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打小人很灵的方法(打小人)

打小人很灵的方法(打小人)

民间故事:打小人

听说广东民间有一种巫术叫做“打小人”,你知道吗?“打小人”既是一种民间习俗,也是一种巫术。每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又被称为白虎人,人们就会在这天借助凶气把怨恨人的名字写在黄纸或者木偶上,然后利用些底板来击打小人,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打击身边的小人。

我是一个北方人,这要从五年前我在广州打工时说起。那天晚上下班比较晚,当我回到出租房的路上,被烧纸钱的味道呛得不行。在经过一条小巷时,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正烧着纸钱,嘴里一边念念有词,手里还一边挥舞着什么东西。我很好奇老太太在干嘛,于是就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可惜他讲的是粤语,我完全听不懂,但借着火光可以看清。

他一只手正压着一个黄纸裁成的小人,一只手则拿着一只鞋挥舞着打在纸人的身上。可能是我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他突然转过头的看向我。在火光的映衬下,老太太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有些狰狞,见我愣了一下,随即就转身离开了那条巷子。可当我走上街时却发现街上竟全是和老太太一样的人。我被眼前的场景吓得不轻,连滚带爬的就回到了出租屋。

和我住在一起的是工友宋仁投,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和他说了一遍。听完我的讲述,宋仁投却不以为然地说那是在打小人,你恨谁想让谁倒霉,你就喊他的名字,然后用鞋底抽打他,这样那个人就会承受。你们北方没有吗?听到他这么说,我疑惑地反问这不就是诅咒别人吗?有用吗?见我不信,宋仁投又继续说道,他以前的一个工友就是被这种方法给整死的。听到此话,我顿时来了兴趣,就让他讲一讲。

可宋仁投并不愿意提起此事,但由于片刻后还是给我讲了起来。原来他以前在电子厂打工,他们宿舍一共住了三个人,分别是胖子、阿牛和花花公子、阿狗。阿狗十分帅气,和很多女孩都有暧昧的关系。为此,宋仁投对阿狗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出事那天,阿狗一进屋就阴沉着脸,他衣服也没脱就直接躺到了床上。可他刚躺下没2分钟就惨叫一声的坐了起来,且双手抱头显得异常痛苦。宋亿投和阿牛都被这一幕吓了一跳,就连忙上前查看。可当两人看到阿狗的头时,顿时就直接愣在了原地。只见阿狗的脑门上一片凹陷,在折腾了大概三五分钟后,阿狗才安静了下来。

这时,宋亿投和阿牛连忙询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可阿狗却说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突然感觉有人在敲打他的脑袋。话音刚落,阿狗又突然抱着自己的胳膊惨叫起来。只见他的胳膊以一种吓人的姿势向下弯曲。那弯曲的角度正好与关节相反,两人想要上去帮忙却又无从下手。于是便商量着把阿狗送到医院。不料阿狗听到这话,竟大声吼道“我的事情不用你们管”,随后把被子蒙住自己,不再言语。两位同事见此也不再多言,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宋万投和阿牛来到工厂,却听到几个女工在讨论阿狗的事情。原来,阿狗最近迷上了一个名叫阿莲的女孩,追到手后又甩了她。女孩年龄尚小,被甩后深受打击,今天没有来上班。阿牛是女孩的老乡,也是个热心肠的人,于是中午便送了些饭菜过去。

然而,当阿牛来到女孩宿舍门口时,他听到了熟悉的咒语声。他踮起脚尖,偷偷地朝里看去,只见女孩正在诅咒一个人偶,这个人偶的模样跟阿狗很像。女孩用针扎了人偶的额头,又用力扭动手臂,似乎还不解气,最后甚至将人偶扔出窗外。

阿牛被吓坏了,她没想到女孩如此残忍。她没有心思再给女孩送饭,赶紧回去告诉阿狗这个消息。然而,当他下楼时,看到一群人正在围观什么。有人说阿狗因为失恋而跳楼,阿牛想起了女孩扔人偶的场景,心里咯噔一下。他挤进人群,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阿狗,不禁大惊失色。

这个故事让我对打小人产生了恐惧,这也是我在广东期间听到的最恐怖的事情之一。

报复小人最狠的方式,是这2个字,做到了才是真聪明

最近闺蜜很头疼,一个同事总是莫名其妙针对她。

不配合她的工作,沟通时给她脸色看,时不时给领导打小报告说她坏话……

这个同事特别难搞,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同部门的人几乎都被他针对过。

闺蜜尝试跟他正面刚,结果“惹得一身腥”:

她在会议上公然跟这人呛声,最后领导批评了他们两个人,还叫她写检讨。

后来,她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也针对他。

结果他变本加厉,搞得办公室“乌烟瘴气”,闺蜜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一想到无论怎么反击,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闺蜜就焦虑无比,甚至想辞职了。

听她讲完,我给了她一个建议:试试无视那位同事一段时间。

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尽量不理不睬,给他一种“我压根不在乎你”的感觉。

几天后,其他同事偷偷称赞她:

“你真牛啊,他所有的招都被你给无视了。”

她这才发现:

面对小人,最好的“报复”就是无视!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

面对他人莫名其妙的诋毁和伤害,如何清醒科学地“无视”。

先来看看这一幕:

你和喜欢的男孩在一起了,没多久,他发给你一个聊天记录截图。

上面是一个你不认识的女孩,向他造谣你风评很差、人品不好......

你会_____?

记住答案,再来看看这个场景:

好端端的,一个同事悄咪咪跟领导打你的小报告。

领导请你进办公室,说出小报告内容,要你做出解释。

你会_____?

好了,让我们看看你的答案:

是不是气炸了,立刻想跟造谣者大吵一架?

是不是想问清楚TA为什么要这样造谣?

是不是想谴责TA对你做了非常恶劣的事?

如果是,别着急,这些反应都是人之常情,你也确实需要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很多时候,面对实实在在的“小人”时,这种方法帮不到你什么。

因为你的反应太“寻常”,仿佛白纸一样,暴露了真实的想法。

接下来,小人会猜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有利于TA变本加厉地伤害你。

比如,吃准了你性格比较敏感,对你男友说:

“你看,她急了,说明她心虚。”

或者,看透了你性子比较急,对你领导说:

“这人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公司。”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现实冲突理论:

指的是资源的有限性,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并造成偏见和歧视。

小人的攻击,本质上是一种偏颇狭隘的偏见和歧视。

TA们给你扣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帽子”,以便抢走你的男友或岗位。

一旦你对此毫无章法地反击,就会站上受害者立场,被小人牵着鼻子走。

即使小人没有进一步攻击,这事也在你心里留下了不爽、伤害和阴影;

更别说,对方很有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到时候,局面就会变成“狗咬狗一嘴毛”,让你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而无视,对比之下是更明智的做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无视,能让你不会试图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进行修正。

比如,轻描淡写地告诉男友:

“我不是她说的那种人,你愿意信就信,我不想多做解释。”

或者,一笑了之地告诉领导: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我,但我不是这样想的,我也没做这样的事。”

无视,不是认怂怕事,而是不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立场上,绕开被偏见、被歧视、被攻击。

这能帮助我们不被拉入对方的圈套里,避免让小人过多地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

既不让小人奸计得逞,又能让自己所受的伤害最小化。

前文提到的闺蜜,自从被小人针对,几乎每天都在自我否定。

即使知道对方是个烂人,还是会感到不安:

“是不是我不够好,他才会那么讨厌我?”

小人的偏见,唤醒了她对自己的厌恶感。

本来就不太自信,这下更加自卑。

而选择无视,则会让她觉得我不敢硬碰硬,那视而不见,起码可以减少情绪干扰吧。

没想到,效果显而易见。

其实,这蕴含着三个心理学原理:

1、无视,可以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

我看《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这本书时,体会到一个道理:

有目的性的逃避,可以是一种健康的问题解决方法。

生活太复杂了,我们没力气逐一摆平生活中的所有事。

面对一些不重要但棘手的问题,不如先放一段时间再说。

虽然“逃避”听起来是胆小者所为,但可以为内心“充电”。

当我们一点点攒到勇气,就能变得更勇敢、更强大。

2、无视,可以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旁观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TA们本身心胸狭隘,容易嫉妒他人,实际又懦弱无能,只敢在暗处搞小动作,不敢把事情闹大。

TA们害怕,一旦被更多人知晓,就会有人坏了自己的好事,揭穿自己的真面目。

而无视小人,能使你释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联系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

TA们或许会帮你一把,站你这边,给你出出主意。

只要TA们愿意给与善意,就能帮你搭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而这个系统,也是我们应对小人和生活危机的力量源泉之一。

3、无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有学者进行过一场社会学实验,从中发现一个结果:

刚硬地反击那些激怒你的人,会让TA们变本加厉地激怒你。

比如,你会陷入“自证陷阱”:

越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越被人抠细节、泼脏水。

哪怕你是清白的,最后都会惹得一身腥。

或者,激活别人的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一个人,习惯用“暴力”来保护自己。

你的反击,会让TA认为:

你在攻击我!好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

因为这些因素,反击小人,虽然有机会可以摆平麻烦,但概率很小。

因为你不了解TA是怎样的一个人,不知道TA会做出何种反应。

反击、责怪、抗争都是未知的“博弈”,可能使你利益、健康受损。

无视,就成了一种自保的明智之策。

不做辩解,因此不留诟病;不表愤怒,因此不招仇恨。

当然,无视之后,对方也可能会变本加厉。

但这反而能让我们抓住一个关键:

不是无视这个方法无效,而是眼前这个人没救了。

此时,如果你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就需要考虑物理上的无视:

比如,是否该离开这个糟糕的环境,另择良木?

闺蜜的“无视”,在部门里掀起了一股好风气:

小人继续作妖,但同事们都向闺蜜学习,默契地无视他。

时间长了,领导也觉得小人“戏特别多”,甚至在会议上批评:

“大家都认真做事,就你像跳梁小丑一样!”

在这之后,小人也安分了许多。

无视,是“用最小的力做最大的事”。

但无视,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适用任何人、任何状态的。

想做到清醒、科学的无视,获得无视给你的正反馈,我们需要锻炼这几种能力:

1、收拾好心情,避免无视之后的适应不良。

一些急性子、想法单纯、沉不住气的人,无视对方之后,心里会更焦躁难受。

这多半是因为:我们以前不习惯无视别人,或觉得无视没用。

突然改变应对策略,人就有点适应不良。

这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

“我在走出舒适圈,挑战新尝试。”

“他不值得我去计较,我要把心思放在重要的人身上。”

“无视是对的,之后我可以找人吐槽他有多奇葩。”

别压抑自己,要另找渠道宣泄压力。

运动健身、聚会闲聊、吃顿美食、散步逛公园、去游乐场玩一玩……

确保自己第二天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小人,就赢了第一步。

2、调整好认知,对冲突做出正确的归因。

遭遇外界攻击,容易激发出人的负面视角。

比如,如果一个人在关系里被小人造谣,就会害怕再次被造谣,甚至觉得“这世界充满恶意”。

对攻击做出悲观的归因,可以让我们不那么痛苦。

但也减损了自信、希望和快乐,使人不再阳光积极。

所以,遇到小人后,要调整自己的视角。

尽量外归因:

“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大家都讨厌TA。”

“今天运气真背,竟然遇上这样的奇葩。”

“这公司环境真差,竟然雇佣这样的人。”

拒绝内归因:

“我没对TA做什么,跟我没关系。”

“身边这么多人都喜欢我,TA的针对不能说明我不好。”

“这个人这么诋毁我,一定是另有所图。”

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小人影响你的心情!

3、把握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何必把力气浪费在小人身上呢?

把这些力气拿来对自己好一点,不香吗?

小人带来的“适当外界刺激”,可以成为我们变优秀的动力。

无视,有时无法让你立刻平静,但可以使你做好自己,专注当下的生活,越过越好。

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就是对小人最好的报复。

有句老话叫:宁和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说句话。

前者扩展格局,后者拉低身份。

你把力气放在谁身上,就容易成为跟TA“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同类人。

所以,无论吵架还是交友, “择善而行”才是上策。

小人可能“打痛”了你,但不影响你跑得更快、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当你来到TA望尘莫及的高度,回头一看,你会庆幸当年没有搭理TA。

小人很小,而你的人生很大。

把小人放在一边,全力关注自己吧!

相信你能在大大的生活中,为自己开阔一片美好、温暖、安全的立足之地。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pexels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打小人”这种巫术依旧流行?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可能对“打小人”这一现象并不陌生。比如前几年的热播大戏《甄嬛传》,就有这样的桥段。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针扎人偶

在鬼怪电影中,这样的场景更是多见:月黑风高之夜,神婆手持破鞋,用鞋底狠狠击打一只象征仇人的小纸人,口中念念有词,全是咒仇人加入“去死去死团”的诅咒。

其实,“打小人”作为一种巫术,至今仍然流传民间,并在一些地区还广受“欢迎”。

今天,无邪君就来分享一位粉丝的文章,听她从亲身经历来解读“打小人”的来龙去脉。也欢迎各路小伙伴给无邪君投稿,没准下一次读到的文章就是你的哦~无邪君的投稿邮箱是:kaiwindwuxie@sina.com

多年前,我与福建老友同去香港观光。老友拉我坐地铁直奔铜锣湾,本以为她想去商场扫货,却不料把我带去了离湾仔不远的某个神神秘秘的所在——鹅颈桥。

我问老友意欲何为,她难掩满脸兴奋地讲:“鹅颈桥可是‘打小人’圣地!必须得试试!”

“打小人”,是一种民间巫术,在广东地区很流行。生活中犯小人者,可将“小人”的姓名、生辰八字、居住地等信息,写在纸人上,委托打小人的神婆狠狠拿鞋子敲打小人。

据说“打小人”的鞋子需用破旧的女鞋,以其被“阴人”踩过,阴气重之故

据说,被“打”过的小人运势会因此低迷一段时间,严重者还会遭遇飞来横祸。小人被废,犯小人者既可以消气,又可以旺运,因此“打小人”这一活动至今仍受许多人欢迎。毕竟,谁生活中没遇到过几个坏蛋呢?

熟悉TVB和老港片的朋友,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某位神婆,在月黑风高之夜,手持破鞋,狠狠用鞋底击打小纸人的场景。神婆口中还必定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冇顶唞,日日去撼头;打你个小人眼,等你成世都撞版,日日被人斩……”

香港鬼片《迷离夜》剧照

老友,福建闽南生人也。闽南语底子令她对粤语有一种天生的好感。按她的说法,“打小人”得用粤语念口诀才畅快,否则总觉得缺些底气。现场一听,果然,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洋洋洒洒、波澜壮阔,全是在诅咒仇家倒霉。我哪怕没仇家,听着也觉得来劲。也就怪不得一到春天,鹅颈桥下熙熙攘攘,你来我往,全都携着新仇旧恨,寻上神婆门来。

现在来看,“打小人”当然是一种迷信。但同时,它作为一项流传已久的民俗,其起源和具体实施过程,也很有些趣味。

鹅颈桥下一隅

单说香港“打小人”活动,据说是起源于港岛本地传说:

渔民一家勤劳致富,被懒汉邻居嫉妒,后者常编派些绯闻,给渔民家找不自在。

某日,懒汉又故技重施,渔民家人忍无可忍,男女老少一起来,笤帚棍棒齐上阵,甚至还有妇女脱下鞋子当武器,追打懒汉这个说人坏话的“小人”。

就在追赶到鹅颈桥时,森林里的猛兽毒虫也纷纷窜出来助阵,将懒汉咬得吱哇乱叫,只得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懒汉改过自新,渔民的生活恢复了平静。而鹅颈桥也就成了港人眼中的“灵地”,认为“打小人”于斯,尤为灵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鹅颈桥下井井有序,各有各忙。

而在广东地区的“打小人”起源传说,还增添了其他细节:

有个村子,白虎肆虐,村民便将猪肉悬挂于室外作“保护费”。白虎吃了猪肉,也就同村民相安无事。

但是,村长有位贪婪的伯父,这位伯父半夜却把村民的猪肉偷走了,白天拿到集市卖,结果某年惊蛰夜晚,真白虎下山收保护费没收到,一怒之下便咬死了所有牲畜,村长伯父的偷窃行径也就随之曝光了。

大家自然是愤怒的,想群殴之,无奈对方是村长的亲戚,敢怒不敢言。但替代品毕竟还有。村长姓“余”,能拆成“二”、“小”、“人”三个字,“伯父”谐音“白虎”,于是村民便一边用草鞋拍打着白虎,一边骂着小人,不满情绪得到了疏解。

一般情况下,“打小人”仪式必有老虎像,材质或纸或布,取“白虎”意也。

民间故事听听即可,不过从中倒是能看出些道道。

先说这“小人”吧。

中国人对“小人”的深恶痛绝是由来已久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中国文化中,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君子必然击败小人,是一种积极正面的道德向往。上述两个故事,也反映出了我国老百姓朴素的道德观。

香港鬼片《迷离夜》剧照

再说说“惊蛰”和“白虎”。

鹅颈桥“打小人”的生意,总是春季最好,特别是惊蛰时神婆们尤为繁忙,收钱都收不过来。因为按照她们的说法,虽然一年四季都能“打小人”,但惊蛰这天是“正日子”,小人更容易受到暴击。

这里面,还衍生出南北方的差异。按农历计,惊蛰那日,万物苏醒,南方尤其是福建广州,惊蛰后毒蛇猛虫会纷纷出洞,一不小心就会被咬。

而在北方民间传说中,惊蛰这天开始出来觅食的,是白虎。白虎是杀伐之神,金气猛烈,它是争斗,是口舌,是是非,甚至是血光之灾。算命先生说某人“命犯白虎”,指的也是犯小人的意思。

也因此,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了惊蛰日“祭大虫”的习俗,如同前述第二个故事中留给白虎的肉一样,希望它得到香火被喂饱后,便不再害人。

“打小人”时,白虎必须拿肉来“收买”,认为这样之后白虎就只咬小人不咬好人了。

渐渐地,仍保有这些风俗的地区认为,惊蛰引动毒虫猛兽,也引动小人,在小人刚露头时就狠狠打,有“掐尖”的意味;白虎也是可以利用的,神婆在进行“打小人”仪式时,会拿肥肉抹老虎的嘴,贿赂过后,它便可以去咬那些该咬的人。他们还认为,被打到运气衰微的“小人”,再被老虎狠狠咬一口,正义瞬间就会得到伸张,人生又是一片风平浪静。

“打小人”专用纸人,男人丁和女人丁

据说,“打小人”还不能瞎打,还要有专业性。比如老友光顾的那位神婆就说,“打小人”最好选在三岔路口,煞气大;最好选破日(不吉利的日子),小人运道最低迷;最好位于桥下等阴湿之地,阴气重,更容易得到白虎保佑。

但看似专业,却还有不少明显忽悠人的地方。比如即便你不知道要打谁,神婆也还是有办法让你乖乖掏钱的。记得老友那天就说不知道害她的小人是男是女,只觉得有小人,神婆说没关系,有几种小纸人:男人丁、女人丁、不记名小人纸等,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像老友这种没有特定对象,仅想打抽象“小人”的,用不记名小人纸就可以了。神婆还说,打一打,还可以顺便祈求下事业顺利、身体健康什么的。

总之就是,功能齐全,稳赚不赔。

《金枝》及作者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那么“打小人”真的有用吗?

既然是巫术,“打小人”遵循的也就是巫术作用的原则。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金枝》,概括出巫术建立的两个思想原则:其一,是“相似律”;其二,是“接触率”。相似率强调,施术者通过模仿相似的物或情境,就可以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物;接触率,则是认为施术者可以通过某物,对某人施加影响——只要该物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它是否为该人身体的一部分。

比而观之,“打小人”实际上是两种原则的混合体。纸人是对小人本身形态的模仿,而在纸人上写上小人的八字或相关信息,实际就是建立一种“接触”的联系。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诅咒娃娃

“打小人”并非新东西,同对木偶、画像进行物理攻击的中国古代祝诅术,本质上没有区别,也符合巫术的相似率和接触率。其原理听上去不明觉厉,但想想也知道,巫术原则如果真的有用,恐怕中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了。熟悉汉唐宫斗故事的朋友们恐怕就很清楚,皇后成为“高风险职业”,同巫蛊总也脱不开关系,施术者一方多半也没有好下场。后世宫廷虽乐见皇后妃子求佛拜菩萨,但对巫术,是呈绝对禁止的态度。

而所谓巫术建立的原则,也并非是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得来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规律;它更多地,是同偶发性结果强行建立起联系的主观经验。

说白了,和大多数迷信行为一样,要的就是个凑巧和信者自己的心理暗示。

逢着“打小人”的“正日子”,鹅颈桥人气很旺

那么,既然如此荒诞无稽,“打小人”这一民俗又为何留存至今?

当年遇到的那位神婆,在我们同她的闲聊中,似乎也能窥见个中原因。

她说曾接待过一位男客户。这人常年跑生意,惹上官司,来之前已经在香港算了一整天的命了,遇到的所有算命的都说他官司肯定输。后来到了这位神婆摊位前,啥也没说,坐下就嚎啕大哭。神婆除了给他做“打小人”的仪式,更多的是耐心地听他讲那些或许他从来也不会对家人说的生意场上的委屈。后来,客户打赢了官司,途径香港时还买了不少水果点心,专程来看这位神婆。

而像这位男客户一样的人也不少:被老板同事欺压一肚子苦水没处倒的上班族、希望竞争对手失败的商人、希望前任倒大霉的彼男彼女,甚至是为了婚恋问题带着墨镜往来盘桓被人指指点点的港台明星……在“打小人”的摊位前,你可以见到各种人,仿佛世间一切苦,都能在这里得到宣泄。

互联网时代,“打小人”生意也上了网

巫术,本是古人为了在自身无法控制的大自然中,夺回对环境的掌控力而设计的方法。那时候的人,无法征服自然,每天都要面对物质世界残酷的不确定性。而在今天,虽然科学已经发展到可以制约物质世界对人类的影响,但人类仍会蓦然发现,一些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它或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或存在于情绪内心里,无论什么形态,总归会有失控的部分。于是,一些人在不确定性面前,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迷信。

我记得有位爱算命的朋友就跟我说过,其实他也不是真的信,图的,只是算命先生那两句开解,觉得比看心理咨询师便宜多了。我想,这也许就是许多类似于“打小人”的民俗依旧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原因吧。人们需要它,不是认为它真的会“显灵”,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它或许恰巧能打开一些人的心结,给予他们重新面对现实人生的勇气。

试想,只要花一两百元,就可以暂时从痛苦中抽离,重新挺直腰杆回到不确定的生活中,继续奋斗,继续面对未来,可能在一些人心中,也的确算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吧。

当然,凡此种种,总归是做不得真的。人们最后真正依靠的,其实还是自己。

往期精选

本文系『中国反邪教』原创

相信自己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