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杜月笙老照片:抗战时捐助两架战机,图9病死前夕迎娶孟小冬
【杜月笙年轻照】杜月笙,民国时期上海“三大亨”之一、青帮大佬,他的一生充满争议。巅峰时期,杜月笙是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横着走,他只要躲一下脚,整个上海滩都会震动三分”,这句话没有夸张的惩罚,杜月笙当时的势力就是如此惊人。(这是一组杜月笙不同时期的老照片)
【杜月笙】杜月笙曾说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杜月笙在民国上海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足见他的手段。杜月笙曾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生意,自己后来直接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等毒品,到了最后垄断上海滩所有毒品生意。
【杜月笙和戴笠(非常罕见)】除了垄断上海毒品生意外,杜月笙还把势力渗透到妓院、赌场等场所,财富得以急剧膨胀起来。有人统计过,当时上海杜公馆一年花费达到了惊人的200万块大洋,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当年陆小曼在上海一个月花500大洋,就已经令人无比震惊了。
【抗战期间的杜月笙】杜月笙在上海期间,肯定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勾当,但是他对抗战也是有一定贡献的。比如淞沪抗战期间,当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血战上海滩时,杜月笙就送去了大量罐头和物资,以至于战后蔡廷锴感叹,“35天血战,十九路军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就是杜月笙先生。”
【杜月笙和孟小冬】抗战期间,杜月笙还花费巨资购买了两架战机,分别命名为“月文”和“月辉”号。当然,杜月笙之所以这样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原因就是为了自身安全,但是这样为抗战做了贡献,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上海三大亨罕见合影】关于上海“三大亨”的为人处世,向来有这样的说法,“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这一点体现在杜月笙临死前让亲人烧掉所有他人欠条这件事上。杜月笙之所以这做,他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因向他人讨债发生意外。
【杜月笙和孟小冬】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后,杜月笙非常高兴,他早年就无比关注孟小冬。在姚玉兰的撮合下,杜月笙和孟小冬走到了一起。杜月笙儿子杜维善说:“我猜想父亲暗恋孟小冬好久了。一方面她唱得很好,用现在的眼光看,她也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另一方面孟小冬比较会用心计,也很会讨父亲喜欢,在我父亲面前常常会说笑话,逗他开心。”
【左起:孟小冬、杜月笙、章遏云】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曾多次邀请杜月笙去台湾,遭到拒绝,他死活不愿意。杜月笙也没有像黄金荣一样留下来,而是举家去了香港,这里面就包括孟小冬。1950年,杜月笙一度想带全家去美国,此时的杜月笙已经病重。就在大家着手这件事时,孟小冬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婚照】孟小冬有着“冬皇”之称,戏迷们评价道:“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1950年,42岁的孟小冬和62岁的杜月笙在香港正式结婚。杜月笙这样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自己去世前,一定要给孟小冬一个名分。
【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婚时全家福】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临终时,杜月笙留下了一句遗言:“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杜月笙渴望能回到上海下葬,但种种原因,最终下葬中国台湾。
挣到人生第一大笔钱,杜月笙一夜挥霍光,却征服上海滩第一女大佬
当年,青帮大佬杜月笙乃是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他出身贫寒,是个孤儿,却凭借过人的情商和智商,顺势而为,最终在众多贵人的扶持之下,登上上海首席流氓大亨的宝座。那么,本是一介小泼皮的杜月笙,又是如何得到权贵们的青睐,从而一飞冲天的呢?这就要从杜月笙挣到人生第一笔大钱来说起了。
杜月笙十四岁时,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由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自从进入黄公馆,杜月笙总是小心翼翼的办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犯了什么事,被赶出黄公馆。杜月笙清楚地知道,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得到黄金荣的提携,而想得到他的提携,就必须成为他的核心马仔。
通过细心的观察,杜月笙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黄公馆,黄金荣虽然表面对所有人都很和气,但始终没有真正看上过谁。但是黄金荣却唯独只服一人,那就是他的太太——林桂生。
林桂生,有着上海滩第一女大佬之称,黄金荣之所以能由法租界的一介探长,升格为黑白通吃的“黄老板”,离不开她的出谋划策。因此,黄金荣只要碰到大事,就一定会首先寻求林桂生的意见。
杜月笙明白,只要自己得到了这个女主人的青睐,就能轻而易举地混入黄公馆的核心圈子。毕竟这位奇女子的枕头风一吹,黄金荣哪敢慢待呢?因此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接近林桂生的机会。
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还真让杜月笙给等着了。一天,林桂生得了一场重病,卧病在床。按照民间迷信,必须找几个精壮小伙日夜陪在床边,用他们的阳气冲走晦气,也好让林桂生早日康复。在黄公馆,最不缺的就是年轻的小伙儿。因此,黄金荣挑了5个小青年,其中就包括杜月笙。
众所周知,看护病人是一件非常累的活儿,更何况这个病人是女流氓林桂生。一旦不能满足林桂生的要求,轻则被呵斥,重则就要被赶出黄公馆。在持续的重压之下,小伙子们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巴不得林桂生的病赶紧好,自己好早日脱离苦海。
然而杜月笙却与他们不同,在他看来,这是接近林桂生最好的机会。他没有将照顾林桂生看作是负担,相反杜月笙将之看作是一种恩赐。林桂生并不需要杜月笙,但杜月笙却需要林桂生。
因此杜月笙寸步不离地守着女主人,林桂生叹一口气,或者扭头看他一眼,机灵的杜月笙就能领会到她的意思。知道林桂生到底是想翻身,还是想喝水。
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杜月笙所做的努力,林桂生都看在了眼里。相比于其他心不在焉的小伙儿,杜月笙简直将林桂生当成亲姐姐,甚至亲妈来看。林桂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打那时起,她便决定拉杜月笙一把。
十多天后,林桂生的病终于好了,她便把这个功劳记在了杜月笙头上。他逢人便说:“别看月笙是个孤儿,无父无母,但是他面向不俗,必然会出人头地。”
为了提携他,林桂生有意让杜月笙参与烟土的贩卖。在黄公馆,这可是油水最肥的差事。而精明强干的杜月笙,却每次都能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但当立下了大功,杜月笙却总当没事人一样,绝口不提自己有什么功劳。对于这样的杜月笙,黄金荣、林桂生都感到十分惊奇。
一日,林桂生突然找到杜月笙,塞给他满满一大包东西。杜月笙打开一看,简直被亮瞎了眼——整整2000大洋。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杜月笙自幼穷困潦倒,哪见过那么多钱。几番推脱后,杜月笙最终还是把钱揣进了怀里,然后面带喜色,急匆匆地溜出了黄公馆。杜月笙刚走,林桂生便对手下使了个眼色,让他盯梢杜月笙,看他怎么花这笔钱。
杜月笙自小便混迹于赌桌,有严重的赌瘾,即使输到把裤子都当了、没有饭吃,也在所不惜。按照他以往的性格,必然会去大赌特赌,然后去窑子找几个小姐好好潇洒一次。但是这一次,杜月笙既没有去赌场,也没有去妓院,而是去了自己发迹的地方——十六铺。
早年时,杜月笙曾在十六铺干活,尝尽人间苦楚,但是也认识了不少好朋友。在那里,饥寒交迫的杜月笙经常受朋友们照顾,因此杜月笙决定,自己一定要报恩,还了这笔人情债。在一天之内,杜月笙便把2000大洋送了个干净。同时,还请自己的恩人们在饭馆里大搓了一顿。
当了晚上,杜月笙返回黄公馆时,已经身无分文。然而杜月笙却并丝毫不感到后悔,相反却觉得心里特舒坦。钱散尽了,但是恩情都还了,而且还延续了兄弟之间的交情,真的太值了!怀揣着喜悦,杜月笙当晚睡得很好,做了一个好梦。
很快,杜月笙一夜之间花完2000大洋的消息,便传入黄金荣和林桂生的耳朵里。闻此,黄金荣不禁感叹道:
“等我老了,上海滩便是他的天下了!”
林桂生和黄金荣之所以给杜月笙那么多钱,其实就是为了试探杜月笙的为人。如果杜月笙拿这笔钱吃喝嫖赌,就说明他就算有胆有识,也成不了什么大器,充其量就是个大混子;如果他拿这笔钱开店经商,虽然能发财,但终究不是黄家需要的人。现在,林桂生终于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结果,杜月笙果然不是凡人。
《吕氏春秋》有云:
“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出;富则观其所养”
也就是说,一个人前途通达之时,要看他是否傲慢有礼;显达富贵时,要看他如何对待人;富裕之时,要看他能否恩济大众。
作为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用人,能让人为他死心塌地的干活。而想让人才衷心地折服于你,除了要拥有过人的人格魅力之外,还必须懂得如何让手下获得利益。毕竟用爱无法发电,重赏之下才有勇夫。
杜月笙年纪轻轻、家业未丰,就懂得仗义疏财,收买人心,其胸中的魄力和格局自然非常人所能比。正是这一点,使杜月笙得到了黄金荣和林桂生的青睐,最终走上了人生巅峰之路!
看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杜月笙过人的才能和情商。虽然杜月笙的形象并不好,但是他的为人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只要懂得了他的高情商,在社会上,大家绝对将无往不利。
因此陶陶为大家推荐一本书《杜月笙传》。本书是由颇负盛名的章君榖执笔,他采用了跑新闻的写法,白天带着录音机采访杜月笙的亲朋好友。到了晚上再把收集的资料整理。当时写出来后,在传记文学杂志登出,一发表就好评如潮。就连杜月笙的门人陆京生看了也赞叹不已。
说这本书里的人物写谁像谁,如果杜月笙自己来写自传,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想了解杜月笙,这本书最权威!
前面给大家推荐过这套书,不到一天多就卖完了,好多读者在问,但也没有补上。因为这套书现在是尾货阶段,而且后面不会再加印了。毕竟杜月笙是一个争议人物,不好评说。所以这套书是卖一本少一本,是一本能够升值的书,只要从中学到一点,少踩一个人生的坑,就值回书钱了。
本书已经卖了10000多本,由此可见质量有多么过硬,卖完就没有了。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横条购买,一套三本,售价77,实在太划算了!
杜月笙痴爱孟小冬30年,62岁与她结婚,临死前遗言让她泪崩
杜月笙初到香港时,想把全家迁往法国居住,给孟小冬办护照时,孟小冬问了句:“我跟着你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
杜月笙顿时醒悟,原本以为孟小冬崇尚自由身,所以多年来从未勉强她进门,看来是自己疏忽了。
于是,他立即停下出国的一切事宜,召集全家人开会,要和孟小冬举办婚礼,给她个堂堂正正的名份。
当时杜月笙身患重病,他不顾家人反对,派人下帖定席,跟孟小冬正式拜堂成亲。
自此,孟小冬正式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杜月笙让所有子女把原来对孟小冬“阿姨”的称呼改为“妈咪”,并把最小的儿子杜维善过继给孟小冬,让她老有所依。
两年后,杜月笙去世。年仅43岁的孟小冬再没嫁人,因为在她心里,杜月笙给她的爱无人能比。
1说起来,孟小冬和杜月笙的情缘,持续了30年之久。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4岁起开始调嗓、练习戏台基本功,8岁正式学戏,戴着须髯唱老生。
没日没夜地用功,再加上极有天赋,使孟小冬12岁刚登台时,便赢得满堂彩。
要说孟小冬的基本功有多厉害?她唱《乌盆记》时,可以踩着厚底鞋,穿着厚重的戏服,戴着髯口,一个空翻越过桌案,髯口一丝不乱。
而很多男须生演这出戏时,常常滚过桌子代替空翻动作。
孟小冬台下吃的苦,以及对戏的严谨可见一斑。
人生中,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总会在时间的见证下,获得回馈。
1925年时,17岁的孟小冬已经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名声大噪,收获戏迷无数,这其中就有杜月笙。
彼时杜月笙在北京办事,无意间听了孟小冬一出戏后瞬间被圈粉,索性先不回上海,一连数日去追着看孟小冬的演出。
杜月笙虽混迹于江湖,却爱看戏,也懂戏。他深深被孟小冬的唱功和台功所折服,同时也对貌美如花,才艺超群的孟小冬产生了钦慕之情。
为此,他还特意将自己修饰一番,专程去孟宅拜访。
别看孟小冬年龄小,她可是走南闯北多年,见多识广。杜月笙当时号称“上海滩之王”,跺一脚,地都会抖三抖,这样的人物来到孟宅,意图不言而喻。
杜月笙几次想把话题往“交往”上带,无奈孟小冬就是不接茬。
聪明如杜月笙,立即看出孟小冬冷淡和客气背后的“拒绝”,寒喧一会便起身告辞,临走时诚恳地对孟小冬说:“希望今后有幸,能请孟小姐光临上海寒舍。”
从杜月笙的态度,也能看出他是真的喜欢孟小冬,对她始终礼敬有加,并没有仗势强人所难。
除了不想跟“流氓头子”有交集外,更重要的是,孟小冬当时早已芳心暗许,爱上了“伶界大王”梅兰芳。
人和人之间,心的距离才是衡量远近的标准。
孟小冬对杜月笙无感,所以此时他们虽近在咫尺,也如远在天涯。
直到孟小冬几年后感情受挫,心灰意冷,孤苦伶仃之际,杜月笙才有机会再次靠近孟小冬,成为她的护花使者。
2孟小冬和梅兰芳结合时,梅兰芳许诺“名定兼祧”。
意思是梅兰芳过继给大伯,也就是两房共有的儿子,按照习俗,可以娶两房正妻,孟小冬可以正妻的身份入门。
正是这个“名定兼祧”,日后成了孟小冬心头最大的刺。
原来,梅兰芳的大夫人常年在老家养病,陪在梅兰芳身边的一直是二夫人福芝芳,而福芝芳并不知道梅、孟这回事。
也许是考虑两人名气都很大,会有一定影响,也许是怕福芝芳阻挠,所以尽管梅孟两人拜堂成亲,对外却严格保密,孟小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金屋藏娇”。
人说得不到祝福的婚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话果然没错。
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事,终究纸包不住火,还是被人知道了。
孟小冬一个疯狂的“粉丝”因见不到孟小冬登台演出,迁怒于梅兰芳,一天突然闯入梅宅行凶,误将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开枪射杀,轰动京城。
梅兰芳事后赔了巨额钱财,才将张汉举家人安抚住。
这件事,给他们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梅老太太知道后,认定孟小冬是灾星,坚决不许她进门。
本以为是正妻,结果在梅家连妾氏的身份都不是,这让孟小冬羞愤不已。为了名份,她开始跟福芝芳争风吃醋,弄得十分难看。
几年后又发生一件事,让孟小冬对梅兰芳彻底寒心。
梅老太太去世,孟小冬得知后,穿上孝服前去梅府吊唁。谁知早有防备的福芝芳派人拦在门外,说什么也不让孟小冬进去。
僵持中,激愤的孟小冬说出“名定兼祧”的事,请众人评理。
此时梅兰芳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里面福芝芳挺着孕肚以死相逼,外面孟小冬当众大闹,而要紧的是,家中还有丧事要处理,于是他只能呵斥孟小冬,让她先回去。
这次屈辱的经历,让内心高傲的孟小冬看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大局面前,梅兰芳首要顾及的还是福芝芳。
孟小冬就是这样的人,爱时,可以义无反顾,哪怕暂别离开心爱的舞台,不爱,便绝决转身,决不拖泥带水。
她离走时,说出了著名的那句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过后,孟小冬愤而在报纸上发布离婚公告,结束了和梅兰芳七年的感情。
这段不堪的感情,让孟小冬伤得很深,她心灰意冷离开北京,到天津居住。
期间,孟小冬的金兰姐妹姚玉兰请她去上海散心,她转而来到上海。
而这个姚玉兰不是别人,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
缘分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人兜兜转转,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再次牵连在一起。
孟小冬跟杜月笙就是如此。
3孟小冬的到来,让杜月笙直感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欢喜异常。他对孟小冬不堪的遭遇心知肚明,既唏嘘,又怜惜,自然是照顾得体贴入微,百般抚慰。
当他知道孟小冬仓促离婚,竟然没有争取到一分钱权益时,忍不住出面斡旋。
孟小冬自从跟梅兰芳在一起,便遵照梅兰芳意愿,再没登台演出,生活费用全靠丈夫给予。
离婚后,孟小冬一下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都成问题。
本来孟小冬请来律师团队,为自己争取离婚应得的财产,但因为梅兰芳的经济有专人打理,所以一直进展不顺利。
没想到,旷日持久的扯皮官司,被杜月笙一个电话解决了。
梅兰芳一来对孟小冬心怀愧疚,二来考虑杜月笙是青帮老大,一旦惹了他,便是无尽的麻烦。所以接到杜月笙电话后,立即答应给孟小冬4万元抚养费。
这时杜月笙不紧不慢地说:“4万不是小数目,这样,这笔钱先由我垫付,日后你再给我也一样。”
梅兰芳哪敢欠杜月笙的钱,很快便筹够钱还了他。
有了这笔钱,孟小冬的生活得到保障,她便也能安心在北京学戏,继续深造。
要说心心念念喜欢了孟小冬十几年,这下有机会达成心愿了,杜月笙却并不趁虚而入,只是隔三茬五收集些孟小冬喜欢的古玩字画,让人千里迢迢带给孟小冬。
这里礼物中,有一个物件含义颇深,那是一个戴盖子的插梅花瓶,意思是对孟小冬说,没有了“梅”,他这个“盖子”,配你这个“美人瓶”,合适吗?
从这些点点滴滴,足见杜月笙对孟小冬用情之深。
人和人之间,有一种很奇怪的气场,你能感知对方是真心喜欢你,还是带着目的接近你。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真诚、真心,孟小冬显然是感觉到了。她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排斥杜月笙,而是对他的高情商,以及成熟有担当的处世风格有了欣赏的意味。
渐渐地,孟小冬从离婚后的愤恨中走了出来,她对杜月笙的百般呵护、照顾,从心存感激,变成了依赖、爱慕。
几年后,他们水到渠成地走到了一起。
不过,这次孟小冬并没有向杜月笙要名份,而是始终保持自由身,留在北京四处拜师学艺,完善自己,随着喝功日趋完美,“冬皇”的地位就此奠定。
1947年8月,杜月笙借60生日之际,自己出资办了十天的堂会义演,所有款项用来救济两广、四川等地的水灾。
这次义演几乎请到了全国的名家,梅兰芳和孟小冬自然也在列。为避免两人同台尴尬,杜月笙特地将两人演出排期错开。
孟小冬跟杜月笙几年,从未被限制上台演出,杜月笙反而全力支持她拜师学艺,精进技艺。
而全国义演,名家大家汇集,全国瞩目,也是个露脸的机会。作为主办人的杜月笙,也并没有因为梅兰芳跟孟小冬的过往,限制孟小冬登台。
从这些,足以看出杜月笙对孟小冬是真爱。
4
1949年,杜月笙见大势已去,急匆匆安顿家人一起迁往香港。
走之前,他不惜包下一架飞机,专程去北京把孟小冬接到上海。
举家搬至香港时,杜月笙还想出国居住,给孟小冬办护照时,便出现了开头那幕。
杜月笙拖着病体,和孟小冬风风光光办了婚礼,明确了她的家庭地位和名份。
从另一层面上说,杜月笙也给了孟小冬一个安稳的退路,假如他身体不测,有了名份后,孟小冬便可以名正言顺分到遗产。
此时他的身体已经不由他再搬往国外,只得在香港安心养病。
最让杜月笙过意不去的是,正式嫁到杜家的孟小冬,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而是整天在病榻旁侍奉汤药。
他常说:“妈咪嫁给我,没过一天好日子。”
对此孟小冬毫无怨言,杜月笙数十年的痴爱,早把她的心融化了,她现在只想让杜月笙快点好起来,再像山一样,任她依靠。
孟小冬的爱,杜月笙也感知得到。在结婚后不久,年届60年的杜月笙对友人羞涩地说,以前分不清喜欢还是爱,如今终于知道“爱”是何种滋味。
可惜好景不长,只过了两年,杜月笙便病情加重,生命垂危。
临死前,他叫来友人做公证,将财产做了分配。所有资产20万美金,给孟小冬分了2万。
之后从昏迷中醒来,又颤巍巍从枕边摸出一个纸包,对友人说:“这里有7000美金,你替我分一分,妈咪最苦,给她3000……”
身边的孟小冬听了,早已泣不成声。
人之将死,所有的行为都是内心真实的表达,从他把自己最后的财产分配来看,他对孟小冬是多么不舍和牵挂。
杜月笙去世后,一向理性坚强的孟小冬几乎失去理智,甚至冲老蒋派来慰问的特使大吼,说杜月笙这么早去世,全因跟随老蒋所致。
多年的舞台经验,孟小冬早已把仪态的掌控熟稔于心,她一生中只失态过两次,第一次因为梅兰芳,第二次因为杜月笙。
同是两个深爱过的人,杜月笙给了她爱和尊严,让她感觉自己始终像个小女孩,被捧在手心里。
5杜月笙临死前曾跟孟小冬说,不希望她再登台唱戏。
果然孟小冬再没有登过台,好在,慕名来学戏的学生很多,孟小冬日子才过得下去。
杜月笙儿子后来回忆起孟小冬的生活,说:“妈咪打麻将、赌马,唯独不唱戏。”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一直独居香港,每天必会在杜月笙灵前上香,对着遗像说会话。
直到1967年,在杜月笙家人的劝说下,她才前去台湾。
晚年时,孟小冬为了排解寂寞,养过两条狗,名叫“香槟”、“白兰地”,这两种酒,都是杜月笙生前最爱喝的。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孟小冬跟杜月笙,一个是伶界名人,一个是青帮头子,怎么看,也难有真爱。即使有,也不由让人猜测与利益有关。
但是他们的情缘却持续了30年之久,而且杜月笙去世20多年,孟小冬仍念念不忘,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实,他们的感情也算是彼此成就。
孟小冬因杜月笙,有了一生被呵护的温暖。
而杜月笙因为孟小冬,成就了“流氓”变“君子”的美名。
作者:青草
责编: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