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差不点就嗝屁了(差不点)

差不点就嗝屁了(差不点)

韩国企业赴印度建厂,疯狂折磨12年后跑路,咆哮给再多钱都不去

在印度建厂究竟有多难,韩国企业投资印度12年遭受了什么,为何咆哮这辈子都不去了,长按点赞加关注,我们一起看看韩国在印度的那些年。

浦项市位于韩半岛东南部的庆尚北道,这里是韩国著名的钢铁之都,可以说是韩国的重工业基础,在众多制铁厂中最出名的当属浦项制铁了,相信关注国外足球联赛的小伙伴,都听说过韩国的浦项制铁俱乐部吧,浦项制铁就是这家俱乐部的大股东,放在以前浦项就是韩国当之无愧的钢铁巨头,但随着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和国内新贵的出现,浦项龙头的位置貌似有点不稳的样子,为了拓展市场的浦项开始尝试进军国外市场,最开始浦项将目标放在了中国身上,但了解我国钢铁业的竞争程度之后,浦项果断放弃然后考虑印度,一考察浦项发现这就是他们寻找多年的福地呀,劳动力又多又廉价,国内的基础建设还需要大量的钢材,制造销售可以一下子全部解决,这正是妙蛙种子吃着妙脆角到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呀。

印度一眼就看到了浦项眼中的欲望,并且很积极地向浦项张开了友好的臂膀,声称只要你来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们一定能谱写亚洲钢铁的新篇章,印度之所以这么热情的原因是,那时候他们正忙着申请联合国呢,大量外资无疑会增加他的国际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宇宙大国走到了一起,神国和奇国碰撞必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2005年浦项和印度奥里萨邦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浦项预计投资120亿美元,建设年产1200万吨的钢铁厂,为了将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浦项还邀请了必和必拓和米塔尔两大产业巨头,在浦项看来强强联手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但项目还没开始呢浦项的心态就有点崩了。

我们知道印度城邦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很多联邦的法律还要高于国家法律,其规章制度审批程序也各不相同,甚至还有许多地方是相冲突的,浦项显然不清楚其中的道道,拿着审批文件在国家部门和当地政府奔走了几个月,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被印度人说韩国人英文差沟通太困难,听到这句话的浦项差不点就嗝屁了,最后是在当地官员的疯狂暗示下,才把该塞的文件袋塞到了该塞的地方,审批的问题解决了,征地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按照合同内容所述项目总用地4000亩,其中的3500多亩由政府提供,其余的从当地百姓手中进行征地并补偿,因为印度征地法规定除非征地内民众全部答应,不然建设项目不得进行,这个问题说白了也很简单——给钱就行,对比于浦项多花点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在当地德高望重之辈的帮助下浦项终于搞定了百姓,当然用文件袋打点肯定是少不了的,浦项还没喘口气呢,当地政府开始搞事了,我这边提供3500多亩的土地都是林地,按照我们城邦的环境保护法你得叫环境保护费呀,浦项一听人都傻了,昨天还看见你们玩恒河里人垃圾呢,你跟我谈个鸡毛的环境保护,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浦项只好老老实实提交按流程申请书,但印度人的神奇远远超过你的现象。

计划书需要一层层上交上去是吧,往上递的时间是谁把控不用说吧,这么累的事情没点茶水费能帮忙吗,显然是不行的,你以为交了一次就足够了吗,计划书内容不合格打回来重新设计,然后在进行一次提交流程,在一封封文件袋的攻击了两年之后,浦项终于拿到了环境保护许可证,这时候浦项终于松了一口气,想想马上就能赚钱了还有点小激动呢,别急善良的印度人民会让你更激动,这边刚拿到环境保护证了,那边百姓又不乐意了,不仅增加了征地补助的金额,还要求浦项在钢铁厂建成后,给当地百姓每个人安排工作岗位,虽然气得牙痒痒但浦项还是答应了,毕竟都到最后一步了,说什么都不能前功尽弃,答应完所有条件的浦项都准备调挖掘机动工了,联邦政府政府却将环境保护证收回去了,理由是当地居民反对的情绪太过激烈了,浦项这次也不逼逼赖赖直接将相关部门告上法庭,在打了一年的官司之后,浦项终于拿到了所有相关许可证,这时大家熟悉的非政府组织登场了,声称浦项这是在破坏印度环境和民众利益,反正帽子有多大就扣多大。

这个组织不为钱不为利,图得就是给印度政府一个不痛快,还聚集了一大批人在新德里进行游行抗议,官方这边还没发表意见呢,浦项终于受不了跑路了,当地政府一看这不行呀,快去天庭搬救兵,好说歹说才把浦项给劝回来继续项目,这次浦项的前期准备工作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但是在一年后的建设期间再次被迫停止,这一次具体的原因双方都没有透露,但毫无疑问的是浦项心态彻底崩了,2017年在项目进行12年后浦项宣布放弃项目,然后连夜打了个飞机回韩国了,路上嫌飞机太慢浦项是扛着飞机跑的,一代钢铁巨头就折戟印度了,想要知道自己的企业够不够硬吗,来印度建厂就可以全方位检测,印度牌质检站你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那么您认为浦项最后一次跑路发生了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不肯背黑锅

老公要赶晚八点零四的火车,可是磨磨蹭蹭的干说不动地,地砖上还有一块污渍是吃水果的汁不小心掉地上造成的,不知是谁的杰作,我数落老公说是他吃东西像鸭子甩食似的。老公说不带欺负人的,都没有监控指证咋就认定是他了,这口黑锅太沉他可背不动。我说你结婚二十年胖了四十斤,肥猪乱胖的你背不动谁能背的动。老公说二十年四十斤很多吗?一年才胖二斤不是事,谁家如果这么养猪赔死了。我说你快滚蛋吧,在耍一会嘴皮子火车就过点了,飞你也不赶趟了再说你胖的压根没法起飞。每次女儿网上给他订票,时间很充裕的但他都磨磨蹭蹭的差不点赶不上火车,我们娘俩的心整的忽悠忽悠的,跟他操碎了心

视频疯传!女童小区内被自行车撞倒身亡?多个小区紧急提醒→

日前,一男孩在小区骑自行车

撞倒两岁幼童的视频在网络热传

监控画面中

一家长正带着幼童散步

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男孩

突然从后方骑车而来

幼童被撞,后脑着地

此后,该幼童已不幸身亡的消息

在网络再次热传

不过目前暂未有确切消息

有媒体证实

此事发生在湖南长沙一小区

▲网传视频截图:女童被撞翻在地

无独有偶

另一段发生于10月16日的视频

也引发关注

同样在小区,一玩耍的女童

被一名骑车的男孩撞翻

▲网传视频截图:两岁幼童被撞翻在地

记者注意到,类似现象的确时常发生——在众多小区道路和活动场所中,孩子们骑车、滑滑板车追逐打闹的场景并不鲜见,也不乏撞到其他行人的惊险时刻。随着上述消息的传开,多个小区陆续向业主发出提示,加强小孩安全教育,不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不追逐打闹。

那么,小区内安全

与儿童游玩的矛盾如何破局?

男孩小区内骑车撞幼童引热议多个小区发“温馨提示”

日前,两段小区内幼童被撞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成都市民罗女士也关注到了网传视频,这让她心有余悸,因为自己小区也有这样一个“游乐场“,她在小区内就曾差点被一名骑自行车的男孩撞倒,“幸亏反应迅速,侧了下身”。罗女士说,网传视频在小区的“妈妈群”里也引起共鸣,不少人建议让各位家长一定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别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小区本身空间就不大,人又多,娃娃们来回窜,有的车子骑得非常快,万一撞到人受伤咋办?”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近两日,成都多个小区物业公司也发出了“温馨提示”,请业主监护好孩子,加强安全教育,不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不追逐打闹。成都以外,国内多个小区也陆续向业主发出了同样的提示。

▲多个小区物业发出“温馨提示”“娃娃耍一下怎么了?”物业:法律条款比温馨提示管用得多

小区大小事宜,

物业总是绕不开的一环

问题出现时

“物业在干嘛”的声音最常出现

“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做的其实并不多。”有20多年物业管理经验的胡华平说。胡华平说,作为物业服务人员,他们平时会在小区内粘贴“温馨提示”,也会对骑行的孩子进行劝导,“喊他们骑慢点”。但胡华平说,就算是善意的提醒,也会引发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娃娃耍一下怎么了嘛?”一般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只能自动选择“闭嘴”。

胡华平说,若真出事,双方业主闹到物业,他们也只能让双方调解,调解不了的请社区出面甚至走法律诉讼程序。

另一位物业管理人员老郭告诉记者:“物业没有执法权,你不能强行让业主干嘛,只能提醒。”

身为物业专家的王先生表示,类似事情在全国曾屡屡发生,有不少舆论将责任推到物业身上。他认为,物业只能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物业服务合同》《业主管理规约》等规定的事项,对小区内能否骑自行车一事,物业公司更多的是告知和劝阻义务。

▲网传聊天截图专家:小区建设应引入“儿童友好”理念儿童游玩场地“专门场所专门用途”

小区内孩子能否骑自行车?

“法无禁止即可为。”成都市人大代表、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创始人刘飞认为,小区的规划应更多考虑“儿童友好”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实现对儿童的政策、服务、环境友好,这些可以由社区牵头,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建议完成,对有隐患的地方进行微改。

她介绍,目前成都正在推行“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城市,一些社会组织也会在学校门口规划“儿童友好”人行道等,如果把“儿童友好”理念引入小区的设施建设,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

物业专家王先生告诉记者,客观讲,小区除了专门规划的机动车道用于机动车通行外,其他道路是非机动车通行还是行人通行,法律目前没有明文规定,这就会造成滑板车、自行车、电动车等在小区内“人车不分流”的情况,产生安全隐患。

他认为,除了要强调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和保护外,就小区场地规划来讲,儿童游玩场地应尽量同行人通行道相分离,真正做到“专门场所专门用途”,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规定,但这部分约定可以在《业主管理规约》中明确。

律师说法父母有监护管理职责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那么,在小区内骑自行车是否可行?

若发生事故如何定责?

红星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邱文锋律师以及四川澳南律师事务所曾林刚律师。

1.我国对骑自行车有没有年龄要求?

曾林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因此,若未达年龄骑车属于违法行为。

2. 小区内是否可以骑自行车?

邱文锋:现有法律未禁止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但小区一般道路狭窄,行人较多,不建议骑行,而是推行。

曾林刚:现行法律无明文的禁止性规定,根据“法不禁止即可为”的民法原则,个人认为在小区内骑车尚谈不上违法。

3. 物业管理中对此是否有责任?

邱文锋: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相关秩序是物业公司职责之一。物业对于有损小区正常秩序的现象和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应予以劝导和制止,如怠于履行职责造成损害结果,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4.若在小区内骑自行车等发生事故,责任应如何划分?

曾林刚:结合本案,自行车属于道交法规定的非机动车,事发地点并非道交法所定义的“道路”,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七条“车辆在道路以外发生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处理”,因此本案双方的责任认定和划分适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标准。

5.从本案监控视频看,监护人是否有责任?

曾林刚:从视频中可看出,骑自行车的男孩应为未成年人,而受害幼童则是脱离了大人的手。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因双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都没有尽到完全的义务,故都应对此损害承担责任。

6.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有何建议?

邱文锋:虽然国家目前没有明确对小区内部骑车进行限速,但小区秩序事关民生,建议小区业主采取自治方式订立《业主管理规约》,进行约定。在条件成熟的省市,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文件,维持小区的秩序,保障业主安全。同时,未成年人在小区内骑自行车、玩滑板车、玩球等,监护人都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确保不会造成未成年人自身的安全和不侵害他人的安全,最好到专门的运动场所进行。此外,每个社会公民见到不安全因素,都应善意予以指出、规劝,必要时向相关机构反映。

曾林刚:本次事件,虽有意外因素、但也有人为原因,应从中吸取教训、树立安全意识,尤其作为监护人,既要从言语上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更要从行动上约束和看管好未成年子女,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丨红星新闻

编辑丨蒋竹云

老村(散文)

老树

东北很多乡村村头都有一棵老树。多为榆树,间或柳树、梨树、楸树不等。村子往往因树而出名或直接以树命名,什么桦树屯、梨树村,秋皮沟,柳树窝子什么的。我老家村口的公路边就矗立着一棵老榆树,村子就叫大榆树村了。

这棵榆树矗立在村头也不知多少年了,问家人,只知道从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有。树身粗壮,树枝稀疏,树皮呈铁黑色且沟壑纵横,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树身的一边也不知何年何月遭了一回雷击,被劈掉了一棵粗壮的枝杈,树皮烧出一片黑乎乎的疤痕而长久地裸露了,狰狞而骇人。

每年秋风劲扫之际,稀疏的老榆叶子总是纷纷扬扬先自飘落,枝干瞬间清瘦下来。可在春风又度之时,枝头总是率先爆出鹅黄嫩绿的芽,率先发布春姑娘到来的讯息。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老榆树便成了村人的宝贝。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闹饥荒,老榆树便成了救命树,香甜的榆树钱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就连嫩榆树叶和玉米面做菜团子,也是“代食品”中的上品。虽然苦涩难咽,单比苞米芯做的“代食品”吃后拉不出屎强多了,救了不少人的命。

树一老,自然就带灵气,又被村人赋予各种传说神话,树身上隔三差五就被贴上一张“天灵灵、地灵灵,我家有个哭儿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叫魂符”,是专门治小孩被吓掉魂的灵符。更有生下后哭闹或有病有灾的小孩干脆拜老榆树为干亲,四时上供祭拜,祈求平安降福。后来流行起家里老人过寿,年轻人结婚、生子,都要给老榆树树身缠一条红布。红布条缠的多了,老榆树便彰显出一种肃穆而喜庆的色彩,愈发显得神圣起来了。

关于老榆树的传说很多,典型的一则就是善有善报的故事:说是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辆出租车司机经过老榆树旁边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躲在老榆树下避雨,雨湿衣衫,冻得哆哆嗦嗦。司机动了恻隐之心,把车停下来一问,原来老人错过了班车,回不了家了。又一问,老人的家正好是司机路过的村子。司机就让老人上了车,顺路捎老人一程。老人给钱也没要。到了老人言说的村子,司机停住车,让老人下车,喊了几声没有回应,司机扭头一看,车后座空空如也,老人已不知所踪。司机立刻吓出一头冷汗,暗想,难道是遇上传说中的老榆树精了,司机平息了半天惊恐的心,才又开车前行。走不多久,前面陡峭的路段遇到了山体滑坡,大量的山石泥土阻断了公路,司机又是惊出一头冷汗,按行车时间推算,如果刨去拉老人站站停停的时间耽搁,司机的出租车正好被滑坡的泥石淹没。善念一动,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悲剧。

老榆树既然如此神秘,自然是动不得了。上个世纪末公路升级改造,位于路边的老榆树成了修路的障碍,被列入了清除的计划。说来也怪,这年春,老榆树迟迟地不发新芽,后来勉强发芽吐叶,稀稀拉拉的叶子又在春风里黄了许多、落了许多。后来还是村中的老人组团去县里相关部门找了几次,相关部门又派人下来现场踏查,最终拍板公路绕了一个弯,把老榆树甩出来了,又给老榆树挂上带编号的老树保护牌牌,成了有户口的保护对象。不久,躲过一劫的老榆树就枝繁叶茂,生命蓬勃起来,榆树钱也结的比往年多,仿佛要回馈村人一样。

老榆树第二次遭劫,是新世纪十九年代末。中朝联合修建鸭绿江上文岳电站。根据工程技术人员测量,大坝蓄水后,老榆树将被淹没。关于老榆树各种抢救方案顷刻被提上议程,抢救的各种方法也一时甚嚣尘上。有提议移地新栽的,马上就有人反驳树挪死人挪活,何况是百年老树。有人提议在树的周围修筑防水堤,高过水没线,似乎也不可行。后来经过权威部门数次论证,最后定下树根底部填土、树根原地拔高到水没线以上的抢救方案。由于施工技术含量高,市里没有公司及施工队敢于接手,从省城请来了施工单位,施工的费用也就可想而知,据说超过百万。

老榆树原地拔高施工那天,不少村人放下活计赶来围观,并无偿做些辅助性工作,当做了自己家的事情。施工单位不但请人算了日子,现场还请来了“先生”,摆了香果贡品,焚香烧纸祷告后,才开工。先是挖开树根周围的土,扩出一个圆盘,然后用草包包住带泥的树根,用起重机将树整体吊升,然后在树根下填土高过水没线,把树放回原地,再培土复原。这样老榆树就等于原地拔高到了水没线以上,高站无忧,平安无虞了。虽然施工时小心翼翼,毕竟还是有些伤筋动骨,老榆树被原地拔高后好像得了一场重病,叶黄枝软,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整棵树病恹恹的无精打采,于是周身挂上了专用的输营养液的吊瓶,更像一位病人了。

在外的游人学子,也牵挂起老榆树的安危来,因为它早已根植于游离故乡的人心中,已成了故乡的象征。每每梦回乡关时,往往都有老榆树的影子。年节回乡时,也往往先看到老榆树,然后才看到老榆树下翘首盼归的亲人。大家都在默默地祈祷老榆树能度过此劫,长青长生,亦如期盼自己的父母长生不老一样。

老房

老房如老母一样,是每个人成长遮风挡雨、抚慰创伤的庇护所。是在外游子心中永远的念想,藏在心中那片最温柔的地方。

我家的老房建在村子后山大板砬子下,小井湾子旁边。井湾子是一眼暖泉,甘冽清甜,冬暖夏凉,冬日不封,热气蒸腾;三伏天把吃剩的饭菜或瓜果放到水里“冰”着,能起到电冰箱的作用。老房是矮趴趴的两间泥草房,窗小门窄,屋内终日昏暗。房前屋后被几棵老梨树围着,花开花落,梨青梨黄,无声地昭示着季节的轮回。房屋周围丛生的杂草里藏着野鸡、山兔、蛇虫,没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汤锅里的传奇,倒是秋凉的时候,常常有蛇爬到温暖的锅台上盘成一盘取暖。母亲早起做饭时,昏暗的晨曦里,往往当了柴火抓在手里,凉飕飕,滑腻腻,惊叫一声甩出挺远。

老房常日里用煤油灯照明,一灯如豆,黯然恍惚。吃过晚饭,家人早早上床,在漫长的冬夜里,热乎乎的火炕上,翻来覆去烙烧饼,难以入眠,于是听父母讲故事,成了漫长冬夜必不可少的消遣。只有在大年夜时,在用报纸裱糊一新的屋里点上几支蜡烛,才显得亮堂起来。母亲领着大姐包饺子,父亲领着我们兄弟玩扑克,热热闹闹吃过午夜“发纸饺子”,放过鞭炮,守岁的小孩们困得在桌子边睡去,被蜡烛的油烟熏黑了脸颊鼻头,成了包公般的大花脸。大年初一早起,互相指点,差不点笑破肚皮。大家吃过新煮的饺子,穿上新衣服,坐上冰爬犁,一窝蜂地去围子里串门拜年了。

隔着小井湾儿,对面坡上也住着一家。家里有个小女孩,比哥哥小一岁,两人成天混在一起玩泥巴、捉蚂蚱,过家家,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没成想成年后小女孩变成了自家嫂子。由此可见,月下老儿有时也图省事,就近牵了红线,老房见证了一对儿女情缘。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一核计,为了我们上学方便,就搬到了围子里。撇下老房于荒野间,风吹雨淋几年后,就坍塌了,成了老房身儿,逐渐被荒草淹没了。

搬到围子初始,借房租房折腾了好几个来回,家也安定不下来,直接影响了生活的安定和质量。父母经过反复算计,决定自己盖一所房子,再建一个家。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稍微存下几个钱,又找亲朋借了些,就开始张罗盖房了。

房址选在一处村边临近河套的低洼地。母亲说,地势低,下雨天雨水往下灌,受水气。父亲说,水往低处流,聚财嘛,将来日子好过。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最后听了父亲的。

盖房从备料开始,父亲托人说和,从县城施工工地捡回一些破砖烂瓦,又带领家人起早贪黑打了一些土坯,一溜一溜地摊开晾晒备用。从林场买回木料,请木匠砍出房架,就择吉日开工了。乡亲们纷纷前来帮忙,也不要工钱,管顿饭就行。最隆重的当属房屋上梁,这天来帮忙的人格外多。房梁要钉上挂着红布条的铜钱,再请先生算最佳时辰。上梁时,鞭炮齐放,掌声四起,房梁上的人撒下一些饼干糖果,人们纷纷抢食,然后挂瓦封顶,完事大吉。家中一件大事就此尘埃落定。上梁这天帮工的伙食也相对丰盛,有猪肉炖粉条子,大白菜炖豆腐,鸡刨豆腐,凉拌木耳,甩袖汤,还有老白干,管够造,皆大欢喜的局面,热烈又温馨。

记得河套边的老房是在秋天建成的,落雪的时候我们搬进新家。宽宽敞敞的三间房,父母住一头,我和哥哥住一头。这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父亲一高兴,说,今年放点声大的,就把平时炸鱼用的雷管塞到河套边老柳树筒子里点燃了,惊天动地的一声过后,老柳树飞散了半截树身,我们的耳朵嗡嗡响了半宿。

正月里,父亲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撒手人寰。是闭着眼睛走的。母亲边哭边唠叨,说是老东西早有先见之明,张罗着盖房子,给我们孤儿寡母置办了一个要饭放打狗棍的地方。

后来,老房和老母一起老了。长大的儿女们像硬了翅膀的鸟雀一样,纷纷地离家自谋出路去了。母亲守着老房度日,又过几年,老母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哥哥带到城里生活,不是出门找不到家,就是在楼上的窗口边徘徊不止,有一次,竟然抬腿有往下跳的意思。吓得哥哥把老母亲又送回老房了。说来也怪,母亲回到老房后,病情轻了许多,在村子里乱跑一气,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再后来,母亲在老房去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补了一笔钱后,老房又被扒倒重建了。室内卫生间、淋浴、地热一应俱全,不比城里的楼房差哪。老房成了一张照片,留在了一家人的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孙秀利,吉林集安市人,现供职于集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现为集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欲望蓬勃》、小说故事集《晒幸福》、散文集《岁月留香》,小小说集《众生相》另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故事、记实文学500余篇,180余万字,获国家、省市级文学奖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