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跪是什么意思解释(显是什么意思)

跪是什么意思解释(显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中国墓碑上“显、考、妣”是什么意思吗?

有朋友问: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啥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不止在农村吧,基本上只要在中国有老人过世,都是这么立碑的。因为中华民族的丧葬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一向“死者为大”,“祖宗为大”、“先人为大”,所以在对待祖先丧葬墓碑上一向是非常认真而传统的,长久流传下来这些礼仪,称呼都没有变化,用字也一样。

“故”就是“故去”了,“过世”了。只不过不用“死”、“亡”这些相对负面的词。

“显”就是“显达”、“显赫”的意思,是对故去的老人的尊称,类似于民谥吧,一般是德高望重,或者已经是族中辈分最高的人,同时又子孙满堂,就可以用“显”。普通人就用“先”,“先”就是“先人”的意思,这个只要是自己小孩立碑,那就没什么讲究,谁都可以用。其实我们平时讲到自己的父亲,一般说“我爸”,在古人那儿就会说“家父”,但是如果父亲过世了,咱们好像没有特有的称呼,只说“我爸在的时候”,而古人就会称“先父”,就代表父亲已经不在了。“先”字在这方面用得很广。

“考、妣”就是古称“父、母”的意思了。语出《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所以墓碑上刻有“显考”、“显妣”,就是这里埋着我伟大的父母的意思。如果是“先考”、“先妣”,就语气平淡些,这里埋着我过世的爸妈。

其实最开始古代用“考妣”以称在世的父母,如《尔雅·释亲》:“父曰考,母曰妣。”晋郭璞注引《苍颉篇》:“考妣延年。”至今还有成语“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着急和伤心(现多含贬义)。语出《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后来随着父母的其他称谓更加简单、实用,“考妣”二字就只在墓碑、铭文、纸钱封上出现了,专指“过世的父母”。

其实没什么难的,只要搞清楚“考妣”两个字是对父母的不同称呼,不闹笑话就可以了。

《说文解字》第327课:细说“跪”“跽”,小跪、长跪和拜的区别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足”部的两个字:“跪”、“跽”。这两个字都跟人的跪拜相关,而古人的跪拜又分得很细,比如坐、小跪、长跪、拜等,了解这两个字,基本就可以把跪拜的事情理清,详情如下:

跪。读gu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跪,拜也。从足,危声。”形声字。本义是屈膝,双膝或单膝着地。

(跪俑)

但这个“跪”远没有这么简单,跪也并不完全等同于“拜”。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两膝拄地所以拜也,不拜曰跽。”这说得稍细了一些:两膝着地是拜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完整的拜,两膝着地但不拜叫“跽”。关于这一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有补充:“跪与拜二事,不当一之。疑当云所以拜也。”显然,跪和拜是二回事,不能这样说。《释名·释姿容》:“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阝兒)也。”

(商代的玉人坐俑)

《正字通·足部》解说的更细致:“跪,屈膝也……朱子谓古人只是跪坐,著《跪坐拜说》云:两膝着地,以尻著踵而稍安者为坐;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头着地为拜。”简单的说:两膝着地,屁股放在脚后跟上,叫“坐”(上面的坐俑);两膝着地,大腿伸直随时可能摔倒的叫“跪”;跪下之后进一步用头着地的叫“拜”。

(跪拜俑)

其实跪还有小跪、长跪之分,等下一个字再说。

用跪的本义的例子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妇人左右、前后、跪坐,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现代汉语里的跪用的也是本义,比如鲁迅《伤逝》:“至今还如暗室的孤灯一般,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

本义之外,跪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屈曲。这是引申义,比如康濯《春种秋收》:“又跪指头又逗点,数数落落,连埋怨带夸一齐来。”

(2)足。《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跪,足也。”《正字通·足部》:“跪,足亦谓之跪。《韩非子》:‘刖跪’即刖足。”

(3)特指蟹足。《尔雅翼·释鱼·蟹》:“蟹八跪而二敖,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但是《荀子·劝学》里说:“蟹六跪而二螯。”跪指的就是蟹的脚。关于蟹到底是八只脚还是六只脚,有这样的争论可能是这两个原因:其一,古书中的“六”是八之误;其二,蟹分河蟹、海蟹,河蟹除螯外,其余四对儿爪子均为尖尖的,可以认为是足;海蟹的最后一对步足是一副片状的浆,用来划水,荀子很可能认为这不是它的脚。

(海蟹的八足两螯)

此外,跪还是姓。《姓觿》卷五有载。

跪的小篆写法如图:

(跪的小篆写法)

2、跽。读j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跽,长跪也。从足,忌声。”形声字。本义是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这种跪法,叫长跪。关于字形也可以说两句,因为“己”的字形就像一个人跪着的侧影。所以跽在早期文字里可能是象形字,当然,只是可能。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有补充:“係于拜曰跪,不係于拜曰跽……长跽乃古语。长,俗作(足长),人安坐则形弛,敬则小跪,耸体若加长焉,故曰长跽。”

准备拜的跪叫跪,不准备拜的跪叫“跽”。人安坐时(就是上面说的屁股放在脚后跟上的那个“坐”),身形松弛,略示恭敬的叫小跪,挺(耸起)直了上身,如同身体加长了,叫长跪,长跪就是跽。

(岳飞墓前长跪的奸臣像)

比如《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成玄英疏称:“擎手跽足。”就是长跪举手执笏,这是人臣之礼。又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司马贞《史记索隐》:“谓长跪。”

也指半跪,即单膝着地。比如明代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

本义之外,跽还指畏惧。《释名·释姿容》:“跽,忌也。见所敬忌不敢自安也。”

又是中医专用名词。特指足大趾下面(跖)的近端部分。

跽的小篆写法如图:

(跽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2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兵张嘎中的显赫能用什么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