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故事,经过代代相传,是不是被神话了?
元代郭居敬编成的《二十四孝》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卧冰求鲤是其中之一,讲的是晋代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这一故事被后世尊为奉行孝道的经典。
该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第11卷: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
晋朝时有一个琅邪人叫王祥,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不爱护关心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不是。王祥因而失去父亲的疼爱,总是让他干打扫牛棚之类的脏活累活。后来父母生病了,王祥没有计较以前的是非,忙着照顾父母,一直没有去休息,连衣带都没有解开过。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王祥赶紧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王祥就支上捕鸟的网捉黄雀,很快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的网中,他旋即捉来供奉继母。同乡的人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致。
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时,将这一故事收录其中。到元代时郭居敬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不过,《二十四孝》只编列了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没有讲捉黄雀的事情。
按说,卧冰求鲤作为二十四孝之一,是孝道教育的经典,应该在激励后人尽孝道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却未必如此。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假的,是人们胡编乱造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你胡说八道,竟然说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鲤是假的。我的回答是,你先别着急,先别骂人,让咱们静下心来认真地看看这个故事,认真地审视一下,认真地思考一下。
故事的关键部分是这样说的: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
问题来了,当时的天气如何?天气寒冷,河水冰冻。冰冻到什么程度?王祥能够卧到冰上,而冰层没有断裂。这说明,冰层已经非常厚了,厚到能承担王祥一个人的重量。如果冰层不够厚,王祥一站上去,冰层就会断裂,王祥就会落入水中。在这种情况下,王祥脱去衣服赤裸卧于冰上,希望能化开冰层。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一下,用理性的头脑来想一想,一个人的体温能够使这么厚的冰层融化吗?即使把王祥冻晕了冻死了,冰层也融化不开,更谈不上看到鲤鱼了。再说了,鲤鱼会自己跳上来吗?查干湖冬捕,我们几乎年年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如果鱼能够自己跳上来,还用下网去捕吗?选几个孝子,到查干湖上凿几个洞,看着鲤鱼自己跳出来就行了。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千万别忘了让电视台去直播,绝对是全世界头条新闻。
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所谓卧冰求鲤,真真切切是假的,是古人胡编乱造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比喻,是一个神话故事,只是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我的回答说,如果是比喻,是神话故事,就应该说明白了,让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它是虚构的,是假的。一个虚假的故事,不应该用来教导所有的人,更不应该用来教导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个王祥,说得有名有姓,而且历史上确有其人,古代的名士们编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想骗谁?
就是这样一个虚假的故事,成为教育千千万万后人的经典,是不是非常荒唐?明明是假的,明明做不到的东西,还让人们去学习,作为他们的后人,是不是感到非常悲哀?一个虚假的故事,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以及后人的作用,反而让人们学会了弄虚作假。古代社会产生了那么多的伪君子,这样的虚假故事应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从这一事例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二十四孝的其他内容是不是真的呢?有几个真的有几个假的呢?那些真正的孝有多少能够付诸实施呢?那些假的孝产生了多大的副作用呢?由此,我想到了古代的其他东西、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内容,这其中有多少真东西有多少假东西呢?那些价值观,那些道德,那些说教,有多少可信的东西呢?
时代不同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古代了,不是那个圣人贤士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了,人们已经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头脑,都可以理性地去思考所有问题。对于二十四孝,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对于其他一切东西,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理性地审视它,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它。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孝,也不是反对传统文化,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被虚假的东西所欺骗了。对于真正的孝,对于货真价实的传统文化,对于其他一切经过审视后可以相信可以奉行的东西,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只是希望现在的人们及后来人不再被愚弄、不再被欺骗。我们要分辨真与假,我们也能够分辨真与假。
就因为卧冰求鲤孝道故事,王祥的仕途辉煌腾达,这也许跟《卧冰求鲤》的故事有某些关系吧!古代最高的美德就是“忠孝”二字,王祥的故事一定感动了乡邻,他的一路高升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只是猜测,无论故事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故事传颂的是一种美德!
作者:张伟
【原创文字,抄袭必究】
每日成语——卧冰求鲤
【成语】: 卧冰求鲤
【拼音】:wò bīng qiú lǐ
【解释】: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近义词】:卧冰求鱼
【反义词】:无
【例句】:这次考古发现了在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意外发现王祥祠堂及“晋太保孝王祥之碑”等数通石碑,说明了卧冰求鲤不是传说,而是真有却有其事。
【成语故事】:
在晋朝时期,在琅邪临沂有一个叫王祥的人,特别孝顺父母。在王祥年幼的时候,王祥亲母就去世了。后来朱氏成为了王祥的继母。朱氏对王祥并不好,经常打骂王祥,而且常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不好。渐渐的父亲也开始对王祥不好了。总让王祥干一些脏活累活。晚上睡觉也让他在牲口棚里面。但是王祥从没有任何怨言。
后来,王祥父母生了一场重病,卧床数年不起,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在床上解决。全家就靠王祥来支撑,并且还要照顾病重的父母,但是王祥任劳任怨。有一年冬天,继母朱氏想要吃鱼。本来家里就很穷,没有钱去买鱼,而且恰逢冬天,天寒地冻,河水结了很厚的冰,根本就无法下水去捉鱼。
没有办法,王祥只能赤身卧于冰上,利用身体的温度将冰化开,过了很久,冰化开了一个裂缝,王祥也冻着快奄奄一息了。这时,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鲤鱼。喜极而泣,王祥捧着两条鱼回家,给继母做了美味的鱼汤。后来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卧冰求鲤”的故事,经过代代相传,是不是被神话了?
元代郭居敬编成的《二十四孝》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卧冰求鲤是其中之一,讲的是晋代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这一故事被后世尊为奉行孝道的经典。
该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第11卷: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
晋朝时有一个琅邪人叫王祥,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不爱护关心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不是。王祥因而失去父亲的疼爱,总是让他干打扫牛棚之类的脏活累活。后来父母生病了,王祥没有计较以前的是非,忙着照顾父母,一直没有去休息,连衣带都没有解开过。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王祥赶紧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王祥就支上捕鸟的网捉黄雀,很快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的网中,他旋即捉来供奉继母。同乡的人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致。
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时,将这一故事收录其中。到元代时郭居敬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不过,《二十四孝》只编列了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没有讲捉黄雀的事情。
按说,卧冰求鲤作为二十四孝之一,是孝道教育的经典,应该在激励后人尽孝道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却未必如此。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假的,是人们胡编乱造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你胡说八道,竟然说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鲤是假的。我的回答是,你先别着急,先别骂人,让咱们静下心来认真地看看这个故事,认真地审视一下,认真地思考一下。
故事的关键部分是这样说的: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
问题来了,当时的天气如何?天气寒冷,河水冰冻。冰冻到什么程度?王祥能够卧到冰上,而冰层没有断裂。这说明,冰层已经非常厚了,厚到能承担王祥一个人的重量。如果冰层不够厚,王祥一站上去,冰层就会断裂,王祥就会落入水中。在这种情况下,王祥脱去衣服赤裸卧于冰上,希望能化开冰层。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一下,用理性的头脑来想一想,一个人的体温能够使这么厚的冰层融化吗?即使把王祥冻晕了冻死了,冰层也融化不开,更谈不上看到鲤鱼了。再说了,鲤鱼会自己跳上来吗?查干湖冬捕,我们几乎年年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如果鱼能够自己跳上来,还用下网去捕吗?选几个孝子,到查干湖上凿几个洞,看着鲤鱼自己跳出来就行了。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千万别忘了让电视台去直播,绝对是全世界头条新闻。
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所谓卧冰求鲤,真真切切是假的,是古人胡编乱造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比喻,是一个神话故事,只是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我的回答说,如果是比喻,是神话故事,就应该说明白了,让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它是虚构的,是假的。一个虚假的故事,不应该用来教导所有的人,更不应该用来教导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个王祥,说得有名有姓,而且历史上确有其人,古代的名士们编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想骗谁?
就是这样一个虚假的故事,成为教育千千万万后人的经典,是不是非常荒唐?明明是假的,明明做不到的东西,还让人们去学习,作为他们的后人,是不是感到非常悲哀?一个虚假的故事,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以及后人的作用,反而让人们学会了弄虚作假。古代社会产生了那么多的伪君子,这样的虚假故事应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从这一事例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二十四孝的其他内容是不是真的呢?有几个真的有几个假的呢?那些真正的孝有多少能够付诸实施呢?那些假的孝产生了多大的副作用呢?由此,我想到了古代的其他东西、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内容,这其中有多少真东西有多少假东西呢?那些价值观,那些道德,那些说教,有多少可信的东西呢?
时代不同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古代了,不是那个圣人贤士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了,人们已经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头脑,都可以理性地去思考所有问题。对于二十四孝,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对于其他一切东西,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理性地审视它,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它。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孝,也不是反对传统文化,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被虚假的东西所欺骗了。对于真正的孝,对于货真价实的传统文化,对于其他一切经过审视后可以相信可以奉行的东西,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只是希望现在的人们及后来人不再被愚弄、不再被欺骗。我们要分辨真与假,我们也能够分辨真与假。
就因为卧冰求鲤孝道故事,王祥的仕途辉煌腾达,这也许跟《卧冰求鲤》的故事有某些关系吧!古代最高的美德就是“忠孝”二字,王祥的故事一定感动了乡邻,他的一路高升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只是猜测,无论故事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故事传颂的是一种美德!
作者:张伟
【原创文字,抄袭必究】
百川论道|王祥
文 | 百川
王祥,男,汉族,公元184年生,寿命85岁,属相蛇,星座约为巨蟹座,山东临沂人。《晋书》记载他“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之一,被尊为“孝圣”。他的族中曾孙,就是书圣王羲之。
《晋书·王祥列传》记载:“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谗之,由是失爱于父。”王祥天生最为孝顺。幼年母亲早逝,继母朱氏不慈爱,总是说他坏话,由此而失去了父爱。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每次让他扫除牛棚的粪便时,王祥更加恭敬谨慎,没有丝毫怨言和嫌弃。“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父母有病时,更是日夜守候,端水送药。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继母经常念叨,想吃新鲜的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解开衣服,用体温暖化冰面。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冰面忽然融化了,出现一个就像王祥上身那么大的,椭圆形的窟窿。两条鲤鱼从这里跳了出来,王祥逮住它们,高高兴兴地拿回家了。
“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王祥张网以待。结果,先后有数十只黄雀飞到他的网里,王祥就把它们献给继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乡里人惊叹,这种“卧冰求鲤”和“自投罗网”的灵异事件,都是因为王祥孝感动天,而不期而遇的。“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有苹果树结了很多果实,继母让王祥守护它。每当有风雨来临的时候,王祥非常害怕苹果受到伤害,就抱着树伤心的哭泣。他忠实孝心,就是纯粹到如此地步。
汉末战乱,魏蜀吴三国纷争,他侍侯着继母,还有同父异母弟王览,躲避到庐江,隐居二十多年,多次婉拒州郡的聘请任命。继母去世后,王祥居然过于哀痛而生病,拄着拐杖才能站立。
时任徐州市长吕虔任命他为秘书长,这时候王祥已经快六十岁了,坚决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劝他,并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答应。吕虔非常信任他,让他处理市里的一切公务。
当时正逢乱世,强盗贼人很多。王祥亲自率领士兵,并激励他们,鼓舞士气,多次剿匪胜利。市里环境安定,政治条令顺利实施。老百姓都编歌谣赞美他:“市里安康,实靠王祥。国库不空,王祥之功。”
王祥当官政绩突出,多次担任农业部长等重要职务,而且还享受晋武帝赏赐的,相当于今天副国级的公爵待遇。直到他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王祥又给子孙留下遗言。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我活到了八十五岁,离开人世,也没有什么遣憾了。
但是如果我不留遗言,将使你们无所遵循。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高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哭泣三年,孔夫子说他愚。而大孝子闵子父亲去世,他除去丧服出来见人,悲戚哀伤地抚琴,孔夫子说他孝。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之至也。”
一个人,他的言行,能够经受住考验,这就是最大的诚信。把好事让给别人,过错留给自己,这就是最美的德行。传播好名声,显示亲情,这是最真的孝心。
兄弟团结一心,宗族欣欣向荣,这是最高的悌爱。在钱财面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邪想罪恶的念头,这就是最好的谦让。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儿子们一定要奉命照办。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临深履薄”,直译为如临深渊履薄冰。王祥尽孝,卧冰求鲤,青史留名。为官谨慎,政绩突出,临终遗言,德建名立。
荀子《劝学篇》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百川论道|王祥
文 | 百川
王祥,男,汉族,公元184年生,寿命85岁,属相蛇,星座约为巨蟹座,山东临沂人。《晋书》记载他“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之一,被尊为“孝圣”。他的族中曾孙,就是书圣王羲之。
《晋书·王祥列传》记载:“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谗之,由是失爱于父。”王祥天生最为孝顺。幼年母亲早逝,继母朱氏不慈爱,总是说他坏话,由此而失去了父爱。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每次让他扫除牛棚的粪便时,王祥更加恭敬谨慎,没有丝毫怨言和嫌弃。“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父母有病时,更是日夜守候,端水送药。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继母经常念叨,想吃新鲜的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解开衣服,用体温暖化冰面。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冰面忽然融化了,出现一个就像王祥上身那么大的,椭圆形的窟窿。两条鲤鱼从这里跳了出来,王祥逮住它们,高高兴兴地拿回家了。
“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王祥张网以待。结果,先后有数十只黄雀飞到他的网里,王祥就把它们献给继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乡里人惊叹,这种“卧冰求鲤”和“自投罗网”的灵异事件,都是因为王祥孝感动天,而不期而遇的。“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有苹果树结了很多果实,继母让王祥守护它。每当有风雨来临的时候,王祥非常害怕苹果受到伤害,就抱着树伤心的哭泣。他忠实孝心,就是纯粹到如此地步。
汉末战乱,魏蜀吴三国纷争,他侍侯着继母,还有同父异母弟王览,躲避到庐江,隐居二十多年,多次婉拒州郡的聘请任命。继母去世后,王祥居然过于哀痛而生病,拄着拐杖才能站立。
时任徐州市长吕虔任命他为秘书长,这时候王祥已经快六十岁了,坚决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劝他,并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答应。吕虔非常信任他,让他处理市里的一切公务。
当时正逢乱世,强盗贼人很多。王祥亲自率领士兵,并激励他们,鼓舞士气,多次剿匪胜利。市里环境安定,政治条令顺利实施。老百姓都编歌谣赞美他:“市里安康,实靠王祥。国库不空,王祥之功。”
王祥当官政绩突出,多次担任农业部长等重要职务,而且还享受晋武帝赏赐的,相当于今天副国级的公爵待遇。直到他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王祥又给子孙留下遗言。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我活到了八十五岁,离开人世,也没有什么遣憾了。
但是如果我不留遗言,将使你们无所遵循。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高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哭泣三年,孔夫子说他愚。而大孝子闵子父亲去世,他除去丧服出来见人,悲戚哀伤地抚琴,孔夫子说他孝。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之至也。”
一个人,他的言行,能够经受住考验,这就是最大的诚信。把好事让给别人,过错留给自己,这就是最美的德行。传播好名声,显示亲情,这是最真的孝心。
兄弟团结一心,宗族欣欣向荣,这是最高的悌爱。在钱财面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邪想罪恶的念头,这就是最好的谦让。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儿子们一定要奉命照办。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临深履薄”,直译为如临深渊履薄冰。王祥尽孝,卧冰求鲤,青史留名。为官谨慎,政绩突出,临终遗言,德建名立。
荀子《劝学篇》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