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厄运临头电影解析(厄运临头)

厄运临头电影解析(厄运临头)

厄运临头(小小说)

图片来自网络

一九四O年春。二月初六这天,贺家庄的贺三槐迎娶了第三房太太。多少年后,贺家庄的老辈人都记得,贺三槐迎娶的三太太才十七岁,小名云英,其后村里晚辈人多据贺三槐的排行称其为\"三奶奶\"。

后来的老年人转述说,三奶奶嫁过来那天,村里男女老幼齐出动,全都跑到村东口去看迎亲队伍的热闹景象去了。

三奶奶是用十八台花轿抬过来的,她的嫁妆沿着村东路口,一直往东排了整整三里地。那排场、那阵式,不逊从前的皇亲国戚的铺排。年长者不无啧啧称羡地描述。

温婉爱笑的三奶奶,嫁过来的当年仲秋,眼看离生产不到三个月了,却不料早产。原因据妇女们说,是因贺三槐强行房事造成的。幸好管家从城里请来了男大夫,才保了三奶奶一条命。管家临送大夫走时,有人看到贺三槐在府邸门口,向即将上马的男大夫背上捶了几拳,以发泄他看了三奶奶身子的不满。

黑瘦而又不苟言笑的贺三槐,自从三奶奶早产后,像换了个人,他让家里五六个女仆,轮流照看三奶奶,期盼给她早早调理好身子。女仆李阿婆对人说:\"老爷怪了,以前的两房太太,他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甚至拳打脚踢,对现在的三奶奶可不一样了,眼神里看着三奶奶,都像汪着一汪水,真是个怪人,敢情是这三奶奶的美,真对他的脾性了。\"

另一个女仆悄悄说:\"先前,老爷见了阿喜是又摸又啃的,现在呢,自从三奶奶进了门,老爷见了阿喜,都是一脸的嫌弃。女人啊,还是脸蛋金贵值钱呐。\"

图片来自网络

女仆们羡慕归羡慕,但他们永远不了解她们的老爷贺三槐的内心。贺三槐在家照看着千亩田产,没事去佃户们租种的地里瞧瞧,看着那些麦苗在节节拔高,他心里却没有丰收在望的喜悦;相反,他的心里,总像长着一根草,怎么也安静不下来。

三奶奶小产后一个月,因遵医嘱还不能同房,耐不住寂寞的贺三槐,还是跑进龙城逛窑子、抽大烟去了。尽管大老爷、大奶奶,他的老爹郭西山、还有老娘再三唾骂也没用,已经垂垂老矣、苟延残喘的老夫妻两个,早已奈何不了这个逆子。

贺三槐进城一玩四个月,再没有回家。气病交加的大老爷、大奶奶,在这年冬腊月,前后间隔半个多月相继过世。

从城里回来的贺三槐,对二老的过世,一点没有痛苦,他只是表情沉重对管家老严道:\"该走的早晚都得走,只是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利落;这样也好,老两口升天路上不寂寞了。\"

管家老严听了贺三槐的话,什么话都没有说,他只觉得心里一阵冷风吹过。料理完二老的后事后,如同放飞的小鸟,完全自由的贺三槐,坐卧不安,他将家事托付给管家老严,简单跟三奶奶交代几句话,将装满大洋的褡裢斜挎肩上,就匆匆上了马,他要骑马进城去。三奶奶一双小脚迈过门槛,追着贺三槐的背影道:\"老爷,你可早些回来啊!\"贺三槐头也没回道:\"没你的事,看好你的家罢!\"说罢,扬鞭策马而去。

这时已是又一年的开春。地里的麦子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眼看就要抽穗了。打马飞奔的贺三槐,驰骋在自家的麦田边,在沙沙随风作响的麦苗的欢送下,满心欢喜地奔去了他的欢乐园。

图片来自网络

二十多天后,仍未见老爷贺三槐回来。三奶奶急得早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对老严道:\"老严,你看能不能派个机灵点的长工去城里找找老爷,我这两天眼皮老是跳啊,我怕他出事。或者你受累跑一趟也成。\"三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老严恭谨道:\"行,三奶奶,你看今个(天)天时已晚,夜路不好走,有土匪;明儿我跑一趟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严牵过一匹大白马刚要上马,院门外突然闯进一个人来。来人二十来岁,骑着一匹枣红马,一身黑衣短打扮,尚未下马,他便对老严和另外几个伙计吆喝:\"快叫你们少奶奶出来!\"

老严对刚下得马来的年轻人道:\"敢问您是?\"\"少啰嗦,快叫你们少奶奶出来,听见没有?!\"

三奶奶耳闻外面的吵闹者,穿着红短袄,迈着三寸金莲,已然走了出来。她问年轻人:\"孩子,你是打城里来的吧,啥事?说吧。\"

年轻人寒了脸道,\"你叫谁孩子?咹?你是少奶奶?!\"

\"是的,少爷。我就是。到底啥事啊?\"

\"我是龙城火园楼的,我们老板,要你亲自带上四百大洋去赎贺三槐,最迟明天晌午前送到,晚了就去收尸罢!听好了,必须你亲自去!我话可说到了,能不能赎到人就看你了!\"说着,年轻人从怀里掏出一张折了两折的纸,直接扔在地上,而后上马,勒了缰绳,打马而去。老严捡过一看,是老爷欠款画押的字据。他捡起递给了三奶奶。

图片来自网络

三奶奶听了年轻人的话,看了老爷画押的那张字据,先时愣住了,反应过来后,他马上吩咐老严筹钱。可是搜罗半天,家里只有不到两百大洋了,三奶奶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的首饰细软,让老严骑马快去城里当铺换成银元。老严接了三奶奶的一包首饰细软,骑马飞速去了城里,当夜午饭后就回来了。但只带回了一百多大洋,还是凑不够四百大洋,无奈三奶奶拿了前小院的房契,亲自坐了马车去三里外的镇上,找药材铺的金老板暂赊了一百大洋。

次日五更天,三奶奶便让老严亲自赶马车,她要去四十里外的城里赎她那不争气的老爷。一个男仆打着灯笼,坐在车前,老严将三奶奶扶上车,便驱车上了路。

太阳一竿子高时,老严的马车到了龙城西城门口,把门的两个国军哨兵却不让进。老严上前抱拳:\"两位长官,行行好吧,我们急着去找人呢,晚了怕没命了。\"其中一个厉声道:\"我们不管你干啥的,上边有令,午时前一律不准进城。省府的长官在视察呢,去去,别挡着,一边等着去。\"

三奶奶这时从后面下了马车,她走到两位哨兵跟前,一人手上递上两块大洋,赔笑道:\"长官费心了,行行好,放我们进去吧,我们真是救人的。\"

两个国军哨兵拿了大洋,显出网开一面的不情愿。\"快进,快进,别让别人看见了!\"

三奶奶上了车,老严扬鞭驱马快速冲进了城门。透过灰布帘子,三奶奶往后望去,发现那两个哨兵,正相互对望着,咧嘴呵呵笑呢。三奶奶想,这些兵痞都是活脱脱的土匪啊。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9.5分的高分好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好人为什么变成了恶魔?

最近有一部台剧十分引人注目,不同于以往的爱情偶像剧,它探讨的是犯罪事件背后潜藏的复杂人性,豆瓣评分高达9.5分。剧名与剧情一样发人深省——《我们与恶的距离》。

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口碑炸裂,据说已经提前预定台湾的年度最佳华语片奖,此剧也是女星贾静雯十五年后再次回归荧幕的作品,她称自己之所以答应出演,也是被剧本深深打动。

《我们与恶的距离》围绕着一桩“无差别杀人案”展开。所谓“无差别杀人”,就是杀人者和被害人之间并没有仇怨,杀人者只是因为个人原因,把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是一种随机起意、见谁杀谁的可怕行为。

剧中的罪犯是一名叫李晓明的学生,他在电影院开枪杀了9人,并造成21人受伤,最高法院对李晓明判处死刑,但死刑却并不足以平复民愤,民众甚至失去了等待审判的耐心,恨不得让罪犯立即就地正法。

不过,本剧的焦点并不是凶手本人,也不是作案经过,它关注的是事发后案件的受害者家属、罪犯家属、审判者、辩护者等人的不同态度和表现,以及他们在之后的不同境遇,一反传统故事的叙事窠臼,也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与“恶”的距离。

那么,我们与恶的距离远吗?本剧给出的答案是:不远,而且很近,这样的恶就像一颗隐形的炸弹,不知道此刻埋伏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这让我想起一件最骇人听闻的事件,就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韩国。一个叫禹范坤的韩国警察,因为一只苍蝇,在八小时内血洗五个村庄。起因不过是因为他睡觉时,一只苍蝇落在了他的胸口上,而他的女朋友下意识地拍死了苍蝇。

他认为女友故意吵醒他,于是出去喝得烂醉,然后回家对女朋友施加家暴,谁来劝架就打谁。就这样他还不解气,跑到任职的警察局拿了两把卡宾枪、180发子弹和手榴弹,见人就杀。八小时之内一共杀死了五十六人,这场杀戮让附近几个村庄陷入了长时间的悲痛和惊恐。

没有谁能想到一只小小的苍蝇能引发这么大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寻找一个变态的杀人理由,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哪一个点会引爆他们,抑或说,真正的变态杀人是没有理由的,人们能做的似乎只有远离。

近年来,社会上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陈翔六点半》的女艺人腿腿,和男朋友去医院看病人,一个醉汉撞了他们,不但不道歉,还出言不逊,他们回了两句嘴,结果醉汉拔出刀刺向女艺人。

还有最近受到万众瞩目的吴谢宇弑母案。心理学家试图从心理上分析他的杀人动机,认为他或许具有双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无论他之前多么完美、自律,也不管学霸的标签曾经给他披上怎样的光环,在他痛下杀手的那一刻,就已经站到了社会的对立面,成为一个令人唾弃的阶下囚。

也许是因为这些案件的恶性程度高,所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反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其实也能反映出社会日益加重的戾气。

比如最常见的路怒症。当我们开车正常行驶在路上,有时候就会被后面的车突然别过来,对方还会甩出一句“国骂”,要么是车速稍微慢了点,后车的喇叭就被按得震天响。

又比如在餐厅吃饭。有只是使因为不小心碰到了邻桌的人,就招来一顿暴打。还有一位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因为没给汽车让路,司机冲下来直接就拎起婴儿车里的孩子往地上摔。

这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让人细思极恐,害怕不知道哪一天会因为哪一件小事就厄运临头。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对“戾气”进行过分析。她认为戾气的形成有着太长时间的积累。中国最初建国的几十年间,国内运动几乎没有断过,直到文革的发生,把所有人的生活搅得一团乱。先把人们变成狂热分子,狂热地批判或被批判,在走到极端之后,人们又开始走向玩世不恭,很多人成了反讽大师。尽管改革开放开始后,政府已经将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和进步,摆脱了阶级斗争的魔咒,但文革十年激发的人性之恶并非能快速摆脱干净的。

也许李银河的分析有点深奥,但我们身边满身戾气的人并不少,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垃圾人定律”。这些人充满了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等负面情绪,表现出傲慢与偏见、贪心与满、抱怨与比较,满载着见不得人好、愚昧、无知、烦恼、报复、失望的消极心态,这些都是“垃圾人”的“垃圾”。随着心中的垃圾堆积又堆积,终需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我们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们身上倒。

然而最可怕的是,“戾气”会传染,它甚至会让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里,受害者家属乔安在失去儿子以后,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性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在对待犯错误的下属时,用最伤人的言语攻击对方,变得不近人情,苛责每一个人。就这样,本是受害者的乔安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害人的“恶者”。

剧中杀人犯的辩护律师王赦,出于职业操守需要为罪犯辩护,可是他刚走出法庭,就被受害者家属泼了一身的粪。原本善良的人们,在惩戒所谓的“恶”时,自己却变成了“恶”的源头。

人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人性本来就复杂得令人不忍直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写过一本书《路西法效应》,揭示了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心理历程和行为表现。路西法是西方宗教传说中天堂的炽天使,因为他过度骄傲与自信,在上帝选出耶稣作为圣子的时候,希望自己能与耶稣同等待遇。愿望落空后,路西法带领三分之一的天使发动叛变。最后战败,成为“堕落天使”。

在《路西法效应》里,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发生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事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变成恶魔的潜质,甚至容易以正义,公平,良知的名义去作恶,

《我们与恶的距离》体现的思想也正是如此。

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变成魔鬼,善恶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警惕自己心中的魔鬼,保持清醒、冷静的批判,保持怀疑的精神和态度,尤其在大众事件中,更要学会冷静理性的思考,避免成为乌合之众,避免了“恶”的滋生。

作者:我爱蝴蝶

编辑:半夏微晴

原创文章,转载请私信获得授权

厄运临头(小小说)

图片来自网络

一九四O年春。二月初六这天,贺家庄的贺三槐迎娶了第三房太太。多少年后,贺家庄的老辈人都记得,贺三槐迎娶的三太太才十七岁,小名云英,其后村里晚辈人多据贺三槐的排行称其为\"三奶奶\"。

后来的老年人转述说,三奶奶嫁过来那天,村里男女老幼齐出动,全都跑到村东口去看迎亲队伍的热闹景象去了。

三奶奶是用十八台花轿抬过来的,她的嫁妆沿着村东路口,一直往东排了整整三里地。那排场、那阵式,不逊从前的皇亲国戚的铺排。年长者不无啧啧称羡地描述。

温婉爱笑的三奶奶,嫁过来的当年仲秋,眼看离生产不到三个月了,却不料早产。原因据妇女们说,是因贺三槐强行房事造成的。幸好管家从城里请来了男大夫,才保了三奶奶一条命。管家临送大夫走时,有人看到贺三槐在府邸门口,向即将上马的男大夫背上捶了几拳,以发泄他看了三奶奶身子的不满。

黑瘦而又不苟言笑的贺三槐,自从三奶奶早产后,像换了个人,他让家里五六个女仆,轮流照看三奶奶,期盼给她早早调理好身子。女仆李阿婆对人说:\"老爷怪了,以前的两房太太,他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甚至拳打脚踢,对现在的三奶奶可不一样了,眼神里看着三奶奶,都像汪着一汪水,真是个怪人,敢情是这三奶奶的美,真对他的脾性了。\"

另一个女仆悄悄说:\"先前,老爷见了阿喜是又摸又啃的,现在呢,自从三奶奶进了门,老爷见了阿喜,都是一脸的嫌弃。女人啊,还是脸蛋金贵值钱呐。\"

图片来自网络

女仆们羡慕归羡慕,但他们永远不了解她们的老爷贺三槐的内心。贺三槐在家照看着千亩田产,没事去佃户们租种的地里瞧瞧,看着那些麦苗在节节拔高,他心里却没有丰收在望的喜悦;相反,他的心里,总像长着一根草,怎么也安静不下来。

三奶奶小产后一个月,因遵医嘱还不能同房,耐不住寂寞的贺三槐,还是跑进龙城逛窑子、抽大烟去了。尽管大老爷、大奶奶,他的老爹郭西山、还有老娘再三唾骂也没用,已经垂垂老矣、苟延残喘的老夫妻两个,早已奈何不了这个逆子。

贺三槐进城一玩四个月,再没有回家。气病交加的大老爷、大奶奶,在这年冬腊月,前后间隔半个多月相继过世。

从城里回来的贺三槐,对二老的过世,一点没有痛苦,他只是表情沉重对管家老严道:\"该走的早晚都得走,只是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利落;这样也好,老两口升天路上不寂寞了。\"

管家老严听了贺三槐的话,什么话都没有说,他只觉得心里一阵冷风吹过。料理完二老的后事后,如同放飞的小鸟,完全自由的贺三槐,坐卧不安,他将家事托付给管家老严,简单跟三奶奶交代几句话,将装满大洋的褡裢斜挎肩上,就匆匆上了马,他要骑马进城去。三奶奶一双小脚迈过门槛,追着贺三槐的背影道:\"老爷,你可早些回来啊!\"贺三槐头也没回道:\"没你的事,看好你的家罢!\"说罢,扬鞭策马而去。

这时已是又一年的开春。地里的麦子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眼看就要抽穗了。打马飞奔的贺三槐,驰骋在自家的麦田边,在沙沙随风作响的麦苗的欢送下,满心欢喜地奔去了他的欢乐园。

图片来自网络

二十多天后,仍未见老爷贺三槐回来。三奶奶急得早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对老严道:\"老严,你看能不能派个机灵点的长工去城里找找老爷,我这两天眼皮老是跳啊,我怕他出事。或者你受累跑一趟也成。\"三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老严恭谨道:\"行,三奶奶,你看今个(天)天时已晚,夜路不好走,有土匪;明儿我跑一趟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严牵过一匹大白马刚要上马,院门外突然闯进一个人来。来人二十来岁,骑着一匹枣红马,一身黑衣短打扮,尚未下马,他便对老严和另外几个伙计吆喝:\"快叫你们少奶奶出来!\"

老严对刚下得马来的年轻人道:\"敢问您是?\"\"少啰嗦,快叫你们少奶奶出来,听见没有?!\"

三奶奶耳闻外面的吵闹者,穿着红短袄,迈着三寸金莲,已然走了出来。她问年轻人:\"孩子,你是打城里来的吧,啥事?说吧。\"

年轻人寒了脸道,\"你叫谁孩子?咹?你是少奶奶?!\"

\"是的,少爷。我就是。到底啥事啊?\"

\"我是龙城火园楼的,我们老板,要你亲自带上四百大洋去赎贺三槐,最迟明天晌午前送到,晚了就去收尸罢!听好了,必须你亲自去!我话可说到了,能不能赎到人就看你了!\"说着,年轻人从怀里掏出一张折了两折的纸,直接扔在地上,而后上马,勒了缰绳,打马而去。老严捡过一看,是老爷欠款画押的字据。他捡起递给了三奶奶。

图片来自网络

三奶奶听了年轻人的话,看了老爷画押的那张字据,先时愣住了,反应过来后,他马上吩咐老严筹钱。可是搜罗半天,家里只有不到两百大洋了,三奶奶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的首饰细软,让老严骑马快去城里当铺换成银元。老严接了三奶奶的一包首饰细软,骑马飞速去了城里,当夜午饭后就回来了。但只带回了一百多大洋,还是凑不够四百大洋,无奈三奶奶拿了前小院的房契,亲自坐了马车去三里外的镇上,找药材铺的金老板暂赊了一百大洋。

次日五更天,三奶奶便让老严亲自赶马车,她要去四十里外的城里赎她那不争气的老爷。一个男仆打着灯笼,坐在车前,老严将三奶奶扶上车,便驱车上了路。

太阳一竿子高时,老严的马车到了龙城西城门口,把门的两个国军哨兵却不让进。老严上前抱拳:\"两位长官,行行好吧,我们急着去找人呢,晚了怕没命了。\"其中一个厉声道:\"我们不管你干啥的,上边有令,午时前一律不准进城。省府的长官在视察呢,去去,别挡着,一边等着去。\"

三奶奶这时从后面下了马车,她走到两位哨兵跟前,一人手上递上两块大洋,赔笑道:\"长官费心了,行行好,放我们进去吧,我们真是救人的。\"

两个国军哨兵拿了大洋,显出网开一面的不情愿。\"快进,快进,别让别人看见了!\"

三奶奶上了车,老严扬鞭驱马快速冲进了城门。透过灰布帘子,三奶奶往后望去,发现那两个哨兵,正相互对望着,咧嘴呵呵笑呢。三奶奶想,这些兵痞都是活脱脱的土匪啊。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厄运临头(小小说)

图片来自网络

一九四O年春。二月初六这天,贺家庄的贺三槐迎娶了第三房太太。多少年后,贺家庄的老辈人都记得,贺三槐迎娶的三太太才十七岁,小名云英,其后村里晚辈人多据贺三槐的排行称其为\"三奶奶\"。

后来的老年人转述说,三奶奶嫁过来那天,村里男女老幼齐出动,全都跑到村东口去看迎亲队伍的热闹景象去了。

三奶奶是用十八台花轿抬过来的,她的嫁妆沿着村东路口,一直往东排了整整三里地。那排场、那阵式,不逊从前的皇亲国戚的铺排。年长者不无啧啧称羡地描述。

温婉爱笑的三奶奶,嫁过来的当年仲秋,眼看离生产不到三个月了,却不料早产。原因据妇女们说,是因贺三槐强行房事造成的。幸好管家从城里请来了男大夫,才保了三奶奶一条命。管家临送大夫走时,有人看到贺三槐在府邸门口,向即将上马的男大夫背上捶了几拳,以发泄他看了三奶奶身子的不满。

黑瘦而又不苟言笑的贺三槐,自从三奶奶早产后,像换了个人,他让家里五六个女仆,轮流照看三奶奶,期盼给她早早调理好身子。女仆李阿婆对人说:\"老爷怪了,以前的两房太太,他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甚至拳打脚踢,对现在的三奶奶可不一样了,眼神里看着三奶奶,都像汪着一汪水,真是个怪人,敢情是这三奶奶的美,真对他的脾性了。\"

另一个女仆悄悄说:\"先前,老爷见了阿喜是又摸又啃的,现在呢,自从三奶奶进了门,老爷见了阿喜,都是一脸的嫌弃。女人啊,还是脸蛋金贵值钱呐。\"

图片来自网络

女仆们羡慕归羡慕,但他们永远不了解她们的老爷贺三槐的内心。贺三槐在家照看着千亩田产,没事去佃户们租种的地里瞧瞧,看着那些麦苗在节节拔高,他心里却没有丰收在望的喜悦;相反,他的心里,总像长着一根草,怎么也安静不下来。

三奶奶小产后一个月,因遵医嘱还不能同房,耐不住寂寞的贺三槐,还是跑进龙城逛窑子、抽大烟去了。尽管大老爷、大奶奶,他的老爹郭西山、还有老娘再三唾骂也没用,已经垂垂老矣、苟延残喘的老夫妻两个,早已奈何不了这个逆子。

贺三槐进城一玩四个月,再没有回家。气病交加的大老爷、大奶奶,在这年冬腊月,前后间隔半个多月相继过世。

从城里回来的贺三槐,对二老的过世,一点没有痛苦,他只是表情沉重对管家老严道:\"该走的早晚都得走,只是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利落;这样也好,老两口升天路上不寂寞了。\"

管家老严听了贺三槐的话,什么话都没有说,他只觉得心里一阵冷风吹过。料理完二老的后事后,如同放飞的小鸟,完全自由的贺三槐,坐卧不安,他将家事托付给管家老严,简单跟三奶奶交代几句话,将装满大洋的褡裢斜挎肩上,就匆匆上了马,他要骑马进城去。三奶奶一双小脚迈过门槛,追着贺三槐的背影道:\"老爷,你可早些回来啊!\"贺三槐头也没回道:\"没你的事,看好你的家罢!\"说罢,扬鞭策马而去。

这时已是又一年的开春。地里的麦子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眼看就要抽穗了。打马飞奔的贺三槐,驰骋在自家的麦田边,在沙沙随风作响的麦苗的欢送下,满心欢喜地奔去了他的欢乐园。

图片来自网络

二十多天后,仍未见老爷贺三槐回来。三奶奶急得早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对老严道:\"老严,你看能不能派个机灵点的长工去城里找找老爷,我这两天眼皮老是跳啊,我怕他出事。或者你受累跑一趟也成。\"三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老严恭谨道:\"行,三奶奶,你看今个(天)天时已晚,夜路不好走,有土匪;明儿我跑一趟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严牵过一匹大白马刚要上马,院门外突然闯进一个人来。来人二十来岁,骑着一匹枣红马,一身黑衣短打扮,尚未下马,他便对老严和另外几个伙计吆喝:\"快叫你们少奶奶出来!\"

老严对刚下得马来的年轻人道:\"敢问您是?\"\"少啰嗦,快叫你们少奶奶出来,听见没有?!\"

三奶奶耳闻外面的吵闹者,穿着红短袄,迈着三寸金莲,已然走了出来。她问年轻人:\"孩子,你是打城里来的吧,啥事?说吧。\"

年轻人寒了脸道,\"你叫谁孩子?咹?你是少奶奶?!\"

\"是的,少爷。我就是。到底啥事啊?\"

\"我是龙城火园楼的,我们老板,要你亲自带上四百大洋去赎贺三槐,最迟明天晌午前送到,晚了就去收尸罢!听好了,必须你亲自去!我话可说到了,能不能赎到人就看你了!\"说着,年轻人从怀里掏出一张折了两折的纸,直接扔在地上,而后上马,勒了缰绳,打马而去。老严捡过一看,是老爷欠款画押的字据。他捡起递给了三奶奶。

图片来自网络

三奶奶听了年轻人的话,看了老爷画押的那张字据,先时愣住了,反应过来后,他马上吩咐老严筹钱。可是搜罗半天,家里只有不到两百大洋了,三奶奶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的首饰细软,让老严骑马快去城里当铺换成银元。老严接了三奶奶的一包首饰细软,骑马飞速去了城里,当夜午饭后就回来了。但只带回了一百多大洋,还是凑不够四百大洋,无奈三奶奶拿了前小院的房契,亲自坐了马车去三里外的镇上,找药材铺的金老板暂赊了一百大洋。

次日五更天,三奶奶便让老严亲自赶马车,她要去四十里外的城里赎她那不争气的老爷。一个男仆打着灯笼,坐在车前,老严将三奶奶扶上车,便驱车上了路。

太阳一竿子高时,老严的马车到了龙城西城门口,把门的两个国军哨兵却不让进。老严上前抱拳:\"两位长官,行行好吧,我们急着去找人呢,晚了怕没命了。\"其中一个厉声道:\"我们不管你干啥的,上边有令,午时前一律不准进城。省府的长官在视察呢,去去,别挡着,一边等着去。\"

三奶奶这时从后面下了马车,她走到两位哨兵跟前,一人手上递上两块大洋,赔笑道:\"长官费心了,行行好,放我们进去吧,我们真是救人的。\"

两个国军哨兵拿了大洋,显出网开一面的不情愿。\"快进,快进,别让别人看见了!\"

三奶奶上了车,老严扬鞭驱马快速冲进了城门。透过灰布帘子,三奶奶往后望去,发现那两个哨兵,正相互对望着,咧嘴呵呵笑呢。三奶奶想,这些兵痞都是活脱脱的土匪啊。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