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孟昶怎么读拼音(孟昶怎么读)

孟昶怎么读拼音(孟昶怎么读)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1、——知祥去世昶即位,诛杀大将李仁罕。

孟昶(chǎng)(919年12月9日―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 ,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省邢台市),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

2、——孟昶降宋俘京师,检校太师秦国公。

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但孟昶本人亦颇为奢侈淫靡。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孟昶好学能文,《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人物生平出生太原——知祥镇守蜀地时,孟昶与母入蜀地。

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按《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孟昶应为孟知祥第五子,可能孟知祥前两子早夭没有序齿。 母亲李氏,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将李氏赐给了孟知祥。后唐天祐十六年(919年)十一月十四日,李氏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生下孟昶。当孟知祥镇守蜀地时,孟昶与母亲李氏随孟知祥的正妻琼华长公主一同进入蜀地。 孟知祥任两川节度使时,以孟昶为行军司马。

登基为帝——现在藩镇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称帝,任孟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重,七月二十六日,立孟昶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当晚,孟知祥去世,秘不发丧,枢密使王处回连夜到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季良处相对哭泣,赵季良严肃地说:“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化,应当迅速立嗣君才能断绝其非分妄想,哭无益啊。”王处回和赵季良决计立孟昶为帝,然后发丧。孟昶即位,不改元,仍称明德年号,至后蜀明德五年(938年)才改年号为广政。

铲除旧臣1、——不遵法度造房宅,夺人良田挖坟墓。

孟昶年少不亲自处理政事,而将相大臣都是孟知祥时的故人,孟知祥宽厚,多优待纵容,他们对待孟昶更加骄惰不驯,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李仁罕、张业尤其骄横。孟昶即位数月,逮捕李仁罕将其杀掉,夷灭其族。当时,昭武军(今四川广元)节度使李肇自镇来朝,持杖入见,称有病不能拜,听说李仁罕死讯,马上放下拐杖拜倒在地。

2、——张业家里设监狱,后蜀百姓横征敛。

孟昶勒令他致仕退休,贬谪邛州(今四川邛崃),永不启用。广政九年(946年),赵季良去世,张业更加专权。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李仁罕被杀时,张业正掌管禁军,孟昶怕他造反,就任他当丞相,张业兼任判度支,在家里设置监狱,专用残酷的刑法对后蜀百姓横征暴敛,百姓对他非常痛恨。

3、——专权贪纵王处回,穷极奢侈赵廷隐。

广政十一年(948年),孟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设计将张业逮捕处死。专权贪纵的王处回、穷极奢侈的赵廷隐相继罢相,从此故将旧臣都没有了。孟昶才开始亲政,在朝堂上设置匦函,接受臣民投书来了解下情。

复疆封王1、——昶派汉韶攻凤州,恢复前蜀时疆域。

当时,辽国灭了后晋,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太原,中原多事,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以秦、成、阶三州归附后蜀,孟昶派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完全恢复了前蜀王衍时的疆域。后汉将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造反,都上表归附孟昶。孟昶派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响应赵思绾。

2、——然而边官有急奏,不及上报擅拆封。

孟昶的丞相母昭裔恳切进谏,认为不可,然而孟昶决心攻占关中,于是派安思谦向东增兵。不久,后汉诛杀赵思绾、王景崇,张虔钊等都罢兵而还。安思谦耻于无功,多杀士卒来威吓众人。孟昶与翰林使王藻设计杀死安思谦,然而边官有急奏,王藻不及时上报,擅自拆封,孟昶愤怒。

3、——昶杀思谦的时候,王藻在旁捉住斩。

杀安思谦的时候,王藻也在旁边,因此被一齐捉住斩了。广政十二年(949年),孟昶设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广政十三年(950年),孟昶加尊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旋即封其六子为王。

四州入周1、——世宗柴荣伐后蜀,昶派继勋节度使。

广政十八年(955年),后周世宗柴荣派兵从秦州出发讨伐后蜀。孟昶派韩继勋为雄武军节度使,听说周军前来进攻,叹气说:“韩继勋哪里能挡得住周兵呀!”客省使赵季札请行,就派赵季札为秦州监军使。

2、——驰回报告孟昶问,季札惶恐说不出。

赵季札行至德阳,听说周兵到了,立即驰回报告,孟昶问他,赵季札惶恐得说不出一句话,孟昶大怒把他杀掉,立即派遣高彦俦、李廷珪出堂仓抗击周军。高彦俦大败,退到青泥,于是秦、成、阶、凤四州复被周军占领。孟昶害怕了,分别派遣使者到南唐、北汉,进行联络。

3、——世宗俘虏蜀军还,孟昶俘虏送京城。

广政二十年(957年),后周世宗把俘虏的蜀军送还,孟昶也把俘虏的周将胡立送到京城并写信给后周世宗,后周世宗认为孟昶没有臣子的礼节,很恼怒,没有回信。 广政二十一年(958年),后周攻打南唐,攻取淮南十四州,各国都害怕。荆南高保融以书招呼孟昶归周,孟昶因为以前曾经写信给后周世宗没有得到答复而停止归周的事。

亡国投降1、——中原多事险一方,君臣都以奢为乐。

广政二十五年(962年),孟昶立子秦王孟玄喆为皇太子。孟昶很幸运生在晋、汉之时,中原多事,所以能够据险一方,君臣都以奢侈为乐,甚至溺器都用七宝装饰。北宋兴起,已经攻占荆、潭,孟昶更加害怕,派大程官孙遇用蜡丸书从小道到北汉,相约共同出兵阻挠北宋的统一活动,孙遇被北宋边吏捉住。

2、——建造房屋五百间,以待孟昶降后用。

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下诏伐后蜀,派王全斌、崔彦进等出凤州,刘光乂、曹彬等出归州;诏八作司度右掖门南、临汴水为孟昶建造房屋五百余间,供帐杂物齐备,以等待孟昶投降后用。 孟昶派王昭远、赵彦韬等抵抗。军队刚从成都出发,孟昶派李昊等人设宴送行,王昭远手拿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

3、——玄喆用车携爱姬,乐器戏人随军发。

酒意正浓,对李昊说:“我这次进军,哪里只是抗拒敌军?我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夺取中原易如反掌啊!”孟昶又派儿子孟玄喆率精兵数万守剑门。孟玄喆用车携带爱姬,带着乐器和几十个演戏的人随军出发,蜀人看见了都偷偷讥笑。

4、——遇到昭远将他败,昭远焚桥退剑门。

王全斌至三泉遇到王昭远,将他击败。王昭远焚吉柏江浮桥,退守剑门。军头向韬听蜀军俘虏说:“来苏小路,从剑门南边清强店与大路会合。”王全斌派偏将史延德分兵走来苏小路,北击剑门,与王全斌夹攻,王昭远、赵彦韬败走,都被俘虏。孟玄喆听到王昭远等战败的消息,也逃回成都。

5、——虽然君主不杀我,有何面目见蜀人。

刘光乂攻夔州,守将高彦俦战败,闭牙城拒守,判官罗济劝他撤走,高彦俦说:“我以前不能守住秦川,今又撤退,虽然君主不杀我,我有何面目见蜀人呢!”又劝他投降,高彦俦不许,于是自焚而死。蜀兵奔溃,将帅多数被俘虏。孟昶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认为宋军远来,势不能久,应当聚兵坚守等待东兵疲惫。

6、——王衍败亡写降表,现为孟昶写降表。

孟昶叹气说:“我和先帝用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向东放一箭,虽然想坚守,谁能为我去守呢?”就命李昊写表向北宋投降,后蜀灭亡,当时是乾德三年(965年)正月。从宋军伐蜀至孟昶投降共计六十六日。当初,李昊为前蜀皇帝王衍的翰林学士,王衍败亡时,李昊为他写降表,现在又为孟昶写降表,蜀人夜间在他门上写“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为笑话。

7、——男女老少沿江送,哭得恸绝数百人。

孟昶投降北宋后,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途中,成都有数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人们哭送着,男女老少沿江护送,其中哭得恸绝者数百人,孟昶也掩面痛哭,老百姓一直从成都送到键为县,达数百公里,其场面十分感人。

七日而卒——孟昶去世四十七,追赠楚王号恭孝。

孟昶到达汴京,被授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七天后,乾德三年(965年)六月十一日,孟昶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

为政举措整顿吏治——尔禄尔俸民脂膏,下民易虐天难欺。

孟昶于广政四年(941)罢免了一批遥领节度使的武将,这些武将专务聚敛,不管政事。又著作《官箴》颁布各郡县,《官箴》后被宋太祖摘其四句为《戒石铭》,令郡县刻石置于公堂座前。其后从宋到清,历代州县衙门多刻“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孟昶对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申贵等贪官污吏亦坚决惩处。

劝农兴教——经济文化得发展,五代十国处领先。

孟昶组织百姓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在其统治期间,四川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五代十国处于领先地位。

亲佞远贤——罢免功臣宿将后,选用庸碌辈小人。

孟昶罢免了一批功臣宿将之后,却不能任贤用能,选用了一批庸碌之辈和小人,包括王昭远、伊审征、韩保贞、赵崇韬、范禹僻、李昊。

好大喜功——不懂军事好大功,轻率出兵耗国力。

孟昶不懂军事,却好大喜功,轻率出兵关中,损耗国力。

儒学贡献——形成四书官方认,孟子正式成为经。

儒家的经典,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形成了“十三经”的硕果。期间,五代时蜀主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刊刻了“十一经”,即在唐朝时“九经”(《易经》、 《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开成年间所增益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同时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其后,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经典的地位。

趣闻轶事春联1、——其词非工自命笔,新年余庆嘉节春。

春联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通常认为春联始于五代。《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吕余庆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2、——这种联语是巧合,还是预知不可考。

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官箴1、——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治久安。

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941年)撰写了这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2、——赋舆是切军国资,朕之爵赏不逾时。

孟昶941年创作的《官箴》24句96字: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3、——刻成石碑做戒石,立于衙门大堂上。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官员们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百姓们虽然好欺负,天理却难以容忍。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这件事曾被后人传为佳话。

好方药——孟昶母病好方药,自制方饵进遂愈。

孟昶好方药,母有病,屡更太医不效,自制方饵进之,遂愈。群臣有疾,亲召诊视,医官钦服。曾令翰林学士韩保升等取《新修本草》并《图经》参校删定,稍增注释,成《蜀本草》(即《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已佚,其佚文收入《证类本草》等。

送子神——传说他是美男子,左手张弓右手弹。

《金台纪闻》认为道教张仙是孟昶。后蜀君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为纪念孟昶,故向宋太祖假称祭拜送子之神“张仙”。金台纪闻: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传说他是位美男子,左手张弓,右手执弹,能制服天狗到人间吃小孩,因他执的“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所以张仙就成为专管人间送子的诞生之神。

听劝纳谏——孟昶喜欢打球骑,又好方士房中术。

孟昶喜欢打球骑马,又好方士房中之术,多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枢密副使韩保贞恳切劝谏,孟昶大悟,当天送出所选良家女,赐给王保贞黄金数斤。有人上书说台省官应当选择清官,孟昶叹气说:“为什么不提具体的人选用呢?”左右要求责问上书的人,孟昶说:“我看唐太宗初即位时,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都予采纳,为什么劝我拒谏呢?”

追封幼子——幼子玄宝七岁折,追赠青州大都督。

孟昶幼子孟玄宝,七岁夭折,太常说没有封王封官死了之后不好祭典,孟昶问李昊怎么办,李昊说:“以前唐德宗的儿子李评,四岁夭折,追赠扬州大都督,封肃王,这是以往的事例。”孟昶于是追赠孟玄宝为青州大都督,追封遂王。

人物评价1、——每有大辟人临刑,一言称屈司覆勘。

赵匡胤: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赵光义:朕闻孟昶在蜀,亦躬亲国政。然于刑狱优游不断,每有大辟,罪人临刑,必令人侦伺其言,一言称屈,即移司覆勘,至有三五年间不决者,以为夏禹泣辜,窃效之,而不明古圣之旨,盖大禹自悲不及尧、舜,致人死法,所以下车而泣。

2、——聪悟才辨勤于政,边境不耸国阜安。

张唐英:①昶幼聪悟才辨,自袭位,颇勤于政,边境不耸,国内阜安。②昶戒王衍荒淫骄佚之失,孜孜求治,与民休息,虽刑罚稍峻,而不至酷虐,人颇安之。然不识天时,用庸臣之谋,结并州之援,此至愚极昏者之所不为,而昶为之,固宜诛之无赦。及王师吊伐,能翻然束手归命,生享大国之封,死有真王之赠,子孙俱享厚禄,太祖皇帝真有恩於降虏哉!

3、——平生行事农恤刑,肇兴文教孜求治。

吴任臣:①后主初即位,颇勤政事……性复仁慈柔怀,每决死刑,多所矜减。②史言后主朝宋时,自二江至眉州,万民拥道,痛哭恸绝者凡数百人,后主亦掩而泣。藉非慈惠素著,亦何以深入人心如此哉?迹其平生行事,劝农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要未必如王衍荒淫之甚也。独是用非其人,坐致沦丧,所由与前蜀之灭亡有异矣。

4、——蜀主孟昶幸宠妃,信任庸材亡之咎。

蔡东藩:蜀主孟昶,嬖幸宠妃,信任庸材,已有速亡之咎,乃反欲勾通北汉,自启战衅,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1、——知祥去世昶即位,诛杀大将李仁罕。

孟昶(chǎng)(919年12月9日―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 ,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省邢台市),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

2、——孟昶降宋俘京师,检校太师秦国公。

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但孟昶本人亦颇为奢侈淫靡。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孟昶好学能文,《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人物生平出生太原——知祥镇守蜀地时,孟昶与母入蜀地。

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按《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孟昶应为孟知祥第五子,可能孟知祥前两子早夭没有序齿。 母亲李氏,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将李氏赐给了孟知祥。后唐天祐十六年(919年)十一月十四日,李氏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生下孟昶。当孟知祥镇守蜀地时,孟昶与母亲李氏随孟知祥的正妻琼华长公主一同进入蜀地。 孟知祥任两川节度使时,以孟昶为行军司马。

登基为帝——现在藩镇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称帝,任孟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重,七月二十六日,立孟昶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当晚,孟知祥去世,秘不发丧,枢密使王处回连夜到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季良处相对哭泣,赵季良严肃地说:“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化,应当迅速立嗣君才能断绝其非分妄想,哭无益啊。”王处回和赵季良决计立孟昶为帝,然后发丧。孟昶即位,不改元,仍称明德年号,至后蜀明德五年(938年)才改年号为广政。

铲除旧臣1、——不遵法度造房宅,夺人良田挖坟墓。

孟昶年少不亲自处理政事,而将相大臣都是孟知祥时的故人,孟知祥宽厚,多优待纵容,他们对待孟昶更加骄惰不驯,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李仁罕、张业尤其骄横。孟昶即位数月,逮捕李仁罕将其杀掉,夷灭其族。当时,昭武军(今四川广元)节度使李肇自镇来朝,持杖入见,称有病不能拜,听说李仁罕死讯,马上放下拐杖拜倒在地。

2、——张业家里设监狱,后蜀百姓横征敛。

孟昶勒令他致仕退休,贬谪邛州(今四川邛崃),永不启用。广政九年(946年),赵季良去世,张业更加专权。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李仁罕被杀时,张业正掌管禁军,孟昶怕他造反,就任他当丞相,张业兼任判度支,在家里设置监狱,专用残酷的刑法对后蜀百姓横征暴敛,百姓对他非常痛恨。

3、——专权贪纵王处回,穷极奢侈赵廷隐。

广政十一年(948年),孟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设计将张业逮捕处死。专权贪纵的王处回、穷极奢侈的赵廷隐相继罢相,从此故将旧臣都没有了。孟昶才开始亲政,在朝堂上设置匦函,接受臣民投书来了解下情。

复疆封王1、——昶派汉韶攻凤州,恢复前蜀时疆域。

当时,辽国灭了后晋,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太原,中原多事,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以秦、成、阶三州归附后蜀,孟昶派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完全恢复了前蜀王衍时的疆域。后汉将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造反,都上表归附孟昶。孟昶派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响应赵思绾。

2、——然而边官有急奏,不及上报擅拆封。

孟昶的丞相母昭裔恳切进谏,认为不可,然而孟昶决心攻占关中,于是派安思谦向东增兵。不久,后汉诛杀赵思绾、王景崇,张虔钊等都罢兵而还。安思谦耻于无功,多杀士卒来威吓众人。孟昶与翰林使王藻设计杀死安思谦,然而边官有急奏,王藻不及时上报,擅自拆封,孟昶愤怒。

3、——昶杀思谦的时候,王藻在旁捉住斩。

杀安思谦的时候,王藻也在旁边,因此被一齐捉住斩了。广政十二年(949年),孟昶设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广政十三年(950年),孟昶加尊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旋即封其六子为王。

四州入周1、——世宗柴荣伐后蜀,昶派继勋节度使。

广政十八年(955年),后周世宗柴荣派兵从秦州出发讨伐后蜀。孟昶派韩继勋为雄武军节度使,听说周军前来进攻,叹气说:“韩继勋哪里能挡得住周兵呀!”客省使赵季札请行,就派赵季札为秦州监军使。

2、——驰回报告孟昶问,季札惶恐说不出。

赵季札行至德阳,听说周兵到了,立即驰回报告,孟昶问他,赵季札惶恐得说不出一句话,孟昶大怒把他杀掉,立即派遣高彦俦、李廷珪出堂仓抗击周军。高彦俦大败,退到青泥,于是秦、成、阶、凤四州复被周军占领。孟昶害怕了,分别派遣使者到南唐、北汉,进行联络。

3、——世宗俘虏蜀军还,孟昶俘虏送京城。

广政二十年(957年),后周世宗把俘虏的蜀军送还,孟昶也把俘虏的周将胡立送到京城并写信给后周世宗,后周世宗认为孟昶没有臣子的礼节,很恼怒,没有回信。 广政二十一年(958年),后周攻打南唐,攻取淮南十四州,各国都害怕。荆南高保融以书招呼孟昶归周,孟昶因为以前曾经写信给后周世宗没有得到答复而停止归周的事。

亡国投降1、——中原多事险一方,君臣都以奢为乐。

广政二十五年(962年),孟昶立子秦王孟玄喆为皇太子。孟昶很幸运生在晋、汉之时,中原多事,所以能够据险一方,君臣都以奢侈为乐,甚至溺器都用七宝装饰。北宋兴起,已经攻占荆、潭,孟昶更加害怕,派大程官孙遇用蜡丸书从小道到北汉,相约共同出兵阻挠北宋的统一活动,孙遇被北宋边吏捉住。

2、——建造房屋五百间,以待孟昶降后用。

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下诏伐后蜀,派王全斌、崔彦进等出凤州,刘光乂、曹彬等出归州;诏八作司度右掖门南、临汴水为孟昶建造房屋五百余间,供帐杂物齐备,以等待孟昶投降后用。 孟昶派王昭远、赵彦韬等抵抗。军队刚从成都出发,孟昶派李昊等人设宴送行,王昭远手拿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

3、——玄喆用车携爱姬,乐器戏人随军发。

酒意正浓,对李昊说:“我这次进军,哪里只是抗拒敌军?我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夺取中原易如反掌啊!”孟昶又派儿子孟玄喆率精兵数万守剑门。孟玄喆用车携带爱姬,带着乐器和几十个演戏的人随军出发,蜀人看见了都偷偷讥笑。

4、——遇到昭远将他败,昭远焚桥退剑门。

王全斌至三泉遇到王昭远,将他击败。王昭远焚吉柏江浮桥,退守剑门。军头向韬听蜀军俘虏说:“来苏小路,从剑门南边清强店与大路会合。”王全斌派偏将史延德分兵走来苏小路,北击剑门,与王全斌夹攻,王昭远、赵彦韬败走,都被俘虏。孟玄喆听到王昭远等战败的消息,也逃回成都。

5、——虽然君主不杀我,有何面目见蜀人。

刘光乂攻夔州,守将高彦俦战败,闭牙城拒守,判官罗济劝他撤走,高彦俦说:“我以前不能守住秦川,今又撤退,虽然君主不杀我,我有何面目见蜀人呢!”又劝他投降,高彦俦不许,于是自焚而死。蜀兵奔溃,将帅多数被俘虏。孟昶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认为宋军远来,势不能久,应当聚兵坚守等待东兵疲惫。

6、——王衍败亡写降表,现为孟昶写降表。

孟昶叹气说:“我和先帝用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向东放一箭,虽然想坚守,谁能为我去守呢?”就命李昊写表向北宋投降,后蜀灭亡,当时是乾德三年(965年)正月。从宋军伐蜀至孟昶投降共计六十六日。当初,李昊为前蜀皇帝王衍的翰林学士,王衍败亡时,李昊为他写降表,现在又为孟昶写降表,蜀人夜间在他门上写“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为笑话。

7、——男女老少沿江送,哭得恸绝数百人。

孟昶投降北宋后,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途中,成都有数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人们哭送着,男女老少沿江护送,其中哭得恸绝者数百人,孟昶也掩面痛哭,老百姓一直从成都送到键为县,达数百公里,其场面十分感人。

七日而卒——孟昶去世四十七,追赠楚王号恭孝。

孟昶到达汴京,被授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七天后,乾德三年(965年)六月十一日,孟昶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

为政举措整顿吏治——尔禄尔俸民脂膏,下民易虐天难欺。

孟昶于广政四年(941)罢免了一批遥领节度使的武将,这些武将专务聚敛,不管政事。又著作《官箴》颁布各郡县,《官箴》后被宋太祖摘其四句为《戒石铭》,令郡县刻石置于公堂座前。其后从宋到清,历代州县衙门多刻“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孟昶对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申贵等贪官污吏亦坚决惩处。

劝农兴教——经济文化得发展,五代十国处领先。

孟昶组织百姓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在其统治期间,四川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五代十国处于领先地位。

亲佞远贤——罢免功臣宿将后,选用庸碌辈小人。

孟昶罢免了一批功臣宿将之后,却不能任贤用能,选用了一批庸碌之辈和小人,包括王昭远、伊审征、韩保贞、赵崇韬、范禹僻、李昊。

好大喜功——不懂军事好大功,轻率出兵耗国力。

孟昶不懂军事,却好大喜功,轻率出兵关中,损耗国力。

儒学贡献——形成四书官方认,孟子正式成为经。

儒家的经典,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形成了“十三经”的硕果。期间,五代时蜀主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刊刻了“十一经”,即在唐朝时“九经”(《易经》、 《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开成年间所增益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同时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其后,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经典的地位。

趣闻轶事春联1、——其词非工自命笔,新年余庆嘉节春。

春联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通常认为春联始于五代。《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吕余庆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2、——这种联语是巧合,还是预知不可考。

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官箴1、——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治久安。

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941年)撰写了这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2、——赋舆是切军国资,朕之爵赏不逾时。

孟昶941年创作的《官箴》24句96字: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3、——刻成石碑做戒石,立于衙门大堂上。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官员们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百姓们虽然好欺负,天理却难以容忍。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这件事曾被后人传为佳话。

好方药——孟昶母病好方药,自制方饵进遂愈。

孟昶好方药,母有病,屡更太医不效,自制方饵进之,遂愈。群臣有疾,亲召诊视,医官钦服。曾令翰林学士韩保升等取《新修本草》并《图经》参校删定,稍增注释,成《蜀本草》(即《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已佚,其佚文收入《证类本草》等。

送子神——传说他是美男子,左手张弓右手弹。

《金台纪闻》认为道教张仙是孟昶。后蜀君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为纪念孟昶,故向宋太祖假称祭拜送子之神“张仙”。金台纪闻: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传说他是位美男子,左手张弓,右手执弹,能制服天狗到人间吃小孩,因他执的“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所以张仙就成为专管人间送子的诞生之神。

听劝纳谏——孟昶喜欢打球骑,又好方士房中术。

孟昶喜欢打球骑马,又好方士房中之术,多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枢密副使韩保贞恳切劝谏,孟昶大悟,当天送出所选良家女,赐给王保贞黄金数斤。有人上书说台省官应当选择清官,孟昶叹气说:“为什么不提具体的人选用呢?”左右要求责问上书的人,孟昶说:“我看唐太宗初即位时,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都予采纳,为什么劝我拒谏呢?”

追封幼子——幼子玄宝七岁折,追赠青州大都督。

孟昶幼子孟玄宝,七岁夭折,太常说没有封王封官死了之后不好祭典,孟昶问李昊怎么办,李昊说:“以前唐德宗的儿子李评,四岁夭折,追赠扬州大都督,封肃王,这是以往的事例。”孟昶于是追赠孟玄宝为青州大都督,追封遂王。

人物评价1、——每有大辟人临刑,一言称屈司覆勘。

赵匡胤: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赵光义:朕闻孟昶在蜀,亦躬亲国政。然于刑狱优游不断,每有大辟,罪人临刑,必令人侦伺其言,一言称屈,即移司覆勘,至有三五年间不决者,以为夏禹泣辜,窃效之,而不明古圣之旨,盖大禹自悲不及尧、舜,致人死法,所以下车而泣。

2、——聪悟才辨勤于政,边境不耸国阜安。

张唐英:①昶幼聪悟才辨,自袭位,颇勤于政,边境不耸,国内阜安。②昶戒王衍荒淫骄佚之失,孜孜求治,与民休息,虽刑罚稍峻,而不至酷虐,人颇安之。然不识天时,用庸臣之谋,结并州之援,此至愚极昏者之所不为,而昶为之,固宜诛之无赦。及王师吊伐,能翻然束手归命,生享大国之封,死有真王之赠,子孙俱享厚禄,太祖皇帝真有恩於降虏哉!

3、——平生行事农恤刑,肇兴文教孜求治。

吴任臣:①后主初即位,颇勤政事……性复仁慈柔怀,每决死刑,多所矜减。②史言后主朝宋时,自二江至眉州,万民拥道,痛哭恸绝者凡数百人,后主亦掩而泣。藉非慈惠素著,亦何以深入人心如此哉?迹其平生行事,劝农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要未必如王衍荒淫之甚也。独是用非其人,坐致沦丧,所由与前蜀之灭亡有异矣。

4、——蜀主孟昶幸宠妃,信任庸材亡之咎。

蔡东藩:蜀主孟昶,嬖幸宠妃,信任庸材,已有速亡之咎,乃反欲勾通北汉,自启战衅,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属兔孟昶如何成了送子传说里的张仙

属兔孟昶成了送子传说里射天狗的张仙——兔年谈兔,大约这是个新鲜话题。

孟昶(919—965),五代后蜀国君。其生于己卯年,属兔。后蜀宫廷画院翰林待诏黄筌,以画花鸟虫兽闻名古今。黄筌画兔不少,并且画的还是“卯兔”——一年又一年为孟昶生日而献画。这些画作元代仍存,时有《研北杂志》记:“黄筌画雪兔,凡三四本。盖伪蜀孟昶卯生,每诞辰,筌即画献也。”雪兔即白兔,古时很少见,被当做祥瑞之物,《抱朴子》有兔“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之说。黄筌画兔,为属兔的皇帝祝寿,且是“每诞辰,筌即画献”,形成系列。这可视为风俗史的材料。

公元934年即后蜀建立的当年,孟昶继位。曾有过攻取凤州之举。在位31年,直至乾德三年(965),宋兵入成都,孟昶兵败投降,被带到开封,封为秦国公。据宋人笔记,孟昶“治蜀有恩,国人哭送之,至犍为县别去,其地因号‘哭王滩’”。天下分久必合,宋朝的统一大势所趋;孟昶的后主生涯能如此收官,则因他治蜀给百姓留下念想。

比如,他是影响后世《戒石铭》的繁本创作者,计二十四句,颁令箴于州邑:“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乙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役是切,有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思施惠政而就吏治官风归纳出这些警示,难能可贵。宋太宗赵光义从中选取“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颁行天下;及至宋朝迁都杭州,高宗赵构以书法家黄庭坚所书这十六字,令州官县官刻为座右铭。明代放而大之,立于衙署甬道。这便有了明清官衙里的戒石亭。

割据于富庶的天府之邦,孟昶的“专务奢靡”,是记入《宋史》的。他也好文化,曾开宫廷画院之先河,设翰林图画院,掌管画院的,即屡屡为属兔的皇帝画兔祝寿的大画家黄筌。后蜀画院影响了美术史,宋朝接续设置,且仍以黄筌为掌院画家。这是绘事,再说文学。讨论春联的起源,由门首桃符双双,到门扇联语一对,其过渡形式,便涉及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有一年,学士们的文词总不如意,孟昶亲自命笔,题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才貌双全,写有宫词百首。著名的半阙《采桑子》:“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写于后蜀亡国,随孟昶被押解途中。另有《述亡国诗》,则是对宋太宗“何不殉国”诘问的回答:“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宋代《铁围山丛谈》记,到开封十天,“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花蕊夫人被赵匡胤留在宫里,居室却供着孟昶画像。明代陆深《金台纪闻》载,“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并记,花蕊夫人“念其旧主,偶携此图,遂悬于壁,且祀之谨。一日太祖幸而见之,致诘焉。夫人跪答之曰:‘此我蜀中张仙神也,祀之能令人有子。’”

这个故事,随送子张仙的传说流播四方。北宋苏洵《张仙赞》还写到张远霄。苏老泉培养出苏轼、苏辙,父子在文学史上合称“三苏”,其赞张仙的文字自有传播的理由;而孟昶与花蕊夫人为民间所乐道,优势则在生平,于史留痕,褒贬两由之,是川蜀的龙门阵并不拒绝的话题。成都人至今仍讲,花蕊夫人发明了小吃“酒制羊头”和“白薯药片”。

张仙传说体现着多种文化元素的交织。姓张,唐代《元和姓纂》说,黄帝第五子名叫挥,“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神像常画张仙持弓,不过射的是圆球球——弹丸,弹谐音诞。同是送子,古人多种想象。麒麟送子,神兽驮娃而至;天后送子,津地宫庙大殿里塑子孙娘娘、千子娘娘、百子娘娘,神像前泥娃娃由祈子者用红绳拴,“偷”回家。天后宫祈子拴娃娃风俗既盛,又在山门一侧建起张仙阁,供奉以弓和弹祝福新生命诞生的神仙。旧时习俗,请了张仙像,要贴在卧室砌有烟道的那面墙上。相传天狗危害幼儿,往往钻房顶烟囱进屋,张仙守在那里,表示镇邪祟,护孩童,因为其一弓在手,是射杀天狗的神仙。

把天狗设为送子护娃的对立面,也具文化深意。为什么是天狗?有关月食的“天狗吃月亮”之说,可作切入点。月有圆缺,周期性的晦而复明,曾被解读为生命力之顽强。屈原《天问》的月亮之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意即在此。由此,吃下长生不老药而飞升,奔月成了嫦娥的归宿。月宫有玉兔捣药,鼓捣长生药。又因兔类繁殖力强,天下兔“望月而孕”,是古人又一奇想。对着月亮下嘴的天狗,是不是要复制大地上的猎犬逐兔?广寒宫有桂树,任凭吴刚砍伐,“树创随合”,不留斧痕,为月亮代表的生命力再作渲染。以月亮为中介,来看护佑生育的张仙射天狗,不难感受其中的文化逻辑。“男不拜月”,祈子拜月曾是广为流传的女性风俗。

属兔孟昶,由后蜀国主成了送子张仙,传说中还委以射天狗的重任,有料有趣的故事,且为刚刚过去的癸卯新春作谈助。

文并图/民俗学者 吴裕成

后蜀后主孟昶

姓名:孟昶

拼音:meng chang(4-3)

出生年:公元919年

逝世年:公元965年

出生地:普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逝世地:蜀(今四川省成都市)

在位时间:公元934年—公元965年

重要事件:后蜀末代君王

秀才给地主写了副春联,地主差点气死,其实是绝世好联

中国人过年,不管有钱无钱,都要在大门上贴副春联,沾沾“春”的喜气。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有史可查的,是五代十国的后蜀后主孟昶(chǎng)。孟昶是个风流才子,跟当时的南唐李煜很像,治国不在行,但在艺术上很有一套。

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了一副春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副春联的水平很高,意义也很重要,但更让人称奇的,是之后的故事。

就在孟昶写春联的这一年,北宋赵匡胤出兵伐蜀,孟昶这个酒色才子当然不是对手,第二年就举手投降了,被送去了汴京,很快就死了。

请注意,赵匡胤早在几年前,就把自己的生日(农历二月二十六)定为“长春节”,而孟昶投降的那一天,正好就是赵匡胤的生日。所以有人说,孟昶写的那副春联,就是写给自己和后蜀的挽联。仔细想想,这确实也太巧合了。

很多人没有孟昶那么有才华,只能求人写春联,但也闹出了很多笑话。

古代有个很抠门的地主老财,正好在春节期间开了一家酒店,缺少一副春联,就悬赏求对。春联有什么要求呢?就是要夸我酿的酒好,养的猪肥,还让店里的老鼠绝迹。

不过,这个老财太抠门儿了,只肯出三分银子,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所以没有人愿意给他写。

当地有个很有名的秀才,想给这个老财点教训尝尝,就说我来给你写吧。

老财一看,高兴得不得了,这个秀才名声在外,平时花三两银子都请不来,这次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老财也没多想,立刻就让人准备笔墨,请秀才写春联。

秀才提起笔,刷刷刷,一副春联就写好了。不过,老财一看,脸都绿了。

为什么呢?只见上联写着: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这样的春联,任谁谁都得发疯啊!老财气得两眼冒火,想上去撕了这个秀才,但秀才在官府里有人,老财也敢怒不敢言,只能干瞪眼。

这时,秀才笑道:“你给三分银子,只能写这样的春联,要想转运,得三两银子才行。”

老财没办法,只好让人拿出来三两银子,请秀才给转转运。

秀才又提起笔,在春联上加了几个点,于是立刻成了喜庆联——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这个老财多少还有点品味,但有的老财却口味比较重,你写的春联太好了,他还不愿意,比如明朝的这个地主。

快到过年了,这个地主想找人写副春联,报酬很丰厚,找谁来写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

看在钱的份儿上,唐伯虎也很给面子,提笔写了一副春联——

上联:生意如春意

下联:财源似水流

这副春联写得非常好,但人家地主偏偏不喜欢,说你还是唐伯虎呢,这是写的啥玩意儿,半点意思都没有!

唐伯虎很生气,心说你口味重是吧,老子就成全你。于是,唐伯虎又写了一副——

上联: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下联: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好好的春节,进来一大群蚊子、虱子,多扫兴啊,但没想到人家地主却大喜,说这才是我要的春联,给唐先生加赏钱!

做设计的朋友是不是很有同感?你辛辛苦苦给他做了个高大上的东西,但人家根本不喜欢,就要花团锦簇的土豪金,你有什么办法?客户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