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左眼皮跳是啥意思周公解梦(左眼皮跳是啥意思)

左眼皮跳是啥意思周公解梦(左眼皮跳是啥意思)

左眼皮跳,代表着什么?

经常听到老一辈人讲,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当然,相信科学的我们都知道,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毕竟也没发财啊)。

那左眼皮跳,代表着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

代表你的左眼皮一直在跳。

开个玩笑。其实,绝大部分的眼皮跳(也称眼睑痉挛)都是生理性的,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于担忧。

而且这种眼皮跳是偶发性的,它的发作时间较短、跳动程度不严重,毫无征兆地出现,又会毫无症状地停止,没有明确的病因。

医学上,把这类生理性眼皮跳称为「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包括原发性、特发性和自发性眼睑痉挛。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生理性眼皮跳的原因主要是「压力和疲劳」。

所以大多数眼皮跳可能是因为长期盯着电子屏幕、用眼过度、没有及时就寝、过于紧张和焦虑等等。

于是眼睛通过「跳一跳」来提醒你:「该停下来休息一下啦!」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眼皮跳,说明要多多注意用眼卫生、规律作息、减轻压力、避免焦虑。

至于什么贴草屑、贴红纸条、贴大葱叶子之类的土偏方,还是省省吧~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如果让自己休息和眼部放松后,眼皮还是跳个不停,甚至影响正常睁眼,或者伴有同侧嘴角抽动现象,那就要警惕了。

这种频发性的眼皮跳,大多是病理性的,可能是眼部疾病,也可能是额面、头颅内或全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

总之,如果眼皮突然跳了,别太紧张,不一定是要发财了生病了,而是说明你该歇一歇了。

原来如此,人体真奇妙~

好奇之旅 第 037站

今天是 2021 年的最后一天啦

辛苦了一年了

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哦~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 James Garrity. 眼睑痉挛. 默沙东诊疗手册(医学专业人士版): /d/file/gt/2023-12/vurf4mb4ks4.com (Assessed on Sep 2014).

[2] 汪晓楠, 万新华, 王琳, 等.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 06 ): 395-399.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1.06.007.

策划制作

策划:白塔, April | 监制:Murphy, Feidi插图来源:图虫创意

封面图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文末福利

免费抽 2022 健康「自救」礼包啦!

丁香医生限量定制健康礼包,内含「不吃了」自律口罩 5 枚、「不刷了」放松眼罩 2 枚、「别劝了」降噪耳塞 1 对。

划重点!限量 50000 份,先到先得!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查看年度报告即可参与抽奖,还可生成丁香医生「健康星球」居民证,解锁你的专属健康身份!

12.24~12.31

看年度回顾,抽惊喜盲盒

每人可抽 2 次 100% 有奖

俗话说:“左跳财右跳灾,左眼一跳运自来”,啥意思?有道理吗

经常有人说:最近几天,右眼皮一直跳动,只怕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么右眼皮跳动真的不好吗?其实这种思想源自一句俗语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为什么左眼会跳财?有句老话说:“左跳财右跳灾,左眼一跳运自来”,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怎么来的?

古人认为,任何事物静止不动便无好坏,一动就有了好和坏。就连一些细微的动作,也预示着某一种结果的发生,比如眼皮跳动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面部特征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其作用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以前人又崇尚着左为阳,右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左眼就为阳,右眼就为阴。左眼跳就代表着阳动,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说左眼跳财。然而眼皮跳动的时辰不同,所代表的事物也不相同。

眼皮跳动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其实眼皮跳动是根据五行来判断好坏的,其中左眼的上眼皮五行为木,下眼皮五行为火。而右眼的上眼皮五行为金,下眼皮五行为水,如果眼皮上下同时跳动,五行就为土。其实最常见的就是上眼皮不自主地跳动。

知道了眼皮的五行属性之后,然后再根据每个时辰的五行来判断好坏,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的五行,分别为:子亥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辛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那么地支所对应的时辰五行就与地支五行一样。所以子时就属水,丑时就属土,寅时就属木等。

比如在子时的眼皮跳动,子时属水,而左眼的上眼皮五行为木,所以左上眼皮在子时跳动就为水生木,是比较好的,代表着有贵人相助,当然也容易有桃花运。同样左下眼皮五行为火,火在水的时辰跳动,就是水克火之象,代表着男人有烦心事或者容易有桃花等。

同样是子时,如果是右上眼皮跳动的话,由于有上眼皮为金,也就是金在水的时辰跳动,就是金生水,但水泻金。所以就代表着有人请客吃饭,多半是有事相求与你。而右下眼皮属水,也就是水在水的时辰跳动,就代表着水太旺了,所以就会对婚姻不利,而且容易损失钱财。假如是眼皮多处跳动,那就是五行为土,水耗土就意味着容易有桃花运或者意外之财。

左跳财右跳灾,左眼一跳运自来

根据上面的原理就可以看出“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句话只是一句笼统的说法,并不是左眼跳就一定很好,右眼跳就不好,还要根据不同时辰来判断。比如午时属火,左眼上为木,下为火,如果上眼皮跳,就是火泄木,而下眼皮跳则为火遇火,太旺就容易惹官司,而且对婚姻不利,就不好了。

说右眼皮跳不好,也是要分时辰的,因为有上眼皮五行为金,如果在辰戌丑未时辰跳动,那就是土生金的意思,代表着有贵人相助,容易得财等。所以“左跳财右跳灾,左眼一跳运自来”并不准确,还要根据不同的时辰以及哪个眼皮跳动来判断。

左眼皮跳科学解释?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真相终于藏不住

日常生活中

大家肯定都有过眼皮跳的经历

对于眼皮跳的原因

坊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而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很多人也觉得这种说法

并不科学

那么

为什么人的眼皮会跳?

和发财、灾祸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快一起来看

为什么眼皮会跳?

需要明确的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眼皮跳,在医学上叫做眼睑震颤,眼睑指的就是眼皮。当控制眼皮肌肉的神经过于兴奋时,眼轮匝肌肌纤维也会跟着收缩颤动,从而导致眼皮也跟着跳。

眼皮跳分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

大部分人眼皮跳是生理性的,常表现为:

1、左右换着跳;

2、持续时间很短;

3、发作时间不规律;

4、轻微跳动,过后会自动恢复;

5、复发时间不等,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三四天间歇发作。

导致生理性眼皮跳动的原因有多种,一般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长时间用眼、嗜好烟酒,工作压力过大,情绪紧张。

这种生理性的眼皮跳动是比较轻微的,持续时间短暂,并不会对视力和健康造成危害。它会自行缓解,只需要调节情绪和睡眠,或适量摄入维生素B2进行治疗。

然而,有一种眼皮跳动类型却需要引起严重关注,因为它可能导致失明。

小心!眼皮跳也有可能导致失明

还有一种类型的眼皮跳动是病理性眼皮跳。与持续性眼皮跳不同的是,病理性眼皮跳通常伴随着眼部酸胀、干涩、怕光和流泪等症状。病理性眼皮跳无法自行恢复,需要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导致病理性眼皮跳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眼部疾病和非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方面,常见的包括近视、散光、眼内异物、倒睫、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外伤等。如果眼皮跳动是由近视或散光引起的,应该进行视力矫正以减轻症状。

针对由慢性结膜炎引起的眼皮跳,可以采用消炎药物治疗,例如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等药物。

然而,眼皮跳引起的情况并非都是眼部疾病所致,肿瘤和神经系统病变也是两种常见的病因,其中神经系统病变更为普遍。

神经系统病变是指受神经支配的问题,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当脑干的血管发生硬化和扭曲,对面部神经施加压力时,神经会持续兴奋,导致眼皮肌肉不断收缩,从而引起眼皮跳动。

初始阶段,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许多人可能忽视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皮跳动会加重,并逐渐恶化为无法睁开眼睛、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

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这种由神经支配问题引起的眼皮跳是可以治疗的,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什么情况的眼皮跳要注意?

如果仅是轻微、短暂的跳动,这种病会自行消失,无需就医。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赶紧到医院检查。

眼皮跳的时间超过7天;

眼睛红、涩、流泪;

眼睛睁不开;

连带着面部抽动。

如何预防眼皮跳?

对于生理性眼皮跳,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情绪等引起的,我们可以做好措施预防。

01

控制用眼时间

不宜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尽量控制在40分钟内,然后让眼睛休息至少十分钟,可仰望远方,也可为眼部按摩,甚至是热敷都可。

02

稳定情绪、释放压力

忧伤、焦虑、愤怒等不稳定情绪都会导致眼皮跳,如果是不稳定的情绪导致的眼皮跳,应稳住情绪,学会转移注意力,尽量去做一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

眼皮跳要看什么科?

当眼皮有跳动的时候,不需要马上就医,要注意多休息,观察一下症状是否慢慢变淡,如果持续一个星期都还会跳,就马上医院。

如果排除了生理性的眼皮跳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够自愈的话,可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如经确诊为眼病导致的话,可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还有一些其它特殊情况,虽然是眼皮跳,却要到其它科室进行诊治。

如果病因在颅内,则需要请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治疗。

若是单眼跳动,则是眼球突起的同时伴随跳动,眼睛也会发胀痛,视力也受到损害,许多人误以为是患了眼睛病,多去眼科就诊,其实这可能是脑血管病。

所以

并不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如果只是短暂轻微的眼皮跳

就是正常的

但如果眼皮跳超过一周

并且伴随其它不舒适的症状时

就要注意就医了

转自:广东卫生信息

来源: 经视健康家