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入则孝,出则悌的意思(悌的意思)

入则孝,出则悌的意思(悌的意思)

论语解读145、孔子所谓“悌”是指什么

“悌”是儒家的“八德”之一。所谓“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儒家认为,这八个品德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如果八条之中有所缺失,人格就会出现缺失。如果八者具备,君子人格就大体初具,如果八者全无,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者全无,儒家不把这样的人称之为人,轻者称之为”小人",甚者骂之为畜牲。

比如说“孝”,就是后辈要对长辈好。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我报答之意。这就是孝,古今不变。一些人一提到孝立马就想到,父叫子亡子得亡。但你认真读读孔子的书,孟子的书。什么时候说过“父叫子亡子得亡”的。中国人讲中庸,孝在一些方面是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服从,但过分了就不中庸了。但中国文化又讲,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后看子敬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间的主从关系,不是永远桓定不变的。这是一味抵毁儒家的人不明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儒家。

再说“悌”。孝规范的是父子关系。“悌”规范的就是兄弟关系。“悌”最早就是弟,后来加上了“心”,是说,哥哥的心里要有弟弟,要保护弟弟。这就是“悌”。悌的根本原则是四个字,“兄友弟恭”。“友”是两只手的形状,其意义就是好兄弟手拉手。至于好朋友手拉手,是从兄弟延伸出来的。

兄友弟恭,是说做哥哥的要照顾弟弟,做弟弟的要对哥哥恭敬,听哥哥的话。但是兄弟之间的关系原则,也不是一生不变,弟弟一定要听哥哥的话。在未成年之前,兄弟手拉手,各自成家后,都有独立的意识,原来哥哥的主宰地位,就要有所改变。相互关照的同时,又要互相尊重。这种兄弟间的人伦关系,从孔子时代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悌”的内在精神,兄弟之间,相互照顾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今天依然有意义。

《弟子规》中有“入则孝,出则悌”的语句。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家庭一般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三口人,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是不是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