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哪些人不适合贴门神(不适合贴门神的门)

哪些人不适合贴门神(不适合贴门神的门)

专司辟邪镇宅的五大“保家神”,个个法力高强,“姜太公”上榜

大家好,我是金沐。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斩妖除魔,化煞消灾的——“五大镇宅之神”。

排名不分先后,上榜各凭本事。

第五位——石敢当

石敢当,或称“石将军”、“泰山石敢当”,旧时立于宅门外或街口巷冲的小石碑,意在保平安,驱妖邪。

此风俗唐朝时期便风行于世,流传千年之久。

时至今日,在我们农村,还可以看到许多宅子的一个角上,竖着一块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传说。

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石敢当”的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妖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

宋代王象之《舆地碑目记》卷四“兴化军碑记”中记载:

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石鬼,压灭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大历五年县令郑和字记。”

泰山石说

相传古代认为东岳泰山之石具有独特的灵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当是一种灵石崇拜。

传说汉朝时汉武帝登泰山,带回四块泰山石,置未央宫的四角以辟邪。泰山被认为有保佑国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的石头就被认为有保佑家庭的神灵。

后来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当,又称石将军,后来还发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当。

降妖力士说

相传,“石敢当”本是住在泰山上的一位力士,自幼勇武过人,侠肝义胆,曾师从云游老道,学得一身驱魔降妖的道法。

泰安城南有户人家,老两口的女儿被一妖邪纠缠,情况危急。

石敢当听闻消息,前来降妖救人。

午夜时分,石敢当藏身小姐闺房,待妖邪前来,猛然现身,重拳出击,打得那邪祟惶惶如丧家之犬 ,急急如漏网之鱼。

那妖邪自身有些本事,最终还是让它给逃走了。但它此后不敢在本地混了,开始全国流窜作案。

人们早已听说石敢当的大名,每每请他来降妖,可那妖邪每次都溜的飞快。

后来石敢当想了个办法——让人们将自己“泰山石敢当”的名号刻于石碑之上,那妖见了定不敢犯。

人们依此行事,果然家宅安稳。

此后,泰山石敢当降妖的事世代流传,后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也总会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用来避邪镇宅。

第四位——门神

门神,民间信仰的司门守卫之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过。

无论是神荼、郁垒还是秦叔宝、尉迟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勇猛武将,身披重甲,手持利刃,杀生(斩鬼)无数,煞气颇重,一般的邪魔外道见了,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儿。

第三位——姜太公

姜太公名吕尚、吕望,本姓姜,故又称姜尚,字子牙。

“姜太公”这一称谓还有个典故。

想当初姜子牙“钓于渭滨,周文王遇之,与语大悦,云‘吾太公望子久矣’(俺老爸盼望您可久了),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后来姜太公辅保周国战胜了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开创了周朝800年基业。

受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姜子牙被后世塑造成一位能斩将封神,驱魔役鬼的神仙,另外道教的诸多典籍,像《列仙传》中,也将姜子牙奉为神明。

在民间,姜太公威望颇高,相传他可以监管众神善恶之举,手握打神鞭横扫一切妖魔邪祟,人们称其为“百无禁忌神君”。

我们常常能看到“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字样贴于门上、房梁或刻于石墙之上,传说这句符文代表着姜太公亲临,可以镇守家宅,让人们免遭厄运。

住房对面如遇高大建筑物或狭长僻静的长巷,也可以用木板立书“姜太公在此”五大红字,置于墙上或门楣上方,以此驱邪化煞,祈福消灾。

第二位——钟馗

钟馗,字正南,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

钟馗还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正式封号为“翊圣雷霆驱魔辟邪镇宅赐福帝君”,简称“赐福镇宅圣君”。

古书记载他是唐初长安终南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得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待人正直,刚正不阿。

钟馗死后,因替唐明皇捉鬼驱邪而名声大噪,画师吴道子绘《 钟馗捉鬼图》批告天下,以祛邪魅佑平安。

除了捉鬼之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

在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另外还有众多关于他的文艺作品,包括戏剧、小说等。

例如清初刘璋的《斩鬼传》,叙写钟馗死后,封为驱魔大神,为人间剿灭种种鬼魅的故事,借以抨击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

时至今日,民间对于钟馗的信仰依然十分盛行,人们在春节、端午、开工、开盘、开业、开庙、乔迁、婚寿、祈福以及重要庆典活动时,都会悬挂钟馗画像和举行傩舞跳钟馗表演。

常会有艺师打扮成钟馗的模样,戴傩面具、着官袍、手持蝙蝠和宝剑跳傩,有迎福纳祥、人寿丰年、祈福除邪、镇宅佑安之意。

钟馗画像或摆件放置于家中并无不妥,宜摆放于客厅或书房向阳处。

需要注意的是,钟馗气场强大,画像或摆件不宜体量过大,适中就好。

第一位——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即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

本三国蜀汉大将军,五虎上将之首,镇守荆州时兵败被杀,因生前武功显赫,死后追谥为——“壮缪侯”。

三国英豪多矣,但如关二爷这般,死后被尊崇至此的却绝无仅有,纵使多智如诸葛孔明,在神坛上也不敢争雄。

在中国历史上,关羽是集中国传统美德——忠、义、仁、勇为一身的楷模。

北宋年间,两次加封“壮缪义勇王”、“英济王”,元明时继续崇奉关羽,加封尊号“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

明万历年间,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而晋为帝,后又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震天尊关帝圣君”。

从明至清,都列入国家祀典,加以祭祀。

关帝圣君乃儒、释、道三教均尊其为神灵者,在儒家中称为关圣帝君,道家称为三界伏魔大帝,佛家称为伽蓝菩萨。

关帝还是一位上至帝王下至士庶皆尊奉的神明。

这是因为民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甲以其请战却敌,必是上马金、下马银,奉之为招财进宝的武财神。

而关帝在保家镇宅方面更是大展神威。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的一则新闻——

三男子凌晨进火锅店盗窃,得手后发现关公像吓得磕头道歉。三人不仅将刚刚偷的钱全放了回去,还从自己身上拿出了一些钱还了回去……

神怪之谈,不可迷信。

文章到此,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历史上盛产太监的四个地方,看一下有没有你的家乡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太监。

他们是皇宫内的仆人,负责伺候皇帝和后宫妃嫔的生活起居,并且因为身体缺陷而不能与女性结婚生子。那么,在历史上的哪些地方盛产太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明朝时期的北京。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之一,也是太监最多的时代。

据说当时全国有超过10万名太监,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北京养鸡场被阉割后的男孩们。他们被选中成为太监之后,就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学习宫廷礼仪和各种技能,以备将来在皇室服务。

其次,再来说说清朝时期的沈阳。沈阳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清朝早期的政治中心。

在这里,很多男孩都被送到皇家卫队做兵丁,后来因为战争或疾病等原因被迫离开军队,这些失去军人身份的人就被送到了清东陵附近的关帝庙里当太监了。

据统计,光绪年间,沈阳就有3万多名太监。

接下来要讲的是四川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有很多太监了。

到了明清两代,这里的太监数量更是达到了巅峰,据说超过了2万人。这是因为当时的成都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很多人为了逃避贫困或者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去做太监。

最后要说的就是江苏扬州。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据《明实录》记载,明朝时期,扬州每年都要向朝廷输送大量的太监。

这是因为扬州地区的商业非常发达,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来这里做生意。这些商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更好的前途和发展机会,就会花钱将他们的孩子送去皇宫做太监。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四大盛产太监的地方分别是北京、沈阳、成都和扬州。

虽然这些人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往往十分悲惨。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