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收藏版」250个二年级下册写字表,高清书写(1-50)
【诗】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部首在左,左窄右宽
2.讠旁要短小,斜点与折对齐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4.中横最长
【村】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窄右宽
2.横画移位,方向平行
3.上紧下松,横画靠上
4.竖钩写直写长
【童】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首点居中,重心平稳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横长折短,折画内收,写成倒梯形
4.中横最长,中横是主笔
【碧】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横向笔画,左低右高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下面部分,横短撇长
4.口写扁,折短内收,写成倒梯形
【妆】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部首在左, 左窄右宽
2、先点后提 ,竖长且直
3、撇点与撇的倾斜角度一致
4、撇点的起笔与交叉点对齐
【绿】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绞丝旁又瘦又窄,左窄右宽
2.绞丝要靠上,两个撇折的撇 平行
3.多横紧凑,平行等距
4.斜捺伸展,竖钩最低
【丝】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左右同字,左小右大
2、撇画倾斜,方向一致
3、撇折要撇长折短
4、长横是主笔,底横最长
【剪】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竖笔等距,整体压扁
2.长横是主笔,盖住下面
3.横折钩的折画要内收
4.撇画与横折钩的折,方向平行
【冲】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口部写宽写扁,写成倒梯形
3.口部要靠上,上紧下松
4.悬针竖穿过口的中间,写直写长
【寻】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上面写窄写小,折画要内收
2.横笔等距,方向一致
3.长横是主笔,中横最长
4.竖钩写直,斜点靠上
【姑】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窄右宽
2.撇点与撇,同向平行
3.撇点的起笔位置,与交叉点对齐
4.横笔等距,方向一致
【娘】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撇点与撇,同向平行
2.撇点的起笔位置,与交叉点对齐
3.右侧折画要内收,横笔等距
4.捺画伸展,竖提最低
【吐】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口字旁居中靠山,横折内收,窄左让右
2.竖画居于横画中间,直挺有力
3.两横平行,上短下长,末横托上
【柳】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木字旁短横要靠上,撇起笔在横竖相交处,点位于竖画中部,整体左伸右缩状态
2.右部单耳起笔处要低,竖画下伸,直挺有力,可为悬针竖
【荡】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上部两竖内收,横右上抗肩,左低右高
2.下部左侧三点呈弧形,右侧折钩向左内收,同向平行。
【桃】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部短横位于垂露竖上部,撇起笔在横竖相交处,点位于竖画中部,右部对齐,整体左伸右缩状态
2.竖弯钩起笔较高,整体左低右高状态,空间占位均匀。
【杏】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竖画居于中线位置,重心平稳,撇捺左右伸展,盖住下方
2.下边“口”部压扁,折要内收,呈倒梯形
【鲜】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鱼字旁写小,横折要内收,末横变提
2.右部“羊”字,起笔点低撇高,整体左低右高,竖画为主笔,直挺下伸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邮】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横折的折要内收,写成倒梯形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左高右低,整体右耳下落,竖画为主笔,直挺下伸
【递】 左下半包围
书写要点:
1.整体左低右高,点与横折折撇分开,横折折撇呈“s”型,平捺向右舒展。
2.里面“弟”部,点低撇高,多横结构平行等距,整体左低右高
【员】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上部“口”扁内收,整体呈倒梯形
2.下部“贝”,横短折长,折要写直
3.竖撇先竖后撇,变捺为点,竖撇与长点收笔齐平
【原】 左上半包围结构
1.外部横短撇长
2.内部右展,竖钩居中线,重心平稳,竖钩收笔最低,两点靠上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叔】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侧两竖对正,横画左伸,竖钩直挺下伸,竖钩收笔最低
2.右侧横短撇长,短横抗肩,撇画左伸,撇捺伸展,收笔齐平
【局】 左上半包围结构
书写要点:
1.“尸”头较小,长撇向左伸展,上窄下宽
2.横折钩的横要抗肩,折要内收,“口”部写扁靠上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堆】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侧首横位于垂露竖中部,末横变横为提,整体左窄让右
2.中间的竖画垂直下伸,收笔最低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4.点竖对正
【礼】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点与横撇分开不相连,横短撇长,点竖对正
2.右侧竖弯钩,竖画起笔较高,转折处圆转,弯钩向右伸展,竖弯钩是主笔
【邓】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侧横短撇长,捺画变点,偏旁靠上
2.右侧横画抗肩,竖画直挺下伸,上紧下松
【植】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木字旁横短竖长,短横靠上,撇起笔在横竖相交处,点位于竖画中部,整体左伸右缩
2.右侧多横结构中平行等距,末横最长,托住上方
【格】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木字旁横短竖长,短横靠上,横画左伸
2.右边“各”部,撇捺左右伸展,交叉居中,下部“口”扁内收,呈倒梯形
【引】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侧折画内收,同向平行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右侧垂露竖为主笔,竖直且长,起笔稍高,整体左低右高
【注】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笔点画位置靠左
2.右侧点竖对正,横画平行等距
3.竖画直挺平分三横,左右平衡,整体空间均匀
【满】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三点水呈弧形,中间点最靠左
2.右侧两竖内收,右竖稍高,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横折钩的折画要内收
【休】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单人旁的撇画为中撇,竖画在撇的中间起笔,为垂露竖,下端略偏左。
2.横画右上抗肩,略短。撇和捺左右伸展,竖画为主笔,垂直下伸。
【息】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横短折长,折画写直。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2.下部卧钩勿宽,三点连成一线,左低右高,形态各异
【锋】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金字旁横画等距,且右边对齐,整体写窄
2.右部撇捺左右伸展,交叉点与竖画对齐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昨】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部“日”旁窄长,折要写直
2.右部短撇起笔较高,整体左低右高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冒】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上部宽扁,写出倒梯形。下部瘦长,整体上宽下窄,重心平稳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留】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刀”的撇与折,倾斜角度一致,同向平行
2.下部“田”要内收,呈倒梯形。竖画居于中线位置,整体要重心平稳
【弯】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首点居中,长横覆下,重心平稳。两竖平行,两点各异,相互呼应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折要向左内收
【背】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上部间距均匀,竖弯钩起笔要高,整体左低右高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两短横靠左
3.横折钩垂直下伸,收笔最低
【洒】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笔点画位置最左
2.右边“西”部,整体压扁,短横抗肩,起笔较低,横长折短,折要内收
3.短撇和竖弯不连外框,间距均匀,要透气
【温】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笔点画位置最左
2.右上部横笔等距,右下部竖笔间距均匀
3.底横最长,托住上方
【暖】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部“日”旁窄长,折要写直,位置靠上
2.短撇要平,三点各异,互相呼应,右部笔画之间间距均匀
3.撇捺舒展,上窄下宽,收尾齐平
【能】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左部多横结构中,横画等距,横折钩的折要写直写长,重心平稳
2.右部两个“匕”字,上小下大,上窄下宽
【桌】 上下结构
书写要点:
1.整体上下两竖对正,重心平稳,中横最长是主笔
2.横长折短,折要内收,呈倒梯形
3.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味】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口小靠上,折画内收,呈倒梯形
2.右部横画平行,上短下长。撇捺左右伸展
3.竖画写直写长,收笔最低
【买】 独体字结构
书写要点:
1.横钩的横是中横,左低右高
2.竖撇先竖再撇,捺变为点,竖撇与长点收笔齐平
3.两个斜点没有碰到其他笔画,要透气,同时间距要均衡
【具】 独体字结构
书写要点:
1.横短折长,折要写直写长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中横最长是主笔
4.短撇与长点,收笔齐平
【甘】 独体字结构
书写要点:
1.两竖写直,稍向内收,左低右高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中横最长是主笔,左低右高倾斜向上
【甜】 左右结构
书写要点:
1.横折的折画内收,呈倒梯形
2.多横结构,平行等距
3.右部两竖稍向内收,左低右高,左短右长
童-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tóng
注音:ㄊㄨㄥˊ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立
简体部首:立
童的部首笔画:5
总笔画:12
笔顺: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竖横横
五笔86:UJFF
五笔98:UJFF
UniCode:U+7AE5
四角号码:00105
仓颉:YTWG
GBK编码:CDAF
规范汉字编号:2735
小孩子: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
没有结婚的:童男。童女。童贞。
未长成的:童牛(没长角的小牛)。
秃: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童童齿豁”)。
古同“瞳”,瞳孔。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孙颛顼之子老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礼记·帝系篇》中记载:“颛顼产老童。”传说,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说话或唱歌时,嗓音就像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很有音乐的韵味,大概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升C调歌王。老童的后代大多是赫赫有名者,例如重黎、吴回、陆终、祝融、彭祖等等。在老童的后世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源流二,源于风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童,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是风姓赫胥氏的后代。在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胥童为晋厉公的心腹大臣,由其亲手导演了“晋灭三郤”的历史。胥童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晋文公姬重耳属下重臣。在晋文公称霸春秋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据史记《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大司空之职,职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有大造大疑、谏争,与汉朝时期太尉之职相同。胥童的后裔子孙族人为避杀祸,纷纷迁逃四方,且改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三,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郕国夫童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夫童,亦称夫钟,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境内,原为郕国阚邑之地。郕国君主为姬姓,开国君主是姬武。到了战国初期的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宰相田悼子引齐国大军再度攻陷郕国,郕国君主姬鱼亡国。郕国被灭后,居夫童之地的姬姓住民中(郕、鲁国人皆有),有以故国邑名为姓氏者,称夫童氏,后省改为单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zhōng(ㄓㄨㄥ),今读作tóng(ㄊㄨㄥˊ)亦可。
起源四,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 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姓》节目也作了介绍。
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重修太史庙记>(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人改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
起源五,源于职业,出自古代罪犯童使,属于以身份称谓或因故改姓为氏。童使,在先秦时期至宋朝时期男性奴仆的称谓,童使并不是指童年的幼仆,也不包括因战争而俘虏者,战争俘虏为奴仆者,实际上不可称“使”,只能称“役”。童使是由于官吏犯罪后被判罚为官宦人家的奴仆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员的眷属族人等。在童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身份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人口众多,渊源繁复,不可一论。在汉字金文、甲骨文、秦汉小篆中 童的本义是奴隶。古时候男子有罪沦为奴者,称童。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远望的人形。童的本义已不显,其所引申之小、幼之义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现似与奴,或与幼小有关。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六,源于董氏,出自东汉王朝末期郿侯董卓,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台湾董渊源所撰写的《董童联宗历史渊源》中记载,有一支童氏是因汉朝末期的太师、郿侯董仲颖的后裔子孙改姓而来,其记载曰:“吾族本姓董,汉董仲颖将军,因女婢所害,后裔为避杀灭,弃‘艹’易立,而为童氏。董童本同宗。”按其童氏族人传说,一谓其先居浙江,后进闽连城。
该支童氏源出董氏,与董氏同宗同源,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说,在近代早已经联宗,但仍旧分称童氏、董氏。
起源七,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童氏的一支,其远祖就是著名的大蒙古汗国开国元勋札剌亦儿·木华黎,木华黎之子有一为札剌亦儿·安童,后为元朝的开国元勋,在札剌亦儿·安童的后裔子孙中,明朝时期有冠汉姓为童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⑵.蒙古族卓克氏,源出新巴尔虎蒙古卓穆克氏族,世居浩齐特(今河北张家口赤城独石口外一带)、乌尔逊(今内蒙古呼伦贝尔乌尔逊河流域)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k Hala。蒙古族、满族卓克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童氏、王氏。
蒙古族童氏正确读音皆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八,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童氏,源出古代西域回回名首音,其中有一人名叫宝童,定居中原后,按汉俗取谐音汉字为姓氏,其后裔分衍有童氏、宝氏两支,今分布在陕西的回族老童家,就是该支童氏的后裔子孙。
起源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彝族、黎族、藏族、台湾土著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老童、胥童、董卓。
五、人口分布
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在台湾则排在第九十七位,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关于童氏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中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氏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地区,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
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从两千年来童氏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氏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氏饱学高士不胜枚举,例如,唐朝的童翰卿,就是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期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还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今湖北老河口,江西德兴、吉安市、鹰潭市、上饶市鄱阳县、弋阳县、玉山县,安徽省的滁州市、无为市、凤台县、芜湖市繁昌、合肥市肥东、阜阳市、阜南县、凤台县、安庆市望江县、淮南市、巢湖市、六安市、枞阳县,重庆市的永川县、梁平县、奉节县,浙江省的杭州淳安县、金华市兰溪、江山、新安市、海宁市、宁波市慈溪、宁波市宁海县、余姚市河姆渡、绍兴市、衢州市、温岭市,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咸宁市嘉鱼县、黄梅县、随州市、麻城市孝感县、石首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长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容县、梧州市,广东省的广州市、英德市、梅州市,河北省的邢台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江宁区、张家港市、扬州市,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湖南省的岳阳市平江县、长沙市、浏阳市、湘谭市、娄底市 [2] 、衡阳市、常德市汉寿县,福建省的福州市、龙岩市连城县、长汀县、武夷山市建阳县,四川省的成都市、泸州市、内江市、乐山市、宜宾县、遂宁市、峨嵋山、武胜县,山东省的冠县、莒南县,河南省的开封市杞县,辽宁省的沈阳市,云南省的建水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海南岛等地,均有童氏族人分布。
六、家谱文献
全国雁门童氏宗谱八卷,(清)童启栢、童世德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礼堂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
浙江兰溪择基童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童瑞兰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浙江兰溪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末期手抄本一册,残本。
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三松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九卷、第二十六卷。
湖南湘乡童氏族谱,(清)童定青修,童坤与纂,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卷首、第四卷、第七卷。
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清)童胜陛修,童继芸、童思辉等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南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卷首、第三卷;另有一部今仅存卷首。
湖南湘乡岱岳童氏族谱八卷,(民国)童胜丰修,章继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惟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十一~二十二卷。
湖南湘阴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七~十五卷。
湖南桃源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城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十一卷。
湖南湘潭白监童氏五修支谱,(民国)童文言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光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六~九卷。
湖南湘潭中湘双林童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养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
湖南宁乡童氏四修族谱,(民国)童锡梁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六卷、第十二卷。
湖南长沙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长沙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残本。
童氏宗谱,(清)童冠群修,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童氏宗谱十四卷,(清)童正庆等重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贵州刘西童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清道光甲辰年(公元1844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贵州刘西童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民国)童润之二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民国)童近忠等重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江西童氏宗谱二卷,(清)童二尹续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翰墨园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西玉山怀玉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安徽合肥金斗童氏支谱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廉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安徽泾县泾川童氏宗谱十二卷,(清)童善卯、童良寐等修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陇东程介五等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福建泰宁粹壹童氏房谱,(清)童日蛟纂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湖北新洲童氏宗谱三卷,(民国)童振福、童家旺续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嘉鱼县童氏宗谱:始祖童春榖,字秀发,原系山东兖州府东平州谷口村人氏,元朝1322年,由沔阳州刺史自降任嘉鱼县令。现存公元1881年和1908年原始家谱,并依据原谱,由南分二十三世孙童德海于公元2009年整理编撰出版童氏家谱上中下三卷。
七、郡望堂号
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建昌县:东汉朝时期置建昌县,隶属豫章郡,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一带地区。
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建昌堂:以望立堂。
归胜堂:以望立堂。
八、字辈排行
安徽安庆怀宁县童氏字辈:一启嘉世美,永远佐国兴。道宏荣宗尚,德大定邦成……
安徽广德、河南光山童氏字辈:大前引力、道正山光、明仁家业、世纪其昌。
安徽全椒童氏字辈:“世三元䢁文德会家,万宗恩泽沛,福寿保安康,松梧华堂秀,俊杰久长存,仁义礼智信,忠恕继宜昌”。
安徽肥西童氏字辈:“祖功远立家庆广延常修尔业克绍先传”。
安徽无为童氏字辈:“洪文开万祀懋业达天朝忠孝传家宝贤才振国豪”。
安徽凤台童氏字辈:“锦熔恩泽瑞华伟德义长久存兴国志家中杰秀祥树立保平安仁士文学良”。
安徽阜阳童氏字辈:“江光明培大叶”。
安徽肥东童氏字辈:“邦家长兴延有贤英”。
安徽巢湖、四川成都童氏字辈:“茂叶达天朝忠孝传家宝”。
四川内江童氏字辈:“荣华富贵……”
四川乐山童氏字辈:“亭第杰如石应手正大光明志顺华国文章起英贤朝代永传招中兴”。
四川乐山童氏字辈:“建起光中泽尧山远若林”。
四川遂宁童氏字辈:“太庆登启远”。
浙江江山童氏字辈:“宗永得长宣大文行忠信元离亭利贞学圣遵仁义树刚常性明理”。
浙江金华童氏字辈:“德裕百千曾万崇佑寿丙定振礼义智忠匡元熙华存厚金享隆隆宁玉利泰祥康澲贞和瑞恭明钦宽盛敏信维逊绕绪绳综组经纶连”。
浙江义乌童氏字辈:“国家兴起人文永昌元士新志绍祖德光”。
湖南浏阳童氏字辈:“国化庆名良世发隆昌远”。
湖南童氏一支字辈:“明洪德自成中公昭拾索俊业拯家生”。
湖南娄度童氏字辈:“昌主至德清光继”。
江苏六合童氏字辈:“国志世文之万学德如金家长明正有传中在立新”。
江苏童氏一支字辈:“士忠正以月如为爱廉贵科第兴民强才得清云上”。
湖北罗田、安徽金寨童氏字辈:“养再仁万廷朝希文胜尚良子承习斯有大光启邦先德荣芳仕维品重家以道昌崇伦务本孝友宁康信义永守庆衍钟祥”。
湖北黄陂童氏字辈:“好仁德广大希胜道光明”。
湖北老河口童氏字辈:“祖泽其元有”
广西容县童氏字辈:“志裕英佩文国梓里建业宏开长发其祥”。
陕西西安童氏字辈:“首天玉自遵应学”。
山东临沂童氏字辈:“丕彦善纪永远名传”。
江西赣州、广东东莞童氏字辈:“仁义世□广修德兴”。
福建长汀童氏字辈:“如作以忠(则)明其道(斯)学乃成”。
福建连城童氏字辈:“祖宗积德、源远庆长、文章华国、大振家声、崇正守道、存厚永昌”
童氏一支字辈:“龙胜德开元运”。
童氏一支字辈:“昭崇同士国朝何祚永宁万邦道德文昌盛家兴诗泽长满元生富贵吉星恒高照庭华耀金辉益寿延年康”。
四川南充广安一童氏字辈:(约明万历起)德成其子 连(宏、弘)启嘉锡 体先之宪 光宗可壁 志秉忠贞 心以纯一 道济大化 仁希达立 有恒作圣 方正永迪
伯羽{敬义先生}後裔:1618年从江西饶州府鄱阳瓦西坝迁安徽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十来个村童族约1~2万人,有族谱,雁门郡敬义堂,字辈:一世习启,必绍宗功。其祥长兆,品学敦崇。永承祖德,家道昌隆。才高望重,仁义宽宏。今字辈到兆、品、学。明末清初分支到浙江。
湖北随州 府河镇童家老湾一支字辈:正大光宗传世泽,高明继祖振家声;登伦学道承先系,积德成仁取义真。
湖北省嘉鱼县童氏字辈:惟童来嘉, 先系可述, 谷之存示 ,养人以玉 ,八叶书香, 未坠科目,九帮十天, 中叶惟木,剥极果存, 希心来复, 厥龄本昌, 金坚宏续 ,十七当荣, 新枝祠出 ,懋修承启, 嘉德世崇 ,士行光大, 永宗高明。
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地名磨车铺,欧村鹅公大丘,祀祭。 福神庙治下,幸蒙皇恩浩荡,康熙四十二年八月迁移四川东道直隶忠州梁山县清平乡虎城里一甲地名高丰寨沙子桥居住。 辈分: 良国学忠义 德永士子长 富贵传家正 荣华继世昌 常怀广福禄 恒顺多祯祥 玉志显门庭 金声佐朝邦 才文绍先圣 红开贻后芳 排衍叙竟祖 籍当宣厚系 后面这十个辈分是新加的,前面50个是家谱上流下来的 。
湖北黄梅童氏字辈:盛世承时济 美士名克成 元亨利贞吉 道义启贤英 温良恭俭让 正直益聪明 华夏逢尧舜 精忠卫国诚 后面十字为新添加。 以上为五支(户)字辈,其地理分布为:显支(户)-黄梅县孔垄镇新安村童家畈(童菜园);盛支(户)-黄梅县杉木乡旗杆村童家湾;世支(户)-黄梅县独山镇童大屋;轩支(户)-九江市新港镇;鸿支(户)-黄梅县小池镇业庄村。因支派居住地存在不同行政区划,称之为“梅九童氏”。
湖北恩施芭蕉童氏字辈:西阳大天福世年,思光祖德再尘先……后面还有几句,都是流传下来的。
九、姓氏名人
童轩(约1429-约1492),鄱阳三庙前人,明朝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永乐初,以精天官学召入南京钦天监。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南京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提都松潘军务兼巡抚、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精通天文、历学,曾著《历日疏》,强调对星象进行观测、验证,主张“以自然之数求自然之运”。为文渊博雄丽,书法亦遒劲。著有《清风亭稿》、《枕肱集》、《纪梦要览》、《海岳涓埃》、《筹边录》等,其中《纪梦要览》三卷编入《四库全书》。
老童,童姓之始祖, 颛顼之子,黄帝之孙,为童姓第一人。
童钰,清代诗画家。少时放弃学业,专功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并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树山人集》。
童贯,汴京人 (河南开封)人 ,宋代太师,《水浒传》中有此人。受徽宗宠信,因镇压方腊起义军,进封太师。金将粘罕南侵,童贯为河北宣抚,不战而逃、仓皇逃至至京城。钦宗即位后,朝廷有人诏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等数十大罪,诛死。
童恢,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省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童翊,汉代时候人,在乡里为百姓做好事,品德也高,他人还在世,人们就为他竖碑立传,可见受人们尊敬。
童仲玉,汉时山东省诸城人,行善做好事,被称为大好人。他是当地的豪富,平时乐善好施,某年灾荒,百姓无以维生,他拿出全部家产长期赈恤灾民,结果九族乡里,赖他而得以活命者达数百人之多。
童宗说,唐代名士,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著称,著有《柳文音注》,被当时学者称为“南城先生”。
童伯羽,宋代学者,好读书,师从朱熹,不乐仕进,埋头写作,著有《五经训解》、《情理发微》。
童居易,宋朝人,因为学问好而出名,人称他“杜州先生”。
童朝仪,明代人,文武双全,有能做诗和书画,又被朝廷任命为将军,当时人都称赞他。
童叶庚,清代知县。咸丰年间任德清知县,光绪年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为海内孤本。著有《益智图》等。
童保,镶蓝旗包衣,清康熙。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全部生字带拼音组词
《古诗二首》
诗(shī)(诗歌)(诗人)(诗词)
村(cūn)(乡村)(农村)(村庄)
童(tóng)(童话)(童子)(童年)
碧(bì)(碧空)(碧玉)(碧蓝)
妆(zhuāng)(妆饰)(妆扮)(化妆)
绿(lǜ)(绿灯)(绿豆)(绿色)
丝(sī)(粉丝)(钢丝)(丝线)
剪(jiǎn)(剪刀)(裁剪)(剪报)
❖
《找春天》
冲(chōng)(冲动)(冲击)(冲凉)
寻(xún)(寻人)(寻求)(寻找)
姑(gū)(姑娘)(姑且)(尼姑)
娘(niáng)(姨娘)(师娘)(老娘)
吐(tǔ)(谈吐)(吐气)(呕吐)
柳(liǔ)(柳条)(柳叶)(柳树)
荡(dàng)(回荡)(闯荡)(晃荡)
桃(táo)(樱桃)(毛桃)(桃树)
杏(xìng)(杏仁)(杏树)(红杏)
❖
《开满鲜花的小路》
鲜(xiān)(鲜艳)(鲜花)(新鲜)
邮(yóu)(邮局)(邮箱)(邮寄)
递(dì)(传递)(快递)(递送)
员(yuán)(队员)(学员)(员工)
原(yuán)(原来)(原始)(草原)
叔(shū)(大叔)(叔叔)(叔父)
局(jú)(局限)(开局)(邮局)
堆(duī)(堆放)(土堆)(谷堆)
礼(lǐ)(礼堂)(礼物)(礼貌)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锋(fēng)(锋利)(先锋)(前锋)
昨(zuó)(昨日)(昨天)
冒(mào)(冒险)(冒烟)(感冒)
留(liú)(留下)(留言)(留学)
弯(wān)(弯腰)(拐弯)(转弯)
背(bèi)(背景)(椅背)(手背)
洒(sǎ)(潇洒)(挥洒)(洒水)
温(wēn)(温和)(温室)(保温)
暖(nuǎn)(暖风)(冷暖)(暖和)
❖
《千人糕》
能(néng)(才能)(能够)(能手)
桌(zhuō)(课桌)(桌椅)(书桌)
味(wèi)(香味)(味道)(口味)
买(mǎi)(收买)(买单)(购买)
具(jù)(玩具)(工具)(家具)
甘(gān)(甘草)(甘甜)(甘愿)
甜(tián)(甜品)(甜味)(甜食)
菜(cài)(白菜)(菜花)(种菜)
劳(láo)(功劳)(勤劳)(劳动)
❖
《一匹出色的马》
匹(pǐ)(马匹)(布匹)(匹配)
妹(mèi)(姐妹)(妹夫)(弟妹)
波(bō)(波纹)(波浪)(风波)
纹(wén)(花纹)(条纹)(指纹)
像(xiàng)(图像)(画像)(头像)
景(jǐng)(美景)(风景)(背景)
恋(liàn)(迷恋)(留恋)(爱恋)
舍(shě)(施舍)(舍得)(割舍)
求(qiú)(求助)(寻求)(追求)
❖
《神州谣》
州(zhōu)(州长)(苏州)(杭州)
湾(wān)(海湾)(港湾)(台湾)
岛(dǎo)(海岛)(岛屿)(岛国)
峡(xiá)(三峡)(海峡)(峡谷)
民(mín)(市民)(人民)(农民)
族(zú)(族长)(民族)(汉族)
谊(yì)(情谊)(友谊)
齐(qí)(对齐)(齐全)(整齐)
奋(fèn)(奋发)(奋斗)(勤奋)
❖
《传统节日》
贴(tiē)(贴画)(剪贴)(张贴)
街(jiē)(大街)(街市)(街区)
舟(zhōu)(渔舟)(轻舟)(龙舟)
艾(ài)(艾草)
敬(jìng)(敬爱)(尊敬)(敬佩)
转(zhuǎn)(转让)(转角)(逆转)
团(tuán)(集团)(团结)(军团)
热(rè)(热心)(热天)(热爱)
闹(nào)(热闹)(闹钟)(欢闹)
❖
《"贝"的故事》
贝(bèi)(扇贝)(海贝)(宝贝)
壳(ké)(蛋壳)(外壳)(贝壳)
甲(jiǎ)(指甲)(甲鱼)(甲虫)
骨(gǔ)(骨气)(骨头)(骨骼)
钱(qián)(钱包)(价钱)(赚钱)
币(bì)(硬币)(货币)(纸币)
与(yǔ)(与其)(给与)(付与)
财(cái)(财神)(财富)(财务)
关(guān)(关于)(开关)(关闭)
❖
《中国美食》
烧(shāo)(发烧)(烧火)(烧焦)
茄(qié)(番茄)(茄子)
烤(kǎo)(烤鸭)(烤箱)(烤火)
鸭(yā)(鸭蛋)(板鸭)(鸭子)
肉(ròu)(牛肉)(肥肉)(腊肉)
鸡(jī)(鸡毛)(公鸡)(鸡蛋)
蛋(dàn)(脸蛋)(蛋壳)(鸭蛋)
炒(chǎo)(炒菜)(炒勺)(炒饭)
饭(fàn)(稀饭)(吃饭)(米饭)
❖
《彩色的梦》
彩(cǎi)(精彩)(彩虹)(彩色)
梦(mèng)(做梦)(美梦)(梦境)
森(sēn)(森林)(阴森)(森严)
拉(lā)(拉力)(拉开)(拉面)
结(jié)(结果)(结构)(结束)
苹(píng)(苹果)
般(bān)(这般)(百般)(一般)
精(jīng)(精密)(精致)(精美)
灵(líng)(灵魂)(灵敏)(灵感)
❖
《枫树上的喜鹊》
伞(sǎn)(雨伞)(伞兵)(跳伞)
姨(yí)(姨妈)(阿姨)(大姨)
弟(dì)(小弟)(兄弟)(徒弟)
便(biàn)(方便)(便签)(随便)
教(jiào)(教堂)(教程)(教学)
游(yóu)(旅游)(郊游)(游戏)
戏(xì)(戏剧)(戏曲)(演戏)
母(mǔ)(母校)(母爱)(母亲)
❖
《沙滩上的童话》
周(zhōu)(周末)(周岁)(周围)
围(wéi)(包围)(围巾)(围绕)
句(jù)(造句)(句子)(语句)
补(bǔ)(补充)(补偿)(补贴)
充(chōng)(充电)(充满)(充值)
药(yào)(药材)(药片)(药物)
合(hé)(合格)(合法)(合同)
死(sǐ)(死活)(生死)(死亡)
记(jì)(笔记)(日记)(记录)
❖
《我是一只小虫子》
屁(pì)(马屁)(放屁)(屁股)
股(gǔ)(股市)(股票)(股份)
尿(niào)(尿布)( 尿素)(尿床)
净(jìng)(干净)(洁净)(清净)
屎(shǐ)(耳屎)(眼屎)(屎尿)
幸(xìng)(幸福)(幸运)(荣幸)
使(shǐ)(天使)(使命)(即使)
劲(jìn)(劲头)(费劲)(干劲)
❖
《寓言二则》
亡(wáng)(伤亡)(灭亡)(死亡)
牢(láo)(牢记)(牢固)(牢房)
钻(zuān)(钻研)(刁钻)(钻探)
劝(quàn)(劝告)(劝阻)(劝解)
丢(diū)(丢失)(丢脸)(丢弃)
告(gào)(广告)(告白)(报告)
筋(jīn)(筋骨)(蹄筋)(抽筋)
疲(pí)(疲劳)(疲倦)(疲惫)
❖
《画杨桃》
图(tú)(图像)(图画)(图书)
课(kè)(课程)(课题)(课堂)
摆(bǎi)(摆放 摆设 摇摆)
座(zuò)(座位)(星座)(讲座)
交(jiāo)(交通)(公交)(交友)
哈(hā)(哈气)(哈欠)(哈腰)
页(yè)(页码)(合页)(页面)
抢(qiǎng)(抢夺)(抢购)(抢劫)
嘻(xī)(嘻戏)(嘻笑)
❖
《小马过河》
愿(yuàn)(心愿)(但愿)(愿望)
意(yì)(得意)(如意)(意外)
麦(mài)(麦芽)(麦片)(麦收)
该(gāi)(应该)(活该)(该当)
伯(bó)(伯父)(伯母)(伯乐)
刻(kè)(刻苦)(立刻、雕刻)
突(tū)(突然)(突破)(突出)
掉(diào)(掉队)(扔掉)(失掉)
❖
《古诗二首》
湖(hú)(湖泊)(湖色)(湖水)
莲(lián)(莲花)(莲藕)(莲子)
穷(qióng)(贫穷)(穷苦)(穷人)
荷(hé)(荷花)(荷包)(荷叶)
绝(jué)(绝境)(隔绝)(灭绝)
含(hán)(包含)(含义)(含量)
岭(lǐng)(八达岭)(秦岭)(铁岭)
吴(wú)(吴姓)(吴国)
❖
《雷雨》
雷(léi)(雷雨)(雷电)(雷同)
乌(wū)(乌龟)( 乌鸦)( 乌云)
黑(hēi)(黑色)(黑云)(黑板)
压(yā)(气压)( 压力)( 血压)
垂(chuí)(垂危)( 垂直)( 垂头)
户(hù)(户外)( 户口)( 客户)
迎(yíng)(迎接,欢迎,迎面)
扑(pū)(扑打)(扑克)(扑灭)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指(zhǐ)(戒指)(手指)(指甲)
针(zhēn)(打针)(针眼)(指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助)
助(zhù)(求助)(补助)(助手)
导(dǎo)(向导)(领导)(引导)
永(yǒng)(永久)(永远)(永恒)
碰(pèng)(碰见)(碰撞)(碰巧)
特(tè)(特别)(特长)(特点)
积(jī)(积极)(积累)(积分)
❖
《太空生活趣事多》
宇(yǔ)(宇航)(宇宙)
宙(zhòu)(宇宙)
杯(bēi)(奖杯)(茶杯)(杯子)
失(shī)(迷失)(失眠)(失控)
板(bǎn)(老板)(黑板)(木板)
容(róng)(笑容)(内容)(形容)
易(yì)(交易)(轻易)(简易)
浴(yù)(洗浴)(浴室)(沐浴)
室(shì)(教室)(室外)(卧室)
❖
《大象的耳朵》
扇(shàn)(扇子)(扇形)(门扇)
(shān)(扇动)(扇风)
慢(màn)(傲慢)(缓慢)(慢行)
遇(yù)(遇见)(相遇)(遇到)
兔(tù)(白兔)(兔子)(野兔)
安(ān)(早安)(安全)(安排)
根(gēn)(根本)(树根)(根据)
痛(tòng)(痛苦)(悲痛)(伤痛)
最(zuì)(最好)(最多)(最初)
❖
《蜘蛛开店》
店(diàn)(商店)(店主)(开店)
决(jué)(解决)(决心)(坚决)
定(dìng)(决定)(约定)(定位)
商(shāng)(商店)(商量)(商场)
夫(fū)(功夫)(大夫)(农夫)
终(zhōng)(终生)(终于)(终止)
完(wán)(完整)(完美)(完全)
换(huàn)(交换)(更换)(切换)
期(qī)(期中)(周期)(星期)
❖
《青蛙卖泥塘》
蛙(wā)(牛蛙)(青蛙)(蛙鸣)
卖(mài)(卖菜)(卖力)(买卖)
搬(bān)(搬家)(搬移)(搬运)
倒(dào)(倒立)(倒退)(倒车)
籽(zǐ)(草籽)(结籽)(菜籽)
泉(quán)(泉水)(泉眼)(喷泉)
破(pò)(破案)(破产)(打破)
应(yīng)(应当)(应该)(应允)
❖
《小毛虫》
整(zhěng)(完整)(整理)(整齐)
抽(chōu)(抽奖)(抽屉)(抽查)
纺(fǎng)(纺织)(纺车)(棉纺)
织(zhī)(组织)(织布)(编织)
编(biān)(编辑)(编著)(编队)
怎(zěn)(怎么)(怎的)(怎样)
布(bù)(瀑布)(发布)(纱布)
消(xiao)(消灭)(消失)(消防)
❖
《祖先的摇篮》
祖(zǔ)(祖国)(祖父)(祖先)
啊(ā)(好啊)(行啊)(去啊)
浓(nóng)(浓缩)(浓烈)(浓郁)
望(wàng)(希望)(期望)(渴望)
蓝(lán)(蓝天)(蓝色)(蔚蓝)
摘(zhāi)(摘抄)(摘要)(文摘)
掏(tāo)(掏出)(掏空)
赛(sài)(比赛)(竞赛)(决赛)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世(shì)(世界)(世代)(世纪)
界(jiè)(世界)(外界)(边界)
功(gōng)(用功)(功夫)(功劳)
反(fǎn)(反光)(反思)(反正)
复(fù)(反复)(重复)(答复)
式(shì)(公式)(正式)(仪式)
简(jiǎn)(简介)(简短)(简易)
弄(nòng)(弄错)(摆弄)(捉弄)
由(yóu)(自由)(理由)(由于)
❖
《羿射九日》
觉(jué)(感觉)(错觉)(觉得)
值(zhí)(值日)(价值)(值得)
类(lèi)(类别)(种类)(类型)
艰(jiān)(艰苦)(艰难)(艰巨)
弓(gōng)(弹弓)(弓箭)
炎(yán)(发炎)(炎热)(消炎)
害(hài)(害怕)(害虫)(伤害)
此(cǐ)(从此)(因此)(彼此)
新(xīn)(新闻)(创新)(重新)
文字-“童”-(百家姓)
童 读音 tónɡ部首 立 里笔画数 12 五笔 UJFF 参考:瞳 冲 僮童(tóng-名词)(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⑴ 同本义 [boy servant]
得童仆贞。——《易·旅》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小童持斧。——宋·苏轼《石钟山记》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⑵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child]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成童舞象。——《礼记·内则》童寄者。——唐·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微伺其睡。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儿童);童角(一种儿童发式);童蒙(指无知的儿童;指童年);童稚(儿童;小孩);童趣(儿童的情趣)⑶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virgin]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⑷ 眼珠。通“瞳” [pupil]
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童子(瞳人;瞳仁;眼珠)⑸ 姓(见下)
童(tóng-形容词)⑴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young]
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无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孙(幼小的孙子);童竖(未成年的宦官);童龀(幼小;童年);童羁(指童年)⑵ 愚昧;浅陋[stupid]
童观(幼稚而浅陋的观察);童昧(犹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无知);童顽(年幼无知);童稚(幼稚)⑶ 面容红艳貌[red]
童颜(红润如儿童的容颜);童颜鹤发⑷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hornless]
童牛之告。——《易·大畜》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⑸ 山岭,田地无草木[bare]
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⑹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bare]
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⑺ 头秃;没有头发[bald]
童首(秃头);童颠(秃顶)童-tóng⑴ 小孩子: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
⑵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
⑶ 没有结婚的:童男。童女。童贞。
⑷ 未长成的:童牛(没长角的小牛)。
⑸ 秃: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齿豁”)。
⑹ 古同“瞳”,瞳孔。
⑺ 姓。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孙颛顼之子老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礼记·帝系篇》中记载:“颛顼产老童。”传说,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说话或唱歌时,嗓音就像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很有音乐的韵味,大概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升C调歌王。老童的后代大多是赫赫有名者,例如重黎、吴回、陆终、祝融、彭祖等等。在老童的后世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源于风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童,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是风姓赫胥氏的后代。在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胥童为晋厉公的心腹大臣,由其亲手导演了“晋灭三郤”的历史。胥童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晋文公姬重耳属下重臣。在晋文公称霸春秋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据史记《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大司空之职,职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有大造大疑、谏争,与汉朝时期太尉之职相同。胥童的后裔子孙族人为避杀祸,纷纷迁逃四方,且改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三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郕国夫童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夫童,亦称夫钟,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境内,原为郕国阚邑之地。郕国君主为姬姓,开国君主是姬武。到了战国初期的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宰相田悼子引齐国大军再度攻陷郕国,郕国君主姬鱼亡国。郕国被灭后,居夫童之地的姬姓住民中(郕、鲁国人皆有),有以故国邑名为姓氏者,称夫童氏,后省改为单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四源于职业,出自古代罪犯童使,属于以身份称谓或因故改姓为氏。童使,在先秦时期至宋朝时期男性奴仆的称谓,童使并不是指童年的幼仆,也不包括因战争而俘虏者,战争俘虏为奴仆者,实际上不可称“使”,只能称“役”。童使是由于官吏犯罪后被判罚为官宦人家的奴仆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员的眷属族人等。在童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身份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人口众多,渊源繁复,不可一论。 在汉字金文、甲骨文、秦汉小篆中 童的本义是奴隶。古时候男子有罪沦为奴者,称童。 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远望的人形。童的本义已不显,其所引申之小、幼之义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现似与奴,或与幼小有关。
起源五源于董氏,出自东汉王朝末期郿侯董卓,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台湾董渊源所撰写的《董童联宗历史渊源》中记载,有一支童氏是因汉朝末期的太师、郿侯董仲颖的后裔子孙改姓而来,其记载曰:“吾族本姓董,汉董仲颖将军,因女婢所害,后裔为避杀灭,弃‘艹’易立,而为童氏。董童本同宗。”按其童氏族人传说,一谓其先居浙江,后进闽连城。
该支童氏源出董氏,与董氏同宗同源,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说,在近代早已经联宗,但仍旧分称童氏、董氏。
起源六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童氏的一支,其远祖就是著名的大蒙古汗国开国元勋札剌亦儿·木华黎,木华黎之子有一为札剌亦儿·安童,后为元朝的开国元勋,在札剌亦儿·安童的后裔子孙中,明朝时期有冠汉姓为童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⑵.蒙古族卓克氏,源出新巴尔虎蒙古卓穆克氏族,世居浩齐特(今河北张家口赤城独石口外一带)、乌尔逊(今内蒙古呼伦贝尔乌尔逊河流域)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k Hala。蒙古族、满族卓克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童氏、王氏。
起源七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童氏,源出古代西域回回名首音,其中有一人名叫宝童,定居中原后,按汉俗取谐音汉字为姓氏,其后裔分衍有童氏、宝氏两支,今分布在陕西的回族老童家,就是该支童氏的后裔子孙。
起源八明朝后期,清朝后,满族佟佳氏很多改为汉字谐音童氏,满族觉罗尔察氏也有改为汉字谐音童氏。
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朝边疆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多是改姓后的地名,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族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 桓笃人也。(金朝)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 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谐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多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起源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彝族、黎族、藏族、台湾土著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童-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tóng
注音:ㄊㄨㄥˊ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立
简体部首:立
童的部首笔画:5
总笔画:12
笔顺: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竖横横
五笔86:UJFF
五笔98:UJFF
UniCode:U+7AE5
四角号码:00105
仓颉:YTWG
GBK编码:CDAF
规范汉字编号:2735
小孩子: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
没有结婚的:童男。童女。童贞。
未长成的:童牛(没长角的小牛)。
秃: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童童齿豁”)。
古同“瞳”,瞳孔。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孙颛顼之子老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礼记·帝系篇》中记载:“颛顼产老童。”传说,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说话或唱歌时,嗓音就像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很有音乐的韵味,大概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升C调歌王。老童的后代大多是赫赫有名者,例如重黎、吴回、陆终、祝融、彭祖等等。在老童的后世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源流二,源于风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童,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是风姓赫胥氏的后代。在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胥童为晋厉公的心腹大臣,由其亲手导演了“晋灭三郤”的历史。胥童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晋文公姬重耳属下重臣。在晋文公称霸春秋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据史记《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大司空之职,职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有大造大疑、谏争,与汉朝时期太尉之职相同。胥童的后裔子孙族人为避杀祸,纷纷迁逃四方,且改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三,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郕国夫童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夫童,亦称夫钟,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境内,原为郕国阚邑之地。郕国君主为姬姓,开国君主是姬武。到了战国初期的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宰相田悼子引齐国大军再度攻陷郕国,郕国君主姬鱼亡国。郕国被灭后,居夫童之地的姬姓住民中(郕、鲁国人皆有),有以故国邑名为姓氏者,称夫童氏,后省改为单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zhōng(ㄓㄨㄥ),今读作tóng(ㄊㄨㄥˊ)亦可。
起源四,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 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姓》节目也作了介绍。
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重修太史庙记>(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人改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
起源五,源于职业,出自古代罪犯童使,属于以身份称谓或因故改姓为氏。童使,在先秦时期至宋朝时期男性奴仆的称谓,童使并不是指童年的幼仆,也不包括因战争而俘虏者,战争俘虏为奴仆者,实际上不可称“使”,只能称“役”。童使是由于官吏犯罪后被判罚为官宦人家的奴仆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员的眷属族人等。在童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身份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人口众多,渊源繁复,不可一论。在汉字金文、甲骨文、秦汉小篆中 童的本义是奴隶。古时候男子有罪沦为奴者,称童。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远望的人形。童的本义已不显,其所引申之小、幼之义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现似与奴,或与幼小有关。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六,源于董氏,出自东汉王朝末期郿侯董卓,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台湾董渊源所撰写的《董童联宗历史渊源》中记载,有一支童氏是因汉朝末期的太师、郿侯董仲颖的后裔子孙改姓而来,其记载曰:“吾族本姓董,汉董仲颖将军,因女婢所害,后裔为避杀灭,弃‘艹’易立,而为童氏。董童本同宗。”按其童氏族人传说,一谓其先居浙江,后进闽连城。
该支童氏源出董氏,与董氏同宗同源,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说,在近代早已经联宗,但仍旧分称童氏、董氏。
起源七,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童氏的一支,其远祖就是著名的大蒙古汗国开国元勋札剌亦儿·木华黎,木华黎之子有一为札剌亦儿·安童,后为元朝的开国元勋,在札剌亦儿·安童的后裔子孙中,明朝时期有冠汉姓为童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⑵.蒙古族卓克氏,源出新巴尔虎蒙古卓穆克氏族,世居浩齐特(今河北张家口赤城独石口外一带)、乌尔逊(今内蒙古呼伦贝尔乌尔逊河流域)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k Hala。蒙古族、满族卓克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童氏、王氏。
蒙古族童氏正确读音皆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八,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童氏,源出古代西域回回名首音,其中有一人名叫宝童,定居中原后,按汉俗取谐音汉字为姓氏,其后裔分衍有童氏、宝氏两支,今分布在陕西的回族老童家,就是该支童氏的后裔子孙。
起源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彝族、黎族、藏族、台湾土著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老童、胥童、董卓。
五、人口分布
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在台湾则排在第九十七位,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关于童氏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中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氏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地区,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
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从两千年来童氏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氏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氏饱学高士不胜枚举,例如,唐朝的童翰卿,就是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期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还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今湖北老河口,江西德兴、吉安市、鹰潭市、上饶市鄱阳县、弋阳县、玉山县,安徽省的滁州市、无为市、凤台县、芜湖市繁昌、合肥市肥东、阜阳市、阜南县、凤台县、安庆市望江县、淮南市、巢湖市、六安市、枞阳县,重庆市的永川县、梁平县、奉节县,浙江省的杭州淳安县、金华市兰溪、江山、新安市、海宁市、宁波市慈溪、宁波市宁海县、余姚市河姆渡、绍兴市、衢州市、温岭市,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咸宁市嘉鱼县、黄梅县、随州市、麻城市孝感县、石首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长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容县、梧州市,广东省的广州市、英德市、梅州市,河北省的邢台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江宁区、张家港市、扬州市,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湖南省的岳阳市平江县、长沙市、浏阳市、湘谭市、娄底市 [2] 、衡阳市、常德市汉寿县,福建省的福州市、龙岩市连城县、长汀县、武夷山市建阳县,四川省的成都市、泸州市、内江市、乐山市、宜宾县、遂宁市、峨嵋山、武胜县,山东省的冠县、莒南县,河南省的开封市杞县,辽宁省的沈阳市,云南省的建水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海南岛等地,均有童氏族人分布。
六、家谱文献
全国雁门童氏宗谱八卷,(清)童启栢、童世德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礼堂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
浙江兰溪择基童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童瑞兰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浙江兰溪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末期手抄本一册,残本。
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三松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九卷、第二十六卷。
湖南湘乡童氏族谱,(清)童定青修,童坤与纂,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卷首、第四卷、第七卷。
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清)童胜陛修,童继芸、童思辉等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南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卷首、第三卷;另有一部今仅存卷首。
湖南湘乡岱岳童氏族谱八卷,(民国)童胜丰修,章继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惟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十一~二十二卷。
湖南湘阴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七~十五卷。
湖南桃源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城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十一卷。
湖南湘潭白监童氏五修支谱,(民国)童文言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光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六~九卷。
湖南湘潭中湘双林童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养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
湖南宁乡童氏四修族谱,(民国)童锡梁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六卷、第十二卷。
湖南长沙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长沙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残本。
童氏宗谱,(清)童冠群修,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童氏宗谱十四卷,(清)童正庆等重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贵州刘西童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清道光甲辰年(公元1844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贵州刘西童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民国)童润之二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民国)童近忠等重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江西童氏宗谱二卷,(清)童二尹续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翰墨园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西玉山怀玉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安徽合肥金斗童氏支谱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廉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安徽泾县泾川童氏宗谱十二卷,(清)童善卯、童良寐等修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陇东程介五等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福建泰宁粹壹童氏房谱,(清)童日蛟纂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湖北新洲童氏宗谱三卷,(民国)童振福、童家旺续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省嘉鱼县童氏宗谱:始祖童春榖,字秀发,原系山东兖州府东平州谷口村人氏,元朝1322年,由沔阳州刺史自降任嘉鱼县令。现存公元1881年和1908年原始家谱,并依据原谱,由南分二十三世孙童德海于公元2009年整理编撰出版童氏家谱上中下三卷。
七、郡望堂号
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建昌县:东汉朝时期置建昌县,隶属豫章郡,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一带地区。
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建昌堂:以望立堂。
归胜堂:以望立堂。
八、字辈排行
安徽安庆怀宁县童氏字辈:一启嘉世美,永远佐国兴。道宏荣宗尚,德大定邦成……
安徽广德、河南光山童氏字辈:大前引力、道正山光、明仁家业、世纪其昌。
安徽全椒童氏字辈:“世三元䢁文德会家,万宗恩泽沛,福寿保安康,松梧华堂秀,俊杰久长存,仁义礼智信,忠恕继宜昌”。
安徽肥西童氏字辈:“祖功远立家庆广延常修尔业克绍先传”。
安徽无为童氏字辈:“洪文开万祀懋业达天朝忠孝传家宝贤才振国豪”。
安徽凤台童氏字辈:“锦熔恩泽瑞华伟德义长久存兴国志家中杰秀祥树立保平安仁士文学良”。
安徽阜阳童氏字辈:“江光明培大叶”。
安徽肥东童氏字辈:“邦家长兴延有贤英”。
安徽巢湖、四川成都童氏字辈:“茂叶达天朝忠孝传家宝”。
四川内江童氏字辈:“荣华富贵……”
四川乐山童氏字辈:“亭第杰如石应手正大光明志顺华国文章起英贤朝代永传招中兴”。
四川乐山童氏字辈:“建起光中泽尧山远若林”。
四川遂宁童氏字辈:“太庆登启远”。
浙江江山童氏字辈:“宗永得长宣大文行忠信元离亭利贞学圣遵仁义树刚常性明理”。
浙江金华童氏字辈:“德裕百千曾万崇佑寿丙定振礼义智忠匡元熙华存厚金享隆隆宁玉利泰祥康澲贞和瑞恭明钦宽盛敏信维逊绕绪绳综组经纶连”。
浙江义乌童氏字辈:“国家兴起人文永昌元士新志绍祖德光”。
湖南浏阳童氏字辈:“国化庆名良世发隆昌远”。
湖南童氏一支字辈:“明洪德自成中公昭拾索俊业拯家生”。
湖南娄度童氏字辈:“昌主至德清光继”。
江苏六合童氏字辈:“国志世文之万学德如金家长明正有传中在立新”。
江苏童氏一支字辈:“士忠正以月如为爱廉贵科第兴民强才得清云上”。
湖北罗田、安徽金寨童氏字辈:“养再仁万廷朝希文胜尚良子承习斯有大光启邦先德荣芳仕维品重家以道昌崇伦务本孝友宁康信义永守庆衍钟祥”。
湖北黄陂童氏字辈:“好仁德广大希胜道光明”。
湖北老河口童氏字辈:“祖泽其元有”
广西容县童氏字辈:“志裕英佩文国梓里建业宏开长发其祥”。
陕西西安童氏字辈:“首天玉自遵应学”。
山东临沂童氏字辈:“丕彦善纪永远名传”。
江西赣州、广东东莞童氏字辈:“仁义世□广修德兴”。
福建长汀童氏字辈:“如作以忠(则)明其道(斯)学乃成”。
福建连城童氏字辈:“祖宗积德、源远庆长、文章华国、大振家声、崇正守道、存厚永昌”
童氏一支字辈:“龙胜德开元运”。
童氏一支字辈:“昭崇同士国朝何祚永宁万邦道德文昌盛家兴诗泽长满元生富贵吉星恒高照庭华耀金辉益寿延年康”。
四川南充广安一童氏字辈:(约明万历起)德成其子 连(宏、弘)启嘉锡 体先之宪 光宗可壁 志秉忠贞 心以纯一 道济大化 仁希达立 有恒作圣 方正永迪
伯羽{敬义先生}後裔:1618年从江西饶州府鄱阳瓦西坝迁安徽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十来个村童族约1~2万人,有族谱,雁门郡敬义堂,字辈:一世习启,必绍宗功。其祥长兆,品学敦崇。永承祖德,家道昌隆。才高望重,仁义宽宏。今字辈到兆、品、学。明末清初分支到浙江。
湖北随州 府河镇童家老湾一支字辈:正大光宗传世泽,高明继祖振家声;登伦学道承先系,积德成仁取义真。
湖北省嘉鱼县童氏字辈:惟童来嘉, 先系可述, 谷之存示 ,养人以玉 ,八叶书香, 未坠科目,九帮十天, 中叶惟木,剥极果存, 希心来复, 厥龄本昌, 金坚宏续 ,十七当荣, 新枝祠出 ,懋修承启, 嘉德世崇 ,士行光大, 永宗高明。
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地名磨车铺,欧村鹅公大丘,祀祭。 福神庙治下,幸蒙皇恩浩荡,康熙四十二年八月迁移四川东道直隶忠州梁山县清平乡虎城里一甲地名高丰寨沙子桥居住。 辈分: 良国学忠义 德永士子长 富贵传家正 荣华继世昌 常怀广福禄 恒顺多祯祥 玉志显门庭 金声佐朝邦 才文绍先圣 红开贻后芳 排衍叙竟祖 籍当宣厚系 后面这十个辈分是新加的,前面50个是家谱上流下来的 。
湖北黄梅童氏字辈:盛世承时济 美士名克成 元亨利贞吉 道义启贤英 温良恭俭让 正直益聪明 华夏逢尧舜 精忠卫国诚 后面十字为新添加。 以上为五支(户)字辈,其地理分布为:显支(户)-黄梅县孔垄镇新安村童家畈(童菜园);盛支(户)-黄梅县杉木乡旗杆村童家湾;世支(户)-黄梅县独山镇童大屋;轩支(户)-九江市新港镇;鸿支(户)-黄梅县小池镇业庄村。因支派居住地存在不同行政区划,称之为“梅九童氏”。
湖北恩施芭蕉童氏字辈:西阳大天福世年,思光祖德再尘先……后面还有几句,都是流传下来的。
九、姓氏名人
童轩(约1429-约1492),鄱阳三庙前人,明朝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永乐初,以精天官学召入南京钦天监。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南京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提都松潘军务兼巡抚、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精通天文、历学,曾著《历日疏》,强调对星象进行观测、验证,主张“以自然之数求自然之运”。为文渊博雄丽,书法亦遒劲。著有《清风亭稿》、《枕肱集》、《纪梦要览》、《海岳涓埃》、《筹边录》等,其中《纪梦要览》三卷编入《四库全书》。
老童,童姓之始祖, 颛顼之子,黄帝之孙,为童姓第一人。
童钰,清代诗画家。少时放弃学业,专功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并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树山人集》。
童贯,汴京人 (河南开封)人 ,宋代太师,《水浒传》中有此人。受徽宗宠信,因镇压方腊起义军,进封太师。金将粘罕南侵,童贯为河北宣抚,不战而逃、仓皇逃至至京城。钦宗即位后,朝廷有人诏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等数十大罪,诛死。
童恢,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省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童翊,汉代时候人,在乡里为百姓做好事,品德也高,他人还在世,人们就为他竖碑立传,可见受人们尊敬。
童仲玉,汉时山东省诸城人,行善做好事,被称为大好人。他是当地的豪富,平时乐善好施,某年灾荒,百姓无以维生,他拿出全部家产长期赈恤灾民,结果九族乡里,赖他而得以活命者达数百人之多。
童宗说,唐代名士,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著称,著有《柳文音注》,被当时学者称为“南城先生”。
童伯羽,宋代学者,好读书,师从朱熹,不乐仕进,埋头写作,著有《五经训解》、《情理发微》。
童居易,宋朝人,因为学问好而出名,人称他“杜州先生”。
童朝仪,明代人,文武双全,有能做诗和书画,又被朝廷任命为将军,当时人都称赞他。
童叶庚,清代知县。咸丰年间任德清知县,光绪年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为海内孤本。著有《益智图》等。
童保,镶蓝旗包衣,清康熙。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