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称子贡为“瑚琏”?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第四章。请看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同汝lǔ),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好比一个器皿。”子贡问:“什么器皿呀?”孔子说:“是宗庙里盛黍稷(shǔ jì)的祭器。”
子贡在孔门弟子中属言语科。孔门言语科的弟子有两位,除了子贡之外,还有一位就是宰我。宰我同子贡一样能言善辨,但宰我示现出了与子贡完全不同的相状。他虽然也敢于向孔子请问,甚至可以提出更为尖锐,乃至刁蛮的问题,但是被孔子骂得最为凶狠。最典型的两个问题是,宰我问孔子,一个有仁德的人,看到有人掉到井里了,要不要跳下去营救?还有宰我质疑孔子守丧三年是否合理?都被孔子骂得狗血喷头。究实说来,宰我的这两个问题拿到现在讨论仍极具思辨性,这显示出了他的远见和深度。但为什么遭到孔子的痛骂?是否在恭敬师长的意乐上出现了偏差?
与此相反,子贡与孔子的讨论就相顺很多。比如子贡与孔子讨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问题,讨论“足食、足兵、民信”的问题,等等,都是《论语》中的经典之章。孔子赞叹子贡“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论语》中能够被孔子直接承许可以与他讨论《诗经》的只有两位,就是子贡与子夏。
言语科学生的特征就是可以与老师展开广博的辩论,透由辨论将圣人的言教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辨论过程中,弟子可以直接得到师长心法传递。弟子身心中错误的东西透由一问一答,被老师当下指出,并得到净除。能够在师长门下,直接感受从师长身心上传递出来的心法,是一个弟子生命成长最快捷的方式。在这过程中,弟子可以以师长为对境不断地练习孝子心,修习师弟相应。读到本章,我们对子贡能够得到孔子的耳提面命,是否有一种羡慕、向往和效学之心呢?我们感受到的子贡,他与孔子相处中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光芒还是锋芒呢?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章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孔子回答他说是“女器也”。说子贡是一个“器”。 什么是“器”呢?《集注》上说:“器者,有用之成材”。张居正对孔子评价子贡是器,是这样解释的:“人之为学,以致用为贵,如世间器皿,以适用为宜,汝能告往知来,料事多中,既达于政事,又长于言语,是个有用的成材,就如器之适用一般,汝其已成之器。”器的特征是“致用”,就是说要有用处。譬如农民要会种田,工人要会做工。孔子赞美子贡有众多方面的能力,故称之为成材之器。
但同样是器,有大小、贵贱等差别。所以接着子贡追问孔子 “何器也?”,我是一个什么器呢?孔子回答说是“瑚琏也”。钱穆先生说:“瑚琏乃宗庙中盛黍稷之器,竹制,以玉饰之。言其既贵重,又华美,如后世言廊庙之材。”瑚琏,在夏朝称“瑚”,商朝称为“琏”,周朝称簠簋(fǔ guǐ),名称虽然不一样,但都是用来盛黍稷的,就是盛五谷等粮食的祭器。所以在宗庙里用于祭祀的礼器,在把祭祀等礼仪视为至高无上的孔子看来,既华美又高贵。
孔子称赞子贡是一个器,不仅是一个器,而且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礼器,这是表扬还是批评子贡呢?《集注》上说:“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说子贡虽然还未达“君子不器”的境界,但也是器当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这似乎是一种正面的鼓励和肯定。但蕅益大师引方外史的注解:“只因子贡自负,所以但成一器,不能到君子不器地位。”子贡虽然是个珍贵的瑚琏,但还不能达到君子不器。这似乎又是以批评的方式来激励子贡更上一层楼。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应当被一器的功用所束缚,不能停滞于形而下的“器,应当趣入形而上的“道”。君子不器,也不是说你懂得所有“器”的功用,才是不器;而是不被器的功用所挂碍,能从每个器用的“术”的层面找到下手处,去深进入“道”。譬如农民种田种得很好,如果他不能从种田中悟道,也只是一个农民罢了,不是一个求道的士夫或者君子;工人能够成为能工巧匠,如果不能从做工中悟道,他只是一个工人而已,不是一个求道的士夫或者君子。这是被器束缚的特征。同样,虽然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但如果不能从所学中悟道,只能称他为知识分子,而不能称之为慕道之士。反之,无论你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只要成为一个慕道之士,以道御术,下学而上达,就是“君子不器”。
子贡之所以被称为瑚琏之器,因为子贡在孔门团队中是个特别显眼、特别重要的人物。他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门二期学生,比孔子小三十岁。子贡归入孔门言语科,利口巧辞,善于雄辩,有外交才干。《史记》中记载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著名故事,充分展示了子贡的外交才干和雄辨能力。子贡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儒商。《论语》中记载说他是“亿则屡中”,就是做生意百发百中,就象现代人炒股票搞投资,每每猜到行情赚大钱。子贡的诚信经商风气,被后世称为“端木遗风”,由此被民间奉为财神。
子贡的光彩亮丽使他成为《论语》中出场次数最多的学生,约有五十七次,颜回也只有三十二次。子贡在《论语》中的气场虽然如此强大,但仍敌不过颜回。颜回是孔门团队中能够继承孔门心法的一面旗帜。孔子对颜回的赞美可以说是溢于言表、兴高采烈的。如对颜回在“箪瓢陋巷”,仍能“安贫乐道”,孔子发自内心地赞美“贤哉,回也”,并前后重复说了两遍。孔门之乐也被贴上“孔颜之乐”的标签。颜回早死,孔子的悲痛呼天抢地,仰天长叹“天丧予,天丧予!”
相反,子贡的才干和富足,容易引发自负与慢心,这正是要用颜回等德行科弟子所显示的性与天道正面对治的。在《宪问篇》当中说到“子贡方人”,就是子贡常常观别人的过失,孔子就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孔子说:“赐啊,难道你就够好了吗?我却没有这闲功夫观他人之过。”子贡有能力有钱财,所以他的发心也特别大,希望“博施于民”, 就是想给广大人民以好处,能够普遍救济一切众生。孔子说这个连尧舜也做不到。虽然孔子没有泼太多的冷水,但告诉子贡凡事不能向外求,一切都要求得自心的圆满,然后再来影响和教化他人。
在颜回面前,子贡的自负与慢心也常常被击打得烟消云散。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就是你和颜回哪一个更优秀?子贡答道:“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有他的自知之明,知道与颜回的差距,颜回悟得道之本体,故能举一反三,而自己着于表相,只是闻一知二。在承认与颜回的差距之后,孔子也毫不客气地承许了子贡的说法。
颜回能够战胜困穷之境,获得内心的快乐;子贡能否战胜富乐之境,获得孔子老师的“性与天道”呢?《论语》中常常以颜回敲打子贡,或者孔子直接敲打子贡,显示出以颜回为主线所展示出的孔门心法,是以显性的方式说明孔子“吾道一以贯之”。而子贡以“瑚琏”之器所呈现出来的对孔门团队弘道的外在功用,以及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以隐义的方式同时展开的。不难发现,在《论语》中颜回与子贡相互衬托,双星闪耀,分别从“性”与“相”两个方向展现了孔门心法的两条主线。当这两条主线融合成为一个轨道时,才可以完整地诠释孔门心法的内涵。
如果说颜回诠释的是什么叫作性与天道,那么子贡显现出来的是如何践行和弘传性与天道。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子贡这个“瑚琏”之器就有无比的价值。虽然这个高贵的“瑚琏”之器,如果不能用来承载大道,那么它的高贵华美,反而成为他求道的障碍;但如果这个“瑚琏”之器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功用,那么他的高贵与华美,都可以化作道用。某种程度上,善巧利用富乐之境比摆脱困穷之境更具挑战性。子贡常常为我们示现这个走上去的次第。
如果我们只是自己去修道,修身养心,也不必刻意去求得一个足够完美的器具,穷也罢,富也罢,随缘即是。但是,如果要将整个文化提起来,将圣人的言教立于天地之间,开万世太平的话,满足于普通一器是远远不够的。像颜回所示现的那样,仅仅安贫乐道,要将整个孔门心法撑持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子贡以瑚琏之器示现于孔门团队,就有非凡的意义。我们是否发现,孔门也毫不避讳地要求取功名利禄,只是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孔子的很多弟子在从孔子那里学成之后,到各个国家做官,将孔子之道传布四方。如果为了弘布大道,为往圣继绝学,我们不可以排斥对富贵的追求,乃至越富越好,越贵越好!
在我们传统当中,要追求五福临门,在《尚书》中说这五福包括“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再细说的话,五福包括了:一是寿命很长,一生中可以做很多善事;二是长相庄严,他人见了都很欢喜;三是出生高贵,受到众人景仰;四是受用自在,财物很多,眷属众多,不会陷于困境,可以帮助到很多人;五是信言圆满,世人都相信他,以他的话作为标准,值得大众信赖;六是名声很大,受到普遍赞誉,做善事从不懈怠;七是大丈夫身,具有集“仁、智、勇”于一体的男性身;八是大力具足,少病甚至不病,做事勇猛精进。我们要将整个儒学心法撑持、住世、弘布、流传后世,这五福八德是不可以缺少的。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将上面说的五福八德集于一身,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圆满的圣者示现才可以。但仔细观察孔子的团队,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其中德行科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为代表;言语科以宰我、子贡为代表;政事科以冉有、季路为代表;文学科以子游、子夏为代表。如果将孔门四科、十大上首弟子的各自才能汇集起来,是否接近于这八个圆满功德呢?我们在赞美颜回等德行科弟子功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其他弟子的作用。如果没有子路的大力护持,没有子贡的钱财供养,孔子的周游列国恐怕也早已中途夭折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孔子的名声能够传扬天下,与子贡在人前人后的辅助是分不开的。孔子成就了子贡,子贡又使孔子的名声及儒家文化布扬天下,师弟间相得益彰。可以说,颜回显示了孔子之道,而子贡等弟子传布了孔子之道。子贡的“瑚琏之器”,涵藏了这样一个十分深刻的内涵!
但无论是颜回还是子贡,虽然他们示现的境界与相状不一样,但要悟得并弘扬孔子之道,都必须对孔子老师要有强烈的信心,都必须依止孔子老师,亦步亦趋地完成这个修道过程。本章讲子贡是个瑚琏之器,但要驾驭好这个瑚琏之器,不被贡高我慢等烦恼心侵犯,充分发挥瑚琏之器的功用,没有孔子的调教,绝无可能。但能够得到孔子的调教,必须对孔子有信心。在孔子死后,通常子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子贡为他的老师却守孝六年。这充分说明了,子贡对孔子的信心是无以伦比的!
究实说来,瑚琏之器从根本内涵上说,是一个信心之器!
开学必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组词附字帖
五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字共有220个。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生字组词
第一课
白鹭,银鹭,嫌弃,讨人嫌置喙,尖喙,眉黛,粉黛
嵌入,镶嵌,百宝匣,匣子
嗜好,嗜赌如命,澄清,澄澈
第二课
田亩,一亩地,吩咐,吩示
榨菜,榨油,便宜,方便
石榴,手榴弹,矮子,矮小
第三课
箩筐,米箩,杭州,姓杭
第四课
蔓延,枝蔓,幽深,幽静
哎哟,哟呵,挨着,挨打
享受,分享,陪伴,陪衬
趴下,趴到地上,眼睑,睑下垂
眸子,眼眸,咂嘴,咂咂有声
第五课
汛期,春汛,间隔,间断
谴责,天谴,懒惰,惰性
平衡,衡阳市,协调,协作
绰约,影影绰绰
第六课
真相,凶相毕露,隔壁,墙壁
大臣,君臣,蔺相如,蔺石
坚强,强大,承诺,诺言
计划,划开,廉洁自律,廉政
抵挡,抵住,防御,御寒
推辞,辞职,侮辱,辱没
击缶,瓦缶,衣袍,长袍
罪过,犯罪
第七课
鸵鸟,鸵鸟精神,赢了,输赢
冠军,张冠李戴,鹰隼,飞隼
浩瀚无垠,瀚海无边
第八课
酬谢,酬劳,发誓,誓言
说谎,谎话连篇
第九课
大嫂,嫂子,诚恳,恳切
筛选,筛子,歹徒,为非作歹
罕见,稀罕物,监狱,牢狱之灾
酿酒,酝酿,瞌睡,愣愣瞌瞌
拘束,拘谨
第十课
节俭,俭省,皇帝,太上皇
依偎,偎依着,衰弱,衰老
泰山,国泰民安,珊瑚岛,珊瑚虫
瑚琏,珊瑚木难,礁石,暗礁
箩筐,筐子,拗不过,执拗
第十一课
乃是,此乃,熏蒸,熏染
亥时,辛亥革命,恃才放旷,自恃
喑哑无言,喑咽,抖擞精神,抖擞
第十二课
腹泻,倾泻,鱼鳞,鳞次栉比
惶恐不安,惊惶失措,胎儿,怪胎
履历,削足适履,怪哉,是哉
第十三课
殿堂,宫殿,玲珑剔透,玲珑
挑剔,剔牙,波澜壮阔,海澜
陵墓,黄陵,宏大,宏伟
侵略,侵入,略去,省略号
奉养,奉献,灰烬,余烬复燃
第十四课
苛刻,严苛,阶梯,阶级斗争
塑造形象,塑料,卡片,卡住
亲戚,皇亲国戚,原谅,谅解
羞涩,苦涩,墓碑,碑帖
萌发,卖萌照,蓓蕾,蓓蕾初放
花蕾,蕾丝裙,公顷,顷刻间
火焰,焰火
第十五课
摄影,拍摄,繁殖,腐殖质
炭火,木炭,治疗,疗养院
第十六课
驯养,驯服,仁慈,仁爱之心
板栗,火中取栗,矫情,骄纵
翘起,翘尾巴,舵手,掌舵
枝杈,树杈,苔藓,藓类植物
敞开,敞亮人,狭窄,狭隘
勉励,共勉
第十七课
体魄,魄力,挣钱,挣脱束缚
压抑,抑扬顿挫,颓废,颓丧
嗓子,高喉大嗓,噪音,呱噪
褐色,棕褐色,疲惫不堪,惫懒
耽误,耽搁,裤兜,布兜
龟裂,乌龟,陷落,塌陷
权利,掌权
第十八课
老茧,蚕茧,货栈,栈道
冤枉,蒙冤,枉自,矫枉过正
恍惚,恍恍惚惚,跷起,跷跷板
偏僻,僻静,纸屑,不屑一顾
启迪,迪斯科,嫁妆,嫁接
榜样,皇榜,兼职,日夜兼程
嘲笑,嘲讽
第十九课
搂住,搂抱,腼腆,缅怀先烈
腆着肚子,腆颜,誊写,誊抄
鼓励,励志,篇章,一篇
出版,版权,吉祥如意,祥云
歧视,歧路,严谨,谨记在心
第二十课
晦暝,秋暝,浣纱,浣洗
榆树,榆林市,田畔,耳畔
更加,更要,聒噪,絮聒
第二十一课
鸟窠,窠臼,旷课,旷工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凛冽,凛然
冷冽,清冽,逃逸,飘逸洒脱
第二十二课
木桨,船桨,木桩,树桩
闲暇,目不暇接
第二十三课
果实累累,累赘,袅袅青烟,袅娜
嫦娥,嫦娥奔月,娥眉月,仙娥
嫉妒,嫉恨,妒妇,妒意
冰刃,刀刃
第二十四课
可耻,耻辱,足矣,悔之晚矣
岂止,岂有此理
第二十五课
舅舅,大舅,斩刑,披荆斩棘
凯旋门,凯歌,诸葛,纠葛
水浒传,浒墅关,传记,自传
鲁国,齐鲁大地,煞气冲天,折煞
敌寇,寇准,姓贾,商贾云集
试卷,考卷,刊登,刊物
琐碎,繁琐,栩栩如生,栩栩欲活
呻吟,呻唤,某事,某人
第二十六课
比喻,喻人,出差,差遣
上瘾,瘾君子,卓越,卓有成效
书籍,籍贯,饥饿,饥荒
补偿,偿还,沉甸甸,缅甸
馈赠,反馈,瓷器,陶瓷
委员,委任状,累计,连篇累牍
发酵粉,酵母菌,鉴定,鉴别
淅沥沥,沥青路面
孔子为什么称子贡为“瑚琏”?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第四章。请看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同汝lǔ),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好比一个器皿。”子贡问:“什么器皿呀?”孔子说:“是宗庙里盛黍稷(shǔ jì)的祭器。”
子贡在孔门弟子中属言语科。孔门言语科的弟子有两位,除了子贡之外,还有一位就是宰我。宰我同子贡一样能言善辨,但宰我示现出了与子贡完全不同的相状。他虽然也敢于向孔子请问,甚至可以提出更为尖锐,乃至刁蛮的问题,但是被孔子骂得最为凶狠。最典型的两个问题是,宰我问孔子,一个有仁德的人,看到有人掉到井里了,要不要跳下去营救?还有宰我质疑孔子守丧三年是否合理?都被孔子骂得狗血喷头。究实说来,宰我的这两个问题拿到现在讨论仍极具思辨性,这显示出了他的远见和深度。但为什么遭到孔子的痛骂?是否在恭敬师长的意乐上出现了偏差?
与此相反,子贡与孔子的讨论就相顺很多。比如子贡与孔子讨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问题,讨论“足食、足兵、民信”的问题,等等,都是《论语》中的经典之章。孔子赞叹子贡“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论语》中能够被孔子直接承许可以与他讨论《诗经》的只有两位,就是子贡与子夏。
言语科学生的特征就是可以与老师展开广博的辩论,透由辨论将圣人的言教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辨论过程中,弟子可以直接得到师长心法传递。弟子身心中错误的东西透由一问一答,被老师当下指出,并得到净除。能够在师长门下,直接感受从师长身心上传递出来的心法,是一个弟子生命成长最快捷的方式。在这过程中,弟子可以以师长为对境不断地练习孝子心,修习师弟相应。读到本章,我们对子贡能够得到孔子的耳提面命,是否有一种羡慕、向往和效学之心呢?我们感受到的子贡,他与孔子相处中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光芒还是锋芒呢?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章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孔子回答他说是“女器也”。说子贡是一个“器”。 什么是“器”呢?《集注》上说:“器者,有用之成材”。张居正对孔子评价子贡是器,是这样解释的:“人之为学,以致用为贵,如世间器皿,以适用为宜,汝能告往知来,料事多中,既达于政事,又长于言语,是个有用的成材,就如器之适用一般,汝其已成之器。”器的特征是“致用”,就是说要有用处。譬如农民要会种田,工人要会做工。孔子赞美子贡有众多方面的能力,故称之为成材之器。
但同样是器,有大小、贵贱等差别。所以接着子贡追问孔子 “何器也?”,我是一个什么器呢?孔子回答说是“瑚琏也”。钱穆先生说:“瑚琏乃宗庙中盛黍稷之器,竹制,以玉饰之。言其既贵重,又华美,如后世言廊庙之材。”瑚琏,在夏朝称“瑚”,商朝称为“琏”,周朝称簠簋(fǔ guǐ),名称虽然不一样,但都是用来盛黍稷的,就是盛五谷等粮食的祭器。所以在宗庙里用于祭祀的礼器,在把祭祀等礼仪视为至高无上的孔子看来,既华美又高贵。
孔子称赞子贡是一个器,不仅是一个器,而且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礼器,这是表扬还是批评子贡呢?《集注》上说:“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说子贡虽然还未达“君子不器”的境界,但也是器当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这似乎是一种正面的鼓励和肯定。但蕅益大师引方外史的注解:“只因子贡自负,所以但成一器,不能到君子不器地位。”子贡虽然是个珍贵的瑚琏,但还不能达到君子不器。这似乎又是以批评的方式来激励子贡更上一层楼。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应当被一器的功用所束缚,不能停滞于形而下的“器,应当趣入形而上的“道”。君子不器,也不是说你懂得所有“器”的功用,才是不器;而是不被器的功用所挂碍,能从每个器用的“术”的层面找到下手处,去深进入“道”。譬如农民种田种得很好,如果他不能从种田中悟道,也只是一个农民罢了,不是一个求道的士夫或者君子;工人能够成为能工巧匠,如果不能从做工中悟道,他只是一个工人而已,不是一个求道的士夫或者君子。这是被器束缚的特征。同样,虽然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但如果不能从所学中悟道,只能称他为知识分子,而不能称之为慕道之士。反之,无论你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只要成为一个慕道之士,以道御术,下学而上达,就是“君子不器”。
子贡之所以被称为瑚琏之器,因为子贡在孔门团队中是个特别显眼、特别重要的人物。他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门二期学生,比孔子小三十岁。子贡归入孔门言语科,利口巧辞,善于雄辩,有外交才干。《史记》中记载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著名故事,充分展示了子贡的外交才干和雄辨能力。子贡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儒商。《论语》中记载说他是“亿则屡中”,就是做生意百发百中,就象现代人炒股票搞投资,每每猜到行情赚大钱。子贡的诚信经商风气,被后世称为“端木遗风”,由此被民间奉为财神。
子贡的光彩亮丽使他成为《论语》中出场次数最多的学生,约有五十七次,颜回也只有三十二次。子贡在《论语》中的气场虽然如此强大,但仍敌不过颜回。颜回是孔门团队中能够继承孔门心法的一面旗帜。孔子对颜回的赞美可以说是溢于言表、兴高采烈的。如对颜回在“箪瓢陋巷”,仍能“安贫乐道”,孔子发自内心地赞美“贤哉,回也”,并前后重复说了两遍。孔门之乐也被贴上“孔颜之乐”的标签。颜回早死,孔子的悲痛呼天抢地,仰天长叹“天丧予,天丧予!”
相反,子贡的才干和富足,容易引发自负与慢心,这正是要用颜回等德行科弟子所显示的性与天道正面对治的。在《宪问篇》当中说到“子贡方人”,就是子贡常常观别人的过失,孔子就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孔子说:“赐啊,难道你就够好了吗?我却没有这闲功夫观他人之过。”子贡有能力有钱财,所以他的发心也特别大,希望“博施于民”, 就是想给广大人民以好处,能够普遍救济一切众生。孔子说这个连尧舜也做不到。虽然孔子没有泼太多的冷水,但告诉子贡凡事不能向外求,一切都要求得自心的圆满,然后再来影响和教化他人。
在颜回面前,子贡的自负与慢心也常常被击打得烟消云散。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就是你和颜回哪一个更优秀?子贡答道:“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有他的自知之明,知道与颜回的差距,颜回悟得道之本体,故能举一反三,而自己着于表相,只是闻一知二。在承认与颜回的差距之后,孔子也毫不客气地承许了子贡的说法。
颜回能够战胜困穷之境,获得内心的快乐;子贡能否战胜富乐之境,获得孔子老师的“性与天道”呢?《论语》中常常以颜回敲打子贡,或者孔子直接敲打子贡,显示出以颜回为主线所展示出的孔门心法,是以显性的方式说明孔子“吾道一以贯之”。而子贡以“瑚琏”之器所呈现出来的对孔门团队弘道的外在功用,以及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以隐义的方式同时展开的。不难发现,在《论语》中颜回与子贡相互衬托,双星闪耀,分别从“性”与“相”两个方向展现了孔门心法的两条主线。当这两条主线融合成为一个轨道时,才可以完整地诠释孔门心法的内涵。
如果说颜回诠释的是什么叫作性与天道,那么子贡显现出来的是如何践行和弘传性与天道。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子贡这个“瑚琏”之器就有无比的价值。虽然这个高贵的“瑚琏”之器,如果不能用来承载大道,那么它的高贵华美,反而成为他求道的障碍;但如果这个“瑚琏”之器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功用,那么他的高贵与华美,都可以化作道用。某种程度上,善巧利用富乐之境比摆脱困穷之境更具挑战性。子贡常常为我们示现这个走上去的次第。
如果我们只是自己去修道,修身养心,也不必刻意去求得一个足够完美的器具,穷也罢,富也罢,随缘即是。但是,如果要将整个文化提起来,将圣人的言教立于天地之间,开万世太平的话,满足于普通一器是远远不够的。像颜回所示现的那样,仅仅安贫乐道,要将整个孔门心法撑持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子贡以瑚琏之器示现于孔门团队,就有非凡的意义。我们是否发现,孔门也毫不避讳地要求取功名利禄,只是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孔子的很多弟子在从孔子那里学成之后,到各个国家做官,将孔子之道传布四方。如果为了弘布大道,为往圣继绝学,我们不可以排斥对富贵的追求,乃至越富越好,越贵越好!
在我们传统当中,要追求五福临门,在《尚书》中说这五福包括“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再细说的话,五福包括了:一是寿命很长,一生中可以做很多善事;二是长相庄严,他人见了都很欢喜;三是出生高贵,受到众人景仰;四是受用自在,财物很多,眷属众多,不会陷于困境,可以帮助到很多人;五是信言圆满,世人都相信他,以他的话作为标准,值得大众信赖;六是名声很大,受到普遍赞誉,做善事从不懈怠;七是大丈夫身,具有集“仁、智、勇”于一体的男性身;八是大力具足,少病甚至不病,做事勇猛精进。我们要将整个儒学心法撑持、住世、弘布、流传后世,这五福八德是不可以缺少的。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将上面说的五福八德集于一身,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圆满的圣者示现才可以。但仔细观察孔子的团队,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其中德行科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为代表;言语科以宰我、子贡为代表;政事科以冉有、季路为代表;文学科以子游、子夏为代表。如果将孔门四科、十大上首弟子的各自才能汇集起来,是否接近于这八个圆满功德呢?我们在赞美颜回等德行科弟子功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其他弟子的作用。如果没有子路的大力护持,没有子贡的钱财供养,孔子的周游列国恐怕也早已中途夭折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孔子的名声能够传扬天下,与子贡在人前人后的辅助是分不开的。孔子成就了子贡,子贡又使孔子的名声及儒家文化布扬天下,师弟间相得益彰。可以说,颜回显示了孔子之道,而子贡等弟子传布了孔子之道。子贡的“瑚琏之器”,涵藏了这样一个十分深刻的内涵!
但无论是颜回还是子贡,虽然他们示现的境界与相状不一样,但要悟得并弘扬孔子之道,都必须对孔子老师要有强烈的信心,都必须依止孔子老师,亦步亦趋地完成这个修道过程。本章讲子贡是个瑚琏之器,但要驾驭好这个瑚琏之器,不被贡高我慢等烦恼心侵犯,充分发挥瑚琏之器的功用,没有孔子的调教,绝无可能。但能够得到孔子的调教,必须对孔子有信心。在孔子死后,通常子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子贡为他的老师却守孝六年。这充分说明了,子贡对孔子的信心是无以伦比的!
究实说来,瑚琏之器从根本内涵上说,是一个信心之器!
“瑚琏之器”,什么意思
“瑚琏之器”,什么意思!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同我们熟悉的“栋梁之材”一个意思,好成语,能获此殊荣而被推上舞台,将是人生一大快事。孔子有学生3000多人,入室弟子72人,其中,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人是谁?两人的关系又如何!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等而著称。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
子贡有钱,腰包很鼓,他经常穿华丽的服饰,老夫子孔子虽然自己是一表人才,仪表堂堂的老帅哥,但他始终看不惯子贡的新潮,于是说子贡为君子不器。这“不器”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如果是贬义,子贡不会沾沾自喜。“不器”,内涵很深,应该与“道”相联系,要求是很高的。于是,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说他是瑚琏之器。子贡更加飘飘然。
子贡在学业、政绩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他是孔子学生中混得最好的人物之一,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卓越的成就。《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被命运摆布,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孔子一般情况下是不称赞门生的,被称赞的往往是那些德行出众,且不怎么愿意入世的人。同时对于那些以才艺见长,特别是言语、政事见长的学生,孔子似乎批评颇多,比如宰我,常常被骂得狗血淋头,子贡、子路、冉有等人也是多遭辩黜,但学业是以言语、政事为主,最终还是要入世的。所以,孔子对于他们也是额外偏重于磨砺,而务求善美吧!
子贡是孔门弟子、贤人中颇受称道之人,有才也有个性。单说他筑庐墓前,六年守丧,就令人感动不已。众弟子守丧三年毕,“相诀而去”,唯有他又守三年。六年的岁月,何其漫长,而且是人生最风华正茂之时。子贡却在不胜哀戚的心情中默默度过,而且是在遍地坟冢,一片愁云惨雾的野地里,该是多么不易!
孔子称子贡为瑚琏之器,却又怎么显得不太喜欢子贡呢?子贡和别的学生不一样。比如颜回,颜回对孔子说的话言听计从,无论孔子走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子贡虽然也听孔子讲课,但他还要兼顾着生意,所以他和孔子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到一起时间,精明的子贡学习如经商一样,讲究效率,他向孔子提出的问题就特别多,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记载:“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搞得孔子很没面子。但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孔子总体上还是喜欢这个脑瓜灵活的弟子的。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两国的边境时,在既无粮食也无饮水,环境很恶劣,跟随孔子的学生很多都饿得两眼冒金星了,子贡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为老师解困。因为子贡是在各诸侯国之间做大买卖的,与各国高层都有交往,所以当子贡去见陈、蔡两国的国君时,两国国君当然卖他的面子,这才放了孔子师徒一行。有惊无险,老师没被饿死。于是,子贡在老师孔子的心里就成了“瑚琏之器”。再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说他是瑚琏之器。(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