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黄是什么偏旁部首(黄是草字头吗)

黄是什么偏旁部首(黄是草字头吗)

“黄”字中间是田字还是由字,大部分人都写错了

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对于“黄”字肯定是常写常用的,但是,在电脑手机没普及的手写时代,许多人都分不清“黄”字中间是“由”字还是“田”字,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更认同中间是个“田”字,笔者中小学时代,就犯地类似的错误,虽然自已还姓黄,但是,对于细节上把握仍会如此“粗心”,现在想来是件不可饶恕的“笔误”。

“黄”字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其上为系,下为垂穗,中间为双璜并联状,形如佩璜。黄字同其他汉字一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演变,下图即为黄字的演变史——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文原图。现代“黄”字的部件构造为“由八”。

除了字形上的变化,黄字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在《说文》中,黄字又被赋予了新含义——黄色。“黄,地之色也(《说文》)。”

古代的蒙学教材《千字文》第一句就是“天地玄黄”。“天地玄黄”一句最早出自于《易经》的“天玄而地黄”,《千字文》改作“天地玄黄”,是为了与后文的“宇宙洪荒”对仗。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天地玄黄”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告诉人们“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

这里的黄,已不仅仅单指颜色了,它已经有了“地黄”的引申义,包含有两重意思。其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的颜色,人的肤色,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

另外,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其后,黄字还从一般配饰引申出高位之意。比如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佩紫怀黄”,说的就是“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的显要。困为,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后来,“佩紫怀黄”已成为一个常用成语,用以指代身居高位的显官。

除了地黄与黄金印之外,黄字还有着特殊的指代意义。比如“炎黄”中的黄字,就指的是华夏的人文始祖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再如“黄老”,则是黄帝和老子的合称。另外,“黄”字还特指中国黄河,如“黄灾”、“治黄”、“黄泛区”等等。

黄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含义——代指美酒。如卖酒之家称“黄公”,“黄流”、“黄封”则泛指美酒。酒的别名还有“黄娇”、“黄汤”等等。卖酒之家之所以被称“黄公”,是与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关。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由于出身名门,王戎的仕途也很顺利,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王尚书也是好酒之人,常与竹林七贤中的著名酒鬼嵇康、阮籍一起到当时有名的黄公酒垆宴饮。

当嵇康、阮籍先后病逝后,王尚书穿着华贵的衣服,乘车经过当时有名的黄公酒垆,这是他与嵇康、阮籍他们以前经常畅饮的地方,不禁感慨万分,心中也十分悲伤,就对身后客人说:“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务缠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

“王浚冲(王戎字濬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其后,黄公就成为卖酒之家的代称。后世诗人的吟咏中,多有“黄公”身影。比如:唐代白居易的《晚春沽酒》:“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宋代林逋的《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另外,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淮河之滨还有个存续了1400余年的诸侯国,是为“黄国”。《左传·桓八年》载:“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黄国源于黄帝公孙姓轩辕氏,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称为黄夷,是东夷集团的后代,九夷的一支。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古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为楚灭后,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纷纷离乡背井,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仍是以国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地。楚灭黄三百年后,在黄国故址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黄姓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黄歇。

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

(图片来自网络)

直——《每日一字·目部》

直 [zhí]

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就像一只眼睛向上直视。金文基本上保留了这样的字形,但增加了一个符号「乚」,是隐匿、遮蔽的意思。

「直」为什么是眼睛向上直视,而不是平视呢?这要回到远古时代原始宗教的背景之下,文字创造的初衷不是为了人与人的沟通,而是为了人与神的沟通。

王为了便于跟上帝沟通,就要住在距离上帝最近的正下方,即大地的正中。这就是历代统治者都一定要建都在中原的原因。这种「居中而治」的政治观,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說文解字·目部》直:正見也。从

、从十、从目。〖注〗徐鍇曰:「

,隱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

段玉裁注:《左傳》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其引申之義也。見之審則必能矯其枉,故曰正曲爲直。从十、目,謂以十目視,者無所逃也。三字會意。

许慎、段玉裁说的其实都是引申義。

「直」的本义就是笔直向上看着天上的上帝说话,所以当然是眼睛向上直视,而且必须实话实说。虽然金文加了「乚」,却没有遮住向上的眼睛,意思就是不能有半点隐瞒和虚假,更不能有欺骗。

文献选读

“《詩經·小雅·大東》: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的意思是说,周邦所建立的规则就像砥柱山那样屹立在黄河的激流中,就像箭一样直。以此比喻贡赋平均,赏罚不偏。

“《詩經·大雅·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申国之伯的德性柔顺而且正直。

成语典故

大直若屈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品行正直的人,外表看上去反而好像委曲隨和。口才好、能言善辯的人,說話反而不多。

直谅多闻正直、诚信、博学、广识。“《論語·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善柔,当面奉承背后诋毁。便佞,巧言善辩、夸夸其谈。

举直错枉起用正直、贤良的人,罢黜奸佞、邪恶的人,百姓们才会服从他们的管理。

“《論語·為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直」作偏旁的字

从「直」的會意字:置,赦免释放。

以「直」作意符的形聲字:

植,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以「直」作声符的形声字:

值,本意是放置。

殖,脂肪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变质。

汉字探源:黄字本义原来是一只昆虫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黄,象形字,繁体字写作黃,读作huáng。甲骨文黄字就像一只蝗虫,上边是头,田字是其腹部,头部和尾部两对与身体成一定夹角的后掠直线,表示蝗虫触须和后腿,其他部位省略。金文强调头部,突出触须和嘴巴,以强调蝗虫吃庄稼成灾。篆文承接金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黃,简体字写作黄。黄字变成草字头,其实和草无关。黄字的字音来自蝗灾时发出的声音。本义蝗虫,俗称蚂蚱。

黄字甲骨文字形(《汉典》)

  《说文解字》认为,黄字是“地之色,从田从炗[guāng](同光)”。这是黄字的引申义。《字源》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像一人胸前带着佩玉。《汉字源流字典》更认为,黄是璜字的初文,是一种玉佩。佩玉之说,都太牵强,难以解释黄字的引申义。

黄字演变(《字源》)

  黄字本义就是蝗虫。蝗虫种类繁多,真正构成蝗灾的只有一种,那就是东亚飞蝗。这种蝗虫的体态特征,是有一身保护色,与土地的颜色一样。飞黄腾达,或许本义是描述蝗灾的。

蝗虫(网络图片)

  蝗虫成灾,远古人或许以为是皇天上帝派来惩罚人类的,因此黄又叫做蝗——皇天上帝之虫。这样以来,人们对于成灾的蝗虫不但不敢杀死,而且还非常敬畏,唯恐杀死蝗虫会得罪皇天。因此,每当出现蝗灾,就任由它们吞食庄稼而束手无策,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蝗灾(网络图片)

  即使到了唐太宗时期,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发生蝗灾,地方官员还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不敢捕杀蝗虫。为此,朝廷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最后决议捕杀。

  然而,也许是因为忌讳黄是蝗虫,怕把真的蝗虫引来,黄字不再指蝗虫,转而指蝗虫的保护色土黄色,专指黄土的颜色。东汉·王充《论衡·騐[yàn]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于颜色的认识更加深入,黄字也从土黄色演变为各种黄色。中国颜料黄色的名称有:雄黄、雌黄、石黄、雄精、土黄、章丹、藤黄、槐黄、栀黄。现代人把黄色作为构成各种颜色的基本色之一,这种黄色是正黄色,雌黄的颜色。

  远古时期至秦汉时期,只用一个河字指黄河。或许因为黄河流域是经常发生蝗灾的主要地区,后来人们就在河字前加一个黄字,称为黄河。

黄河(网络图片)

  黄河流经的地方也用黄字来命名,如黄土高原、黄土地。黄河水带来黄土泥沙,淤塞河道,导致多次改道,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并形成黄泛区,称为黄灾。历朝历代都治理黄河。现代,黄河反而简称黄,如,治黄,黄淮(黄河与淮河的合称)。

  远古时期,生长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对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不明所以,认为一定是有个天神上帝控制着,管理着,才使得春夏秋冬秩序井然,风调雨顺。如果有天灾,那一定是人们做了错事,天神发怒,降灾人间。

  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蝗灾与想象中的最高天神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黄帝,主宰着黄土地上的一切,用天灾来惩罚地上犯错的人们。

黄帝无所不能(网络图片)

  最大的两个天灾,一是大暴雨造成黄河决口引发的黄灾,二是大旱之年铺天盖地的飞蝗引发的蝗灾。黄灾冲毁穴居,淹死很多人;蝗灾啃食庄稼,颗粒无收,饿死很多人。从黄字本义看,蝗灾就是黄灾。

  为了祈福免灾,人们赞颂黄帝,让黄帝具有各种神功,无所不能,甚至把本来是人们创造发明的东西都归功于黄帝,还把自己当成黄帝的子孙,让他高兴,让他眷顾和保佑自己的子孙,不要发怒降灾人间。人们还建黄帝陵和很多黄帝庙,进行祭祀祈福活动。这或许就是祭拜黄帝陵的活动延续今天的原因。

黄帝陵

  旱灾之年,加上发生蝗灾,庄稼不是旱死,就是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青黄不接。引申为事情失败、计划不能实现。如,这事搞不好就黄了。

  黄的几个衍生字都与蝗虫有关:(1)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薄片。这是人模仿蝗虫摩擦翅膀发声用竹片制作的乐器,因此写作簧。(2)廣(简化字广),漫山遍野的蝗虫,引申为地域辽阔。(3)横,大量蝗虫趴在树枝上,把树叶吃光。如,飞来横祸。引申为与地面垂直。本来,最初表示与地面垂直的字是衡,本义是架在单辕车前端,使双马或牛保持平衡、不致拉偏的木头。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原写作合从连衡。

  古代曾经有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潢川县有潢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据记载,这里过去经常闹蝗灾,最大的一次是1942年。远古人对蝗灾一定印象深刻,因此把蝗虫的样子用符号记录下来,这就是黄。或许是经常闹蝗灾的氏族建立方国,取名黄。也因此,潢川成为黄姓的发源地。

古黄国所在地——河南潢川县

  据文献记载,黄姓的来源有:

  1.源自国名。帝舜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之后,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之后,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之后,都建立过黄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氏。

  2.源自官位。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之后,黄帝下属之官黄云之后,都以先祖官称为氏。

  3.源于少数民族。回族、满族中都有黄氏族人。

  黄姓当今人口2680多万(2020年),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7位。

诗曰:

黄字本义指飞蝗,

疑为皇天降祸殃。

祭祀黄帝古至今,

都把轩辕当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