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潮汕夏雨来个人资料(夏雨来个人资料)

潮汕夏雨来个人资料(夏雨来个人资料)

潮汕第一代“网红”——夏雨来

来源:时年八节

网红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即网络红人(走红于网络的平民)。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从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

而在我们潮汕民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也可以说是潮汕地区的第一代“网红”,虽然正史并未提及此人,但在赵曙光老师的灵活演绎与改编中,并将其故事拍成电视剧,现如今也是潮汕民间的传奇人物,在潮汕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他的故事。

距汕头约25公里的潮安县龙湖镇境内,深藏着一个千年古寨———龙湖寨,其人文景观十分奇特,不仅是欣赏潮汕民居的大观园,而且是传奇故事人物夏雨来出生的地方……

滑稽秀才夏雨来的名字传遍潮汕大地,但知道夏雨来出生地的人也许并不多。如果你有机会到潮安县龙湖镇的龙湖寨走一趟,就能发现,那里不仅风景迷人,而且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为龙湖古寨

寨内的《龙湖志》以民间传说形式记有“夏雨来故事“九篇,也有一说法是,“夏雨来“其实是明朝进士夏懋学(龙湖寨夏厝巷人)的侄子。潮州有句俗话,“三代无秋(须)一代胡(大胡子)”,说的就是夏家的典故。夏懋学父亲夏宏、祖父夏建中都有功名,以前潮州太平路与西马路头利源街口有“三世科甲”牌坊,就是为他们树立的。但三世之后却出了夏雨来这么一个刁钻刻薄的讼棍,用潮州话说,就是“嗝(难)剃头”,故而有此一说。

而在龙湖寨内刻录的“复州控词记”石碑上,刻有“夏时兴“一名,也是寨内人所说的夏雨来原型,因其性格孤僻善耍小聪明,故被称为“夏狐狸“,又因“雨来”二字在潮汕话中与狐狸谐音,而他生平聪慧为人仗义,在传说中便将其名美化成“夏雨来”。

关于夏雨来的故事很多,但良莠夹杂,真伪难辨,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夏雨来的形象:一个行侠仗义,急人所难,虽常有些滑稽恶作剧手段,却无异锦上添花,为其人平添几分可亲的色彩,往往令人会心一笑;另一个形象则和戏剧中的恶少相近,仗着官家权势,凭借一点小聪明,为恶乡里,欺老戏幼,他的恶作剧也就多了一份让人喜爱的色彩。

"雨来"两字在潮州话中与狐狸的俗音相近,故而夏雨来也有狐狸之称。关于夏雨来,最出名的要数"背石磨"的故事了。

图为夏雨来家

话说夏雨来有一个朋友有一天让伙计到夏家借帽子,家人不识字,拿着主人的借条就来找夏雨来。刚好夏雨来在门前乘凉,那伙计就大声呼喝:"喂!夏雨来可是住在这里?"夏雨来一听心里就有气,但他却不动声色,指了指后门,说,"你到后面去,那个坐在门口看书的就是他。"然后夏雨来就返身回屋,换了一套衣衫,拿了本书到后门。伙计一见,恭恭敬敬地递上借条,说:"夏秀才,我家主人要借这个"。夏雨来装作十分乐意的样子,说:"哦,你家主人要借磨!"在潮州话里,帽与磨同音。夏雨来又写了一张回帖交给伙计,然后让他把石磨背回去。结果主人一看,啼笑皆非,细问之下才知道伙计得罪了夏雨来,又让他把石磨背回夏家去。夏雨来的回帖上写的就是: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罚你把石磨背去背回来!伙计那个苦啊,只好又累个半死把石磨背回去,到了夏家的时候只剩半条命了。最后,伙计道了歉,礼帽也借到了,只是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另外一则。据说夏雨来小时候有一天到书塾读书,进门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老师看见了,就作了一个上联要他对:"今日门生头点地。"夏雨来想了想,就说:"这个容易,你今日,我就对昨宵,你门生我就对师母,你头我就对脚,你点我就对朝,你地我就对天。你说行不行?"老师一时还没明白,就说:"可以。"一念,才知道里面的意思。一时间脸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对联是:"今日门生头点地,昨宵师母脚朝天。"其刁钻古怪若此,从小就可见一斑。(关于这个故事的主角,也有人说是纪晓岚)

在潮汕地区,关于夏雨来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多是他惩恶扬善,替穷人出头的事迹,而这些故事究竟是不是真实的我们也无从考证了,毕竟连府志以及县志都没有夏雨来这个人物的记载,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人是真实存在的。

而对于夏雨来这个人的评价,我们受到影响最多的就是我们本土影视剧的影响了,在影视剧中,夏雨来这个人被刻画成嫉恶如仇,专打抱不平,替穷苦人家出头的 传奇人物,而民间也有版本说他只不过是一个爱耍小聪明,仗势欺人的讼棍而已,孰是孰非由他去吧,故事我们听着精彩就好!

在潮汕民间,夏雨来的故事家喻户晓,有行侠仗义也会恃才欺人,有褒有贬,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聪慧机智以及处事圆滑。从1991年拍摄《夏雨来》电视剧,到2011年《夏雨来》推出话剧版,夏雨来的扮演者赵曙光先生已经拍了十部夏雨来系列作品了,每一部的剧本都是在五花八门的故事中挑选最脍炙人口的题材,加入陈四文先生的讲古,让对白更加偏向说书式的对话,押韵且有节奏感。

而在这二十年的光阴里,夏雨来的形象始终鲜活在大屏幕上,刻录在大众的心上,不仅仅是因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而是因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夏雨来不是一味的机智聪颖战无不胜,他也会经历打压挫折与伤痛,他不是铠甲勇士打不死,也没有自带主角光环的金手指,在赵曙光先生的出色演绎下,夏雨来就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真实人物。

图为赵曙光先生

潮汕的喜剧大师远不止夏雨来这个一代网红,水鸡兄、方莉莉等等,都是在我们童年回忆里笑声的源泉,在我们那个单纯无知缺乏娱乐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出色演绎,用自己的幽默创意,给我们带来无限欢喜。感谢这些永远鲜活在我们回忆里的喜剧大师!

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时年八节

铁 兵 夏 情

铁兵夏情

02# 原创 作者:三师 吴凤祥 铁道兵战友网 2019.7.17

人们都不喜欢夏天,特别是在盛夏季节,骄阳似火,连空气都热得发烫,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似的,这免费的桑拿蒸得人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即使你不在户外活动,也感炽热烦躁,电风扇摇着,空调开着才能把酣畅淋漓的身子静凉下来,但稍有不慎也会得空调病。然

人们都不喜欢夏天,特别是在盛夏季节,骄阳似火,连空气都热得发烫,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似的,这免费的桑拿蒸得人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即使你不在户外活动,也感炽热烦躁,电风扇摇着,空调开着才能把酣畅淋漓的身子静凉下来,但稍有不慎也会得“空调病”。然而,夏天在文人墨客看来也是美丽的,浪漫的,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在我看来,夏天是苦涩的,因为我是铁道兵。每当我看到火辣辣的太阳,就不禁地思绪万千、思潮汹涌、浮想联翩,仿佛看到咱铁道兵在夏天的炎热中,建设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援越抗美……的情形,尽管我是来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北国的铁道兵,尽管我现在苦尽甘来,享受着晚年的幸福,但一想到我们铁道兵战友顶着骄阳,踏着滚烫的戈壁前行,在狂风中搏击,夏雨中“夜战”,在酷热下掘进,我的心情就很郁闷,恨不得也能抡起大锤,帮战友……同时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充满着对夏天的喜爱,因为夏天,她让英雄的铁道兵战士更光彩夺目,她使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在这个季节更光彩照人!

夏天是一个风光旖旎,风景迷人的季节。到处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碧绿成茵;花香飘送,芬芳馥郁;青松翠竹,苍翠挺拔,树影婆娑,漫山葱翠。小径幽幽,流水潺潺,环境宜人,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我喜欢夏天的风,她轻盈若羽,跃动如云。她徐徐而来,款款地来到我的身旁。她像少女的发丝那样温柔缠绵,轻轻地柔柔地抚摸着我的肌肤,宛若在传递着往日军营故事,她是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萦绕在我的耳畔,诉说着战友们夏日的情怀。

夏天的风,不像春风的和煦,不像秋风的萧瑟,也不像冬风的凛冽;不像春风的缠绵,不像秋风的寒冷,更不像冬风的咆哮。夏天的风,像是淘气的孩子,像是轻松的音乐。拿一把古色古香,书法印制的折扇,吟诗赋词,儒雅闲情。泡杯清茶,战友相聚。

夏天的风,吹着浓浓的绿意,坡上盛开花朵,是风吹过的音乐。槐花的清香,迎着夏风,芬芳扑面而来,透过树枝的空隙,炎炎的阳光照射在地上,荫凉又淡淡。悠悠远远,小小轻轻,画下美丽的图案。如果说,春天的风是杨柳风的话,夏天的风,就是调皮的风。飘起在女孩子的裙摆上,宛如朵朵的花儿开放。风从榕树下吹过,托起孩子们的笑声。夏天的风,和着花香,飘在了女孩的长发上,如杨柳摆动,婀娜多姿。伫立在夏风中,聆听风的声音,清凉来作伴。一股凉意,随风飘来,花香扑鼻,惬意凉爽。

“春无三日晴,夏雨来时急”,“夺目寒光闪电惊,耳闻叱咤滚雷鸣……”夏天的雨不像春雨那样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细细密密,令人春思无限。也不像秋雨那样在万物口干舌燥时才勉勉强强、扭扭捏捏、星星点点不解渴。更不像冬雨,夹杂着凛冽的寒风而来,使人全身发抖,冰冷直追心底。夏雨就是夏雨,说来就走,说走就走。就像我们的铁道兵战士具有鲜明的个性,干脆直爽、热情奔放、轰轰烈烈。

夏雨不会有春雨霏霏、秋雨潇潇、冬雨寂寥那样的绵绵伤感,娇揉造作,有的只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痛快,尽情的发泄和放纵,气势滂沱,就像我们铁道兵战士豪迈果断,气势磅礴;夏雨学不会轻柔婆娑,学不会纤细如丝,学会的只有铺天盖地,就像我们铁道兵战士集团冲锋,奋不顾身;夏雨学不会遮遮掩掩,学不会欲来而止,她会的只有坦坦荡荡,汪洋姿肆,就像我们的铁道兵战士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夏雨没有温柔,但不会粗野,没有忧郁,但不会矜持,就像我们铁道兵战士雷厉风行,奋发进取。如果说,夏雨是一曲澎湃激昂的交响曲,那么夏雨就是我们铁道兵战士的进军号。

夏天的花儿竞相开放:荷花、兰花、女贞花、月季花……姹紫嫣红,芳香醉人。石榴、柿子、核桃、苹果、荔枝、芒果……各种果实挂满枝头,使人赏心悦目。恋花的蜂碟、点水的蜻蜓、戏水的鸳鸯、荷塘的青蛙,极富夏日情趣。树丛中的鸟儿,鸣叫更加婉转,村边土槐、榆树、皂角、椿树……葱绿欲盖、枝枝蔓蔓。大自然树木森林,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山清水秀。田野上,一棵棵玉米苗,像新做好的绿罗裙一样,细碎的褶皱是风荡起的涟漪;一片片大豆、花生秧,扭动婀娜的腰身,高举碧绿的手帕,摇头晃脑……它们都骄傲地展现出最诱人的生命原色。

夏天是个性张扬自我展示的季节,男人光着膀子,袒胸露背,尽显强健体魄,女人娥娜的身姿、白皙的皮肤,飘动的花裙,尽显青春的气息,更富有异性的韵味。

然而,不管你文人墨客怎么把夏之韵、夏之美描写得多么晶莹剔透,盛夏就是一个字“热”,热,热,热!把人热得头昏脑胀,热得烦躁不安,热得大汗淋漓,热得汗流浃背,热得……

“热吗?苦吗?”看看咱们铁道兵吧!

在联合国宣布的人类在20世纪最伟大杰作之一的成昆铁路,它穿行于四川、云南的万水千山之间,全长1083公里,就有桥梁653座,隧道427座,桥隧总长433.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0%,每1.7公里就有一座桥梁,每2.5公里就有一座隧道。有烈床7~9度的地震区,山体错落,岩石破碎,溶洞、暗河、断层、流沙、瓦斯、岩爆一应俱全,工程之艰巨,地质之复杂,施工中不仅要经过常年积雪的雪山,还要经过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火沟”。开始的时候,公路没有修通,大型机械运不进去,我们铁道兵为争时间抢速度,硬是用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向里掘进,一会儿是40多度的“火焰山”,战士们挥汗如雨,汗流如注,汗、水、尘、粉裹着全身,高温闷热笼罩隧洞,他们叫过热吗?没有。一排炮过后,岩缝中又水如泉涌,仿佛突然进入“水帘洞”,冰冷刺骨,身体经历巨大的温暖反差,经受生命极限的挑战,他们叫过苦吗?

在三线战线的襄渝线,我们11团从大兴安岭调至重庆支左,归8716部队(铁6师)管辖,我连69年入伍的老兵林春民等战友,在重庆市铜贯驿,下连队的第一天就是扛水泥,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他们脱下军装,光着膀子战高温争速度,汗流如注,汗渍变成汗碱,他们说热了吗?铁道兵正是靠不怕热、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在“逢有千盘之险,路无百步之平”施工条件最差的陕西境内劈山垒石,移山填壑建临时工房,在人烟稀少,物资短缺的紫阳肩挑背负运输工程和生活物资。靠“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干劲,使襄渝线穿武当山、白云山、大巴山,三跨汉江,九跨东河,七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跨嘉陵河。沿线山高沟深,水流湍急,许多地段上傍悬崖,下临深渊,地质复杂。全长915.6公里的襄渝线通过深涧百余条,大断层50多处,隧道405座,桥梁716座。全线的通车适应了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吐鲁番至库尔勒,是一条横贯天山、沟通南疆地区与内地联系的一级铁路干线,全长477公里。沿线两头平坦、中间陡岭,自然和地质条件较差,气温变化大。即使是夏天,各个施工点去一趟乌鲁木齐,既要经过滚烫的戈壁,又要经过寒冷的冰雪达坂,一天就能体现春夏秋冬的不同滋味。部队施工首先要闯过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是全国几大著名“火炉”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说的就是这里。年降水量只有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春季常有12级大风光顾,夏天地表温度可达六七十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极大,“早穿皮祅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铁道兵第5师,第6师,第4师的第19,第20团,独立机械团,直属通信工程营,在这“天上无飞鸟,地面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火洲”上筑路架桥,军用胶鞋烤变了形,脸被晒脱了皮,嘴唇干裂出血,他们说热了吗?在天山,水不到70摄氏度就开锅,饭菜煮不熟,氧气供应极为苛刻,战士们头发脱落、指甲凹陷、胸闷无力,食欲和体重急剧下降,但还是掘进,掘进,掘进!仅用3年时间就打通了“卡脖子”的天山隧道,他们叫苦了吗?

1965年至1970年,铁道兵在援越抗美期间,发扬我军高度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优良传统,舍身忘死,一住无前,在担负的改善铁路网,反轰炸抢修,快速抢建铁路、公路等任务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障了越南北方的战时交通运输。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丛林,高温多雨、高湿闷热,年平均气温24度以上,正常30度,铁道兵修路架桥都在潮湿地区,蚊子、蚂蟥、毒蛇时常攻击我们的战士。蚊虫叮咬是常事,一咬一大包,奇痒难耐,伐木时常用毒蛇来骚扰,架桥时蚂蟥钻入皮肤吸血,他们叫”热”,叫“苦”吗?

朋友,当你听到这些真实史料故事的时候,你还觉得夏天“热”吗?夏天“苦”吗?当你在树荫下、空调里纳凉的时候,当你乘坐在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线上的时候,是否想到铁道兵在这难捱的酷暑里奋力拼搏,在40摄氏度高温下掘进,在隧道里“冲锋”……

我爱夏天:她没有春天的幼稚,冬天的冷酷,秋天的凄凉。我赞美夏天:她使黑暗缩短,她使光明延长。我赞美夏天:她是女人的饰品,男人的梦想,富人的乐趣,穷人的衣裳。

我赞美夏天,她赐给我们由伟大的自然精心演奏的一幕幕交响曲,惊心动魄,跌宕铿锵:云的奔涌,风的呐喊,雨的倾诉,树的癫狂,电的闪烁,雷的歌唱!

我赞美夏天,她赐给我们铁道兵将士战胜大自然的勇气,她是铁道兵在酷热下在隧道里掘进的写照,她是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天斗地的缩影,她是铁道兵功勋的写真!她书写了中国军人的辉煌!

这就是我,一个铁道兵战士夏天的情愫。

校对 李汪源

(责任编辑:苏北竹韵)

潮汕第一代“网红”——夏雨来

来源:时年八节

网红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即网络红人(走红于网络的平民)。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从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

而在我们潮汕民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也可以说是潮汕地区的第一代“网红”,虽然正史并未提及此人,但在赵曙光老师的灵活演绎与改编中,并将其故事拍成电视剧,现如今也是潮汕民间的传奇人物,在潮汕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他的故事。

距汕头约25公里的潮安县龙湖镇境内,深藏着一个千年古寨———龙湖寨,其人文景观十分奇特,不仅是欣赏潮汕民居的大观园,而且是传奇故事人物夏雨来出生的地方……

滑稽秀才夏雨来的名字传遍潮汕大地,但知道夏雨来出生地的人也许并不多。如果你有机会到潮安县龙湖镇的龙湖寨走一趟,就能发现,那里不仅风景迷人,而且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为龙湖古寨

寨内的《龙湖志》以民间传说形式记有“夏雨来故事“九篇,也有一说法是,“夏雨来“其实是明朝进士夏懋学(龙湖寨夏厝巷人)的侄子。潮州有句俗话,“三代无秋(须)一代胡(大胡子)”,说的就是夏家的典故。夏懋学父亲夏宏、祖父夏建中都有功名,以前潮州太平路与西马路头利源街口有“三世科甲”牌坊,就是为他们树立的。但三世之后却出了夏雨来这么一个刁钻刻薄的讼棍,用潮州话说,就是“嗝(难)剃头”,故而有此一说。

而在龙湖寨内刻录的“复州控词记”石碑上,刻有“夏时兴“一名,也是寨内人所说的夏雨来原型,因其性格孤僻善耍小聪明,故被称为“夏狐狸“,又因“雨来”二字在潮汕话中与狐狸谐音,而他生平聪慧为人仗义,在传说中便将其名美化成“夏雨来”。

关于夏雨来的故事很多,但良莠夹杂,真伪难辨,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夏雨来的形象:一个行侠仗义,急人所难,虽常有些滑稽恶作剧手段,却无异锦上添花,为其人平添几分可亲的色彩,往往令人会心一笑;另一个形象则和戏剧中的恶少相近,仗着官家权势,凭借一点小聪明,为恶乡里,欺老戏幼,他的恶作剧也就多了一份让人喜爱的色彩。

"雨来"两字在潮州话中与狐狸的俗音相近,故而夏雨来也有狐狸之称。关于夏雨来,最出名的要数"背石磨"的故事了。

图为夏雨来家

话说夏雨来有一个朋友有一天让伙计到夏家借帽子,家人不识字,拿着主人的借条就来找夏雨来。刚好夏雨来在门前乘凉,那伙计就大声呼喝:"喂!夏雨来可是住在这里?"夏雨来一听心里就有气,但他却不动声色,指了指后门,说,"你到后面去,那个坐在门口看书的就是他。"然后夏雨来就返身回屋,换了一套衣衫,拿了本书到后门。伙计一见,恭恭敬敬地递上借条,说:"夏秀才,我家主人要借这个"。夏雨来装作十分乐意的样子,说:"哦,你家主人要借磨!"在潮州话里,帽与磨同音。夏雨来又写了一张回帖交给伙计,然后让他把石磨背回去。结果主人一看,啼笑皆非,细问之下才知道伙计得罪了夏雨来,又让他把石磨背回夏家去。夏雨来的回帖上写的就是: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罚你把石磨背去背回来!伙计那个苦啊,只好又累个半死把石磨背回去,到了夏家的时候只剩半条命了。最后,伙计道了歉,礼帽也借到了,只是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另外一则。据说夏雨来小时候有一天到书塾读书,进门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老师看见了,就作了一个上联要他对:"今日门生头点地。"夏雨来想了想,就说:"这个容易,你今日,我就对昨宵,你门生我就对师母,你头我就对脚,你点我就对朝,你地我就对天。你说行不行?"老师一时还没明白,就说:"可以。"一念,才知道里面的意思。一时间脸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对联是:"今日门生头点地,昨宵师母脚朝天。"其刁钻古怪若此,从小就可见一斑。(关于这个故事的主角,也有人说是纪晓岚)

在潮汕地区,关于夏雨来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多是他惩恶扬善,替穷人出头的事迹,而这些故事究竟是不是真实的我们也无从考证了,毕竟连府志以及县志都没有夏雨来这个人物的记载,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人是真实存在的。

而对于夏雨来这个人的评价,我们受到影响最多的就是我们本土影视剧的影响了,在影视剧中,夏雨来这个人被刻画成嫉恶如仇,专打抱不平,替穷苦人家出头的 传奇人物,而民间也有版本说他只不过是一个爱耍小聪明,仗势欺人的讼棍而已,孰是孰非由他去吧,故事我们听着精彩就好!

在潮汕民间,夏雨来的故事家喻户晓,有行侠仗义也会恃才欺人,有褒有贬,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聪慧机智以及处事圆滑。从1991年拍摄《夏雨来》电视剧,到2011年《夏雨来》推出话剧版,夏雨来的扮演者赵曙光先生已经拍了十部夏雨来系列作品了,每一部的剧本都是在五花八门的故事中挑选最脍炙人口的题材,加入陈四文先生的讲古,让对白更加偏向说书式的对话,押韵且有节奏感。

而在这二十年的光阴里,夏雨来的形象始终鲜活在大屏幕上,刻录在大众的心上,不仅仅是因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而是因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夏雨来不是一味的机智聪颖战无不胜,他也会经历打压挫折与伤痛,他不是铠甲勇士打不死,也没有自带主角光环的金手指,在赵曙光先生的出色演绎下,夏雨来就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真实人物。

图为赵曙光先生

潮汕的喜剧大师远不止夏雨来这个一代网红,水鸡兄、方莉莉等等,都是在我们童年回忆里笑声的源泉,在我们那个单纯无知缺乏娱乐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出色演绎,用自己的幽默创意,给我们带来无限欢喜。感谢这些永远鲜活在我们回忆里的喜剧大师!

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时年八节

潮汕的孩子,关于夏雨来的传说你知道吗

夏雨来是龙湖寨人物,至今,龙湖寨还有一道巷子叫夏厝巷。关于夏雨来其人,多以为是清朝人。但又有传说他是夏懋学的侄儿,夏懋学字力庸,同为龙湖寨夏厝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23)进士。照这种说法,那夏雨来又成了明朝人。不过,夏雨来只是一介秀才,《潮州府志》、《海阳县志》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在没有直接证据之前,确也不好贸然断定。潮州有句俗话,“三代无秋(须)一代胡(大胡子)”,说的就是夏家的典故。夏懋学父亲夏宏、祖父夏建中都有功名,以前潮州太平路与西马路头利源街口有“三世科甲”牌坊,就是为他们树立的。但三世之后却出了夏雨来这么一个刁钻刻薄的讼棍,用潮州话说,就是“嗝(难)剃头”,故而有此一说。

夏厝巷原名中平巷,据说其改名也和夏雨来有关系。夏雨来名贯乡里,一心要留名后世,就招了一帮小孩子,不时散发糖果,教他们管中平巷叫夏厝巷,不叫的就没有糖吃。久而久之,小孩长成大人,夏厝巷也叫顺口了。后来大家就只知道夏厝巷而不知有中平巷了。

“雨来”两字在潮州话中与狐狸的俗音相近,故而夏雨来也有狐狸之称。关于夏雨来,最出名的要数“背石磨”的故事了。

话说夏雨来有一个朋友有一天让家人到夏家借帽子,家人不识字,拿着主人的借条就来找夏雨来。刚好夏雨来在门前乘凉,那家人就大声呼喝:“喂!夏雨来可是住在这里?”夏雨来一听心里就有气,但他却不动声色,指了指后门,说,“你到后面去,那个坐在门口看书的就是他。”然后夏雨来就返身回屋,换了一套衣衫,拿了本书到后门。家人一见,恭恭敬敬地递上借条,说:“夏秀才,我家主人要借这个”。夏雨来装作十分乐意的样子,说:“哦,你家主人要借磨!”在潮州话里,帽与磨同音。夏雨来又写了一张回帖交给家人,然后让他把石磨背回去。结果主人一看,啼笑皆非,细问之下才知道家人得罪了夏雨来,又让他把石磨背回夏家去。夏雨来的回帖上写的就是: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罚你把石磨背去背回来!

另外一则。据说夏雨来小时候有一天到书塾读书,进门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老师看见了,就作了一个上联要他对:“今日门生头点地。”夏雨来想了想,就说:“这个容易,你今日,我就对昨宵,你门生我就对师母,你头我就对脚,你点我就对朝,你地我就对天。你说行不行?”老师一时还没明白,就说:“可以。”一念,才知道里面的意思。一时间脸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对联是:“今日门生头点地,昨宵师母脚朝天。”其刁钻古怪若此,从小就可见一斑。

(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