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兄弟到君臣再到阶下囚,解读诚亲王胤祉与雍正的恩怨情仇
《雍正王朝》中,皇三子胤祉在雍正即位后,仍然以诚亲王之尊参与政务,且颇得雍正帝的信任。其实历史上,雍正与诚亲王胤祉的关系十分复杂,他虽然没有像胤禩、胤禟那样被改名逐出宗室,但其结局无疑也是悲剧的。说起这对君臣兄弟的恩怨情仇,就要回到康熙那个时代。
康熙时期胤祉始终以兄长居上,地位高于胤禛皇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二月二十日(1677年3月23日),生母马佳氏。康熙二十年,马佳氏由荣嫔升为荣妃,是康熙时期最早获得主位的妃子之一。
皇四子胤禛比胤祉小一岁,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生母乌雅氏。乌雅氏得封号较晚,由嫔位晋封为德妃。雍正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病逝。终康熙一朝,胤祉、胤禛各自的生母同为妃子,而胤祉之母马佳氏资历略深,实际地位在乌雅氏之上。
康熙帝对皇子比较重视,不仅对嫡子胤礽倍加疼爱,对于诸多庶子也莫不如此。仅以年长皇子胤祉、胤禛为例就可见一斑。
康熙二十四年(1685),胤禛8岁,六月初一日,康熙帝亲率王公大臣离京,巡狩塞外。初八日,接到太医院奏报,得知胤禛染上痢疾,即命回銮,一昼夜而至。在他的亲自过问下,胤禛的病情很快好转。待胤禛病情稳定后,康熙帝继续巡狩塞外。
这一年,康熙帝已有二十多位皇子,存活者9人,胤禛的这个经历虽非特殊,但他堪以为荣。乾隆帝即位后,将此事写入御制《世宗宪皇帝神功圣德碑》,以示皇祖“恩眷逾常”。
康熙三十六年(1697),皇三子胤祉21岁。是年二月初六日,康熙帝第三次亲政噶尔丹,钦定扈从皇子中,除皇长子胤褆外,还有胤祉。不料胤祉突然病倒,遂留京医治。在亲征过程中,康熙帝时常关注胤祉的病情,难掩关爱之意。
康熙三十七年(1698),诸皇子第一次分封爵位,受爵者分别入封下五旗。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均封多罗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等人一起封为多罗贝勒。大学士伊桑阿等奏请“将皇子照例尽皆封王”。康熙回答:“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赋性鲁钝。朕意已决,尔等勿得再请,异日伊等奋勉,再为加封,未始不可。”
康熙帝对胤禛的这个看法,不仅决定了胤禛初次所得爵位,在胤褆、胤祉之下,也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到康熙对他的任用。从现存的满文档案中可以看出,自康熙三十七年首次分封后的近十年内,皇子中深受器重者,仅有胤褆、胤祉和胤禩。
雍正即位后修纂《清圣祖实录》,出于不言而喻的原因,对于皇四子之外的其他皇子的事迹多予以删改,以体现圣祖对他的恩眷。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在这次事件中,胤褆被圈禁,胤禩被康熙帝斥之为“妄博虚名”、“结党潛谋”,革去了贝勒爵位(不久复封)。次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并第二次分封皇子。胤祉晋封和硕诚亲王,胤禛晋封和硕雍亲王,胤祺晋封和硕恒亲王,胤祐晋封多罗淳郡王,胤䄉封为多罗敦郡王,胤禩为多罗贝勒,胤禟、胤裪、胤禵为固山贝子。至此,胤祉和胤禛成为康熙后期封有亲王爵位的皇子中两位最长者,受到倚重。
不过,康熙帝对胤祉的信任重视程度显然高于胤禛,诸皇子奉旨、署名、协理政务时,均以胤祉居首,因此在康熙晚年胤祉是较有实力的储位竞争者之一。
雍正即位后对胤祉采取既抑制又包容的策略
康熙帝病逝后,胤禛即位,时胤褆和胤礽仍被圈禁,胤祉成为唯一享有王爵的皇兄。刚登大宝的雍正帝因丧事未行,事务千头万绪,所以急需借助熟悉内务胤祉与精明强干、深孚众望的胤禩,共同应付非常局面。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去世后的第二天,雍正帝命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上谕曰:“朕苫块之次,中心纷瞀,所有启奏诸事,除朕藩邸事件外,余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谕旨,必经由四大臣传出并记档,则诸事庶乎秩序然不紊。”
奇怪的是,雍正没有将资历最深的胤祉列入总理大臣名单中,揣测其意,大致有三个方面原因:
其一,胤禩、胤禟集团是雍正的主要政敌,实力不可小觑,必须予以笼络,以稳定人心;胤祥因与自己关系最近,故予以重用;胤祉非敌非友,能量、影响均不及胤禩,如果不用,对政局的稳定并无大碍。
其二,在雍正帝看来,以办事才能论,胤祉也在可用与不可用之间。
其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雍正帝对于胤祉先获亲王爵位、奏折名列在前一事耿耿于怀,一旦条件具备,必加以抑制。
雍正即位后,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他不得不对胤禩集团成员采取隔而不打,分而治之的方针。为了避免树敌过多,又对近支宗室大力笼络。而就在雍正刚即位不久,胤祉受到陈梦雷一案的牵连,但雍正帝网开一面,按而未发。
陈梦雷在康熙年间因过被流放盛京,康熙三十七年(1697)被赦还,次年奉旨侍从胤祉读书,在胤祉的主持下,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但是其人性格孤僻,颇为高傲,在雍正即位后多次受到弹劾。用雍正帝在上谕中说:
“陈梦雷系从耿逆之人,皇考宽仁免戮,发往关东。皇考东巡,念其平日稍知学问,带回京师,交诚亲王处行走。累年以来,不思改过,招摇无忌,不法甚多。朕以皇考恩免之人,不忍加诛,然京师断不可留。皇考遗命以敦睦为嘱,陈梦雷若在诚亲王处,将来必致有累。九卿等知陈梦雷颇多,或其罪有可原,不妨直言,朕即赦免。”
雍正元年四月,陈梦雷案有进一步发展,雍正帝仍不根究。因此,陈梦雷案长期未被公开,多年后宗人府等罗织胤祉罪名时,方被透露。
雍正即位后,对胤祉既不重用,又加包容,这是当时他对既非胤禩一党,也非可倚用的近支宗室成员的基本方针。不过,随着朝中形势的改变,胤祉的处境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雍正二年(1724),胤祉长子弘晟因讹诈银两被革去世子,降为闲散宗室,交与胤祉严加约束。
雍正三年二月,雍正帝服丧期满,他不再有所顾忌,惩处胤禩集团的步伐加快,胤祉也终于被卷入到这场政治漩涡之中。
淫威之下难以苟活,胤祉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自雍正二年以后,雍正帝对胤禩等人的斥责日趋加重。四年正月初五日,雍正帝在养心殿西暖阁召见诸王、贝勒、贝子、满汉文武大臣等,胤祉、胤禩均在内。雍正帝在众人面前尽数胤禩的种种不是。胤禩站立一旁,沉默无语。
可是,当雍正指责他焚毁圣祖御批一事上反复其词时,他突然为自己辩白,于众臣前指天发誓:“若有虚言,一家俱死。”雍正帝据此说胤禩“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下令革去他的黄带子。又以“结党构逆,靡恶不为”罪,将胤禟、苏努、吴尔占三人革去黄带子,令宗人府将三人名字除去。
是年二月初七日,雍正帝于圆明园勤政殿再次召见诸王大臣,他首先告知众人:“胤禩之罪,实若当杀,宗人奏请,朕即决断。事关重大,尔等各陈所思,倘若并不尽表忠心,乃是为臣之人悖理不忠之处。”诸王大臣听罢,请求先在一处会议。
诸大臣不敢违逆雍正帝的意思,但胤祉却认为胤禩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且诛杀兄弟有违圣君之名。在这一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胤祉的表现不当帝意,遭到申斥,因此他内心深感不安。不过,雍正帝到当时的主要目标尚是胤禩集团,还无心打击胤祉。
雍正六年(1728)六月,此时胤禩集团早已覆灭,雍正开始调转枪口对付胤祉。这年,胤祉勒索原山西巡抚苏克济银两案事发,宗人府参劾他”毫无臣礼“,旨令降为郡王,免议政,其子弘晟交宗人府严行锁禁。
雍正八年(1730)二月,上谕称:“诚郡王胤祉年来自知从前错谬,深加愧悔”,复封亲王。五月,怡亲王胤祥病逝,胤祉在治丧活动中迟至,且被指为无悲伤之色,宗人府遵旨定议不孝、妄乱、狂悖、党逆、奸邪、怨恨不敬等罪,令革去亲王,拘禁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闰五月,胤祉病逝,终年56岁,上谕“一切殡葬之礼,着按郡王例行,赏内库银五千两料理丧事”。乾隆二年(1737),追谥“隐”,复原诚郡王字号。
从胤祉与胤禛这对君臣兄弟的关系来看,总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由包容、俯首,到凌逼、退缩,再到构罪、丧命。客观地说,皇三子胤祉带有较重的书生气,他钻研学问,不善交际。不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对于雍正帝的统治并未构成威胁,然后雍正帝始终不忘前嫌,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从侧面发映出雍正帝的猜忌和残忍。
胤祉:康熙第三子,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却被软禁父子皆死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好不容易登基后,对自己的兄弟们还是“很不错的”:
十三弟胤祥被封为怡亲王
十二弟胤祹被封为履郡王
十七弟胤礼被封果郡王,
.....
而雍正的八弟胤禩跟三哥胤祉早就在康熙还在时就被封为亲王,所以雍正将八弟胤禩加封为和硕廉亲王,与雍正的心腹大臣隆科多、怡亲王等人一起管理朝政;
赏赐三哥胤祉御前免跪权,就连雍正最倚重信任的十三弟胤祥都没有免跪权,为何会给三哥胤祉呢?在剧中不管是九王夺嫡还是八王议政逼宫等精彩的片段,看上去都跟三阿哥胤祉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
1708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皇三子胤祉与胤礽向来关系不错,康熙便召胤祉前往询问太子胤礽的所作所为,显然胤祉的回答康熙是满意的,所以才会如此评价胤祉:“胤祉虽然与胤礽的关系亲厚,但是却从没怂恿太子做什么坏事,所以太子被废,也不应该牵扯到胤祉。”
“胤祉与胤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时,胤祉又被康熙叫去问话,胤祉不仅没有被连累,反而被康熙赏赐了5000两,显然在康熙眼里胤祉跟胤礽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关系的。
康熙对皇三子胤祉,还是比较认可而且宠信的。
但是雍正继位以后,胤祉的地位却急速下降,先是被遣送去守皇陵;后被降为郡王,再到后来虽被恢复了亲王的爵位,但被幽禁起来,跟自己的儿子弘晟都死在了禁所里。
在康熙众多的儿子中,胤祉是很低调的一个,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存在感”都不是很强,看上去他无心皇储之位,更没有与雍正为敌,但为何结局如此凄惨呢?
只能说:胤祉与雍正都是一类人,是隐藏的高手,只是胤祉没有雍正沉得住气而已!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胤祉到底是什么样的?
(备注:为方便阅读,所有皇子的名字都用康熙在时的名字,比如皇三子就用胤祉,而不用允祉)。
01 胤祉深得康熙宠爱
胤祉的生母是荣妃马佳氏,马佳氏何时入宫并不是很确定,很有可能是在康熙与孝诚仁皇后大婚以后,而且荣妃是第一个为康熙生下皇子的妃嫔。
马佳氏的出身还是很不错的,她的高祖瑚石在努尔哈赤时归顺后金,隶属于满洲正黄旗;其曾祖与祖父在历史中的记载比较少,不过有一个人我们在《康熙王朝》中曾见过:图海;在电视剧中图海与周培公平定三藩之乱、劝降王辅臣,因周培公是汉臣,所以康熙将平定三藩最大的功劳给了图海。
电视剧中的情节我们暂且不论,历史上真实的图海确实是平定吴三桂的功臣,劝降了王辅臣,康熙将其封为三等功;康熙二十年病逝后追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继位后将图海追封为一等忠勇公,并且配享太庙,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而图海就是马佳氏的叔父辈,对马佳氏来说娘家人如此显赫也是有益处的。
马佳氏入宫以后确实也很受宠,最起码在康熙六年到康熙十年马佳氏深得康熙的宠爱,在这期间马佳氏共生育了五子一女,若没有盛宠的话,是不可能生育这么多子女的。
只可惜马佳氏生育的五个儿子中只有最后一个儿子胤祉长大成人,前四个全部夭折;包括在康熙十四岁时马佳氏为他生的长子承瑞,仅仅三岁便病逝了。
康熙十六年马佳氏最后一次生产,为康熙生下皇三子胤祉(实际排行第十);也是在这一年康熙第一次大封六宫,马佳氏被封为荣嫔,同马佳氏一同被封为嫔位的还有:
那拉氏惠嫔
郭络罗氏宜嫔
赫舍里氏僖嫔
此时的马佳氏地位要高于这几位嫔妃。
四年后马佳氏与惠妃、宜妃、德妃一起封为荣妃,不过此时的马佳氏地位有所下降,排在了德妃之后,不过马佳氏还是同惠妃那拉氏一起与太后协理六宫,再加上生育的子女数量多,在宫里的威望还是不错的。
正因为前四个儿子全部夭折,马佳氏对这个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很是宠爱,康熙亦是如此;
1690年七月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准噶尔,在途中病倒很是思念亲人,尤其是皇太子胤礽,便下旨让皇三子胤祉与皇太子胤礽前往大营,这一年胤祉13岁,胤礽17岁。
康熙本以为太子能关心自己,没想到太子连最起码的关怀之情都没有,康熙认为太子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便让胤祉跟胤礽一同回去了。
胤祉从小就表现得很乖巧,正因为有太子胤礽不孝的表现对比,显得胤祉更加懂事。
1693年曲阜的孔庙终于修好,康熙便下旨让皇三子胤祉与皇四子胤禛一起前往曲阜祭祀,这是皇三子胤祉第一次参加规模比较大的祭祀活动;此后康熙不管是围猎还是祭祀都会让胤祉一起跟随前往。
《清史稿·诸王传》记载:凡行围、谒陵,皆从。
胤祉作为皇三子,自然也是最早被封为郡王的皇子之一,不过胤祉郡王的爵位也是自己争取来的:康熙第二次御驾亲征噶尔丹,命胤祉掌管镶红旗大营,剿灭噶尔丹以后康熙论功行赏:皇长子胤褆被封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值得一提的是一同跟随的皇四子胤禛仅仅被封为贝勒。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皇长子胤褆本身就很骁勇善战,在康熙御驾亲征准噶尔的时候表现得很是勇猛,胤祉能跟胤褆一起被封为郡王,可见胤祉的表现也让康熙很满意。
诸位皇子被加封以后开始参与处理朝政事务,并分拨佐领;可以说除了皇太子胤礽以外其他的皇子比如: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等几位年长的皇子,既有权又有势力,必然削弱皇太子的权力,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加剧,而诸位皇子包括与太子素来交好的皇三子胤祉,共同的敌人其实就是皇太子胤礽及其党羽。
不过皇三子胤祉确实非常隐忍,从不主动表现出自己夺嫡的心思。
正是因为胤祉隐忍,为人低调,康熙对这个儿子还是很偏爱,比如1707年三月康熙前往胤祉的府邸参加家宴,而且从这以后康熙经常去胤祉的府上。
《清史稿》四十六年三月,迎上幸其邸园,侍宴。嗣是,岁以为常,或一岁再幸。
仅凭这一点来说康熙对胤祉绝对是偏爱,毕竟康熙除了晚年前往皇四子胤禛(雍正)的圆明园一次,从未去过其他皇子的府上,而前往胤禛的圆明园还是胤禛特意安排的,并非康熙主动前往。
可见,康熙确实很喜欢这个能力出众的儿子,不过,到了康熙晚年随着九王夺嫡的开始,康熙对皇三子胤祉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02 太子复立,胤祉被封为诚亲王
皇太子胤礽因为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优渥,再加上康熙对胤礽格外的宠溺,慢慢养成了残暴不仁的性格,而且对生病的康熙毫无关心之意,不过这些康熙认为都可以进行教育改正;
但胤礽还是触犯了康熙的底线,竟然参加党争,并出现僭越的行为,多次悖逆康熙,康熙大失所望,终于在1708年直接下旨废了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被废后被拘禁于咸安宫,太子被废对于其他的皇子来说自然是高兴事,毕竟一旦太子被废,他们就都有机会争的储君之位,自然不会为太子求情。
而胤祉素来就与太子胤礽交好,太子落难,胤礽并没有明哲保身,而是主动为太子求情,胤祉的行为就像是在告诉别人:我跟太子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康熙便直接找胤祉问话,就是想要确定太子平日过分的举动,胤祉到底有没有参与?不过父子二人一番交谈后,康熙还是很满意的,说:“胤祉虽然与胤礽平素里关系好,但是胤祉并没有怂恿胤礽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所以不加罪与胤祉。”
之后胤祉做的一件事,不可谓不高明,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太子胤礽被废以后,皇长子胤褆仗着自己是长子,又立下赫赫战功,护卫康熙左右,便以为康熙有意“立长”为皇储,甚至建议康熙杀掉疯癫的废太子,让康熙很是失望。
而胤祉从蒙古人那里得到消息:皇长子胤褆与蒙古人格隆一起串通,用巫术来镇魇太子,所以太子才会行为失常;胤祉将这件事情告知了康熙,康熙下旨调查此事,果然在废太子的寝殿里发现了证据。
《清史稿》记载: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禔厌胜废太子,允祉侦得之,发其事。
如此一来皇长子胤褆直接被拘禁了起来,如此不忠不孝对弟弟残忍之人,再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而胤祉通过这件事情达到了三个目的:
第一、在胤礽被废的同时,将皇长子胤褆除掉,胤祉变成了最年长的皇子,也想凭“立长”登上储君之位;
第二、胤祉素来与胤礽交好,若胤祉能将胤礽救出来,胤礽自然会对胤祉感激涕零,有朝一日胤礽登上皇位自然重用胤祉;但是若康熙还是不将胤礽放出来,胤祉照样赚了一个贤德的名声。
可以说胤祉既表现了对废太子的忠心,又向康熙说明了自己并没有夺嫡的心思。
康熙晚年最痛心头疼的就是九王夺嫡,胤祉若没有夺嫡的心思,自然会得到康熙的宠信与重用;更何况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其实内心还是倾向于胤礽。
胤礽被废以后,康熙觉得自己之前太过于溺爱太子,太子的仪仗以及服饰都与皇上的太过相似,所以便有了想要降低太子规格的意思,没想到胤祉竟然为胤礽说话:“若是降低了标准,谁还愿意当太子呢?”
上以东宫仪仗礼服,从前定制太过,特命廷臣纠正。胤祉云:“如此则何乐为皇太子邪!”
胤祉此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告诉康熙,废太子之前并没有什么僭越的地方。
确实看上去胤祉是在帮太子,但是我个人认为胤祉这个人跟皇四子胤禛(雍正)是一个类型的,很善于伪装自己,他是在借着“帮太子”为自己树立一个贤德忠诚的好名声,正所谓“以退为进”,一步一步设计让康熙信任自己,夺得储君之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过康熙后来复立太子,胤祉因为“忠诚”太子而被封为诚亲王,同胤祉一起被册封的还有皇四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皇五子胤祺被封为恒亲王。
《清史稿》记载:太子复立,允祉进封诚亲王。
1712年太子再次被废,康熙又将胤祉召去交谈了一番,胤祉不仅没有被牵连,反而被康熙赏赐了五千两白银;
可见胤礽两次被废,都没有影响到胤祉的地位。
03 沉迷于编书
胤礽之所以复立,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皇八子胤禩太过张扬,竟能让大多数朝臣都举荐他为太子,这让康熙很不满意;更何况胤礽之前疯癫的举动康熙认为很可能是胤褆镇魇之术导致的,想让再给胤礽一个机会。
虽然胤礽复立,但其实他的太子之位远没有之前那般牢固,更何况胤礽复立后仍旧没有改过自新的意思,甚至扬言:“哪有当了四十年的太子?”
其他的皇子自然蠢蠢欲动,想要再次将太子胤礽拉下马,这样他们好有机会上马。
不过有两个人表现得很低调,一个是皇四子胤禛,做人做事都非常的低调,表现得毫无争储之心;而另外一个就是胤祉,他带着一帮文臣专心去编书。
1714年胤祉带人编纂完成《律历渊源》,将律吕、历法与算法合为一体,康熙对此大为满意,很是赞赏;之后胤祉又跟陈梦雷等人一起,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雍正登基后完全成书),康熙看到这本书的目录甚至宽慰,对胤祉大加夸赞。
康熙晚年九王夺嫡,可以说各位皇子大显神通,除了皇四子胤禛外,胤祉确实也走了一条很特殊的路—低调编书,以此来讨好康熙。
但随着康熙病逝,胤祉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胤祉表现得毫无“争储”的意思,胤禛登基后为何会如此为难自己的三哥呢?
04 死在了禁所
1722年12月康熙病逝于畅春园,雍亲王胤禛登基称帝,史称雍正帝;雍正登基以后确实对自己的兄弟们“很不错”:有的封为郡王,有的封为亲王,就连雍正最大的敌人胤禩都被加封为和硕廉亲王。
而胤祉则被雍正赏赐了御前免跪权,确实看上去“很和谐”的场面。
但雍正下旨让胤祉前去守护皇陵,不仅如此次年雍正将胤祉的长子弘晟削掉了世子的爵位,降为闲散的宗室成员。
雍正二年世子弘晟获罪,被削去世子之位,此后成为闲散宗室。
1728年因为有人向雍正弹劾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雍正斥责胤祉一番将其降为郡王,并且将胤祉身上的罪过全部加在其子弘晟的身上,将弘晟圈禁在宗人府。
1730年二月雍正又将唯一的兄长胤祉恢复了亲王的爵位,但是仅仅三个月以后,胤祉被褫夺封号,将他跟家里人一起囚禁在景山永安亭,而他的儿子弘晟还是囚禁在宗人府。
这一次胤祉之所以被囚禁起来,竟是因为怡亲王的葬礼:五月份怡亲王胤祥病逝,胤祥是雍正最为依仗信任的弟弟,胤祥去世雍正自然难过;而胤祉不仅很晚才出席葬礼,在葬礼毫无难过的样子,雍正便认为胤祉一点都不尊重胤祥,很生气的说:“胤祉性情乖张,不孝,跟阿其那、塞思黑同党。他的儿子弘晟也很凶狠顽劣,帮助父亲作恶,只不过被囚禁起来而已,而胤祉居然怨恨;怡亲王向来忠孝,胤祉居然心生怨恨,参加葬礼来的如此迟,走的还早,应当被削掉爵位。”
“允祉乖张不孝与阿其那、塞思黑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允祉衔恨怨怼。怡亲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雍正这段话,总结起来三点原因削掉胤祉的爵位:
第一、同胤禩、胤禟一党;
第二、其子弘晟助父为虐被圈禁,胤祉心中不满;
第三、对怡亲王不尊重,心生嫉恨。
但真的如雍正所定论的这样吗?
胤祉向来与太子胤礽交好,至于与胤禩胤禟一党一说,确实是子虚乌有,胤禩胤禟作为雍正最痛恨的敌人被雍正圈禁而死,雍正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
但一向低调的胤祉到底是怎么得罪雍正的呢?
康熙五十七年,雍正的一位谋士戴铎曾跟雍正提过:皇三子胤祉将博学多才还精通天文的谋士杨道升请到自己的府上,必然是有夺嫡的想法。
而此时正是九王夺嫡的关键时期,雍正向来多疑,自然不会真的相信自己的三哥真的没有争储的想法。
所以即便雍正登基后胤祉第一个跪拜雍正,承认雍正就是新帝,雍正照样不信任胤祉。
将胤祉视为胤禩、胤禟的同党,就可以看得出雍正将胤祉都视为争储的共同敌人。
胤祉被圈禁两年后便死在了禁所,而他的儿子弘晟也在两个月以后追随父亲而去。雍正对三哥的死毫无伤心的意思,只是下旨以郡王的规格下葬。
可见雍正将这个向来低调的三哥视为敌人,而非亲兄弟。
或许这也就是生在皇家的无情吧,若是普通人家的兄弟,好歹还有亲情在,大多能够相互扶持;但就因为生在皇家,面对帝位,亲兄弟也会反目成仇,互相残杀。
#头条创作挑战赛#
胤祉不参与争储,还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为何还被雍正囚禁至死
康熙晚年,在废黜太子胤礽后,觊觎大位的成年皇子们,纷纷卷入了夺嫡之争。唯有皇三子胤祉醉心学问,对政治根本不关心,因此深得康熙器重。可是雍正继位后,却把他囚禁致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胤祉剧照)
说起来,胤祉在众皇子中还真是一枝独秀,他自幼聪慧,天赋过人,年少时便能诗会赋,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此外,胤祉在骑射上,也是诸皇子中的佼佼者。他早年随康熙塞外出巡,曾和擅长骑射的康熙一较高低,结果两人难分仲伯。
因此,康熙对胤祉的文武能力都非常满意,早早就让他参与出巡和谒陵等事务,一方面让他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他的政务处理能力。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二次亲征噶尔丹,命19岁的胤祉统管镶红旗大营,参与平定噶尔丹战争。
比起以往的谒陵和出巡,作战才算是胤祉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参与国事。胤祉在作战时,不仅指挥有方,还处处为康熙分忧解难,颇让康熙感到慰藉。
凯旋回京后,康熙发现留在京师监国的太子胤礽党羽遍布,权势滔天。对他的皇权统治有极大的威胁。于是,康熙决定分封皇子,分拨佐领,让成年皇子分府自治,正式参与政务,以此来削弱胤礽的权力。
胤祉由于深得宠爱,再加上他素与胤礽关系要好,被破格封为多罗诚郡王。这可是仅仅比和硕低一级的二等爵位,除了皇长子胤禔由于武艺高强,和他一样被封为多罗直郡王外,其他参与作战的成年皇子,均被封为三等爵位多罗贝勒。
随后,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祉不仅参与宫廷事务,还被安排到翰林院负责一些律吕、算术等方面的书籍的编修。
(康熙剧照)
胤祉对康熙交托的政务,一丝不苟,完成得非常出色,随着康熙和太子胤礽的关系恶化,胤祉也 越来越得器重。
胤祉不光学业和工作能力让康熙满意,还相当讲孝心,对康熙早晚问安,嘘寒问暖,就在废黜太子的前不久,康熙第一次来到胤祉的府中,参与他举办的家宴。在这里,康熙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自此后,他每年都要去胤祉的府中参与家宴,到后来这个也就成了康熙的定例。
在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后,康熙把太子党们连根拔除。与胤礽交往甚密的胤祉,自然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康熙在经过亲自询问后,却并没有为难胤祉,反而还常对人说,胤祉虽和太子关系亲厚,但从没有怂恿太子作恶,所以不该加罪于他。
东宫被废,立刻就招来成年皇子们角逐太子之位的争斗。此时的皇子们不仅有权有势,而且身边都云集着一大批党羽,这种局面是康熙万万没想到的,康熙见到这种局面备感忧心,焦头烂额。
胤祉却和这些如狼似虎的成年皇子们不一样,他不结交党羽,更不热衷争夺皇储,反而一心一意完成康熙交托给他的编书任务,先后完成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书。
不光如此,胤祉还很能为康熙分忧。
康熙因为众皇子争储,大伤脑筋,打算复立胤礽为太子。
胤祉在打探到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阴谋魇镇胤礽,将此事向康熙告发,康熙遂以此为由,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为了平息夺嫡之争,康熙对成年皇子分别进行了加封。胤祉再次被进封为诚亲王。
(胤礽剧照)
然而,重得太子之位的胤礽却继续勾结大臣,意欲逼宫,这迫使康熙不得不再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像第一次废黜太子一样,这次胤礽的党羽再次遭到打压,不过,胤祉依然没有受到康熙责难,反而还得到5千两白银的赏赐。
随着成年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一心做学问,根本不关心政治的胤祉,反而得到康熙的青睐和器重,在康熙晚年父子之情更为深厚。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在寰丘祭告天地时,破例让胤祉也向天地祭拜。除此外,又把胤祉的长子弘晟立为世子,其待遇和俸禄和贝勒相同。
当时,还发生了一起“孟光祖事件”。
孟光祖是胤祉府中的门客,他不经批准登记,也没有拿任何证明文件,便打着胤祉的名号,在各地结交地方要员,不仅以胤祉的名义和督抚大员互赠礼物,还对他们极尽拉拢之事。被拉拢的名单中,不乏年羹尧和佟国勷这样的军政重臣。
事发后,康熙为了保护胤祉,并没有深究,仅处死了孟祖光。除此外,他还召见了和胤祉在一处编书的魏廷珍,对他旁敲侧击地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处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康熙这样说,自然是若有人追问此事,要他为胤祉全心修书做个见证,以免胤祉牵扯进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畅春园去世,隆科多宣读继位遗诏,皇四子胤禛得继大统,是为雍正。
(雍正剧照)
当时,第一个向雍正称臣磕头的,就是胤祉。
然而就算如此,胤祉还是没能逃脱雍正对他的清算。
原来,雍正继位这事,实在太出乎人的意料,就连他的生母德妃也大感意外。
有不少人认为,康熙晚年最受器重的皇子中,除了皇十四子外,就当属胤祉。因此,坊间流言四起,不少人甚至称胤祉很有可能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
这些流言自然传到了雍正耳中。为了巩固政权,雍正继位后,对曾参与争夺储位的手足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尽管胤祉没有参与争储的行为,但雍正依然对他多有提防。不仅不重用他,还把他打发去为康熙守陵,他的儿子弘晟也因被寻了个不是削去世子之位,降为闲散宗亲。
到雍正六年时,雍正又以“无人臣之礼”,把胤祉的爵位剥夺,幽禁在府中,而弘晟则受其牵连,被囚禁于宗人府。
尽管雍正八年,雍正恢复了胤祉的爵位,可是紧接着,雍正最为倚重的怡亲王去世,雍正又以胤祉毫无“伤悼之情,视同隔膜”为由,再次剥夺了他的爵位,并把他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仅一年有余,胤祉病死于幽禁之所,卒年56岁。
直到乾隆继位后,乾隆才给没有参与争储的胤祉平反,恢复了他诚亲王的爵号,并追封谥号“隐”,他的儿子弘晟才得以释放,不过不能继承爵位,一辈子无官无爵,真正成了闲散宗室。这样一来,胤祉这一支的后人,也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