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木会读什么秦桧(木会读什么)

木会读什么秦桧(木会读什么)

人和木加起来念什么字?

万光明:南宋权臣秦桧名字的正确读音:论“桧”不可读“会”音丨202302-12(总第2258期)

感谢万光明老师赐稿

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南宋权臣秦桧名字的正确读音:论“桧”不可读“会”音

文丨万光明

独立学者

有关秦桧之名的读音,今已通读为秦会(汉语拼音hui),根据一九四九年后权威性的字典类书,把“桧”读hui作为一个专名用来称呼秦桧,如《现代汉语词典》:“桧hui,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奸臣。”《汉语大字典》:“桧hui,《集韵》黄外切,去泰匣。人名用字,秦桧,南宋奸臣。”是辞书受到民间读法或是民间读法受到现代汉语拼音的影响,才把桧读hui作为一个人名的专用词并不清楚。但是江南一带的方言,则保留另外一种读音,如浙江绍兴读秦桧之“桧”为“鬼”。南京方言称桧木发音为kuei(国际音标)木,也是和鬼声同(见《南京方言词典》125页)。还有一些地区如江西黎川读“秦桧”为“秦块”,按“鬼”和“块”都是属于牙音,只是不送气与送气之分,应该“块”的读音是从“鬼”音演变而来。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现代通行“秦桧”的读音,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读法,无论从音韵学还是名字学来看,秦桧不可能会读成“秦会”,试以证之:

《说文·木部》:“桧,柏葉,松身。从木,會聲。古外切。”桧作为一种树木名,是形声字,“木”表形,“会(hui)”表声,“会声”不是说桧读“会”,而是读成古外切,“古外切”并非源自汉代许慎的注音,而是徐铉《说文系传》根据唐孙愐撰的《唐韵》一书来定声的。又《左传·成公二年》:“棺有翰桧”,唐陆德明《释文》:“桧,古外反。”古外反和古外切是一个意思,“反”、“切”是古人用文字来拼音的方法。即声母为古,韵母为外,唐音“桧”属见纽月部。另外,“桧”在唐代又读古活反,音同“国”;或读古会反,音近乎今音的“贵”,其声母皆为见纽。如《诗·卫风·竹竿》:“桧楫松舟。”陆德明《释文》:“桧,古活反,又古会反。”宋代《广韵》是一部标准的官方韵书,它根据隋唐韵书《切韵》广而增之,它收录了“桧”的两个读音,《广韵·泰韵》:“桧,柏叶松身。古外切,又古活切。”古外切是当时认可的通用读音,而古活切则是多音,并不是常见音。在音韵学上,以“古”为声母的见纽是属于牙音。而“桧”读“会”是个冷僻音,最早收录在宋丁度《集韵·泰韵》中。本韵书除了收录古外切和古活切两种读音外,另在《泰韵》中收录了一个黄外切的读音,正好和“会”一样的读音,《广韵·泰韵》“会”作“黄外切”,“黄”为声母,“外”为韵母,是匣纽月部,属喉音,按国际音标为huei,那么秦桧读秦会也不是无源之说。但直至清末民初,辞书收录“桧”的读音,也是沿用《广韵》,如《辞源》“桧”字条的注音是古外切和古活切,也就是说清末至民初有关这个字的读音权威辞书也没有收录黄外切(ɣuei)的读音。台湾省中国文化学院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录单字约五万个,有关汉字的形、音、义颇为详尽,但在“桧”条,并无说到当“桧”读黄外切是专属秦桧的读音。今人王力《古汉语字典》收录的“桧”字,除了古外切和古活切外,干脆摈弃了黄外切这个读音。当然并不能以此证明秦桧之“桧”只读古外切。另外台湾教育部门颁布“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侩”字条为:kuài (又音)guì。

我们引用近代文献,则可知秦桧在清至民国则通读为“秦鬼”,正好和“桧”的正音“古外切”相近。1935年10月16日《宇宙风》第3期载周作人《谈油炸鬼》一文,其中谈到绍兴等越地称麻花为油煠鬼,引范寅《越谚》卷中饮食门云:“麻花,即油煠桧,迄今代远,恨磨业者省工无头脸,名此。”周氏案:“此言系油煠秦会之(秦桧字会之),殆是望文生义,至同一癸音而曰鬼曰桧。”他认为“桧”与“癸”、“鬼”的发音一样。文后又引咸丰刊本张林西《琐事闲录·油炸鬼》:“油炸条面类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点心,或呼果子,或呼为油胚,豫省又呼为麻糖,为油馍,即都中之油炸鬼也。鬼字不知当作何字。长晴岩观察圳云,应作桧字,当日秦桧既诗,百姓怒不能释,因以面肖形炸而食之,日久其形渐脱,其音渐转,所以名为油炸鬼,语亦近似。”按“油炸鬼”这种食物也见于黄河一带,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渡黄河至王家营,见草棚下挂油煠鬼数枚,制以盐水合面,扭作两股如粗绳,长五六寸,于热油中煠成黄色,味颇佳,俗名‘油煠鬼’(康熙五十四年刻本)。”清人陈锦《勤余文牍》卷五《书唐山百虎卷后》也载:“切面条曰油炸桧,状两足骨,外方内圆,父老相传谓桧足骨方棱,故象此以投油沸,或南宋时民间语也。”甚至更远的华北平原,民国《高邑县志》卷六《风土·馃子》:“俗谓秦桧害岳飞,人民以面作油炸食,故亦谓油炸桧,桧读如鬼。”则可证明清至民国读秦桧为秦鬼(gui)而非秦会明矣。

另外,秦桧字会之,从他的名与字的对应关系中也可知“桧”不可能读“会”。

自周以降至民国,数千年以来,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外取字。《周礼·檀弓》称:“幼名,冠字。”其释义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幼可称名,冠而字,是说男子一旦冠礼之后,意味他已经为成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再若直呼成年人的名是一种不尊重且鄙视的做法,那么就以字代称之,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字虽然独立于名之外,但又和名保持密切的关系,古人名和字是相属相辅关系,称字而知名。按照古人取名表字都有相应的关系这个现象,那么秦桧字会之有怎样的关系?桧作为一种乔木,综合了柏和松两种树木的特征,而此两者都为长寿之徵,李贺《昌谷诗》:“古桧拏云臂”,王琦注:“桧树松身柏叶,性耐寒,其材大而多寿。”宋人刘颁有赞美桧树长寿的诗句:“一身具松柏,千岁作秋春。”可知秦桧得名就是祈愿长寿之义,而表字为“会”,是因为“会”本作合解,桧的叶如柏而干如松树,似合柏松为一体,故名字可谐,清人邵晋涵言:桧,柏叶松身。(《尔雅正义》卷第十五 卷下•释木第十四》)。另一种解诂,“桧”有棺盖上面的绘饰之义,《左傳·成二年》:“棺有翰桧。”杜预注:“翰,旁飾,桧,上飾。”会通“绘”,《书·益稷》:“作会宗彝”,孔安国传:“会,五采也。”郑玄注:“会,读为绘。”“桧”、“会(绘)”都有图饰之意,因此名字相合。朝鲜王朝学者李源坤有注:棺有翰桧,翰,棺傍饰。桧,棺上饰,亦王礼。([朝鲜]李源坤撰,周阿根整理:《箕范衍义》卷之十《五福第九上•考终命九之五》,凤凰出版社,2019年,第435页)。时人在称“会之”的时候,就是为了避免口语表达上出现“桧”声,如陆游《老学庵笔记》一般都是以字“会之”称秦桧,这显然就是一种为尊者避之意。而岳飞之孙岳珂在他的《金佗稡编》中,凡言及秦桧都是直呼其名“秦桧”,显然是带有国仇家恨的个人情绪在。因为讳避直呼其名,在古人的名和字关系中,名和字的读音绝对不会相同。若“桧”与“会”音同的话,家人朋辈或后进卑者在称秦桧时为“会之”,否则犯了与名相同的大忌。如唐人李贺的父亲叫晋肃,因“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由是贺终不得登第。以宋人讳称名为例,《宋史·吴廷祚传》记载吴廷祚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品,因为父亲讳名璋,因为“璋”同“章”音同,改为中书门下二品。又《宋史·韩世忠传》:“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韩世忠戒家人不必讳称“忠”,是不要忘记忠心的意思,侧面也是反映了宋人讳称尊长之名。又如“署”、“树”的发音近“曙”,宋英宗赵氏名曙,《老学庵笔记》卷十云:“庙讳同音‘署’字常恕反,‘树’字殊遇反,然皆讳避,则以为一字也。”另外还记载了郡守田登,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从习俗称谓上看,因此秦桧的名和字绝对不会读音相同,也就是说“桧”不会读成“会”。综合上述,秦桧之“桧”的读音不是“会(hui)”,而近鬼(gui).

或可证明为了照顾这个时俗读错的音,现代官方词典或字典特地设定秦桧被读成秦会(hui)。

余辉先生对本文写作亦有贡献,谨此致谢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

邮箱:txq1627@126.com

害死岳飞的大奸臣,究竟是秦桧(guì),还是秦桧(huì)?

我认为秦桧的“桧”字读音应为“guì”,而不是“huì”。

大家都知道,“桧”字为众多木字旁字中较常使用的字,且为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1.guì;2.huì。

桧【guì】

1.常绿乔木,可作建筑材料。也叫刺柏。

2. 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

桧【huì】

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宰相、奸臣。此说来源于《新华字典》,影响广泛。

由于有《新华字典》的权威解释作背书,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秦桧的“桧”字读音应为“huì”。其实不然。

要弄清这个问题,应当了解一下汉族人取名的一些常识。比如刘备给养子取名“刘封”,给嫡子取名“刘禅”,“封”“禅”二字隐藏着刘备改天换命、不甘心寄人篱下、渴望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北宋文学家苏洵给两个孩子取名“苏轼”“苏辙”,“轼”为古代马车上前方用作扶手的横木,如《曹刿论战》曹刿“登轼而望之”;“辙”为 车轮压的痕迹,如覆辙、车辙、南辕北辙等,这两个字都与马车有关。康熙皇帝给众多皇子取名,大多都含有部首“礻”,如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禶等。鲁迅三兄弟分别取名为周树人、周建人、周作人,“树人”“建人”“作人”三个名字意思相同或相近。

取名也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尚的影响。曾几何时,男孩子取名“国庆”“建国”“建军”者大有人在,或“虎”“龙”“军”“兵”,女孩子取名“梅”“兰”“菊”“萍”“霞”“云”“玲”等满大街都是,现在则鲜有人使用。以前孩子取名大多取三字,其中一字标明“辈份”,现在则较少带辈份。尤其是现在,电脑测字取名风靡城乡,固然文雅,但重名率高、缺乏特定的文化内涵。

男孩子较多的家庭取名时大多寄寓着美好的愿望,如龙凤呈祥、荣华富贵、江河海洋、甲乙丙丁、金银铜铁等。五十岁以上的人大多知道,生活中也不乏这种取名方法。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秦桧兄弟三人,分别取名为秦梓、秦桧、秦棣,“梓”“桧”“棣”都含有部首“木”,表明其取名皆与树木密切相关。其兄秦梓,秦桧的异母兄弟,进士出身,曾经知太平府,绍兴十六年,卒于知湖州之际,葬于江苏溧阳城南屏风山 。其弟秦棣,非进士出身,曾知明州、宣州 。卒于绍兴十八年。

“梓”为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棣”为落叶灌木,花黄色。果实黑色,供观赏。

再看“桧”【guì】字,一种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像针,大树的叶子像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也叫刺柏。《西游记》中的凌空子便是桧树成精。

所以,秦桧的“桧”字应当是一种乔木,正确的读音应为秦桧(guì)。至于读为秦桧(huì),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方言的读音差异,当然,也不排除误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