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富晓春:大地摊开的一本书
山上那一片原生态的菜园是大地摊开的一本书,是我和学生们最喜欢阅读的一本无字书。
二十岁出头那一年,我到邻县交界的一个林场教书。这里山高皇帝远,看到的只有黑压压的森林、公路旁似魔方盒般堆放的木头垛子,还有头顶逼仄却独有一方纯净如洗蓝蓝的天。学生大都是十几岁的小屁孩,我的年岁刚好长他们一个放牛娃。我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兼几门副科,还是无冕之王的班主任。
山里的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更没有传达室、门卫之类。它就那么几幢房子全方位敞开着,四通八达,静静地趴卧在一个幽僻的山坳坳里。上学校,经过一条羊肠小道,两旁疯长着足有一人高、粗壮的茅草秆,偶尔从茅草窝里长出一两朵鲜艳的红叶或山花骨朵儿,煞是好看。
这里的家长从不到学校接送孩子。一到放学,孩子们四处散开,可以悠闲地在放学的路上多呆一会儿,有的干脆躲到学校边上的小树林玩耍。书包也不那么沉就塞那么几本薄薄的教科书,还有藏匿的弹弓或露出半只翅膀用纸糊的风筝;放学路上,他们将书包高高地举过头顶或抛向空中又轻松地接住,一路迈着欢快的脚步哼着歌谣回家。
老师没有绩效考核那档子事,学生成绩更不排名次。老师讲课,好像很少有现成的教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我教语文,在每堂课开始,都预先留足五分钟给学生讲故事。有改编现成的,讲四大名著,讲格林、安徒生童话,讲《一千零一夜》《吹牛大王历险记》;也有难圆其说瞎编的,讲爱哭鼻子大王眼泪像秤砣那么大,掉落到手中的青花大碗里溅起朵朵浪花。天花乱坠犹如跌落五里云雾,柳暗花明又倏然脑洞大开;与教科书没什么关联,冷不防地似乎又有那么一丁点儿关联。
如果让学生投票评选“我最喜欢的老师”,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桂冠一定花落于我,且当之无愧。我的班级35个学生服服帖帖围着我的三尺教鞭滴溜溜转,不在于我的课教得有多么的好,而在于我与他们一起玩耍有多么的开心。
教室后面山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间有一块堆满石头长满野草的洼地。那里是我们的“百草园”和“伊甸园”。每到播种季节,我就带着学生上山火烧山。先在洼地四周开垦一条防火带,三五米站一人守护着,选一个无风的日子——如果下点毛毛雨更好,就可以火烧山了。厚厚的植被用火烧下去,就是肥力很足的草木灰啊,那是天然的无机肥。等这一层草木灰完全冷却(一定要冷却呵,否则会烫伤种子影响收成的),我们就开始播撒种子啦。
记得我们种过小白菜,也种过油菜花,种最多的是本地土话叫菜头的萝卜,红白品种都种过。无需翻地,无需除草,无需施肥,当菜头的种子掉入石头缝隙的土里——俗话说“娘边的囡,岩边的泥”,“岩边的泥”是大山赐予众生最肥沃的土地啊。随着雨水的浇灌、滋润,它就慢慢探出嫩叶,土里就慢慢结出小萝卜头。
那一年,一棵胖乎乎白里透红足有六七斤重的萝卜从泥缝中冒出来,拱开了压在它身上一块比它重好几倍的石头,茁壮生长成了那一年罕见的萝卜大王。这棵形状像葫芦娃的萝卜大王大家都不舍得吃掉,让它站立在托盘上虔诚地供奉在讲台最醒目的位置,像一尊凯旋归来威武的将军塑像。这件事成就了在校园疯传的一段神奇的传说,成为了学生娃娃笔下作文一个绝妙精彩的题材。
山上那一片原生态的菜园跟教科书没有任何关系。它是大地摊开的一本书,是我和学生们最喜欢阅读的一本无字书。我们在那一本书中玩耍,我们在那一本书中行走。我们从中学会了播种,学会了收成,学会了如何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多年以后,我愈发明白,有些学问单从教科书上是学不来的,它必须依靠人类自身的双手与智慧,到那一本无字的教科书中去实践——那里有天底下永远学不够的真才实学与胆识!
与孩子们相处没几年,我就挥泪离开了学校。因为有更远、离自己内心更近的“诗与远方”召唤我。那个时候,还不知手机微信为何物,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贴八分钱邮票写信。在县城那个爬着几蓬绿藤的小院里,随着绿衣使者自行车接连不断的铃响声,我陆陆续续收到了35封学生寄自大山深处的信。有普通的平信,有简陋的明信片,也有信封考究的航空信件。从信中得知,接任的班主任仍然像当年的我一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山上去阅读大自然那本摊开的无字的教科书,从中不断地读出新的气象和新的天地。
这35封信,就像一朵朵从山野中飞来停歇在我青春翅膀上的蝴蝶。那些日子,我在县文化馆担任创作干事,正忙着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兴办诗社,正在肆无忌惮地涂抹青春涂抹理想。恕我不能一一回信,我就专门写了一首诗歌,公开发表在当年《温州日报》“大榕树”副刊上。据说那一期的《温州日报》十分抢手,孩子们潜入学校和林场的办公室偷偷拿走那一期的报纸。他们三五成群围拢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捧读老师用诗写成的回信——《35个学生35封信35颗童心35张笑脸》。
写成诗的回信题目有点长,诗句也有点长。其中这样写道:“多少回梦中吹起哨子哨子里飞出35只蝴蝶/看山去看海去太阳帽忘在安徒生爷爷的童话里/忘不了孙悟空和鲁智深打架的故事好长好长/故事里也有下雨的时候当心淋湿明天上交的作业/忘不了分别的那一天情意绵绵/不让我离开35个学生搂住我的胳膊打秋千/我们的眼泪忍不住一起涌出都怕别人看见/收到35封信35颗童心滚烫滚烫/东倒西歪的字迹东倒西歪错别字也很顺眼……”(富晓春)
十七、齐天大圣的“哭”(上)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不记得是谁写的西游解读,说猴子确实变弱了,因为猴子“被打哭过”。
我仔细看了看他写的,又看了看原文后,忍不住笑了。
这里我就要解释一下猴子的那些哭戏了。
确实,《西游记》中,在西游道路上猴子哭过,而且不止一次。
但是,哭就等于“变弱”了么?
事实上,哭泣,在古人,准确的说,在明朝人眼中,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情绪。
哭在古代并不代表懦弱。
更多的时候,哭泣代表的是“有情有义”。
事实上,古代人是很推崇“性情中人”,和“真情流露”的。
但凡正面角色,总是要哭的。
只有反面角色,反派才不会哭。
大家且看《三国演义》,罗贯中把一代帝王刘备描绘成一个哭鼻子大王,难道罗贯中在黑刘备吗?
事实上历史中的刘备,有史实记录哭的次数只有六次,加上关张是8次。
而历史记载中曹操哭的次数是15次,孙权13次。
事实上历史中记载的刘备是“喜怒不形于色”。
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人会很酷,很坚强。
但是很可惜,在古人的观念里,这样的人是属于反派属性,有太阴险城府太深的味道。
是的,在明朝人眼中,正面角色才会哭,而反派才是不会哭的。
罗贯中之所以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喜欢哭的,不是说罗在刻意污蔑刘,而是因为在古人的心中,哭反而是优点。所以罗贯中强行给刘备加了大量哭戏。
而曹操反而被略掉了许多哭戏,加强了曹操的智谋描写。
之所以这样描写,就是因为罗贯中的原意是顶刘贬曹的。
罗将刘备塑造的越无能越爱哭,其实是越符合那个年代对“明君”的形象。
而将曹操塑造的越有能力越智慧,越能让当时的人觉得曹操不过就是一个“奸臣”。
我在《“我”看三国》中有提到,其实《三国演义》中真正强行拔高的角色是郭嘉和吕布,而被贬低的是刘备和诸葛亮。可在现代人看来,却觉得郭嘉吕布牛逼,诸葛刘备垃圾。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我在最初的序中所说的——很多人习惯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古代的小说。
所以很多人看三国演义的小说后喜欢曹操讨厌刘备无非是时代的价值观不同。
好了,言归正传,回来说西游记。
西游记里让猴子哭,除了表现猴子的演技和逐渐成长的智谋,更主要是展现出一个坚强的英雄在哭泣时的冲击。
强大的英雄一旦哭了,反而更显其可贵。
比如在《西游记大圣归来》的动画里,最后大圣的落泪更不知道让多少妹纸也跟着掉金豆儿,可见英雄落泪的感染力。
所以,不要因为看到哭就觉得是弱小。
哭泣,并不代表弱小。
接下来我们统计一下猴子哭的情节,然后笔者为大家逐一分析:
孙悟空第一次落泪,是在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逐出师门之后。在回花果山的路上,孙悟空经过东洋大海,思前想后,感伤不已,“止不住腮边泪坠”。
这个哭,是很正常的,任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要哭……换我我也哭,事实上我真哭过,前面已经说过这事了,这里不多解释。
第二次哭是被银角大王用法术压在山下,他“珠泪如雨”;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这里孙悟空是假哭,是在秀演技。
为什么?因为这里猴子是哭给某些人看的。
哭给谁看?且看原文先:
却说那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早惊了山神土地与五方揭谛神众,会金头揭谛道:“这山是谁的?”土地道:“是我们的。”
注意这一句:“早惊了山神土地与五方揭谛神众”,
这五方揭谛神众是什么人?
是玉帝的人,派来给唐僧做暗地的保镖,顺便监视。
原文不止一次提到了,这五方揭谛神众在暗中护卫唐僧,次数太多,我就不一一找出来了,大家应该有印象。
猴子连五行山都能翻开,(当时唐僧只是揭开如来法印,开山还是猴子自己的力气)怎么可能翻不开两个小山?这里摆明了就是演戏。是演给五方揭谛神众看的,隐藏实力而已。
而且这里也是为了点出银角大王的身份,同时为了日后红孩儿的身份做铺垫。
搬山这种法术不是什么妖怪都会的,因为这山是土地和山神的。搬山不是银角自己的本事,而是他用高层的身份命令土地和山神搬来的。如果不是因为银角是体制内的官员,是太上的秘书,他哪来权力命令山神土地?
整个西游路上,能命令山神和土地的可不多,甚至也就只有金角银角红孩儿以及猴子等寥寥几人,为什么呢?因为山神土地是正规的下层官员,能让山神和土地听令的,可不是普通妖怪能做到的。
猴子心中是明白的,他能指挥土地,是因为他毕竟有过“齐天大圣”的身份,是真正的“上仙”。
而银角也能搬山,那就说明银角的法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来历不简单。
猴子第三次哭是真哭:原文情节是猴子变成小怪去骗宝贝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楔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
这个哭,是英雄气短的哭,猴子是个骄傲的人,如今为了救唐僧,却要扮成一个小怪给一个不知道哪来的母妖怪下跪,这样的屈辱,猴子忍不了,这才哭。
但是这和实力有毛的关系?你能因为这个哭就说猴子战斗力不足?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流泪和战斗力完全没丝毫关系,这里的哭,只是一个英雄的委屈而已。
无情未必真豪杰,
谁家英雄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