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94年江西男子砍死两人,潜逃17年成“得道高僧”,年年捐款做善事
2011年9月,天涯论坛上一则名为《<佛门丑闻>净慈寺当家打人谁管》的帖子遭疯转,掀起一阵网络热潮。
发帖人匿名,自称是杭州净慈寺的一名僧人,公开举报寺内的惟迪法师不守佛门清规,有辱佛门教义。
“现任监院释惟迪抽烟、喝酒、吃肉、赌博、打架斗殴,无恶不作,贪污寺院私设账户,偷偷挪用工程费用,给自己买豪车、豪宅,每日开着奥迪车进出寺院,僧人们敢怒不敢言。”
释惟迪在献血
祸不单行,两个月后,一群便衣警察趁着深夜潜入净慈寺,目标正是监院惟迪大师。
不过,缉拿的原因倒不是道德问题或是经济纠纷,而是一起17年前的江西灭门惨案,所谓“得道高僧”的释惟迪正是七人团伙的主犯徐心联。
一副正经黑色镜框,一袭儒雅的素色佛衣,一个德高望重的高僧模样,谁能将其与潜逃17年的重大案件杀人犯联系在一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僧面具下的杀人犯2011年11月底,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深夜,净慈寺内寂静无声,僧人们早已入睡安眠。
赣浙两地的便衣警察悄然出动,看到院内停放着的奥迪A6,他们确定释惟迪当下正在寺内。
两地办案人员配合默契,很快找到了释惟迪的房间,而此时的释惟迪正在卧房中打坐。
净慈寺
“你们是干嘛的?”释惟迪被门外动静吓到,拔高音量问道。
“检查消防安全。”民警冷静回答。
房内又是一片死寂,静得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请问是惟迪法师吗?”民警佯装礼貌地询问。
“嗯……”传来的是一阵深沉的鼻音。
屋外的民警们面面相觑,眼神中透露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带头的大队长用手势发号指令,顿时,数名便衣警察一窝蜂涌进禅房,将释惟迪团团围住。
徐心联(释惟迪)
释惟迪被这么大的阵仗吓得不轻,脸色瞬间煞白,支支吾吾道:“佛门重地,你们到底是谁,怎敢轻易闯入……”
“警察!”民警干脆利落地回了两个字,而后严肃地说:“徐心联,17年了,还没演够吗!”
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释惟迪的表情错愕,五官皱成一团,眼神四处闪躲,装作没有听到的样子。
民警不容他分说,快速给他戴上手铐,拖回了警局。一路上,释惟迪一声不吭,没有反抗,也不配合。
直到深夜12点,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斗争,释惟迪才用熟练的九江话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我是徐心联。”
徐心联
随后,他苦笑了几声,释然地说:“早就料到会有今日,这十几年,我做了很多善事,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本以为洗脱了罪恶,哎!其实,我很早就想自首,可当了方丈后,感受到这花花世界的美妙,我,舍不得……”
“徐心联,请你描述一下17年前的灭门案件,你和你的同伙都做了什么?”警方问。
徐心联摇了摇头,又摆了摆手,故作高深地说:“多说无益,我只想尽快前往极乐世界。”
那么,17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徐心联为何会成为十恶不赦的杀人狂魔?
一时兴起的杀人计划1994年7月25日,江西九江的水泥厂工人王军民突然弯腰倒下,无法作业。
他扶着腰,只觉得疼痛难忍,仿佛几千几万根神经要断裂一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拖着病躯前往医院治疗。
结果显示:王军民患上了腰椎体结核。
当下,心思深沉、生性多疑的王军民在脑海中搜索病因,猛然想起中学时,他与同学徐敏打架斗殴,对方用力地在他腰部踢了一脚。
“一定是那一下,害我落下了病根!”王军民恶狠狠地嘀咕道。
随后,王军民带着满腔怒火回乡,找到了同乡好友徐心联。
徐心联,出生于1973年,家境贫寒,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
父母务农,且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徐心联提供优越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再加之本人性格懒散,没有上进心,因而初中未毕业,便果断辍学,开始闯社会。
徐心联(右)
初入社会,少年心性未定,徐心联结识了一帮狐朋狗友,成了吊儿郎当的街头混混。
为了生计,徐心联当上汽车修理厂的学徒,并结识了包括王军民在内的“好兄弟”。
1994年7月27日,王军民带着复仇计划组了个酒局,邀请了徐心联、郭亚兵、刘选金、张勇等六人前来喝酒。
饭桌上,王军民占据中心,掌握话语权,开始大谈特谈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的热潮。
“听说海南发展前景好,能赚大钱,哥几个要不要一起去海南闯荡?”王军民提议道。
徐心联
众人听得热血沸腾,却也道出了心中的犹豫:“太远了,家人不会同意。”
王军民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很快掩饰起来,继续煽风点火道:“这有什么难的!我们去杀个人,成为通缉犯,把后路全部断掉,家人不就管不了,说不定还支持我们逃呢!”
众人瞬间目瞪口呆,鸦声一片。徐心联率先打破了寂静,他比王军民小四岁,一向以大哥的命令为首是瞻。
“大哥说得有道理,大家伙不要犹豫啦!”
就这样,六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年轻人在王军民的鼓动下上了贼船。
一家三口惨遭灭门酒足饭饱后,王军民带着徐心联提前去徐敏家踩点,又买来四把锋利的菜刀以及两把尖锐的三棱刀。
当晚十时左右,九江南站的铁路宿舍内,徐敏一家正打算入睡。突然,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徐敏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走到门口,毫无防备地打开了门。
门缝打开的那一霎那,徐心联冲在最前头,手提一把菜刀,朝着徐敏劈头盖脸来了一下。
徐敏惊恐万分,用手摁住不断喷涌出鲜血的伤口,失声尖叫:“救命,救命啊!”
屋内的妻子胡瑛听到丈夫的呼救,也大喊起救命。王军民等人担心引来外人,鱼贯而入,将胡瑛迅速按倒在沙发上,一行人朝着她瘦弱的身躯连砍17刀,才罢休。
此时,徐敏已经连滚带爬逃到阳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楼下求救。
王军民等人见状,怒火四起,一窝蜂扑到徐敏身上,横七竖八地胡乱砍着,大约砍了56刀后,徐敏彻底咽了气。
正当众人打算心满意足地离开时,屋内响起了孩童的啼哭声,那是徐敏年仅两岁的儿子徐思远。
在仇恨面前,王军民失去理智,领着众弟兄冲到无辜的幼儿身旁,狠心砍了十刀,哭声戛然而止。
最终,徐敏和胡瑛皆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唯一幸存的只有儿子徐思远,可伤势严重,可达重伤乙级。
一口气砍杀三人后,这群残忍暴戾的罪犯逃至九江市建材市场,焚烧了沾满血渍的衣衫,并将几把凶器随意扔入池塘,随后分道扬镳,分散潜逃。
案发后,邻居目睹倒在血泊中的一家三口,连忙报了警。警方立即驱车赶往现场,拉起警戒线,进行现场搜证。
短短几日,这起灭门惨案在九江境内传得沸沸扬扬,全城风声鹤唳,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再也不敢半夜开门。
大难临头各自飞7月29日,案发后两天,犯罪嫌疑人郭亚兵在潜逃过程中被警方逮捕。
当下,他浑身哆嗦,脸色惨白,将作案经过和犯罪同伙交代得一干二净。
临了,他竟天真地向警方发问:“警察叔叔,我还能回家吗?”
“你这辈子都别想回家了!”民警一脸冷漠地说。
郭亚兵如孩童一般,掩面痛哭起来,哭声萦绕着整个审讯室,尽显后悔之意。
几日前,他还拼命想逃脱家人的束缚,追随“大哥”大肆杀人。如今,他再想回家,再想看一眼家人,已是今生可望不可及之事。
一念之差,毁了一生。
随后,刘选金、郭劲、廖庆力三人也先后被捕。在得知几位“好兄弟”纷纷落网后,徐心联的心里仿佛被掏空了一般,既害怕又绝望。
可他依然相信王军民,愿意誓死追随大哥。两人经过缜密的谋划,深夜来到长江边,打算暂时离开九江,再做打算。
汽车站里,王军民悄悄躲在大巴中,时刻警惕周围的风吹草动。徐心联却趁着发车间隙,去小卖铺买了两瓶水。
可等他再度返回时,一群便衣警察已经将王军民团团围住,扣押下车。
徐心联躲在角落,嘴里打颤,眼里泛着泪水,想叫却不能叫 ,眼睁睁看着王军民被带走。
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想被抓!他不想戴上银色手铐,不想被枪毙,更不想一辈子在黑压压的牢房中度过。因此,他选择了逃跑。
最终,在警方的奋力抓捕下,七人犯罪团伙,除了徐心联、张勇外,剩下五人均已落网。
由于五个嫌疑犯作案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大,被法院从严从重判处。
包括王军民、郭亚兵在内的四人被判处枪决,剩余一人廖庆力,因只帮忙开车放哨,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至于徐心联,正准备放下屠刀,遁入空门,开启长达17年的逃亡之旅。
据徐心联回忆,王军民被捕当夜,他彻夜躲在汽车站旁的桥洞地下,次日才顺着江水游到湖北黄梅县。
此时,九江市公安机关己下达通缉令,四处粘贴着徐心联的告示。
走投无路下,他灵机一动,打算逃到寺庙出家。如此一来,不仅吃喝不愁,也不用抛头露面,大大减少了暴露的风险。
起初,他来到五祖寺,双手合拢请求方丈:“师父,我已看破红尘,想要皈依佛门。”
方丈上下扫了一眼徐心联,发现他年纪尚轻,且带着一身戾气,便委婉拒绝了。
随后,徐心联又来到天柱山脚下的三祖寺。连日来,他跋山涉水,筚路蓝缕,饥肠辘辘,一副乞丐模样。
为了留下,徐心联跪在寺庙门口,不吃不喝不动,终于感动了三祖寺方丈,如愿以偿入了寺庙。
一朝杀人,日日为善入寺后,徐心联晚睡早起,勤勤恳恳,包揽全部清洁工作,颇得方丈赏识。
1995年2月,徐心联请求剃度出家,当方丈询问缘由时,他只道:“为情所困,为情所伤,不如常伴青灯古佛,一辈子无忧无愁。”
方丈摇了摇头,赐他法号“惟迪”。
徐心联
成为僧人后,徐心联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吃斋礼佛,大半时间都在禅房诵读经文。
为了在佛门有一线立足之地,徐心联决心深造,学习更加高深的佛法。
1995年10月,徐心联带着推荐信离开三祖寺,来到九华山修行。随后,他又以僧人的身份前往厦门市南普陀佛学院,潜心研习了三年佛法。
1998年7月,毕业后的徐心联四处云游,足迹遍布少林寺、五台山、峨眉山等地,甚至横跨边境,去了一趟缅甸。
一路上,徐心联风餐露宿,缺衣少食,仅凭双手化缘,像是为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孽赎罪一般。
徐心联
2000年9月,徐心联结束苦行僧之旅,来到了浙江杭州的净慈寺,从最低阶的挂名僧人做起,历经11年,一步步荣登净慈寺、香积院两家寺庙的监院宝座。
更为夸张的是,徐心联还通过成人高考获得了浙江大学的本科学位,并于2006年考取了建筑师二级证书。
此外,徐心联潜心专研书法,一部由他亲手抄写的经文直接被拍卖到50万的高价。为了积攒声望,徐心联将其尽数捐给社会,平日里也定期捐钱给穷苦人家。
自此,“惟迪”法师在佛学界背负盛名,经常代表我国佛教出国交流,甚至被政府机关邀请出任当地政协委员。
奇怪的是,“惟迪”法师多次以“出家人不宜抛头露面”拒绝官方请求。其实,徐心联是怕太出风头,引来警方察觉。
2011年5月,国家公安机关开展追逃专项督查。根据小道消息以及徐心联父母的证实,警方最终确定徐心联藏匿在净慈寺内,且已成为口碑极好的得道高僧。
11月28日,徐心联被正式逮捕。次年6月13日,徐心联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徐心联
法庭上,徐心联痛心疾首,深刻忏悔:“17年来,每个日夜,每分每秒,我都过得不安稳,听到警笛声就害怕。我自知罪孽深重,不奢求原谅,我为曾经年少无知犯下的罪过感到无比痛心。”
“年轻”和“无知”并不是犯罪的挡箭牌,一个人一旦犯了罪,沾染上罪恶,哪怕用尽一生赎罪,日日为善,也永远无法逃脱法律的问责。
因此,不动歪门邪念,永远诚信守纪,方能一世太平。
西游佛道之争谁是最大赢家?看懂如来为何称唐僧为圣僧,就明白了
唐僧的王炸底牌:大唐圣僧作为西天拜佛求经的带队人,唐僧有诸多称号,对接了不同的身份。唐僧俗名江流儿,他是大唐得道高僧,法名玄奘法师,即是陈玄奘;唐王李世民封他为“天下大阐都僧纲”,简称大阐法师,所谓大阐官爵,是一种爵位,官爵;受命出使西域,他又被唐僧赐名唐三藏,同时成为唐御弟,大唐李姓皇家成员。当然,他还是如来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蝉子。
唐僧是高僧,是佛子,是皇家御弟,是如来的弟子,是大唐派出的使节。僧面佛面唐王的面子,唐僧的诸多称号与身份中,哪个最尊贵,最为受用呢?答案就是“圣僧”二字。
作为金蝉子十世转生的取经人,唐僧低调隐忍,取经路上见到各种神仙都会跪拜,自称“弟子”,后生晚辈。而所有神圣对唐僧都是一个称呼,即是“圣僧”,态度严肃恭谨,礼遇有加。打尖驻点不方便,太白金星与各种菩萨给方便,地仙之祖镇元子献宝人参果树,圣僧之称不绝于耳。当取经人抵达灵山的时候,如来佛祖对唐僧的称呼也是“圣僧”。
如来说,唐僧是圣僧,是他的座下二弟子。所谓圣僧,即是得道高僧的意思,这是一个尊称,是对僧人的最高评价。如果说其他人如此称呼,属于对唐僧的客套和程序上的礼仪,礼节性地表示和问候的话,如来作为他的师父是没有必要如此称呼作为弟子的唐僧的,何况还是戴罪之身,立功赎罪。
由此可见,圣僧二字对唐僧来说有多重要,在整部《西游记》小说与整个取经故事中,唐僧所有的名号和身份加起来,都难抵“圣僧”二字。这是唐僧的最强底牌,秒杀一切的王炸。
何以如此?长公子扶小苏认为,所谓西游中的佛道之争,争来争去,结果就在如来对唐僧一句“圣僧”的称呼上。佛道之争确实有,花落谁家却不一定,真正的大赢家,不是佛道,而是另有其人。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西天取经计划:神仙过招谁在争?佛道之外有玄音缘起性空。美猴王本无性,一切都源于他拜师高人,玩弄神通,然后诸天神佛联手搞出来这么个取经计划。取经计划背后就是所谓的诸神的争斗,主要代表人物大概是这么几个:玉帝、道祖、佛祖与菩提祖师。
我们来看下他们的成色与站位。
道祖太上老君:三清道祖,道统代表。
在小说作者吴承恩的设定中,太上老君等同于盘古大神+女娲娘娘+老子李耳,开天辟地,炼石补天,化胡为佛,都是他的杰作,是为神仙界的天花板,道统的代表。
三清要做的主要是两件事,讲授混元道果与辅佐玉帝。他们与道,与玉帝,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极强的独立性。讲经说法,规格极高,能够参与其中的,都是神仙界屈指可数的大佬,比如燃灯古佛,东来佛祖,镇元子大仙。事关三界的大事,玉帝也绕不开他们。
太上老君的种种操作,都显示了道家的一贯风范:傲骨、眼界与宠辱不惊。玉帝的话他可以有所保留,孙猴子喊他“老倌儿”,他也不生气。天道如此,天数使然,我急个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遵从规律,稳坐钓鱼台。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盛衰之道,尽收眼底;岁有枯荣,自然法则。
西天佛祖如来:现任佛祖,释教至尊。
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现任教尊,如来既是玉帝为尊的三界格局下的五方五老,西天佛老,也是独霸一方的头面人物。
玉帝请他降伏孙悟空,如来欣然前往救驾,拱卫玉帝。
三界主宰玉帝:天庭代表,道与儒的结合体。
以天庭和西天为两派,玉帝是天庭的代表,以三界秩序为核心,玉帝则是神人仙佛三界六道的主宰。西游中玉帝的全称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他是圣人,是玉皇,是大天尊,是上帝,连加两个“高”字前缀,落脚任然在一个“帝”字上。他的前身叫作“昊天”,这无疑是儒家的笔法,诚如上古洪荒时代的三皇五帝,所谓的火云洞三圣皇,具有显著的等级与秩序的象征。
真相了,如果说道祖是太上老君,佛祖是如来,玉帝实际则是儒家至尊的某种象征。古往今来,成就帝王伟业的历代皇帝都以封禅泰山为荣,具体操作就是祭祀上帝。
如此,所谓道与佛与儒,道祖、佛祖与玉帝,三者共生共存,各有取舍,但,最终的操作,实际的落脚点,依然牢牢掌控在玉帝为尊的这个关键环节。天庭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方世界是一日数千年,年深岁久不记年,所有实际落实的操作手段,都来自玉帝和他的阁僚们。我们需要哲学家仰望星空,指引方向,同样需要入世的儒家做派的行动者,前两者坐而论道,玉帝参考各家建议和指挥,总览落实。
到这里就引出来一个人,唐王李世民。西游中三清四帝五方五老,各路神仙纷纷登场,你方唱罢我方休,真武大帝和天蓬元帅也露了几手,唯独不见北极之尊的紫薇大帝,缘何?唐王紫薇附体。
作为人间天子,治世之皇,唐王等同于人间的“玉帝”。
佛道儒之争,才是全面的西游记解读,三者缺一不可。
取经计划的落实:仙与道佛与神圣,花落三家各有份神仙打架,佛祖与道祖固然犀利,然而,玉帝为尊的大格局不会变,具体的落实还要由玉帝来牵头,发号施令。就是人间天子李世民,也是各方必须要尊重,绕不开的一个死结。
在这场较量中,道祖要纵横捭阖,如来要佛法东渡,玉帝要不失颜面,围绕的中心人物就是东土大唐的唐王李世民。
道可传,佛法可东渡,唐王不点头,难。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这是一种说法,站立的角度是个人的修为,修行,开悟,独善其身。对于唐王来说就不一样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间节点是王莽篡汉时期,美猴王横空出世大概就是秦汉初期,往前翻342年,孙猴子在花果山度过的时光。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此以后,历代王者一以贯之,秉承的就是儒家的精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格局下的大治,讲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秩序。显然,一代雄主李世民也是如此。李唐尊奉道家为圭臬,女皇武则天则抬举佛家,跟李唐较劲,实则是一样的。换言之,道与佛,对唐王李世民来说,都无关紧要,都可以,不过都是一种需要,一种手段,骨子里儒家做派不会有丝毫改变。
要取经,找唐僧,要去西天,还必须要征得唐王李世民的同意,认可。尽管西方世界略施小计,通过唐王游地府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唐王屈尊就范,同意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唐王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撼动的,他的身份与地位举足轻重。
我们回头再来细品唐僧所谓“圣僧”二字的含义。唐僧是僧,得道高僧,是佛子,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具体到取经计划中,到西游世界中,“圣僧”二字同样包含了某种爵位、职称的意思,他带有符节,通关文牒,是唐王亲手颁发,御赐,认可的唯一取经带队人人选。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唐僧有如来,有师父的认可还不够,得有唐僧的最终承认才作数,才能达成。
如此,唐僧这个“圣僧”中的“圣”字,无疑具有唐王敕封的意义,外加一道神圣的皇家光环。所以你看,太白金星,观音菩萨,乃至如来佛祖,见到唐僧都会称一声“圣僧”。话说,没有唐王御赐的紫金钵盂,唐僧也难完成使命。
西域诸国,西牛贺洲的各个国度,唐僧手持通关文牒,除了妖精作祟,畅通无阻。圣僧二字不简单,唐长老你是大唐高僧,给予方便,唐僧你是唐王驾下的御弟哥哥,我要嫁给你。万僧无阻,寇员外家的嫁祸取经人,府衙大人一翻通关文牒,立马换了副模样,第一感觉就是冤枉了好人。圣僧二字是硬通货,源于唐王的赫赫威名。
取经成功,道祖如愿以偿,如来得偿所愿,玉帝不失三界主宰的颜面,东土大唐金瓯无缺,唐王李世民乐见其成。儒释道汇流,各有所成,各有贡献。
迷之微笑:菩提祖师,我说什么来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敲小黑板了。
菩提祖师讲会儿黄庭经书,说会儿三乘佛法,不但教授猴哥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一套修仙的本事,还调教了悟空整整七年的读书识字、待人接取的世俗礼仪。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贯通三教于一身,诚非虚言,如假包换。
悟空你要修仙,要成为仙与佛与神圣,要长生不老,秘诀就在老师菩提祖师的身上,在“灵台方寸山”,在“斜月三星洞”,在猴哥自己的心中。道不远求,道在迩而求诸远,舍本逐末。
菩提祖师把悟空逐出师门,猴哥从花果山到大罗天,从五行山到灵山,折腾一番,他得到了什么?成佛成圣?齐天大圣,斗战胜佛?一切都是心魔,不过是自己内心的一番斗争。尘归尘,土归土,拨开云雾见天日,游戏规则的要领不在于强求硬性的改变,而在于掌握要领与自我变通。
吴承恩讲的是道佛之争?从始至终,他讲的实际都是一个“悟”字,悟空,悟能,悟净。唐僧也在悟,悟空是引路人。从道祖身上看到的是清静无为,从佛祖身上看到的是普度众生,从玉帝与唐王身上看到的是掌控大局与有为进取的儒家入世观,从菩提祖师身上看到的是“心学”的至高境界,包揽三教,儒家底色。进有进的道理,退有退的分寸。
孔子推崇周公与文王,郁郁哉吾从周。周文王背了姜子牙800步才换得周家800年天下,姜子牙是道家人物。刘皇叔从编簸箕到汉中王,靠的是山人诸葛亮;朱洪武从乞丐到和尚到洪武大帝,离不开一个道家刘伯温。燕王朱棣成为鼎鼎大名的明成祖,靠的是黑衣宰相姚广孝,一个精通儒释道三家的老和尚。同样,心学人物王阳明更是如雷贯耳,为人称道。一切都在变动之中,而似乎一切又都没有改变,道与佛与儒,共生共存,落实的最终底牌依然在儒家身上。
唐僧所谓的“圣僧”二字,就是最好的注解。他得到了道祖的认可,佛祖的加持,最终还要唐王李世民的允许与操作,作为人皇的李世民的底色是——儒家。所以就连如来佛祖也对唐僧,对他的二弟子金蝉子也会称道一句“圣僧”,另眼高看。
——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你抓不住风,也留不住雨,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另一番绿肥红瘦,当是你的人间最美四月天。
得道高僧火化有舍利子,是不是一个骗局?科学分析舍利子的成因
文:万物知识局编辑:万物知识局香港古玩拍卖会上,一颗“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子”以6500万元的价格起拍,经过几轮竞拍,最终以12000万元成交,超出估价数倍。虽然这是在拍卖场上的成交价,但是就算不是在拍卖场上,仅仅在一般的藏家交流之间,一颗完整的普通舍利子的市场价也在350万元以上。如果保存不仅保存完整,而且漂亮精致或者稀有,那么一颗舍利子要价千万也不为过。
那么舍利子究竟是什么?真的值这么多钱吗?在了解舍利子是什么之前,先要搞清楚“舍利”和“舍利子”是有区别的。
舍利这个词语来自梵语,是一种音译,又叫“设利罗”“室利罗”。其原意有两个,一个指的是一种鸟的名字,有时候也用作人名,另一个指的就是人死后的骨灰、骨头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舍利,指的就是第二个含义。
而舍利子则特指得道高僧圆寂后被火化,在其留下的灰烬中存在的一种晶体。这种晶体不仅非常坚固,而且有大有小,小的和米粒差不多。除此之外,舍利子的数量也不固定,多的能有上百颗。它没有固定的颜色,有白的,有黑的,还有五颜六色的。除此之外,也有人说舍利子能自己发光。
舍利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传言说只有佛家的高僧在火化后,才会有舍利子。因此佛教普遍认为,舍利子是修行功德的化身,功德越高,舍利子就越坚硬、数量也越多。这给舍利子增加了许多传奇的色彩。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623年的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他是身份不一般,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然而虽然身为一国太子,他的生活却不没有很幸福,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他从小就跟着姨母生活。
他们的国家常年战乱不停,百姓生活艰难,小小年纪的他就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人生苦楚。他的父亲净饭王一直希望释迦牟尼能继承王位,但是,释迦牟尼早已对这个人世间感到失望,他的痛苦无处排解,于是在29岁那年释迦牟尼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修行。他为了解救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人,在35岁时创立了佛教。
后来,佛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而“舍利子”的来源就和释迦牟尼有直接的关系。
释迦牟尼是一位功德无量的法师。据说,在释迦摩尼圆寂以后,其弟子将其火化,得到了84000颗舍利子。这些舍利子被保存在当时的古印度。
因为释迦牟尼圆寂以后是火化的,所以从此以后僧人圆在寂以后,都会火化。火化后有舍利子的就是一位功德圆满的僧人。世人也称他们为得道高僧。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些释迦牟尼的舍利子也被传教的僧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1992年7月2日,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留下色彩斑斓的舍利子若干颗,而且他的舌根在大火后,竟然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宣化法师,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他性格沉默寡言,为真诚善良。上学之后,就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帮助贫苦的人群。他的母亲在他19岁时逝世,他守孝结束后,便选择出家为僧。出家后,他致力于传播佛法,是将佛教传入西方的先驱者之一。1995年,78岁的宣化法师在美国洛杉矶圆寂,他的遗体火化后,留下各色舍利子4000余颗。
隆莲法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她自小聪明好学,擅长数理及文史,才华横溢,有巴蜀才女之称。她还爱钻研中医和佛学。32岁时,她遁入空门,开始宣扬佛法,为佛学培养人才。97岁时,隆莲法师圆寂,火化后留下219颗舍利子。
高僧火化后留下舍利子的例子还有很多,以上几位高僧只是一部分,但普通人却很少出现这类情况。这就使得“舍利子”越发地神奇和珍贵。
所以“舍利子”作为佛教的的重要物品受到全世界各地佛教追随者的供奉,“舍利子”在市场上的价值也水涨船高,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因此,很多寺庙的舍利子塔都有被盗的痕迹,损失巨大。
“舍利子”的成分到底是什么,真的这么贵重吗?为什么只有高僧火化后会出现“舍利子”,是否有科学的解释?对于舍利子的成因,各种各样的猜测有很多,其中猜的最多的是结石说。持这种猜测的人认为,僧人的饮食习惯和大多数人是不同的,他们常年吃素,而且由于住在山上,所以平时核对水也多是山泉水,山泉水的矿物质含量可不低,所以长年累月之后,他们的身体内就会有结石。等到火化时,结石就会留下来成为所谓的“舍利子”。
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后,就会明白这种解释根本站不稳脚跟。只需要了解一点:结石的熔点只有200℃,而舍利子的熔点非常高,至少要上千摄氏度。
当然也有人直接了当地说,舍利子其实是一场骗局,他们是高僧圆寂之前随身携带的物品,比如一些玛瑙、玉石,它们在火化时,和人体的一些物质融在一起,最后形成舍利子。
科学家则从科学角度揭开了舍利子成因的神秘面纱。科学家将人类遗体的骨骼作为实验样本,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温度为200℃时,骨骼发生破裂变形以及缩小;温度为400℃时,骨骼中的有机成分重新结合;600℃时,骨质重新组成各种形状的晶体;温度为600到1200℃之间时,重新组成的晶体不断变大;温度为1600℃时,晶体变得非常圆润,而且拥有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舍利子”。
总而言之,就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焚烧,人体会被烧成骨灰,此时若持续升温燃烧,骨质则会发生重组、融化,出现舍利子。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酸盐、硅酸盐,此外还有碳酸钙以及氧化物。
不是一般人烧不出舍利子,而是一般人的火化时间,远没有高僧的时间长,温度也没有高僧的高。
高僧需要焚烧很长时间,需要把之前堆的木材全部烧完,并且年纪越高的高僧,堆的木材越多,这场火化持续几天几夜,高僧的骨灰发生了分解生成了磷酸三钙,冷却后就是舍利子。
而无论时古代还是现代,平民百姓去世后,火化的时候,温度都不可能达到一千摄氏度以上。而且焚烧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一般烧成灰就停止了。外界条件很难具备的情况下,自然能就很难烧出舍利子了。
不过自从人们知道了舍利子形成的原理之后,就出现了许多自制的“舍利子”。有些殡仪馆甚至推出了舍利子服务,也就是延长火化时间、增加火化温度,并且全程监控,如果想要不一样的颜色,殡仪馆还可以添加色素,最后得到普通人的舍利子。还有人在2008年申请了制作舍利子的专利。
舍利子本是用来供奉的,却被批量生产作为获得利益的工具。有不少人在购买舍利子时吃亏上当。曾经就有一个人花大价钱买了一堆佛骨舍利子,还有袈裟、铜器等。结果到权威机构鉴定后,笑掉大牙,这竟然是一捧有机玻璃。还有用陶瓷、鹅卵石、干燥球等材料制作舍利子的。这些东西,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堆!
除此之外,有人为了让人更相信自己卖的舍利子是真的,竟然冒充起和尚来,大摇大摆地在街上卖假佛珠、假舍利子、给别人假“开光”。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经常吃亏上当。
然而,“小小”舍利子,所承载的智慧与佛法,历史与人文,绝非世俗标准可以衡量,也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它所蕴涵的是佛陀、高僧大德对于后辈佛弟子的谆谆教言和殷切的希望,是一种慈悲的嘱托。
舍利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含义,就是人留下的骨灰而已。但是它承载着着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实体本身的价值。
首先,舍利子承载着佛教信徒的信仰,担任着佛教信徒的崇拜对象这一角色。所以,对舍利子的推崇,归根结底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切认知和尊崇。
当年,释迦牟尼寂灭后,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为了继续弘扬佛法,阿育王有这样一个思路,往外传播佛教,不仅需要派遣僧人,翻译经典,还需要有一样东西作为载体,使当地人能对其供奉、朝拜,并使之产生极大的感召力。
后来,他想到了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子,供奉舍利子是弘扬佛法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信仰内涵。于是,阿育王将释迦牟尼留在世间的舍利子分成84000份,并为每一份舍利子铸造一座塔,然后,将承载着舍利子的塔送往世界各国。
舍利子在佛教徒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假如他们听说哪个寺院能够让他们瞻仰佛舍利子,他们会克服万难赶到这个寺院,就为了看一眼佛舍利子。
其次,舍利子也有着十分重要而且独特的政治意义。
从历史上看,唐朝一些皇帝每隔三十年都要朝礼佛舍利子,这显然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祈求佛舍利子不仅能保佑皇朝巩固,国泰民安,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太平盛世的气象。
如今,它更是成为不同地区、国家促进友谊、加强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世界和平和佛教昌盛的福音。它一直具有着不可替代性,这也是宗教的魅力所在。
再次,舍利子也有很重要的文化含义和科技含义,那些安放舍利子的容器,用的都是当代最好的东西,刻在容器上的佛教故事,记录着佛教的发展,不断更新的雕刻技术展示着历史上科技的发展。
舍利子在传闻中神乎其神的神秘面纱,虽然被现代科技轻松破解。但是,舍利子最重要的价值至始至终都不是其本身的物质价值。而是其承载着的历代高僧带给佛教徒的精神洗涤和感悟,它成为众多佛教徒的精神寄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由于它的出现非常早,所以也从侧面记录着历史的进程,展示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更迭。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擦亮双眼,面对一些所谓神奇的事物,要擅于从科学的角度寻找突破口。不要轻信传闻。
南北朝故事:高僧神通广大,可灭火于千里之外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神通广大的高僧,能够灭火于千里之外;他只听塔铃之声,就能预知未来;千里之事,尽见于手掌之中,他就是高僧佛图澄。这位高僧身上都有哪些神奇事呢?
高僧佛图澄展神通
佛图澄(公元232年-公元348年),西域人,原是天竺罽宾小王的长子,享年117岁。佛图澄九岁就在乌苌国出家修佛,诵过的经文有数百万言。他善诵神咒而且法力高强,将麻油混胭脂涂于手掌,千里之事皆可明见于掌。此外,他还能听铃音预知未来。
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79岁的佛图澄来到了洛阳,志扬佛法。后来又来到了襄国(邢台),以佛法教化,使原本两个嗜杀成性的羯族人--后赵君主石勒、石虎成为深信佛法的人,并让后赵成为五胡十六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以下关于高僧佛图澄的故事,均出自于《高僧传》与《晋书・佛图澄传》。
佛图澄以酒灭幽州火灾
据《高僧传》记载:一次,佛图澄与石虎共同坐在襄国(邢台)中堂之上,谈论经法。佛图澄忽然吃惊地说:“变!变!幽州发生了火灾”,随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喷洒。过了很久,佛图澄笑着对石虎说:“现在幽州的火灾已经救灭。”
石虎觉得奇异,不太相信,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验证。使者回来对石虎说:“那一日火从四大城门烧起,火势猛烈,忽然从南方飘来一层黑云,既而天降大雨,将火扑灭,雨中还能闻到酒气。”
高僧佛图澄闻铃断事
佛图澄闻铃断事手掌观千里之事
光初十一年(328年)刘曜亲自率兵攻打洛阳。石勒欲亲自率兵抵抗刘曜,朝廷内外,文武大臣,无不劝谏石勒不要亲率出兵。石勒心意不定,因而前去拜访佛图澄,以决行动。佛图澄对石勒说:“佛塔相轮上的铃声,告知说:‘秀支替戾罔,仆谷劬秃当。’这是羯语。秀支是军队,替戾罔是出征,仆谷是刘曜胡位,劬秃当是擒捉。此言是说:军队出征,刘曜必擒。”
当时,徐光听闻佛图澄的预言后,苦苦相谏石勒立即出兵。于是石勒留下长子石弘,和佛图澄共同镇守襄国(邢台),石勒亲自统率步兵和骑兵与刘曜激烈交战,刘曜军马大败而逃。刘曜落荒,乘马落入水中。石勒之子石堪乘机活捉刘曜,押送至石勒帐前。
南北朝时期的陶俑
此时,佛图澄用麻油胭脂掺合,涂在掌心,看到手掌中有许多人,其中一人被绑缚,朱红丝线束在脖子上。佛图澄因此告诉石弘:“刘曜已擒。”佛图澄相告之时,正是刘曜被擒之时。
佛图澄以水洗肠
佛图澄左乳房的旁边起先有一个小洞,直通腹内。有时佛图澄把肠子从小洞中取出来,有时佛图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如果想读书时,就把棉絮拔掉,洞中发出的光亮,使一室通明。逢到斋戒之日时,佛图澄来到河边,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用水洗净,然后再装进腹中。
一次,佛图澄派弟子法常北上襄国(今河北邢台),恰好另一弟子法佐从襄国返都,两人相遇在梁基城下。
夜晚时分,二人对谈,一会儿就谈到佛图澄。法佐对师父的法术还有怀疑:“师父上次祝咒,引龙出水,是否暗中派人做了手脚?师父常到河边清洗五脏六腑,他的肠子是真是假呢?怎么能随便拿出来呢?⋯⋯”
法常听着他的质疑,默不做声。
法佐回到邺城后首先入见佛图澄,佛图澄冲他笑道:“昨夜你与法常共谈你师父了吧!先人曾说过:‘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独而不怠。’幽独者为敬慎之本。难道你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法佐听了十分惊讶,感到很惭愧。从此,国人都互相告诉对方说:“不要有什么坏心思,和尚会知道你的。”在佛图澄所在的地方,没有人敢朝那个方向吐唾沫、甩鼻涕和大小便的。
龙岗咒水
据《晋书・佛图澄传》记载,佛图澄在襄国(今邢台,隋初改名为龙冈)时,最有名的当为敕龙取水。当时襄国护城河的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处,水源突然枯竭了,石勒就询问佛图澄怎么样才能弄到水,佛图澄说:“应当让龙去取水。”
石勒的字是“世龙”,他以为澄在嘲笑自己,便说:“正因为我这条龙不能取水,所以才问你呀。”佛图澄说:“我说的是真话,不是戏言。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去用咒语告诉它,水一定能得到。”他与弟子法首等数人来到了水源处,那里早已干裂,开着像车辙般的口子,同去的人都心存疑惑。
佛图澄坐在绳床上,点燃安息香,口诵咒语数百言。这样连续了三天,开始出现了潺潺细流,还有一条长约五六寸小龙也随着水出来了。和尚们竞相去看,佛图澄说:“龙有毒,不要靠近它。”过了一会儿,水流变得特别大,壕沟与护城河全都灌满了。
石勒很高兴,从此对佛图澄就更加敬重了。
据《高僧传》《晋书・佛图澄传》
传奇故事:700岁的神仙孟岐
宋朝传奇故事:大诗人黄庭坚的轮回故事
元朝故事:永州野庙之书生祛妖除害
清朝传奇故事:八岁女孩今生再续前缘,惊动康熙
他是中国第一高僧,活到120岁临终留下一“戒”字,至今无人参透
120岁的得道高僧,在临终前,把弟子叫到身边,留下了一个字,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完全参透。
不过,今天我可以尝试着向各位读者朋友阐述这一字真言背后的故事和道理。
曾经有人在网络上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所有的人死后都应该去天堂,因为人间就是地狱。有着如此深的感触,想必发表此言论的人人生过得多么丰富多彩,也很坎坷。
其实,人活在世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本就不易,如果能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能够青史留名,能够被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所欣赏、被人们所赞美。
生活有太多不如意,当我们遇到心里过不去的坎的时候,往往会找朋友诉诉苦、聊聊天,在深夜时分,发出一些唏嘘。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有着自己的信仰,他们愿意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融入信仰之中,依靠信仰的力量支撑自己走下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来讲,最大的宗教恐怕非佛教莫属。
在中国,至今依然有很多佛教信徒,特别是在中国西部边境省份和自治区。
佛教于人的内心是一道保护墙,对外能够抵挡一切诱惑,对内能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与此同时,佛教也能够化解人们内心中的不安、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
说到中国的佛教,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有着中国传播和弘扬佛教第一高僧之称的“虚云法师”。
他出生于1840年,于1959年圆寂,享年120岁,可谓是得道高僧。
说到虚云法师,不得不提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当初在寺庙中向观音菩萨请求,希望能够得一子,回家不久后,便怀孕了。
为什么他的母亲要去寺庙呢?因为她对于佛法有着自己的执着和理解。
虚云法师的母亲,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多次到寺庙中参拜,并且还将自己本就不多的钱都贡献给了寺庙的修缮事业。
观音求子当晚,他的母亲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不久后,她便怀孕了。
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个很好的前程,虚云法师的母亲为他取名为“颜彻”,字“德清”。
现在我们来看,这几个字都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盼。虚云法师的母亲希望他一生能够大彻大悟,不被世俗所蒙蔽,同时德行要清廉,要品行端正。
实际上,虚云也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期望。他从小就深受父母的疼爱,虽然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出生后不久就离世了,但是父亲的妾,也就是虚云的庶母对他依然很好。
虚云大师本人也特别喜爱学习,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对古籍烂熟于心,并且对一些佛法的东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好像在冥冥之中,虚云大师与佛之间就已经有了联系。
13岁那年,虚云大师的奶奶不幸去世了,于是跟跟随自己的父亲和庶母回到奶奶家,参加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就在其他人哭泣不已的时候,他却被第一次听到的诵经场面所深深吸引。
再次回到家中后,他便开始了关于佛法的研究。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认为那些普通的佛教入门读物已经不能够满足自己对于佛法的兴趣了。
于是,他萌生了出家修行的想法。对此,他的父亲十分反对,坚决不允许自己的的儿子出家,为了能够打消他的这个念头,他的父亲给他介绍了两门亲事,并且安排两房妻子。
虽然,妻子貌美如花,但是,并没有扰乱虚云大师的心境,他根本不接近女色。
在17岁这年,虚云大师抓住一个难得的机会,跑到深山老林的一个洞穴中开始了自己为期两年的修炼。
之所以选择在这样偏远的地方修炼,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父亲找到自己。
两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段时间里,他饮的是露水,吃的是浆果,自己的修行又步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2年后,虚云大师决定赴福州鼓山的涌泉寺出家。
见到方丈之后,他先是说明了自己的来历,然后又介绍了自己近些年来对于佛法的参悟成果,最终被方丈留下,剃度出家了。
在寺庙中,虚云大师勤修苦练,天不亮就第一个起床开始晨读,深夜里还在挑灯夜读,而且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同门师兄弟起居的事情,有时间了,还要帮忙打扫寺庙庭院。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虚云大师认为自己的修为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个时候的他决定赴云南修行。
就这样,20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光绪23年的时候,他顿悟,决心云游。
这一走,便是数十年。他先后到了如今的浙江、西藏等地,并且远赴缅甸等其他国家,这一路走过来,他不断讲述和传播佛法,用自己的参悟来带动其他佛家弟子一起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广收弟子,而且还在战乱的年代中,帮助很多老百姓。
他一边向他们敞开佛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另一边,用寺庙的香火钱支持军队保家卫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虚云大师决定回到寺庙之中,结束自己云游的日子,开始潜心整理自己云游的心得,以及这一生对于佛法的理解和感悟。
就在他120岁这一年的一天,他突然将自己的弟子叫到身边。
原来,虚云大师觉得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所以决定向自己的弟子们最后表达一下自己一生对于佛法的终极参悟。
就在他临终前的那一刻,虚云大师终于说出了那个字——戒。说完之后,就圆寂了。
这个“戒”字,表面上看就一个字,但实际上却是虚云法师一生对于佛法参透的集大成者,其内涵之广、深度之深,至今都没有人参透过。在这里我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戒”大致分为三个维度。
一是戒“实物”。所谓实物,就是金钱、美食等这样的物欲。
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对物质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1万想10万,有了包子想龙虾,这样过分的物欲,最终就会变成无限的贪婪。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戒”掉自己对于一切实物过分的欲望。
二是戒“情绪”,留“情感”。“贪、嗔、痴”说的都是情绪,或者内心的欲望、精神上的欲望。
人活于世,对于精神的欲望要远超过对于物质的欲望,因为物质毕竟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一定的边界,但是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欲望是可以无限延续的。
人们对于极限爱情、友情、亲情,对于权利的无限追求,都属于这一范畴。
同时,会伴有高兴、悲伤、愤怒、失落、遗憾、妒忌、猜忌等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应当被消除,无论是怎样的情绪,都会对作为自然客体存在于世的人有着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情绪可以被戒低调,可必要的情感还应该保留。
比如,我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于万物怜悯、尊重之情等,这些与自然形成内在联系的客观情感,应当保留,毕竟人是自然界中动物的一种,这种先天的联系不应当的被切断。
三是“明无序,但有度”。这一点也许很多人并不太理解。我们先来看前半句——明无度。
我们应该明白,万事万物都会走向混乱,这是自然界的终极法则,宇宙的“熵增”理论说的就是这一现象,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事情自然发展的脉络都会越来越复杂、无序,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以便于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所谓的“明无序”。
“但有度”是指,无论我们要做什么、已经经历了什么、处于何种境地,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应当要有一定的“度”。
这个“度”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边界条件,也可以是人的内心世界正邪之间的边界,我们做人、做事要明白“度”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可以长久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有了“度”,我们就可以在行为处事过程中,减缓“熵增”的速度,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戒”掉我们对于自然的不敬、对客观规律的漠视,发挥人的主观性,这是“戒”字的另一层含义。
总之,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能够活到100岁的人少之又少。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是渺小的,而在宇宙的“时”“空”中,历史的长河也不过是一粒微尘,所以,我们要挺直腰板,正直做人、做事,不枉自己此生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