大家想一想,什么意思?其实释迦牟尼老师为阿难这些弟子们在日后结集他教诲时制定了结集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日后结集我经典的时候,要遵照着“被我如此这般听说过的”这样一个原则去结集。什么意思?怎么听的,就怎么结集,千万不要在结集我的教诲时肆意地、自作主张地补充补充、修改修改、发展发展、提高提高、删减删减,不可以,怎么听的就怎么结集。可以讲,释迦牟尼老师没有授权阿难这些弟子们在日后结集他教诲时对他的教诲进行修改、删减,必须如实结集。

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老师不授权阿难他们在结集时可以修改老师的教诲呢?原因很简单:佛陀是圆满觉者,形象地讲,是彻底从梦中醒来的人,而阿难这些弟子们,醒来了吗?还没有。没有从梦中醒来的人,对彻底从梦中醒来的人的教诲,没有能力去发展、补充、提高、修改、删减,因此老师不授权。老师对阿难这些亲近的弟子都不授权,那我们这些后世的、末法时期的学习佛法的众生,就更应该遵照老师的教诲去如实理解他的教诲。我们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对老师的教诲去发展、补充、提高。甚至可以说,佛陀作为圆满智者的教诲,自诞生起就是圆满自足的,没有给后人留下丝毫的发展、补充、修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就是“如是我闻”这句话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法义。

后世的佛教徒、佛弟子、学习佛法的人,打开每部佛经,当看到“如是我闻”时,就要联想到这是阿难这些弟子们当年如实记载的老师的教诲,这些教诲都是佛陀他老人家亲口所说,因此如果是一位佛教徒,对下边的教诲要如实信受。这是我对“如是我闻”这句话的理解。

继续往下看:

“一时,”

在那么一个时候,

“佛在舍卫国”

“佛”是鸠摩罗什《金刚经》译本出现的对释迦牟尼的第一个称呼。“佛”,前面讨论过了,梵文是“buddha”,觉者。“在舍卫国”,舍卫其实不是国,是城,“śrāvasty”。鸠摩罗什为什么译成“国”呢?印度这个国家,两千多年历史上,跟中国不一样,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帝国时期比较长,分裂成小国的时间比较短,而印度相反,更多的时间是小国林立,少数的时间是大一统帝国。释迦牟尼时代,小国林立,有16个大国,其中有个国家叫“Kauśala”,古译“拘萨罗国”,这个国家后来分裂成两个国,北拘萨罗国和南拘萨罗国,舍卫城位于北拘萨罗国。舍卫城是当时北拘萨罗国非常重要的城市,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也是佛陀经常讲法的地方。而在印度有个习惯,有时称呼一个国家并不直接称呼这个国家的名字,而是用这个国家比较代表性的城市来称这个国家的名字,所以拘萨罗国,有的时候也就称为“舍卫国”。

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

这是舍卫国一座花园的名字。为什么叫“祇树给孤独园”呢?这是用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给孤独”是个人名,其实这个人原本也不叫“给孤独”,叫“Sudatta”,是释迦牟尼时代舍卫国一个非常有钱的长老。这位先生很有钱,但不是守财奴,他乐善好施,经常拿出钱财去赈济无家可归、孤独无助的人,因此落得美名“给孤独”。这座花园的地皮是给孤独的。另外一个人叫“祇陀”,“Jeta”。祇陀是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的儿子,是个太子。这座花园里的树是祇陀的,因此花园里的树叫“祇树”。所以花园得名叫“祇树给孤独园”。其实这座花园原本是祇陀的,给孤独是释迦佛的弟子,他认为这里很适合佛陀说法,因此他就说:哎,祇陀,你把这花园卖给我吧?祇陀实际不想卖,就难为给孤独说:你若能把这花园的地上铺上一层金子,这花园就送你。他想这样一难为给孤独,给孤独就打退堂鼓了;但给孤独太想要这座花园了,因此就铺上了黄金,那么祇陀不能食言,就送给了给孤独,因此花园的地皮是给孤独的。但是祇陀说:铺上金子的地方是你的了,树根底下你没铺上,这树还得是我的呀!所以这座花园就属于这两个人的,他们把它供养给了释迦牟尼老师。释迦牟尼后来经常在祇树给孤独园讲课,这是释迦牟尼一个重要的讲学地点。祇树给孤独园,有些经典也译作“祇园精舍”。

继续看下一句: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聚。”

“比丘”是梵文词“bhikṣu”的音译,“bhikṣu”什么意思?是要饭的人,古译“乞士”。这一天释迦牟尼与1250个要饭的人在一起。难道释迦佛是跟乞丐帮在一起?为什么?

本文由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第018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