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郭笔画一共几笔(郭笔画)

郭笔画一共几笔(郭笔画)

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guō

注音: ㄍㄨㄛ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阝

简体部首: 阝

五笔86:YBBH

五笔98:YBBH

UniCode:U+90ED

四角号码:07427

仓颉:YDNL

GBK编码:B9F9

规范汉字编号: 2022

郭的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10

笔 顺: 捺横竖折横折竖横折竖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姓。

〈名〉

(1)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2)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外城也。——《说文》

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

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又如: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4) 泛指城市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5) 又如:郭邑(城邑);郭外(城外)

(6) 通“廓”。外部,外周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后汉书·董卓传》

(7) 又如:轮郭(轮廓。物体的外周、边框)

(8) 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

(9) 皮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醪醴论》

(10) 又如:津液充郭(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11) 通“椁”( guǒ)。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汉《楚相孙叔敖碑》

(12) 姓。如:郭申(后汉郭太、申屠蟠的并称);郭汾阳(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动〉

(1) 扩张;扩大。如:郭胸(扩胸)

(2) 通“廓”( kuò)

(3) 开拓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风俗通义·鼓》

(4) 空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灵枢·胀论》

三、姓氏起源

一、源于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虢叔于西虢(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给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即春秋时戎地,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故城在今山西定襄),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二、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三、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四、古有郭侯,即郭国,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春秋时灭于齐,其后以国为氏。

五、源自少数民族

1、源于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2、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3、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汉义“钩子”,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

4、北魏郭崇播,本党氏改焉。

5、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达都姓郭名美。今蒙古族姓。

6、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沈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郭尔佳氏、托尔佳氏、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

7、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今朝鲜族姓。

8、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

9、明、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系彝族。今彝族姓。

10、裕固族巩鄂拉提氏,汉姓为郭。

11、达斡尔族郭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

12、鄂温克族郭包勒氏,汉姓为郭。

13、锡伯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

14、台湾土著

四、得姓始祖

虢序,又作郭序,虢序是虢叔的裔孙。虢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东周初年被周平王封于夏阳。公元前658年晋灭北虢(序之封国),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郭序后裔,尤以晋阳一地郭氏家族最出名,秦汉以来发展成为太原著姓。虢序号称“郭公”,是“虢声转为郭”最关键的代表人物。

五、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北宋时中原人群再次南逃大移民,郭姓足迹几乎达到南方各地。明末清初,郭姓播迁到了台湾。

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二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六、家谱文献

凫溪郭氏宗谱,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家刻本

《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 抄本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郭敬忠等主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益阳郭氏族谱二十卷,郭敦德等修,民国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

万载郭氏族谱五卷,郭天云等纂修,清嘉庆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益阳市资阳郭氏洪淳支谱三十卷,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福建闽清汾阳郭氏族谱,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福州郭氏支谱十卷,郭兆昌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广东清远郭氏族谱,郭传礼等修,清宣统三年修抄本复印件

郭氏族谱七卷,首一卷,世系两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侯官郭氏家集附福州郭氏支谱,郭柏苍辑,清光绪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六修族谱四十八卷,郭蓉镜编修,清光绪己亥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支谱十卷,郭杰昌纂修,清光绪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支谱,郭嗣蕃纂修,民国九年手抄本一册

郭氏支谱十卷,郭兆昌等纂修,民国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旧德述闻六卷,郭则云纂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郭氏族谱,郭荃阶、郭庆云纂修,民国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长乐郭氏六修族谱,郭大聪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太原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嵊县东郭竹氏宗谱六卷,竹引熏六修,民国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上湘石屋冲郭氏三修族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黑水郭氏家乘八卷,郭克兴辑,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京江郭氏家乘八卷,郭开溎修,清宣统三年续古堂活字本

亳县郭氏宗谱十卷,郭鸿诒、郭文彻纂修,民国十五年义堂活字本

汾阳郭氏八修宗谱,郭衷儒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崇本堂刻本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 汉初郭亭,战国末赵国晋阳人,秦末以连敖从起单父,属汉王,以战功封阿陵侯。亭玄孙孟儒,西汉左冯翊。又有西汉晋阳人郭越,汉哀帝时期贤士。东汉郭遵,太原晋阳人,官至兖州刺史、光禄大夫。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緼,雁门郡太守。緼生淮、配、镇、亮。郭淮,魏雍州刺史、大将军、阳曲侯。淮生统,荆州刺史、阳曲侯。统生正,雍州刺史,汾阳子。配,魏城阳太守,其婿有河东裴秀、平阳贾充。镇,魏谒者仆射、昌平侯。镇生奕,晋尚书、雍州刺史、平陵县男。郭绥,晋凉州刺史、侍中。郭彰,晋尚书,贾后从舅,郭配之侄。郭琦,晋武帝时贤士。郭颐,西晋新兴郡太守。郭容,西晋上党郡太守。郭宣之,东晋梁州司马。郭敬,太原邬人,后赵襄阳监军。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郭敖,仕后赵,官至尚书左仆射。东晋郭澄之,官封南康相、南封侯。郭铨,字仲衡,东晋鹰扬将军。郭昶之,晋末江州刺史。魏大将军淮弟亮,亮四代孙庆,仕于前秦苻坚时期,以前秦游击将军屡立战功,升任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庆侄逸,北魏徐州刺史,赠光禄大夫。逸子洪之。洪之生郭祚,后魏尚书左仆射、侍中、并州大中正、东光文贞公。祚生思恭、景尚、庆礼。思恭,并州主簿。景尚,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庆礼,著作佐郎。庆礼生延伯、元贞。延伯,魏骠骑大将军、将作大匠。元贞,北齐扬州刺史。祚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唐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士伦曾孙珍,桂州都督。郭璟,魏大将军淮八代孙。璟生肇,北魏洛州安西府长史。郭恃,北魏青州刺史。恃生崇,亦大将军淮八代孙,西魏尚书右仆射、侍中、临淄公。崇生衍,隋左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嗣本,唐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灵州都督、怀仁县公。嗣本生肃宗、敬宗。释慧命,郭琦后裔,南梁名僧。郭定兴,北魏河涧太守。定兴弟安兴,魏强弩将军。郭苌,北魏东兖州别驾。苌生显,魏关西十州台使。郭昶,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生澄,唐初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澄生琰,朝散大夫。琰生义,唐郑州刺史。义生虚己,唐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使。郭谦光,太原晋阳人,唐书法家。郭卓然,并州太原人,唐书法家。郭庭晦,太原晋阳人,后唐文人,作《广陵妖乱志》。郭谨,后汉检校太尉、侍中、彰德军节度使。郭守文,并州太原人,宋宣徽北院使、侍中、追封谯王。郭师禹,太尉、永宁郡王。郭文振,并州太原人,抗蒙金将。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孟儒。郭孟儒,汉郭亭玄孙。郭虔,字君贤,池阳人,顺帝朝司空。郭典,汉末巨鹿郡太守。郭凯,汉末弈者。郭辩,前秦西戎主簿。郭将,前秦将军。郭质,前秦冯翊太守、平东将军。郭谦,西凉将佐。郭抱,后凉吕光佐将。郭抚,后秦司隶校尉。郭高,后秦教授。郭均,隋兵部尚书。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之孙郭正,因官冯翊,亦居。太原郭氏裔孙郭彦,冯翊人,北周兵部尚书、陇右总管府长史。郭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唐光禄少卿郭仁助,冯翊人,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崇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郎。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颖川郭氏在东汉初年已是名门望族。西汉郭忠,以战功封成安侯,代居颍川。东汉郭躬,颍川阳翟人,法家。躬裔孙郭镇,汉尚书令。躬裔孙郭禧,汉太尉。禧子郭鸿,汉司隶校尉、城安乡侯。郭嘉、郭图皆汉末名士。又,唐郭孝恪,颍川阳翟人,以平定安西,加封阳翟郡公、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孝恪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又有北齐黄门侍郎郭育,颍川人,子处范,诸城丞。处范子待举,唐武后执政时官至平章事。生泰方,泰初。泰方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

京兆郡:三国时置郡,京兆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侍中郭崇,太原晋阳人,曹魏大将军郭淮八代孙。崇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微,左拾遗。

又有唐朝工部郎中郭虚巳,太原人,工部尚书、剑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虚己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又,齐州历城人北庭都护郭虔瓘,其先亦太原阳曲人。虚己、虔瓘,皆居京兆。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郭氏为古郭国后裔。中山郭氏为古郭国后裔。夏有郭哀,大禹御。商有郭崇。战国年间,郭隗仕燕,有名当时。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郭圣通,以及曹魏文帝文德皇后郭女王,其族人皆显赫于当时,皆中山郭氏分支。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定州(中山郡)鼓城人,生忠,通事舍人。

河内郡:汉初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将军郭默之族。

广平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广平。中山郭氏分支。

敦煌郡:汉武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郭瑀,十六国前秦、前凉时敦煌人。唐陇右节度大使、左武卫大将军郭知运,祖籍太原晋阳,封太原郡开国公。生英杰、英乂、英协等。英乂,剑南节度使,唐广德元年封定襄郡王。此支郭氏原为西平郭氏分支,而西平郭氏又为太原郭氏分支。

昌乐郡:唐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缊,缊生淮、配、镇。镇,昌平侯。裔孙居魏州昌乐。唐张说《郭元振行状》记载:“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太原郭氏之后,东汉大司农郭全,世居太原晋阳(阳曲)。《新唐书宰相表》以元振先代介休人,误,以碑记为准)。庆善生元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部员外郎。

西平郡:汉献帝时置郡,治所在西都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开基始祖为西汉阿陵侯郭亭玄孙郭友。郭友于汉昭帝时自太原徙居陇西。其后,汉朝将陇西郡西都诸县划出分置西平郡,郭友后裔在当时又为西平郡名门望族。曹魏明元郭皇后,西平郡人。参见唐张说《郭知运碑》。

华阴郡:唐玄宗时置郡,治所在郑县(今华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郡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郭荣生敬君(善)、弘道生广敬。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依仁,沁州刺史。郭子仪云其祖先:“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进子履球,进孙昶),美原尉。通生敬之,天宝中渭、吉、绥、寿四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华阴郡汾阳堂郭氏: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以太原为故郡望,以华阴为新郡望,以汾阳为堂号。《元和姓纂》多误,特此改正。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汾阳堂:以封立堂,郭子仪封汾阳郡王,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广招贤才,他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此举使乐毅、邹衍、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燕国开始强大起来。

八、字辈排行

湖北浠水,立本习能迪强

湖北黄梅,惟学承在善新明德

湖北孝感,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

山东日照,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山东枣庄,明学振万方依允

山东郯城,传家慎科首永保征世文

山东巨野,耀念本培元长成

山东鱼台,云效桂怀庆兴玉传记广召显润凡祥

福建安溪,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

福建龙溪,登科及第显扬祖德

湖南炎陵,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

湖南上湘,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上锡恩光

湖南益阳,光彩焕文章凤兆忠诚惕

湖南湘潭,人文正启昌

湖南常德,如先定光明宏开学克诚

湖南桃源,沙萝村字派:伯元寿义单,思单永单京。维崇中士单,俞用如世启。兴学述孔宏,邦臣全忠国。

湖南桃源,辖神岗字派:寿义单思,单永文万。应胜嗣单,士为学正。世承宗光,述孔宏邦。能全家国,丕显其昌。

江西定南,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

江西永丰,安政贤云德

江西赣州,朝三子应世承宗礼景邦学德文

江西德安,文嘉学习武安镇求荣照在善新明哲

江苏盐城,传仁宗乃大玉德世其方光宗

江苏江宁,高才立志良

河南新野,万长志振德

河南信阳,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

河南开封,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

广西荔浦,韵姑琳金泰焕章文明佐祖世贤良

广西浦北,乃志大崇(洪)天万载恩

四川成都,应永存先德子

河北正定,旺怀朝廷风立树青

安徽涡阳,希文尚允兴传学

新加坡,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国家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九、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郭姓历代名人397名,占总名人数的0.8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八位;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四十位;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75%,排在第二十六位;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78%,排在第二十九位。

郭隗,战国,前351年-前297年,燕国,燕昭王客卿、谋士

郭泰,东汉,128年-169年,太原介休,东汉教育家

郭嘉,东汉,170年-207年 ,颍川阳翟,曹操著名的谋士

郭淮,三国魏,?-255年,太原阳曲,曹魏车骑将军

郭象,西晋,252年-312年,洛阳,西晋玄学家

郭璞,晋朝,276年-324年,河东闻喜,文学家、训诂学家

郭子仪,唐朝,697年-781年,华州郑县,政治家、军事家

郭威,后周,904年-954年,邢州尧山,后周开国皇帝

郭忠恕,北宋,?-977年 ,洛阳 ,画家、文字学家

郭沔,南宋,1190年-1260年,浙江永嘉 ,音乐家、琴家

郭守敬,元朝,1231年-1316年 ,顺德邢台,天文学家、数学家

郭子兴,元朝,1302年-1355年 ,濠州定远,红巾军领袖

郭朴,明朝,1511年-1593年,河南安阳,吏部尚书

郭嵩焘,清朝,1818年—1891年,湖南湘阴,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 • 右耳刀》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之“右耳刀”。

昨天已经分享了行书中左耳刀的写法,今天再来讲讲右耳刀。

右耳刀又叫右包耳,与左耳刀一样,看似人的耳朵,实际上和“耳”并无关联。右耳刀由“邑”(yì)字变形而来,而“邑”字与城市有关,因此以右耳刀为偏旁的字多与城镇或地名相关,如“都”、“郡”、“郊”、“邦”等等。

行书中的右耳刀:

右耳刀起笔通常与左边笔画呼应连带,行笔由轻及重,大抗肩,不要写长,然后折笔向左下渐轻行笔,接着拐弯向右下弯行,注意角度,到挑钩处再向左上方引毫出锋,出锋略长,收笔呼应竖画的起笔;竖画整体不宜粗重,挺拔有力,收笔可垂露也可悬针。行书中更多倾向于悬针收笔,根据字形的特点和在作品中的具体位置,可将竖笔适当拉长,但注意不可出现鼠尾。

楷书中的右耳刀:

行书中右耳刀虽然少了楷书时的提按衄挫动作,圆笔多于方笔,但切忌毫无棱角,软弱无力。此外,因右耳刀出现在字右部,为了使左右平衡,要写得比左耳稍大一些;而左耳刀在字左侧,为让右要略小。

具体字例:

部 bù

都 dū dōu

郭 guō

郊 jiāo

郎 láng

邙 máng

那 nà

邵 shào

邮 yóu

郑 zhè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guō

注音: ㄍㄨㄛ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阝

简体部首: 阝

五笔86:YBBH

五笔98:YBBH

UniCode:U+90ED

四角号码:07427

仓颉:YDNL

GBK编码:B9F9

规范汉字编号: 2022

郭的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10

笔 顺: 捺横竖折横折竖横折竖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姓。

〈名〉

(1)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2)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外城也。——《说文》

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

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又如: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4) 泛指城市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5) 又如:郭邑(城邑);郭外(城外)

(6) 通“廓”。外部,外周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后汉书·董卓传》

(7) 又如:轮郭(轮廓。物体的外周、边框)

(8) 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

(9) 皮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醪醴论》

(10) 又如:津液充郭(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11) 通“椁”( guǒ)。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汉《楚相孙叔敖碑》

(12) 姓。如:郭申(后汉郭太、申屠蟠的并称);郭汾阳(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动〉

(1) 扩张;扩大。如:郭胸(扩胸)

(2) 通“廓”( kuò)

(3) 开拓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风俗通义·鼓》

(4) 空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灵枢·胀论》

三、姓氏起源

一、源于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虢叔于西虢(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给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即春秋时戎地,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故城在今山西定襄),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二、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三、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四、古有郭侯,即郭国,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春秋时灭于齐,其后以国为氏。

五、源自少数民族

1、源于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2、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3、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汉义“钩子”,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

4、北魏郭崇播,本党氏改焉。

5、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达都姓郭名美。今蒙古族姓。

6、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沈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郭尔佳氏、托尔佳氏、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

7、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今朝鲜族姓。

8、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

9、明、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系彝族。今彝族姓。

10、裕固族巩鄂拉提氏,汉姓为郭。

11、达斡尔族郭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

12、鄂温克族郭包勒氏,汉姓为郭。

13、锡伯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

14、台湾土著

四、得姓始祖

虢序,又作郭序,虢序是虢叔的裔孙。虢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东周初年被周平王封于夏阳。公元前658年晋灭北虢(序之封国),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郭序后裔,尤以晋阳一地郭氏家族最出名,秦汉以来发展成为太原著姓。虢序号称“郭公”,是“虢声转为郭”最关键的代表人物。

五、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北宋时中原人群再次南逃大移民,郭姓足迹几乎达到南方各地。明末清初,郭姓播迁到了台湾。

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二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六、家谱文献

凫溪郭氏宗谱,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家刻本

《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 抄本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郭敬忠等主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益阳郭氏族谱二十卷,郭敦德等修,民国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

万载郭氏族谱五卷,郭天云等纂修,清嘉庆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益阳市资阳郭氏洪淳支谱三十卷,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福建闽清汾阳郭氏族谱,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福州郭氏支谱十卷,郭兆昌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广东清远郭氏族谱,郭传礼等修,清宣统三年修抄本复印件

郭氏族谱七卷,首一卷,世系两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侯官郭氏家集附福州郭氏支谱,郭柏苍辑,清光绪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六修族谱四十八卷,郭蓉镜编修,清光绪己亥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支谱十卷,郭杰昌纂修,清光绪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支谱,郭嗣蕃纂修,民国九年手抄本一册

郭氏支谱十卷,郭兆昌等纂修,民国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郭氏旧德述闻六卷,郭则云纂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郭氏族谱,郭荃阶、郭庆云纂修,民国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长乐郭氏六修族谱,郭大聪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太原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嵊县东郭竹氏宗谱六卷,竹引熏六修,民国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上湘石屋冲郭氏三修族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黑水郭氏家乘八卷,郭克兴辑,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京江郭氏家乘八卷,郭开溎修,清宣统三年续古堂活字本

亳县郭氏宗谱十卷,郭鸿诒、郭文彻纂修,民国十五年义堂活字本

汾阳郭氏八修宗谱,郭衷儒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崇本堂刻本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 汉初郭亭,战国末赵国晋阳人,秦末以连敖从起单父,属汉王,以战功封阿陵侯。亭玄孙孟儒,西汉左冯翊。又有西汉晋阳人郭越,汉哀帝时期贤士。东汉郭遵,太原晋阳人,官至兖州刺史、光禄大夫。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緼,雁门郡太守。緼生淮、配、镇、亮。郭淮,魏雍州刺史、大将军、阳曲侯。淮生统,荆州刺史、阳曲侯。统生正,雍州刺史,汾阳子。配,魏城阳太守,其婿有河东裴秀、平阳贾充。镇,魏谒者仆射、昌平侯。镇生奕,晋尚书、雍州刺史、平陵县男。郭绥,晋凉州刺史、侍中。郭彰,晋尚书,贾后从舅,郭配之侄。郭琦,晋武帝时贤士。郭颐,西晋新兴郡太守。郭容,西晋上党郡太守。郭宣之,东晋梁州司马。郭敬,太原邬人,后赵襄阳监军。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郭敖,仕后赵,官至尚书左仆射。东晋郭澄之,官封南康相、南封侯。郭铨,字仲衡,东晋鹰扬将军。郭昶之,晋末江州刺史。魏大将军淮弟亮,亮四代孙庆,仕于前秦苻坚时期,以前秦游击将军屡立战功,升任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庆侄逸,北魏徐州刺史,赠光禄大夫。逸子洪之。洪之生郭祚,后魏尚书左仆射、侍中、并州大中正、东光文贞公。祚生思恭、景尚、庆礼。思恭,并州主簿。景尚,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庆礼,著作佐郎。庆礼生延伯、元贞。延伯,魏骠骑大将军、将作大匠。元贞,北齐扬州刺史。祚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唐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士伦曾孙珍,桂州都督。郭璟,魏大将军淮八代孙。璟生肇,北魏洛州安西府长史。郭恃,北魏青州刺史。恃生崇,亦大将军淮八代孙,西魏尚书右仆射、侍中、临淄公。崇生衍,隋左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嗣本,唐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灵州都督、怀仁县公。嗣本生肃宗、敬宗。释慧命,郭琦后裔,南梁名僧。郭定兴,北魏河涧太守。定兴弟安兴,魏强弩将军。郭苌,北魏东兖州别驾。苌生显,魏关西十州台使。郭昶,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生澄,唐初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澄生琰,朝散大夫。琰生义,唐郑州刺史。义生虚己,唐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使。郭谦光,太原晋阳人,唐书法家。郭卓然,并州太原人,唐书法家。郭庭晦,太原晋阳人,后唐文人,作《广陵妖乱志》。郭谨,后汉检校太尉、侍中、彰德军节度使。郭守文,并州太原人,宋宣徽北院使、侍中、追封谯王。郭师禹,太尉、永宁郡王。郭文振,并州太原人,抗蒙金将。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孟儒。郭孟儒,汉郭亭玄孙。郭虔,字君贤,池阳人,顺帝朝司空。郭典,汉末巨鹿郡太守。郭凯,汉末弈者。郭辩,前秦西戎主簿。郭将,前秦将军。郭质,前秦冯翊太守、平东将军。郭谦,西凉将佐。郭抱,后凉吕光佐将。郭抚,后秦司隶校尉。郭高,后秦教授。郭均,隋兵部尚书。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之孙郭正,因官冯翊,亦居。太原郭氏裔孙郭彦,冯翊人,北周兵部尚书、陇右总管府长史。郭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唐光禄少卿郭仁助,冯翊人,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崇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郎。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颖川郭氏在东汉初年已是名门望族。西汉郭忠,以战功封成安侯,代居颍川。东汉郭躬,颍川阳翟人,法家。躬裔孙郭镇,汉尚书令。躬裔孙郭禧,汉太尉。禧子郭鸿,汉司隶校尉、城安乡侯。郭嘉、郭图皆汉末名士。又,唐郭孝恪,颍川阳翟人,以平定安西,加封阳翟郡公、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孝恪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又有北齐黄门侍郎郭育,颍川人,子处范,诸城丞。处范子待举,唐武后执政时官至平章事。生泰方,泰初。泰方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

京兆郡:三国时置郡,京兆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侍中郭崇,太原晋阳人,曹魏大将军郭淮八代孙。崇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微,左拾遗。

又有唐朝工部郎中郭虚巳,太原人,工部尚书、剑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虚己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又,齐州历城人北庭都护郭虔瓘,其先亦太原阳曲人。虚己、虔瓘,皆居京兆。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郭氏为古郭国后裔。中山郭氏为古郭国后裔。夏有郭哀,大禹御。商有郭崇。战国年间,郭隗仕燕,有名当时。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郭圣通,以及曹魏文帝文德皇后郭女王,其族人皆显赫于当时,皆中山郭氏分支。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定州(中山郡)鼓城人,生忠,通事舍人。

河内郡:汉初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将军郭默之族。

广平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广平。中山郭氏分支。

敦煌郡:汉武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郭瑀,十六国前秦、前凉时敦煌人。唐陇右节度大使、左武卫大将军郭知运,祖籍太原晋阳,封太原郡开国公。生英杰、英乂、英协等。英乂,剑南节度使,唐广德元年封定襄郡王。此支郭氏原为西平郭氏分支,而西平郭氏又为太原郭氏分支。

昌乐郡:唐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缊,缊生淮、配、镇。镇,昌平侯。裔孙居魏州昌乐。唐张说《郭元振行状》记载:“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太原郭氏之后,东汉大司农郭全,世居太原晋阳(阳曲)。《新唐书宰相表》以元振先代介休人,误,以碑记为准)。庆善生元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部员外郎。

西平郡:汉献帝时置郡,治所在西都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开基始祖为西汉阿陵侯郭亭玄孙郭友。郭友于汉昭帝时自太原徙居陇西。其后,汉朝将陇西郡西都诸县划出分置西平郡,郭友后裔在当时又为西平郡名门望族。曹魏明元郭皇后,西平郡人。参见唐张说《郭知运碑》。

华阴郡:唐玄宗时置郡,治所在郑县(今华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郡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郭荣生敬君(善)、弘道生广敬。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依仁,沁州刺史。郭子仪云其祖先:“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进子履球,进孙昶),美原尉。通生敬之,天宝中渭、吉、绥、寿四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华阴郡汾阳堂郭氏: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以太原为故郡望,以华阴为新郡望,以汾阳为堂号。《元和姓纂》多误,特此改正。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汾阳堂:以封立堂,郭子仪封汾阳郡王,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广招贤才,他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此举使乐毅、邹衍、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燕国开始强大起来。

八、字辈排行

湖北浠水,立本习能迪强

湖北黄梅,惟学承在善新明德

湖北孝感,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

山东日照,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山东枣庄,明学振万方依允

山东郯城,传家慎科首永保征世文

山东巨野,耀念本培元长成

山东鱼台,云效桂怀庆兴玉传记广召显润凡祥

福建安溪,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

福建龙溪,登科及第显扬祖德

湖南炎陵,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

湖南上湘,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上锡恩光

湖南益阳,光彩焕文章凤兆忠诚惕

湖南湘潭,人文正启昌

湖南常德,如先定光明宏开学克诚

湖南桃源,沙萝村字派:伯元寿义单,思单永单京。维崇中士单,俞用如世启。兴学述孔宏,邦臣全忠国。

湖南桃源,辖神岗字派:寿义单思,单永文万。应胜嗣单,士为学正。世承宗光,述孔宏邦。能全家国,丕显其昌。

江西定南,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

江西永丰,安政贤云德

江西赣州,朝三子应世承宗礼景邦学德文

江西德安,文嘉学习武安镇求荣照在善新明哲

江苏盐城,传仁宗乃大玉德世其方光宗

江苏江宁,高才立志良

河南新野,万长志振德

河南信阳,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

河南开封,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

广西荔浦,韵姑琳金泰焕章文明佐祖世贤良

广西浦北,乃志大崇(洪)天万载恩

四川成都,应永存先德子

河北正定,旺怀朝廷风立树青

安徽涡阳,希文尚允兴传学

新加坡,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国家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九、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郭姓历代名人397名,占总名人数的0.8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八位;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四十位;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75%,排在第二十六位;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78%,排在第二十九位。

郭隗,战国,前351年-前297年,燕国,燕昭王客卿、谋士

郭泰,东汉,128年-169年,太原介休,东汉教育家

郭嘉,东汉,170年-207年 ,颍川阳翟,曹操著名的谋士

郭淮,三国魏,?-255年,太原阳曲,曹魏车骑将军

郭象,西晋,252年-312年,洛阳,西晋玄学家

郭璞,晋朝,276年-324年,河东闻喜,文学家、训诂学家

郭子仪,唐朝,697年-781年,华州郑县,政治家、军事家

郭威,后周,904年-954年,邢州尧山,后周开国皇帝

郭忠恕,北宋,?-977年 ,洛阳 ,画家、文字学家

郭沔,南宋,1190年-1260年,浙江永嘉 ,音乐家、琴家

郭守敬,元朝,1231年-1316年 ,顺德邢台,天文学家、数学家

郭子兴,元朝,1302年-1355年 ,濠州定远,红巾军领袖

郭朴,明朝,1511年-1593年,河南安阳,吏部尚书

郭嵩焘,清朝,1818年—1891年,湖南湘阴,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