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跪是什么意思(觅是什么意思)

跪是什么意思(觅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第327课:细说“跪”“跽”,小跪、长跪和拜的区别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足”部的两个字:“跪”、“跽”。这两个字都跟人的跪拜相关,而古人的跪拜又分得很细,比如坐、小跪、长跪、拜等,了解这两个字,基本就可以把跪拜的事情理清,详情如下:

跪。读gu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跪,拜也。从足,危声。”形声字。本义是屈膝,双膝或单膝着地。

(跪俑)

但这个“跪”远没有这么简单,跪也并不完全等同于“拜”。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两膝拄地所以拜也,不拜曰跽。”这说得稍细了一些:两膝着地是拜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完整的拜,两膝着地但不拜叫“跽”。关于这一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有补充:“跪与拜二事,不当一之。疑当云所以拜也。”显然,跪和拜是二回事,不能这样说。《释名·释姿容》:“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阝兒)也。”

(商代的玉人坐俑)

《正字通·足部》解说的更细致:“跪,屈膝也……朱子谓古人只是跪坐,著《跪坐拜说》云:两膝着地,以尻著踵而稍安者为坐;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头着地为拜。”简单的说:两膝着地,屁股放在脚后跟上,叫“坐”(上面的坐俑);两膝着地,大腿伸直随时可能摔倒的叫“跪”;跪下之后进一步用头着地的叫“拜”。

(跪拜俑)

其实跪还有小跪、长跪之分,等下一个字再说。

用跪的本义的例子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妇人左右、前后、跪坐,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现代汉语里的跪用的也是本义,比如鲁迅《伤逝》:“至今还如暗室的孤灯一般,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

本义之外,跪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屈曲。这是引申义,比如康濯《春种秋收》:“又跪指头又逗点,数数落落,连埋怨带夸一齐来。”

(2)足。《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跪,足也。”《正字通·足部》:“跪,足亦谓之跪。《韩非子》:‘刖跪’即刖足。”

(3)特指蟹足。《尔雅翼·释鱼·蟹》:“蟹八跪而二敖,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但是《荀子·劝学》里说:“蟹六跪而二螯。”跪指的就是蟹的脚。关于蟹到底是八只脚还是六只脚,有这样的争论可能是这两个原因:其一,古书中的“六”是八之误;其二,蟹分河蟹、海蟹,河蟹除螯外,其余四对儿爪子均为尖尖的,可以认为是足;海蟹的最后一对步足是一副片状的浆,用来划水,荀子很可能认为这不是它的脚。

(海蟹的八足两螯)

此外,跪还是姓。《姓觿》卷五有载。

跪的小篆写法如图:

(跪的小篆写法)

2、跽。读j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跽,长跪也。从足,忌声。”形声字。本义是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这种跪法,叫长跪。关于字形也可以说两句,因为“己”的字形就像一个人跪着的侧影。所以跽在早期文字里可能是象形字,当然,只是可能。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有补充:“係于拜曰跪,不係于拜曰跽……长跽乃古语。长,俗作(足长),人安坐则形弛,敬则小跪,耸体若加长焉,故曰长跽。”

准备拜的跪叫跪,不准备拜的跪叫“跽”。人安坐时(就是上面说的屁股放在脚后跟上的那个“坐”),身形松弛,略示恭敬的叫小跪,挺(耸起)直了上身,如同身体加长了,叫长跪,长跪就是跽。

(岳飞墓前长跪的奸臣像)

比如《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成玄英疏称:“擎手跽足。”就是长跪举手执笏,这是人臣之礼。又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司马贞《史记索隐》:“谓长跪。”

也指半跪,即单膝着地。比如明代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

本义之外,跽还指畏惧。《释名·释姿容》:“跽,忌也。见所敬忌不敢自安也。”

又是中医专用名词。特指足大趾下面(跖)的近端部分。

跽的小篆写法如图:

(跽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2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用语\"跪舔\"之浅析

文/山不孤

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多为搞笑、讽刺、赞美、恶搞之词或句子,如"社死""逆行者""神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跪舔"……这些通常来源于网络热门用语,更多的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而产生了一些被大家都接受的说法,而且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说实话,以前对这些网络用语是不屑一顾的,觉得难登大雅之堂,是现实生活让我改变了认知。过去,自以为遇到的人多了、经见的事多了,应该能看惯生活的五花八门以及形形色色的角色表演。但事实却一次又一次刷新三观。生活中个别人不正常行事,其做派令人作呕,很想用一个文雅的术语来形容一下,总找不下合适的表达用语,翻阅了工具书也不尽人意,没想到网络上"跪舔"一词逼真地解答了自己的浅薄。

"跪舔"表面的意思就是跪下来舔。"舔",意指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本就有低贱的意味,如果要和"跪"组合在一起,那就更卑贱了。当然古意的"跪"和今意是有区别的。我想之所以出现"跪舔"这个网络词语,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某些人)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毫无底线地去讨好、巴结别人,甚至到了变态地步的意思。

确实,生活中有这一类"跪舔"的人,为达到自己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做出令人不齿的"跪舔"行径,不仅存在于男女之间,也蔓延至上下属关系之间。在网络上翻找一番,有些网友竟然恶心地探讨"跪舔"具体舔什么?内容良莠不齐、恶毒丑陋、阴暗心理居其多。有的人说是舔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因为动物之间,有这动作,比如,狗、猫喜欢舔脚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彼此舔舐梳理毛发等等;有人说,舔主人脚下的尘土垃圾,如扫帚般的功能;也有人说,舔某人的脚心,让人发痒以致笑死……总之,不管舔什么,动机绝对暗含卑鄙龌龊之意,不存在任何哪怕半点的高尚、真心实意,具体就不一一赘述了。

也许对"舔",有人感觉格外舒服、爽心,而对我这样天生敏感的人,觉得心里瘆得慌,连肌肤都麻酥酥的,更别说再有具体动作了。我认为"跪舔"就是对那些毫无做人准则、底线的无耻之徒的真实写照,应当鄙视。对于擅长"跪舔"的人,远而敬之。也许"跪舔"者有其苦衷,达尔文虽有"适者生存"一说,但扭曲了灵魂,污秽了思想,丢失了最起码的做人根本,何为之"人"也?若果非要走极端,与精神失常何异?

"跪舔"者,不光当今生活中存在,先秦时候就有曹商舐痔得车百乘的详实的记载。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 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 ,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 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杂篇·列御寇》)

呜呼,哀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今,这些网络用语竟然可以把世事现象如此直白地表达,而且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更是让吾辈见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网络用语作为语言的分支,是思想的反映,是一种社会意识,来源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如"干你妹""黄瓜都靠不住了""蕾丝"等不健康或恶搞的用语。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下,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我们在可喜的同时,应该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看待并运用网络用语。

德国作家海涅曾在《法国的现状》中提到"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足见语言重要性。同样的,网络用语也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它的出现和发展必将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为文化注入新活力,推动文化进一步发展,但网络用语缺乏规范性,导致一些低俗流行语的泛滥,应当抵制。

我们知道语言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对促进社会文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有的网络用语与文明的结合并不理想。我们必须清扫网络用语中的垃圾,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网络用语的文明含量,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